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评析【优秀5篇】正文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评析【优秀5篇】

时间:2024-02-11 04:26:17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葡萄沟》教学设计与评析【优秀5篇】。

《葡萄沟》教学实录 篇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课文对葡萄沟的介绍与描绘中,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按要求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想。默读一段话后,能划出表示这一段话主要意思的句子和按要求填空。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热情”造句,积累12个词语。

4.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节。

教学要点、难点:

①了解句和句的联系。

②理顺描写“阴房”的句子。

教具准备:小黑板若干块。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0.葡萄沟

2.在我们的祖国边疆有一个好地方,那就是——

3.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新疆葡萄沟的美丽风光。

二、师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

1.标小节序号,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找出本文的多音字;

2.读通课文。

四、检查自学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杏,阴

2.多音字:好客,钉着,水分

五、讲读第一节

1.用——划出本文的中心句;

2.新疆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从文章找句子回答,用表示。

盛产水果

葡萄多、美

葡萄干有名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

3.自由朗读第一节,思考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4.点出“盛产”,自由读第一句,请你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月月有水果)

从哪些句中看出——五月有……七八月有……到九十月份……

揭示总分关系。

师引读:那里盛产水果——

第2句和第3句的关系是“总起分述”的关系。画示意图。

5.齐读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六、布置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知道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是因为——(生答)

出示:

盛产水果;

葡萄多、美;

葡萄干有名

2.我们还背诵了第一节,指名背诵。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葡萄多、美和葡萄干有名。

二、体会葡萄多、美,葡萄干有名

小黑板出示第二节

1.引读: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茂密的枝叶——,就像——,到了秋季——。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老乡——。葡萄沟真是一个葡萄的世界。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里为什么是葡萄的世界?自由朗读这节,自己体会。

交流:

①展开,一个个,绿色,凉棚(枝叶美)

一个个——数量多

展开——范围大

绿色——颜色美

凉棚——枝叶茂密,向四处展开

为什么说葡萄的枝叶像绿色的凉棚?(什么叫“凉棚”)

“绿色的凉棚”和“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有什么不同呢?

读出“枝叶美”的语气。

②一大串,红的、白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葡萄美)

把“五光十色”改成“五颜六色”好不好?为什么?

“五光十色”体现了不仅颜色多,而且有光泽。

“极了”——美到极点,加重语气。

读出“葡萄美”的语气,注意语速加快。

③热情好客,准会摘下,最甜,吃个够。(人情美)

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维吾尔族老乡怎样招待客人的呢?

准会——一定会。

什么叫“吃个够”——葡萄多,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用热情的语气,读出“人情美”。

3.齐读第三节。

过渡: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里去卖,有的运到山坡上的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三、用绘画的方法理解“阴房”

师:阴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呢?

1.默读第三节,用——划出阴房构造的句子,用~~划出制成葡萄干的句子。

2.男生读阴房的句子,女生读制成葡萄干的句子。

3.引读:阴房——,样子——,四壁——,上面——,里面——。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呢?——

4.请你画出阴房的样子,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体会阴房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5.交流。

6.师:设计出如此巧妙的阴房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的反映。

板书:勤劳智慧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依据板书总结全文;

2.让我们面带微笑朗读全文,让我们一起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课堂练习,完成课后习题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2.写段训练:

在我们祖国像葡萄沟那样甚至比它更美好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课外去寻找资料阅读,然后以“真是一个好地方”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

10、葡萄沟

盛产水果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多、美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有名 勤劳智慧◆

《葡萄沟》第一课时 篇2

【课业设计】

一、我会填,还会写

二、我会比

密(  )  搭(  )  摘(  )  坡(  )  钉(  )

蜜(  )  塔(  )  滴(  )  波(  )  打(  )

三、我会填

1、填出课文中表示水果名称的词儿:

(  )(  )(  )(  )

2、填出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  )(  )(  )(  )(  )(  )

【思维拓展】

一、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一段共有(  )句话。

2、第一句写葡萄种在(  )上。

3、第二句写葡萄沟的(  )很(  )。

4、第三句写葡萄结得(  ),(  ),美丽极了。

5、第四句写葡萄沟的(  )。

二、小练笔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知识

读一读。

小朋友,笔者有幸去了一趟葡萄沟,那是火焰山西侧的一个绿洲,葡萄沟约七八千米长,是名符其实的“葡萄王国”,别说那田地里连绵不断的葡萄园,就连宅前屋后,渠旁路边都栽满了葡萄。我是八月份去的,坐在维吾尔族老乡家里,抬头看是葡萄,低头看也是葡萄,真好玩。走进葡萄园,躺在地上,葡萄就像能掉进嘴里一样,太神奇了。老乡们给我们介绍了葡萄的品种:有马奶子、红葡萄、黑葡萄、无核白、比夹干、琐琐等,老乡们也很有经济头脑,到了葡萄沟,先是给我们表演富有特色的新疆舞,然后是请我们到家坐坐,喝喝奶茶,我发现每一个去玩的人一定会买葡萄干的。当然我也不例外,买了最地道的葡萄沟葡萄自己吃,带了葡萄干回来送给亲朋好友。不过我告诉你,“无核白”是最不错的。

《葡萄沟》第一课时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教学难点 :背诵第2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3.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题。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①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凉棚(pénɡ pónɡ)好客(hǎo hào)荫房(yīn yìn)

(3)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4.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

1.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一课。(板书:葡萄沟)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好地方)

(3)提出课时学习目标

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指名回答思考题。(板书:盛产水果)

"盛产"是什么意思?出产水果很多,可说盛产--出产的大米很多呢?杭州盛产什么?

(3)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引读第二句。(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小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过渡: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编好句序。

(2)再次默读,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用"--"划一划这些词。

交流、讨论思考题,提醒学生注意"这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看,这段话是从第几句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3)学习第二句

①指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夏季枝叶茂密

②你从哪些词与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枝叶怎么会像凉棚?

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

带着舒畅的心情读句子。读时,重音读哪一个词?(凉棚)

自由准备后,再指读。

(4)学习第三句

①自由轻声读句子,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秋季葡萄)

②哪些词写出了葡萄的美丽?

③着重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板书: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

a."五光十色"描写葡萄的什么美丽?课文中提到了哪些颜色?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b.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为什么?

("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同时,也说明葡萄成熟了,获得丰收)

④指导朗读。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

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⑤小结: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葡萄沟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丽。

(板书:景色美丽)

(5)学习第六句。

①男生齐读句子。

②说说句子讲谁怎么样。

③你从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谁会"和"说个够"的意思。

④女生齐读句。注意突出反映老乡热情好客的词语。

(6)小结:学了这一段,大家了解到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7)包含着赞美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写什么?(板书:葡萄干有名)

(3)用"--"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分析"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的三个词的结构。然后说说这样的词;水果多、景色美、名气大……

(5)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5.总结

(1)讨论: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师小结: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4)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

盛产水果

葡 夏季 枝叶 茂密 好

萄 景色美丽 地

沟 秋季 葡萄 一大串一大串 五光十色 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 有名 颗粒大 味道甜 颜色鲜

◆[2003年9月11日]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评析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⑵ 理解“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

2、情感: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3、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积累。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收集新疆的有关资料。

2、自学生字。

【教学过程】

一、 歌曲激趣、交流导入

1、歌曲激趣:

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请同学们猜猜歌唱的是什么地方?

2、多元交流:

关于新疆你有哪些了解呢?

过渡语:新疆的确是一个充满浓浓异域风情的地方。

我知道新疆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因为盛产葡萄,所以人们亲切的称这里“葡萄沟”。

(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 、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

(配乐范读)

2、交流初步感知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过渡语:这么好的地方像不想去看一看?好,现在就让我们坐上开往葡萄沟的汽车亲自去看一看!

三、朗读、感悟、积累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看到了吗,这里的葡萄种在哪?

理解“山坡的梯田上”。

(板画)

⑵ 长得怎么样?

理解“茂密”。

(板画)

⑶ 这一个个葡萄架连在一起就像什么呀?

感受“凉棚”。

⑷ 这里的凉棚有好多呢!你愿意钻进哪个就钻进哪个,感觉怎么样?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朗读“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

⑸ 我们再来看看这里的葡萄长得怎么样?

(指名读)

出示教具,认识颜色,理解“一大串一大串”。

⑹ 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葡萄:

“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的对比理解。

体会葡萄长得好。

(板书:五光十色,朗读“五光十色”和“到了秋季……美丽极了。”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⑺ 这里的葡萄为什么长得这么好呢?动脑筋想想。

(板书:聪明能干)

⑻ 这里的维吾尔族人民不仅聪明能干,还有什么特点?

通过老师表演维吾尔族老乡,和同学们互动交流,理解“热情好客”和“老乡”“吃个够”,积累“能歌善舞”。

朗读“要是这时候……让你吃个够。”

⑼ 看课文插图,维吾尔族老乡高高兴兴的把收下来的葡萄运到哪里去呀?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出示葡萄干),这里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把“颜色鲜,味道甜”概括成一个词语“色鲜味甜”。

⑵ 水灵灵的大葡萄怎么就变成色鲜味甜的葡萄干了呢?

(自读,小组交流,质疑)

请同学们扮演小导游来介绍葡萄干的制造过程。

(独特,创造性的表达)

3、学习第四自然段:

今天我们一起畅游了葡萄沟,它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连词成句,加标点)

朗读“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葡萄干色鲜味甜,老乡聪明能干、热情好客……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这么好的地方想不想亲自去看看,读读课文,你最想什么时候去?

⑵ 制定路线。

(出示中国地图)

四、开放空间

同学们的想象力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你到了那里会看见什么?会遇到谁?把你的

经历写一篇日记,名字就叫《梦游葡萄沟》。

【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了浓浓的异域风情,让学生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到美丽的葡萄沟去游览一番,给学生美的熏陶和享受。本课一开始播放了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赋有浓郁新疆风情的歌曲,顿时把学生的心智引向了那遥远、神秘的新疆。

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搭上开往新疆葡萄沟的列车,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葡萄沟去欣赏去感受那里葡萄的五光十色、葡萄干的色鲜味甜、老乡的热情好客。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葡萄沟,爱上葡萄沟,向往葡萄沟。

全课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朗读、感悟和想象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心灵的感动。

《葡萄沟》第一课时 篇5

【总节数】:   授课时间 4月  6 日

【课 题】:  《葡萄沟》

【课时数】:   共(2) 课时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2.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葡萄沟的葡萄色鲜味甜的原因。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预 设】关健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随附ppt)

【课题导入】: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特别喜欢听歌曲。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请大家欣赏,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不会唱的同学可以打着节拍。    (课件播放)

2、学生欣赏歌曲。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生:(新疆)课件出示(火车带入新疆)。师简介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我国的西北部,维吾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在新疆有一种水果非常有名(葡萄)在新疆吐鲁番盛产葡萄最多,距离吐鲁番大约10公里有一个葡萄沟。

板书:葡萄沟,     生读课题。

【学习过程】(15分钟)

1、  朗读课文,感悟内容:学生听读课文(课件),边听边想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a葡萄沟的水果很多。     b、葡萄沟的葡萄很甜。c 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d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师:大家说的真好。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3、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吗?你们能具体说一说它好在哪里吗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表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句子、词语,用曲线画出。

4、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5、组内交流。师:引导汇报,谁来说说你都画了哪些句子。

6、生读句子。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抓住重点句子来读书,非常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描写水果多的句子,在哪一自然段。

【展示交流】(5~8分钟)

(一)了解水果多。

1、指名读,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生答(这里的水果真多。)

2、这里有这么多水果,那这里为什么不叫杏子沟或香梨沟,而叫葡萄沟?预设:生答(因为这里的葡萄最多,人们最喜欢葡萄。)

3、带着这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师:从同学们的读书中我听出了大家对葡萄的喜爱。我带来了新疆一组水果图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水果图)

4、师:欣赏完这些水果你想说什么呢?(生说)

5、这么多的水果你喜欢吗?谁愿意再读,读出你对这些水果的喜爱之情。

6、师:葡萄沟真是真是太美了。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指名读句子。

(二)了解葡萄沟的葡萄。

1、生先交流自己勾画的关于描写葡萄沟葡萄的句子。

2, 葡萄种在山坡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自己读这两句话。师:生读完后问:为什么要种在山坡上 ?见过凉棚吗 ?预设:(没有)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凉棚),这些凉棚美吗 ?(出示)

(2)请大家再读句子找找哪个词语描写了凉棚很美。预设:生答(茂密这个词可以体会凉棚很美。)

(3)师:你是怎样理解茂密的 ?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非常好。在炎热的夏天来到一个茂密的枝叶底下,你有什么感觉 ?生答。师:是啊,这种感觉真爽啊。好像来到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谁愿意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个句子。

3、指名再读。师:还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凉棚很美 (一个个。)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一个个的 (一个挨一个,很茂密)

5、这么美的凉棚,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它的茂密、凉爽。齐读。这是夏天的景象,到了秋季,这里就成了葡萄的世界,找一找描写葡萄的句子。

6、自己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生说。(各种各样,颜色多)师:课文中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呢?生答。

老师带来了葡萄的图片请大家欣赏。欣赏完图片,你想说什么 ?生说。(真的五光十色,十分鲜艳。)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读出你的喜爱。

7、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葡萄的美?   生答(一大串一大串)。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师:又大又美的葡萄美吗 ?生答。

谁来美美的读读这些句子 指名读。师:平时你看到哪些景象会禁不住说:啊!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达标反馈】(8分钟)

一、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

1、他的朗读把我带进了一个美丽的葡萄世界。这里不光葡萄美,我们还知道这里的老乡还非常——生(热情好客)

谁读读书上的句子。(抓住"准会"和"吃个够")     (课件出示热情好客)

2、维吾尔族老乡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生说。

3、你家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招待客人的?生说。师: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维吾尔族老乡家里去做客,可是我们可以品尝到他们的特产——葡萄和葡萄干。。爱吃葡萄干吗 ?(课件欣赏葡萄干)那你知道葡萄是怎样制成葡萄干的?

二、了解葡萄干的晾制方法

1、谁来说课文哪一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葡萄干的晾制过程和方法。指名读句子师:见过晾房吗 ?(预设)生:样子像碉堡。生:晾房四周有许多小孔。小孔用来做什么的呢?师: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怎样被晾的,师口述,生跟着说(课件欣赏晾房内)

2、再读课文,感受葡萄制成的过程。师:葡萄沟太美了,美的动人,让人流连忘返不由得让我们赞叹

预设:(生齐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齐读这句话。再读。

【拓展延伸】(2分钟)

拓展内容,激发感情。

新疆不只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还有许多地方景色宜人,请大家欣赏。     学生欣赏新疆风景(课件配乐《新疆是个好地方》)   欣赏完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生答。

师:不光新疆是个好地方,我们的家乡甘肃也是个物产丰富,景色迷人的地方。你能说说我们家乡的特产吗?生说。(欣赏甘肃风景)

总结:我们家乡物产丰富,我们的祖国塞北江南更是景色迷人,我相信同学们长大以后会把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

教学反思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

3、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

4、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评代讲。

5、重视课上读写的结合,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后,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

2、在课堂上没有更充分地面对全体。

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板书设计】:

12.葡萄沟

水果多

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美

新疆老乡 热情好客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