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新7篇)
时间:2023-06-18 22:48:41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新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三、教材的主要特征
《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应该加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为学生呈现出具体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的知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注意教科书编写的儿童化。本册教材编写追求的基本理念是:
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
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
3、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生活。
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四、教学目标
本册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五、教学措施
1、提高四个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诊断意识。
2、做到四个尊重: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由道德 www.jingyou.net 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4、体现四个互动:师生信息互动;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现实的互动;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
第1—5周,文明古国的荣辱;
第6—10周,富国强民之路;
第11—15周,巨龙腾飞;
第16—19周,生活在地球村;
第20—21周,复习。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纲要”的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追求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将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思考、探索、判断能力的培养及人文社会知识的掌握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新课程标准为精神,以现有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的经验、体验、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二。基本情况概述
我校一至五年级学生约300人,大部分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少部分为本地段生,家庭条件也较差,属于低保收入家庭,因此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均较差,许多孩子的身上有不讲卫生、说粗话脏话甚至打架的陋习。家长的文明习惯和文明程度也较低。
三。任务及目标
1、端正学生思想,提高认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积极完成《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
4、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教材中的事例及道理来教育学生。
5、注意联系周围的环境、人和事,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6、每月定期召开教研组活动,做到定时、定人、定内容,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
四。方法和措施
1。教师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对课程标准进行“温故知新”,及时将教改精神与教学
实践相结合,并做好摘抄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网上学习,及时了解最新教学动态和信息。
2、能按计划备课,按时完成授课任务。认真学习教材,分析各班学生的情况,根据各课教材的教育要点,结合教学建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好教学目标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备好课,授好课。
3。重视课堂教学,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课堂中新生成
的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课堂练习的指导,切实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益。
4。善于走进学生当中,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相统一。
5。定期对学生中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工作进行整改。同时结合学校大队部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行为进行及时的督促教育。
6。结合教材,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中、生活中体验,引导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培养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勇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他们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具体安排:
二、三月:
1。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温故知新
2。各年级分析第一、二单元教材
四月:
1。网上学习《如何指导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2。《品社》学科的专题探讨,避免课堂模式单一的教学思路。
五月:
1。各年级分析第三、四单元教材
2。拟定三年级品社课校内展示课,课后集体评课,并写好反思。
六月:
1。网上学习《中日两国小学社会课的比较研究》、《黄浦德育研究》
2。结合新综合素质评价表,以激励的评价机制为主,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共五个单元:包括第一单元诚信是金;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第五单元祖国真大,共17课。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策略,关注思维过程及其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2、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身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3、通过教材,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展示完整的社会生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
单元周次课题课时
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第一周1、这点困难算什么2
第二周2、成功一定有方法2
第三周3、每天都有好心情2
第二单元我们的快乐大本营第四周4、成长的故事2
第五周5、“我”和“我们”2
第六周6、我们要做最棒的2
第三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第七周7、各种各样的商店2
第八周8、购物有学问2
第九周9、我是理财小能手2
第四单元公共生活讲道德第十周10、无声的朋友2
第十一周11、大家生活在一起2
第十二周12、不怕一万,就怕万一2
第十三周13、我们是邻居2
第十四周14、文明从我做起2
第五单元大自然发怒的时候第十五周15、天有不测风云2
第十六周16、在这危急时刻2
第十七周17、灾害无情人有情2
五、教学措施
教学内容及方法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4、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7、注重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吴威、漆希、吴江等)、优异生(谢佳霖、田鑫、李一凡等)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坚持辅潜工作,两周一次。
4、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5、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期课程总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5.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鼓励他们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的六年级有学生75人,其中女生33人。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特点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四.教学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
(1)、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4)、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注意整体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五.减负提质措施。
1.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报、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六.潜能生转化措施。
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七.评价措施。
本学期将采取平时评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结合,而不是靠一张试卷定成绩,而且重在平时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作业、处理问题的情况。再结合家长及同学们的评价情况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评价。
八.环境教育。
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九.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课文课时
1男生和女生2
2朋友之间2
3、学会和谐相处2
4、只有一个地球2
5、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2
6、当灾害降临的时候2
7、战争风云下的苦难2
8、放飞和平鸽2
9、我们手拉手2
10、我的成长足迹2
11、临别感言2
12--16期末复习1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纲要”的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追求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将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思考、探索、判断能力的培养及人文社会知识的掌握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新课程标准为精神,以现有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的经验、体验、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二、基本情况概述
我校一至五年级学生约300人,大部分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少部分为本地段生,家庭条件也较差,属于低保收入家庭,因此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均较差,许多孩子的身上有不讲卫生、说粗话脏话甚至打架的陋习。家长的文明习惯和文明程度也较低。
三、任务及目标
1、端正学生思想,提高认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积极完成《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
4、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教材中的事例及道理来教育学生。
5、注意联系周围的环境、人和事,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6、每月定期召开教研组活动,做到定时、定人、定内容,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
四。方法和措施
1、教师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对课程标准进行“温故知新”,及时将教改精神与教学
实践相结合,并做好摘抄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网上学习,及时了解最新教学动态和信息。
2、能按计划备课,按时完成授课任务。认真学习教材,分析各班学生的情况,根据各课教材的教育要点,结合教学建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好教学目标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备好课,授好课。
3、重视课堂教学,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课堂中新生成
的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课堂练习的指导,切实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益。
4、善于走进学生当中,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相统一。
5、定期对学生中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工作进行整改。同时结合学校大队部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行为进行及时的督促教育。
6、结合教材,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中、生活中体验,引导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培养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勇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他们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具体安排:
二、三月:
1、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温故知新
2、各年级分析第一、二单元教材
四月:
1、网上学习《如何指导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2、《品社》学科的专题探讨,避免课堂模式单一的教学思路。
五月:
1、各年级分析第三、四单元教材
2、拟定三年级品社课校内展示课,课后集体评课,并写好反思。
六月:
1、网上学习《中日两国小学社会课的比较研究》、《黄浦德育研究》
2、结合新综合素质评价表,以激励的评价机制为主,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凑向我们共同成的和弦》、第二单元为《我在民族大家庭里》、第三单元为《不屈不饶的的中国人》、第四单元为《日益富强的中国人》。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会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5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现在已进入小学阶段最后一年,学生的思品课学习即将结束。本学年,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善待自己,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形成开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学相处,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领悟到奏响共同成长的和弦的秘诀在于真诚、善良等等;培养感恩情怀。
3、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
4、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过程,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奋发有为的责任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民族,热爱祖国”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的中国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动。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安排
第一、二周:第一课
第三周:第二课
第四周:第三课
第五周:第四课
第六周:第五课
第七周:第六课
第八周:第七课
第九、十周:第八课
第十一周:第九课
第十二周:第十课
第十三周:第十一课
第十四周:第十二课
第十五周:第十三课
第十六周:第十四课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有学生35人,男18,女17,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四、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恩,热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
4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五、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社区 10课时
第一、二周 我爱我的家
第三、四周 我们的学校
第四、五周 我生活的社区
第二单元 我在学习中长大 8课时
第七周我学会了
第八周向“谁”学
第九周做学习的主人
第十一周 大家都在学
第三单元 我和规则交朋友6课时
第十二周 规则在哪里
第十三周 规则有什么用
第十四、五周 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6课时
第十六周我是谁
第十七周我的责任
第十八、九周 我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