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3-12-09 23:31:30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
第二课时: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P17-18“辨认方向”
教学目的: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3)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4)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四.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视。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五.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轻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中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基本上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重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学习内容。
4、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养成摆放物体有序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分辨上下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玩具若干、小架子(上、下两层)、苹果树挂图一幅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听故事,然后多媒体出示相应图片并提问。
故事:小狗和小熊玩了一天后回屋休息,小狗抢先躺在了下铺。并说:“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狗还是不听,最后小熊只好艰难地爬上了上铺。
看图片提问:
A、小狗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最后睡在了哪里?(上铺)
三、新授:
1.认读上下。教师领读上下,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2.认识上下。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上下,如;宿舍的上下床、家里的鞋柜和冰箱、教室里的黑板和红旗、自己的头和脚、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小花小草等。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用竖式计算。
56÷7 42÷6 32÷8 35÷5 81÷9 21÷3 16÷2 63÷9
2、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
二、互动解疑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显示14个橘子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14个橘子,如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全班进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4=3盘……2个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4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4”表示把14个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盘放4个,“3”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2”表示3盘共12个4×3=12。“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5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6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启思导疑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 “试一试”。
2、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1、2、3、4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获?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4
课程特点:
1、本节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闯关游戏,营造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从趣味的游戏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燃学习数学的兴趣。
2、本节课借助闯关游戏串联知识点,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里充分调动出数学学习的主观意识,活跃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意识,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和思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9页例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教材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小括号。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兴趣浓厚,尤其对有趣的、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富有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闯关游戏激励学生的学习,并设计了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活动。同时,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含有小括号的加减运算,只要做好引导,利用知识迁移,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不难。这一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和思路。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地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的作用的理解。
3、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感受括号的作用。
4、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地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含有小括号的加减运算,但接触并不多,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预设用时:5分钟
师:(情境)数学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一天,小猫汤姆突然生病了,猴子医生用超级放大镜仔细检查了她的身体,发现这是病毒搞的鬼!猴子医生说:“这病毒太厉害了,如果我们想要打败它,得去找卫生超人帮忙!”
卫生超人知道情况后,气愤地说:“这病毒太可恶了,我一定要消灭它!不过,我需要找一些小助手来帮忙。”
同学们,你们愿意跟卫生超人一起出发,消灭病毒吗?(愿意!)只有完成下面的考验,才能一起去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卫生超人的考验是什么?
我会分类。
①10-(5+3)
②7+15÷5
③3×6÷2
④13-5×2
⑤5×(1+8)
⑥12+5-9
师: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
预设:从算式的外形特点来分,②、③、④、⑥没有括号分为一类,①、⑤有括号分为一类。
师:真聪明!没有括号的这些算式还可以怎样分?
预设:把它们再分成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一类,先乘除后加减一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四道算式再细化分成两类,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一类,先乘除后加减一类。
师:你们真会思考!快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师:我们再来看含有小括号的两道算式,序号①这题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谁还记得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预设:这道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的“5+3”。
师:(小结)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知道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我们再来看5×(1+8),这道算式里有乘法、加法,还有小括号,它的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
预设:也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这道题到底是不是先算括号里面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神奇的小括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卫生超人:同学们太棒了,我们一起出发去消灭病毒吧!
师:卫生超人带着装有特效药的药箱出发了!病毒听说卫生超人即将过来城堡医治汤姆,让伙伴们在城堡中设下重重关卡刁难卫生超人。
【设计意图:课始把算式进行分类,把学生已经学过的运算顺序进行复习,从分类中找算式的特征,确定算式的运算顺序。由此提出疑问,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同时还含有小括号的算式,是不是也先求括号里面的?从学生已掌握的运算顺序引入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环节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索运算顺序
预设用时:15分钟
1、创境激疑,引出新知
教学例3第一个算式:把教材中例3的第一道计算题改编成解决问题,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师:(情境)病毒:啊!卫生超人来了!快跑快跑!
卫生超人:病毒哪里跑!
卫生超人立马追了上去,发现,狡猾的病毒居然用了两把锁把门锁上了。
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把锁打开呢?
咦!上面有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课件出示题目)
一瓶洗手液7元,一个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买7个口罩需要多少钱?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洗手液一瓶7元,口罩比洗手液便宜5元。要求的问题是:买7个口罩需要多少钱?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怎样列式?
预设:先求一个口罩多少钱。因为一个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为:7-5=2(元)。
师:知道一个口罩2元,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预设:再求7个口罩多少钱。因为一个口罩2元,买7个口罩要花多少钱,就是求7个2相加,用乘法计算,列式为:7×2=14(元)。
师: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同桌讨论,尝试在课堂本写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
预设1:7×7-5;
预设2:7×(7-5)。
2、互动解疑,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讨论:7×(7-5)和7×7-5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这两个算式的数字、运算符号是相同的,但左边算式有小括号,右边算式没有小括号。
(2)加了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上有什么改变?
预设1:本来是先计算乘法7×7的,加了括号,就变为先算减法7-5。
预设2:小括号改变了运算的顺序。
师生共同总结:小括号有神奇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3)哪一个算式与分步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同桌间讨论,说一说,教师补充。
师:列综合算式时,要先求一个口罩多少钱,也就是要先计算7减5的差,需要神奇的小括号帮忙。正确的列式为:7×(7-5)。
(4)学生独立计算,表述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前两个课时我们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脱式,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脱式大家会吗?拿出课堂本,试试吧!
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小括号表示要先计算
不含小括号,要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7×(7-5)
7×7-5
=
7×2
=
49-5
=
14
=
44
师:脱式计算时,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上一行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师生共同总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启思导疑,内化新知
师:(情境)哇!左边的锁打开了,赶紧看看右边小纸条写什么。
出示例3第二个算式:
(77-42)÷7
(1)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你会算吗?请在课堂本独立计算,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3)评比交流,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分析、纠正。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49页,例3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用你喜欢的符号把结论画出来,读一遍。
师:我们回到刚才的5×(1+8),先算1+8的和确实是对的。
【设计意图:大胆改编教材,设计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原本生硬的一道算式活了起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感受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设计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提高,让学生感受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不同,主动探索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预设用时:15分钟
师:(情境)看!门打开了!卫生超人火速前进。咦!又有一扇门!
1、基础练习:任选其中一组进行独立计算。
(1)画一画:上下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在下面划线。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3)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括号起到什么作用?
同桌间讨论,说一说,教师补充。
强调:①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②小括号有神奇的作用,可以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师:(情境)第二扇门打开了,卫生超人继续前进。啊!这病毒太狡猾了,居然还设置了第三个关卡。同学们,你们有信心通过第三个关卡吗?
2、拓展练习: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教材49页做一做第3题)
算式1:
算式2:
教师指名板演。
算式1:65-5×6=35
算式2:21÷(43-36)=3
预设质疑:为什么算式1不用加小括号,而算式2却要加上小括号呢?
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通过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弄清楚为什么算式2要加小括号,如果不加小括号结果会怎么样?让学生从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结果的不同去分析,从而得出加小括号的必要性。
师:(情境)恭喜同学们!成功通过第三个关卡。我们继续往前追!
啊!狡猾的病毒在这段时间居然召集了许许多多的同伴。
卫生超人:“同学们,我们需要一些洗手液来消灭病毒。你们赶紧去森林里的卫生超市买5瓶洗手液回来吧!”
3、应用练习:解决问题。
(1)
找出题目中有用的数学信息。
(2)题目中隐含了什么信息?(中间问题是什么?)
(3)列综合算式解决这道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指名板演。最后集体汇报。
师:同学们真是优秀的小助手!在大家的帮助下,卫生超人终于来到汤姆面前,让汤姆把特效药吃下。汤姆渐渐好了起来!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卫生超人进行卫生教育:想要病毒远离你,一定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不去外面到处跑!
【设计意图:①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神奇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②通过小助手帮助卫生超人买洗手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③课堂学习也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分享收获,总结升华
预设用时:5分钟
师:今天在帮助卫生超人消灭病毒的同时,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学生举手发言。
预设1:我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预设2:我学会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脱式。
预设3:我知道了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我们回想一下学过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树形图总结所学过的运算顺序。
师:这节课我们收获满满!收获了知识,就增长了见识,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把新知识纳入已经整理过的知识系统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系统地帮助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树形图”为结尾,前后呼应,融为一体,注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板书设计:
神奇的小括号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小括号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7-5)
(77-42)÷7
=7×2
=
35
÷7
=14(元)
=
5
答:买7个口罩需要14元。
【设计意图:板书简单清晰,一目了然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使学生借助于算盘读写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感,掌握数的组成,能用数的组成进行相应的口算。
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读写数及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能利用数的组成去探索开放性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算盘
教学过程:
知识再现
1、出示“练习三”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算盘,小组合作。在算盘上先拨出下面各数,再一边拨一边接着数出6个数。
小组内指名汇报怎样边拨边数。
2、出示“练习三”第2题。
指着第1题的“六百九十五”问:这个数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教材这两幅图你知道他们的组成吗?课件出示第2题。
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对第(4)小题的生成信息,根据反馈采取教学策略。
千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完成“练习三”第4题。
看来同学们对千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得还是挺好的,你们会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吗?出示第4题。
指着第一组问:这样一组口算,我们该怎样想呢?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例如320-20,320里面有3个百、2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下3个百,结果是300.
3、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完成“练习三”第5题。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小游戏,拿出你们准备的小卡片,拼成一个三位数,让你们同桌读一读。
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6题。
师: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说一说在你的脑袋里面这两个数到底有多少?
完成“练习三”第8题。
出示题目。右边这两个杯里面有多少粒黄豆呢?
找规律,在计数器上面表示数。
完成“练习三”第7题。
这个小火车上面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请你们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交流好了以后,指名评价。
师拿出计数器,问:现在老师要在计数器上面放5个算珠表示三位数,可以怎样放?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完成“练习三”思考题。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6
课题: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 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2、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3、 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一、 学前导学
1、前置作业:
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
一、认识直尺
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6页练习一1——3题。
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
四、变式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图填空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二、智能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正确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互助的精神。
2、教育学生思考问题应该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学生唱《数字拍手歌》,配动作。
内容如下:一二拍拍手,三四点点头,五六挪挪腰,七八不说话,九十快坐好!
2、练习九第1题的挂图。
3、制作多媒体电脑课件。
4、制作卡片(内容为练习九第2题和补充的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交谈导入,提高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那么这节课学习认真,积极动
脑筋的同学,老师就带他到游乐园玩,好吗?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请看图,这五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
3、那么请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在堂上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看哪个小组算得快,算得准。
4、请学生汇报,师分类板书:
14+6=20xx+10+10=30
4+4+4+1+1=145+5+5+5=20
3+3+3+3+3+3=18
5、我们一起看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左右两边的相同点都是加法算式,不同点是左边的算式中加数不都相同,右边的算式中加数都相同。
6、我们再次看这边的算式,你能照样子再编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请在本子上写一写。注意要求算式中的每个加数都要相同的。
7、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学的算式,师质疑:如果再添加上5个、10个。.。.。.这样的数,那说起来很容易漏说或多说几个,这怎么办?
学生引导说出:几个几相加。
8、那么你们能说说右边这3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呢?你们所写的算式是几个几相加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
9、看来这些算式用几个几相加说真简便,那么写有没有方法能写得简单一点呢?稍让学生思考。
10、我们可以用另一种运算方式-乘法来表示。(板书乘法)齐读课题。
11、现在以这一题(3+3+3+3+3+3=18)为例,相同加数是几?
有几个3?得多少?板书(63=18)
12、在6和3中间写上这样一个符号,(63=18)读作6乘3等于18。)
13、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乘号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那像什么?(提醒学生书写要端正,不要与+混淆。
14、那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6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5、6个3连加除3这样(63)写外,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3,再写6,写作36=18,那这个算式又怎样读?
16、质疑:请打开书45-46页,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17、小结:同学们,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可以应乘法计算。要注意弄清楚相同加数是几和有几个相同加数。
三、练习巩固,掌握新知。
1、现在老师准备了一些算式卡片,你们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结束后,全班同学再齐读一次。
2、读会读了,那同学们还能把另外这两个算式(10+10+10=30、5+5+5+5=20)和你们所写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请在本子上做一做。学生汇报。
3、打开课本48页,做第3题。学生汇报。
4、继续做第4题。学生汇报。
5、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很好,老师真想马上带大家到游乐园。请再打开46页,看做一做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请在书上做。学生汇报。
6、好,现在我们一起唱着《数字拍手歌》到游乐园玩吧!
7、(课件显示44页游乐园情景图)。我们来到了游乐园,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图意)
8、你能根据这些情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请四人小组的同学分工:①提问题;②列算式;③判断对错。
学生汇报。
9、同学游乐园的另一个角落还有这些小朋友。(出示48页第1题的挂图)。你们看,谁能帮助这只小鸟解答这个问题(共有几个小朋友)?请在本子上分别用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来解答,学生汇报时,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想①每个跷跷板上坐4个小朋友,有2个跷跷板。②两个跷跷板的每一端坐2个小朋友,有4端)师鼓励学生:同学们思考问题应该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拓展练习,扩阔思维
1、同学们真是一个聪明的乐于助人的小朋友,那能不能把4+4+4+4+1+1=14这个算式部分改成用乘法表示呢?(可小组讨论)再汇报。
2、玩了这么多,有点口渴了。这里有几瓶水(在讲台上摆成000000)列成加法算式是什么?(1+2+3=6)
那这个算式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那谁能移动一瓶、两瓶或三瓶水,使它们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指名出来移,并说出乘法算式。
(引导学生抓住相同加数去想。从这些方面去移,变成000000或000000或000000)
五、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1、游乐园真好玩,是时间回去了,我们又唱着《数字拍手歌》回去吧!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3、师总结:当出现相同加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这只是对乘法的一个初步认识,以后我们会学习更多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设计:
乘法
14+6=20xx+10+10=30(103=30)
4+4+4+1+1=145+5+5+5=20(54=20)43+21=143+3+3+3+3+3=18
或34+21=1463=18读作:6乘3等于1836=18读作:3乘6等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