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一教案 > 《推敲》教学设计(优秀7篇)正文

《推敲》教学设计(优秀7篇)

时间:2023-07-28 08:14:47

《推敲》一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推敲》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能根据课文讲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一课。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什么叫推敲?(出示) 同学们细细揣摩一下这两个字(在意思上或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动词、意思相近)你能做一下这个动作吗?那么两个表示动作的词合在一起怎么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了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穿越时空,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看一看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师: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树上沉睡的小鸟。 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师范读:这儿的环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宁静、美好)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吗?指导朗读这句话。齐读。

这么美好的环境是谁住的?贾岛为什么要来这儿呢?轻声读第二小节。思考。

2、生: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贾岛来拜访李凝。 (讲解:拜访)这里的拜访换个词怎么说? 还能从哪些词看出来他俩关系非常要好?

从“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贾岛费了那么大的周折也要去看他,说明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指导感情朗读。

3、师:可是贾岛月夜访友,却没有见着。而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指名读)

4、小结:贾岛深夜访友,留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

(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只见他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正做着“推”的动作,看上去很可笑)可配上动作表演。书上是怎么说的?

2、出示: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 (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和“不知不觉”,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投入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贾岛如此专注,我们还能用那些词来形容?(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2)指导朗读第2句。(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可配上动作。 如果你是长安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指名学生畅说。(神经病,真奇怪、疯子)

3、师:贾岛骑着毛驴到底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请读一读描写贾岛所想的句子,可以看出贾岛的创作态度怎样?(贾岛创作态度认真严肃、锲而不舍) (讲解:即兴)文中贾岛写诗就是即景生情、由感而发的。 齐读。

4、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难以定夺。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斟酌“推敲”, 难以定夺)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十分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以致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在纷纷避让,而贾岛却浑然不知,最终闯进了仪仗队。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韩愈是唐代的监察御史(相当于现代纪检部专门负责反贪污的),是个很大的官,而贾岛是个因家境贫寒而出家的和尚,身份悬殊如此之大!因此韩愈会怎样?贾岛的态度又怎样?自读课文4-6,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2、出示对话。

(1)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韩愈的话用责问、生气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2)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朗读。

3、师:贾岛误闯仪仗,恳请宽恕。这是故事的__。

4、(1)出示: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想象练说:贾岛是怎样对韩大人说的?(生自由畅说。)韩愈也是一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的思索起来„„

(2)师: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也来帮帮贾岛,到底用哪个字好?为什么?(我们的韩大人跟你想得一样。) 呵呵,你跟韩愈想得一样,看来你一点也不比我们的大诗人韩愈差啊!

(3)出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讲解:宁静)

5、看到这句话,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 (齐读:“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6、“宁静“一词正好符合那样的意境!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韩愈解疑)贾岛有什么反应?(贾岛点头)

7、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师点击“推”,改成“敲”。) 当然,贾岛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创作态度也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的故事也随着“推敲”流传至今。齐读与“推敲”有\\关的这首诗吧!

五、指导讲故事。

1、师:这篇课文也是一则有趣的故事,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__、结局讲述了唐朝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你能将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吗?

2、学生自由练讲;

(1)可看图想象练讲。

(2)可根据板书提示练讲。

(3)可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后练讲。

3、指名讲。

师:讲故事不同于复述课文,它不仅需要流利的表达,还需要有丰富的 表情、夸张的动作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希望你们在这方面能朝这个方向争取进步!

六、延伸拓展

1、读小故事《妙用“绿”字绘春色》,师:学习了《推敲》和这则小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吗?

2、有一位同学正在推敲自己作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2、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

3、搜集有关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

4、小练笔:过了一段时间后,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把这次的奇 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设计:

推 敲 发生:深夜访友 , 留诗相赠 发展:斟酌“推敲”,难以定夺 __:误闯仪仗, 恳请宽恕 结局:韩愈解疑, 贾岛点头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个字念——推——请同学们做一做推的动作。

再看,这是一个生字,看看拼音,知道它念什么吗?一起把这个字念两遍——敲——也来做一做敲的动作。 你们觉得,“推”和“敲”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同吗?

那么,“推”和“敲”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关于“推敲”这个词语由来的典故。关于“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到底有着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齐读课题——“推敲”,关于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课文放声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明回答)

二、精读课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距今天有一千多年了。我们知道,唐朝是诗歌最旺盛的时期,出了好多诗人,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唐朝的诗人呢?贾岛虽然没有李白杜甫那么有名气,但他也是唐朝一位很出色的诗人,也写了不少很有名的诗。我们在第一单元中就学习了他写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我们一起背一背。 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资料,谁来读一读?从这段资料上看,你觉得贾岛是一个怎样的诗人?(认真、一丝不苟······)而《题李凝幽居》这首诗的创作过程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出示该诗) 宁静的夜,明亮的月亮,贾岛轻轻叩响了友人家的门,多美的夜色啊!描写了诗中的景象?(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我们就来读读这段话,注意周围的环境是宁静的。

除了感受到夜色的宁静那,你还能从第二小节中感受到什么?

① 贾岛尊重他的朋友。 ··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不遇,但却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小诗,边读边想向当时的情景。(板书:访友不遇 即兴成诗) 同学们,访友不遇即兴成诗这是故事的发生,下面我们来看看故事是怎样发展的。

先看小组学习单(课件出示1.自读课文3-6小节,想一想,贾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自学完毕后,在小组内按序交流自己的观点) 谁先来用一个词来形容贾岛?(严谨、认真)

②小组交流 A:“贾岛骑着毛驴······长安城” 谁来学一学贾岛当时的样子? 真是惟妙惟肖,此时的加到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了,简直是如痴如醉,因而进了长安城都不知不觉,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边读边体会贾岛推敲诗句如痴如醉的状态。

B:“大街上······好笑。” 旁人的反应反衬了贾岛的沉醉,想象一下,上安街上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

C: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竟然”闯入的是韩愈的仪仗队,当时汉语就在京城做官,同学们有没有在电视上看过古代官员的仪仗队,谁来说说? 正如文中所提到的,谁来读读? 韩愈在京城做官,他的出行是何等的威风,难怪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并非有意作对而是——沉迷于诗,忘乎一切。 同学们,尽管人们在笑话贾岛,可是他毫不在意,旁若无人,依然如痴如醉地推敲着,此时此刻,他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中斟酌,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中苦吟着,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中快乐着,这就是苦吟诗人贾岛推敲诗句的情景,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读完这一段,你有什么想说的? 贾岛为了一个字,在痴心斟酌,这就是故事的发展。

③同学们,贾岛在不知不觉中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韩愈宽恕,故事就此进入了__。(出示:冲闯仪仗,请求宽恕(__))

那么,韩愈宽恕贾岛了吗?谁来朗读第7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吗? 那韩愈主张用“敲”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韩愈说的话。(出示)

韩愈真不愧是一位的诗人!他从两个方面帮助贾岛分析用“敲”字更好些,其中的第二条理由是“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那么,韩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先来看“推”和“敲”这两个字的音节,它们都读第一声,为什么读“敲”要响亮些呢?其实,古人是很讲究音韵的,“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ɑ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了。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加显现出环境的安静。 下面我们读读韩愈说的那番话,再读读这两句诗,来细细地推敲用“推”和“敲”的不同效果。

同学们,韩愈经过思索认为用“敲”字好,贾岛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出示:韩愈表态,贾岛点头(结局)) 读到这儿,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了吧。那么,什么叫做“推敲”呢?请大家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请现场的老师组织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来讨论交流这个问题。

四、讲述故事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耐人寻味,给人启迪,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下面我们就来练习讲这个故事,看谁能把这个讲得很精彩。那么,怎样才能讲好这个故事呢? 是的,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先得要把课文读熟,使贾岛和韩愈的形象在我们的脑子里鲜活起来。下面就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课文读熟了吗?读熟了课文,就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纲来试着讲这个故事,在讲的过程要注意有顺序、有重点,尽量用上文中的语句。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发生)

为了一字 痴心斟酌(发展)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__) 韩愈表态 贾岛点头(结局)

下面我们来听一个同学来讲这个故事,请大家注意听,看她讲得怎么样? 这位同学的故事讲得十分精彩,希望同学们课后再练一练,然后把它讲给别人听。

五、巩固延伸

同学们在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做事要一丝不苟坚持不懈。下面我们也来学者贾岛推敲一下词语的使用。

“访问”与“拜访”:“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并跟他谈话。

“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问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李凝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即时”与“即兴”。

“即时”是立刻的意思。“即兴”是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用“即兴”说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宁静”与“安静”。

“宁静”指环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用“宁静”能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因“推敲”而精彩《推敲》教学设计 篇3

一、背景分析

“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体现了贾岛极为严谨的创作态度,使他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从而演绎了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本课采取“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细读感悟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是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2-7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悟。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读自悟,然后请学生交流)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贾岛非常有才能。

师:你从哪儿感悟到的?

生:《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是他即兴写成的。

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即兴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

生:  即兴就是指临时来了兴致所写的。

师:贾岛即兴就能写成一首诗,他真是——

生: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生:我认为贾岛是一个能够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他本身就很有才,当韩愈说出自己的看法后,他还能虚心接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师:说的很好,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了。

生:我感受到贾岛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了。他骑在毛驴上还在想这件事,别人笑他,他也一点没感受到。

(出示贾岛一边吟哦……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段话,并请人读这段话。)

师:还有人补充对这段话的感受吗?

生:贾岛真是一丝不苟,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精品。

生:他为了创作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

生:他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个字也要这样斟酌。

生:我还从他竟然闯进仪仗队看出他的这种对诗的痴迷,尤其是这个“竟”字。

师:你们在电视上见过京城大官走在大街上的阵势吗?

生:那阵势可大了,铜锣开道,前簇后拥的,街上的人都纷纷地避让。

生:我要补充,如果行人躲让不及,轻则挨骂,重则受刑。

师:贾岛就是这样一个为诗忘我,为诗狂的人,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

(请学生读,并加以评价,再请学生读,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师:还有谁再来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贾岛是重情义的人。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从书中“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个词、每个句都有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去领会。

反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教师要以朗读感悟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切身感受语句深刻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自由展示,互相评议,展开激烈论争。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或者讲在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启发诱导,适时点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去品味语言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每一个参与的小学生深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触文中具体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反复的探究,最后,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中,我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让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不知不觉、一边……一边……、竟”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自读、评读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如此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片段二:合作表演

师:贾岛对诗是如此的痴迷,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下面就请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再现当时的情景。

(小组排练这个故事,并上台表演)

请第三小组上台表演。

师:这一小组已经表演完了,请大家加以评价。

生:我觉得整体表演的不错,特别是旁白读得特别好,富有感情。

生: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另外,我们笑时,他也微微咧嘴了。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

生:我觉得这一组仪仗队的队员可以加一些动作,这样效果会更好,会更逼真。

生:我觉得这一组中韩愈扮演的还是不错的。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说的很有道理,希望你们能认真接受。

接着请第五小组的同学上来表演。

师:有什么想对台上的同学说的?

生:我觉的这一组表现的更好了,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生:我总觉得我们扮演的贾岛不够传神。

师:是啊,贾岛这种忘我的境界是多么难进入啊,其实刚才周唐健已经表演的有声有色了,如果他真的没有听见我们的笑声,那第二个贾岛就在我们班诞生了。(学生听了也笑了)

反思: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表演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将表演引入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文字,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创造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激励作用,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大声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有意见了:“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表演中,学生通过亲身做动作,“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到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表演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那种为诗忘我的境界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从而更好的去体会贾岛那种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片段三:扎实训练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比如——

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来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吹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这些字,最后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为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这儿的绿字还做吹绿用。

师:是啊,正因为有这些诗人对诗的执着追求,才有今天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让我们齐声诵读。

师:下面就请同学来推敲推敲下面的句子。

(1)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这儿词语重复,避免和不再的意思相同,可以改成:为了避免以后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为了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2) 我问妈妈在干什么?妈妈说:“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找冰箱里的东西呢!

(3)奶奶对她的孙子说:我从小看着你长大。

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长大!

师: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会说错用错的句子,在以后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刚老师听同学们改完的句子,我想到了一个句子,可这句话中有个字我不知道怎么填,谁来帮我填一填?

好文章是经过反复推敲( )出来的!

生:可以填“改”字。

师:齐读这句话

反思:现在的语文课堂特别重视理解、感悟、熏陶,这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双基训练,追求了“活”,敷衍了“根”。这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从测试卷上看,学生的词句概念并未牢固建立。从卷面中有关课文内容的试题作答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并不理解,如填空成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经常会出现错别字,内容表达言不达意,可见语文中“根”的东西并未牢牢“扎”下。在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真正学会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对客观现象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条清缕晰。因此,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如“我从小看着你长大”、“我在冰箱里找东西”、“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批评,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这些病句的修改让学生掌握推敲的方法。这一过程,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

《推敲》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推”学生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做做敲的动作。这两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字。

2、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以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3、今天我们学习(板书11)11推敲。

4、指名。

5、朗读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

6、自读课文一遍。

7、各小组各请一名同。

8、学读一遍课文。

9、其他同。

10、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11、有的话等他读完后让他纠正。

1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读课文第一段。

13、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4、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讲读第二自然段。

a、读第二自然段。

b、说说知道了什么。体会“摸”的意思。

c、看P57图理解“皎洁”。

d、指名。

e、指导朗读。

f、小结板书:深夜访友。

留诗相赠。

2、讲读第三自然段。

a、理解“吟哦”、“妥帖”。

b、自读第三自然段。

c、结合看P55图。

d、自己做做贾岛的样子。

e、指名。

f、指导朗读。

g、小结板书:反复吟哦。

推敲进城。

3、讲读第四~六自然段。

a、指读第四自然段。

b、说说课文中为什么用了竟然?

c、思考贾岛为什么不像其他的人一样避让?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说。

d、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e、小结板书: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4、讲读第七自然段。

a、你认为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为什么?

b、指读第七自然段。听听韩愈的意见。

c、小结板书:韩愈决定敲字更妙。

三、齐读第三段。

四、小结板书。板书:发生、发展、结局、高潮。

五、作业:复述课文,任选一题。

1、第七自然段中“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现在请你代贾岛说一说。

2、过了一段时间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现在请你代贾岛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11推敲

访友未遇,留诗相赠(发生)

反复吟哦,推敲进城(发展)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高潮)

韩愈决定,敲字更妙(结局)

因“推敲”而精彩《推敲》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            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把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2)分小小组练讲。(3)各组推派代表讲。(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板书设计: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推敲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情况

1、生字词

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

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

第三组:门闩(附图片)

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

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让学生发现前后两词是近义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贾岛和韩愈分别是怎么斟酌“推敲”的?为什么贾岛冲撞了韩愈,韩愈不怪他,还帮他斟酌用哪个字好?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四、精讲点拨

1、贾岛是怎么斟酌“推敲”的?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者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2)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3)看到贾岛这个样子,大街上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4)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锲而不舍、严肃认真)

(5)指名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斟酌一个字眼如痴如醉的贾岛。

2、韩愈是怎样斟酌“推敲”的?

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也来斟酌一下这两个字。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用“推”:给人的感觉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敲”:给人的感觉是:

生分别发表意见,小结:是啊!还是用敲字更巧妙。

师: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回读韩愈的话

3、释疑:韩愈为什么不怪罪贾岛,反而帮忙斟酌呢?

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引导抓住“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弄明白原因是韩愈作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对斟词酌句很有兴趣。

4、出示:贾岛、韩愈斟词酌句的资料

韩愈:韩愈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诗文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是一位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贾岛:著名的苦吟诗人。苦苦地思索吟诗的诗人。为诗艺洒尽心血,几至忘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也因此锤炼出许多诗歌精品。后代诗人中甚至有人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侍之如神。

5、总结:通过这段资料你发现他们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斟酌词句。

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6、启示: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

——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能虚心受教。板书:严肃认真

——我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五、拓展提高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文学作品追求完美。你还知道有关推敲的故事吗?——春风又绿江南岸

六、作业:

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附: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严肃认真

《推敲》教学设计 篇7

推敲   (实录)

贾志敏《推敲》(上)

贾志敏《推敲》(下)(这两个是录像)

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期培训会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江苏扬州举行。培训会上,我们有幸听到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推敲》一课。《推敲》一文讲述的是唐朝诗人贾岛用词推敲的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告诉我们推敲一词的由来,从而让学生懂得遣词造句要善于推敲这个道理。

本课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看不到时髦、前卫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却学得积极主动,听课老师感觉到亲切轻松。整堂课给人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感觉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本文试图透过本课教学的过程来分析贾志敏老师的一些最基本的教学理念。

一、注重双基,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推敲》一课的教学,教师一直把双基训练贯穿于80分钟的教学过程之中。具体表现在:

1、生字教学。老师专门花时间让学生读字、组词,并引导学生联系熟字记住生字,比较形近字的区别。教学方法简单、实用,教学风格清新质朴。

2、对于练习中的词语,老师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问答、比较、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悟、理解词语的意思,为学生学好课文扫清了障碍。

3、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如教师让学生试着用“贾岛”、“唐朝”、“诗人”这三个词语按照不同的顺序练习说一句话等。

4、注意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4个填空题训练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5、注重朗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对于语文知识和能力十分关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对于课标的这种讲述我们无疑是认同的,因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没有离开人文性的工具性,也不可能有离开工具性的人文性。然而就这两个方面而言,我认为工具性更能够体现语文课程的特质,人文性则应该渗透在各门课程之中,只不过在这一点上,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较而言则更多的体现出它的优势。可以这样讲,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至关重要,它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注重双基就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把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摆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二、注重训练,着眼于每个学生的进步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很少听到“训练”这个字眼。似乎一谈到“训练”,学生就失去了主体性,就没有了“自主学习”!笔者认为,训练和自主学习之间并不矛盾。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的。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基础上的“坚持学”。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学生内在需要的,并且以积极的态度、高昂的情绪所面对的,这样的学习都可以认为是自主学习。只有那些违背学生意愿、无视学生需要、背离教育规律的教学行为才为我们所丢弃。贾老师在上课之前,就提出了“一本二主”的思想,即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大张旗鼓的提出课堂还是需要“训练”的。

其实,训练并不可怕,关键是看训练什么?怎么训练?《推敲》一课的教学中,从生字的识记到语言的实践,从内容的概括到朗读的指导,都非常好的体现了“以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绪。在训练的方法上,贾老师十分注重训练的层次和坡度,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引导之下,学会的是怎样感悟语言、推敲语言、运用语言。我想,当这一班学生下课之后,他们的内心一定会对语文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文字在他们心中,将不再是一个个呆板的符号,而是充满情感、充满睿智、充满活力的生命体。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无须避谈训练!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想学了,而且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回避甚至丢弃这种多年来通过实践检验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

三、注重实践,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推敲》一课,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课标的这一理念。主要表现在:

(一)、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训练

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四个填空题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看下面的一段教学过程。

师:黑板上有四个填空。看黑板。

(1)贾岛在(   )去(   ),结果(   )。

生:贾岛在深夜去看朋友,没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诗。

师:看第二个。

(2)他对诗中的( )字究竟是用还是犹豫不决,甚至于(   )。

生:他对诗中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甚至一路走,一边比比划划。

师:谁能把两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把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

师:(3)结果冲撞了(  ),(  )和贾岛一起商量,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有三:1、2、3、

生:填写。

师:介绍韩愈。

师:把一、二、三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练说。

师:(4)后人把斟酌字词便叫

自己把黑板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待会看看谁说的好。(学生练习)

师:我请四个同学。(指名)

生:贾岛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他对诗中的“推”字犹豫不决,甚至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和他商量起来,决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现自己有礼貌,二是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好听。后人便把斟酌字词叫做“推敲”。

师:真好,表扬。第二位要后来居上。

(第二位说)

师: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说。

对于这篇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教者在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反复练说,最后终于能比较流利地说出一段话。阅读是依托教材学习语言,而这一段的教学正是通过课文来让学生实践、运用语言,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学生掌握并熟记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对推敲一词的感悟理解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中,其中有一条就是要理解“推敲”的内涵,让学生学会推敲。我们注意到贾老师在落实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采用了这样的步骤:

1、借助文本,让学生了解“推敲”的故事;

2、依托文本,让学生理解“推敲”的内涵;

3、超越文本,让学生实践“推敲”的方法。

教师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真正学会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对客观现象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条清缕晰。因此,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推’与‘敲’的比较,理由有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推敲;而让学生掌握推敲的方法则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如“我是从小看着你长大的”、“我在冰箱里找东西”、“我的家住在白玉兰小区”这些病句的修改来完成的。这一过程,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学生的思维、语言、能力、方法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以提升。

从《推敲》一课的教学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深刻领悟,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教材教学价值的敏锐捕捉,对学生发展方向的积极引导。与时俱进,又不盲从时尚;依托教材,又能超越教材。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对规律的尊重,对传统的继承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真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多一点天然,少一点雕琢。如果我们的课堂仅仅靠后期工艺的修饰和装点,那将是我们语文教育的莫大悲哀!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