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歌曲教案《摇篮》【优秀5篇】正文

幼儿园大班歌曲教案《摇篮》【优秀5篇】

时间:2023-09-12 01:09:42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歌曲教案《摇篮》【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幼儿园大班歌曲教案《摇篮》 篇1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备了学习《摇篮》这首诗歌所要求的类比、迁移能力。在活动中我运用了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我做了如下反思:

本次活动比较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在活动中,我借助语言、音乐、图片、肢体语言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我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相应的课件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诗和歌本是一家,通过音乐与诗歌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儿,引起“我”、“诗歌”、“音乐”的共鸣,使幼儿准确的把握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歌的学习起到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的作用。如老师在引导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我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

2、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有效学习。

(1)运用启发性语言。

运用启发性指导语能拓展幼儿的思维,活动中我注重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如在学习活动中,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想象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谁?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既适合大班孩子的现有水平,又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

(2)充分运用课件图片。

《纲要》提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学习诗歌时,我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为幼儿展示了不同色彩漂亮、内容贴切的图片,幼儿能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诗歌,边看边想,边想边学,当他们的学习出现需要个别指导时,我能根据幼儿的困难需要“审时度势”的为他们提供帮助及适时的引导,让他们体验参与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活动存在的比较不足之处:

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该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活动习惯不是很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

2、幼儿在学习诗歌时,我发现有的幼儿学习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念,分析原因,诗歌的第三句是难点,这和孩子本身的经验不足有关,提醒幼儿一边看老师黑板上的句式一边仿编。

3、幼儿表演诗歌时由于时间关系,大部分孩子都只能重复教学中的内容,表现力方面的潜能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学习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地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

幼儿园大班歌曲教案《摇篮》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在充分体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的同时,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鼓励幼儿按照诗歌的重复结构仿编诗歌,灵活运用学过的动词,利用已有的经验感受想象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制作关于诗歌内容的课件、多媒体设备、轻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摇篮,引入课题

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摇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呢?(摇着小宝宝睡觉的)。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很美的诗歌《摇篮》,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这首诗歌。

2、边放课件《摇篮》,老师边朗诵

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3、请幼儿再欣赏一遍诗歌,请幼儿仔细听听诗歌里都说了些什么 。

4、通过提问互动,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诗歌里哪些是摇篮?哪些是宝宝?为什么说它们是摇篮?是宝宝呢?

(蓝天很大,象摇篮,星星很小象宝宝。星星很调皮,白云来帮助它,白云轻轻地飘呀摇呀,星星宝宝就睡着了。同样方法一一解释后面的诗句。)

5、引导幼儿学习朗读诗歌,边放动画,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读

引导小朋友在朗读时,声音要轻要好听,语速不能过快。

6、幼儿集体朗诵并表演诗歌内容

7、启发幼儿仿编诗歌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星宝宝,还可以摇着什么宝宝呢?

大海还可以摇着什么宝宝呢?

花园还可以摇着什么宝宝呢?

8、老师也来画一画,编一编

我把纸比作很大的摇篮,把这张红色的纸比作春天,我画一棵树,再画一些小鸟。这张黄色的纸比作大地,大地是摇篮,可以摇着什么宝宝呢?谁来帮助草宝宝睡觉呢?

老师把这两幅画编成诗歌送给小朋友

春天是摇篮摇着树宝宝,

小鸟轻轻叫,树宝宝睡着了;

大地是摇篮,摇着草宝宝,

树叶轻轻飘,草宝宝谁着了。

9、引导小朋友离开原诗仿编诗歌

指导小朋友利用提供的彩笔、画纸进行大胆想象创编。你们可以把纸当作摇篮,画上宝宝,再画上谁来帮助宝宝睡着的。

鼓励小朋友把自己的画编成诗歌朗诵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并展览小朋友的作品。

9、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创意遍成诗歌朗读给大家听,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创编的诗歌。

10、把幼儿创编的诗歌编辑成一首新的诗歌《摇篮》

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朗诵一下。

11、带领小朋友一起朗诵新的诗歌《摇篮》,并录音。

附:《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

云儿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 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中班音乐教案《摇篮》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背景图 、音乐《摇篮》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请小朋友随着音乐的弦律入场。

二、练声《农场里》 起立-(演唱要求)坐下--评价

三、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A,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怎么办?

B,怎样来哄小娃娃睡觉?

C,你们听,老师是怎么样来哄娃娃睡觉的,嘘 .......?(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示范歌曲一遍)

四、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A,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B,他们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C,还有谁呢?

D,白云浪花\风儿是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五、完整地演唱歌曲。

A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B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歌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C第三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讨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

D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六、分角色合唱衬词。

A、老师唱歌词,幼儿哼唱衬词。

B、男女分角色合唱2遍。

七、.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仿编歌曲。

A、教师示范作一幅以蓝天与月亮为背景的画,引导幼儿仿编。

提问:"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

"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呢?

八、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是摇篮,摇着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编一编,唱一唱好吗?

教学反思

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儿是非常喜欢的。对于欣赏美音乐,却一定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和欣赏意境的刻意布置,才能使幼儿真正学会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在《摇篮曲》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特点,二是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过程中,我精心导入活动,创设睡觉意境,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以游戏方式让幼儿静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妈妈使宝宝快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唱歌等。

我一边歌唱《摇篮曲》,一边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头和身体也随之轻微摆动。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后师幼一起表演爸爸妈妈唱《摇篮曲》哄宝宝入睡。

然而,当我播放音乐时,却引起了不少孩子的惊呼声、欢笑声,哪里是哄宝宝睡觉啊!分明就是冲锋号吹响了一般。

原来,因为《摇篮曲》是美声唱法,声音音色饱满,底气十足,加上初始时音量涉嫌稍大,孩子们乍然一听,很震撼,后来,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调得稍小一些,引导孩子们再次欣赏,才慢慢达到了目标。反复欣赏时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感情的表达有时美声唱法是最丰富的。经过反复探索,把握好音量调的高低,老师的引导、意境的创设,幼儿还是能基本达到活动目标,这次美声唱法欣赏活动使我初步积累了有关方面的经验和感觉。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此类音乐的欣赏教学我还很缺乏专业水准和经验,尤其是教学活动中美声唱法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加强。

幼儿园大班歌曲教案《摇篮》 篇4

欣赏儿童诗歌《摇篮》(中班)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儿童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设计思路]

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活动流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完整欣赏诗歌,反复聆听——→朗诵诗歌,启发设问,集体讨论――→迁移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迁移阶段

1、教师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仿编诗歌。诗歌里说: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那么,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 例:

蓝天是摇篮,

摇着月宝宝,

白云轻轻飘,

月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船宝宝,

浪花轻轻翻,

船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鸟宝宝,

风儿轻轻吹,

鸟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着把仿编内容画下来,再交流仿编的诗句。

[活动评价]

为了便于儿童记忆吟唱,全诗采用重复的词语、相同的句式,造成一种声音的回环。韵脚选用了“遥条”韵,烘托出一种甜美柔婉的气氛,使得美好的情致与音乐的旋律自然地统一在一体。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摇篮”这首诗歌,从环保的角度向幼儿展示了当今大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取材现实,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整个活动,以小猴生病为线索,把大城市的污染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深深感受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从而一起为净化城市出谋划策。于是,“种树、种花、改制摩托车”等方法应蕴而生,充分寄托了孩子们的美好设想和愿望。

有人说,环保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较难渗入,而本活动,老师的成功在于以情激情,从而激发起幼儿真正的言行。

中班音乐教案《摇篮》 篇5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儿童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设计思路]

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诗歌: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在我们班一直都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如今天的语言活动《诗歌:摇篮》孩子们是被这首诗歌给迷住了。当然我自己也感觉这堂课,比我想象的要顺。孩子们表现得很不错,回答问题都很积极,述说、表演也都比较到位,这些都令我非常开心。《摇篮》这首诗歌是个很美妙的儿童诗,诗歌中清晰的语言描绘了四幅温馨宁静的画面,诗的前三段,分别把蓝天、大海、花园比作是摇篮,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各睡其中,这也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

诗歌一般都是以精炼、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一般都有含蓄的特点,诗歌往往是抓住事物中容易打动人心的一点或几点集中而概括地表现出来的,所以孩子对此较为陌生;而幼儿对如何通过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的不同变化来表达诗歌内容,也不够熟悉,所以我把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有感情的朗诵作为本活动的重点部分。由于大班孩子的抽象意识思维理解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对理解诗歌的意境存在困难,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理解诗歌的意境。

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许是我的引导、提示做得不够充分,幼儿的动作、表演形式都过于单一;创编诗歌环节,幼儿的想象力还没有完全的被我激发出来;延伸活动的选择上还有些不恰当。

课后我仔细的想了想,目前我觉得自己上课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语言组织。不管是引导、提问,还是小小的鼓励,都需要教师在语言上简短、精确的表达出来。提问的问题一定要简单明了,教师总结也要很精确,可以让幼儿马上理解。

问题之二,激情!我自认为我上课还缺乏一点激情,这是我每次上课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如何完全的投入到课堂之中,如何与幼儿打成一片···诗歌朗诵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需要激情的,一位有激情的老师是会被感动得!

这几点是我接下来要一直研究思考的问题,我相信我的课会越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