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给予树》教案(优秀5篇)正文

《给予树》教案(优秀5篇)

时间:2023-11-24 02:56:49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给予树》教案(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赞扬了她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本文故事情节简单,学生较易读懂。关键是阅读故事的同时,仔细品读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体会她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而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爱。教学设计是以金吉娅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诵读中、体悟中及拓展中体会浓浓的爱意。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担心、宽裕、兴高采烈、猜测、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4、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重点词句,通过妈妈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爱的情境。

1、以单元主题引入:

29课《掌声》告诉我们:爱是掌声,它能改变一个残疾女孩的命运。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告诉我们:爱是教育家的“逃生”实验中互相谦让获得成功。31课《给予树》告诉我们爱又是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地去体会在这爱意浓浓的日子里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板书课题,正音。(指导“予”字的书写)

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是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多读几遍。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师生合作读文。

4、检查读书情况,解决生字词语,读通难读的句子。

(1)重点指导的词语:

担心 宽裕 分享 给予树 金吉娅 陌生 如愿以偿

(2)重点解决的句子: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在圣诞节来临时,( )看到( )上的卡片,就用给大家买礼物的钱,给一个( )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让她终于( )的事。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连词成句就是概括课文内容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点评: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训练,初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并渗透学法的指导,扎实有效。课伊始,教师以单元主题引入,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深读课文,感受爱的语言。

走进小女孩的内心:

1、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了,她的愿望是什么?课文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但她的愿望就藏在金吉娅说的话中,让我们静静地默读第四自然段,把它画下来。

2、理解“援助中心”。

援助中心的叔叔阿姨在商场最醒目的地方设立了一棵与众不同的树,树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心愿卡,这棵树就叫——给予树。一个小女孩的卡片引起金吉娅,来,请你把卡片摘下来,读给大家听?

3、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谁来读一读?小女孩一直盼望,什么是一直盼望呢?从清晨到梦中,小女孩每时每刻都盼望着: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女孩就想-------;把小女孩的想法读出来;

每当孤单寂寞的时候,小女孩就想-------;把小女孩的盼望之情读出来;

每当开心快乐的时候,小女孩就想-------;我们一起读出小女孩的心愿。

走进金吉娅的内心:

4、小女孩的愿望深深地打动了金吉娅,此时此刻的金吉娅,在想什么?

老师把“什么都”去掉,谁来读一读?“什么都”去掉行吗?为什么?

过圣诞节最快乐的就属孩子,他们可以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沉浸在快乐之中,可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小女孩都没有什么呀?

随机指导朗读。

5、想到这,金吉娅是怎样做的?谁来读?

6、看到了心愿卡,想到小女孩的可怜,金吉娅就做了这件事,让小女孩如愿以偿了。下面让我们再把事情的经过完整地读一遍。这回咱们变一变,老师引读,同学们接读:

7、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一份好的圣诞礼物,却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漂亮的洋娃娃。金吉娅送给小女孩仅仅是洋娃娃,还是什么?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让我们看到了金吉娅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是善良、同情、体贴。(板书)

走进金吉娅的兄弟姐妹:

8、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了,可是金吉娅怎样面对兄弟姐妹的?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9、沉默不语的金吉娅想些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10、金吉娅是不是不关心她的兄弟姐妹?金吉娅给予兄弟姐妹的是什么?仅仅是棒棒糖?这是什么样的爱?(这份真挚的爱就是手足之爱。)

【点评:本课的教学以金吉娅的内心变化为重点,教师改变了常规的教学,采用了直奔重点段的方式,抓住了金吉娅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在读读说说中,体会到兄弟姐妹之间的爱,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到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语文课,是诗性的,是童趣盎然的,更是语言文字彰显魅力的圣地。教师能将重点词语提炼出来,在孩子们的眼前幻化出绮丽的景致,文章的灵魂更加鲜活。】

(三)品析段落,感悟爱的情感。

走进妈妈的内心:

1、作为妈妈的我,曾经担心孩子们买不到很好的礼物,看到金吉娅的棒棒糖却有些生气,不知她做了什么?可是听了金吉娅的讲述,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当我拥抱着金吉娅的时候,我是一个什么心情?大家猜一猜?那么哥哥姐姐听到事情真相时,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角色转换,感受爱的美好)

句式训练:(作为读者的我) 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2、我们被金吉娅地言行感动了,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最后一段:

3、在圣诞节前,孩子们互相赠送礼物,这是一种给予,体现的是手足之爱;妈妈攒了一百美元送给孩子买礼物,这也是一种给予,这是怎样的爱?(母子之爱)金吉娅给小女孩买洋娃娃这更是一种——(给予),金给陌生人的爱,体现的是什么爱?(无私的爱)正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我们才能读懂了母子之爱,感受到手足之爱,才能深深地体会到无私的爱。正是这么多的爱凝聚在这棵特殊的树上,我们才称之为——(给予树)。这棵给予树,在这一家人心中搭成了一座爱的桥梁,让我们把爱融入话语中,再读这段话。

【点评:课堂上一次又一次动情的朗读,使本课推向高潮,情感得以升华。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孩子表达善意的机会,而且使善意的表达更真挚,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博大的爱。】

(四)、拓展延伸,升华爱的意蕴。

1、小女孩收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我们仿佛看见了她久违了灿烂的笑脸。请你们想象一下,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呢?

2、小女孩仅仅只是感谢吗?爱是会传递的,小女孩还会怎么说?

3、爱是奉献,爱是给予,让我们去创造爱,去传递爱,让这棵给予树开满的爱的硕果。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2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设计特色】

1、抓住“词串”导读:

在整堂课的构思中,三个词串将课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情”因品词析句读文而起,情境与文境有机相生。

2、创设多个情境场:

创设了一个写的情境和多个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词语与色彩、情感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洞察力。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品词入境,对比激疑

1、揭题导入:

(课件出示圣诞节的画面)我们都知道,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隆重的节日。每当圣诞节即将来临,人们都以兴奋的心情期待她。《给予树》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2、品读第一个词串:(课件出示词串,红色显示)

热烈地讨论 诚挚的祝福 甜蜜的笑容 兴高采烈

请学生用声音和表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圣诞节是快乐的,红色是令人振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上述词串,不仅有助于理解词语本身,还烘托了圣诞节的热闹氛围。

3、品读第二个词串:(课件出示词串,灰色显示)

担心 沉默不语 生气

4、质疑:

第二个词串与圣诞节的气氛是不是不相吻合?

设计意图:两组词串感情色彩对立,红、灰色对比鲜明,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二、读文悟情,探究释疑

过渡: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担心、沉默不语、生气”吗?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1、揭秘“担心”,体会母子间的深情厚意:

⑴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担心”一词所在的句子。

⑴ 思考、讨论:妈妈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

⑴ 读出妈妈的担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比较感受到这些词语背后的意思,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阅读的方法蕴含在引导中,学生以后阅读的时候也会注意追索词句,体会词语背后隐含的意思,读书会不断深入,最终实现自能读书。

2、揭秘“生气”,体会母亲对孩子严中有爱:

⑴ 过渡:

当妈妈带孩子们到商场去购物时,孩子们都很高兴。回来的路上,我们却发现妈妈很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指读“生气”一词所在的句子。

⑴ 议论:

一些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妈妈会往哪些坏处想?

3、揭秘“沉默不语”,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关爱:

⑴ 听“沉默不语”背后的画外音。

⑴ 品读直接写“给予树”的句子,说说到底什么是“给予树”?

⑴ 围绕“卡片”理解“给予”与“被给予”:

① 是啊,给予树上除了树叶,还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这张卡片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小女孩写的卡片:

圣诞老人:

又到圣诞节了,我还是什么也没有。我一直盼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妈妈,不要让它像我一样成为孤儿。

爱您的小爱丽斯

② 卡片中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了你?

结合实际理解“一直盼望”。

③ 在圣诞快乐的音乐声中,以金吉娅的身份写卡片。

设计意图:以金吉娅的身份来写卡片,给学生一个总结和思考的机会,此时金吉娅会写些什么?这样的思考,有利于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同时,又让学生把学习以后的感受融合进写的过程中,学生既有一次精神之旅,同时拥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④ 师扮演工作人员,一生扮演金吉娅,就金吉娅捐赠洋娃娃的场景开始交际。

4、品味妈妈的感动及其原由:

⑴ 师生诵读最后一段。

⑴ 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

哥哥、姐姐知道真相后会对妹妹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两个口语交际的情境,以不同的身份来表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说出具体的人物应该说出的话,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在不断的角色转换中,无形中锻炼了听和说的能力。

5、呼应设疑,小结解疑:

⑴ 师生集体感悟:

透过“妈妈的这份担心”,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无比怜爱;透过“妈妈的生气”,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严中之爱;透过“金吉娅的沉默不语”,我们看到了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关爱。

⑴ 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找出几个特别温馨的词:

如:紧紧地拥抱、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⑴ 如果把它们添加在“担心、沉默不语、生气”下面,在使用颜色上有什么建议,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颜色和语言的共性在于都能传达感情,师生一道在“情”场中走了个来回,相信这会是一个更温馨、更幸福,给人带来更多憧憬的圣诞节,因此,选择的颜色可以是大红、粉红、翠绿等。借助颜色表达情感,符合美学的原理。

三、爱意回荡,总结升华

1、给“给予树”起名。

2、给予树到底应该种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给予”的理解是多元的,其中还包含了愿望、快乐、友谊、真情等,起名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愿望。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给予是无时不在的,那么这样的一棵“树”应该深植在每个人的心中。这样的设计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

【教学板书】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学习是一个主动习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发现之旅,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诚,尝试表达情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预设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抓住重点句子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预设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句子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预设流程】

课前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们的心情紧张吗?为了缓解大家紧张的心情,老师想邀请同学们聆听一段美妙的音乐,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愿意接受邀请吗?(课件播放“铃儿响叮当”的曲子,屏幕播放圣诞节的相关图片)

过渡语:同学们,听着这样美妙的音乐,欣赏着这样美丽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感受。过渡语: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那你对圣诞节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说对圣诞节的了解。过渡语: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老师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圣诞节的资料,想不想看一看?屏幕显示“我知道”,即圣诞节资料袋。(生读资料)过渡语:圣诞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看,同学们都陶醉在圣诞的喜悦之中了。那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走进今天的课堂吧。上课!

一、导入新课

1、过渡语: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看老师写故事的题目:给予树,谁能读课题。

2、生读对了:真不简单,多音字“给ji”和生字“予yu”你都读对了,(结合板书)谁还会读?再请几人读,齐读。

3、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文好好地读一读吧。

读时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些什么,待会老师检查同学们读书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生字会读了吗?同桌相互检查,如果有读不准的相互提个醒。

⑵都读好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开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

读到援助这个词语时,随机理解“援助中心”。书上提到了援助中心这个词语,对援助中心你有哪些了解?(帮助人实现愿望的地方),课文中还说到,每到圣诞节援助中心就要在商场里设置一棵圣诞树,这可不是一般的圣诞树,树上挂满许多人的心愿,出示课件“给予树”,看,这棵圣诞树就是──给予树,继续读词语)同学们能熟练认读词语了,课文能读通顺吗?请5个同学们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对了没有?请学生正音。

4、课文中都写到谁了?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吉娅做了一件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走进文本,体会金吉娅的“沉默不语”

1、师:刚才同学们说了,金吉娅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给家人只买了棒棒糖。对金吉娅的这个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为什么不给家人买好东西?而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贵重的洋娃娃呢?)对呀,金吉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金吉娅。我们先来看看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娅是怎样的?自己读读第三小节,拿出笔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出示课文第三小节)

3、你看到的金吉娅什么样呀?生交流找到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课件变红)指名读。同学们,读着读着你有疑问吗?(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呀?)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1~3小节连起来读一读,再想一想。(自由读1~3自然段)生交流,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担心,带着这份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读相应句子)。沉默不语的金吉娅真是心事重重。如果我们与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心情了。我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谁愿意读?(学生读)这时候哥哥姐姐什么样呀?(兴高采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描绘)而“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呢?好,我们可以一边想象一边读。谁再来试试。透过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她体贴着家人,关心着家人。

四、深入文本,感悟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给予

1、这么体贴、关心家人,可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而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呢?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多有价值。让我们继续来研究,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并划出相关的句子。(生默读)

2、师:你们划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读相应句子)

师: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少同学都说了这句话,“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老师把这句话打在了大屏幕上,请一个同学对着大屏幕读。一生读。

出示: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让学生讨论少了“什么都”可以吗?想想她没有什么?师:是的,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在金吉娅的眼中小女孩什么都没有。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可是……没有”。

3、(出示给予树,配音乐)如果现在你就是金吉娅,当你来到商场,走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给予树下的时候,小女孩的心愿卡深深地吸引了你。读读小女孩写什么了?(请生读心愿卡上的内容)金吉娅,看到小女孩写的心愿卡片,你会想些什么?(帮助她实现愿望)师:可是,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是让你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的呀,你确定要帮一个没见过面的小女孩吗?你想清楚了吗?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小女孩的同情。带着这样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段话?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金吉娅想帮助小女孩的决心。此时,她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而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我们全明白了。同学们,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给予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她还给予小女孩什么?

4、(创设情景)圣诞的钟声敲响了,远方的小女孩收到了洋娃娃会怎么说?

(有时间安排学生写几句感谢的话交流。)

5、小结:

是的,小女孩太高兴了,太激动了,她不仅仅收到了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还收到了温暖、希望、快乐,更收到了金吉娅给予她的爱。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情感结束这节课吧!

《给予树》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1课《给予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2、通过朗读体会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真正理解给予的意思使给予的种子埋在心底。

3、能简单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围绕故事情节的变化与人物心情的变化来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体会给予可以带给别人的欢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品词生疑

导入: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颗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

1) 出示:

圣诞节快到了,该选购圣诞礼物了。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

要求:齐读

提问:从这两段话中可以了解到,圣诞节是个怎样的节日?

预设:圣诞节是个快乐,让人期待、喜爱的节日。

2)品读第二个词串:担心 提醒 兴高采烈 生气 沉默不语 难过 激动 如愿以偿

质疑:这几个词语中哪些词与圣诞节的气氛不相吻合?为什么?

预设回答:担心,生气,沉默不语,难过,因为节日是喜庆的,但这些词是不快乐的

二、品词品句,互动探究

过渡: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担心、提醒、生气……”吗?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这些句子都是写谁的?如果写妈妈请用“——”画,是写金吉娅请用“﹏﹏”,学生轻声读文,划有关句子。

1、揭秘“担心”,体会母子间的深情厚意。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担心”一词所在的句子。自读—指名读—齐读

(2)思考、讨论:妈妈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

预设:因为家里不宽裕,所以担心孩子们买不到很好的礼物

(3)齐读,读出妈妈的担心,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母子之情)

预设: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疼爱

2、揭秘“提醒”,体会母亲对孩子处事方法的关心。

(1)找提醒的相关句子,轻声读一读。

(2)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要提醒孩子每人至少要准备四份礼物。

预设:一共有5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要给其他4个送礼物。

(3)提问:从妈妈的提醒众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心。

3、揭秘“生气”,体会母亲对孩子严中有爱。

(1)过渡:当妈妈带孩子们到商场去购物时,孩子们都很高兴。回来的路上,我们却发现妈妈很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指读“生气”一词所在的句子。

(2)议论:一些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妈妈会往哪些坏处想。

预设:金吉娅把钱丢了;金吉娅把钱藏起来了······

4、揭秘“沉默不语”,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关爱。

(1)上节课已经了解了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探索了金吉娅的内心想法,大家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金吉娅对亲人的爱

5、揭秘“难过”,体会金吉娅对家人的浓厚情意。

(1) 要求:自读第三段,找出金吉娅难过的原因。

预设:没有为妈妈和哥哥姐姐买到像样的礼物

(2)齐读,读出金吉娅的难过

(3)提问:为什么金吉娅没有为妈妈和哥哥姐姐买到像样的礼物?她给家人买了什么礼物

预设:因为金吉娅给一个小女孩买了个洋娃娃,所以只有50美分给家人买了棒棒糖

(4)提问:金吉娅为什么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买洋娃娃?

预设:金吉娅在给予树上看到了小女孩的卡片,自读小女孩一直盼望有个洋娃娃。

(5)品读直接金吉娅说的话,感受一下金吉娅是个怎么样的女孩?

预设:善良,体贴,仁爱······

(6)提问:“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是什么地方?

预设:“援助”是帮助,救助,“援助中心”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希望的地方

6、 揭秘“激动”, 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仁爱、体贴、同情。

(1)要求:寻找妈妈激动的相关语句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填空并读一读:我( )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预设:激动,感动,欣慰,愧疚······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自读—指名读—齐读

(3)提问:金吉娅有没有送给家人贵重的礼物?

预设:1.有,带给他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2、没有,她只买了棒棒糖。

教师小结:棒棒糖是物质上的礼物,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是精神上的礼物,精神上的礼物更难能可贵。

7、 揭秘“如愿以偿”,体会小女孩的快乐

(1)质疑:这句话是妈妈说的,妈妈说谁如愿以偿?(小女孩)

(2)提问:如愿以偿的笑容是怎样的?

预设:小女孩拿到期盼已久的洋娃娃后展开的笑容

三、诵读悟情,体会爱心。

1、过渡:对于金吉娅的做法,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大家想想,妈妈会说些什么√★√?

提问:如果你们是金吉娅的哥哥和姐姐,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2、呼应设疑,小结解疑:

提问:从金吉娅的做法,大家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要仁爱,善良,帮助别人·····

要求:快速浏览一下全文,想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预设:(1)“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妈妈给孩子的一种给予。

(2)“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3)“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陌生女孩”

(4)“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5)“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

要求: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找出几个特别温馨的词。

预设:紧紧地拥抱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

3、师生集体感悟。

教师归纳总结:透过“妈妈的这份担心”,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无比怜爱;透过“妈妈的生气”,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严中之爱;透过“妈妈的提醒”,我们看到妈妈平时教育孩子一丝不苟;透过“金吉娅的沉默不语”,我们看到了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关爱。

四、感受挚爱,引申创作。

1、学了这篇课文,大家给“给予树”起名,给予树还可以起名为什么树?

预设:许愿树,愿望树,爱情树,幸福树······

2、过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永远愉快地多给予别人,远比向别人索取更快乐!

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给予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诗歌接力。

出示: 给予是什么

给予是付出,

给予是帮助,

给予是。.。.。.

给予是。.。.。.

……

教师总结:如果把你们对给予的感悟记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诗。感悟了给予,我们救知道了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每个人都有一座心灵的花园,让我们在自己的心田里种上一棵给予树,我们用善良做土,用爱心做水,用同情和仁慈做阳光,精心地栽培给予树,让它永远垂着绿茵,开着芬芳的花,结着丰硕的果。

3、作业布置:

当圣诞的钟声敲响,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她激动极了,她很想写一封信感谢金吉娅,大家帮他写一写。

板书:

给予树

担心 母子之情 沉默不语

妈妈 生气 严中有爱 金吉娅

激动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分享、试探”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说写结合,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教学难点:

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初知给予”。

1、猜猜看的游戏。猜猜这是什么节日?(出示相应节日的图片)

2、释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给予”。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

2、金吉娅做了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

三、直奔中心,感悟“给予”。

(一)精读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2、理解“沉默不语”。

3、自由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

4、哥哥姐姐的这时候的心情呢?

5、对比读。

6、为什么妈妈看到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有些生气?

(二)精读第四自然段

1、金吉娅的钱用来干什么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四、升华情感,深化“给予”。

1、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2、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

3、给予树到底在哪里呢?

4、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她很想写一封信,感谢金吉娅,你们能帮助她吗?

2、收集给予他人以帮助的故事,召开“爱心故事会”。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