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 > 导游词 > 上海导游词 > 上海特色景点导游词【汇编3篇】正文

上海特色景点导游词【汇编3篇】

时间:2023-03-13 11:07:52

上海特色景点导游词(精选3篇)

上海特色景点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我们吉林省参观游览。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的中部,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境总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二,是东三省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省份。吉林省版图呈现为东宽西窄的三角形,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平原各据东西。山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三,平原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二。自东向西依次是:长白山地、丘陵地带、山前台地、松辽平原。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千米。东部珲春市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点,距日本海15千米。边境最近处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千米。驻足珲春防川,可“一眼望三国”。吉林省人口约为2700万,有汉、朝鲜、蒙、满、回等46个民族,其中以满族、蒙古族和朝鲜族最具有特色。

各位游客朋友,吉林历史悠久,文化多样。早在4万年前,吉林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两汉、南北朝时期主要有夫余人、高句丽人、肃慎人。隋唐时期有肃慎人后裔建立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辽、金、元、明时期有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人在此生活。清朝时主要生活着满族、蒙古族和汉族人。吉林省是1920_年开始设省,民国成立后设行政辖区。1931年一八事变后沦为伪满洲国属地,被肢解为19省,吉林省当时仅辖一市一旗17个县。1948年末全境解放,省会设在吉林市,1954年迁至长春。吉林省省名源于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吉林市,是全国唯——个以省内城市名字命名的省会。

各位游客朋友,吉林省水土资源丰富,工农业繁荣。境内有200多条30千米以上的河流,主要有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及绥芬河等五大水系。湖泊成因类型很多,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高的火山口湖,松原的查干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松花湖是我国第二大人工湖,属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吉林省土地肥沃,资源充沛,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的美称。亚洲最大的大成玉米基地便建在这里。目前,吉林省农业主要有四大产业,即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吉林省如今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环节,工业已经形成汽车行业、石化工业、食品加工业、医药工业、电子工业五大主导产业。

各位游客朋友,吉林省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种多样。吉林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森林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木材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主要的观赏植物有长白美人松、通榆蒙古黄榆、包拉温都杏树林等。植被类型多种多样,草地资源肥沃,是全国八大牧区之一。有野生植物2700多种,可利用的药用滋补植物70多种,食用菌类80多种,有人参、灵芝、不老草、黑木耳,雪蛤,鹿茸等土特产品。其中人参产量居全国首位。陆生动物437种,珍贵的毛皮动物有梅花鹿、紫貂、东北虎、金钱豹等,名贵药源动物有马鹿、熊、田鸡、林蛙等。

各位游客朋友,吉林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吉林省现有世界遗产一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与辽宁省共有);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6家:长白山、伪满皇宫博物馆、净月潭、长影世纪城、六鼎山和南关区世界雕塑公园。吉林是全国首批生态省之一,境内有长白山、伊通火山群、向海湿地、莫莫格湿地四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因其自然环境和生态保存完整,已成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并纳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此外尚有向海、莫莫格等自然保护区,皆为水草丰茂、珍禽集中之地,都是游览、滑雪、登山、疗养的好场所。松花江及松花湖沿岸景区的雾凇构成一个悬珠堆玉的世界,全国闻名。辉南、靖宇之间的龙岗火山群为中国第二大火山群,包括72座火山。文物古迹中以高句丽古国者最多,如集安县髙句丽都城“国内城”、广开土王碑及洞沟古墓群、吉林市龙潭山高句丽山城等,为了解高句丽历史提供了大量资料。而敦化县敖东城、六顶山墓则是渤海国的遗迹,长春伪皇宫是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宫殿,吉林省的少数民族以朝鲜族人口最多,他们的服饰、居室别具特色。吉林还出产许多全国著名的土特产,除了东北三宝外,还有党参、黄柏、贝母、红景天、灵芝、黑木耳等。吉林菜讲究火候、善制野味、醇厚香浓、朴素实惠,著名的宴席有长白山珍宴、吉林全鹿宴、吉林雾凇宴、江城冰雪宴、饺子宴等,出名的菜点有清蒸白鱼、庆岭活鱼、人参鸡、鹿茸三珍汤、山菜全席等。另外,在吉林还能品尝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吃,如满族的“三套碗”、满族火锅、白肉血肠;有朝鲜族特色的冷面、打糕、狗肉汤等。

上海特色景点导游词 篇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小李,欢迎大家来到月亮之都宜春观光旅游。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东临南昌,西近长沙,地处湘赣要冲。宜春全境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形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斜,总面积1.87万平方千米,宜春现辖六县,靖安县,奉新县,宜丰县等,三市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一区袁州区。总人口约为540万人。宜春生态环境优越,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宜春自汉代开始建县,至今已有了2200多年的历史,宜春文化丰富多彩,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

宜春民俗文化异彩纷呈,万载傩舞文化,上高农民摄影,宜丰根雕艺术,丰城剑邑文化,高安采茶戏曲,靖安民间诗词,铜鼓客家文化,樟树重要炮制的传统工艺,这些凝聚宜春人民智慧的民俗旅游资源,都将给旅游者带来高品位的审美享受。宜春旅游景观十分丰富,这里有月亮文化发源地明月山,有葛玄采药炼丹之处,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阁皂山,商代著名考古遗址樟树吴城遗址,曹洞宗发源地宜丰洞山,禅宗清规的发祥地奉新百丈山,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靖安三爪仑,此外还有宜春的温汤,宜丰的官山,铜鼓的毛爷爷脱险处等著名旅游景点。

说起宜春,大家最感兴趣的应该是明月山吧,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下明月山,它主要有太平山,玉京山,老山,仰山等十几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组成,整个山势呈半圆形,恰是半个明月,故名为明月山。明月山有潭下景区,太平景区,塘家山景区,仰山景区五个景区和温汤温泉度假区组成。明月山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游”为一体,是一个“以月亮文化吸引人,用生态美景留住人”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宜春名优特产丰富多彩,大家可以买一些宜春的土特产品带回家,樟树四特酒,松花皮蛋,脱胎漆器,夏布就是很好的选择。再者带些奉新中华猕猴桃,奉新红米,高安腐竹,丰城冻米糖等那就更好了。

上海特色景点导游词 篇3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

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

豫园在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截止20__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

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其后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上海豫园古楼阁景观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国军队强占豫园,大肆蹂躏。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上海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抢掠,豫园被严重破坏,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厅、得月楼等建筑都被付之一炬。

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园景面目全非。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豆米业、糖业、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建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

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⑽,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现豫园占地三十余亩,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出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

豫园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豫园于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2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萃秀堂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深隐于大假山北麓,面临峭壁,北倚高墙,古木交柯,佳卉盈庭,环境清幽淡雅,静坐堂中推窗便可近观大假山景。现设古玩店。

"渐入佳境"语出《晋书·顾恺之传》,这里有引人入胜之意。游廊石板铺地,中为小桥,两侧有鹅项靠,可以坐观山光水色。廊中间竖一太湖石立峰,高约2.3米,亭亭玉立,故名"美人腰"。

元代铁狮位于"渐入佳境"游廊前。左雌右雄,铸造于1290年,底座上有款识:"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七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

大假山用数千吨浙江武康黄石建成,由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堆砌,也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山高约14米,潘允端在《豫园记》中对大假山的评价是:"峻颇惬观赏"。

仰山堂为五楹,北有回廊,曲槛临池,可以坐憩堂内有录自晋王羲之《兰亭序》的"此地有崇山峻岭"匾额。卷雨楼名取自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

三穗堂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园时所建,高9米,是园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在清代,这里是官府庆典和"宣讲圣谕"之处,也是地方上文人士绅聚会活动的场所。

银杏树高达21米,枝叶茂密,相传为建园时园主人手植,已四百多年。

万花楼下四角有梅兰竹菊图案漏窗四幅楼南面有湖石假山。四周多回廊曲槛,廊旁的白色粉墙边,依墙缀以石峰,栽植翠竹。

复廊东端有一小轩,在这里探首俯视则清泉如镜,隔崖相望则石峰壁立,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故名两宜轩。北面有建筑名亦舫,形状如古代之船舫。

复廊,中间用墙分隔,两边皆可行走。墙上开设着形状不同的漏窗,从漏窗中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图画小品。廊西端连以方亭,亭中有匾,上题"会心不远"。

鱼乐榭周围古木参天,凭栏可观池中游鱼。榭前小溪上的隔水花墙体现了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的特点。小溪长仅数丈,花墙把小溪隔而为二,墙上开设漏窗和半圆洞门。从鱼乐榭旁有一株已度过三百多个春秋的紫藤,每年初春时节,枝条上绽满白色的小花。

和煦堂与点春堂隔水相望,堂呈方形,周围开敞。堂内陈列的一套家具,包括桌、椅、几和装饰用的凤凰、麒麟,都用榕树根制作,已有上百年历史。旁有石蹬通向听鹂亭。

"打唱台",也叫"凤舞鸾吟"。戏台依山临水,台前的垂檐,雕刻细腻,涂金染彩。戏台四面的石柱上,分别有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对联。

点春堂东南有湖石假山抱云岩,水石缭绕,洞壑幽深。山上有双层楼阁;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从快楼朝南而下,还有静宜轩、听鹂亭,周围绕以花墙,自成小院。

穿云龙墙位于点春堂西,龙头用泥塑成,龙身以瓦作成鳞片。园中另外还有几处龙墙:大假山后有卧龙,和煦堂西有双龙戏珠,内园"可以观"前有眠龙,各具特色。

点春堂整座建筑为五开间大厅,扇上雕戏文人物,梁柱花纹造型奇特,饰以金箔。堂后有临池水阁,上有匾额曰"飞飞跃跃"。点春堂建于清道光初年,曾为福建籍花糖洋货商人在沪祀神议事之^所,俗称"花糖公墅"。小刀会起义时,这里是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小刀会领袖之一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陈阿林在此办公,发布政令,称"点春堂公馆"。起义失败后,点春堂遭到严重破坏,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集资重修,历时四载完工。现堂中挂晚清画家^任伯年的巨幅国画《观剑图》。画两边是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对联:"胆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堂内还陈列着起义军使用的武器、自铸的钱币日月钱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

流觞亭,因其两面临水,取《兰亭序》"流觞曲水"之意。亭侧有三曲板桥,贴水而筑。三曲板桥西是浣云假山。山以湖石堆成,北倚得月楼,西临清泉。山洞盘桓,循洞可达山顶,洞内有泉,涧溪水从洞内流出。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