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精选5篇正文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4-02-11 07:26:05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该页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参考阅读。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1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赶来把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一、扎实字词教学,促进语言内化。

小学语文,字词的学习是基础,是重点,也是完成新教材许多教学任务必经的路径。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义,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在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用课件展示字词,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对词义理解设计巧妙,让学生从词语中挑出一种动物介绍一下,在学生介绍了动物的本领后,又出示三句话:“蚜虫爱吃蔬菜叶子,是害虫。”“七星瓢虫是益虫,是庄稼的好朋友。”“啄木鸟姑娘能给大树治病,是大树的好朋友。”让学生读一读,挑选一句向同桌介绍一下。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理解语言运用,学会运用语言,又让学生认识了动物的本领,丰富了知识,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二、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生成。

“阅读不仅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更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在教室上运用课件、语言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成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进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喜角色之喜、忧角色之忧、急角色之急……真正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与角色产生情感碰撞。课文2—4小节棉花姑娘请动物医生给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对话能引起他们个性朗读和表演的欲望,也能激发学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话,如“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燕子时,它着急地求救了!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说的话。”再让学生读好燕子的话,“燕子,燕子,你就帮棉花姑娘治治病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棉花姑娘快求救吧!”“身边的燕子医生帮帮她吧!”让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动物医生帮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三、创设童话情境,落实说话训练。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出现,在教室上创设各种情境,让童话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说话训练。如学生认识了蚜虫,在朗读中表现了对蚜虫的厌恶之情后,我问学生:“棉花姑娘,这么多可恶的蚜虫在你身上爬来爬去,你想说些什么吗?”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医生来治病的急切心情。又如七星瓢虫来给棉花姑娘治病时,我在学生的额头贴上七星瓢虫的标志,说:“你就是七星瓢虫,介绍一下自己吧!”让学生把课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我还让学生扮演七星瓢虫,爬到棉花姑娘身上去捉虫,做一做捉虫的动作,还要跟棉花姑娘说说话,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七星瓢虫的能干。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2

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来理解了“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唤起了学习的`情感,既发展了语言,学会了倾听、评价、欣赏,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个教学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中,学生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是件好事,但我没有及时引导更为重要的词语“很快”和“惊奇”应该怎么读更好,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鼓励学生方面,我认为对孩子们不要太吝啬,要多看看他们进步的地方,让他们经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3

1、语文教学读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只有书声朗朗的课堂才是语文教学的课堂。读是根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正是基于读的重要,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读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字中蕴涵的情感。决不通过说教来让学生理解。如果学生通过读不能解决的,我也只是提示,引导。

然后再通过读去解决问题。整个教学中只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步入知识的领域,而且读的品味越来越浓,在读中学生的感悟能力越来越强,正因为我在教学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才得以实现。

2、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约束力都较差。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除了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过程,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更应采用激励手段去调控自己的课堂教学。正因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喜报的发放,孩子们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教学才达到良好的效果。

3、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4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贴合儿童特点。

在这节课中,我的主要成功之处是:

一、学生活动时间充分。

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一般应占每节课的三分之二,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节课,学生在听录音,看动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在朗读学文的环节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分主角朗读,再汇报评议。整节课,我充分地让学生自学、讨论、读书、评议、表演;动脑想,动口读、问、说,并且这些形式都落到实处,更主要的是有让学生参与的充分时间,讲求参与的效果。

二、学生的参与面广。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应当体此刻整个班团体,而不是几个学生,人人都自主,才是真正的自主。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面广,是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在这节课中,我注意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独立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团体学习等。异常是在学习课文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由于在以往的课堂上有过多次的训练,每一个学生表演的进取性都很高。这个环节形式比较新颖,富有实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有事可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赶来把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二、设计理念

1、根据课文的段落结构、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2、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创造性。

3、提倡创造性阅读、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练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有个性的解读。

4、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让学生在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请、就"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期盼、惊奇"的语气。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晴空万里、一望无际的北方田地看一看、想去吗

2、出示棉花课件、认识棉花。

你们认识它们吗 你们知道棉花有什么用处吗

是啊、棉花对人们很重要、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它们为棉花姑娘。

3、出示课题、认识"姑娘"、读好轻声"花、娘"

(1)你从拼音中发现了什么 指名读好课题。

(2)谁有好办法记住"姑娘"这两个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小要求:看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要求认的生字作上记号、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地方也作个记号。

2、同桌你指我读合作学习生字"蚜、盼、治、啄、斑"、自主发现最好的。识字方法。

3、识字游戏:啄木鸟治病。

(三)体验情感、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棉花姑娘生病了。你们看:

1、出示棉花姑娘生病的动画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

2、相机点拨、学习课文。

(1)棉花姑娘低着头、好象有气无力的样子。——是啊、棉花姑娘生病了、多难受啊!

(2)棉花姑娘的叶子上爬满了虫子——你们知道叶子上的坏蛋是谁吗 (蚜虫)蚜虫是一中农业害虫、专门吃植物的汁液。所以课文说它是怎样的蚜虫 "可恶的蚜虫".

(3)棉花姑娘的脸上流着眼泪……——蚜虫不断地在它身上爬来爬去、棉花姑娘难受得掉下了眼泪、它好象在说: .(引导想象、体验感情)

3、出示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引读、指名读、体验读。

4、练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读出急切、期盼的语气。)

(四)紧扣上文、学习5—6自然段。

过渡:棉花姑娘的病这么重、到底谁帮助她治好了病

(1)哪段告诉我们的 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

(2)分享收集的资料、介绍七星瓢虫的介绍。真的是七星瓢虫救了棉花姑娘吗 它有哪

本领、谁愿意当当了不起的七星瓢虫、想大家介绍自己的本领呢

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知道七星瓢虫的本领真的很大、怪不得棉花姑娘会感到很"惊奇"(找出词语)

(3)课件展示第5、6自然段的内容。练读对话(读出棉花姑娘的惊奇和七星瓢虫的自豪)

(4)想象说话:在七星瓢虫的帮助下、棉花姑娘咧开嘴笑了、她笑着说什么呢 (称赞、感谢七星瓢虫)

(5)积累词语:在七星瓢虫的帮助下、棉花姑娘的病终于好了、它又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抹红"碧绿碧绿、雪白雪白"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用得多么好啊、你也能像这样说几个 "abab"式的词语吗

(五)巩固生字:

阅读小短文:棉花姑娘真漂亮、雪白花朵绿衣裳、小小蚜虫真可恶、咬得姑娘满身斑。啄木鸟见了真着急、不会治蚜虫怎么办 七星瓢虫来帮忙、张口就把蚜虫吃。棉花姑娘病好了、你看她在咧嘴笑。(把本课的7个生字抹红)

(六)写字指导:

出示"只 请 就"三个生字。

哪位小老师愿意提醒大家怎样写好这3个字

特别强调"就"的右边是一个"尤"而不是一个"龙".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小结:学了这节课、我们知道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但是在七星瓢虫来临之前、她都请过谁帮忙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1、巩固7个生字、会写"雪、帮、星"3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4、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学习过程:

(一)巩固生字词、学写生字。

1、开火车复习生字词

2、小老师带读生字。

3、齐读生字。

4、出示"雪、星、帮"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写上下结构的字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二)质疑探究、学习2—4自然段。

过渡语:在遇到七星瓢虫之前、棉花姑娘病重难忍、她多么盼望有人为她治病、她都请谁为自己治病 结果怎样呢 请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2-4自然段。

1、出示学习提示和帮助:

(1)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对话。

(2)想一想、读着读着、你感受到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

(3)讨论一下、小动物们帮助棉花姑娘治病了吗 为什么

2、交流反馈。

(1)在不同语境中练读棉花姑娘的话、读好请求的语气。

出示句子:"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a、棉花姑娘生病了、她多么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啊、突然、她看见燕子从头上飞过、她请求地说:……读句子。

b、棉花姑娘的身上爬满了蚜虫、非常难受、她听说啄木鸟会捉害虫、于是她向啄木鸟先生发出求救:……再读句子。

c、小朋友们、如果此时你就是棉花姑娘、你身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叶子也都快被吃光了。忽然、会捉害虫的青蛙跳来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高兴、期盼、有希望)

那你就带着自己的这种感受和心情对青蛙说吧:……反复读句子。

(2)观看课件、选择喜欢的角色练读对话。(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3)读中质疑。读着读着、你有什么疑惑吗

(燕子、啄木鸟、青蛙都会捉害虫、为什么不能帮助棉花姑娘呢 )

(4)师生采访明疑。

过渡:对啊、真是奇怪、它们为什么不棉花姑娘呢 让我们来采访采访就知道了。

a、老师采访愿意当小燕子的同学:小燕子、棉花姑娘生病了、身上爬满蚜虫、你不想帮助她吗

b、老师采访啄木鸟:啄木鸟先生、你是森林里的医生、你为什么不给棉花姑娘治病呢

c、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采访当青蛙的同学:如:小青蛙、你是捉害虫的能手、看到棉花姑娘那么难受、你想帮助她吗

(5)小结:听了他们的话、我们明白了、原来燕子、啄木鸟、青蛙它们不是不想帮助棉花姑娘、而是他们不会捉棉花姑娘身上的蚜虫。它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拓展延伸、了解益虫益鸟

不过它们依然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益虫、益鸟呢、你们知道吗 请你们介绍搜集来的有关资料。(指名说、同桌互相交流)

2、你们还想认识更多的益虫益鸟吗 请点击阅读"资料城".

1、"森林医生"--啄木鸟

2、庄稼的好朋友--蚯蚓

3、虫国之鹰--蜻蜓

4、杜鹃(juān)

5、渔人帮手——鸬(l)鹚(c)

6、 捕鼠英雄——猫头鹰

7、大自然的清洁工--海鸥、鲫鱼、乌鸦、秃鹰

8、壁虎

(四)师生合作表演课本剧。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科学知识、用你们的眼睛用你们的心到生活中去发现吧。

教学反思:

低段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儿童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在这堂课中、我认为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了几个语言的重点。进行教学、环节扎实。如:

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几个词语比较难以理解、分别是:可恶、蚜虫、盼望。在教学中、我现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棉花姑娘生病图、然后引出"蚜虫"一词、在理解时、现让学生自己说说蚜虫是怎样的害虫、转而理解"可恶"、再通过看蚜虫的图片、听老师简单介绍蚜虫、再次巩固理解"可恶".从而理解"盼望"一次。

2.课文的第6自然段、重点在于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并能积累此类词语、拓展练习。首先通过看图理解"碧绿碧绿"、延伸理解"雪白雪白"、拓展abab类型词语。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