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10篇)正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10篇)

时间:2023-11-30 17:09:23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笔算小数的减法, P9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加法

0.37 + 0.58 10.9 + 7.8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 铅笔 作文本 图画本 笔盒 彩色笔

0.80元 0.50元 1.20元 0.60元 9.67元 12.40元

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习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课本P97~~P98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 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

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6 + 5.4 0.6 + 0.8 0.36 + 0.4

0.9 – 0.7 0.8 – 0.4 1 – 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 第4题 和 P98 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 0.95 - 0.58 = 0.37 ;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 – 1.3 = 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

教学反思

遵循知识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首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最后通过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征,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运动形式的理解,能利用所掌握的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与用8个方向描述地图上两地的相对位置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图形的运动及位置有关的问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剪刀 彩纸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1)出示教材97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轴对称图形,请大家看大屏幕,谁能说一说图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独立汇报。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是轴对称图形,第四幅不是)

师: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前三幅是轴对称图形,而第四幅不是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个体汇报:

生:因为前三幅图通过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而第四幅图无论怎样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

预设

师:大家能从学习过的图形中或是生活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生1:我们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2:有的京剧的脸谱是轴对称图形,还有妈妈过年时剪的窗花有的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3:……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凡是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个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2)复习平移和旋转。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

学生互相交流后个体汇报。

预设

生1:推拉窗户的运动是平移。

生2:风车的运动是旋转。

生3:电梯的升降是平移,自行车车轮的运动是旋转。

生4:……

师: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与同桌交流后个体汇报。

生1:物体平移的特征是沿着一条直线的方向运动。

生2:物体旋转的特征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轴运动。

生3:……

师小结。

2.复习图形与位置。

(1)用方位词描述相对位置。

师:在教室中用上、下、左、右、前、后说一说物品之间的相对位置。

学生个体汇报。

师:同学们还能在操场上找出东、南、西、北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个体汇报。

师:这四个方向按顺时针的顺序应该是什么?

生:东、南、西、北。

师:按逆时针的顺序又应该是什么呢?

生:东、北、西、南。

(2)在地图上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师:除了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外,大家还认识哪些方向呢?

生: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06-107页的练习十八。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四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四、教学难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五、教学材料:

口算卡片。

六、教学途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础

练习

基本

1、判断下面各题的。首商是哪一位?

246÷3246÷248÷448÷6

2、笔算:

792÷6844÷4984÷3895÷5

全班学生练习,指名板演,亲正时要学生根据计算法则说出计算过程。

3、口算:

84÷2=320÷8=680÷20=60÷6=4000÷2=70×8=

4、完成书上练习十八的第1题。

学生口算,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1、表格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指名回答。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学生口算。

4、小组比赛。

出示表格。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

练习

课堂

作业

这个表格是让同学们填什么数?请同学们填表格。

3、笔算: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

4、应用题。

(1)第5题。

请同学们先读题,再找一找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再在书上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教师单独辅导。

5、聪明题。

请小组讨论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思考?再在书上填空。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4题,教师批改。

1、指名回答。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板演。

3、学生自己读题,再列式计算。

4、教师辅导。

5、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表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板书设计:

练习十八

84÷2=4)(2

320÷8=40

680÷20=340

60÷6=10

4000÷2=2000

70×8=56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4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怕,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所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教学过程: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秒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1)题中的两个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平均分,哪个不是平均分。指出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1/2。

二、新授:

1、提出(2)题中的活动要求并呈现示意图。师生一起边涂色边读、写分数。重点让学生理解2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二,2/3里面有2个1/3。

2、提出(3)题中的活动要求,教学仿照(2)进行,也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分、涂色,读写分数。

三、议一议:

先在小组内进行,给每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再进行全班讨论。

四:认识分数:

教师说明什么是分数。以3/4为例,介绍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然后写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五、试一试:交流时,给学生表达个性化结果的机会,以便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第三题,完成书上的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每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两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六、知识窗:介绍有关分数的知识。

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知道,在偏远山区有很多贫困的学生,今天咱们学校要搞一个活动,为他们献“爱心”。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华夏小学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2、试着列式解决。

3、估计商是多少,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7、进行验算。

三、拓展应用:

(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四、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本节课要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课本P2—P3

教学目标:

1. 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 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

教具:

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 玩中学

1. 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 尺子1.06元 笔记本3.50元

书包45元 水彩笔16.85元 钢笔8.00元 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 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 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 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 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 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 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 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 学中做

1. 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 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 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听算20题。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18X6=108

46X7+3=325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帅板书:商X除数二被乘数

商X除数+余数二被乘数

二、新授

1.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帅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教帅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

100 — 2 = 98

984-7=1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掌握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导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列竖式计算

386+241= 684-189= 48.2+10.4= 19.8-16.2=

二、 自主学习新知

1. 妈妈想买一桶油和一袋米,一共要花多少钱?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情境图的条件提出相类似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课本p8的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

小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先要把( )对齐。然后按照整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 )。

三、 自我检测

1.基础达标

直接写得数

2.4+1.7= 3.8+2.9= 5.6-4.2=

11.6+5.5= 9-5.1= 10.9-8.2=

7.7+3.4= 7.4+1.6= 7.4-2.1=

2.巩固提高题

数学门诊

7.8 14.5

+5.4 - 1.3

________ ________

12.2 1.5

一副乒乓球拍25.5元,一个羽毛球拍18.4元,一个篮球62.3元,一个排球54.6元。

a) 李老师想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一副羽毛球拍,一共要用多少元?

b) 李老师用100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钱够吗?

三、 拓展训练

作文书: 12.5元 计算机: 24.3元 台灯: 43.7元

王叔叔想买其中的任意两种物品,他至少要带多少元?台灯比计算机贵多少元?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