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一教案 > 《夸父逐日》教案【优秀3篇】正文

《夸父逐日》教案【优秀3篇】

时间:2023-10-17 18:28:46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整理的《夸父逐日》教案【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夸父追日 教案 篇1

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培养坚强不息精神,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3.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夸父身上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自制我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阅读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 题

1、同学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

(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后异射日、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精卫填海、百鸟朝凤、盘古开天)

2、中国的神话传说是最悠久的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3、板书:夸父追日、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夸父为什么要追日?他是怎么追的?后来追到了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词、难句要多读几遍。

2、课件检查词语咕嘟咕嘟 颓然 遗憾 霎时间、长眠追寻光明奋勇前行 :追赶太阳 虞渊 喉咙直冒烟 渭河 瀚海 一眨眼

三、细读课文

(一)追日的具体原因

1、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故事中知道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呢?

出示句子: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a、 指定学生读,师范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b、 补充资料:

c、夸父仅仅是为了自己喜欢光明而追日吗?是为了整片神州大地的光明。

d、教师引读课文:

看着西沉的太阳渐渐远去,但他还是不忘心中的目标,夸父心想。指定学生读

为了追求内心渴望的光明,即使要以生命为代价,夸父的决心毫不动摇。男同学读

2、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勇敢追求光明 坚定的信念)

师:把勇敢的,有着坚定信念的夸父用朗读表示出来,齐读。

(二)追日的过程

1、夸父是怎么追日的呢?

a、课件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①指定学生说体会(跑步速度的神奇)

②抓“一眨眼”和“两千里”体会夸父速度快。

③夸父风一样的速度不是微风,而是什么风?

用你的朗读表示出来。

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相当于一眨眼就从杭州跑到了北京。

师:把这份感受读出来吧

2、这就是神话故事的传奇色彩。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让我们感受到神话的这种神奇魅力?自由读读课文找出来。

交流:

a、课件出示: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①指定学生谈理解(口渴程度的神奇)

②你平时口渴最多能喝多少?喝水的声音呢?夸父喝水的声音是“咕嘟咕嘟”的声音

拓展黄河、渭河资料(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长度5464千米,将近横跨整个中国,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这样的两条大河夸父霎时间把他喝干了)

③谁来读读;浩浩荡荡的黄河水,渭河水被夸父喝得点滴不剩,可结果还是没止住渴呀,谁再来读读。

评价:巨人喝水,那真是饮干江河水。。

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感受神话故事的这种传奇色彩。

b、还有呢?

课件出示: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①、谈体会(体重的神奇)夸父倒下的声音令人震耳(欲聋)、山崩(地裂)、地动(山摇)

②、让我们一起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③看到夸父的倒下,你的心情如何?(伤心、悲痛……)

④感到悲痛的不仅仅是我们,还有——(巨人族的族人、大地、山河,甚至被他追逐的太阳。)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用悲伤的语气去读不要跟同学说,创造这种意境即可)

c、 课件出示: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①他在遗憾什么?他在深深地叹息什么?

生自由回答(无可奈何,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②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③尽管夸父已经筋疲力尽,尽管他已经不能再站起来,但是他并没有屈服,他用尽最后一口气,奋力将自己的手杖向前抛去。这一抛抛出的是?

课件(出示一片桃林,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四、拓展延伸

1、倒下的夸父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

2、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茂密的桃林,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

请你把它写下来。交流

3、学到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①夸父不仅仅是留给我们巨人形象,他更是一个精神上的巨人。他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被全人类、全民族延续着。

4、同学们,神话故事里充满神奇的想象,只要我们继续畅游在神话故事里就会感受到更多神话人物的勇气和智慧。抽空到书店找一本,踏上神奇之旅继续去感受,和同学交流。

5、推荐读物:《夸父追日》这则神话故事出自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经》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2

【创意说明】

《夸父逐日》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话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精练,意蕴丰富,易理解。学习本文,除朗读背诵、积累一些文言词汇、了解神话故事反映的内容外,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本文按照了解神话—品读神话—拓展神话激活思维的过程来学习。

[教学目标]

1、 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 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教学重点)

3、 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教学重点)

4、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

2、播放《夸父逐日》flash动画,学生根据画面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复述故事。

3、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二、整体感悟(品读神话)

1、师配乐朗读。

2、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3、展示朗读,学生个体和集体朗读结合,激发兴趣。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4、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三、问题探讨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 。“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 ,“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4、成语“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四、拓展训练激活思维

1、朗读余光中的诗。

夸 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蔼的余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谈谈读后感受。

明确: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 gameover,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

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这就是逆向思维。

3拓展思维训练。

例:《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 ;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创设情景:

(1)精卫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写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2)蜗牛:守旧、爬行主义、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等。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选代表展示讨论情况。

五、点评各组讨论结果。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3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挑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

二、学习重难点:

翻译课文,说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

三.学习过程及策略:

1、导入新课: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2、自主学习:

目标:翻译课文

内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方法: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然后前后桌对译,仍不能解决的做出标记,全班解决。

时间:7分钟

自主检测题:、

⑴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⑵学生口头翻译句子。

A、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 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B、未至,道渴而死。

C、弃其杖,化为邓林。

3、合作探究

⑴、夸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仍未追上太阳,你认为夸父是个失败者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⑵.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⑶.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展示方法: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并提出问题,加分奖励。

4、拓展延伸

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5、课 堂 小 结

学生回顾学习目标谈收获:

从知识上:

从做人上:

从写法上: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