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内能的教学反思(优秀9篇)正文

内能的教学反思(优秀9篇)

时间:2024-07-06 18:25:42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内能的教学反思(优秀9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内能教学反思 篇1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兴趣

用深圳欢乐谷中惊险刺激的娱乐设施——“跳楼机”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本节课设下悬念:压缩空气为什么能在2秒钟内把“跳楼机”顶到高空。

二、巧妙类比,实验探究,引入内能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个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的能量,是和物体内部的分子有关的能量。物体内部的分子的能量越大,它的内能就越大,即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教学中提出内能实际是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采用与机械能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物理概念。

引入物体内能的时候,我是采用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中具有的机械能为背景,让学生猜想“微粒的运动也具有能量吗?”然后用水蒸气膨胀做功使软木塞冲出的实验加以验证,从而引出物体分子的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之为内能。然后再用分子运动的视频让学生加以理解,最后再给出内能的定义。这样学生就基本理解内能的要概念。但是,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的,内能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物体整体一起运动所具有的能。机械能则是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物体的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内能当然也就包括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两个方面,动能跟微粒的运动的激烈程度有关这点学生很容易从机械能中的动能进行迁移;分子势能是指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就跟机械能中物体由于被举高或是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相似,学生就有点难以迁移了。

三、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内能和温度的之间的辨证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理顺温度和内能之间的辨证关系,我们还是带着类比的思想,再用宏观表现推渡物体内部的微观表现。微粒的`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学生能很快的直观的理解,因为温度越高,微粒的热运动就越激烈,学生的感觉就是微粒的运动就越快,那么自然就是动能在增加;但是微粒的势能怎么跟温度有关,那是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越高,物体的体积在增大,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就是微粒间的距离在增大,也就是微粒间的吸引力在增大,那么微粒的势能自然也在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粒的动能和势能都相应增大,自然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内能的教学反思 篇2

反思课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对教学效益的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设计较为简单,模式较为单一,整体反思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构建高效益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体系,优化反思课内容已�

一、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准备设计环节

(一)准备步骤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准备环节开展的过程中要先把握好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对初中数学学习效果进行分析。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学习效益较为低下,整体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反思课准备的过程中要对上述现象进行全面研究,在该基础上了解学生状况,准备相应反思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反思课上充分了解自身不足,了解自身学习现状,使学生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最大限度改善学生学习质量。

(二)设计步骤

要把握好设计环节,对反思设计中的内容进行体现,将教学反思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科学的反思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在反思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学习效益,改善学习质量。要设计合理的反思层次,如目标反思过程中可以先使学生分析自身是否完成目标,然后令学生反思完成或未完成该目标的因素,反思自身在该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善和纠正,尽善尽美。

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强制反思环节

(一)教师强制反思

强制反思是落实初中数学反思课的关键步骤,对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状况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确定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反思教学时自身是否依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是否严格遵守纪律,是否为学生树立榜样等。要在该基础上对反思内容进行记录,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纠正,持之以恒,从而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学生强制反思

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强制反思工作,强制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进行反思,从学习、纪律、生活等多方面出发,让学生分析自身状况,反思自身的得与失,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认识。要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不断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自由反思环节

(一)教师自由反思

强制反思开展后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容易出现厌烦现象,对反思的各项内容麻木,导致反思效益大打折扣,这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的危险信号。自由反思可以提升教师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教师及学生对反思的认知,激发他们的热情,是反思课中的重中之重。该反思过程中学校要对教师状况进行跟踪,广泛讨论和深入调研,了解教师在反思课中的状况并进行针对性鼓励,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反思空间,使教师的反思热情能够激发出来,让教师在反思课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自由反思写作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中还要对学生自由反思进行全方位把握,要让学生从以前的消极应对变成积极探索,反思学习、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写反思,也写收获;写心得,也写情感,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反思,全面改善反思效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反思的内容进行相互交流,在反思课中相互分享、相互纠正、相互帮助,使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在反思课中享受分享和成长的快乐,使自由反思环节更加愉悦、灵活,形成新的反思内容体系。

四、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主题反思环节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落实的过程中除对自由反思进行把握外,还要控制好主题反思,合理设置主题反思内容。主题反思可以从主题出发追本溯源,了解学生问题之本,达到反思的全面深入,实现了反思境界的提升。

(一)主题反思设计

主题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主题内容进行把握,依照反思课状况选取针对性主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围绕该主题反思,达到有目的性、针对性反思,直指学生初中数学学习中的要害,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身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二)主题反思演讲

教师要选取最贴近学生的反思课主题,让学生从该主题出发对反思的内容进行把握,自己写稿进行演讲。上述演讲内容要符合自身学习的真实状况,能够反映自身的真实问题,在演讲过程中实现自我反思。演讲完成后由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在自学、交流、展示中观察到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给予其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和了解自身问题的解决办法,做到有目的的反思、有主题的反思、有效益的反思,最大限度改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质量。

《内能》的教学反思 篇3

目标要求

1、知道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

2、知道节约资源国策、保护环境国策;

3、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

4、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资料,利用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对相关内容的感性认识,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感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图片与诗句的对比,展示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引入新课题

二、目标展示

三、自主学习

自学第三小节,提出问题,找找答案,勾画重点。

四、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教材内容探讨(多媒体课件)

(一)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

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归纳出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

资源: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损失现象严重。

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二)针对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三)生态文明的内涵、意义

内涵:

1、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

2、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和粗暴的掠夺,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内能的教学反思(优秀9篇)

(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中国?(从国家、社会、企业、个人角度思考)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言老师归纳总结

国家:

1、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制定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关系

5、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社会:

1、加强社会监督

2、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制度

3、树立良好的社会氛围

企业:加强技术革新,节能减排降耗

个人:

1、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

2、积极宣传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及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

3、从身边小事做起,响应低碳生活,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追求奢侈,不攀比、不浪费

(六)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

反思日常行为,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电、一水多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随手乱扔垃圾、使用环保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向有关部门举报破坏环保的不法行为等

设计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开拓自己的思维,学会倾听,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五、检测反馈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师生评价——有需要分析解惑

初中物理内能教学反思 篇4

通过对这节课不断地琢磨、仔细地推敲,反复地修改,认识越来越深,教学设计的 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其他老师对这节课的点评,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层次清晰,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很自然、到位。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始终发挥着课堂组织者和学习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通过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归纳、交流等行为自然地掌握所学知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注意从学生探究与交流的角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这节课应用了多媒体教学,选择了许多图片和视频,使许多实例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比如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中的打磨机图片、砂轮机视频,在做功还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减小中的爆竹升空、炸弹爆炸、开水将壶盖顶起、火箭发射等,这样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不仅仅限制的文字的理解上,而是直接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注意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每个重要的知识点的得出都能先根据学生的一些已有经验总结,学完以后让学生列举相关的生活实例。这样既能达到练习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同时又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当然,本课设计的不足也还是有不少的。比如:

1、问题设置 “过度”开放,比如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演示实验中,提问“什么会出现棉花着火现象?”就导致学生无从入手,摸不着头脑,出现了漫无边际的现象说出“空气与空气摩擦”这样让我无从回答的答案。如果变“过度”开放为“适度”开放,在每个大问题下面设置几个小问题,用问题串的形式将它们紧凑的联系在一起。比如在这儿可以设置(1)棉花着火说明棉花的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棉花的内能如何变化?(3)是用怎样的方式使其内能变化的?(4)变化的内能从何而来?(5)能量如何转化?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了,从而大大增加了提问的有效性。

2、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相互的评价作用。比如流星形成过程,最后拿出�

3、细节不够完美。比如在设计气体对外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实验中,气体对外做功使的哪个物体的温度下降,温度计显示的是哪个物体的温度下降,这个地方没注意说清楚;另外我自己的语速过快,还有提出问题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同时我也要感谢兄弟学校的评议,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在今后物理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初中物理内能教学反思 篇5

10月10日---14日我参加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听课活动,现将听课情况汇报如下:

本次讲课的课题是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共有23位教师讲课。我有幸听到了其中8位教师的课,感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首先各位教师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课前准备充分。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流畅。实验设计贴近生活,巧妙新颖,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市级学校的老师知识储备厚重扎实,课件设计大气,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令我感到震惊也自叹不如的是黄墩中学的朱世山老师的课。这是一位来自山区的男教师。课前准备周密全面可谓是滴水不漏,课堂语言风趣幽默,师生交流沟通融洽和谐,所有的实验都设计成学生探究实验,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而且实验设计的简单易操作,学生做起来轻松自如,师生交流频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断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最后下课时学生与老师依依不舍。朱老师的课堂激励语言;朱老师的激情澎湃;朱老师的课堂结束语都是我今后努力与学习的榜样。另外莒县的两位老师实验器材规范大气,语言标准流畅,课堂驾驭能力也很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他们的严谨,学习他们的激情,学习他们的风趣幽默,逐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争取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

内能教学反思 篇6

通过对这节课不断地琢磨、仔细地推敲,反复地修改,认识越来越深,教学设计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1、明确教学目标。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符合《物理新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设计注意紧密地围绕着教学目标。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注意从学生探究与交流的角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层次清晰,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很自然、到位。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始终发挥着课堂组织者和学习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通过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归纳、交流等行为自然地掌握所学知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3、注意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每个重要的知识点的得出都能先根据学生的一些已有经验总结,学完以后让学生列举相关的`生活实例。这样既能达到练习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同时又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4、体现了物理课的实验性与趣味性。通过学生生活体验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通过采取哪些办法可以使橡皮温度升高,让学生思考动手做一做,汇报自己各种方法并归类,培养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分析棉花燃烧成因和能量转化,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且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体验物体对外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用气球放气感受手与气球接触处的温度变化,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本课设计的不足也还是有不少的。比如:

1、备学生不足,问题设置 “过度”开放,比如在气球放气实验中,提问“气球为什么会升空?其过程的能量转化怎样?”就导致学生无从入手,摸不着头脑,出现了漫无边际的现象。如果变“过度”开放为“适度”开放,在每个大问题下面设置几个小问题,用问题串的形式将它们紧凑的联系在一起。比如在这儿可以设置(1)气球的机械能如何变化?(2)是用怎样的方式使其机械能增加的?(3)增加的机械能从何而来?(5)能量如何转化?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了,从而大大增加了提问的有效性。

2、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相互的评价作用。比如热机的工作过程,最后的视频展示拿出� 如果让大家先讨论一下,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并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然后教师再总结一下,效果应该更好一点。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在今后物理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内能教学反思 篇7

本节知识点均属“了解”“认识”“初步认识”的层次,考虑到农村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热学知识,内能热量等概念都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采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引入概念,不追求概念过分严密的表述。教学时不比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概念的文字表述,而要注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相关现象进行归纳概括,进而形成概念。具体教法安排如下: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常见的有关内能的图片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我个人觉得教学方法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本节课中,学生在认真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充分交流讨论,亲身实验,感受体验,例举实例,强化应用。具体教学过程:

(一)本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展示三幅图片:

1、钻木取火。

2、小女孩点燃火柴取暖。

3、警察在冰雪天向过路司机递上一杯热水;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把图片作为引入的主体,避免了枯燥、冗长的文字陈述。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这个引入比较容易贴近学生,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于内能的概念这节教学,宜采用“谈话聊天的方式,与学生共同研讨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学时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概念的文字表述,而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相关现象进行归纳、概括,进而形成概念。

2、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尽量减少教师的包办代替。从一开始就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这段内容的教学,采取让学生亲自实验,感受体验,再从生活体验、身边事例入手列举事例分析解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感受、领会知识,使知识化难为易。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首先根据前面物体内能跟温度有关自然引出内能是可以改变的,然后提出这一段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让学生针对这个话题分组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组织学生汇报展示,引导学生梳理归类各种不同方法,明确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热传内可以改变内能:[想一想] 你怎样让一段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

关于“活动2”,主要介绍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教学中采用老师演示实验的方法,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理解做功可以改变内能。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这要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确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为后面理解热量概念打下基础,有助于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本课小结与课后作业。本课小结由学生完成,小结本课的收获。完成课后自我评价与作业。我自评:

1、这节课较为成功,课件精美,实验有效开展,启发引导到位。

2、练习题设计很有针对性,自学导航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注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思维的培养。

4、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环环紧扣,板书起到点睛作用。

5、关于压缩做功,不成功,但用动画弥补这个遗憾。(下课后,做成功了)

6、气体膨胀做功讲解时,描述不够准确。有些紧张。

7、关于0℃的物体是否具有内能练习中没有,有些失误,在练习课上补救

环境保护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我国的环境质量现状。

2.能力: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自由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德育渗透:通过学习与实践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加学生的忧患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1.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录像、三支试管、清水、水蚤、Hg(NO3)2(质量浓度为0.01mg/L)KNO3(质量浓度为0.01mg/L)。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群体调查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

引言、提问:环境危机除了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以外,还包括什么?

(答:环境污染。)

对,唐朝诗人杜甫曾经这样赞美大自然:“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是,现在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已见不到这样的美景了。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我们这节课的研究主题是环境污染的危害。

前几天,我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头走访环保部门,调查我国的环境质量状况并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请问从大家的调查情况来看,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方面?

(答:5方面。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噪声污染。)

我们先来研究大气污染的危害。

问:通过调查,大家知道我国大气污染类型和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吗?

(答:我国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

讲述:那么衡量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以什么作为标准?我们天津市的空气质量又是如何呢?我们请调查大气污染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学生介绍:环保部门把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简称TSP)作为城区污染评价的主要指标。我们在河西区环保局监测站对这三项指标亲自进行了监测,下面请大家看我们在环保局监测站的监测过程录像。

学生放录像显示他们的监测过程并进行同步讲解,监测过程略。

大气小组的同学带大家分析监测结果,实物投影显示监测结果如下:(略)

学生介绍:国家规定天津市应达到II级标准,如SO2应在0.15mg/m3以下,从监测结果看,SO2与TSP都没达到II级标准,而是III级,再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TSP标准相比差别更大。说明天津市大气污染较严重。这三项指标每天都发布在《今晚报》和《天津日报》上。

老师讲述:大气小组同学们的走访很成功,通过他们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天津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我们再来看看资本主义国家高速发展的初期状况又是如何呢?

放录像显示世界闻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四目市哮喘事件。

提问:这段录像反映了什么?

(答:大气污染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瘤等。)

继续引导提问,我们从深层次考虑一下,还反映了一个较深刻的问题是什么?

(答:日本当年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老师讲述:对。我们一定要记取这个教训,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了。

如果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很高,又遇上无风多雾的天气,污染物不易散开,则会引起很多人发病,这就是急性中毒。大气中污染物一般浓度很低,这些低浓度的污染物长期持续地进入入体,就会使人很长时间以后表现出疾病症状,这就是慢性中毒。

问: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哪个危害更严重?

(答:慢性中毒。)

老师讲述:对,慢性中毒由于潜伏期长不易被人所发现,因此危害更严重。

问:通过调查,大家还知道有什么危害?

(答:致癌。)

对,致癌。致癌物主要有3,4—苯并芘和含Pb的化合物。尤其是3,4—苯并芘引起肺癌的作用最强烈。在燃烧的煤碳、行驶的汽车和香烟的烟雾中都含有很多的3,4—苯并芘。

问:为何大气污染危害这么严重?请大家从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考虑一下。

(答:略)

讲述: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但要排出废气还会排出废水,我们来研究一下水污染的危害。

水体被污染后,会对生物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演示试验:被Hg污染了的水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

(演示过程略)

提问:Hg对水蚤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毒害作用。)

讲述:对。水体中的Hg经微生物的作用,能够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会使藻类植物改变颜色、海鱼大量死亡。不仅仅是Hg,其他大部分重金属如Pb、Cr等也和即一样会危害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水利部门对全国10万公里河流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由于水污染,我们天津人守着自己的母亲河却喝着菜河水,由于水污染过去只在发达国家出现的水俣病?现在已出现在我国松花江地区……人若食用了被Hg污染的水中生物会有哪些危害呢?我们来看一段调查水体污染的同学们收集来的录像资料:世界闻名的公害事件——水俣病事件。

(录像内容:略)

问:录像反映的危害有哪些?

(答:汞在水中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体内,人若长期食用了这些食物就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有运动失调,痉挛、麻痹、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甚至死亡。)

对,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老师进一步用书上图9—13为例来说明生物的富集作用。

(略)

讲述:大家从电视画面上可能见过赤潮现象,赤潮的形成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我们来研究一下富营养化的危害。

老师先放从环保局收集来的录像(发生在近海海域的赤潮现象),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1.什么是富营养化?

2.水体中过量的N、P来源?

3、什么是“水华”、“赤潮”?

4.富营养化的危害?

(答1、3、4略)(答2:水体中过量的N、P主要来自含有化肥的农田用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作业:调查分析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行的防治对策。

第二节

环境污染的危害

一、环境污染的危害

1.大气污染的危害

①我国大气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

②大气污染的危害

③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2、水污染的危害

①重金属的危害

②富营养化的危害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9

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那么怎么写教学反思?从近两年我担任九年级物理的教学任务的反思中,归纳了几点: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教学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如我在讲授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一章的内容时,把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给予调整,使学生学习轻松易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理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内容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因此,有益的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

三、对人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活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活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在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先设计了几个问题做到猜想,如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从细管向乒乓球吹气等,让学生从平时的经验中做到猜想,然后实际操作,从简单的实验现象得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新课标提倡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长期有效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做好及时有效地教学反思。反思可以是课后,还可以是课前。如教学设计完成后,可以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课堂效率是否高,学生会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师生交流是否会顺畅,授课的进度,内容与时间分配在实施过程中会不会产生不协调。同时,学生的反思也是课后反思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自己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又有个性。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