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正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

时间:2023-07-08 02:16:33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生命》语文教学反思 篇1

《生命生命》是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作者通过生活中普通的飞蛾求生、砖缝冒苗、静听心跳三件事例,以小见大,引领读者从三个事例中去感悟生命,从字里行间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每个人都珍惜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加光彩。于是,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复习事例导入;自读课文,专题研究;品读课文,感悟语言;创设情境,理解生命真谛;课内拓展,升华情感;配乐朗读等几个教学环节。

在教学片段中,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遇到什么困难?你会如何选择?让让学生手抚胸前,静静感受自己的心跳,你感受到什么?这些话使学生设身处地为种子担忧,为作者感动,同瓜苗一起抗争,为自己鲜活的生命而惊喜。这样,理解作者的感受已经水到渠成了。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把对生命的感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如何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我在学课文时,请学生说说怎样做就是在好好使用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怎样做又是白白糟蹋生命,虚度年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见闻。之后,我出示:“生命因_______而精彩”,沉思片刻后,学生纷纷各抒己见,一个个都成了小哲人。“生命因珍惜而精彩,生命因坚强而精彩”等。我趁热打铁,赶紧又说:“那么既然生命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该怎样好好使用生命呢?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存在不足:

课始,由于紧张,过渡语不够简练,有些重复,有些关键的教学环节忘记进行。不能够充分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员参与。

《生命,生命》语文教学反思 篇2

执教完《生命生命》一文之后,回顾整个过程,确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

这一课,篇幅并不算太长,但内容很难理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谈论生命问题确实有点勉为其难。更多情况下,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缺乏真正真实的感受,而这又恰恰是教学中极力强调的。缺乏对生命的真实感受,无法引起共鸣,那么教学将会是失败的。

在备课的过程中,最初的考虑是让学生大量收集有关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收集,感受文章的含义。在试教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理解缺乏基础。尽管他们拥有很多的资料,如海伦。凯勒、贝多芬、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但这些资料只是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理解的帮助并不具备更多的意义。

让学生谈感受时,学生也只是简单地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罗列出来,显得空洞而又乏味。逐渐地,在老师们的指导下,选择了一个突破点,那就是紧紧抓住作者杏林子的生平事迹,将课文与作者的生命历程之间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感受课文内容的同时,走进杏林子的生命世界,用心感悟作者所写出的这些语言文字中蕴涵的对于生命的思考。

教学中,通过第一个课件展示了杏林子命运中的不幸,同时点出她的坚强,引导学生感受文中前两个事例中所提到的小飞蛾和小瓜苗的生命,使学生理解作者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事例,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生命的思考。这样一来,既让学生感受了语言文字,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心,并和自己的心产生共鸣,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二个课件展示了杏林子一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在如此艰难的生命历程之中,尚且有如此的毅力,实在令人敬佩。这样,文章最后两个段落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起来就好了很多,学生在谈如何“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时,也有了更真切的体会★WWW.BAIHUAWEN.com★。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地利用和处理资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处理教学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篇课文是这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整个单元都是有关生命的。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前两课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这一课,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前两课的理解更好地与本课的学习结合起来,学得更深入,这是一个难题。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引导,但并不由我们决定。在教学中,我采用的办法是让学生谈论“你还知道哪些像小飞蛾和小瓜苗这样的生命”,在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前两篇课文来谈,从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学生并不是泛泛而谈,都能够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立足单元,抓住课文前后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理解内容,领会中心,是一种较为扎实有效的办法。可惜,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常常忽略这一方面。

其实,在最初选课的时候,只是出于对这篇课文简单的喜欢。在备课的过程中,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越来越意识到文章带给自己的震撼,在震撼之余,才逐渐领会到更多更深层次的东西,继而,才能够将自己的这种理解渗透到教学中。我想,一节课所呈现出来的表象固然重要,备课的过程更重要。这一过程已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备课,是一种对于作者的重新审视,也是一种对于自身历程的回顾与思考。这一方面带给我的巨大冲击至今仍强烈地停留在我的意识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有资料的引入,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想开去。然而,一个突出的问题随之而来。当学生充分想开去的时候,往往很有效果,但忽略了想的目的。从阅读中想开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把握内容和中心,能够想得开去,还应该能够收得回来。在实际教学中,当我引导学生想过之后,没有注重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来,以为想过之后,学生就应该可以理解透彻了。后来想想,应该让学生在想开去之后,能够将所想的内容和文中需要理解的内容联系起来,并通过具体的字词句体现出这种联系。这样,理解会更深入。事后想起,这是本次最大的败笔。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在教师小结语言的整体性、引导性上多思考。

教学之后的感受很多,值得反思的东西也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每上完一次这样的。课,自己就会进步一点,对教学的思考会更深入、更广阔一点,即使有时并不成功。能够多想一点,能够更全面一点,能够更细致一点,能够更投入一点,也许,就会更好一点。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3

当同学们谈《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最打动你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时,每个同学都能谈出实际的感动的地方来。也许此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读后确能引发切身之感,心有所动。学生谈感受多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曾经的学校、老师、同学,能谈出真情实感。

有个同学谈到文中写到“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字里行间渗透着父亲对我的关心,对我的爱护。之前,我也有过如此的经历,但我从不在意,认为当父亲的就应该这样做。今天读完后,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的爸爸。

听了这位同学的话,我打心眼里高兴,我不仅让我的学生学到了课本的知识,还教会了学生做人。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篇4

时间如飞,繁忙而紧张的一个学期也即将结束。现总结如下:

1、实施方阵竞争。相邻的四位同学为一方阵,每方阵设一阵长;每大组设一组长。每日课代表检查组长,组长检查阵长,阵长检查阵员。自上而下的检查方式既起到了督促学习的作用,又确保了学习的质量。

2、落实字词教学。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利用工具书查找字词的读音、释义,上课时或让同学完成“同步训练”的相关练习,或进行字词检测,将重点词语出示,指定几个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上黑板完成。

3、落实课堂笔记。

4、提高学习效率。在保证如质如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做练习,改善去年课堂上完不成作业的状况。如此一来,同学们的答题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部分动作慢的同学有了紧迫意识,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5、增加“读”的数量。一是早读课上除了预习新课之外,采用方阵齐读的方式朗读《自读》和报纸上的文章。二是要求同学每人每月买一本有益开拓视野或有助提高写作水平的杂志,互相借阅。

6、强化学生自学。《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篇幅都比较长,没有充分的预习,课堂必然收效甚微。因此早读强调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完成同步训练基础题。

7、强化答问训练。

8、紧抓后进学生。上期少数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上自由散漫,作业拖拖拉拉。本学期一方面让阵长时时监督,一方面教师勤检查、勤表扬。作业、背诵没按时完成,午休时间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做完、背完。经过一个学期的督促,这些同学上课时听讲认真多了,笔记也跟上来了,作业拖欠的现象越来越少。

9、推广阅读工程。一是让学生阅读本期规定的书目,做好摘抄,写读后感并装订成册。二是让学生课外阅读报刊杂志,做剪报。三是让学生课外阅读小说《城南旧事》,利用晚自习看该小说改编的电影,让学生写观后感。学生的兴趣很浓,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10、督促每日练字。为了彻底改变去年下期少数同学自己马虎、卷面糊涂的毛病,端正全体同学的写作姿势,本期要求学生每天练字,阵长、组长、课代表督促检查。现在,除了少数同学偷懒以外,绝大多数同学养成了每日练字的习惯。由此看来,本期开展的练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1、开展语文活动。

_月__日湖南网络广播校园主播大赛攸县选拔赛在长鸿学校举行。我按照海选方案在班级进行了指导,组织了班级海选。

_月__日晚,我指导学生参加了由攸县国税局和株洲市长鸿实验学校联合举办的攸县2010年税收宣传月“我身边的税收”作文大赛。徐菁等同学获奖。

_月__日~__日,全年级到网岭罗家坪举行了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归来,我布置同学们写实践报告,自己也写了两篇给学生作示范,并进行了相关的指导。经过指导和点拨,同学们的周记写出了自己的感触。很多同学写了三四页,事、情、景交融。此举真正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_月_日,我指导学生参加县工会举办的“我是_后”读书征文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高。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但是后进学生的学习状态仍然不尽人意。作文和周记记流水账、作业拖拉、学习兴趣不持久、基础知识不牢、字迹潦草、上课走神、答问不积极、课外阅读面窄等现象仍然存在。如何从根本上杜绝?我想,这应该是下个学期的教学重点之一。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5

一。我这次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但还是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实行,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违背的,也是不科学的。在课堂是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文言文好学吗?喜欢学吗?”结果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不好学,不喜欢”。我想这是学生心里真正的呼声,但是我们教师却是经常忽略了他们的心声,依然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念来教学。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才是最关键的,要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这样我们的教学就算是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课堂上,我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导语的设计,图片的展示,提出一些问题,讲一些故事,对学生的回答积极肯定等等。但还是觉得这样不够,因为一旦涉及到知识点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我无法让知识点的讲授变得更为生动,更为形象,我想这是我个人的问题。

二。这是一篇充满趣味和想象的文章,应该可以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去体验文章里面的乐趣,因为他们才刚刚度过自己的童年,对于自己童年时的一些趣事还是记忆犹新的。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趣事谈谈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让他们去体验作者当年的乐趣,或许效果会更好。但是实际上这堂课我们大都是在传授文言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觉。这实际上也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尽量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

七年级个人语文教学反思 篇6

一堂好课,除了目标明确,教师更应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应及时地接住抛出的“球”,在课堂中做一个好球手,时时注意找个适合的点与学生对话。比如,这堂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将夸父归为一个“失败的英雄”,面对失败不气馁。在“说说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环节中,已有学生提到夸父是一个自高自大的人。教师也追问:你从什么课文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说:他敢与太阳赛跑,是个自高自大的人。此时的教师没能很好接住这个“球”,应再次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敢与太阳赛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师为急于点其他学生回答,未能接住这个球,引导学生体会思考“失败英雄”的形象,当回过神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球”从身边滑走。而正因为这个球未能接住,所以导致下一环节的进行,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于本堂课的亮点没能充分展示出。学生也只能勉强认同教师引导出的“失败英雄”。 其二:对文本的质疑探讨还欠缺。由于质疑这个环节中没有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好像让学生在没有缰绳的牵引下,驾驭一匹不知其性的良马一般,要想出引出“失败英雄”就略显牵强。

其三:神话故事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而本堂却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这堂课毕竟只是一个“点”,教师只有及时反思课堂中的不足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进步。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