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教案(最新15篇)
时间:2024-09-21 13:37:25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
内容导航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方案 篇1《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2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4《生命 生命》教案 篇5《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6《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7生命生命的教学设计 篇8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0《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1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2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4生命生命教案 篇15《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创意说明:本文先写了三种生命现象,每个现象后面都有作者从中引发的感触,最后用两段文字从总体上抒写对于生命的思考。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这些“理”就相当于全篇或全段的“主题词”。用片断仿写的方式学习本文,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写作特色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步骤:
一、掌握特点。
熟读课文之后,帮助学生发现课文的结构特点: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可分男女生两组进行朗读,女生朗读“事”,男生朗读“理”。
二、发现生命。
口头讲述在你身边发现的种种生命现象,谈谈你从中引发的感触。
三、思考生命。
片断仿写:仿照课文的结构特点(生命现象+ 主题词) ,由你所发现的几种生命现象抒写你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简说】
《生命 生命》一文从寻常生活小事入笔,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文章浅显易懂,易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试图从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出发,循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夯实阅读基本功”、“研探领悟,激发主题探究欲”、“拓展导学,引导学生求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关爱生命的人文熏陶。
【教学过程 】
一。 以文本为例子,夯实阅读基本功
1.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景:尝试用激昂的音乐来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可以用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音乐旋律迸发出的坚毅、顽强的生命力中去感受生命、珍视生命。
2.导入 新课。生命,是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中外艺术大师都为此不惜努力,为探索它的真谛而历尽艰辛。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今天,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更是饱蘸着作者生命的汁液,从心灵深处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3.介绍作者珍爱生命的故事。
杏林子,本名刘侠,中国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强忍病魔的折磨,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中国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获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中国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议,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全身心的投入课文,去体验、领悟。同作品、同自己的心灵对话。
(一)美读。【叩击心灵,感知大意】配乐朗读,便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A、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B、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 C、“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同时,感知整体结构是前叙后议。
(二)精读。【领悟内容,解读文意】方式采用四部曲: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组——同桌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师生研讨)。设计的问题组如下:① 文章前半部分是记叙,叙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词。②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有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③ 三个事例有三点思考,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④ 用心体味、探究作者的写作用意,畅谈你从中得到的教益。
(三)品读。【品评词语,咀嚼警句】
指导学生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仅仅活了几天”、“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等,品味、分析,为学生积累词语和妙句做准备。
(四)赏读。【整体回味,领略精妙】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赏读,回味全文,体验作品的精妙。
二、以文本为靶子,激发主体探求欲。
利用课后同题文章《生命 生命》(美国 克伦•沃森)给学生搭建合作探究的活动平台。可围绕以下思考题来阅读、讨论。
1. 思考问题:两篇《生命 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 美国 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同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内容都是感悟生命,都是选取生命中的寻常小事。
3.美国 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同课文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1)课文选取三件事,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选取一件事。(2)课文在记叙的基础上,以议论形式揭示题旨;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主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显现主旨,结尾言尽旨远。
三、以文本为引子,引导学生求发展
以“生命”为引线,给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与疾病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人士的事迹,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作品。
①听朗读录音:奥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安排学生课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讲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③讲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事迹。课外阅读其感悟生命的文章《秋天的怀念》等。
【板书呈现】
叙述 议论
小事
飞蛾的求生欲 生命的意义
珍惜
香瓜子的生命力 思考 生命的价值
自己的心跳 生命的把握
铺垫 感悟
设计人:强瑶琴
芜湖县方村镇埭南中学
2004~2005年度
中 学 语 文 新 教 材
点拨—创新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设计简说】
《山中访友》是一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的写景美文。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设计将课文设计成三个层面处理:以课文为范例,感受美、体验美;以课文作靶子,发现美、积累美;将课文作引子,思考美、延伸美。一步步导引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
【教学过程 】
一、感受美、体验美。
导入 :《山中访友》把大自然人格化,用“访友”的形式,使司空见惯的景物,成了呼之欲出的带着特定意蕴的活生生的个体。文本视角独特、想象奇特、笔调轻松、富有诗情画意,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这种出神入化的风格,开拓了新的审美视野。
(一)认读。感悟意蕴美
1.本设计着力让学生自主感悟、探究,让“学生”唱主角,让“读”唱主角,将有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音符”,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悟自然的灵性。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各自解读课文的意蕴。为了拓展解读的深度,可设计如下问题组,引导学生讨论:①作者写的上“山中访友”,访的友是谁?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带有特定意蕴的景物的?③文章中景中含而未露的文旨是什么?
点拨之一: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与物,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点拨之二:
德高望重的古桥,写得敦厚。它始终“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凝重的画面中充满神韵。这多么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啊!但这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民族的性格,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这分明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写照——意与境相谐。
恰如知己的树木,写得也分外醉人。“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有声有色的渲染、极其夸张的点画,和盘托出了人与生机勃勃的自然的无比亲和——情与景相生。
各种称谓,写得也格外亲昵。“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与这些极富人情味的景物和诗、欢笑、唱歌……亲昵的称谓、关爱的眼神、温馨的话语、发自心底的赞美。这都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舒心惬意!——物与我相忘。
(二)美读。品析想像美。让学生一边美读,一边想像,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之中,而后诱导学生找出想像奇特的段落和句子。
点拨:“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恣肆的文笔,奇特的想像,情如泉涌而又不乏韵外之意,透露出的是自然与人的敦厚之情及作者对自然的顶礼膜拜。这些美的想像,发掘出了人性中善的因子,达成了自然之景与人之性灵的完美沟通,创设出了使人陶醉的意境。
二、发现美,积累美。
(一)研读。探究语言美。本文简约流畅的文笔,形象明丽而又毫无修饰痕迹的语言,清爽的笔调,同作者笔下描写的自然之景一样淳朴清秀。指导学生用心研读,并潜心品味个别妙句。
点拨:“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文句不作雕饰,信手拈来,却又自然恬静清新。“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写得无拘无束,不求节律韵调,却又别有一番动人的韵致。“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这些行云流水的、娓娓道来的似聊天般的文字,淡而有味,纯而含韵,意蕴深邃,质朴中蕴涵着无尽的隽永。
(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围绕“美”点来积极地赏析。哪怕是一句一词的品析,也是最美的心声。
点拨之一:如我认为文章美在“作者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点拨之二:
文章美在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为朋友,人称的变换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三、思考美、延伸美。
(一)推荐一些美文,如《囚绿记》片断,与学生一起赏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1.品意境;2.品语言;3.品美句。让学生畅所欲言,继续完善自身。
(二)拓展延伸。设计“假如你是 (景物),请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 以写作促阅读、求发展 。
【板书呈现】
1.“美”的情景设计
2.“美”的流程图
意蕴美 景 情 意和境相谐
想象美 树 人 情同景相生
语言美 清新 流畅 物与我相惬
设计人:闻道春
芜湖县方村镇埭南中学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
2,掌握词语,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请学生朗读导语,默读课文,划出各段“主题词”。
明确:第一段:“生之欲望”;第二段:“生命力”;第三~五段:“生命”
二,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语注释等。
骚扰: 小憩:
茁壮: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糟蹋: 庸碌:
辜负: 应许:
三,指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事例 思考
飞蛾: 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奋斗
四,集体齐读。
五,研讨交流读后心得: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涵的意思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作者从三个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能否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六、1,第一段:“鼓动”与“跃动”的区别?
2、第二段:表现香瓜子生命力的词语有哪些?
七、比较阅读:完成课后练习二。
八、课堂小结:
九、作业布置:
十、板书设计:
3、生命 生命 杏林子
事例 思考
飞蛾: 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价值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
3、能找出课文中有很深含义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以及热爱生命的故事。
《生命 生命》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设想:
初一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很深刻,因此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并采用讲故事、引名言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 :
揣摩词语的表现力,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导、学、练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的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的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文章《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让我们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灵。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
生命,生命
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2.感知内容
(过渡)要学习理解解决一些问题,首先应当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因此请学生听读课文。听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问题组:
①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可以用简洁的话概括)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㈡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以上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驾驭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具体的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的品味,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①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②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⑧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④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3.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大屏幕投影后认真阅读,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①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②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的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
如:文章共写了几件事:三件飞蛾求生、瓜子抗争、倾听心跳。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并品味赏析:允许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划出最精彩、最好的、最能表达感情的语句:用朗读方法进行朗读。学生可以互评,互相观摩学习。
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如瓜子抗争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肃然起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互评,可以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教师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总结:
第一点思考,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㈢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质疑题:
①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②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质疑,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教师将本堂课做总结:著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一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峰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2.拓展延伸
请学生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讨论后发言争论。教师评点并总结,指导学生能谈谈为什么喜欢,要求讲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赏析的能力。
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㈣延伸作业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如:人生的启迪
读《生命,生命》有感
(板书设计 习)
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求生 应当珍爱生命
瓜子抗争 } 让人生更有意义}
倾听心跳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⒈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联系句子,理解“骚扰、糟蹋”等词的意思。
⒉联系生活,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⒋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初步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让生命活得有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读文中的三个事例,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难点:研读意蕴深刻的句子,进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生命是什么?(指名自由说)
2、是啊!生命是春天小草嫩绿的尖芽,是夏天荷花娇羞的红晕;生命是秋天果子的硕大甜蜜,是冬天白雪的轻舞飞扬;生命是蝌蚪变成青蛙,是母亲含辛茹苦的十月怀胎。
3、生命总是让人感慨万千。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就生命写了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动弹 极力 听诊器 震撼
糟蹋 有限 跃动 骚扰
3、再次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文中写了哪几种生命现象?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板书:求生的飞蛾 砖缝中的小瓜苗 自己的心跳
(三)品读课文,突出重点
1、会读书的孩子,不但能读懂文字表面的内容,还能领会文字背后的意思。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感受哪些地方是你没想到的?
⑴指名交流。
①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我震惊。
引:你是从哪读懂的?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吗?
随机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那样鲜明!”
引:因为想要活下去,所以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用尽全身的力气。你感觉到这份渴望了吗?
朗读指导:现在,你就是那只飞蛾,读出你的求生欲望来。
②“我忍不住放了它!” 提示:“骚扰”———“忍不住放了它!”
a、会读书的孩子可以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读第一句话,你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
b、“骚扰”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c、从这个词中,你明白了我对飞蛾的感情是什么?
引:是什么让作者完成了由讨厌到释放的转变?
引: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飞蛾依然极力挣扎,不放过一丝求生的希望。这时候,作者对飞蛾还会是讨厌吗?
⑵看来作者读懂了飞蛾,了解了它心中逃生的欲望。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它会对自己说什么呢?
⑶它又可能会对杏林子说什么呢?
⑷是啊!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求生,那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感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生命!
⑸感情朗读。 现在,你就是杏林子,读出你的震惊来。
小结:原来生命就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板书:生存)
2、同样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也震撼着我的心。再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让你也受到震惊的一句话,反复读一读。
⑴指名读句,说说自己被什么震惊。
⑵出示句子“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a、指导朗读:哪些词念好了,让人一听就可以感受到香瓜子生命力顽强得不可阻挡?
b、香瓜子的生命是顽强的,可也是——短暂的。读读“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老师在不改变原句意思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这句话做了一些修改。
(出示句子)“即使香瓜子仅仅只能活几天,它也要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自由读读这句话,说说你从中品出了香瓜子的什么心态?(指名说)
c、看来,香瓜子不在意生命的长短,它追求的是什么呢?
(出示)“因为它追求的是 。”
评:有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短,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价值。(板书:价值)
小结:原来生命就是即便只能活几天,也要顽强地活下去的精神和勇气。
3、羸弱的飞蛾,面对死亡,全力抗争,追求生命的存在;小小的种子,面对逆境,不屈向上,追求生命的精彩。作为一个人,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⑴齐读句子。说说“糟蹋”的意思,怎样是在白白地糟蹋生命?
⑵每个人都有两种选择:好好使用,白白糟蹋。你想怎样对待生命?请允许老师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看看她是如何对自己负责的。
(出示作者像)简介:杏林子是中国台湾著名的残疾女作家,她在12岁的时候,因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严重的时候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头不能转。她的一生都是在病床和轮椅上度过的。她与病魔搏斗了将近50年,在这段漫长的病痛折磨中,她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坚强,我要活下去!”所以,在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情况下,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终 被誉为“中国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⑶解题:现在,你明白课文的题目,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生命”了吗?(板书:珍惜、善待)
⑷杏林子的生命是如此的坚强,杏林子的生命又是如此的绚丽!她用自己对生命的热爱,树起了一座生命的丰碑。面对杏林子,你想跟她或者跟自己说点什么吗?写在第四自然段的旁边。
⑸指名交流。
(四)小结课文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面对死亡,全力抗争,大声喊着:“ 我要活下去!”生命就是身处逆境,不屈向上,哪怕只有瞬间的灿烂。让我们举起右手,触摸自己的心跳,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珍爱,一起来读一遍课题。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懂得要珍爱生命,要有顽强的生命力,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文中的三个事例以及作者对此展开的思考。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课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引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共同度过今天的最后一节课,并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19课《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告诉我,你们是不是最棒的?能不能表现好?——
二、初步感受生命的存在,激发生命意识
师:来,回忆上节课我们学过的内容,说说,作者从哪三个事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根据回答板书:求生的飞蛾 生长的瓜苗 律动的心跳)
师:(指板书)看来,在这三个事例中,生命就是那——
生:求生的飞蛾
师:生命是那——
生:生长的瓜苗
师:生命还是那——
生:沉稳有规律的心跳。
师:这样说来 “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啦?
生:沉默,面露疑惑。
师:记得有一个大作家说过,生命绝不仅仅只是活着,那生命还是什么呢?我们再读书,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理解。(生读文)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事例,运用如下方法自学:
(1)找一找 找出�
三、深入感悟生命本质,生发生命意义的思考
(一)聆听心脏的跳动,感受生命
师:亲爱的同学们,请把你们的眼睛闭上,把手放在胸口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播放心跳的声音)教师旁白:今年你10岁了,这样的心跳在你胸膛里跳动了10年,你曾经注意过它的存在吗?你又曾经注意过多久?现在,感受着你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1: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随机课件出示)
师: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高兴、自豪、激动……)
师:那就带着这种心情一起读读这句话。(齐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非常重要。
师:作者是个残疾人,但“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说明——
生:作者的心脏跟我们大家、跟健康人是一样的。
师:这可是托起了作者生命的希望啊!我知道你一定为作者感到高兴是吗?这也让作者感到——
生:震撼!
师: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句,读出作者的震撼。(全班读句子)
师:还有读别的句子的吗?
生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随机课件出示)
师:来,读一读,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字眼强调出来,(课件描红:好好地使用 白白地糟蹋)再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师:为什么要画出这几个字?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3:因为作者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生命,不能白白地糟蹋生命。
师:“糟蹋”是什么意思?怎样的生活方式是白白地糟蹋生命?
生4:不珍惜生命,不做有意义的事。比如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
生5:浪费时间。
师:我知道,这些同学选这个句子是要提醒自己也提醒同学们—
生: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
师:杏林子说一切全由自己自己决定,你想她做了什么决定?
生: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
师:(板:好好使用)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好好地使用生命?
(生说……
师:亲爱的同学们,生命是属于咱们自己的,所以,快不快乐谁来决定?成不成功谁来决定?——对,一切全由自己决定!因此,我们要——好好地使用生命。
师:说着说着,对于这两句话(多媒体出示:我可以……负责)你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一定会读得更好。谁愿意读?(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着读着,这两句话就读到咱们心里去了,让我们一起记住它吧!(全班背诵。)
(二)走近飞蛾,体会飞蛾求生之欲望
师:仅仅是我们人类才懂得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懂得好好使用生命吗?不是的,我们来看一看求生的飞蛾。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跟你的同桌议一议。
师:看同学们都读得有滋有味,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屏幕出示画面)
师:同学们,你看,在人的手里,这只飞蛾实在是——
生:太渺小了。
师:反过来,在飞蛾眼里,人的这两个手指太——
生:可怕,强大。
师:作者说:“只要我的手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此时此刻,如果飞蛾会说话,它会喊些什么?
生2:快放开我!(语气平淡)
师:这么轻松?它可是危在旦夕啊!你再试一试。
生2:快放开我!(有进步)
生3:快把我放了吧!
师:你们真的听到飞蛾的说话声音了?
生:没听到。
师:那你们怎么知道它心里的想法?
生:从飞蛾的动作看出来的。
师:了不起,读书都读到飞蛾心里去了。谁来读这句话,注意把写飞蛾动作的动词读好?
师:同学们,飞蛾拼尽全力想要求生,可是你们知道一只飞蛾的寿命有多长吗?飞蛾的平均寿命只有9天,只有9天那!可它却为了这短暂的9天,在你的手中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甚至会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小小的飞蛾为什么要如此挣扎呢?
生:为了活下去。
(5)师: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作者感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生答):生命
师:是的,作者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同时也明白了:即使再脆弱的生命,也要好好珍惜啊!(板书:珍惜)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读一读这段话。
师:作者震惊了,于是忍不住放了它。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到你的震惊。(再次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指名读)
生:……
师:读得真好,我感受到了你的震惊。
小小的飞蛾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呢?下面这些是四川地震中的一些图片。(出示后说)这一张张熟悉而又曾经震撼过我们心灵的图片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伟大、坚强。
(三)走近香瓜子
师:作者对于生命的震惊还不仅在于此,还有那——生长的瓜苗。
师:自己琢磨琢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注意,还是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
生自学……
师:说说你喜欢的句子。
生读…… 课件出示: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呀!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师:这“冒”出来的小瓜苗,是怎样地“冒”出来?
生: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师:“冲破”这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了——香瓜子不屈向上的生命力。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我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生2读得平淡。)
师:我感受到那坚硬的外壳已经裂开点小口了,小瓜苗,再使劲冲破它!你再读。(生2再读,有进步。)
师:好一个“冲破”呀,让我们感受到了香瓜苗那顽强的生命力。(板书:顽强)
师:想看一看这不屈的香瓜苗吗?(多媒体出示香瓜苗)嘘,听,香瓜苗正跟我们说悄悄话呢。(多媒体出示句式:即使我仅仅只活了几天,也 ……。)你听到什么?
生1:我听到香瓜苗说:即使我仅仅只活了几天,也要不屈向上。(说得平淡)
师:香瓜苗说这话的时候,一定是充满了——
生:信心,勇气。
师:你再带着这样的感觉,说一次。(生1再说,说得坚定有力)
生2:可能香瓜苗还会说,,即使我仅仅只活了几天,也要努力生长。
师:原来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你是否努力过呀!
生3:我似乎听见香瓜苗说:即使我仅仅只活了几天,也要冲破坚硬的外壳,去看看光明的世界。
(四)、感悟升华
(1)师:学到这儿,老师不得不向你们介绍一个人,她就是课文的作者杏林子(出示照片)看了照片,你感觉杏林子应该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说)
(2)师:是的,她是个开朗而自信的人,她对生命充满了希望。杏林子自12岁起就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但残而不废的她,坚持笔耕不辍,共著有四十多部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中国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你们想到吗?整整50年时间,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可是,从她开朗的表情中你能感觉到她的痛苦吗?
老师有一篇资料:
杏林子曾经在她的作品中这样写道——
十二岁那年,我得了一场大病,听都没听过的怪病,不用别人告诉我,我也能从医生和父母的脸上看出来,我永远不会好了!看着 自己的关节一个个坏掉,渐渐不能走不能跳,那一种打击令我无法承受!心灵上的痛苦更甚于身体上的病痛。我不知道像我那样既没有念过多少书,又瘫痪在床上的病人到底有什么用?我要永远做一个废人吗?
我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我就不要活了。结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还是没有好!我想:好吧,再延长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我就绝对不要活了!
(3)师:就是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杏林子被挣扎求生的飞蛾所感动,被顽强生长的小瓜苗所感动,被自己的心脏那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所感动,于是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想:“除了爱,我一无所有。”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谁能把这句话再简练一些?(引导学生说出:生命有限 价值无限)(板书)
师: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人生态度?(积极的——)
(4)你准备把这八个字送给谁?(送给自己……),那就用最真挚的心来告诉自己吧,一起读。
(五)、学生眼中的生命
(1)师: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开头,谁愿意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2)师:生命是什么?这个我们开始回答不了的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怎么回答?(出示,让生填空)
生命是( )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回答(出示课件)
(3)师:这些精彩的句子,让我们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也可
师: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珍惜生命
(比如遵守交通规则,注意水电安全,不乱吃垃圾食品等)
四、抒发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对于你们上节课提出的“生命是什么?”“我们该怎样使用自己的生命?”“为什么用‘生命生命’为题?”一定有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再选择屏幕上的一两个词语写一写。(屏幕出示“珍惜”“负责”等十个词语)
生:写话。
师:同学们,敞开你的胸怀,尽情抒发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吧。(生交流。)
师:此时此刻,我特别想听到同学们带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再读课题的美好的声音。(生读课题。)
师:感谢同学们,自己读书,自己解决问题。(擦去黑板上的问号。)
【板书设计】19、生命 生命
求生的飞蛾 珍惜
生长的瓜苗 顽强 生命有限 价值无限
律动的心跳 好好使用
生命生命的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12岁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这篇文章就是她对生命发出的强烈的呼喊。
本文被人教版教材四年级语文选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的是一些平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砖缝中长出小苗,静听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小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自身的情感体验,做到各人学中有得。
教材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朗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理解课文中重点的词语和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懂得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激发创新的欲望。懂得要珍惜生命。
设计思路和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中段指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课主要采用阅读体会、研读欣赏、体验领悟、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课堂设计以学生朗读体验为主,扣住生命主旋律,辅以各种形式的阅读设计,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四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获得对生命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本设计的特点还凸显在课文内容的拓展上,通过不同的拓展丰富学生的积累,是文章思想的升华,让学生能够领悟生命的真谛,整堂课都被笼罩在音乐之中,希望通过音乐来实现学生思想与课文的共鸣。
教师课前准备:
希望学生读一些关于生命的文章和了解一些杏林子的故事。
老师完成拓展内容的收集和相关连接的资料收集。
根据设计制作出cai课件。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播放课件(《命运交响曲》)内容:孩子出生的幸福瞬间,植物破土的力量瞬间,蚕破茧而出的瞬间,花朵开放的瞬间等。老师有感情的介绍引入并板书课题。
学生随着音乐仔细的欣赏感悟。获得对生命初步的感悟。读课题三次。不同的力度(轻缓的,有力的,高昂的。)
运用音乐和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有心灵的触动。
阅读体会
1、扣内容。本文围绕生命写了哪三个事例。
2、写出副板书。
1、学生小组学习,填出老师事先设计的表格。在组长的带领下读两次课文。
2、全班汇报。
梳理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研读欣赏
扣文章重点句。
1、课文是通过哪些句子来体现出生命的可贵与价值。
2、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在课件上出示重点句子。
3、2段4、5、6句。通过读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生命的力量)
4、课件出示第三段,老师重点突出两个词“竟然”“竟使”。
5、老师播放课件。心脏跳动的声音。你有什么感觉?出示第四段有关句子。抓住单单这个词。
6、出示第四段第二句。
1、学生汇报。
2、让学生反复的读,抽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
3、生谈体会,个别个性化朗读。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4、小组分读有“竟然”和“竟使”的句子和没有这两个词的句子。从中谈自己的体会。通过不同的读体会出生命的意义就是奋发向上。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5、请学生闭眼手摸着胸膛,随着课件心跳的律动感受自己的心跳。体会单单。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6、生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在朗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表达出心中所想,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反复的齐读课题,让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
拓展延伸
出示一组课件,配乐。一组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却做出了不朽事迹的人。(杏林子、张海迪等)他们在好好的利用自己的生命。而我们呢?板书生命的价值。
出示最后一段。
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讨论应该怎样好好利用自己的生命。汇报。再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突出“好好”“白白”。
引导学生读。
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升华主题
师:看着板书总结。我们拥有了生命的力量,我们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我们更要创造生命的价值。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再次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完善板书。总结提升。
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说名言
2、出示诗歌《珍爱生命》,配乐朗诵,轻松,结束新课。
1、连贯性的说出学生收集到的关于生命的名言。
2、学生朗诵。结束新课。
通过进一步的拓展,丰富学生积累。升华情感。懂得生命的价值。
板书设计
拥有力量
理解意义
生命生命
实现价值
珍惜美丽
副板书:飞蛾求生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相关联接:
珍爱生命
生命是如此珍贵,
生命是如此憔悴,
生命中充满磨难,
磨难是书,
直使你奋起直追!
生命是缘,
直使你生死相随。
啊,朋友,
勿要轻视生命,
丢掉它有去无回。
啊,朋友,
珍惜生命,
宇宙间唯独有你!
朋友啊朋友,
快乐每一天,
生命每时都闪耀光辉。
生命的名言:
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 ——小塞涅卡
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
2,掌握词语,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请学生朗读导语,默读课文,划出各段“主题词”。
明确:第一段:“生之欲望”;第二段:“生命力”;第三~五段:“生命”
二,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语注释等。
骚扰: 小憩:
茁壮: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糟蹋: 庸碌:
辜负: 应许:
三,指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事例 思考
飞蛾: 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奋斗
四,集体齐读。
五,研讨交流读后心得: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涵的意思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作者从三个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能否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六,1,第一段:“鼓动”与“跃动”的区别?
2,第二段:表现香瓜子生命力的词语有哪些?
七,比较阅读:完成课后练习二。
八,课堂小结:
九,作业布置:
十,板书设计:
3, 生命 生命 杏林子
事例 思考
飞蛾: 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价值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0
3、生命 生命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在阅读课文时,能手脑并用,及时划出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由事悟理”的写作思路。
3、了解比较阅读的一般方法,在实践中体会“比较是最好的鉴赏”。
4、因文悟道,引导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生命,进而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时,除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还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处理句内停顿、正确处理轻重音等朗读技巧层面的指导。这是因为,有效的朗读不仅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感知课文,拉近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的语感在实践中得到培�
2、相机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的讨论建议抓住以下两点:①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设计这一讨论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由“所见”到“所想”、“所悟”的思路。②组织学生开展课文与课文练习二所附克伦·沃森一文的比较阅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所面对的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比较阅读还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师应该对“比较”的切入点作必要的指导。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如果能对比较阅读有所了解,能够在比较阅读的基础发表自圆其说的观点,那么,应视为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二)学法
1、 掌握一些用普通话朗读的技巧。
2、通过划、注关键词语,快速筛选有效信息,把握文章思路。
3、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表达完整。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以两教时安排本课教学。第一教时侧重指导学生研读课文,第二教时侧重课文与课文练习二所附文章的比较阅读。
(一) 导入 课文,引起注意,催动兴奋: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面对一件事、一种物、一个景、如果能静下心来,细加咀嚼、品味,说不定能有一种别样的感悟。比如,人体自身坚硬的牙齿,往往早早掉下,于是制造假牙成了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个行业,而柔软的舌头却能与人的生命共始终。这看来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有人却因此引出了对“刚”与“柔”辩证关系的哲学思考,发出“至柔者至刚”的感慨。
要求学生说说类似的体悟事例,先小组交流,再推选代表课堂发言,教师在此基础上导入 新课。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走近作者。
先教师范读,在范读课文后三节时,语气语调应有从舒缓到略显高亢的变化过程,以反映作者经历了凝重的思考而顿悟的心路历程。再学生仿读,这既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需要,也是让学生在情感上走近作者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通过圈划“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常常想”“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心跳”“给我极大的震憾”、“有意义的人生”、“活得更为光彩有力”、“绝不……绝不……”等词句,理清本文的思路,并明确:呼唤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抒写自己“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价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的人生感悟,这是全文的重心所在。
(三) 品味课文,探究研讨,走进文本
分组品读课文,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筛选归纳共性问题后板书:
1、对待“骚扰”“我”的飞蛾,“我”由“原想弄死它”到“忍不住放了它”,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是什么?
2、写小瓜苗是“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却“仅仅活了几天”,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3、第二段文字中,“竟然”、“竟”、“仅仅”等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第三段中,“沉稳”一词能换成“沉重”或“稳重”?为什么?
5、概括三个事例并归纳其各自蕴含的意思。
6、三个事例中,其中两个都涉及小生命,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7、作者静听心脏的律动,引出了对生命的哪三点思考?这三点思考呈怎样的关系?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
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讨,然后课堂发言,最后或由学生、或由教师归纳明确:
1、促成变化的关键在于“我”感受到了飞蛾的“生之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惜的,飞蛾如此,何况人呢?全文所写的是生命本身,作者开笔就扣住了题目。
2、这样写并不矛盾。这从小瓜苗恶劣的生存环境(砖缝中、没有阳光、没有泥土)可找到答案。也正因为生存环境如此恶劣,而小瓜苗却能生长出来,让人不能不被它的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
3、“竟然”、“竟”的运用,反映小瓜苗出乎意料的生命力。
4、这是一组近义词,以置换辨析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实践。此时心脏跳动的声音,是通过听诊器传递的,因而用“沉稳”一词是准确的。也不能以“微弱”一词置换,除了声音由听诊器传递而已不能称“微弱”外,“微弱”如与心脏跳动对应使用,指的往往是生命重危的迹象。
5、本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一个事例:小飞蛾的“生之欲望”感动了“我”;第二个事例:石缝中的小瓜苗的诞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力的强大”;第三个事例:静听自己心脏的律动,使“我”陷入对生命、人生的沉思。
6、在人类眼中,小小的飞蛾实在不屑一顾,一粒瓜子,同样微不足道。飞蛾所表现出来的对生的渴求,瓜子的萌芽吐叶,这里“形体”与“精神”,“形体”与“力量”构成巨大的反差,而这一巨大的反差,又成为震撼人们心灵的根本原因。作者这样安排,正反映了构思的巧妙。
7、第一点思考是“必须对自己负责”;第二点思考回答了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第三点思考已将信念付诸行动,为生命奋斗,“勇敢活下去”。这三点,呈层层递进关系。联系到作者自小病魔缠身,在长期同病魔作斗争的同时,还笔耕不辍,在文学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的这一番体悟,更值得我们每一个健康的人咀嚼、深思。
(四) 跳出文章,拓展思维,陶冶情操:
可以围绕以下若干问题展开:①试就作者的三点思考,从生活中找出一两个相应的例子。②我该怎样做,才算珍惜了自己的生命?
关于上题①有:与第一点思考相应的例子如:欧阳修在已经名扬天下的情况下,仍旧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别人问其原因,他回答说是“怕后生笑话”;日寇侵华期间,梅兰芳息影舞台,蓄须明志等。与第二点思考相应的例子:雷锋只活了22岁,却发挥了无价的生命价值;张海迪高位截瘫,自学成才;
关于上题②,要求谈出真实感受是关键,努力避免套话,大话。
设计以上教学环节的目的,一方面是打开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设计这样的发言环节,也是为学生们展示自己学习本文所得提供了一个舞台。
(五) 比较阅读,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如果说前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进行“理解性阅读”的话,那么本环节实质上已深入到“鉴赏性阅读”阶段,当然,由于鉴赏主体是七年级学生,因而,活动的展开必须与他们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特点相适应。
1、根据要求速读克伦·沃森一文;
①概括该文写了哪一件事?
②被“踩入沙土里的”蜜蜂,经历了怎样的奋斗过程?划出相关词句。
③“我”跪的动作,反映了怎样的内心感受?
2、两文比较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①教师提示:在思考“为什么”时,可从语言、构思、主题等多个角度入手,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比较,陈述理由。
②学生交流。侧重从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表达清晰完整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发言,而将见解的深浅程度作为评价学生发言的第二因素。另外,从学生个性兴趣角度看,有的人喜欢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文章,有的人喜欢文学色彩比较强的文章,应该尊重各人不同的爱好。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谈课文,教学设计时重点思考之处及其理由是:
1、强调朗读。读是感知课文的第一步,同时,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检测学生感知、感悟课文程度深浅的尺度之一。读的形式的单一甚至缺失,是相当长时期内语文教学领域不容忽视的问题。读应该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
2、略读训练是一种略去或绕过文章中的某些次要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技能的培养训练。本文教学设计反复要求学生通过圈划关键词句以快速筛选有效信息,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正是体现了略读训练的落脚点。
3、尝试同题文章的比较阅读。“比较是最好的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的鉴赏能力,是“课标”提出的明确要求。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对文学鉴赏可以说还处在尚未入门的阶段,因此,如何确定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学设计将评价学生的鉴赏深浅程度放在次要的位置,也是基于激发兴趣的考虑。如果现在就将鉴赏的要求提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视鉴赏为畏途而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则可谓“欲速则不达”了。
五、教学资源汇编
(一) 背景知识:见课文有关注释。
(二) 练习题设计及答案:
1、同桌两人课文朗读练习:
2、将自己对本文两篇文章的初步鉴赏所得写成文字,在课后作进一步交流;
3、搜集古今中外歌咏生命、礼赞生命、思考生命的文章或警句格言,办一期以“名人眼中的生命”为主题的墙报。
(三) 相关资源:
保尔·柯察金关于生命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转引自[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问题去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阐述主旨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宝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课将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采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以多媒体播放小草破土而出、小花渐渐开放、小鸡破壳而出、小鹿出生后顽强站立的画面。
师:从这组画面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
⑴ 小草从地里钻出来需要有巨大的力量。
⑵ 小鸡在蛋壳里长大后要想从壳里出来也要用很大的力气啄碎蛋壳才行。
⑶ 我从看过的资料上知道小鹿要想活必须在出生后40分钟内站起来才行,而且只能自己站起来,要不就不能活命。
2、师:在我们这个有着众多鲜活生命的星球上,许多生灵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展示着一个崭新的生命的开始,它们透着一股子顽强不屈的巨大力量。今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作家──杏林子所写的有关生命的文章。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作家?
生:杏林子的本名叫刘侠,12岁的时候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师:那你知道她的病情恶化到什么程度?她的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吗?
生:她瘫痪在轮椅上。
师:是的,在长达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曾因病变而呼吸困难,一度有生命危险,全身的关节也已经损坏。轮椅上的杏林子在膝盖上架上小木板,用两个手指夹着笔写作。在这种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她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在病中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求生的意志。这节课让我们走近杏林子,感受她的作品带给我们的生命的震撼!板书题目,指生读题。
3、师:既然生命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力量?(生体会到这两个词在读时要一声高于一声,语气渐强)
再指读,齐读课题。
点评:首先,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生命,再在师生自然的交流谈话中,从介绍作者杏林子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理解课文
1、初读课文:
师:请大家出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那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生:作者从三个事例中讲出了对生命的感悟: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自己的心跳。
师:这三个事例你最喜欢哪一个?找出来默读,在读后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生默读。
2、感悟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收获?
生:我喜欢第一个事例,因为一个小小的飞蛾在被人抓住后能拼命地挣扎,希望逃脱,可以看出它很想活命。
我也喜欢这一段,因为小飞娥被抓住后并不甘心等死,而是积极求生,可见它对自己的生命多么爱惜。
生:我喜欢第三个小事例,因为作者从自己的心跳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还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伟大。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不能随便地糟蹋它。
生:我喜欢第二个事例,因为一个弱小的瓜苗却能顽强的生长在砖缝里,随只活了几天,但那顽强的生命力让我难忘。
师:你们说得真好,一个小小的生命同浩瀚的宇宙想必是渺小的,但我们并不能因为生命的弱小而去忽视它、糟践它,而是应该……
生:爱惜它。
点评: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学生从课文中寻找事例,自读自悟,理解生命的价值,体会生命的意义。
3、指导朗读:
师:在课文里作者写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话语,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句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它的意思的同时练习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书勾画并练习朗读。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喜欢文中这一句话“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虽短暂,但只要我们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就不是白白度过的。(生读)
生:我喜欢文中这一句话“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句话我把“于是、一定、白白流失、光彩有力”慢读、重读。(生读)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发现,请在小组里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
师:大家不但说得好,读得也棒,我真为你们高兴。
点评: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生命的话题有点深奥,老师没有拽住生命往深处讲,而是让学生品读课文,在一次次的读书中自己体会: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这样处理很到位,也很巧妙。
三、扩展交流
师:“一例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到来;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人生名言。
师:我们从一句句震撼人心的警句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与伟大,那么你还知道那些有关感动生命的故事。
生读自己搜集到的感悟生命的故事。
师:生命决不是短暂的蜡烛,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应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让生命活出光彩,活出价值。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教学流程]
一、对话引入,铺垫情感基调。
1、师生对话,介绍杏林子。
3、导入新课。
师:为何一个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她的作品《生命 生命》。
4、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感悟生命顽强。
(一)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
⑴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
⑵边读边想: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3、交流讨论: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飞蛾求生、瓜子抗挣、倾听心跳)
(二)精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师: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这三个故事,用心去发现、去品味,看看哪个句子打动了你?或者让你大吃一惊,或者让你肃然起敬?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反馈,随机点拨。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⑴为什么我会“忍不住”?我心里会怎么想?
⑵指导朗读。
⑶此时,你觉得这只不起眼的、脆弱的、甚至是丑陋的飞蛾怎么样?
⑷齐读课题。
师:与许多强大的生灵相比,飞蛾是渺小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 生命
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⑴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里有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⑵说话训练(出示生长在砖缝中的香瓜子图片):
香瓜子:
⑶指导朗读。
⑷再读课题。
师: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几天,它也要让这几天焕发光彩。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 生命
三、交流讨论,理解生命真谛。
师:杏林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飞蛾求生与瓜子抗挣引发了她对生命的感悟: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到来;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使用他,而不应该白白地糟蹋它。——(生接着读改编成诗的课文)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交流讨论:纵观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他们留下的是什么?(精神)这些东西对后人产生了什么作用?
2、再读杏林子资料。
师:再读有关介绍杏林子的条目。
生:杏林子是一位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痛作斗争的人。
生:杏林子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出版了四十多个剧本、散文集等等。
生:杏林子创立了“伊甸残障基金会”,鼓励和帮助了一大批的残障人士远离黑暗,走向光明。
……
师:杏林子不正是用她的整个生命历程告诉我们: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生命的永生,所以——(生接着读改编成诗的课文)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四、课外拓展,书写生命感言。
1、介绍部分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师:像杏林子这样,通过自己善意而伟大的举动,延续着自己不死的生命,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人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
袁隆平:让人类远离饥饿
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一位赢得全世界尊重的农学家,历经坎坷,他矢志不渝。功成名就时,他依然奋斗不止。
孙必干:临危受命的住伊大使
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
任长霞:霞蔚长天,警魂不朽
面对黑暗势力,她拍案而起。面对平民百姓,她柔情似水。她在自己的岗位上保佑着人民的安康。她用生命和热血浇铸着金色的盾牌。
师:他们,以及许许多多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们,书写着不死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谨记——(生接着读改编成诗的课文)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畅谈:怎样使自己的生命也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3、抒写生命感言——请拿起笔写下你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设想】
本文作者强烈地呼唤“生命 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惜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教学的思路拟为比读式思路。教学结构为三部分:第一步学习课文,第二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生命宣言,第三步比较阅读沃森的《生命 生命》。
【教学过程】
一、用圈读法读课文
要求认读下列词语、了解其词义: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二、再读课文,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朗读课文前三段。然后交流关键词
生之欲望──生命力──生命
三、分段齐读前三段(第三段只读前一部分)
探讨:每个事例的写的是关于生命的哪一方面。
1、事例一: 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下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请举例。)
2、事例二: 香瓜子在不具备生长的条件(砖缝里,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还要冲破坚硬的外壳萌芽成一截瓜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
3、事例三: 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
四、分段齐读后三段(第三段的后一部分)
探讨:作者分别发表了哪些生命的宣言。
1、思考一: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说明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2、思考二: 怎样对待短暂的生命,怎样对待生老病死,正确的态度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3、思考三: 将目标与信念付诸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
4 、请访照作者的宣言发表我们的生命宣言。
五、比读课本后附沃森的《生命 生命》
自由阅读。
活动:沃森的文章写的是什么事情?(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六、学会提问
1、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下列问题,请同学们回答:
⑴ 说小瓜苗“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是不是矛盾?
明确:小瓜苗的生长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茁壮成长,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养分消耗尽了,就没有新的养分可以吸收,活了几天就夭折了。
⑵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面举的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生命?
⑶ 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称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2、同学们,你们能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吗?也提出来考一考我们大家。
七、积累生命的警句
(老师赠送)
1、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杏林子
2、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大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一分子。不是每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
3、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张海迪
4、认识了生命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海涅
八、小作文设计
(代日记)
1、本文第一段写的是小飞蛾在面临生存的严重威胁时,仍然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第二段写的是小瓜苗在完全不可存活的环境里倔强地发芽生长,直至生命的能量耗尽,可以看出生命力的无比顽强。第三段写到自己,自己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律动。那么,你们是否认真观察过自然界的动植物,是否从他们身上发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发现了强烈的求生欲望、是否发现了它们对生命的珍视?或者,当你自己某一时刻对自己的生命的存在有了强烈的感受。请你以“发现生命”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力求表现生命的意识,有自己的观察与体验,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2、写句练习:
(纳入课堂作业中)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1、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
1、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2、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3、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点名朗读。
5、质疑问难。
6、问题设计与研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7、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8、朗读练习。
9、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一只 不停地在 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2)在 小憩。
(3)令我震惊。
(4)令我肃然起敬。
(5)昂然挺立 。
(6)足以擎天撼地。
(7)我可以 也可以 。
(8)庸碌一生。
(9)我应许 。
(10)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10、作业。
见“研讨与练习”。
生命生命教案 篇15
【教材介绍】
《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塌、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塌”,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准备】
1、课件。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介绍杏林子的生平,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细细感悟。
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读后有什么收获。
2、检查反馈
(1)交流收获。
(1)检查词语。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骚扰 欲望 震撼 糟蹋 有限 动弹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鼓动 跃动 冲破 坚硬沉稳 短暂 珍惜
b.指导“弹、塌”在词中的读法。
c.理解:“骚扰、糟蹋”的意思。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及找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感悟生命
(一)指读第一段,引导质疑:词典中对“生命”已有了明确的解释,作者为什么还要思考生命?他对生命的思考到底是什么?
1、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学生讨论交流。
3、感情朗读。
(二)自读二、三、四自然段。
【课件】自读提示:
1、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请用一句话或几个字概括出来。
2、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1)自由交流,相机板书:飞蛾求生
香瓜子茁壮成长
静听心跳
(三)学习“飞蛾求生”一段。
1、读一读你感受最深的词句,说一说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反馈,体会情感。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相机指导朗读。
(3)引读,感悟飞蛾强烈的求胜欲。
(4)感情朗读。
此时,你看到这只飞了吗?请用你的朗读告诉老师。
指读,并且请学生说出:看到了一直怎样的飞蛾?
(5)想象说话: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杏林子,看到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想?
(6)指导朗读全段。
小结:正是飞蛾这种求生的欲望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赞叹齐读课题。
后两件事例又给作者带来什么思考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板书设计: 19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静听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