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故宫博物院》教案(精选7篇)正文

《故宫博物院》教案(精选7篇)

时间:2024-01-02 17:24:15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故宫博物院》教案(精选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故宫博物院》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1、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方法;

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4、进一步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故宫博物院》。宫,甲骨文(宀,房屋),吕(多个窗口),像一座大型建筑开着多个窗口,造字本义:多窗户的多楼层大型建筑。故宫——以前的宫殿,昔时的皇城大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随着作者黄传惕的脚步,撩开它神秘的面纱,聆听历史脉搏跳动的声音。

2、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边这个图,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3、再读课文,找出故宫的总体特征是:

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哪些语句印证了这一特征?

4、作者将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前朝重点介绍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大殿____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____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____是雕龙屏。方台____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____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____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____的宝座。梁坊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____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资料链接:故宫(紫禁城)

5、我来当导游!

假设现在是2017年,我们在座的同学都在祖国首都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现在你们将作为“北京友情导游”,带领千千万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游览太和殿,你将怎样设计导游词呢?

导游词内容: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内景、位置、用途。

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有恰当的

开场白、过渡语和结束语;有自己的创意。

学生展示

6、全文的感情色彩是怎样的?

7、设计“故宫”旅游纪念品

《故宫博物院》课后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回顾今天这堂课,我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处: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多,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语文,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

我将此文的授课环节设计为三个部分:导语引入,整体把握,重点研读,时间为1课时。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整节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没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几个教学环节皆在老师主观引导下进行。

2、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在学生质疑这个环节,学生问题较多,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直接过渡,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3、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教学环节与前设计稍有改动,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带领学生对比“前朝”与“后廷”的详略。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组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故宫博物院》公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寻读法、面试阅读法、跳读法等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

2、学习按“明确阅读任务、快速阅读全文、锁定相关材料、仔细阅读局部、筛选相关信息、完成阅读任务”的六步骤完成本课阅读任务一。

3、迁移有目的地阅读六步法,自主完成任务二。

教学过程:

一、出示游览路线图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暑假里,国庆节,很多同学都出门旅游了,饱览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老师在暑假里去了一趟贵州,这是我游览的路线图。我从成都东站坐高铁到达贵阳市,当天游览了市区的甲秀楼和黔灵公园。第二天驱车往东北方向,游览佛教名山梵净山。第三天往东南方向,去感受了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镇远古城,然后向南参观了千户苗寨,这是中国的苗族聚居地,品尝了那里的长桌宴。然后西南到达有地球绿宝石之称的荔波大小七孔,最后一站游览黄果树瀑布,回到贵阳市。在这张简易的路线图上有景点、线路和方向,我还标注了起点。我了解到国庆节很多同学没能出远门,今天我们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去北京参观故宫,大家齐读课题。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走,我们出发了!

二、学习用“六步法”完成任务一

1、播放故宫视频,欣赏了这气势恢宏的皇家宫殿,相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走进去一睹它的美,但参观前我们需要设计好路线图,这样才能玩得更有意义。请大家读第一个任务。

2、为完成这个任务,给大家一些提示,出示自读提示一,再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生读。

3、谁来分享这四则材料所讲述的内容,生汇报。那哪几则材料是我们画路线图所需要的呢?生答,师板书(一景点三出入四平面图)

4、为了画出路线图,我们锁定了一三四则材料。请大家读自读提示二,给大家一个建议,可将材料一和材料四结合起来阅读,每读完一段,就圈出景点,然后在材料四中找到相应的景点,这样故宫的整个布局就装进你的脑袋里了。学生五分钟后汇报自己提取的信息。

5、提取这些信息后,大家可以画路线图了,路线图上应该画出什么呢?(板书:景点线路方向)出示ppt,现在用两分钟时间画出路线图。谁先来给大家介绍你设计的路线图,最先尝试的同学离成功最近哦!(通过你的介绍,我非常明确我的游览路线了,谢谢你!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路线?)

6、我们完成了第一个阅读任务,回顾一下我们的步骤和方法。第一老师先让大家明确了阅读任务,然后迅速浏览全文,锁定了一三四则材料,再仔细阅读局部,最后画出了路线图。又用到了哪些方法呢?

三、练习用“六步法”完成任务二(迁移)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完成第二个任务,时间8分钟,开始。每人先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谈)

2、老师小结: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再按照这样的步骤来完成阅读任务,这是我们要掌握的阅读策略,也是本单元我们要掌握的语文要素。

故宫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它都能体会到不一样的美,我们下节课再来感受它的美。下课!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阅读步骤:阅读方法:

1、明确阅读任务寻读法

2、快速阅读全文面式阅读法

3、锁定相关材料跳读法

4、仔细阅读局部提取关键信息

5、筛选相关信息……

6、完成阅读任务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阅读步骤和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方法肯定是还没有完全掌握的,需要在学习这个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中再不断地运用。之前在磨了课后才发现其实应该选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然后把这个有目的的阅读步骤和方法教给学生,然后再借助后面几篇课文来反复运用,这样就能达到融会贯通,按照教材编排来说,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应该用来练习的。

这篇课文是出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这是部编版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的单元内容。第一次是三年级上册,教学生会猜测,第二次是四年级上册会提问,第三次是五年级上册教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这种特殊的阅读策略单元是以前北师大版没有的,在教这样的单元时我思考了三个问题:

1、为什么安排这几个阅读策略单元?

2、这几个单元与其他单元是什么关系?

3、其他单元不教阅读策略吗?思考了这些后,我明白了这个单元重在通过课文教方法,所以教学方法上不同于其它单元,不能按照常规课文那样解决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那样的流程来上。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课上我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寻读法、面式阅读法、跳读法等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学习按“明确阅读任务、快速阅读全文、锁定相关材料、仔细阅读局部、筛选相关信息、完成阅读任务”的六步骤完成本课阅读任务一。迁移有目的地阅读六步法,自主完成任务二。遵循从认知到实践再到迁移的规律。

这个单元的教学强调不让学生提前预习,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课堂上习得方法,然后实践迁移。路线图听起来简单,但我们在磨课的过程中发现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学生拿到四则材料非常陌生,对于画路线图无从下手,要么照搬材料四的平面图,这样其实就违背了通过课文来教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这一初衷。下次遇到没有图的材料就会束手无策。所以我采用出示贵州旅游路线图的方式导入,让学生明确简易的路线图是怎样的,再进入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与其它单元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课文需要反复、多次地阅读。为了体会不同的阅读目的下阅读材料选择的不同、阅读方法选择的不同,课文的学习就不能一次完成。学生每带着一个目的阅读,都需要再回到课文中,选择各自对应的内容,运用恰当的方法,完成相应的任务。所以这堂课有两个阅读任务,每次方法会不同,而且完成第一个任务出现了两次自读提示,都属于带着不同的要求在读。

故宫博物馆读后感 篇3

黄传惕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故宫的宏伟,犹如身临其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故宫的位置,历史,和古代建筑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让我们对故宫有了大致的了解。

还介绍了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以一游览者的眼光介绍了从前向后的游览故宫所看到的一切。以总分的说明顺序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接着介绍了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分别介绍了它们的作用。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游览完观全景,从景山离开这次故宫的旅行。

让没有去过故宫的人可以领路到故宫的奇特和文化底蕴。

《故宫博物院》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示意图上标出故宫的主要建筑;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3.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4.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PPT展示旅游路线图,总结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2.故宫的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列数字。

二、 课文研读

(一)第三四段

1.这两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下面各句分别表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明确: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

建筑精美宏大壮丽 宏大壮丽

三、 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一)请大家齐读第5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太和殿的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词语。

2.本段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这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到具体的语句。

明确:

1.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词语有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

2.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从上到下

的空间顺序。

3. 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二)第6段

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接下来,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

1.本段说明由外到内,外观着重描绘色彩,内景着重描绘什么呢?

2.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本段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出来。

3.本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这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

1.着重描绘内部装饰,突出的特点是用“龙”做装饰。皇帝自命“真龙天子”,认为自己是龙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也突出皇权的威严。

2. 介绍建筑物的特点,适合用空间顺序介绍,还要找准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在不同的立足点,看到的景物也不同。本段有两个立足点,第一个是朱漆方台,方位词有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第二个立足点是雕金蟠龙,方位词有周围、下面。

3.作者是按空间顺序介绍各种各样的龙的造型的,具体来说是由外到内、由中间到两旁、由上到下。如果没有这些方位词,这些景物的布置就会显得混乱,如果调换方位词顺序,那么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另一番光景。因此,我们在介绍景观时也要学会正确使用方位词。

4.运用了举例子、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列举了朱漆方台上雕龙宝座、雕龙屏、盘龙金柱,中央藻井上雕金盘龙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表现出太和殿内饰的庄严富丽,更容易理解;本段的摹状貌描写殿内龙的各种各样的造型姿态,显得更加直观形象。

(三)第七八段

1.太和殿位置在哪里?用途是什么?

2.第八段提到铜龟、铜鹤、松柏等,有什么寓意吗?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明确:

1.位置:中轴线上; 用途:举行重大典礼

2.龟、鹤是长寿的象征,松柏表示长青,它们寓含着皇权巩固、皇帝长寿的意思。

3.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四)浏览9、10段,欣赏图片(PPT展示),了解中和殿和保和殿的用途。

明确:中和殿——举行大典时,皇帝休息;保和殿——殿试。

(五)第12-15段

1.作者介绍了内廷的哪些建筑,各有什么用途?

2.与前三殿相比,后三宫有什么不同?这几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仿佛进入苏州园林的是故宫的哪处建筑?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1. 乾清宫——处理日常政务,批奏章,见外国使节;交泰殿——存放玉玺的地方;坤宁宫——皇帝结婚的地方。

此三大宫合称为“后三宫”。

2. 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 御花园;打比方。

(六)第15段

文章最后一段为全文作总结,找找看:写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的句子在哪里?齐读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课堂小结:

课文的赏析在这里就结束了,相信大家心中对故宫应该都有了个整体把握,以后有机会和亲朋好友去游览故宫的话,你就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来当导游吧”!

三、知识巩固

1.说明对象、类型、特点、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明确: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类型——事物说明文

说明特点——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说明结构——总分总

说明顺序——有南往北的空间顺序

2.说明方法: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 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

举例子、摹状貌:如“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腾龙的姿态。

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明

四、文本延伸

写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找好立足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五、布置作业:

试着写一篇小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学校,注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字数在300字左右。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重点字词;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说明古建筑的一般顺序,同时了解故宫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的地位。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珍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与现实价值,同时树立一种大文化观,珍视自己的身边文化载体,同时学会保护鉴赏一切人类的文化成果。

〖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二分钟演讲;教师念优秀文章

二、导语:学生讲解自己游览故宫的所见所闻导入

三、识记重点字词

四、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按照说明的顺序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本文的说明顺序具有以下特点:

1、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2、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根据课下查阅的关于故宫的各种资料,与全班同学更加详实地了解故宫的特点。

五、揣摩品味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的顺序,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全文流露出作者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产生的自豪感。

快速朗读全文,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太和殿中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六、教师总结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布置作业: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更详细的了解故宫的建筑以及布局,然后采用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第二课时

1、学生分组交流所查的资料

2、上台交流

3、学生评价

4、教师总结

课后记:本课需要图文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被动接受永远不及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力求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达到更好学习课内知识的教学效果。

《故宫博物院》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习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了解故宫整体特征和文章的结构。二、过程和方法: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故宫的认识,培养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按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

教学难点: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一、 解题导入

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国的首都是哪?(北京)对,是北京,那里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明清时代也是封建统治者的最高权力中心。封建统治者们就在北京建起了代表皇家权威的紫禁城,现在叫做“故宫博物院”(板书)。为什么叫做故宫博物院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第一段。(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已经过去了的,今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二、理清顺序

1、简介说明顺序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说明文,故宫里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作者怎样才能向读者说明白呢?这个就涉及到说明顺序的知识。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注意表明时间的词语。

空间顺序:说明物体的结构,注意表明空间方位的词语。(内外、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注意表明因果关系的词语。(因为…所以、因此等)

2、课堂活动

A.速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练习一的图表。

B.每组选一代表到黑板填写,每填对一个序号得一分,最高为18分,得分最高的组胜出。

C.选定两个学生参与评分,统计得分,胜出组以热烈掌声鼓励。

⑴端门 ⑵午门 ⑶西华门 ⑷东华门 ⑸神武门 ⑹西华门 ⑺角楼 ⑻金水河 ⑼汉白玉石桥 ⑽太和殿 ⑾中和殿 ⑿保和殿 ⒀白石台基 ⒁乾清门

⒂乾清宫 ⒃交泰殿 ⒄坤宁宫 ⒅御花园

3、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根据以上图表分析,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是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呢。

明确:空间顺序。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出来是广场,广场以南的建筑称为“前朝”,以北的叫做“内廷”。 “内廷”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三、掌握特征,理解结构

1、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说明特征,那么故宫博物院的特征又是怎样呢?(集体朗读1、2段,找出表明特征的一句话)

明确: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文章开头就总说了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想想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

说明文结构:一是总分式(总-分、总-分-总),二是递进式。

明确:用了总分式中的总-分-总。

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沿着从南向北的中轴线进行介绍,从午门一直到神武门。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的宏伟,布局的和谐统一的特征,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四、活动与探究

请你以导游或解说员的身份抓住立足点口头介绍我们的学校或教室。要求: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语言力求准确和简洁。

五、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色,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板书: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1-2)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

具体 前朝(三大殿)(3—10) 外形 太和殿

内景 中和殿

位置 保和殿

用途

(11)承上启下

内廷(12—15)后三宫

御花园

(16)总 回望故宫,强调艺术特点。

空间顺序(由南向北)

《故宫博物院》教案 篇7

师:在中国的名山达川中,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影响的生,长城,乐山大佛呵呵,时刻不忘我们的家乡啊!

生:少林寺 武当山

师:就北京而言,还有

生:故宫。

师:对啊,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师:说到故宫,那么在同学们心中,故宫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以我所了解的故宫为话题,给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故宫。

生:我听一个朋友说的,故宫有玖千玖佰九十久的房间,为什么呢?就是为了求一个吉利。

师,呵呵,就是常常久久,九是中国人眼中最大的数字,还有长久的意思。

师:还有哪些同学?

生:故宫师紫禁城 墙是紫色的 闲杂人等不得入类

师:我们举举手,哪些同学去过故宫啊?很多举手,

生:我抒发一下感想,故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水缸,让我对八国联军很痛恨。

生:九龙璧很好看。

师:嘿,还真巧,恰好有同学把九龙璧的照片照了下来,还给我们带来了地图,同学们传看一下。

生:很庄严,很肃穆,有一种皇家的尊严。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注意文中的方位词语共有16段 (朗读分工)

生齐读。

读完后,同学们读的是升龙,降龙,朝阳 对两个多音字的认读。

关书, 注音 时间 两分钟

相互交换,订正,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完毕,全对的举手,有不少同学举手

问一个同学,错了一个,蟠错了,我写成了一声,又一个学生也是如此,

师:哦,这个字我们要注意 刚才让大家找方位词,大家找了哪些?

生:东门 西门 北门 两旁 中央 周围 向南 往北 中间 上 后面 正中

其他同学在书上勾画。

师:为什么要找出来:

因为是空间顺序

师,那我们不急于来说空间顺序,我们先来看一下路线图:

大家合作一下,分小组,生相互合作,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故宫示意图上填充。

写完了,老师帮助同学们整理了一下顺序

好,下面我们进入故宫博物远的网址,故宫博物院总说

我带大家游览一下,

游览线路,太和门,非常雄伟壮观 再看下金水河 广场 汉白玉石桥,

师:大家看铜狮 什么表情?

生:很威武。

师:起什么作用?

生:守护。

师:接下来到太和殿这是内景,红色的是什么?

生:朱膝的宝座。

这个是什么?

生:藻井。

师:注意看天花板,上面有什么?

生:彩画。

师:书上写的是什么颜色 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生:斗拱 大殿内的天花板,也有贴金的彩画、铜鹤、还有铜龟。

师:这个是什么?

生:鳌头,书上在第几自然段?

生:六段,还有第四段。

师:作用是什么?

生:排水 既起装饰作用,又有排水作用。

师:更精妙的是鳌头里面还有一颗珠子。

师:我们再到中和殿看看,这是外景,中和殿的作用是什么?

生:皇帝在里面休息的地方。

师:这是内景,里面有什么?

生:龙屏。

师:我门再到保和殿,呵呵,有没有走丢的啊,

生齐答: 没有

师:这里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啊?

生:殿试的地方。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往前走。

师:注意这有一个广场,前朝,后庭的分界线。

乾清宫,这是乾清们,乾清宫给我们影响特别深刻的是正大光明四个字吧,很多影视中都能看到。

交泰殿,这里是皇帝放玉玺的地方。

紫宁宫, 皇帝大喜的地方。

御花园中有多少座假山 不大,但是斗不重复,亭台楼阁,象我们的苏州园林啊

继续往前走,神武们,现在我们就浏览完了故宫,最便捷的路。

师:很显然,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以什么为点?

生:中轴线。

师:对了,说明有哪三种顺序啊?

生:时间、空间、逻辑。

师 对三种顺序简单介绍。

师: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生: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

师:它总体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区别于其他说明事物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生齐答。

师:对,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有几个词语我们要特别画下来 到底独特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一下权威的结果:

中分中

北京的历史 特点 一二段总写 3~15段 太和中和饱和16:令人惊叹的杰作

对故宫作故作中的介绍,概括艺术特点。

师:分写的哪些是重点内容?

生:三大殿。

师:三大殿中详写了哪一个?

生:太和殿。

师:具体是哪些段落?

生:567段是详写。

师:第五段写太和殿的什么?

生:外观 师 画出表现外观的词语

生:色彩鲜明 雄伟壮丽

师:六段写什么?用词语概括。

生齐答。

师:第七段写什么?

生:太和殿的位置。

师:第八段写太和殿的?

生:作用。

师:那么这些又是采用什么说明顺序?

生: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师:怎么会是逻辑顺序?

生:从外写到内。

师:从外到内是什么顺序?

生:哦,应该是空间顺序。

师:对,空间顺序。

接下来,老师让大家找立足点,方位词语 提示怎样去理解和把握空间顺序。

师:为什么要详写?

生:起代表作用 有象征意义

师: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天子借助这些建筑来显示它的威严。

师:文章还有一个重点,写到了很多有龙的句子,读一下吧。

生 雕金蟠龙,升龙,降龙,等等。

师,为什么写这么多龙?

生,突出皇帝的尊严。封建统治的中心,为封建统治服务,一朝一代的皇帝都把自己挡作是龙的化身,是皇权的象征。

师,下节课我们用空间顺序,详略结合的说明方法来介绍我们的学校

还可到网上查找自己喜欢的故宫的有关资料。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