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复习课》教学反思优秀8篇正文

《复习课》教学反思优秀8篇

时间:2024-02-13 08:39:55

小学数学复习课论文03-20该页是勤劳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复习课》教学反思优秀8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方法与期末复习攻略 篇1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方法

备教材要“懂、透、化”

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

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

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

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攻略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把尺的刻度0对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

4、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来表示。

5、1米=100厘米 ;1m=100cm;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

6、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有两个端点。

7、掌握画线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复习卷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列竖式计算)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2、笔算(列竖式计算)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3、列竖式计算时,进位符(小1)和退位符(小圆点)不可省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2条边。

2、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判断: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直角。(×)

4、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5、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和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判断: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角变大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复习卷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2、7个2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2×7=14读作2乘7等于14。

或: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乘数×乘数=积

(1)2个4相加 :2×4=8

(2)2个4相乘:4×4=16

(3)2和4相乘:2×4=8

4、1-6的乘法口诀

(1)能够默写乘法口诀;

(2)能够写出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相加,用图形表示出来。

(3)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4)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一)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或长方体。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一)》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7-9的乘法口诀

(1)能够默写乘法口诀;

(2)能够写出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相加,用图形表示出来。

(3)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

3、分针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

1时=60分,一刻=15分,半小时=30分

4、整时和半时

整时:分钟指着12,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半时:分钟指着6,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5、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加法计算:

求几时几分过几分是几时几分,要用加法计算。

计算时,时加时,分加分,满60要向前一位进1.

时间的减法计算

求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之间的时间有长,要用减法,用终止的时间减去起始的时间。

计算时,时减时,分减分,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60.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复习卷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1、根据问题情境,有条理地列出所有可能性,做到不重不漏。

2、有些问题要考虑排列顺序的问题。

题1:用1、2、6三张卡片可以组成(8)个两位数。

12、16、21、26、61、62、91、92

题2:用1、2、6三个数可以组成(6)个两位数。

12、16、21、26、61、62

题3:把两件衣服放到三个不同的箱子有(9)种方法。

分一件衣服放一个箱子和两件衣服放一个箱子。

题4:有1角、5角和1元3枚硬币可以组成(7)种币值。

分1枚、2枚、3枚进行组合。

在复习课中采取奖励措施-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之 篇2

提到信息技术复习课怎么上,大多数教师的反应是:把握考纲,加强训练,熟能生巧。的确,这种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很多老师也是这样上的:课前阐述当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布置课堂任务→学生完成课堂任务→教师总结讲解。按这种模式上的信息技术复习课,从学生的课堂提问及学习态度来看,这种复习方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反复使用这种模式进行复习,学生会感到厌烦,从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这对于解决问题是相当不利的。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要想获得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帮助学生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课堂气氛应当生动有趣,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中学生好胜心强,渴望独立思考得到结论,还能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如果通过思考产生新想法又得到鼓励或奖赏,就会促使探索精神和行为的发展,如果受到责难、惩罚,则会丧失自信心而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使学生在胸中腾起求知和创造的烈焰。比如在指法复习课中,可采取这种方法,将速度较快的学生誉为“打字小能手”并且奖励一张卡通小画片。课堂上采取奖励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3

一、复习内容:

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二、复习重点:

1、形近字组词。

2、多音字组词。

三、复习难点:“贝”与“见”的区分,“门”与“们”的用法。

四、复习过程:

(一)出示一册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识字(一):九月十日三月八日六月一日五月四日三天二人水田大火

土山山山水水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大小女人牛羊也有也会

课文(一)

开门立正正在上升 长了 大门 乐了 一千 我们

你们 小王 小文 小力 小方 他们 马上 大马 丁丁

长大 白云 个子 回来 工厂 开来 不在 正在 生日

出生 上牙下牙 大牙 太大 太早 早上 出来 出门

日出 开口

识字(二)

木头 木门 木工 禾苗 大米 小米 竹子 门口 人口 出口 目光 耳目 木耳 舌头 关心 小心 开心 开关 森林今天 今日 明天 明白 明日 中午 中心 上午 下午 儿子女儿 它们 小手 石头 头上 朋友 左右 左手 右手 只有

课文(二)

白毛 白天 小红 红色 问好 什么 看见 星星 可是一只羊 自己 宝贝 走来 几个 上衣 小伞 好人 这个 这么这回 灯火 不怕 怕人 可怕 豆角 今年 干什么 打扫 扫地开会 大会 叶子 红叶

(二)形近字组词。

日()土()干()左()门()木()会()

白()王()千()在()问()禾()今()

了()朋()午()云()天()少()九()

子()明()牛()去()大()小()力()

开()贝()关()手()米()目()石()

升()见()天()毛()来()日()右()

(三)同音字组词。

有()木()他()生()一、几、五、力、十、了、门

友()目()它()升()衣、己、午、立、石、乐、们

(四)多音字组词。

只zhǐ()干gān()长cháng()

zhī()gàn()zhǎng()

(五)作业:《语文检测卷》

(六)小记: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儿童学会关心父母、尊敬老人。

2、通过活动,使儿童体验到家庭的欢乐和幸福。

3、让儿童和父母更多地接触,更好地沟通,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4、培养儿童多种爱好,并发展儿童的特长。我的家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1、重视儿童的情感体验,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2、帮助儿童正确地认识父母和家庭,重视儿童情感的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3、了解每个儿童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避免伤害个别儿童。

教学过程:

一、全家福照片展。

事先布置回家贴照片,上课前展示。

二、我们一家。

1、布置了解家庭成员的生肖。

2、引导儿童观察生肖图,并分别说一说有哪些生肖。

3、将家庭成员与各自对应的生肖连起来。

三、怎样祝贺父母的生日?

1、引导儿童先看图,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渗透爱劳动、有礼貌、爱学习等思想教育。

2、启发儿童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想父母祝贺生日?(取得好成绩、为父母唱支歌等。)

四、家里真快乐!

儿童看图,交流图意。使学生体验回家的乐趣,懂得怎样尊敬老人。(与父母交谈,说说心里话;为爷爷奶奶端茶水,捶捶背)

五、猜一猜。

引导儿童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回忆生活中的点滴,说一些家庭成员的爱好、特点。

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5

一、课题§复习(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

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3.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4.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5.了解本章的题目类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难点是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本章的知识结构

(二)、本章中的概念

1.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2.线段的中点定义.

3.角的两个定义.

4.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的概念

5.互余与互补的角.

(三)、本章中的公理和定理

1.直线的公理;线段的公理.

2.补角和余角的性质定理.

(四)、本章中的主要习题类型

1.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的理解.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延长射线op b.延长直线cd

c.延长线段cd d.反向延长直线cd

解:c.因为射线和直线是可以向一方或两方无限延伸的,所以任何延长射线或直线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而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向两方延长.

例2 如图1-57中的线段共有多少条?

解:15条,它们是:线段ab,ad,af,ac,ae,ag,bd,bf,df,ce,cg,eg,bc,de,fg.

2.线段的和、差、倍、分.

例3 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c,使ac=2bc,反向延长ab

解:b.如图1-58,因为ad是bc的二分之一,bc又是ac的二分之一,所以ad是ac的四分之一.

例4 如图1-59,b为线段ac上的一点,ab=4cm,bc=3cm,m,n分别为ab,bc的中点,求mn的长.

解:因为ab=4,m是ab的中点,所以mb=2,又因为n是bc的中点,所以bn=1.5.则mn=2+1.5=3.5

3.角的概念性质及角平分线.

例5 如图1-60,已知aoc是一条直线,od是∠aob的平分线,oe是∠boc的平分线,求∠eod的度数.

所以∠boe+∠bod=(∠aob+∠boc)÷2=90°.则∠eod=90°.

例6 如图1-61,已知∠aob=∠cod=90°,又∠aod=150°,那么∠aoc与∠cob的度数的比是多少?

解:因为∠aob=90°,又∠aod=150°,所以∠bod=60°.

又 ∠cod=90°,所以∠cob=30°.

则 ∠aoc=60°,(同角的余角相等)∠aoc与∠cob的度数的比是2∶1.

语文复习课评课稿 篇6

今天,初中全体语文教师听了王萍老师执教的《古代诗词五首》。这节课,王老师带领大家赏析了《望江南》和《武陵春》。

《望江南》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武陵春》为李清照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在本课教学中,王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画面,品读词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主人公那意味深长,离情正苦的情愫,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人生与爱情的感悟。

一、创设情境,奠定情感

学生第一次学习“花间词派”的诗词,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这一片文学的新天地,在上课伊始,王老师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加上精美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二、重视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王老师的课堂上实现了“以读为本”,重视课堂朗读和背诵,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并且让学生融入文本,在学习两首词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大胆发表看法,学生赏析到位,妙语连珠,堪称精彩。

三、重视读的层次指导

王老师结合诗词特点,以调动学生兴趣为目的,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以读促悟。抓住两首诗词的情感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语言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同时,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营造的情境,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领略到生动形象的语言美。

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一些细节,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比如课件上,有几张课件有文字的脱漏,以上几点只是自己听后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小学毕业复习课教案与设计说明 篇7

教学目标 :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8

每到期末,内容繁杂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少教师认为上复习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因此忽视了对复习课的深入研究,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其实,就语文复习课来讲,只要潜心设计,同样可以很好地体现语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要上好语文复习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字、词、句、文学常识、古诗文、综合性学习、名著知识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可提示学生参照课本中的“积累运用”和课后练习题,同时注明各题型出现在课本的哪一页);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复习过程的开放性。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3、知识之间的互融性。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还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训练因素,是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总之,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