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3篇】正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3篇】

时间:2024-11-01 17:03:12

反思就是反复思考自己的以前的行为,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地方做的不好。还告诉我们学会反思的重要性,作为二年级的教学老师,应该及时做到成绩反馈及学生学习掌握程度,最大化的做到让学生都能学会知识,教师要理性地看待课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

《小英雄于连》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用智慧拯救城市、拯救老百姓的故事,赞扬了于连勇敢、机智的品质。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然后告诉学生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名字叫于连。由于于连是比利时人,于连铜像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也是一个著名的景点,而学生并不了解比利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于连的祖国和现在的于连铜像有个感性的认识。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找出课文中描写铜像样子的句子,想想这座铜像是谁。这个环节主要是引起学生对人物的兴趣,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在了解了课文对铜像的描述,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铜像的有趣后,我借用书中第二自然段的问题(“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呢?”)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再在小组中交流。

在三、四自然段的重点段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通过对第三自然段的关键字词句理解(“灯火通明”、“欢声雷动”)和朗读感悟,体会比利时人民对敌人的憎恨和打败敌人后的欢欣。并引导学生想像敌人阴谋得逞的后果,体会情况的危急。这样为第四自然段对于连形象的体会作好了铺垫。

第四自然段是本篇课文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于连的机智勇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于连,当你看到连着炸药库的导火线闪着火花,眼看这里就要爆炸时,你会怎么办?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当学生自由畅谈后,再回到课文中看看于连是怎么做的,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于连勇敢、机智的品质。再通过对描写于连一开始想办法的'句子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到当时情况的危急,在危急的时刻,于连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撒尿,把火花灭了,然后我让学生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导火线的火花灭掉。再把学生想的办法和于连撒尿的办法对比,体会于连撒尿办法的绝妙,从而让学生再次体会到了于连的勇敢、机智。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在朗读中深刻地感悟人物的品质。

4、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方面的拓展。首先是进行口语交际。在学习完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了解了人们塑造了一个撒尿小男孩儿的铜像来表示对于连的感谢和纪念后,我要求学生假想自己是布鲁塞尔城的市长或是布鲁塞尔的一位老奶奶或是布鲁塞尔的一个小朋友,面对小于连,你会说些什么呢?通过对话形式,既帮助学生表达了对小于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后我让学生说说如果有机会去比利时看小于连,你会给他带什么礼物呢?为什么呢?在学生自由畅谈后,我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穿上了衣服的于连。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又加深了对于连的认识。

在教学《小英雄于连》时,我为学生的一些出色回答和表现而感动。比如在问到于连为什么看到导火线的火花不但没害怕而是想办法时,有学生回答因为这里是他的祖国,他爱他的祖国。我没想到学生已经把于连的英雄行为延伸到了爱国的表现,我为学生的回答而感到骄傲。再如问到学生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灭掉导火线的火花时,当有学生回答可用石头砸导火线时,马上就有学生反驳到这种办法不行,他说用石头砸导火线会摩擦起火,不但不会把火花灭掉,反而会加快导火线的燃烧。我为学生的回答而喝彩!当学生说看到于连光着身子,没穿衣服,怕于连冷而要送他衣服时,我为学生的爱心而感动!

在教学完这一篇课文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我们要善于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来,在教学中应用。“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课堂还给孩子”才是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在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参与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学生有潜力,需要环境、条件去开发,就像种子发芽,需要阳光、雨露去滋润一样。我们教师就是要在课堂这片沃土中播撒种子,创造适合种子生根发芽的温度、湿度,让它茁壮成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口语交际、情境体会这些形式其实就是在为学生创造条件,寻找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我相信课堂——这一师生共有的舞台一定会更绚丽!。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2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展开了。

从课题入手,首先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图片,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这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小蝌蚪的妈妈会是谁呢?它是怎么找的?结果怎样?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初学文本时,当学生通过第浏览课文知道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后,我出示青蛙图片,让其观察两者外形差别。学生纷纷说两者不像,于是我抛出问题:小蝌蚪要变成青蛙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换言之,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要发生哪些变化?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文章的重点。

如此明暗线结合,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文本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3

本课语言生动,用童话故事来讲述蝴蝶的演变生长过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在上课时,我让他们充当白菜这个角色,他们兴致特别高,甚至还感觉到了小青虫在她身上爬呀爬呀,痒痒的;有的孩子分明能用童话的语言接着叙述:“你看,小青虫把我碧绿的新衣服咬破了,这可惜!”一会儿让他们扮演小黄鸡这个角色,他们读到“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时,仿佛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得美食,兴奋得很,也学着小黄鸡的模样埋头捉虫,滋滋有味的吃着可口的青虫。看着他们不停地变换着角色,享受着阅读的快乐,我的内心何尝不也是开心之极呢?可是当课文上到6、7、8自然段,讲述篓子里的'青虫变成了蝴蝶时,明显的感觉到孩子们脸上的疑惑与不解,我试着问:“小青虫去哪儿了呢?”只有胡宇轩这个博览群书的孩子举起了手,介绍了:“小青虫在篓子里吐丝结茧,变成了蝴蝶。”他说完之后,孩子们对获得的演变过程还是不明朗,于是,我问:“你们想亲眼看看蝴蝶的变化过程吗?”这时学生特别兴奋,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想。”接着我播放事先搜索到的视频:美丽的蝴蝶产下卵后,飞走了。卵圆圆的,卵壳表面十分光滑,这是蝴蝶生长的第一个阶段卵期;然后从卵壳里慢慢地爬出一条条小青虫出来,一条条小青虫欢快地吃着树叶,渐渐地长大,这是蝴蝶生长的第二个阶段幼虫期。接着长大的青虫慢慢吐丝不断地缠绕直至形成了鸡蛋形的“茧”,看到这里学生们都大声叫起来:“蛹———蛹———”。这就是蝴蝶成长的第三个阶段。过了一段时间成虫在蛹壳内发育成熟后,一点一点地脱离蛹壳向外挣脱,直到最后完全地挣脱蛹壳,只见一只漂亮的蝴蝶飞出来落在枝头上。这段视频带有动画性,生动有趣,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学生从这段视频中完全明白了蝴蝶的变化历程。个个脸上乐开了花笼罩在心头的疑云迅速消散。由此可见我们也可以适时地、有效地利用网络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4

我始终没有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我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借助多媒体画面让学生了解“大海唱起欢乐的乐曲”并配上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欢庆的气氛。会唱的可以跟着唱一唱,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课堂中加入到欢庆的队伍中。对“十三亿孩子”的教学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需要教师的引导,我先让学生确定这美好的日子是哪天,再从祖国妈妈的生日让学生得出这个妈妈是谁,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当学生了解了我们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后,我再总结 “十三亿孩子”是指生长在中国的每一个人,举列学生是祖国妈妈的孩子,爸爸妈妈是祖国妈妈的孩子,老师也是祖国妈妈的孩子。中国的十三亿人口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学生对“十三亿孩子”的了解才能达到形象生动。

“构建开放的课堂”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社会,来自大自然的活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我要不断向老教师请教,学习,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5

语文贵在从读中悟,以读代讲,以读助讲。《听疹器的由来》一文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出雷奈克医生发明直接上第一个听诊器的不易,从他看到很多肺结核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很难过,到整日思考,注意到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经过不断的尝试,分析,研究,从而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这其中的过程是漫长的,实验是艰辛的,可是,光凭教师的口头描述学生是难以体会的`,因此,只有靠学生自己的读,从读中去体会,去理解。我抓住了其中两句话来读的:“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我把这句话写了两遍,第一遍用的是“!”,第二遍用的是“x”。写完了后我请学生起来读,要求他们读出不同,学生开始根本就没有读出来,我问:“同学们,雷奈克是什么时候才知道通过木板,在这头能听到另一头划木头的声音吗?”学生肯定回答“不知道”。

那么,他第一次发现了这个秘密是怎么样的心情呢?然后再听我读,学生很自然就知道了应该是带着激动,兴奋,欣喜的语气来读。然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让学生读,体会雷奈克终于发现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听见人心跳的高兴劲,急于告诉我们,所以应该读得快点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6

在我执教的二下语文《丑小鸭》一课中,有成功之美,也有不足之处,总结整理如下: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生语感和在朗读中感悟的能力。

“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途径,是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学习第三自然段中,我抓住“除了、都、欺负、讨厌、孤单”等词语重点理解,他们能更深刻感受丑小鸭的悲惨命运,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学中采用自由朗读、范读、指读、齐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情景中朗读,在读中思,在读中悟,领悟课文的主旨内容。

二、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注重学生个人情感与课文情感的统一。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提出问题“大家在欺负他的时候会怎么说?怎么做?”让学生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从而融入课文情境;“丑小鸭在树林里还会受到谁的欺负?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去想象丑小鸭的心情,去想象丑小鸭当时那种孤独的境遇之后,他们的。心与丑小鸭贴得更近了;在读完第五自然段时,老师动情地说:“面对昏倒在冰湖上的丑小鸭,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的心显然被深深打动了,有的说丑小鸭太可怜了,如果我看见了,我一定收留他,有的大声鼓励丑小鸭坚强。学生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了共鸣,他们体会到了文章的情感,初步体验到了人生的真谛。

在教学快结束的时候,我这样引导:“面对种种困难,丑小鸭坚持不放弃,艰难地活了下来,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学完这一课,你一定有许多话对课文中的人物说,你想对课文中的谁说些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再一次拨动了孩子们心灵的琴弦。有的孩子对欺负过丑小鸭的人说:“你们不应该看不起别人,说不定,以后别人比你更出色呢!”有的对农夫说:“谢谢你救了丑小鸭,我以后也会像你一样帮助别人的。”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再一次与教学目标相吻合。。

三、教学知识缺乏横向联系

在第二自然段,我让学生找出描写丑小鸭丑的词语“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在第七自然段,我也让学生画出描写天鹅的词语“湖面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但我没有做到前后照应,把丑小鸭变化前后相对比,应该让学生把丑小鸭变化前后的词句放在一起对比后多读两遍。在读中更好的理解,加深印象。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7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一.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地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起背诵了识字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知道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地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地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二.成功之处: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通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三.不足之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8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件很生活化的小事,故事虽小,却真实感人,贴近学生的生活。文中的孩子“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愧疚的心理始终伴随着“我”。内心的懊悔,担心“做贼心虚”似的心理及自我解脱的办法描写得细致而动人,而老奶奶回赠的那句包含着疼爱宽容和鼓励的话更是出乎意料。

教学中,我以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让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情感。在出示课题后,我采取的是从问题入手的方法。引导学生先整体朗读课文,利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先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小男孩的感情线索。这一环节,既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抓主要内容的意识。然后再逐层深入研读。抓住小男孩“开心——害怕、担心——不自在——一阵轻松”的句子,再让学生从句子中找出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和体会情感,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与训练。

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按照理清的先后顺序来自主交流,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学生发言,抓住学生所说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多元理解。如在理解小男孩担心的内心世界时,我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此时你就是那位小男孩你会担心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我会担心老奶奶批评我”,有的说:“我担心老奶奶打我”,有的。说:“我担心老奶奶以后讨厌我”,有的说:“我担心老奶奶以后不让我给她送报纸”,有的说:“我担心老奶奶去我家告诉爸爸妈妈”,有的说:“我担心老奶奶让我陪钱”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与文本对话交流。并启发学生谈“不自在是什么感觉”“你遇到过像课文中的小男孩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这样也就把文中的人物情感转移到学生自身上,表里结合,自然宣泄。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使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9

一、 联系课文,抓语文的训练点,在联系中积累运用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物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主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 ”、“一条条 ”、“一棵棵 ”、“一只只

”学生由于有了以前学过的数量词作基础,所以完成这几个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停止了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运用。我让他们再写出两个像这样的词语,是上面几个词中没有用过的量词。学生很积极、踊跃,有的写了一个个面包、有的写了一张张白纸,有的写了一群群鸟。学生在联系中学会了积累运用。

二、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整个课的设计都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课前,我先介绍一点有关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收集什么,范围我不加限制,可以是这课里面介绍的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动、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但对收集的资料要求进行整理,能流利地给同学作介绍。在课堂上,我安排学生进行自主交流,交流他们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个个都争着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同学听。在学习课文时,我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在三种活化石中,让他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让学生在听别人介绍时,保持对还没重点学习的一种活化石的好奇心。在学习时,我还注意到了学生有个别差异性,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选择一种甚至三种活化石都作介绍,没那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只读读自己学会的生字,或读读音会读的句子。如果在小组中,几个同学都喜欢同一种活化石,也可以几个同学都各自说说,自己对所喜欢的活化石的认识。这样,既照顾了后进生,也可以让尖子生吃得饱。调动起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 重视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这课时,我以学习前一课《太空生活趣事多》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这课的学习上。在学习这课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方法:第一、找出课文讲了几件太空生活的趣事。第二,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进行自学、交流。第三,在全班上,作交流汇报。然后,过渡,学习这课,我们同样用这方法进行学习,找出课文介绍了几种活化石,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进行自学。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在班上交流汇报。让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开始学习怎样去学习语文这一工具性学科。

在这节课上,不足之处是,在一引些知识细节上未能及时纠正学生。如在做一些重叠词的练习上,有一个同学写个“一个个太阳”,老师只是一语带过,“太多太阳了吧!”未有及时纠正学生这个词是错误的。也如一个同学说到“一棵棵种子”,教师也未能纠正这里该用“颗”不是“棵”。另外在读的分量上,还不够,应让学生多读进行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上,我会注意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10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首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在让学生说说无边无际的( )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在此基础上回到文本,”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想下来找点水喝“让学生说话,说说小鸟也许飞过哪里。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的十分精彩,小鸟也许飞过高高的山,大大的城市等等。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看上去自己有点忙乱,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最后要感谢郑慧老师和祝红艳老师的点评,这对于我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也感谢学校给我锻炼的平台。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1

今天期末考试,我们来到一所同乡镇小学监考。这所兄弟校的校园文化浓厚,校园里到处都是彰显校园风采的设计,此处我也不再作过多描述。开考预备铃声一响,我们就走进了考场。

我监考一年级,这里的孩子看到我们没有一丝紧张劲儿,还是熙熙攘攘的说着,通过大体的观察我发现,这群孩子肯定够调皮的。正式开考铃声之后,发试卷,孩子们就开始考试了。

其实经过了最近的一段时间的复习,我个人感觉我们班的孩子整体是非常棒的,当然我的要求也不是那种非常严格的,主要考虑让孩子们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和积极良好的学习兴趣,单单从这两点上来说,还是很成功的。但是由于不是非常严厉,因此孩子们在学习尤其是习题考试的过程中,就会偶尔出现一些不认真、浮躁的'小毛病,毕竟孩子年龄小,我觉得这也不可避免。另外我觉得就是孩子们的识字量还是比较乐观的,乡镇不比市区,家长们对于孩子的阅读要求不严或者可以说甚至无要求,因此我们通过平常对于孩子们借知识的积累和阅读课的形式尽量去接触更多的字。所以总的来讲,孩子们和我一样,对期末考试信心满满,压力不大,比较乐观。

但是,当我和另外几名一年级老师看到试卷的时候,心里一紧,这张试卷对于识字量的要求比我的“不严格”高出许多,语文上有不少要求会写的字课本上是没有的,就连一些题目的题干甚至都有生僻字,数学还稍好一些,但也有个别题目孩子们读题会有些困难。经过简单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题目难也无所谓,毕竟要不好做都不好做,不会仅仅对我们的孩子有影响的,我们心里也就放宽了心。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来看看人家学校的孩子们有什么反应吧?

我开始在教室里巡视,观察被监考的孩子的做题情况,看着看着,心里越来越无法淡定,这群孩子里面,那么多都是神童吗?我 孩子们大部分几乎在短短的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就做完了,而且准确率非常高,我们的孩子,你们怎么样?至此,我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心里有点不甘,有点悔恨,有点歉疚。

不甘这里的孩子为什么会认识、会写那么多字,悔恨没能对自己的孩子去读更多的书、识更多的字,歉疚孩子们可能因为这一次考试内心受到打击。我深深的知道有兴趣、快乐的学习是我对孩子们最根本的承诺,但这承诺却没能在这正确的方式下找到最好的方法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

当然,我也明白,对于孩子们学习知识并不在于在一次考试中力压别人,不要给自己和孩子们过多压力,但是这次的监考经历定 千方百计的努力,再努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12

1、关注学情

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关注学情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而无视学情,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在以前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我们总是在揭题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殊不知,学生经过每天早读、课上的练读,已把课文读了几千遍,已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而我们还在让学生再一次读,这可不是在浪费时间吗?教学效率怎能提高?因此,在本次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改变了教学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激励学生课前主动预习。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每个教学内容,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次学习活动,教师对学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分析了学情,研究了学情,教学才有相应的对策,才有具体的方法。如果教师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无视学情及其发展变化,一味机械套用教学预案,教学就会事倍功半。

2、强化预习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养成好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预习当人可有可无的环节,预习环节正逐渐谈化。若不是每天的晨读课,很少有孩子在课前读读课文,预习预习,所以孩子们实际上不知何为预习,怎样预习。预习有何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强化预习,教给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愿望。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3

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 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文插图。

教学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画面引入。

出示早春的课文插图,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 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 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 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 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 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 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 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四、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五、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出示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1. 同桌抽读生字卡。

2. 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 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 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 背诵课文。

4. 个别抽背。

三、 指导写字。

1. 认读生字。

2. 扩词练习。

3. 重点指导“溪、摇、躲、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4. 学生练习。

四、 同桌合作学习,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五、 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板书:找春天

小草

野花

树木

小溪

教学后记:今年的春天跟往年不同,所以学生很难在身边找到课文中的春天。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