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益有关的演讲稿(推荐三篇)
时间:2022-12-03 12:00:14
与公益有关的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爱心人士们:
大家下午好
现在,让我们用记忆,一起来回想一张照片。它的色调以黑色和灰色为主,主角是一名正在课桌前温习的小女孩。在女孩整齐的流海下,有一双特别吸引人的大眼睛——明亮、聪慧。胶片将画面定格在了女孩与镜头凝视的瞬间,她的眼神纯净不含杂念,却让看过的人难以遗忘——这就是希望工程一张真实的宣传照。1991年,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在安徽省一个偏僻的乡镇小学里偶然捕捉到女孩的眼神,然,从此,这张简约却不简单的照片就与希望工程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曾经,“失学儿童”是我们每个关心儿童成长问题的人的痛处,但“希望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给他们带来了筑梦的空间和圆梦的机会。可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许多比“失学儿童”更严峻的问题正一点一点地浮现在人们眼前。
关于公益的演讲稿5篇关于公益的演讲稿5篇近几年,有一个词儿,在社会各个阶层里广泛流传着,它描述的,是那些被外出务工的父母留在农村的孩子。正是根据这样的现象,这些孩子被统称为“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__万的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这种现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去年春节期间,有12名留守儿童在某新闻媒体的帮助下,从全国各地来到乌鲁木齐,和分离了许多年的爸爸妈妈见了面,吃上了一顿久违的团圆饭。只是,当孩子面对这么长时间以来父母第一次的拥抱,竟然显得有些淡漠和被动。同样的,这顿看似平常的团圆饭,也因为时间的痕迹,夹杂着百般滋味。
一名四川的孩子对记者说,在得知自己能够去新疆见到分开了8年的父母的时候,心里很激动,但是又有点胆怯。在见到父母的那一刻,竟然还有点儿不知所措的感觉。这些,我们都能够理解。父母给孩子的感觉,本来应该很近,可是在没有父母陪伴的8年里,仿佛是显得那么远。
河南驻马店的小王博说,每每当他看见同学和爸爸妈妈走在一起的时候,心头时常会不由自主地酸上好一阵子。“我想有个家”,小王博曾这样不止一次地在心底呼喊。他说,虽然爸爸妈妈会给他寄来钱、和衣服,但他总觉得自己像个没人要的娃……
家是什么?在这些留守儿童的眼中,家,不只是户口本;家,不只是房子。家——只要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地方,就是家!
偶尔,我也会到农村去。那里不乏留守儿童的身影,在当地人的眼中,留守儿童比不上那些有母亲时时带着的孩子漂亮,也不如那些在父亲的督促下练习写字的孩子可爱。也许,当留守儿童在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别人打骂的时候,还会有过路的人指着他们说,“瞧,这都是些没人管的野孩子”。这样一句话,足以刺伤一颗小小的心灵。夜幕下的留守儿童,避开了喧闹人群的他们,唯有对这漫天星空诉说满腔的委屈。
在今天繁忙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尝试着放慢脚步,会看出我们身边留守儿童的脆弱和无助,如果能在伤害来临之前帮助他们,至少,会带给他们一些依靠。不计较得失,因为我是一名志愿者;不在乎小小的付出,因为我代表阳光洒下温暖。其实,假如每一个人在生活里都做一个有心的人,就会发现社会会因为你存在,变得流光溢彩。
生命中,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出发,那是梦与梦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是爱与爱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近,是心与心的距离!让我们向留守儿童伸出双手,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给他们带去光和热,用多一点点的爱去开启那些紧闭的心扉,用多一点点的行动牵着他们快乐成长!
爱心牵手,共享阳光。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在行走的途中看到留守儿童的身影,请不要只是从他们身边淡漠地走过,试着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只要点亮了孩子心中昏暗的那盏灯,心的温度,会把希望点燃;爱的光芒,会把奇迹创造!
与公益有关的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慈善从心开始》。
首先我想先为大家讲述 一个有关慈善的故事。 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正举行了一场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的慈善晚 宴。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一位老妇人领着手捧储钱罐的小女孩 露西被保安拦在了门口。 保安安东尼解释道:“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 来到这里,但是,我想这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 “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小女孩露西天真地问保安。她的话 让安东尼愣住了。“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 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小女孩露西说 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安东尼。此时的安东尼不知道是接还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 突然有人说:“孩 子,你说得对,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 说话的是一位老头,他就是股神沃伦巴菲特先生。 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不是捐出 300 万美 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 800 万美元的比尔"盖茨,而是仅仅捐出 30 美元零 25 美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晚宴的主题标语也变成了这样一 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第二天,美国各大媒体纷纷以这句话作为标题,报道了这次慈善晚宴。看到报道后,许许多多普通的美国人纷纷表示要为非洲那 些贫穷的孩子捐赠。“慈善不是钱,是心”,我很赞同,并为之深深感动。每一个具有慈善心的人,哪怕只捐一元钱也都是慈善家。在我们期待富豪慈善家慷慨解囊的时候,我 们期待更多的是一份慈善之心。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中国的慈善思想源远流长。
儒家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道家的“劝善之书”中列举了“收街市弃儿、普济应验汤药、修桥 铺路”等多种慈善方式;佛教传入中国后,更是提倡无边的慈爱和宽泛的悲悯。 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物质文明日益繁盛。在个人财富日 益增长的时候,一些人却表现出一种“富而不贵”的姿态。这是令人多么悲哀和不 齿的行为!金钱至上、物欲膨胀,而仁爱之心日益萎缩。这绝不是人类社会的进 步,而恰恰是一种倒退。我们知道,“给予”本身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捐赠不仅是 助人,也是在助己。我们不仅仅需要慈善家,更需要社会群体性的慈善参与,来 唤起更多人的温情关爱,来引起等多人的倾情相助,让慈善成为公众义举。 也许你会说,我们看多了一掷千金的捐助,也知道比尔·盖茨在余生为慈善 所做的了不起的人生选择,我们感慨卡耐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豪言, 也钦佩尤努斯创办穷人银行的慈善智慧。 然而我们又深知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点滴 善举也同样举足轻重,平凡的人们给了我们更多的感动和温暖。
“感动中国”的候选人农村妇女林秀贞,从 20 多岁嫁到这个村子后,就义务 赡养了村里 6 位孤寡老人。她自己的生活很贫困,她跟这些老人讲“我家吃窝头 就给你送窝头,我家喝稀饭就给你送稀饭”,他们一起过着最低水准的生活。但 是 30 年来她从没有间断过这样的赡养,而且一直养到为老人送终。在颁奖时,她之前的获奖者是霍英东先生,评委会给霍先生的评语是“辉煌一生”,而给这位 农村妇女的评语是“温暖世道”。30 年间,她让善良流淌过村庄,她用自己的行 为温暖了这个世道。北大教授于丹在推荐词里写到,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 做这等事是圣贤。如果说圣贤是一种态度话,我更愿意理解为一种情怀。你没有 资产,但同样可以用心完成一种持久的救助。是的,慈善也许不需要一个火热的态度,一个昂贵的钱财数字,一次豪奢 的行为,它需要的是一种接近体温的温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慈善也没有贫 富差距,慈善没有年龄限制,慈善更没有强迫的味道。它只希望我们把慈善当作 一种习惯,一种信仰,一颗对慈善执着而温暖的心。
演讲进行到现在,我的周围暖意浓浓,一股暖流涌入心中。我似乎强烈的 感受到再做朋友们由衷散发的幸福热潮,那是和谐社会、和谐株洲带给我们的幸 福感。那么,就请你我伸出幸福的双手,把这份手中的幸福传递下去。用我们的爱温暖无助的心灵,用我们的心来点亮悲伤的生活。用爱守望,用心相助,点点 滴滴,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海洋。 因为慈善不是钱,是心。心有多大,慈善就能走多远。朋友们,让我们用 爱守望,用心相助,用一颗慈善之心,在寒冷的冬日播撒春的希望,携手共创和 谐幸福的家园!
与公益有关的演讲稿 篇3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全体师生一起去参加“创建文明城市”的公益劳动。
同学们站着整齐的队伍,像快乐的小鸟兴高采烈的走出校门,奔向各班的课外实践活动基地。到了那里,根据老师的安排,同学们都像勤劳的蜜蜂忙碌着:有的弯腰拔草,有的不停的捡拾道旁的垃圾、字纸,有的忙着清除电线杆上的“牛皮癣”,还有拿起扫帚打扫路面卫生……
当然,我们小组也不甘示弱。我和张林一起用强强联合的“斩草绝技“来快速铲除绿化带旁的杂草,汗流到脸上都顾不上擦呢。很显然,那绝技就是高人一筹,一会儿就铲除了一大堆。抬头看看别人,呵,五、六个人才可以赶上我俩呢,他们都用钦佩的目光望着我和张林,此刻,我感到心里美滋滋的!
时间过的真快,“收工了!放学了!”我们又像来时一样整好队伍,高高兴兴的返校了。
这次公益劳动虽然很快结束了,但是,齐心协力创建文明城市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我们要把它时刻记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争取做一个讲文明、讲卫生、懂礼貌、乐助人的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