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精选6篇)正文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精选6篇)

时间:2023-08-04 22:34:17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精选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1

今天上的这一课是《购物有学问》,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①你平常最爱到什么商店买东西?这些商店有什么特点

②商店是怎么能够赚到钱的?最后让他们总结一些购物的知识。

孩子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热烈的讨论,个个说得眉飞色舞。在汇报时,各组学生踊跃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各种商店的特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和汇报,用了十五分钟左右。我在帮助他们逐一理出各种商店的特点时,学生们打破了很多购物的定势作用,有的孩子一向爱到小店铺买东西的,认识到了小商店的货物在质量上可能存在欠缺,有的孩子家庭条件好的,常跟父母在大商场购物,也知道了小商店的灵活方便,转变了追求气派购物的意识。

本以为第二个问题的讨论是个难点,可五分钟不到,很多同学就举起了小手,而且他们汇报得十分准确到位:就是批发低价的货物回来,以高价钱卖出去。这时我感到纳闷了,追问了一句:“你们怎么都知道商店赚钱的道理呢?个个都那么聪明。”有几个孩子踊跃地站了起来,说:“我曾经到过金鹅市场去批发小物品。”“我曾经参加过学校的小小商品交易会,还在交易会上赚到了八块钱。”我猛地想起,是啊,去年学校就举办过这样的活动,是我低估了这一个个聪明可爱的四年级孩子。他们的商品交换意识真在我意料之外。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经常说,要以学定教,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课程内容更适合学生。这个讨论题,对于经历过商品交易的学生来说,那是容易得很了。这必将促使我,以后备课要及早了解学情,那样才可能顺学而导,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有益的提高。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2

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校本教材《理解与宽容》《感激与欣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3

《向谁学》是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的一课,本组教材是围绕“我在学习中长大”这个专题编排的,本课主要围绕“向谁学”来开展,教材选编本文的意图是:

1.看到自己两年来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为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

2.探讨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3.知道学习要不怕困难、善于思考;知道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在交流学习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初步感受我们的社会是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终身的事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上要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根据这些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基本设计理念:

1、在教学上要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

2、体现新课程“实、新、活、用”的特点;

3、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根据本课的基本设计理念,我对本课进行了设计:

首先,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行为目标: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情感目标:让学生愿意通过各种渠道来学习。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我进行了相关的课前准备:

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根据这些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一些符合学生心理规律的教学方法。

1、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渠道很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利用课件对学生进行教学;

2、为了更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我在教学中营造了宽松安全的发言环境;

3、为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我还设计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课后合作的实践活动等环节;

因此,通过学习,还让学生明白到了:学到的知识、本领和道理,不仅仅是在课上学到的,还可从书本、媒体、报纸、电视、他人等等进行学习。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4

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刚才我执教《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

教学目标是:

1、认识交通标识,了解基本的交通法规和常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并且懂得自我保护。

2、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探讨本地交通现状,知道有关交通法规和常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交流、分析研究及原因,初步懂得交通法规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卡片、规范的板书等多种物质化教学手段,以及较为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肢体语言、情感语言等非物质化教学手段,把生涩懵懂的交通知识融入到一个个相互关联的学习情景之中。例如,为了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观看录象片,谈来自身边的,并出示了一组数据调查表,通过这样几个环节,让学生深刻了解到给我们的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了让学生认识交通标识,了解基本的交通法规和常识,我设计了行为情景图片辨析,说交通标志,认交通标志等一系列活动。各活动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我觉得基本上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由于本人教龄短,教学经验不丰富,驾驭课堂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因为有些环节之间不够紧凑,在时间分配上不够均衡,最后延时了,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敬请原谅。

课堂上肯定还有很多不足,请各位^领`导和同行批评指正。谢谢!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5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书,然后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分组讨论,谈感受。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而且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领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得到提升。在本堂课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学习弱势群体自强不息的精神。

对学生来说,弱势人群一般难以成为他们的关注对象,通过教学使他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不再是出于同情,而是出于尊重,再为他们喝彩的同时,给予关爱。学生通过搜集和了解弱势人群顽强奋争、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了解他们每一点成绩的来之不易,激发敬佩之情,学会尊重和关爱弱势群体。为他们喝彩。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6

《粮食是个宝》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粮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知道粮食与生活密切相关、缺其不可,从而让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并能从自我做起。

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把本课分成了四大部分进行:

一、在上课伊始我用介绍好朋友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四个粮食的图片,并展开提问使学生们充分认识他们。此环节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但说得不太全面,而我对其牵引不够,有很多常见食品没有说出来。

二、我用小童话的形式引出了第二个环节“馒头的诞生”,并用馒头的口气采用请小朋友作旅行的方式配合课件图片向学生们介绍了馒头的诞生过程。此环节形象生动有趣很受学生的欢迎,但课后经过其他老师的点评和自己的反思觉得此处处理得过于简单,孩子们没能很深刻的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现在我想如果在介绍馒头诞生的某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因我我们是农村小学,对于种麦子并不陌生,孩子们可以说出父母的劳动过程,能更深刻的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三、在第三环节感受粮食的重要的环节,我是以课件图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世界各地区人们受灾的情形。但是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对于粮食不可缺少之一主题口的不紧密。我想如果创设一个假设的情境,逐天深入的让孩子们想象没有粮食会怎样,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四、在以上三个环节之后我安排了“议一议”,出示了课本上的练习图片,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做得对不对?你是怎样想的?”。在此环节积极性很高,回答问题很积极踊跃。但是,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差,普通话也不太好。另外,对学生的回答作为教师的我指导和牵引得不够,另外,此环节用时太长,当然这主要是前两个环节设计的不太完美,很快就结束,所以我在最后环节多拖延了一些时间。

从上课的总体说我感觉我的优点是创新性强,利用二年级孩子的童心特点设计了童话的表达方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激发了他们课堂的积极性。而主要的不足就是在整体设计上重点突出的不够,致使学生最后思想的生成不深刻;另外我在课堂上的掌控能力不太好,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解决的不及时准确。

通过自己的多次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后[]老师们的点评,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一节不太成功的课也许更能促使我们走向成功,它就是我成长的阶梯。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