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哪吒闹海 教案【3篇】正文

哪吒闹海 教案【3篇】

时间:2023-10-05 16:08:50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整理的哪吒闹海 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哪吒闹海》教案 篇1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6

今天,教学《哪吒闹海》的第三课时,主要任务是学习哪吒与夜叉搏斗以及制服三太子的过程,感觉是近一段时间最成功的一节课。总结原因如下:

一、        形式新颖是保证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

我对我以往的课堂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课堂的了无生气,课堂气氛沉闷,举手发言的同学少之又少,如此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师生关系的严重失衡。今天学习的《哪吒闹海》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学生读起来就觉得趣味十足。加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放在能在父母面前讲述这个故事的要求之中。为了能在别人面前露上一手或者能让自己的家人共享这个生动的故事,学生学习的兴趣比以往高了很多。

接着教师将文字中描写哪吒的部分作为教学的第一抓手,以连贯的动词作为突破口,努力将语言文字清晰化、条理化,为学生能讲好故事提供明性隐性的言语支撑。让学生既读了文本,有内化的语言,增强了情感的体验。

二、        问题的穿透力强

新课堂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不能提问题,而是在于怎样提问题,提什么问题。教师提的问题不能琐碎,而应该有很广的覆盖面,有较强的穿透力,才能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在这节课中,我始终让学生围绕“你认识         的哪吒,            的夜叉,      的三太子”作为全课的核心问题。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或品味文字,或观察插图,或赏析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立体化、全方位的构建人物形象。任务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一旦丰满起来,学生对不同人物的情感和态度就会油然而生。朗读、交流、表演全都渗透着浓浓的感情色彩,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便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生发出来。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哪吒闹海 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讲述哪吒闹海的故事,学习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讲述哪吒闹海的故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本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最喜欢哪个人物呢?说说为什么喜欢他们?

2、看来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屏幕上出现的这些动画人物,你们认识吗?(屏幕上依次出现米老鼠、柯南、孙悟空、哪吒的图像。)

3、你们听说过哪吒的故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在你的印象中,他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哪吒”两字并加注拼音。)

4、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看,小哪吒多神气,(出示课本上的插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哪吒出生不久大闹东海的故事。

5、出示课题《哪吒闹海》。

简单介绍哪吒。哪吒是中国神话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仙。他奉玉帝的命令下凡驱魔,投胎成为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他出生时是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精,用宝剑把它劈开,从中跳出一个三头六臂的小孩子,手那乾坤圈,脚踏风火轮,身穿红绫绸。他左掌有个“哪”字,右掌有个"吒”字,就取名为“哪吒”。他出生五天就到东海洗澡,搅得海水翻腾,龙宫摇荡。龙太子出来作战,哪吒一掷乾坤圈就把他砸死,抽下的筋做皮鞭。老龙王上天控告李靖教子无方,闯下大祸,玉帝命令天兵天将捉拿李靖归案。哪吒为了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与父母无关,依然剖腹挖肠,割肉还给母亲,剔骨还给父亲。他死后,灵魂飞去西天,向佛主求告。佛主用碧藕为骨,荷叶为衣,使他的灵魂借莲花为躯体复活。于是他神通广大,降伏人间九十六洞妖魔,回到天上做玉帝的第一元帅。

二、初读课文

1、你们想知道课文中是如何描写哪吒闹海的吗?请大家先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的生字不多,你掌握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

(1)重点指导“扔”书写时的注意点:乃的最后一笔是撇,叉是独体字,第三笔是点而不是捺;即右边是硬耳朵。

(2)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摇晃、   洗澡、     机灵、      作恶多端、

随即、   火焰、     捉拿、      兴风作浪、

混天绫、 乾坤圈、   称霸一方、

扔、     巡海夜叉、 嗷嗷直叫、

指名读,说说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3、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解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4、小朋友,你喜欢这个神话故事吗?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

5、指名读课文并纠正字音。(提醒学生注意:叉、扔是翘舌音;澡、纵是平舌音;扔、晃是后鼻音;喷、混、砍是前鼻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读了课文后,你们知道哪吒闹海的原因是什么了吗?课文第几小节描写了这个原因?

2、学生齐读第一节并回答:出示句型:因为--所以—

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型把哪吒闹海的原因说一说。

3、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做了很多坏事,根据课文的描述,想一想东海龙王父子都做了哪些坏事?

(如经常发大水;经常爆发海啸等)

(结合理解“称霸一方”“兴风作浪”词语的意思,体会东海龙王父子可恶。)

4、所以哪吒决定治一治他们,为百姓出口气。

5、你觉得小哪吒这个想法说明什么?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抓住“治一治”“出一口气”等词语体会哪吒为民着想,敢于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

6、齐读课文第一节,读出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哪吒为民着想,敢于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

四、总结课文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出画面来。

2、凭借对文本的感悟、结合生活体验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能生动地复述哪吒斗三太子的情节。

3、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生动地复述哪吒斗三太子的情节。

2、体会哪吒为民除害、机灵果敢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并质疑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0课——《哪吒闹海》。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这就是——为民除害。

3、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读了故事,还记得课文写了哪三闹吗?

(板书:掀巨浪、打夜叉、战太子)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哪吒,细细品味这三闹。

二、围绕“闹”字品读文章,自主阅读

(一)一闹

1、哪吒一开始是怎么闹海的呢?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出示: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都摇晃起来。(板书:跳、取、摆、掀)

谁也想来读一读?

a、老师觉得你有个词读得特别好,那就是——滔天巨浪。

你觉得这浪怎么样?(很大,都快连着了天)

b、这么大的浪,你们能读好吗?自己在下面练一练。(练读)

(指名读2人)评价:想想看,这浪可是很大的,都快连着天了。

你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那滔天巨浪,真棒。

c、那哪吒是怎么掀起这滔天巨浪的?

指名说:哪吒只是在用混天绫在水里一摆。

你来做做这个“一摆”。

你有什么感受?(很轻松。如果说得不好,就引导:再联系下面的文字,好好体会体会。)

是啊,哪吒不费吹灰之力,只不过这么轻轻一摆,这是多大的本事呀!谁能连起来把这句话读好了?(指名读1人)

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把这句话来读好了。

d、是啊,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此时,水晶宫里都变成什么样了?龙王又是什么样子呢?

(水晶宫摇晃得很厉害;放水果和酒杯的地方都倾斜;虾兵蟹将到处乱窜,可能还撞到龙王身上……)

(巨浪轰隆隆的声音)

(龙王非常害怕,都抱住了柱子;心都快跳出来了。)

多么真切的感受呀!是谁掀起了滔天巨浪?(哪吒)是谁令东海龙王的水晶宫都摇晃起来?(哪吒)而哪吒只是那么“轻轻一摆”。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哪吒说吧!那就把你的千言万语融入这句话的朗读中吧!(齐读)

引读: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二)二闹

1、哎呀,是啊,这事可闹大了!看,谁来了?(出示图)

出示: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

2、小哪吒又是怎么做的?(指名说)

是啊,小哪吒可机灵啦!出示:小哪吒可机灵啦

谁来用朗读夸夸这机灵的小哪吒?(指名读)(再出示整句话)

细细地读读这句话,从哪里看出哪吒的机灵?

a、身子一闪 、躲

(1)我从“身子一闪”、“躲”看出哪吒很机灵,他很快就躲过了夜叉的进攻。(板书:闪、躲)

(2)是啊,这“一闪”闪得可妙了,如果哪吒不闪?——你来说。

那他就要被夜叉活活打死了。

总结:夜叉举起斧头便砍,他可是用尽全力的,哪吒一闪,避开了夜叉的正面攻击,为反击积蓄了力量。

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哪吒的机灵?

b、随即(板书:取、扔)

我从“随即取下”感受到哪吒的动作非常快。

评价:是的,打他个措手不及。

你来读读这个句子,把哪吒的机灵劲儿读出来。(指名读)

评价:闪得再快点儿,要不然你就要没命了!

呵,哪吒可真机灵!

c、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哪吒的机灵,(齐读)引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d、学到这里,老师想说,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一个词语往往能表达一个人的情绪,反映一个人的形象。看,(出示两段文字)我们已经学会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关键的动词来体会人物形象。

(三)三闹

1、夜叉死了,不得了了。这事情啊,越闹越大了。

2、龙王听说以后,气得嗷嗷直叫。

出示句式:龙王听说以后,气得嗷嗷直叫:“(          )!”

3、龙王会叫些什么呢?看看这里的提示,和同桌说一说,注意,每个同学都要发言。

龙王听说以后,气得嗷嗷直叫:“气死我了,我们的水晶宫被小毛孩给闹了呢?”

4、这龙王真是气到怒发冲冠,歇斯底里,我们一起来——(齐读第一句)

5、如果说夜叉是一个只会用斧头乱砍一气的莽夫,那三太子熬丙可是有勇有谋,不太好对付。谁来扮扮三太子?最好能把神情、动作加上就更好了。自己在下面练练。出示: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

指名读。好一个气势汹汹的三太子。

6、俗话说得好,善者不来,来者不善。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哪吒他有没有害怕?(没有)有没有退缩?(没有)那哪吒又是怎么做的呢?只见——

引读出示: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三太子只好现出了原形。

同学们,让我们运用刚刚学过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关键词来体会人物形象,轻轻地捧起书本,仔细地去读读这些文字,把一些关键的动词圈出来,好好地体会体会,等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

我从“一纵身”感受到哪吒很机灵。

一纵身:(板书:纵)

(1)什么是“一纵身”呢?

是指跳得很快,一下子跳到高处。

(2)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他怕了吗?

a、他是为了躲避三太子的进攻。不躲的话就没命了,还怎么去打三太子呢?

引导:对,哪吒是在保存实力,但哪吒又不仅仅是在保存实力。(点出“趁势抖出”),如果你把这两个动作连起来想一想,哪吒“一纵身”还为了什么?

b、他这么做就能“趁势抖出”混天绫了,让混天绫发挥威力。(板书:抖)

评价:说得多好,哪吒的“一纵身”既是为了防守,更是为了进攻啊!

(指名说)

评价:哪吒 “一纵身”就站到了高处,占据了有利的地形,使混天绫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好一个机灵勇敢的小哪吒。

(3)来,你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这“一纵身”的用意,读出哪吒的机灵来。

评价:他读出哪吒那机灵劲儿来了吗?(生摇头)你直摇头,那你来读。(指名读)

呵,这“一纵身”和“抖出”仿佛是一气呵成,把我看得是眼花缭乱。谁来超过他?(指名读)

(4)简简单单的一个“一纵身”,背后却包含着不简单啊!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读出这动作背后的深意,读出这个机灵勇敢的哪吒吧!(齐读)

7、“哪吒大战三太子”可是哪吒闹海中最精彩的场面。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吧。(齐读第4自然段)

9、这么机灵勇敢的哪吒,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想听吗?(想)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在老师读的时候,你不仅要认真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还要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好吗?(好)如果你觉得老师读得好,那就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老师,好吗?(好)(师以评书形式表演读第4自然段)

8、谢谢大家的鼓励。你为什么要把掌声送给老师?

a、老师读得很好,读出了每个人物的特点。

谁还想说?

b、老师边做动作边读,感觉我好像就在旁边看着这激动人心的场面。

9、你们知道吗?老师读得这么好可是有窍门的。想学吗?(想)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就看到了他们精彩打斗的场面,情不自禁地还加上了动作。老师相信,强将手下无弱兵,你们一定能够读好的。如果你觉得坐在位子上读不过瘾,那就像老师一样站起来。来吧!(生有声有色地读第4自然段)

教师巡间指导:a、他还把龙王叫了些什么也读出来了,真不错。

b、这个龙王气得直跺脚呢!

c、这个三太子怒目圆睁,真是凶狠!

d、你已经把自己当作哪吒了,真是个机灵的小哪吒。

10、谁想争取第一个的机会?

11、我们仿佛看到了那精彩的场面,真棒!还有谁想和他比一比?

(四)闹的结果

1、经过这么一闹,二闹,三闹,哪吒居然把龙王父子给制服了,这口憋了好久的气终于出了。让我们把这个结果痛痛快快高高兴兴地读出来。

2、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拓展阅读

1、这《哪吒闹海》出自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其实呀在哪吒闹海后,龙王并没善罢甘休,他把哪吒告到了天庭。可哪吒呢,大祸临头了,居然不小心又闯祸了。想知道哪吒以后怎么样了吗?欲知其中精彩故事,快去读读这本《封神演义》。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

2、布置作业:练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

五、板书:

哪吒闹海

掀巨浪

为民除害          打夜叉

机灵勇敢          战太子

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指导朗读为主的教学方法。本篇深化故事是学生众所周知的、特感兴趣的文章,理解不是学生的难点,于是我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能力上。

《哪吒闹海》教案 篇3

教材简析:《哪吒闹海》是苏教版三年级第五册课文内容,题材为神话故事。对于神话故事同学们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表现正义人物战胜邪恶势力的神话故事,同学们更是能读得爱不释手,为之着迷。本文就是一个神话故事,通过本文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喜爱上那个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哪吒形象,更能提高学生爱看、爱讲神话故事的欲望。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哪吒脑海的故事。

3、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重点、难点: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一、为什么“闹”海?

师: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吒为什么闹海呢?

师:(读完提问)你觉得东海龙王父子是怎样的人物?为什么?

生:横行霸道,令人厌恶。因为他们经常兴风作浪,害得老百姓都不敢下海捕鱼,如果老百姓不敢下海捕鱼,就会没有生活来源,他们就会饿死。

师:“经常”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

生:“常常”“总是”“一直”。

师:也就是说,龙王父子兴风作浪,不是偶尔的一次两次,而是三天两头,一直是这样,所以才会害得老百姓根本就没办法下海捕鱼,是吗?(生点头)

师:哪吒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生:哪吒勇敢、不畏强暴。能为了老百姓挺身而出,决心去治一治龙王父子。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我决心——”来讲一段话吗?

生:我以前学习成绩不好,我决心以后再也不贪玩,一定要把学习搞上去。

我决心好好学习,长大后当个宇航员,就跟杨利伟叔叔一样遨游在太空。

……

师:同学们的决心真好呀!老师真为你们感动。不过,要想实现你们的目标,还得付出努力才行。那么我们想想看,龙王父子可是称霸一方,势力强大,决心治一治他们谈何容易,这不仅要有高超的本领,还要有惊人的胆量。而哪吒为了给老百姓出一口气,是下定了决心要去治一治龙王父子,真了不起。你想用什么手势来赞美一下哪吒?(生竖起大拇指)

二、怎么“闹”海?

师:哪吒是怎样闹海的?课文讲了三个小故事。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小故事。

1、指导学习 ——大闹东海

(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哪吒带着他的两件法宝来到东海,把东海搅得混乱不堪。

师:把东海搅得混乱不堪,就是大闹,我给这一故事按个小标题就叫“大闹东海”,好不好?(生说好)

师:哪吒是拿什么“大闹东海”的呢?

生: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

师:“法宝”就是神话中能够制服或杀伤妖魔的宝物。本文中哪吒的法宝就是混天绫和乾坤圈,那他的法宝厉害么?你从哪里看出它们厉害?

生:哪吒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了起来,龙王也吓了一跳。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感受“滔天巨浪”)

师:龙王可是称霸一方,从来只有他去吓唬别人,他还很少怕过谁,现在哪吒只是用混天绫在水里一摆,就把龙王给吓了一跳,可见哪吒的法宝有多厉害,哪吒真是本领高强呀。

2、合作学习——杀死夜叉

(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根据故事内容加小标题)

师: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你能为这个故事加个小标题吗?

生:这一自然段主要讲哪吒把夜叉打死了,所以我给这段加的小标题是“杀死夜叉”。

师:读读有关夜叉的句子,你觉得夜叉怎么样?

生:夜叉凶恶,草菅人命,一上来不问青红皂白就乱砍人。

夜叉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强大看不起只是个娃娃的哪吒。

师:面对凶恶又蛮不讲理的夜叉,哪吒又表现得怎样?(生回答:机灵)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哪吒的机灵?

生:一闪、躲、随即取下、扔去……

3、自主学习——制服三太子

(学生自学。)

师:给这个故事加小标题,思考龙王三太子来时是怎样?结果又怎样?

生:我加的小标题是“制服三太子”,三太子来的时候是“气冲冲”而来,一心想擒住哪吒,好兴师问罪,结果却被哪吒一下就制服了,只好现出了原形(一条小龙)。

4、复述故事

同学们,根据你自己列的小标题以及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一起来复述这三个故事吧。

三、“闹”海结果怎样?

师:哪吒闹海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生:东海龙王父子从此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师:谁来描述一下当时老百姓欢呼的场景。

师:哪吒是为谁而去闹海的呢?

生:为了老百姓,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太平的日子。

师总结:可见哪吒有多么善良、多么正义、多么伟大呀!正是由于哪吒对老百姓的那份真诚的“爱”,才促使他勇敢的去闹海的。

四、拓展延伸

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给父母听。

2、搜集有关哪吒的故事,展开故事比赛。

教学后记:

本文的教学主要围绕一个“闹”字,提出三个问题,即为什么“闹”海;怎么“闹”海;“闹”海的结果怎样?层层递进,从而突出哪吒那种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形象。而哪吒敢于挺身而出,其原因是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即哪吒“闹”海是基于对老百姓的爱。正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老百姓,所以才会不畏危险,勇敢“闹”海。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特别强调东海龙王父子的无法无天、老百姓受苦之深,从而反衬哪吒的英勇。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我不是一味地采取师问生答的形式,而是采用由易到难、先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故事的方法,再合作讨论,最后让学生自主研究,这样更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时候,要突出课文的主题,那就是哪吒对老百姓的“爱”。

我注重教学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不仅从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益,同时也能通过课文的教学,去研究课文以外的更深层次的知识。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