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4-11-14 04:43:23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内容导航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1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4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6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7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及其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风。同时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难点
训练生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3、疑点
为什么说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4、解决办法
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习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幻灯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提问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点燃
(2)说出此化学方程式:4P+5O2========== 2P205表示的意义。
[目的]使学生熟悉明确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含义。
2、教师分析课本第74页[例题1],并提问。
根据[例题1)你能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可分为哪几步?
[目的]结合实例、给予点拨、启迪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按化学特点去思维的良好习惯。
3、教师提问,学生自学课本第74页[例题2)。
根据例题进一步总结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般步骤和方法。
然后相邻座位学生互相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目的]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式来解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4、教师给出两道练习题,学生练习并组织讨论指出错误。
(1)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
(2)根据练习�
5、教师给出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进行练习,并分组讨论。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是什么?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关键是什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方法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学习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二、课内探究:
探究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为了满足0.4吨液氢充分燃烧,你会在助燃仓中至少填充多少吨液氧呢?
要求:
(1)先在学案上写出计算过程;
(2)组内交流计算依据。
按照教师要求,先独立完成计算过程,然后组内交流。
并得出如下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比例关系的。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物质的质量(反应物或生成物),可求出反应中其他物质的质量。
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这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主要依据。
2.【提出问题】各小组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思考你的计算过程有哪几个步骤?
学生1: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列出比例式;
学生2:需要先设未知量为xg;
学生3:最后还需要作答
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先自主讨论得出不完善、不准确的步骤、格式,然后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从而自主构建解题的步骤和格式。
教师的讲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概括提升,而不是将一个程序化的步骤灌输给学生。
3.【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102-例题1,对比分析大家刚才概括出来的解题过程,看还有没有需要补充(或纠正的)?
【讲解】教师利用学生的讨论,通过投影讲解强化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格式要求。
(1)设未知量;
(2)写出有关反应的正确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阅读教材,对比分析教材与自己总结的解题过程,补充、纠正:
(1)列比例式前要先“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要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2)未知量应该设为“需要液氧的质量为x”,不应该有“g”。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3
一、目标解读: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变化
2、能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知道化学方程式所表述的含义
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二、要点回顾: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以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注)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头 )
3、含义 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注: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
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设、方、关、比、算、答
三、典例分析:
例1、配平化学方程式有多种方法:如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偶法、氧的得失法等。请用这些方法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Al+ HCl === AlCl3+ H2 (2) FeS2+ O2 Fe2O3+ SO2
(3) Fe2O3+ CO Fe+ CO2 (4) P+ O2 P2O5
例2、氨气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4NH3+5O2 4X+6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 N2 B NO C NO2 D N2O5
例3、一定量的某化合物充分燃烧,需要9.6g氧气,同时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中( )
A 只含碳元素 B 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C 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D 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四、达标练习:
1、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 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
A CH4S B C2H6S C C4H4S D C6H6S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C 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 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3、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写所属反应类型: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反应
(2)“曾青(CuSO4)得铁化为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3)高炉炼铁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发射神舟飞船所用的长征捆绑式火箭,是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液体燃料。偏二甲肼在四氧化二氮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两种氧化物关放出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提高:
4、根据反应:aXY+bY2===cZ,若Z的化学式为XY2,则a、b、c的比值为( )
A 1:1:2 B 1:1:1 C 2:1:2 D 2:1:1
5、有化学反应A+B===C+2D,已知49gA恰好与29gB完全反应,生成了60gC,则同时生成D_____g。现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为98,B为58,C为12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6、某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生成CO2和SO2,在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填名称)_____和_____两种元素。若该化合物在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每38g该化合物完全燃烧可生成22g二氧化碳和64g二氧化硫,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_。
7、在某温度下,20gCuSO4饱和溶液跟20g10%的NaOH溶液刚好完全反应。
(1)求硫酸铜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2)求该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
(3)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4
学习目标
1、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技能,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密性、发散性和求异性。
3、领悟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内容简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计算技能,本节学习的计算是关于纯物质的计算,以后还要学习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本节内容是以后学习有关计算的基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因此,紧紧抓住化学方程式中反映的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是进行计算的基础和关键。
重点难点解析
1.书写格式规范是本节的重点
2.含杂质的计算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3.关键是明确解题思路:
(1)审题
(2)析题
(3)解题
(4)验题
4.容易发生的错误:
(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
(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正确依据;
(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等代入;
(4)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
(5)计算不认真、粗心大意,如求算式量出现错误等。
命题趋势分析
根据一定的条件,求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一定条件,确定某化学式;进行有关含杂质的计算。
核心知识
一、涵义:
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运算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二、步骤:
1.设未知量X
2.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质量比;并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写出已知量和待求量。
4.列比例式
5.解比例式,求出本知量
6.答
三、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在熟悉了一般的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基础上,使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典型例题
例1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多少g?氧气多少g?
分析本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同时求两种生成物的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同时设两个未知全,分别与已知量列比例式求解。
解设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氧气的质量为y。
2H2O2H2↑+O2↑
36432
10克xy
==
∴x=1.1y=8.9
答:可制得H21.1g,O2为8.9g。
例2下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有错误,简述发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加热12.25克KClO3,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g
KClO2KCl+O2↑
122.532
12.25gx
=∴x=3.2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3.2g.
(1)错误原因;
(2)改正。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发生5类错误,本题的错误在于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解(1)化学方程式末配平;
(2)设反应后可制得O2的质量为xg
2KClO22KCl+3O2↑
2×122.53×32
12.25gx
=∴x=4.8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4.8g。
例3把干燥纯净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3.32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物质量为g.48克,求①生成氧气的质量;②剩余物质各是什么?质量分别是多少g?
分析MnO2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13.32g-9.48g=3.84g,这3.84g就是放出O2的质量,这也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O2=13.32g–9.48g=3.84g
设生成物中KCI质量为xg
2KClO22KCl+3O2↑
14996
x3.84g
=∴x=5.96g
MnO2的质量9.48g–5.96g=3.52g
答:氧气的质量为3.84g,剩余物为KCl和MnO2质量分别为5.96g和3.52g.
例4在标准状况下,6.2g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这些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能生成P2O5多少克?(已知标况下ρO2=1.43g/L)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单位一致,初中阶段只涉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计算,所以本题不能直接求出O2的体积,只能先求出生成O2的质量。再根据V气=进行换算。
解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P2O5的质量为y。
4P+5O22P2O5
4×315×322×142
6.2gxy
==∴x=8gy=14.2g
VO2===5.6L
答:需要氧气5.6升。
例5含锌65%的锌粒200g,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可制得H2多少升?(标况下ρH2=0.09g/L)
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指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不纯物的质量必须转化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其换算关系式为:
物质的纯度(%)=×100%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解设可制得H2的质量为xg
Zn+H2SO4ZnSO4+H2↑
652
200g×65%x
=
答:可制得44.4升H2。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培养学生按照化学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坩埚钳,酒精灯,集气瓶,幻灯,木炭,氧气,澄清石灰水。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组织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怎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观察该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判断)?
[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客观规律考虑问题,建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3.教师提问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方程式的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指定学生说出书写原则。并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说明具体书写步骤。
[目的]使学生明确书写原则及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教师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清书写步骤及配平原则和方法后,组织学生练习,并分析讨论。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的步骤是什么?
(3)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在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3.德育目标
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整体感知
本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采用从实验人手的讨论法导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在进行书写配平的教学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加深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和读写。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并组织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点燃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02====== CO2
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请看以下反应:如“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
催化剂
KClO3========== KCl+02
加热
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72页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学生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①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标明“↑”、“↓”。
(说明“△”、“↑”、“↓”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讲清书写原则及配平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配平、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②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的步骤。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意图]加深理解,熟练掌握配平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三自然段并讨论。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结合氯酸钾分解反应讲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质和量的意义及读法(说明“+”和“二”表示的意义)。
KClO3 ========== 2KCl + 302↑
2(39+35.5+3×16)2(39+35.5) 3×16×2
=245 =149 =96
从质的含义读作:“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从量的含义读作:“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四)总结、扩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沉淀,箭头要标明。
最小公倍数配平法:
步 骤 1. 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素作为配平的突破口。
2.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3.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五)智能反馈
点燃
1.化学方程式C+02======= CO2表示的意义是① ② 。
此化学方程式可以读作:[质] [量] 。
2.配平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 前面,配上适当的 ,
使得式子左右两边的各元素 相等。配平的理论依据是 。配平的理论依据是 。
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02→A1203
(2)Fe+O2→ Fe204
点燃
(3)CO+02───→C02
点燃
(4)H2+02───→ H20
(5)HgO──→Hg+02
(6)KMn04──→K2Mn04+Mn02+02
(7)Cu2(OH)2C03──→CuO+C02+H20
点燃
(8)CH4+02───→ C02+H20
点燃
(9)C2H2+02───→C02+H20
点燃
(10)Fe203+CO───→Fe+C02
点燃
(11)CuS04+NaOH───→Na2S04+Cu(OH) 2
点燃
(12)FeS2+02───→Fe02+S02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6
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应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巩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应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
一、原理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ν的关系。
[讲解并板书]
2H2 + O2 2H2O
化学计量数ν之比: 2 ∶ 1 ∶ 2
扩大NA倍: 2NA ∶ NA ∶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1mol ∶ 2mol
[师]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板书]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化学粒子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师]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
[教师]进行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板书]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根据(一)的原理进行计算
[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下题。
[投影]例1: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讲解并板书]
2NaOH + H2SO4====Na2SO4+2H2O
2 1
0.1 mol n(H2SO4)
=
n(H2SO4)= =0.05 mol
答: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 0.05 mol。
[问]请大家口答,上述反应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生]0.1 mol。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时,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板书]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
[学生板书]
[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关系,口答下列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投影] H2+Cl2====2HCl
化学计量数比
粒子数之比
物质的量比
物质的质量比
气体体积比
[学生口答,教师把各物理量的比值写于投影胶片上。它们依次是:1∶1∶2;1∶1∶2;1∶1∶2;2∶71∶73;1∶1∶2]
[师]根据化学方程式所反映出的这些关系,可以进行多种计算。但要根据题意,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解什么,从而合理选择比例量的单位。列比例式时应注意,不同物质使用的单位可以不同,但要相应,同一物质使用的单位必须一致。
[过渡]下面,我们就在掌握上述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来系统、全面地学习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练习]在上述例题中,计算所需H2SO4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以下是该题的一种解法,供大家参考。
[投影]2NaOH + H2SO4====Na2SO4+2H2O
2 mol 98 g
0.1 mol m(H2SO4)
m(H2SO4)= =4.9 g
答:所需H2SO4的质量为4.9 g。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认为简单的方法计算下题,要求用规范的格式、步骤进行解答。
[投影]例2:将30 g MnO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L-1浓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
(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2)生成的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并选出有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写于投影胶片上,以备展示]
[师]请大家分析比较以下几种解法。
[投影展示]解法一:
(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1
n(MnO2)= =0.26 mol
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4 1
12 molL-1×V[HCl(aq)] 0.26 mol
V[HCl(aq)]= =0.087 L
(2)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1 1
0.26 mol n(Cl2)
n(Cl2)= =0.26 mol
V(Cl2)=n(Cl2)Vm=0.26 mol×22.4 Lmol-1=5.8 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解法二:
(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1
n(MnO2)= =0.26 mol
4HCl(浓) + MnO2 MnCl2 + Cl2 + H2O↑
4 1
n(HCl) 0.26 mol
n(HCl)= =1.04 L
V[HCl(aq)]= =0.087 L
(2)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1 mol 22.4 L
0.26 mol V(Cl2)
V(Cl2)= =5.8 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解法三:
4HCl(浓) + MnO2 MnCl2 + 2H2O + Cl2↑
4 mol 87 g 22.4 L
12 molL-1×V[HCl(aq)] 30 g×76.6%V(Cl2)
V[HCl(aq)]= =0.087 L
V(Cl2)= =5.8 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问]大家认为以上哪种解法更简单呢?
[生]第三种解法更简捷!
[师]当然,本题的解答过程上还不止以上三种,其中解法一与课本上的相同,这说明:解答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多动脑筋,多想些方法,以促使自己的思维能力能更上一层楼!
下面,请大家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计算课本P31五、与P42二、4并与以前的计算方法相比较。
[附P31五、P42二、4,也可用投影仪展示]
P31五、4.6 g Na与足量的H2O反应,计算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标准状况下H2的密度为0.0899 gL-1)。
答案:2.24 L
P42二、4.106 g Na2CO3和84 g NaHCO3分别与过量的HCl溶液反应,其中
A.Na2CO3放出的CO2多 B.NaHCO3放出的CO2多
C.Na2CO3消耗的盐酸多 D.NaHCO3消耗的盐酸多
答案:C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问]通过做以上两题,大家有什么体会?
[生]用物质的量计算比用其他物理量简单!
[师]对!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节课的目的之一,即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使计算简单化。也是我们中学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运用化学计算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对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学习中除了要用好上述规律外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作业]习题:一、3、4 二、3、4 三、2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
一、原理
2H2 + O2 2H2O
化学计量数ν之比: 2 ∶ 1 ∶ 2
扩大NA倍: 2NA ∶ NA ∶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1mol ∶ 2mol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化学粒子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二、步骤
1.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OH + H2SO4====Na2SO4+2H2O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 1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0.1 mol n(H2SO4)
4.根据(一)原理进行计算 =
n(H2SO4)= =0.05 mol
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说明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本节课主要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运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这一规律,教学中把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从而使同学们充分意识到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简捷性和广泛性。
参考练习
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滴入石蕊试剂后溶液是 ( )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无色
答案:A
2.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H4在足量O2中燃烧,反应后生成的气态物质所占的体积为 ( )
A.11.2 L B.5.6 L C.22.4 L D.16. L
答案:A
3.物质的量相等的Na、Mg、Al分别跟足量稀H2SO4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l:l B.1:2:3
C.I:3:3 D.3:2:1
答案:B
4.相同质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是( )
A.2:3 B.1:1 C.3:4 D.24:27
答案:C
5.O.2 mol NaCl和O.1 mol Na2SO4混合,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O.2 molL-1 B.0.3 molL-1
C.O.4 molL-1 D.O.5 molL-1
答案C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7
教学目标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
(1)设未知量;
(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
(5)求解;
(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依据是什么?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温馨点拨】
1.列比例式,实际体现了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
(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
(3)找准题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
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所用已知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净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具体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行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如果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留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馈练习】
1.在M+RO22N的反应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已知1.2gM完全反应生成5.6gN。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D)
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C.参加反应的RO2质量为4.4g
D.2.4g M与5g RO2反应生成7.4gN
2.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C)
A.9g B.11g C.12g D.14g
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
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
5.已知反应:2A+B===C+D,A与B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A与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和D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1.2g。
6.在密闭容器中将20 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发现剩余氢气2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C)
A.1∶9 B.1∶8 C.1∶4 D.1∶2
7.4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4.4g二氧化碳和3.6 g水。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的元素为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各元素的质量比为碳、氢、氧的质量比为3∶1∶6。
8.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对“电解10 t氧化铝最多生产多少吨铝?”,你能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提示:第一种方法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第二种方法,由于氧化铝中的铝全部变成了铝单质,所以铝的质量=氧化铝的质量×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铝的质量为5.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