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高中教案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最新9篇】正文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最新9篇】

时间:2024-02-01 18:11:45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最新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画出简单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指导: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展示庐山的风景图——“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

(二)讲授新课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正投影: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

2、三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三视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的画法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长相等,且相互对正;

高平齐: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高度相等,且相互对齐;

宽相等:俯视图与侧视图的宽度相等。

3、画长方体的三视图:

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察到有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长方形,正视图和侧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都各有一条边长相等。

4、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

5、探究: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的三视图。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5 练习1、2; P20习题1.2 [A组] 2。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0习题1.2 [A组] 1。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 篇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  练习题1.1  B组第1题

课外练习  课本P8  习题1.1  B组第2题

1.2.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

(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2.教学用具:实物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你能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吗?

(二)实践动手作图

1.讲台上放球、长方体实物,要求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教师巡视,学生画完后可交流结果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用类比方法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1)画出球放在长方体上的三视图

(2)画出矿泉水瓶(实物放在桌面上)的三视图

学生画完后,可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与同学交流,总结自己的作图心得。

作三视图之前应当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3.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1)投影出示图片(课本P10,图1.2-3)

请同学们思考图中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什么?

(2)你能画出圆台的三视图吗?

(3)三视图对于认识空间几何体有何作用?你有何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画出1.2-4中其他物体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2  练习1、2  P18习题1.2 A组1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课外练习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2.自己制作一个上、下底面都是相似的正三角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的棱台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1.2.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

练习反馈

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此需要自己构造出一些点。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何构造出需要的一些点,与学生共同完成例2并详细板书画法。

3.探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

(1)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要注意对每一步骤提出严格要求,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画好每一步,不能敷衍了事。

(2)投影出示几何体的三视图、课本P15图1.2-9,请说出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完成,教师巡视帮不懂的同学解疑,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图形尺寸大小之间的关系。

4.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投影出示课本P17图1.2-12,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的各自特点。

5.巩固练习,课本P16练习1(1),2,3,4

三、归纳整理

学生回顾斜二测画法的关键与步骤

四、作业

1.书画作业,课本P17  练习第5题

2.课外思考  课本P16,探究(1)(2)

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柱、锥、台体的研究,掌握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

(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全的全积,并且熟悉台体与术体和锥体之间的转换关系。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 篇3

讲义1: 空 间 几 何 体

一、教学要求: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

锥体、台体、球体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

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

构。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导入:进入高中,在必修②的第一、二章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一些空间几何图形,即学习立体几何,注意学习方法: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维辩证、度量计算。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棱柱、棱锥的结构特征:

①、讨论:给一个长方体模型,经过上、下两个底面用刀垂直切,得到的几何体有哪些公共特征?把这些几何体用水平力

推斜后,仍然有哪些公共特征?

②、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

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

的几何体叫棱柱。 → 列举生活中的棱柱实例(三棱镜、方砖、六角螺帽)。

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对角面、对角线。

③、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棱柱ABCDE-A’B’C’D’E’

④、讨论:埃及金字塔具有什么几何特征?

⑤、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

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 → 讨论:棱锥如何分类及表示?

⑥、讨论:棱柱、棱锥分别具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棱柱: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

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2、 教学圆柱、圆锥的结构特征:

① 讨论:圆柱、圆锥如何形成?

②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结合图形认识:底面、轴、侧面、母线、高。 → 表示方法 ③ 讨论:棱柱与圆柱、棱柱与棱锥的共同特征?  → 柱体、锥体。

④ 观察书P2若干图形,找出相应几何体;

三、巩固练习:

1、 已知圆锥的轴截面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5cm,,面积为12cm,求圆锥的底面半径。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轴截面面积为24cm,求圆柱的母线长。

3、正四棱锥的底面积为46cm,侧面等腰三角形面积为6cm,求正四棱锥侧棱。

(四)、 教学棱台与圆台的结构特征:

① 讨论: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体和锥体,所得几何体有何特征?

②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

结合图形认识:上下底面、侧面、侧棱(母线)、顶点、高。讨论:棱台的分类及表示? 圆台的表示?圆台可如何旋转而得?

③ 讨论:棱台、圆台分别具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 22

★ 棱台:两底面所在平面互相平行;两底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相似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 圆台:两底面是两个半径不同的圆;轴截面是等腰梯形;任意两条母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母线长都相等。

④ 讨论:棱、圆与柱、锥、台的组合得到6个几何体。 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有什么关系? (以台体的上底面变化为线索)

2.教学球体的结构特征:

①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球体。结合图形认识:球心、半径、直径。→ 球的表示。

② 讨论:球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

③ 讨论:球与圆柱、圆锥、圆台有何关系?(旋转体)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共性?(多面体)

3、 教学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① 讨论:矿泉水塑料瓶由哪些几何体构成?灯管呢?

② 定义:由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组合的几何体叫简单组合体。

4、 练习:圆锥底面半径为1cm,其中有一个内接正方体,求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 (补充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五)、巩固练习:

1、 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之比为4∶3∶12,对角线长为26cm, 则长、宽、高分别为多少?

2、 棱台的上、下底面积分别是25和81,高为4,求截得这棱台的原棱锥的高

3、 若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叫正四面体,求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高。

★例题: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这个圆锥,截得的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半径的比是1:4,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为3厘米,求此圆台的母线之长。

●解:考查其截面图,利用平行线的成比例,可得所求为9厘米。

★ 例题2:已知三棱台ABC—A′B′C′ 的上、下两底均为正三角形,边长分别为3和6,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将侧棱分为1:2两部分,求截面的面积。(4)

★ 圆台的上、下度面半径分别为6和1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分高为2:1两部分,求截面的面积。(100π)

▲  解决台体的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问题,还台为锥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讲义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视图

一、教学要求: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掌握斜二测画法;能用斜二测

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二、教学重点:画出三视图、识别三视图。

三、教学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讨论:能否熟练画出上节所学习的几何体?工程师如何制作工程设计图纸?

2、 引入:从不同角度看庐山,有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

于我们所学几何体,常用三视图和直观图来画在纸上。

三视图:观察者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画出的空间几何体的图形;直观图: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空间几何体的图形。  用途:工程建设、机械制造、日常生活。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① 投影法的提出: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就会在地面或墙壁上

产生影子。人们将这种自然现象加以的抽象,总结其

中的规律,提出了投影的方法。

②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其投影的大小随

物体与投影中心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投影不

能反映物体的实形。

③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分正投影、斜投影。

→讨论:点、线、三角形在平行投影后的结果。

2、 教学柱、锥、台、球的三视图:

①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

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

② 讨论:三视图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 画出长方体的三视图,

并讨论所反应的长、宽、高

③ 结合球、圆柱、圆锥的模型,从正面(自前而后)、侧面(自

左而右)、上面(自上而下)三个角度,分别观察,画出观察得出的各种结果。 → 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③ 试画出:棱柱、棱锥、棱台、圆台的三视图。 (

④ 讨论:三视图,分别反应物体的哪些关系(上下、左右、前后)?哪些数量(长、宽、高)

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⑤ 讨论:根据以上的三视图,如何逆向得到几何体的形状。(试变化以上的三视图,说出相应几何体的摆放)

3、 教学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① 画出教材P16 图(2)、(3)、(4)的

三视图。

② 从教材P16思考中三视图,说出几何体。

4、 练习:

① 画出正四棱锥的三视图。

④ 画出右图所示几何体的三视图。

③ 右图是一个物体的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试描述该物体的形状。

(三)复习巩固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 练习题1.1 B组第1题

课外练习课本P8习题1.1 B组第2题

1.2.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课时)

高一必修二数学知识点 篇5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高中数学必修2优秀教案 篇6

1教学目标

1、知道柱体、锥体、台体侧面展开图,弄懂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体的表面积,并知道柱体、锥体和台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了解了空间几何体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从中反映出一个思想方法,即平面图形和空间几何体的互化,尤其是空间几何问题向平面问题的转化。该部分内容中有些是学生已经熟悉的,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再认识,提炼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想——化归的思想,总结出一般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类比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思路,通过化归解决问题,深化对化归、类比等思想方法的应用。

3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柱体、锥体、台体侧面展开图,弄懂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公式。

难点:会求柱体、锥体和台体的表面积,并知道柱体、锥体和台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1课时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一)、基础自测:

1、棱长为a的正方体表面积为__________.

2、长、宽、高分别为a、b、c的长方体,其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5、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二)。尝试学习

1、柱体的表面积

(1)侧面展开图: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_,一边是棱柱的侧棱,另一边等于棱柱的__________,如图①所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其中一边是圆柱的母线,另一边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如图②所示。

(2)面积:柱体的表面积S表=S侧+2S底。特别地,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圆柱的侧面积S侧=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

2、锥体的表面积

(1)侧面展开图: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拼成的,则侧面积为各个三角形面积的_____,如图①所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______,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__________,如图②所示。

(2)面积:锥体的表面积S表=S侧+S底。特别地,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圆锥的侧面积S侧=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

3、台体的表面积

(1)侧面展开图: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拼接而成的,则侧面积为各个梯形面积的______,如图①所示;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其侧面积可由大扇形的面积减去小扇形的面积而得到,如图②所示。

(2)面积:台体的表面积S表=S侧+S上底+S下底。特别地,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r,母线长为l,则侧面积S侧=__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互动课堂

例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a,∠AA1B1=∠AA1C1=60°,∠BB1C1=90°,侧棱长为b,则其侧面积为(  )

A. B.ab C.(+)ab D.ab

例2:(1)若一个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是(  )

A.2π B. C.6π D.9π

(2)已知棱长均为5,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S-ABCD,如图,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

例3:一个四棱台的上、下底面都为正方形,且上底面的中心在下底面的投影为下底面中心(正四棱台)两底面边长分别为1,2,侧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之和,则这个棱台的高为(  )

A.      B.2 C. D.

(四)。巩固练习:

1、一个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三个全等的矩形,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 cm,4 cm,则该棱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

2、已知一个四棱锥底面为正方形且顶点在底面正方形射影为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正四棱锥),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4  cm,高与斜高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求正四棱锥的侧面积________和表面积________(单位:cm2)。

3、如图所示,圆台的上、下底半径和高的比为1:4:4,母线长为10,则圆台的侧面积为(  )

A.81π B.100π C.14π D.169π

(五)、 课堂小结:

求柱体表面积的方法

(1)直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表面积等于它的侧面积与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求斜棱柱的侧面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定义法;二是公式法。所谓定义法就是利用侧面积为各侧面面积之和来求,公式法即直接用公式求解。

(3)求圆柱的侧面积只需利用公式即可求解。

(4)求棱锥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定义法。

(5)求圆锥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公式法:S侧=πrl.

(6)求棱台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定义法。

(7)求圆台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公式法S侧=2(r+r′)l.

五、当堂检测

1、(2011·北京)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  )

A.32 B.16+16

C.48 D.16+32 网]

2、(2013·重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180 B.200 C.220 D.240

3、(2013广东)若一个圆台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  )

A.6 B.6π C.3π D.6π

六、作业:(1)课时闯关(今晚交)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你会哪些?还存在哪些问题?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1课时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一)、基础自测:

1、棱长为a的正方体表面积为__________.

2、长、宽、高分别为a、b、c的长方体,其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5、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二)。尝试学习

1、柱体的表面积

(1)侧面展开图: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_,一边是棱柱的侧棱,另一边等于棱柱的__________,如图①所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其中一边是圆柱的母线,另一边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如图②所示。

(2)面积:柱体的表面积S表=S侧+2S底。特别地,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圆柱的侧面积S侧=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

2、锥体的表面积

(1)侧面展开图: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拼成的,则侧面积为各个三角形面积的_____,如图①所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______,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__________,如图②所示。

(2)面积:锥体的表面积S表=S侧+S底。特别地,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圆锥的侧面积S侧=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

3、台体的表面积

(1)侧面展开图: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拼接而成的,则侧面积为各个梯形面积的______,如图①所示;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其侧面积可由大扇形的面积减去小扇形的面积而得到,如图②所示。

(2)面积:台体的表面积S表=S侧+S上底+S下底。特别地,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r,母线长为l,则侧面积S侧=__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互动课堂

例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a,∠AA1B1=∠AA1C1=60°,∠BB1C1=90°,侧棱长为b,则其侧面积为(  )

A. B.ab C.(+)ab D.ab

例2:(1)若一个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是(  )

A.2π B. C.6π D.9π

(2)已知棱长均为5,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S-ABCD,如图,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

例3:一个四棱台的上、下底面都为正方形,且上底面的中心在下底面的投影为下底面中心(正四棱台)两底面边长分别为1,2,侧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之和,则这个棱台的高为(  )

A.      B.2 C. D.

(四)。巩固练习:

1、一个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三个全等的矩形,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 cm,4 cm,则该棱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

2、已知一个四棱锥底面为正方形且顶点在底面正方形射影为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正四棱锥),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4  cm,高与斜高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求正四棱锥的侧面积________和表面积________(单位:cm2)。

3、如图所示,圆台的上、下底半径和高的比为1:4:4,母线长为10,则圆台的侧面积为(  )

A.81π B.100π C.14π D.169π

(五)、 课堂小结:

求柱体表面积的方法

(1)直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表面积等于它的侧面积与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求斜棱柱的侧面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定义法;二是公式法。所谓定义法就是利用侧面积为各侧面面积之和来求,公式法即直接用公式求解。

(3)求圆柱的侧面积只需利用公式即可求解。

(4)求棱锥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定义法。

(5)求圆锥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公式法:S侧=πrl.

(6)求棱台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定义法。

(7)求圆台侧面积的一般方法:公式法S侧=2(r+r′)l.

五、当堂检测

1、(2011·北京)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  )

A.32 B.16+16

C.48 D.16+32 网]

2、(2013·重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180 B.200 C.220 D.240

3、(2013广东)若一个圆台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  )

A.6 B.6π C.3π D.6π

六、作业:(1)课时闯关(今晚交)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你会哪些?还存在哪些问题?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2. 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

3. 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问题3: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所以n边形的内角和是

新知1:从以上事例可一发现:

叫做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数学中常用的合情推理。

新知2: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

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一类事物 的性质的推理。

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 的推理。

新知3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些事物的 ,推出该类事物的

的推理。 归纳是 的过程

例子:哥德巴赫猜想:

观察 6=3+3, 8=5+3, 10=5+5, 12=5+7, 14=7+7,

16=13+3, 18=11+7, 20=13+7, ……,

50=13+37, ……, 100=3+97,

猜想: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1 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2 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 典型例题

例1用推理的形式表示等差数列1,3,5,7……2n-1,……的前n项和Sn的归纳过程。

变式1 观察下列等式:1+3=4= ,

1+3+5=9= ,

1+3+5+7=16= ,

1+3+5+7+9=25= ,

……

你能猜想到一个怎样的结论?

变式2观察下列等式:1=1

1+8=9,

1+8+27=36,

1+8+27+64=100,

……

你能猜想到一个怎样的结论?

例2设 计算 的值,同时作出归纳推理,并用n=40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变式:(1)已知数列 的第一项 ,且 ,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3:找出圆与球的相似之处,并用圆的性质类比球的有关性质。

圆的概念和性质 球的类似概念和性质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圆心与弦(非直径)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弦

与圆心距离相等的弦长相等,

※ 动手试试

1. 观察圆周上n个点之间所连的弦,发现两个点可以连一条弦,3个点可以连3条弦,4个点可以连6条弦,5个点可以连10条弦,由此可以归纳出什么规律?

2 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和另一条相交。

3 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归纳推理的定义。

2.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3. 合情推理仅是“合乎情理”的推理,它得到的结论不一定真,但合情推理常常帮我们猜测和发现新的规律,为我们提供证明的思路和方法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 篇8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2优秀教案 篇9

课题名称

《2.1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科  目

高中数学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通过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学习,学生对于立体几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识别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并理解它们的几何特征。但是这种理解还只是建立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的,对于原理学生是不明确的,所以学生此时有很强的求知欲,急于想搞清楚为什么;同时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只是缺乏训练,不够严密,不够清晰;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有待提高,并愿意动手并参与分组讨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的概念,知道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 记忆三公理三推论,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三公理三推论,会用图形表示三公理三推论,并将其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

3、 明确三公理三推论的功能,掌握使用三公理三推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直观地感知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三公理三推论;

2、 通过思考、讨论,发现三公理三推论的条件和结论;

3、 通过例题的训练,进一步理解三公理三推论,明确三公理三推论的功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培养对立体几何的兴趣,建立合作的意识;

2、 感受立体几何逻辑体系的严密性,培养学生细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三公理三推论的概念及其内涵;

2、 使用三公理三推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教学资源

(1)每位同学准备两张硬纸板,其中一张中间用小刀划条缝,铅笔三根;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1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的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导入新课

1、  回忆构成平面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直线。①两者都是最原始的概念,点没有大小、面积、厚度,直线是向两侧无限延伸的;②点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直线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③  如果将点看作元素,则直线是一系列点构成的集合,所以点在直线上记作,点不在直线上记作;

2、 提出问题:构成空间几何体有哪些基本元素?(大屏幕出示棱柱、棱锥、棱台)学生很快得到答案:点、直线、平面。

3、 引入课题:什么是平面?点、直线、平面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平面有什么性质?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活动2

二、观察操作,合作探究

1、 理解平面的概念

平面也是一个最原始的概念,是向四周无限延伸的,没有边界。一般用希腊字母、、,…表示平面,或者记为平面ABC,平面ABCD等等。

2、 明确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

①点与直线;②点与平面;③直线与平面。

3、 探究平面的性质

⑴ 公理一

① 学生操作,研究如何将铅笔放置到硬纸板内

问题一:铅笔与硬纸板只有一个公共点可以么?

问题二:要将铅笔放置到硬纸板内至少需要几个公共点?

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到要将铅笔放置到硬纸板内,只需将铅笔上两点放置到硬纸板内。

② 抽象出公理一

问题一:如何用图形表示公理一?

问题二:要求学生将公理一表示成数学符号的形式;

问题三:公理一有什么功能?

③ 动画演示公理一

⑵ 公理二

① 学生操作,研究过空间中三点能确定几个平面

问题一:若三点共线,能确定几个平面?

问题二:要确定一个平面,需要三点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公理二所表达的含义。

② 抽象出公理二

问题一:如何用图形表示公理二?

问题二:要求学生将公理二表示成数学符号的形式;

问题三:还能根据什么条件确定一个平面?引出三推论。

问题四:公理二及三推论有什么功能?

③ 动画演示公理二及三推论

⑶ 公理三

① 学生操作,展示两个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

问题一:两个平面真的只有一个公共点么?

问题二:这个公共点与这条公共直线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公理三所表达的含义。

② 抽象出公理三

问题一:如何用图形表示公理三?

问题二:要求学生将公理三表示成数学符号的形式;

问题三:公理三有什么功能?

③ 动画演示公理三

教学活动3

三、归纳总结,加深理解

⒈ 平面具有无限延展性;

⒉ 公理一有什么功能?条件是什么?

⒊ 公理二有什么功能?条件是什么?

⒋ 公理三有什么功能?条件是什么?

教学活动4

四、布置作业,课外研讨

⒈ 课后练习P43:1、2、3、4;

⒉ 平面几何中证明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定理?这些定理在空间中能否成立?说明理由。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