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原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优秀5篇正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原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4-03-24 22:00:07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本文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原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篇1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后一无所获。对于这样一篇课文,面对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我觉得目标应该稍低一些。我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识字,这样一篇课文,孩子们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读下来吗?如果我这节课只完成识字、读通课文这个目标行吗?左思右想,又加上初步感受小猴子见新扔旧是不好的,做什么事都要专一的道理。

对于生字的认读,主要有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合适?思忖良久,我决定还是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

不足之处:

课堂组织教学还要加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学生对于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走到过道上表演了。不过,这又牵扯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 www.haozuowen.net 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1、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3、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 篇4

一、激发兴趣,陶冶情操阶段。(准备部分)

师:放歌曲。这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歌?

生(齐):动画片《西游记》。

师:在这动画片里你最喜欢的是谁?能不能模仿一下。

生:孙悟空。学生纷纷模仿。

师:同学们,那你们觉得孙悟空本领大吗?有哪些本领?

生:大,它有一根金箍棒,能72变……(纷纷举手回答)

师:孙悟空住在哪里你们知道吗?

生:花果山。

师:戴上头饰,闭上眼睛,我们转一圈飞到花果山上去和孙悟

空一起上体育课。(众笑)

生(齐):好的。

(上述片断采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导入  课的开始,重在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

师:一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希望小猴子们互相帮助、团

结友爱、遵守纪律好吗?

生(齐):好!

师:遇到困难,小猴子们就学着我这个大猴子的样子做,好吗?

生(齐):好!

师:我们开始出发吧!

师:我们随着音乐,开开心心去见孙悟空。

师:前面一块乌云飘过来啦,要下雨了,我们怎么办?

生:讨论后得出,穿上雨衣,抱住头前进。(模仿)

师:打雷我们害怕怎么办?

生:讨论后得出,几个小猴子在一起蹲下,捂住耳朵。

师:雷雨过后我们继续高高兴兴前进。

师:不好,前面又刮起了大风怎么办?

生:讨论后得出,我们几个小猴子手挽手前进。(学生纷纷手

挽手前进)。

师:风雨过后,我们来到了花果山上,见到了孙悟空(教师马

上戴上头饰,扮成孙悟空)。

(上述片断的准备活动也利用情境教学进行练习,准备活动时充分体现了师生间民主、和谐、相互模仿、平等讨论、气氛极浓,但又起到活动学生的身体,为下面的练习做好准备活动。)

二、培养兴趣,发展能力阶段。(基本部分)

1、小猴子的水果。

师:欢迎你们来到花果山,我们花果山有很多水果,今天我就

带你们去摘水果好吗?

生(齐):好的。

师:我们先去摘北山上的桃子、西瓜、苹果好吗?

生(齐):好。

师:到北山上要跃过一块光滑的石块,很滑,走上去要摔倒的

(示范)。我们的小猴子们都很聪明,肯定会想出好办法

的。

生:爬过去、滚过去、滑过去、游过去……纷纷举手。齐鼓掌。

师:很聪明,接下来就用你认为既快又安全的动作去摘水果。

生:学生练习、互相加油、鼓励。

师:教师指导、服务、鼓励。

师:小猴子们你们都摘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接下来我们先

去把它藏好。好吗?

生(齐):好。

师:按所持水果归类重新分组。

生:大家藏水果。

师:小猴子们接下来我们去南山摘水果。但要经过一条小溪,

所以要小心注意安全。(教师示范)

生:学生摘水果。

师:指导、鼓励。

(上述教学片断是一个搬运练习内容,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愉快活泼的参加练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2、小猴子吃水果。

师:刚刚我们从两座山上摘到了许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接下

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

生(齐):好。

师:吃水果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生:洗手、洗水果。

师:那么我们就洗洗手、洗一下水果再吃(模仿)。

生:学生模仿洗和吃。

师:请几只小猴子来表演一下。

生:小猴子纷纷举手表演。

师:你们吃得很香、很甜,还有的水果你最想给谁吃?

生:小猴子纷纷举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孙悟空、老

师、其它小动物、世界上喜欢吃水果的小动物等)。(鼓掌、

表扬)

师:你们真棒,你们是有孝心、爱心的小猴子。

(上述教学片断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重再培养学生互相模仿互相学习,使学生从小懂得关心他人孝敬长辈的好美德。)

3、小猴子讲卫生。

师:那么,我们吃剩下的水果皮应该怎么办?

生:放进垃圾筒,不能随便乱扔。

师:假如有其它小猴子丢开来怎么办?

生:讨论后得出,阻止他,帮他捡起来,并对他说要讲卫生。

师:你们真乖,你们是一群讲卫生的小猴子,大王喜欢你们。

生:扔到垃圾筒,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师:表扬、鼓励。

三、恢复身心阶段。(结束部分)

师:太阳快落山了,也差不多回花果山了,好吗?

生:好。

师:让我们满载而归,高高兴兴随音乐回花果山,把我们摘的

水果带回去给你们最想给的人吃,好吗?

生(齐):好。

师:回去前,让我们找个好朋友结伴回去。

生(齐):好。

师:《小猴子找朋友》,放松、开心。

(课的结束部分安排了一个放松舞蹈《小猴子找朋友》一则调整学生心率帮助学生恢复身心。二则让学生边歌边舞的欢乐气氛中,增进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友爱互助、关心、团结的人际关系。)

点评:这是一堂生动活泼的体育课。

第一,教师突破了以教材为中心,根据学生年龄小、心理、生理的局限性,特别是学生对《西游记》动画片的喜爱,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二,教师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把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摘水果、主动参与吃水果、主动参与讲卫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

第三,教师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拓宽了教学的空间,教师课前作了大量准备,精心设计准备了场地、器材。课中充分利用器材调动队伍,使学生易懂、时间节约,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身体。

第四,教师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真正尝到体育带给学生的快乐。因此,这堂课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篇5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