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最新8篇正文

教学反思最新8篇

时间:2024-01-23 10:31:07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教学反思最新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案教学反思 篇1

《神鸟》是我在学校上的一节公开课,也是一节课改课,在让学生充分预习、讨论之后,展示课在众多关注的目光中开始。

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积极程度超过了我的想象,以至于到了下课才勉强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也没有对各组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就匆匆下课。

虽然同事们对我的课也进行了肯定,但是,我对这堂课却进行了反思:首先,同学们的感悟都大致相同,但是每一个同学为了小组之间的评比都急于发言,而我也不想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导致了落课的现象。其次发言积极的集中在少数人身上没有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仍有一些同学没有参与进来。

接下来如何改变这些现象也是我努力的重点,我想:驾驭课堂也像放风筝一样,真正的高手会做到收放自如。

尽管课不是很成功,有许多瑕疵,但最起码,我追求课堂改革,追求学生参与,追求学生解放,追求高效课堂。我是在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相信未来会更好。

教学总结与反思 篇2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开课伊始,通过简单的对话把学生注意力引到夏季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把图片和文字的对应出现,变抽象为形象,让孩子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字,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探究,引导发现。为了实现学生独立、主动识字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课上,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探究找规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们经过一番探讨,有的学生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有的学生发现它们和虫有关,还有的学生感悟到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三、寓教于乐,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任务的基础上,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如“打快板”、“根据《小星星》曲调来唱儿歌”,加深了学生对句式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编儿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在组织学生尽情地“学中玩”的过程中,写生字就少了,而且也没能和整体教学有机融合,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摸索、探究。

关于教学反思 篇3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五年级教材里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学时重点应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学习作者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的写作方法。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把田老师与自己怎样教学第一课进行对比,这是本课对田老师这一形象的第一个层面的解读。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内容入手,直奔田老师故事教学法这一最有趣的内容。而后采用对比,再次紧扣重点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了解田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故事教学法。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比喻句从春雨点点——悟教诲之质。这是本课对田老师这个人物形象的第二个层面的解读。这个环节承接上一环,体会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深刻内涵,使学生明白田老师对我的教诲之恩不仅仅有知识的教学,还有人生道理的启蒙,同时也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从恭恭敬敬——感教诲之恩等。这是本课对田老师这个人物形象的第三个层面的解读。体会到一个好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的作用,同时把作者对老师的敬意的表达与传递作为本环节的重点。揭示了本文的题意师恩难忘的真正内涵。

另外本文从我的表现中来引导学生感受一个成功人士的成长:从听得入迷——感上课专注,从文学的种子——感喜欢写作,这也侧面衬托了田老师上课讲故事的精彩,这是作文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要活学活用。把课文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使自己的作文更精彩!

体育教学反思 篇4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以自己的事业和专业发展为基础,以全面培养合格学生为出发点,及时深刻地总结、研究教学活动。涉及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等。

一、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新课程实施,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 篇5

《石头书》是一篇以对话形式组成的,它的语言生动风趣,特别适合分角色朗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就主要采用多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来理解这篇课文。

比如理解“刨根问底”一词时,我即没有像以往一样让学生查字典,也没有让他们联系生活的无字词典,而是采用边分角色朗读边提问题的方式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效果非常好,达到了水到渠成的目的。在学生读过几次课文后,我让他们数一数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共有几次问答,他们分别说了什么?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此时我加以引导:川川、磊磊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弄清楚不罢休,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书上已经有答案,哪位同学能快速告诉我?班上一片小手林立,而嘴里已经情不自禁地喊出来:“刨根问底!”再告诉他们,学习上要向川川、磊磊那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话的提示语形式多样。我认为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也应该让学生知道提示语的几种不同形式。我首先用举例说明的办法,告诉学生提示语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还可以不出现,还有一种是在中间。然后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找到具体的句子,做上相应的记号。经过了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告诉了我提示语在前的,中有五处;提示语在后的,中有四处;没有出现提示语的,中有四处。接着让学生说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吗?有的同学挺会动脑筋,认为这样使有所变化,答得真不错。

教学反思 篇6

昨天讲了第十课《[]北京》,通过对课文的了解,结合教学用书,我设计了导入,范读课文,识字,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和指导书写等几个环节。

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在理解课文激发情感这一部分,我并没有打算进行深入的讲解,而是设计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

1、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哪几个地方?

2、你最想去哪个地方?为什么?

3、欣赏了北京的美景,你想说什么?

原本我是想通过让学生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体会到北京的美,并在第三个问题激发出对北京的喜爱。可是没想到的是我还是高估了学生的水平,在实际授课环节学生并不能清楚的讲出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当然也没能按我之前料想的能把美的地方说出来。(比如我最想去天安门,因为那儿很庄严美丽。)而且由于找的回答问题的学生比较多,没有把握好时间,导致最后写字环节没有来得及展示。

课后在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我又仔细阅读了教学用书和参考教案,发现我设计的问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了。如果换成以下问题可能会好一些:

1、读了课文北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结合课文,相信学生会说出美丽的印象。

2、再问美在哪?从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这样既紧扣文本,又能让学生很容易找到写的美的地方,体会北京的美。

而我一节课讲一课的目标也能完全实现。原本觉得很巧妙的设计,因为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就显得弄巧成拙了。

教学课后反思 篇7

《我选我》这一课中,讲的是一个王宁的同学自己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事。文章虽然短,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我选我”,是三个多么简单的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过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学了这一课,学生要懂得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在教学中,我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共同揣摩文中人物的内心体验,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角色转换,为学生与文本架起了理解的桥梁,铺设了心灵对话的平台。学习本课开始时,我让学生抓住课题提出了“我”指的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为什么选自己?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一读课文,在读中悟,自己解决疑问。

教学反思 篇8

《雨点》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儿童诗,全诗共八行,四句话,非常优美,富于儿童情趣的语言。描写了雨点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状态,语言生动形象,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满童趣。

一、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识字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而乏味的事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激发孩子们学习生字的乐趣。上课之时,我先用“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都不见”这个谜语做了导语,把孩子一下子就吸引到了课堂之中,顺势引导“春天到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调皮的小雨点开始了他的旅行,他都在哪去了呢?”我点击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一下就猜出了雨点的目的地,从而引出“池塘”这个词语,知道学生读准了字音,又问“雨点又是怎样到小池塘里去的呢?”,从而引出四会字词语“落进”。请孩子利用表演的方式更清楚地理解“落”的意思,并提醒学生“落”是上下结构,并非左右结构。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理解词语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较低,生活经历少,善于理解比较直观形象的词语。所以,要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词语。文中的“跳跃”一词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我问学生有没有玩过蹦蹦床,让他们用动作模仿跳蹦蹦床,并说说当时自己的心情。学生很快理解了“跳跃”,并体会到了雨点此时的心情。

三、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他们想想:雨点还会落在哪儿?在那儿干什么?于是,我设置了一个拓展训练: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

雨点落在房顶上,在房顶上--------------。

雨点落在花朵上,在花朵里--------------。

雨点落在我们的脸上,在我们脸上-----------。

指导学生说落在雨伞上时,我适时地做了一个跳舞的动作,学生立即说出“跳舞”;当我又做弹琴的动作时,学生中又蹦出一个“弹琴”,速度之快,让我有点惊讶。然后我把孩子们的话写在黑板,再让他们美美地读一读:

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滑滑梯。

雨点落在花伞上,在花伞上跳舞。

雨点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打鼓。

雨点落在大树上,在树枝上荡秋千。

雨点落在汽车上,他给汽车洗了个澡。

雨点落进竹林里,竹林里又多了尖尖脑袋的春娃娃。

一次教学实践一份教学反思带来的将是一份成长,虽然课上得不尽如人意,但却让自己收获多多。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