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精选7篇正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精选7篇

时间:2023-09-14 05:40:58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只在于容貌,而在于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借鉴。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精选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1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居里夫人有一定的了解,紧扣课题中“美丽”这一题眼来读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丽”。(主要是让学生自学自悟,找出“美丽”体现在课文的哪些方面?然后逐句逐层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的美。)

三、品读重点,感悟“人格”的美。(设想紧扣文章两个关键句,通过读、说、写的形式来体会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的人格美。)

四、再扣文题,拓展延伸。(首先播放影片中居里夫人的感言,再次撞击学生的心灵,去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然后再读文题,将“美丽”升华,即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就是跨越百年的美丽。最后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写写自己的感言。)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基本上能根据学情,把握重难点有序地来组织教学,达到预习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着几许缺憾,具体说来有这么几点:

1、“美丽”这条主张抓得不实。本来设计的时候要求学生品读出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的美,执着追求的美,坚定刚毅的美,献身科学的美,淡泊名利的人格美。但教学时没能抓住这条主线,没有突出这条主线,从而导致教学的层次感不强,给学生的感染力不够。

2、朗读的指导没有到位。在品读重点句子时,我设计了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得通顺,三读,读出情感。但在操作的过程中,我指导朗读语言的贫乏,教学方法的单一,找不到切入点,使得齐读过多,使朗读基本上是流于形式,简单地为读而读,没有较好地训练到学生的朗读技能。

3、重点语句感悟牵引太多。语文学习应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独特的阅读体验。但在本堂课上,我片面地追求教学流程的落实,忽略了孩子的主体性,忽略了孩子的体验,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没有关注到学情,导致学生一脸的茫然,只知道跟着教师的节奏走,阅读与思考的融合成了一句空话。

总之,我是“教而后知不足”,课堂中还存在许多的缺憾。惟有自己不断的反思、学习、改进才会让自己的教学更实、更活。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简短 跨越百年美丽教案反思 篇2

这个单元的重点是“科学精神”,本课的重点是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含义。基于此,我选择了课后1题“想一想,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课文中的哪些方面?”这一核心问题,整节课中,学生个人默读批注、全班交流,都是围绕这一重点进行的有效活动。深入理解之后我又回归课题:说说你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新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美丽是永恒的。

文章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对学生来讲,很难理解。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句话的核心部分是“人生意义的发现”,理解的重点也就是这个“人生意义”是什么?教师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播放居里夫人的演讲使学生理解了“人生意义”就是对真理的追求,为人类做出贡献。

这篇课文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于认识居里夫人,也不仅仅在于通过居里夫人的事迹理解和体会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因此,教师教学时重视了学生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来,写下来。

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而且体会的很深入,超出了我的想象。如小浩在汇报的时候提到:他认为“美丽”还体现在镭淡蓝色的荧光上,很有想法。还有在说自己的体会的时候他还结合了自己课外的内容,举出了神舟七号航天员们的美丽也让我惊喜不已。总之,课堂上有许多生成的东西,很打动人心。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3

这个单元的重点是“科学精神”,本课的重点是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含义。基于此,我选取了课后1题“想一想,课题中的美丽表此刻课文中的哪些方面?”这一核心问题,整节课中,学生个人默读批注、全班交流,都是围绕这一重点进行的有效活动。深入理解之后我又回归课题:说说你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新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美丽是永恒的。

对于这样一篇长课文,要敢于舍弃。这一课的字词没有难读的,就把检查生字词这一环节去掉。检查朗读全文也不现实,所以,我让学生读那些自己认为难理解的句子。如果这些难理解的都通了,那其他的肯定也不成问题了。节省下来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充分地深入去阅读,去感悟,去体会。所以,课堂上有许多生成的东西,很打动人心。

因为自己对居里夫人的“美丽”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所以在课堂上能对学生的发言能及时进行总结与点拨。最后引发对主题“美丽”的提升,引导学生到对课题有了更深入地理解,使学生明白像居里夫人这样“有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和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美丽”“不止是跨越百年“它是永恒的。

当然我对课堂的评价艺术还有待提高,不能只局限于简单的肯定和表扬。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4

尽管一再告诫自我课堂节奏应当按着孩子课堂的发展韵律来把握,可是一到上课的时候就又犯了毛病。此刻更能感受教师们上公开课时的求全求美心态。可见某些构成的固有心智模式是很难改变的。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仍然是来自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明显高于学生,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仍然占据着我们的课堂,尽管对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可是把这一理念转变到实践中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此的深刻认识,是上这节本课对于我而言极珍贵的价值。

如何创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是目前需要更加深入探究的重点。前路漫漫,尚需不断思索。最关键是必须根植课堂,大胆实践,以研究的心态应对课堂教学的开放。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也有几点自我感觉还算满意的:

1、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是用心地倾听孩子的发言,并及时给予了评价。

2、在布置孩子们自我阅读时,真正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阅读感受。认真地观察了孩子们边读边划下的句子,做到真正地了解孩子们的也现状,然后有针对对性地请这些孩子起来回答。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信心。这应当是关注学情的具体体现吧。

3、尽管孩子们不能用丰富发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可是从他们的眼神里我感受到课堂内为他们展示的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美丽还是征服了孩子们的心,他们让我感到了一种只能在心中意会而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愤悱状态。如果在课堂上再多给一点具体的引导,再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从容地思考,从容地表达就更好了。很多习惯需要在一日一日的课堂学习中慢慢渗透的。

4、有一个课堂上的临时发挥觉得处理得较好。因为研究时间的问题,出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我没有主动去提问分析,而是让学生自我默读这段话,看看自我有什么疑问?果然孩子们提出了文章的核心问题:“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原的追求,使玛丽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人生意义的发现是什么?

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思维开始在起火花了,只要给他们时间去思考,智慧的火花就会绽放。其实只要顺着孩子的这个问题让他们回到文中去细读课文答案就会自然出来。课堂上给孩子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训练。

一节课总是有很多的遗憾,尽力而为,往梦想里走,望完美里去。和孩子们共同享受课堂生活的乐趣是我的追求所在。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5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梁衡的同名散文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居里夫人有一定的了解,紧扣课题中“美丽”这一题眼来读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丽”。(主要是让学生自学自悟,找出“美丽”体现在课文的哪些方面?然后逐句逐层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的美。)

三、品读重点,感悟“人格”的美。(设想紧扣文章两个关键句,通过读、说、写的形式来体会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的人格美。)

四、再扣文题,拓展延伸。(首先播放影片中居里夫人的感言,再次撞击学生的心灵,去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然后再读文题,将“美丽”升华,即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就是跨越百年的美丽。最后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写写自己的感言。)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基本上能根据学情,把握重难点有序地来组织教学,达到预习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着几许缺憾,具体说来有这么几点:

1、“美丽”这条主张抓得不实。本来设计的时候要求学生品读出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的美,执着追求的美,坚定刚毅的美,献身科学的美,淡泊名利的人格美。但教学时没能抓住这条主线,没有突出这条主线,从而导致教学的层次感不强,给学生的感染力不够。

2、朗读的指导没有到位。在品读重点句子时,我设计了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得通顺,三读,读出情感。但在操作的过程中,我指导朗读语言的贫乏,教学方法的单一,找不到切入点,使得齐读过多,使朗读基本上是流于形式,简单地为读而读,没有较好地训练到学生的朗读技能。

3、重点语句感悟牵引太多。语文学习应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独特的阅读体验。但在本堂课上,我片面地追求教学流程的落实,忽略了孩子的主体性,忽略了孩子的体验,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没有关注到学情,导致学生一脸的茫然,只知道跟着教师的节奏走,阅读与思考的融合成了一句空话。

总之,我是“教而后知不足”,课堂中还存在许多的缺憾。惟有自己不断的反思、学习、改进才会让自己的教学更实、更活。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6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过程,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文章字里行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满腔赞誉、钦佩之情。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意含,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首先,由课题入手,设置疑问——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是容貌美吗?是衣着美吗?今天让我们走近居里夫人,找出能够说明她“美丽”的句子。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都找到了“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两句最重要的句子。我就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的精神,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从课上的情况来看,学生们抓住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不顾条件的艰苦、生活的艰辛、工作的劳累、被烧伤的危险、美丽容颜的减退这些重要的方面,深刻感悟居里夫人的刚毅、顽强,还抓住“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人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和“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两句话,谈了自己的感受,她说“可能”和“三年又九个月”这些词语准确表达了居里夫人工作的艰辛和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执著的精神令人佩服!老师趁机给学生讲0.1克镭大概比圆珠笔笔尖还要小,引导学生体会冶炼镭的艰难程度

接下来,还有的学生回答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也是一种美,有多少名人拥有金钱、荣誉无数,当中有许多人挥金如土、自恃功高,唯有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女性淡泊名利,一生想着科学研究。这种高贵品质难道不是一种美吗?“美丽”的含义挖掘出来了,这篇课文也就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写一写日记《我心中的为美》,作为本课的拓展延伸。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7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过程,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文章字里行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满腔赞誉、钦佩之情。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含义,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上完《跨越百年的美丽》后,从目标达成认真反思本课教学,有成功,也有遗憾。

1、朗读充满课堂。语文课是朗读的艺术。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感悟朗读,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提升了对课文的理解,对居里夫人美丽内涵的感受。

2、感悟深刻。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处处精雕细琢,词句训练遍地开花,一节课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围绕“美丽”,直入重点,以文章课后第一题为线索,统领全文,从外表美丽、精神魅力两方面重点学习挖掘内涵。通过文章重点句子,以点带面,上线串联,内外结合,举一反三,达到了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如“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了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我们抓住了“从……变成……”这个词组,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深刻体会。

3、展开想象。居里夫人的伟大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文章有限的语言文字无法充分表达的。所以,在重点语句,如“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人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冲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盐酸的点点烧痕。”我们运用了展开想象的学习方法,通过情境的渲染烘托,让学生充分领悟居里夫人的科学品质。

4、课内外结合。本课学习,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美丽”,我还增添了课外知识。课外知识的适度引用,对学生理解“美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反思本课教学,我认为,在语文学习中,有这样几点应该注意:

1、加强预习环节。预习不仅仅是读课文,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悟。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已知”和“未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充分的预习可以让课堂更加活跃,交流更加生动,理解更加深刻。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这样安排课文的预习:

⑴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⑵认读生字新词,抄写一遍。要求:规范正确。

⑶查解词。(老师推荐,学生自己确定两种方式)

⑷了解课文作者或文章写作背景。

⑹结合课后问题初步学习,标画重点词语和语句,写出体会。即“画—圈—思—写”

为此,我建立了预习本,以便学生养成习惯。

2、进行文本解读。在备课前,教师要进行一次文本解读。首先是熟练朗读课文,挖掘文本本身的含义,感悟每一句每个词,捕捉理解的点。其次是拓展阅读。大量阅读文本以外的内容,对人物、故事、故事发生的背景、作者等进行充分了解,这么做对深入理解课文,有效达成目标很有帮助。我特别重视教师朗读文本。不管读多少遍,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都会让自己对文本有崭新的感觉。一遍遍读下来,很多的感悟油然而生。

3、学生课堂常规的养成。一节课需要的是师生密切的合作,课堂气氛的好坏与老师平日的常规要求、上课习惯,学生的听讲、发言等细微的表现关系密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要培养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要让学生会说。会说需要一段时间的养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堂堂课去潜移默化。我打造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是全员参与的课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生动起来,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回顾这节课,也有遗憾:对于文章中居里夫人忘我执著不懈追求的重点语句还需要深挖教材,让学生全面理解当时艰苦的条件,恶劣的环境下的主人公忘我执著,效果会更好!

和同学们共同享受课堂生活的乐趣是我的追求所在。本节课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学习积极,目标达成良好,总体感觉是相当成功的!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