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4篇正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4篇

时间:2023-06-25 09:18:21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去植树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

《有余数除法》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

2、出示15÷3=5,并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

1、出示10根小棒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10除以2等于5表示10里面有5个2.)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剩余1根。)

(2)如果每3根一份,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

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2根或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3)如果把这10根小棒,每份4根、5根或6根,可以怎样分?

3、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那几种?

4、交流:

(1)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2)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怎样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最后可以分给几人?也就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它的单位名称和总数一样。(板书:10除以3等于3余1.)  (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余数又表示什么?(余数表示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一份时剩下的。)

5、揭题: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教学列1

1、出示列1(1)

用算式表示,再说说算式的含义。

2、出示列1(2)

用算式表示,说说算式的含义,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课本60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14只小鸭,每( )只一份,有( )份,还剩只。

14÷□= □(份)…… □(只)

14只小鸭,平均分成份,每份有只,还剩只

14÷□= □(只)…… □(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鸭子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正好分完的 分后有剩余的

10÷2=5(份) 10÷3=3(份)……1(根)

6÷2=3(盘) 7÷2=3(盘)……1(个)

余数的除法 篇3

信息窗2   搭帐篷

教学内容:教科书96—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的重点。掌握试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个小圆片、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 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明明和小红几个小伙伴去秋游,他们找好宿营的位置后,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瞧,他们都忙了写什么?

二、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同学们秋游

看着这美丽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1、老师先说一个,这位同学在烤鱼,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能列算式计算吗?

学生先用圆圈摆一摆,在列算式

22÷4=(   )(人)……(   )(条)

加法、减法、乘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除法能用竖式计算吗?

小组讨论,推想竖式

教师归纳:

2、指导学生给各部分起名字。

分别说出22、5、4表示什么意思?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48个野果平均分给7个同学,怎样分?

学生列算式并计算

4、学生讨论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的余数有什么特点?

第二题的余数能是8 或9吗?为什么?

小组汇报:哪一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5、教师讲解。

(1)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够分1份的,说明商小了,只有余数比除数小,商才正确。

(2)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书写格式一定要正确完整。

6、同学们秋游,首先解决的是宿营问题,野营小队共17个人,如果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

小组讨论,需要几顶帐篷?为什么?

汇报交流结果

四、 巩固练习(投影片出示)

1、 口算并说出商几余几?

8÷3=□……□           11÷4=□……□

12÷5=□……□          65÷8=□……□

35÷8=□……□          7÷2=□……□

2、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49÷6=8……1  38÷5=6……8  36÷9=3……9

学生改正后,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3、 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1)被除数是23,除数是4,商是几,余数是几?

(2)54除以7,商几余几?除以9呢?

4、 聪明题。

有35块点心,每6块装一盒,剩下的包在纸包里,纸包里有多少块点心?

五、 课堂作业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不理解,因而在单位名称上很是糊涂,做起题来有困难。

学生比较会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速度较快,但仍然是数位对不齐。

有余数的除法 篇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除的概念及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二)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运用这种关系对有余数除法进行验算。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整除及的概念,会对进行验算是教学重点。但学生对理解整除概念时,对整除算式中,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的几种不同叙述方法分不清,容易混淆,因此是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乘、除法,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个新的概念——整除和。(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整除。

(1)出示口算题(包括除得的结果有余数和没有余数)。

整    除

(1)24÷3=8       (2)25÷3=8……1

38÷2=19        39÷2=19……1

180÷12=15       184÷12=15……4

先算出各式结果,填在表中。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下面各题。

①这些除法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都是什么数?(整数)

⑧这些除法算式的商有什么不同?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

得出:第一组的商是整数,没有余数;第二组的商是整数,但有余数。可以分成两类。

(2)初步感知整除的概念。

引导学生明确,像第(1)组算式那样,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说这样的算式是整除,以前所学的除法都是指整除的情况。

启发学生说一说,什么叫整除?(学生可能说的不准确,认为是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商是整数,就叫整除……)

(3)完善概念。

教师提出,如果10÷o,能说这个式子能整除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知:o虽然是整数,但o不能作除数,这个算式没有意义。

教师提问:应该怎样改,就能说明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推出: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出示结语,并在口算表第(1)组上方板书:“整除”。

让学生结合口算题说明两个数的整除关系,并通过自己举例说明两数的整除关系。

(4)强化整除概念。

教师提问:根据什么判断两个数是整除关系?25能被4整除吗?

引导学生再次明确整除的概念,如32÷8=4说明32能被8整除,32也能被4整除,8能整除32,4也能整除320

25不能被4整除,因为商虽也是整数,但还有余数。

反馈:试算78页中间的“做一做”。

2.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启发提问:

(1)通过刚才练习的一组题,得到整数商以后,还有余数,这叫做什么除法?

板书写在口算(2)上面。

(2)观察一下,和整除有什么区别?什么叫?

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得到整数的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

(3)你发现了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间关系及其应用。

(1)回忆一下除法各部分问的关系是什么?(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那么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问的关系是什么?

出示:    25÷3=8……1    184÷12=15·....·4

怎样求被除数?

学生讨论后得出:

3×8+1=25    12×15+4=184

引导学生用关系式怎样表示?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板书)

(3)怎样应用这个关系验算呢?

试算:  145÷14。

订正时说明怎样验算。

145×14=10……5

lo×14+5=145

(三)巩固反馈

1.口答。

将下面各式按要求填在有关的框里。

35÷7    32÷6    65÷13    143÷15

45÷8    121÷11    49÷8    250÷6

能整除的

2.将上题能整除的算式,说出整除关系。

3.判断正误,口答。

(1)24能整除4。

(2)100÷5,100能被5整除。

(3)56只能被7整除。

(4)一个数除以12,余数最大是11。

4.笔算。

试算第78页“做一做”。

(四)启发学生总结

(1)什么叫整除?什么叫?

(2)怎样验算?根据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十六第3—5题。

板书设计

25÷5=5

整 除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1)24÷3=8    (2)25÷3=8……1

38÷2=19    39÷2=19……l          25÷3=8……l    184÷12=15……4

180÷12=15    184÷12=15……4        3×8+1=25    12×15+4=184

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    被除数=商×除数十余数

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    35÷7  32÷6   65÷13  143÷15

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                  45÷8  121÷11   49÷8  250÷6

能整除的      有余数除法

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

得到整数的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

叫做。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