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高中教案 > 高一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精选4篇】正文

高一语文教案【精选4篇】

时间:2024-01-23 11:54:18

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文是漂亮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高一语文教案【精选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一语文教案 篇1

一、预习目标

找出自己读不准和不会读的字词并查字典,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

二、预习内容

1.给标线的字注音:

煊羊肉蛰居乌桕赭色

槎桠给予剥花生米剥削

拿出纱衫来着用不着夹衣夹克

泊船湖泊月晕晕头转向

搁笔搁不住

2、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3、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2.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激发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重点: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难点: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学习过程

品味语言,全心体验

1、快速阅读文本,然后独立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本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江南的冬景?

2、认真研读五至九自然段,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作者共描写了几幅画面?请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3、谈一谈四幅画面给人的总体感受。

合作探究,感受真情

1、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上述四幅画面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 2、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赏析文本中的这三幅画面,并首先推选代表用富含深情的语言朗诵最喜欢的画面。

课件投影:

⑴写了哪些景物?

⑵景物有何特点?

⑶作者感受如何?

⑷运用何种手法?

3、寒郊散步图赏析

⑴所写之景:

⑵景物特点:

⑶作者感受:

⑷所用手法:。

4、江南冬霖图赏析

⑴所写景物:

⑵景物特点:

⑶作者感受:

⑷所用手法:

5、江南雪景图赏析

这幅画,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还原,进行再造想象。

高一语文经典课程教案 篇2

《沁园春 长沙》

【学_目的】

1、感受_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2、对比诵读,了解词的格律特点,加深对情感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3、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背诵全词,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诗词朗读,赏析诗词的语言表现力,感受作者的情怀。

【建议课时】

1.5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板块学_方法介绍(结合人文主题)

1、说说: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自由表达。(引入写作与阅读的结合)

2、读读:初读、对比读,感知诗词的形式特点──音韵、节奏与格律。范读后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与风格。

3、议议: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深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品语言、知诗艺、思想)

4、写写:拓展鉴赏。

二、品读课文

1、说说:

⑴同学们,踏入高中也就踏入青春的门槛,今天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的青春理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你的理想?

(学生自由表达)

⑵交流后,教师点评后引导:刚才同学们都畅谈了自己的理想,非常简洁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但老师想问问你们中有谁能诗意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

⑶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的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青春时代的理想是什么?又是如何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如何诗意地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伟人的伟大,并从中学到一些诗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2、读读:

⑴我们先来读读读这一首词。读了之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同学们读了之后的初步感受。提醒注意:把握情感,注意语气,划分节奏,读出重音。

(交流初读的感受,请学生推荐学生来范读,探讨该词的朗读处理。)

⑵将《沁园春•雪》与课文对比读(投影呈现《沁园春•雪》)。

⑶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读来发现同一词牌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

(交流后再明确:词牌,题目,一般分为上片或称上阕和下片或称为下阕相同词牌的词有相同的体例,古人称作词为“填词”。)

⑷“诗言志”,读了本词,你能略微知道它的思想情感吗?你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吗?

集体朗读。

学生谈对“志”的理解及此志在心中激起的感受。

教师点评,归结到毛诗风格与思想的把握上,并附带欣赏及_的书法。

(明确: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主宰河山的雄心壮志。基调昂扬向上,词风大气磅礴。所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学生有气势地再读。

三、赏析上片

1、教师范读前三句。

2、学生讨论这三句的大意,作者在这里交代的情况。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点拨到:词的语句多倒装)

建议:让同学用散文的语言形式表达诗句所表现的内容,体会诗歌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

3、赏析_笔下的秋景。

具体步骤:

⑴让学生读出“看”领属的诗句。

⑵学生讨论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这里不拟定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⑶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_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为四步:

①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②染上颜色:把黑白屏变成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③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④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⑷让学生讨论,通过想象,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诗人在对大自然万物的_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

(学生的表达要求基本准确)

⑸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_的不凡的人格:

①比较_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②比较_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与古人描写秋的句子与_的咏秋诗相比较。(可以寻找一些有关“大雁、梧桐、菊花、落叶”等诗句来比较,时间仓促未能找好打上。)

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作品风格与人格的关系,由衷地赞叹_的伟大人格,再一次齐读全词。

四、赏析下片

在词的上片,_同志通过写秋景传达了自己内心激荡的青春_,也就是借景抒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片作者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的。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几个重点词的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讨论交流几个重点词的用法。

(明确:仅供参考)

⑴“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⑵“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⑶“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⑷“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⑸“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2、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3、这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挑战,敢于挺身而出主宰世界命运的热血青年。血气方刚,壮志凌云,豪情万丈,在穿透80年时空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们有力的脉搏,炽烈的情怀,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首词能有这样的穿透力、感染力?请同学们围绕下面三个问题讨论与交流:

⑴“诗言志”,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来抒写自己的宏伟抱负与远大理想的?

⑵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形象地表现它?

⑶运用“增删调改换”方法进行词语分析,品味其用语之精妙(炼字炼句炼意)。

五、学法与鉴赏点拨

1、赏析写景:写景顺序,景物选择(意象/物的选择),景物特征(意境)。

2、分析叙事: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的描写)

3、表达技巧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动、名、形容词的分析。

明确即课堂小结:作者借雄奇壮观崇高之美景造阔大之意境,以刚健有力之行为状人物之形美,当然,更是作者心有所动,心有_,胸怀天下,方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字。

六、作业

写写你心中的理想。要求采用诗的语言。(小提示:可以套用歌曲或诗词。

高一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 分析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 梳理小说的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 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感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解读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感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启迪同学们联系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

探究法、对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著名作家钱钟书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窗》,说人们最初建造房子的时候是没有窗户的,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再建造房子的时候便有了窗。透过窗,屋子里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面的人在看到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时,外面的人也窥探到了屋子里面的秘密,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看看里面又会有怎样别致的故事……

二、学习目标:

1. 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品析人物形象

2. 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尾

3. 联系生活,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辉与黯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检查预习结果:

消遣(qiǎn) 一泓清泉(hóng)

玫瑰(guī) 栩栩如生(xǔ)

草坪(píng) 争奇斗研(yán)

俯瞰(kàn) 气喘吁吁(xū)

窄小(zhǎi) 五彩斑斓(lán)

手肘(zhǒu) 津津有味(jīn)

挪动(nuó) 扣人心弦(xián)

四、体裁:小小说

小:篇幅短小

新:立意创新

巧:构思精巧

奇:结尾惊奇

五、情景再现,复述情节:

时间:“曾住过”表明这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地点:一家医院的病房

人物:两位病人

环境: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两个人,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

开端:近窗病人和远窗病人关系融洽

发展:远窗病人从“享受”到“困扰”

高潮:远窗病人见死不救

结局:远窗病人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六、互帮互助,共同探究:

为了帮助别的同学理解这篇小说,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帮助同学们理解文意?

同学们各抒己见,共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重点明确问题:

一、靠近窗户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为什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小说以“窗”为题,有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探究结尾:

故事结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感慨……

七、联系生活,感悟哲理:

人性的黯淡: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人性的光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

课堂总结:

一扇小小的窗户,不仅是一简单的“物”,还是心灵的窗户,映照了美与丑不同的灵魂,它是上帝的眼睛,让我们看清了人性的光辉与黯淡,一个利己,一个利他,一个热情,一个冷漠,一座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一张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正如北岛的一句名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这美丽的风景送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作业布置: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种种困难,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去帮他一把,余香就不仅仅留在手中,还会沁入你的心脾。

请结合上述内容,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

高一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

了解“帅、政、取、有”等通假字;认真诵读课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勾践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刻苦自励、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方法】

以诵读为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诵读课文,归纳重点字词句,以达到熟读全文、背诵部分段落的目的。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新课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二千越甲可吞吴”。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务求报仇雪耻,终于达到目的的故事。今天,我们结合历史事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越王勾践是如何实现心中理想的。

二、题解

选自《国语·越语》,记述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最终战而胜之的故事。《国语》又名《春秋外传》,全书二十一篇,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分别叙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记言史书。

三、分析讲解课文,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师讲解重点、难点。

第一步:全文可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其内容。

提示:全文共分三部分,分别为:战败和谈(第1~3自然段)、卧薪尝胆(第4~7自然段)、胜而灭吴(第8自然段)。

第二步:分阶段讲解。

(一)战败和谈部分,明确以下问题:

1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与吴王夫差谈判?

2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对臣下进谏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提示:越王纳谏,吴王拒谏。3 谈判的结果怎样?提示:夫差与之成而去之。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无乃……乎 成 伐 服 去

(二)卧薪尝胆部分,明确下列问题及词语。

1、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

提示:力之不足。此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2 、越王勾践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

提示:葬 问 养 吊 贺 送 迎 去 补。

3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

提示:卑事夫差……亲为夫差前马。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4、勾践为了增强国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如何?

提示: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招纳贤士。轻徭薄赋,整肃军纪。

结果: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三败吴国。

词语:雠 更 吊 卑事 广运 帅 蕃 饩 摩厉 辍 节 亿 旅进旅退 劝

(三)灭吴部分,体会勾践与夫差前后两次谈判的心理变化,并理解以下词语:宸宇 视 次。

第三步:总结全文。从越王勾践战败媾和,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逆境中不能沉沦,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

思考题:

我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军事典籍,曾被美国军校作为教科书。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期间,有消息报道美军几乎人手一册。它向人们介绍战争谋略,在各种环境下克敌制胜或避敌锋芒、保存力量的高招,是我国古代长期军事谋略的概括总结,也为后世军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料,这就是《三十六计》。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远在春秋时期军事家是如何运用三十六计的。

《三十六计》简介,包括总说、计名、分类等,可板书计名。

依先易后难、先明显后隐蔽的顺序找出具体的策略。

1、 第3自然段:越人饰美女八人……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结论:美人计。效果:缔结和约,吴国撤军。

美人计讲解:

原文: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分析:美人计为败战之计,是形势不利于我方时采取的一种谋略。越王勾践在战败面临亡国之危的形势下,以美女八个贿赂吴王夫差的亲信喜否,是符合形势需要的。美女西施也在此时被送给了吴王夫差,目的是求得媾和,获得喘息之机。

2、 第4自然段:然后卑事夫差……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结论:苦肉计。效果:骗取了夫差信任。

苦肉计讲解:

原文: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分析:以勾践越王之尊,而行为夫差牵马之实,其目的就是要吴王夫差放松对勾践的警惕。 很显然,勾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据史料记载,勾践在吴王夫差得病时,曾亲口品尝夫差的粪便以了解病情,骗取信任。此后不久,勾践便得以释放,回到越国。

历史上应用苦肉计的著名战例有要离断臂刺庆忌、周瑜打黄盖等。

3、 第3~5自然段:越王勾践一方面卑事夫差,另一方面在国内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增强国力,终于具备了与吴国抗衡的实力。

分析:此为暗渡陈仓之计。此计原文为: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修栈道是形式,渡陈仓是目的,示敌以假象,暗行秘密之实是本计的要旨。越王勾践卑事夫差,即要表明无东山再起之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才是他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制造了大量要在加来海峡登陆的假象,以吸引德军注意力,把德军大量兵力牵制在挪威,为诺曼底登陆创造了重要条件,一举改变了欧洲战局。

4、 第2自然段:伍子胥劝谏吴王的一段话,客观分析了吴越地理状况和军事形势,力劝吴王夫差抓住有利时机,一举灭亡越国,以绝后患。可惜吴王夫差拒不纳谏,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

伍子胥向吴王的建议是典型的“趁火打劫”之计,即利用敌方遭受危难之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此计原文为:“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原按为:“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本文所述史实即包含趁火打劫的经典范例:越王勾践不断积蓄力量,乘吴国遭受自然灾害,螃蟹、稻谷都绝种之时计划攻取吴国,后来终于乘吴王夫差去黄池与各诸侯会盟,国内空虚之际,一举攻吴,大获全胜。

第四步总结:

1 、从本文可以看出,三十六计之间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

2 、运用计谋的关键是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形势,把握有利时机,创造制胜条件。

创造性练习:

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将本文改编为话剧演出。要求如下:

1、 把握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

2、 人物台词要用现代汉语。

3 、允许合理想象,增删台词和情节,以使剧情发展合理化。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