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与员工的沟通技巧(精选3篇)
时间:2022-11-25 15:51:23
领导与员工的沟通技巧 篇1
1、“融冰”从初级交流开始(交流安全区)
大家有没有听说冰山原理?冰山露在海面上的部分往往只有15%——25%,这些是可见的,大部分冰山是看不见的。冰山图在人力资源领域经常拿来使用。用冰山来形容人的话,你能通过表面看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内心部分就像深藏水下的冰山,很难看透。
HR做管理的时候不能以外表来判断人,短时间沟通很难了解内心部分。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一些技巧,把沟通分层次来看。
把沟通分成五个层次的话,最初级的沟通是什么?和陌生人开始的沟通,打招呼,问候对方。这块太基础,就不展开说了。
打完招呼之后进入沟通的第二个层次,比如你和飞机邻座可以谈谈彼此的兴趣爱好,时事热点,家乡天气。这些事情的共性是什么?事实,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实。这类话题融洽安全,一般不会产生冲突。你说今天天气真热,别人不可能和你说太冷了,除非遇到奇葩。
2、观点带来冲突(但表达是工作需要)
环境、天气、莆田系,共同话题都讲完了,想进入第三个层次?结束事实陈述,下一步就会进入观点层面。比如最近球队比赛,谁赢谁输是个事实,但具体到某位球员踢得是好是坏就是观点。这时候可能会引起分歧,产生好恶的情感倾向。交流逐渐走出安全区。
在工作中停留在哪个层次比较好?如果工作中当个和事佬,别人说什么你都说对,这样有助于提升自己在职场的表现吗?毕竟可以确保融洽的同事关系。当然不。
公司是为你的观点付钱。你的观点决定了你的价值。尽管表达观点可能带来意见冲突,但对于职业人士来说,表达观点是工作需要。
3、在事实层面求同存异(避免贴标签)
有人说,既然是工作需要,冲突就冲突呗,然后任其发展。这样会有什么后果?意见冲突可能变成争吵,吵得脸红脖子粗,伤害彼此感情,未来交往甚至怀有怨恨。
如果演变成怨恨而影响了未来交往,这就进入了第四个层次,感觉。现实应用就是贴标签。我们来设想这样一种情形,如果你连着丢掉某个东西好几次,父母会怎么说?“某某,你就是个丢三落四的人。”这种基于习惯行为产生的评价是什么呢?我们一般叫贴标签。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关系亲密的人之间。
当你描述别人是用上“他总是”或者“他一直”的时候,你就需要自审一下,是不是发生贴标签的现象。这种行为在工作上是需要尽力避免的。
在职场上我们不能把沟通引导到贴标签这个阶段。发生观点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回到事实的基础上,就是拉回到第三个层次,就事论事,求同存异。同是事实,异是不同的观点,我们需要一个共同的方向把话题推进下去。
4、沟通的最高层次是默契(得之我所幸也)
大家猜一猜,沟通的最高层次是什么?英文是transparent,中文是默契,比如十几二十年的好朋友,结婚多年的夫妻,或者共事多年好同事。
以前有个电影可以作为层次五的例子。劫犯劫持人质,警察A主动上去把人质换下来,警察B想开枪又怕误伤同伴,这时警察A以眼色示意,然后猛一低头,警察B抓住空隙把歹徒射死了。
职场沟通应该达到这个层次吗?不说应不应该,职场上很难得出现这种情况,一旦出现,要么是你的幸运,要么是你同事的幸运。
5、解决意见冲突(请回到事实层面)
一般情况下,职场沟通需要达到观点层面,一旦产生意见冲突,就回到事实层面来冷静一下。这些原则都很简单,但是大家未必能意识到。举例而言,比如一个同事向你抱怨他人,你就需要尝试把他拉回到事实层面。
大家都很关注贴标签的问题。这种行为其实很正常,不要紧张,可以调整。我以前也有类似行为,因为多年职业训练慢慢改掉了这个习惯。
当你习惯给别人贴标签的时候怎么办?你把自己喜欢贴标签的词语写下来,下次再用这些词来评价同事,你就要马上提醒自己,坏了坏了,我开始贴标签了,然后你就回到第二个层次,想一想事实层面,想一想同事工作上好的一面。
他是不是针对你?还是只是工作方面产生意见冲突?
一旦出现贴标签的倾向,先停下来,不要急着去评价别人,从感觉层面回到事实层面。思索5到10秒钟,甚至半分钟也可以,往回捋一捋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事情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他做事情有没有好的一面,你下一步希望进入哪个层次,要怎么做才能突破沟通现状?
6、职业的沟通方式(是职场沟通的终极技巧)
今天只是说一些比较框架的理论,执行起来需要一些沟通技巧。
举例而言,不同的人因为自己的个性,会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或委婉或直接。我们可以选择更职业的沟通方式,比如根据事实和逻辑,一点点把事情往前推,不要让性格上的因素掩盖你沟通的职业性。
举个例子。我在市场部的时候,有时会发生意见冲突,这时候先想,同事制定计划不是出于个人喜好,而是针对整个市场,这就是回归事实。在执行方案上发生分歧时,先自我检讨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的计划哪里出现问题,再回归事件本身,看同事的方案有哪里需要弥补的,帮他改善一下。
这就是根据事实和逻辑推进工作。
也有朋友提出,和下属沟通的时候产生意见冲突,总担心他挑战自己的权威。这种情况的本质原因是因为自己不自信。如果你的能力素养和知识储备都胜过下属,你是不会觉得自己被挑战的。
解决问题的本质方法还是努力提升自己,多看书,一旦你对自己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足够自信,就不会觉得自己被挑战的。
领导与员工的沟通技巧 篇2
与员工之间建立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不是通过职位要求下属对自己信任,这种要求出来的信任也是没有效果的。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对事情的正确思考与判断,做出正确的决策,让员工对自己心生叹服。
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明确;在与员工交代工作任务时,一定要简洁、具体。学着与员工清晰有效的沟通,让自己的话语有分量、有价值,从员工的心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对员工的缺点和出现的问题,优秀的领导要拥有宽广、平和的心态。拥有卓越领导力的领导者是不会反感存在反对立场的员工的,相反,他们更愿意倾听这些员工的想法,然后与他们展开讨论,从中借鉴有价值的信息。
领导与员工的沟通技巧 篇3
若要影响他人,先要缩短心理距离。
相比起一般的人,人们更愿意听取朋友的意见。而有两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拉进双方距离:相似性和赞美。
有的领导人为了在下属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采取指令性的语言,把自己跟下属区分开。但是,请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人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跟你说话,你会发现对方这种讲话方式会让你不愿意认真听,同时内心产生一种抗拒感。聪明的领导人会运用宽松的语言,找到与下属的共同点,拉进心理上的距离。共同意识的提出,能使激烈反对领导的人,也不再和领导者意见相反了,而且会平心静气地听从领导者的劝说,这样,领导者就有了阐明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攻入下属的心。
另外,赞美也是一个能够拉进距离的好方法。作为领导,应适时地给予鼓励慰勉,褒扬下属的某些能力,引导他们顺水行舟,更加卖力地工作。数据表明,对他人品格、态度或表现的积极评价可使被赞美者对赞美者产生好感,并心甘情愿地遵照后者的意愿做事。
在你讲话的时候,你什么都听不到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领导人在下属还没汇报完就开始自己滔滔不绝。细想一下,当一个人话说到一半被别人打断,心中记着还没讲完的话,他又怎么能好好地听你的话呢?领导倾听不是只听自己想听到的内容,而是要做到敞开心胸,毫无偏见,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理解他的处境。把“自我中心”抛在一边。当领导认真倾听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员工的反应会更积极,觉得自己的意见受到领导的重视。其实,聚精会神地倾听是让员工觉得自己有存在价值的方式之一。
推心置腹,替员工讲出顾虑
作为一个领导,在工作当中有时会把一些相对困难的任务交给下属。下属面对领导的要求,只能勉强答应,心中难免会有怨言。此时领导不妨站在员工的角度上,替他把顾虑讲出来,比如:“我知道你现在比较忙,你可以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完后再完成这个事情。”或者:“我知道短期内要联系这么多家公司有难度…”如此一来,员工便会觉得老板在安排工作之前有考虑实际的情况,而不是随意地分配任务。这样,老板随后说的话也就更容易被员工听进去。
运用你的“认同权利”
领导者可以在员工中建立自己的专家权威。员工在做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的专业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此时领导能提供对员工有帮助的指导,比如提供自己过去积累的经验、对企业产品的认知、怎么样提高工作效率,员工会慢慢信赖你的水平。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管理者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或者一些优秀的性格特征、人格魅力,让员工发自内心地钦佩。这在现代管理学中被称为“认同权力”。当领导成为员工的“仰慕对象”,领导的影响力会大大提升。
如何与员工有效沟通是一门艺术,还有更多的技巧需要领导在实际经验中慢慢积累。善用以上四个技巧,可以有效地提升领导与下属的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