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懒惰的智慧的教案6篇正文

懒惰的智慧的教案6篇

时间:2023-11-20 22:36:27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懒惰的智慧的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墨梅的诗意 篇1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到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领悟梅花不畏“必欺雪压”的品格。。

3、从课文中感受梅花魂、民族魂、赤子魂的深刻内涵。

学习难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从课文中感受梅花魂、民族魂、赤子魂的深刻内涵。

课前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和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的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和名言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

1.同学们,看着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老师看到这一切,想到了一首诗,(墙角数枝梅)你也能吟诵几首关于梅花的诗词。

2.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篇不胜枚举,著名作家陈慧瑛,每当她看到这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常常会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她把这串串回忆记录下来,就有了这篇《梅花魂》。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练习概括。

1检查字词。

2、课文中,陈慧英回忆了几件事。

(吟诗落泪、珍爱墨梅、伤心痛苦、赠送墨梅、又送梅绢)

3、祖父视梅如命,这五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能体现外祖父对墨梅的喜爱?

(珍爱墨梅)

师过渡:大声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文中哪些词句让您感受到外祖父对这幅墨梅的珍爱。

学生圈画重点词语进行交流。

二、感受珍爱,质疑悟情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师:一个不甚在意,一个分外爱惜,这强烈的对比越发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 “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学生自由说

(“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师:外祖父大发雷霆,指导朗读训斥的语气,。(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师:“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个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指名读)

生读。

师:从外公的愤怒的话语中,感受到外祖父的珍爱。(齐读)

小结:陈慧英的文字非常的细腻,他就是抓住外公的动作,语言,神态,细致地刻画出了外公对墨梅的珍爱。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过渡:我又害怕又奇怪,一支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在英儿的眼里,奇怪的不止这些,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看你能找到几处描写外公奇怪举止的地方?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1.生读:"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音乐起,创设情境)

师引读:外祖父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轻轻地吟诵起:

生轻轻齐诵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思雨细如愁。

外祖父为何吟诗落泪,瑛儿不懂。

B.“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瑛儿不懂。

C、外公为何把最珍爱的画交给瑛儿,瑛儿不懂。

师过渡:瑛儿的疑惑也是我们大家的疑惑,请同学们大声读赠送墨梅一部分。

生读。

三、精读心声,体会梅花精神

1.言为心声,从外祖父的话语中,外祖父为什么这么喜爱梅花?为什么把最珍爱的梅花图交给瑛儿?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1、 生交流: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梅花的秉性。

2、 联系课文,梅花的秉性到底是什么。(指名读)

生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话。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他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3、 师范读“环境越是恶劣,梅花开得越是精神,越是秀气。”(指名读)

4、 四个愈,一个比一个坚定。(指名读)。

5、 (配乐,出示图片。)看,狂风怒号,大雪纷飞,梅花却傲雪凌霜,欣然怒放,多么令人敬佩啊!带着赞美,谁再读。(生赛读)

6、 小结: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已经不是花,而是由骨气,有品格,有灵魂的生命。我们一起读。

在外公的心里,这不仅仅是花,而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生命。(齐读)

师过渡:外公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

1.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赞美有气节的人物)

2. 气节什么意思?(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3. 你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交流)

4. (配乐,播放人物图片)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师生共同欣赏。看留取丹心赵汉青的文天祥,虎门硝烟的林则徐,宁死不屈的江姐,英勇就义的刘胡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这一张张生动的面孔都在诠释着“气节”的含义。我们一起深情地读。

懒惰的智慧的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会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去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2.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3.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

4.理解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心智去懒惰;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难点:例证法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设置疑惑。

也许同学们都有此感受,老师喜欢勤奋学习的学生;上司喜欢勤快的下级;家长喜欢勤劳的子女。勤劳者时时、处处得到表扬,而古往今来,懒惰成为地地道道的贬义词。不爱学习、不爱工作、不爱劳动是懒惰的本义,懒汉成了人人指责的对象,而**作家凯利别出心裁、富有创意地为懒汉正名,为“懒惰,,分辩,我们不妨一起来关注一下,凯利作家对懒惰持什么样的观点或者有什么样的解释。

(二)感知课文,归纳论点。

1.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本文举了哪些事例吗?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议一议,这些事例分别证实了作者的哪些观点?(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参***:本文所举事例如下:a.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b.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一次把餐具送上;c.远祖取水、渡水之事;d.波特懒洋洋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e.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推断称职的**也同样是懒汉;f.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g.懒汉建立“2+2—4”的规则。)

a.b.c.d.e证实了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f.g证实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能否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最简练的语句归纳出作者在本文中对懒惰持什么样的观点呢?(参***: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三)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既然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那么呆干干是绝对行不通的,更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现在我们处于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更为激烈,只有实干加巧干,不断创新、不断发明,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身之本,国家才能富强昌盛。文中有一观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你能结合你经常所见的事例来证实这个观点吗?(教师首先举***因为懒而发明了洗浴机等事例引导学生开启思维、各抒己见)(参***:方便碗面、洗衣机、带轮的箱包、一次性尿布、电梯、**、复印机、洗衣机等等。)

(四)比较阅读,找寻论点。

通过快速阅读《说“勤”》文,小组讨论:

1.在文中先找出总论点,再找出分论点,最后领会一下此文的结构特点。

(参***:总论点是“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分论点是“勤出成果,勤出智慧,”本文结构特点是“总一分一总”。)

2.结合这两篇文章中作者的不同观点,谈谈今后在学**应如何正确地对待“懒惰”。

(参***:课文的观点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而《说“勤”》中的观点是“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因而在学**应正确对待:提倡勤奋学习,但不能死读书,要多动脑筋,寻求最佳学习方法,寻找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断提高学业成绩。)

(五)小结(先由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再由教师归纳总结)a

(参***:文章用一系列事实证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进步。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

(六)布置预习。

1.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2.思考课后练习一、三。

(七)作业。按照《说“勤”》文章结构特点改写为《说“懒”》,论点自定,但分论点必须分别是“懒出成果”和“懒出智慧”,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整体感知文章,找出了作者的观点,并联系了课内外的一系列事实证实了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就如何正确对待“懒惰”进行了阐述。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文中“懒惰”的含义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或通俗、或形象、或幽默、或富的哲理的语言谈谈课文中的“懒惰”的含义

(参***:原意是指“不爱劳动!不爱工作”,反叉词是勤奋、勤快或勤劳。在课文中可以理解为:1.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z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3.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4.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5.不断进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6是“智博”,而非“拼搏”。7.有问题意识。)

(二)分析课文,查找论证。

1.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参***:事实论证(略)和对比论证。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的例子和她向来少拿多跑几趟路的例子,两个例子一反一正,形成了对比论证。饭店中勤快和懒惰服务员的不同表现,也形成了对比论证。)

2.作者所举的事例有何特色(**性)?有何作用?

(参***:第一自然段列举的是家务劳动,第二自然段列举的是职业劳动,第三自然段列举的社会发展进步;作用是:这些社会普遍现象的范围由小到大,说服力不断递增。第四、五自然段列举了个别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地证明了论点,更富有说服力。)

3.本文同**一般议论文在结构上有何不同?请谈谈。

(参***:因中外文化习惯的差异,本文与我们常见的**人士写的较为工整的“总一分一总”的论述结构不一,全文共分为两大部分,分别证明两个分论点。)

(三)自主探究,体味语言。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找出来谈谈。

(参***:1.生动形象、幽默传神、不乏机敏。2.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

(四)教师小结。

作者在本文中为懒汉们“正名”,可谓别出心裁、发人深思,他认为:最优秀的工人、服务员、**都是懒汉,懒汉创造了新成果,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过去是这样,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

(五)作业。

1.阅读附文《统筹方法》,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并通过小组交流:你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

2.你在学习、生活上有过什么发明吗?请写在日记本上交来。

懒惰的智慧

露茜

服务员

远祖取水、渡水之事

懒惰刺激了发明

波特

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

懒惰的智慧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增进对外国文学的了解。

2、了解如何使文章有创意。

3、学习逆向思维的方法,培养自己逆向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了解文章不同于**人士所写的议论文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

1、掌握本文总—分—分的结构形式。

2、理解本文论证的新颖别致。

3、体会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4、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个善于思考的有心人。

教学思路

这篇议论文是对传统思维观念的抨击。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已成为人类进步不竭动力的21世纪,我们更有必要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的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本文是培养创新观念,激励创新思维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的人是勤奋的,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有的人是懒惰的,招来了别人的白眼。这样看来,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惯,他会使人丧失斗志,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受到一切勤奋者的唾弃。可是,**有一位叫凯利的作家,运用了逆向思维,写了一篇文章,来赞扬懒惰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想说什么(中心论点)?

2、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学生听读后讨论,教师总结:

1、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总—分—分。

三、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

提示:第一部分(1—5段):提出论点,并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第一层(1—3段):用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

第二层(4—5段):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四、学生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探讨问题

1、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提示:第1段:正反对比论证;第2段:举例论证;第3段:举例论证(祥写取水,略写渡水)。

2、前三个自然段分别从什么范围和角度来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的?

提示:这三个自然段所举例子从范围上看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也递增;从论证角度上看也不断变化,先侧重于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侧重于正面论证。

3、请分别概括4、5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提示:第4段:以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为了能“偷懒”,

论证“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第5段:人类动机研究者吉尔布莱思的研究证实:最优秀的工人

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祥写),并推断称职的**也同样懒惰(略写)。

五、学生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探讨问题

1、请同学们分别概括6、7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提示:第6段: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字规则说明“精神的懒

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第7段:进一步指出: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

未来寄托着人类的希望,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六、探讨懒汉的含义。

提示: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

七、小结

文章用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的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八、、作业

1、试着用一两句话解释本文 “懒惰” 的含义,要求语言要通俗、幽默、形象、富于哲理。

2、从历史或现实生活中找出具体的事例,用创新意识去考虑它的结果是否合理。

墨梅的诗意 篇4

关键词:王冕;墨梅图;梅花图式;题画诗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03-01

一、王冕的梅画艺术之特征

王冕的《墨梅图》其中的梅花孤洁瘦淡、高标逸韵。当然无论如何,画家所追求的并不在客观对象一枝一叶或四时变化的忠实描摹,而是要传达出大自然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和在主观感受上引起的共鸣与联想。他最多见的是“墨梅”,只以水墨的浓淡写梅的骨味、梅的俏丽,其枝干、花瓣或曲或直或浓或淡,无一定式,线条纵横盘错,枝枝蔓蔓,墨气如倾如泼,元气淋漓,组成一片片黑、白、灰色层次丰富的块画,线面结合,产生出一种狂放节奏和韵律。这种看似颇受限制的花鸟题材,却传达出远为深阔的思想容量。在当时院体画梅与文人墨梅之间既表现出不同阶层之间相异的审美趣味,同时也体现出同一时代背景下的相互借鉴与交汇融合。

墨梅图式的特征也充分体现了了艺术家的精神层面的淡泊,这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淡淡的墨梅,疏密的枝叶线条不一定是客观实在所有的线条,而是画家的构思、画家的意境中要求一种有节奏的联系。正如贡布里希所说,画家尽力描绘的“不是艺术家在特定的时刻所能看到的东西,而是立足于他们所知道的一个人或一个场面所具有的东西。大家都知道中国画注重的是笔墨,为了达到“气韵生动”,王冕的梅花图式发挥属于他自己的艺术想象。这就是顾恺之论画时说的“迁想妙得”。

二、墨梅图的艺术形式

如果说仲仁、扬无咎分别是墨梅艺术的始创者和开拓者,王冕则是墨梅艺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之一。明鲁宗贤赞曰:“古今画梅谁者高,前有补之后土老。”明人汪慰孝《梅史》中对王冕墨梅的评价是“笔法、位置、风神迥也。”

王冕的墨梅更具鲜明的个性。第一,他笔下的梅花入图的仅一支或几支而以,入画的也不是自然界的全部。主张画不需多,不必全,只要能够达意,两三枝就可以了。不求满,实际上是表达一种不圆满之全,是通过少来反映多,以有限的画面来反映无限的自然,他的墨梅一般是以一个主枝干为主其旁生出许多小嫩枝,垂挂而下,单勾白描圈点梅花朵,面左上方顶头题款,平衡画面,不用墨点蕊。在画使其平中有参差错落,高下相间。交叉处梅花的或隐或显,花朵分布的多寡正反映出繁虚实的处理。第二,其梅花的色彩简淡高古,多用水墨,淡墨层层渲染,细腻人微花朵水墨不着色,无论是形态还是神气,都显露出植物的生灵。相比于勾描精致,设色浓醉的“宫梅”,虽为简单,构型却清疏优雅。真如他自己描述的“老仙醉吸墨数斗,吐出梅花个个真。”王冕还首创了画梅花“以胭脂作没骨体”的方法。第三,他将梅花图式与题画诗结合紧密,看的画中的诗文,也其是情感的抒发,二者结合,诗书画意之美不言而喻。此后,对于王冕之墨梅形式效法者比比皆是。

隐逸文化是宋元文人绘画形成独特体系的重要文化根基,这是由“文人”的阶层特质决定的,既然人的个体感性存在是真实的生成而成并非幻影,从而如何可以赋予个体所占有的短促的生存以密集的意义,如何在这稍纵即逝的短暂人生和感性现实本身中赢得永恒和不朽,这才是应该努力追求的存在课题。画家以归隐的姿态,以书画的形式发泄悲郁之怀,又唯恐引来祸剐,只有通过书写梅竹兰菊一类有象征义的题材作为一种隐喻,表达自我精神与节操。随着写意画风的引导和心学的影响,梅花视像进入心象化符号阶段,至此完成了梅花作为视觉符号的演变历程,在视觉领域和精神领域发挥着双重传播功效。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世纪的今天,绘画艺术的样貌已经不是百年之前的旧模样了,艺术是社会的产物,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家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是先觉的人,在文化转型和变迁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通过对王冕《墨梅图》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王冕在梅花题材艺术中的独特魅力,它的题材,结构,用色,等手法上遵循于创作的规律,将有限的色彩与构图运用到了极致,不但开阔了空间,同时产生强大的精神感染力。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将来更好的理解文人画,理解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汇编。杭州出版社,2004年4月3号第一版,第550页。

[2]宗白华。美学散步。第13页原载于《文艺月刊》1943年第5期。

[3][英]E.H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第28页。

墨梅的诗意 篇5

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和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其中两首是七言诗,一首是五言诗。安排这三首古诗,旨在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

《芙蓉楼送辛渐》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王昌龄在贬谪到江宁(南京)以后,辛渐对王昌龄当时受到贬谪的境况是非常关切的,对其遭遇也是十分理解和同情,所以特来拜访失意痛苦中的老朋友王昌龄,希望对好友的现状有所了解,也使好友有所慰藉。拜访之后王昌龄送别友人辛渐去往吴地时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本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这首诗是王昌龄的七言绝句的佳作,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口耳相传极为流行。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诗歌的内容看,这首是送别诗,但它和一般的送别诗不一样,这首诗和着力于抒发离别之情有着明显的不同。前两句虽写了离别之情,但全诗重在后半首,借离别这样的一个机会,抒发自己内心忧怨低沉的情感,并表明自己无暇的心迹。借送友之事了书胸臆,通读全诗其情极深,其味极永,其调极高。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凄凄的黑夜中,连江的寒雨,迷迷蒙蒙,萧萧瑟瑟,笼罩着整个吴地,与那茫茫的江水连成一片,细雨轻轻的敲打在身上,也悄然渗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夜,刚入吴,而天亮时我将送友人启程,积雨劳顿,与友人相聚的时光如此短暂,送友人走后,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故乡的亲人朋友询问我的相关境遇,只需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景之“寒”:远处,连绵起伏深暗色的山脉,在这绵绵细雨的夜晚,若隐若现,飘飘渺渺,此时的江宁还微微的寒凉,一汪长江水惆惆怅怅,宛如心中那绵延不绝的悲凉。这样的雨下的冷冷清清,没有生机,没有起色,一片黯然。天空下着飘飘渺渺的雨,与友人站在江边,两眼一望,江面茫茫的连成一片,阵阵江风扑面而来,寒意顿生,此情此景更显江宁景色之“寒”。

诗中社会环境之“寒”: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曾因受人馋枉诽谤而遭贬岭南,后虽北归,到今天南京任江宁县丞,但却因收到社会环境各种小人的诬告,被告不护细行,当时社会谤议沸腾,屡遭诋毁,诗人依然遭受着极大的社会环境的舆论压力。此乃当时的社会环境之“寒”,在这样令人“寒”的社会环境下,实属不利于王昌龄的仕途之道。

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被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县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做县尉,后来因“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杀害。他一生壮志未酬,更加突出了社会环境之“寒”。

诗人内心之“寒”:王昌龄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一心为民为朝廷,但却屡遭奸诈小人诋毁诬陷,其中的曲曲折折,凄凄惨惨凄凄,犹如眼前的一汪惆怅的长江之水滚滚涌来。好友的到访,更是勾起了他的一怀愁绪,他有着太多太多的心里话,太多太多的委屈想要向自己的知己辛渐倾诉。拂晓友人即将离开,心中的那种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涌上心头,诗人心中的“寒”意倍增。

离别之情布满眉眼,举目四望,满是悲凉。听着友人那温暖宽慰的话语,心中总算有了点滴的暖意。想着明天即将送挚友离开,心中充满愁绪与不舍,从此自己又将回归到一个人感受着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不免心中“寒”意油然而上。

寒雨飘飘渺渺,两眼一望,整个江面,雨和江茫茫的连成一片,像极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的渺茫与寒凉。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此时的心情就像夜晚期待黎明的到来一样。

第二句中的一个“孤”字,更增添了诗人内心孤单、寒凉的意味,渲染了诗人离别时内心的不舍。拂晓即将离别,“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既是写景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心情。友人离去了,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在异乡,倍感凄凉,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寒”。

借物言志,表无愧:诗歌的前两句即表明离别之苦,也为后两句的离别赠言表贞心作铺垫。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面对此时的景色、这样的社会悲凉环境,与朋友在芙蓉楼即将分别的时候,终于吟诵出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样的千古名句。

无需太多的解释,无需太多的言语,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清冰玉洁,纯真而高尚。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殷切关怀,诗人也没有太多的话语捎带,惟带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坚持操守。面对朝廷,面对黎民百姓,亦是“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仅表明诗人心地之晶莹无暇,又表明自己对仕途的心灰意冷,决意不再为宦情所牵连,已淡然无所牵挂。面对众人的诋毁与迫害,诗人并未极力辩护,也未低沉消极,只是通过玉壶冰这一形象的比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胸襟豁达。自己正如玉壶之冰一样晶莹剔透,洁白清澈,绝不会为世俗之见而改变,也不会向无端的谗言而屈服,以自己的乐观无畏来劝慰洛阳的亲友,以此作为对那些诽谤之刃的强力一击。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诗歌虽为送别之作,但对送别时情景的描绘却极少,只是借送别之事及临别赠言,来表明自己的心迹。虽未刻意写别情,而情谊已现。因为只有真正交心的挚友才会向他吐露心中的想法,说出这样的离别赠言。

纵观全诗以叙事为主,语如惯珠,婉转自如。而前两句的“寒雨连江”“楚山孤”,以及末两句的离别时细节的描写,事中有景,景中有情。写景与叙事、抒情,融合为一体。即景即事,即景即情,含蓄蕴藉,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高妙。短短28个字当中却有深厚韵味,让千百年来的人们传唱不已。

《塞下曲》是一首边塞叙事诗,也是古时候边塞的一种军歌。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是以五言、七言近体诗为主,多唱和与赠答之作。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本首诗描述的是塞下地广人稀,在寂静月黑风高,寒气逼人的夜晚,本该万籁寂静,万物入眠,远远地望去,所有的帐篷都一个个陆陆续续将帐灯熄灭,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哨兵们在外巡逻,站岗放哨,大地慢慢的进入了沉睡的状态。但,今天的塞下之夜却很是反常,大雁本该是熟睡的,可却被惊吓得高高的飞起在天空,机警的战士们马上想到,一定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他们赶紧到处细致查看,原来是正在偷偷摸摸逃跑的单于,惊吓了大雁一反常态,飞起的大雁把他们“遁逃”的行踪暴露了。训练有素、机智的将士们发现敌军单于准备带兵趁着黑夜潜逃。将士们马上组队,集合,各个都以最快的速度穿起铠甲,带起铠帽,拿起武器,骁勇善战的战士们跃跃欲试,各个都准备要带着轻装骑兵去追击。在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鹅毛般的大雪洋洋洒洒从天而降,刹那间所有战士的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敌人的败局已定,仿佛瓮中之鳖,只需要少量轻骑追巢,即可手到擒来。这首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入出敌人在行动,将士们拿着弓刀骑着匹马准备追逐时,天空却下起了大雪。寥寥数字就写出了当时的实情,一逃一追把全部的战场气氛给渲染出来了。

“单于夜遁逃”,敌人在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大雪满弓刀”,“大雪”的寒气和“弓刀”的寒光,写出了战场上的肃杀之气,也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的奋勇精神。

全诗最高深之处在于:最后边塞天气变幻莫测,将士们是追还是不追?天气如此寒冷,将士们是追还是不追?道路崎岖,月黑风高,大雪满弓刀,将士们是追还是不追?诗人写到此时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王冕借墨梅自喻,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赏析墨梅之品性:梅花,“四君子”之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赞其形,赏其香。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娇艳,但梅花淡雅高贵,清秀脱俗。一般梅花颜色种类有粉的、白的、淡绿色的,而王冕笔下的墨梅是无需浓妆艳抹的,它不图名,不求耀眼于世。王冕笔下的这一树墨梅坚信自己的本真美,坚信自带悠远的清香足以。素洁、淡雅、美的有特色,美的不俗气,就是它的追求,就是它的向往。

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气质独特的梅花生长在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上都点染着淡淡的墨痕。“洗砚池”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王羲之的典故,诗人与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也因这梅花生长在王冕自己家园子里,则就有了“我家”的点点淡墨痕的特点。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墨梅的形态,一个“淡”字刻画出墨梅的朴素淡雅、清新脱俗的高贵品性,令人耳目一新。

赏析托物言志之手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是抒情言志。大意是:墨梅不要别人夸赞颜色好看,只愿留下一股清香弥漫在天地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王冕自我志向的表白,借墨梅自喻的手法。

王冕自幼家贫,出身寒微,白天给人家放牛,晚上再到一个寺庙的长明灯下读书作画,苦读成才,却不愿巴结权贵,只是作画为生。通过不断艰苦的学习,成为一代才子,得大名于天下。这两句诗是诗人借墨梅来表现了自己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

王冕觉得,自己就和这墨梅一样,不需要别人夸赞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他不需要别人来称赞他歌颂他的才情,只愿自己不断追求像梅花一样清高、脱俗、淡雅的品格,不图名不图利,就像梅花一样,静静的开放,静静地吐芬,不需要人们来夸赞自己鲜丽的颜色,只求将一身清气弥留天地之间,给世界增添一份清香、一份纯净,坚持自己所特有的风骨。

诗人以质朴、明朗的笔触,自然地将诗境推向一个新颖的理性高度,由实而虚,人格化地展示出梅花的品格美。诗人这一舍一取,抓住了梅花为世人倾慕的精神特征,写出了梅花淡泊的情怀和清高的风骨。

当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价值并不等于教学价值,其个性化解读,并非可以简单转换成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而是应受课程与教学论的限制。

字大学青春励志作文 篇6

青春,让我怦然心动

暮然回首,光阴似箭,时光飞逝,就在那一瞬间,我们将要分离。青春,已离我越来越近。

——题记

青春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啊,现在的我们,正值十五六岁的花季,青春,正策马而来。我们年少轻狂为哪般,还不是在这最后的时刻,奋起直追。或许,在以前的生活中,我们放弃自我,我们颓废。或许,我们认为以后,不会成功。此时不搏何时搏,在这最后的时刻,我们何不逼自己一把,或许会成功呢。即使失败,也没什么,至少我们心里清楚,曾在最后的时刻,我们拼搏过,足矣。

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会分别,分别的时候,我们谁也不能掉眼泪,就请让我们在最后的时刻,留给大家一些坚强。我们不哭,并不**我们舍得,其实,我们的心里,真的有太多太多的不舍,不舍我们的校园,不舍我们的恩师,不舍我们的友谊。不舍,不舍又有什么用?难道你说不舍,他们就不会离你而去吗?时光,总是在流逝。有人说,时光就像一把细沙,你抓得越紧,它流走的越快。

我们还有我们的未来,你听,那怦怦的心跳声,那咚咚的脚步声已经越来越近,那是青春的心跳,是青春的脚步,你们听到了吗?

三年前的我们无知、无谓、无惧,三年后的我们隐忍、勇敢、坚强。在这将要分别的时候,我们定要坚强。人生路漫漫,青春路漫漫,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们要坚强的走过去,三年来,我们长大了好多,学会了好多,我们要懂得知足,不能再依赖这个地方,现在使我们展翅飞翔的时候了,放开手去追逐希望把。

我坚信,在***后,我们还是会在这里相遇,在这里谈天论地,高谈阔论。镖跟靶的每一次分离,都是为了下次的重新相遇,所以,等待……

青春,悄然无息的走到我们的身边,在这里停下它的脚步,它在等待,等待我们跟随着它,跟它一起走向未来。

以前的我,听到青春,无动于衷,而现在不同了,现在的我,听到青春这个字眼的时候,会变得充满活力,激情四射。青春,让我怦然心动。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