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 > 演讲稿 > 大学生演讲稿 > 关于大学生时间演讲稿汇编3篇正文

关于大学生时间演讲稿汇编3篇

时间:2024-02-18 14:02:48

关于大学生时间演讲稿(精选3篇)

关于大学生时间演讲稿 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还有三个月,大学的校园又要送走一批毕业的学子们,踏入校门仅半年的你们,不会去想象,也很难去体味大学同学的离别。这种离别,远比中学时代的结束带着更深刻的意义:因为从那时起,你们中的绝大部分同学就要告别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是一种对于被人呵护的生活的告别,也许你会对这种呵护“嗤之以鼻”,只有当你毕业了,或许不过是三年后,你们到了工作单位,就能体会到原来大学生活如此好,因为到那时所有的一切只能靠自己去面对,那种滋味,没有经历过是无法想象的。

现在的你,对大学生活或许已经感到厌倦、失落或欣喜,但是你们要明白,人生本就是由苦难、悲伤、喜悦和快乐组成的混合物,当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许对很多事就会释然些许。不管怎样,我都希望你们能珍惜自己奋斗的结果——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是给你们提供磨炼的舞台,你们做事的态度可以更端正些。做错事,没有关系,每个人都是在各种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可以给予你们空间去犯错,给予你们时间去成长,但是请你们要学会敢于承担错误,吸取教训,积极面对,培养“认真”的品格,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少走弯路。

大学里,你们身边的同学都有自己的专长,也都很优秀,这样你们再也不能像中学那样时时得到同学和老师高度关注的目光。时不时还有室友间磕磕碰碰的小郁闷,班级工作中的各种摩擦的心烦,明明熬夜花很多心思组织班级活动却不能得到同学肯定的委屈,面对期末考试不得不全力复习的浮躁,想起父母和家庭时开始觉得自己该负些责任的压力……可是未来总是那么遥远而迷茫,自己又过于渺小,于是我们就在这样的纠结着开始长大,其实这样成长的经历,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的大学呢?

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能珍惜现在,创造未来!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关于大学生时间演讲稿 篇2

记住我们对你们寄予的厚望,就算你们觉得它们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们至关重要,是你们人生的北极星,会指引你们到达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你们生活的意义要由你们自己创造。

这所备受尊崇的学校历来好学求知,所以你们期待我的演讲能传授永恒的`智慧。我站在这个讲坛上,穿得像个清教徒牧师——这身打扮也许会把很多我的前任吓坏,还可能会让其中一些人重新投身于消灭女巫的事业中去,让英克利斯和考特恩父子出现在如今的“泡沫派对”上。但现在,我在台上,你们在底下,这是一个属于真理、追求真理的时刻。

你们已经求学四年,而我当校长还不到一年;你们认识三任校长,我只认识一个班的大四学生。所以,智慧从何谈起呢?也许你们才是应该传授智慧的人。或许我们可以互换一下角色,用哈佛法学院教授们随机点名提问的方式,让我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回答你们的问题。

让我们把这个毕业典礼想象成一个问答式环节,你们是提问者。“福斯特校长,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在哈佛苦读四年是为了什么?福斯特校长,从你四十年前大学毕业到现在,你肯定学到了不少东西吧?”

可以这么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你们一直在提出问题让我回答,只不过你们把提问范围限定得比较小。我也一直在思考应该怎样回答,还有你们提问的动机,这是我更感兴趣的。

其实,从我与校委会见面时起,就一直被问到这些问题,当时是x年冬天,我的任命才宣布不久。此后日渐频繁,我在柯克兰楼吃午饭,我在莱弗里特楼吃晚饭,在我专门会见学生的工作时段,甚至我在国外遇见毕业生的时候,都会被问到这些问题。你们问我的第一件事不是问课程,不是教师辅导,不是教师的联系方式,也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实际上,甚至不是酒精限制政策。你们反复问我的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去了华尔街?为什么我们哈佛毕业生中,有那么多人进入金融、咨询行业和投资银行?”

要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有很多方式。比如威利-萨顿式的。当他被问及为什么时,他回答:“因为那儿有钱。”你们中很多人都在经济学课上见过克劳迪娅-戈尔丁和拉里-卡茨两位教授,根据他们从70年代以来对学生择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他们发现,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金融行业有极高的金钱回报,还是有很多学生选择了其它工作。

确实如此,你们中有37个人已经和“为美国而教”签约;有一个会去跳探戈,去阿根廷研究舞蹈疗法;还有一个将投身于肯尼亚的农业发展;一个拿了数学荣誉学位的人要去研究诗歌;另一个要去美国空军受训当飞行员;还有一个要与乳癌作斗争。你们中有很多人会去读法律、医学、或其他研究生。但是,绝大多数人选择了金融和咨询,这与戈尔丁和卡茨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克里姆森报》对去年的毕业班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参加工作的人中,58%的男生和43%的女生做出了上述选择。虽然今年经济不景气,这个数字还是达到了39%。

高额的薪水、几乎难以拒绝的招聘方、能与朋友一起在纽约工作、享受生活,以及有趣的工作——有很多种理由可以解释这些选择。你们中的一些人本来就决定过这样子的生活,至少在一两年之内是这样。另一些人则认为先要利己才能利人。但是,你们还是问我,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自己更关心的是你们为什么问这些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如果戈尔丁和卡茨教授的结论是正确的;如果金融行业的确就是“理性的选择”,那么你们为什么还是不停地问我这个问题呢?为什么这个看似理性的选择,会让你们许多人觉得难以理解、不尽合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出于被迫或必须,而非自愿呢?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困扰你们这么多人呢?

我认为,你们问我的其实是生活的意义,只不过你们提出的问题是经过伪装的——提问角度是高级职业选择中可观察、可度量的现象,而不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令人尴尬的形而上学范畴。“生活的意义”——是个大大的问题——又是老生常谈——把它看成蒙提派森的某部电影的讽刺标题或者某一集《辛普森一家》的主题就容易回答,但是当作蕴含严肃意义的话题就把问题复杂化了。

但是,暂时抛开我们哈佛人自以为是的圆滑、沉着和无懈可击,试着探寻一下你们问题的答案。

我认为,你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你们不想自己的生活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而且还要有意义。但你们又不知道如何协调这两个目标。你们不知道在一家有着金字招牌的公司里干着一份起薪丰厚的工作,加上可以预见的未来的财富,是否能满足你们的内心。

你们为什么担心?这多少是我们学校的错。从一进校门,我们就告诉你们,你们会成为对未来负责的领袖,你们是秀、最聪明的是我们的依靠,你们会改变整个世界。我们对你们寄予厚望,反而成了你们的负担。其实,你们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你们参与各种课外活动,表现出服务精神;你们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透露出你们对这个星球未来的关注;你们积极参与今年的总统竞选,为美国政治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现在,你们中有许多人不知道如何把以上这些成绩与择业结合起来。是否一定要在有利益的工作和有意义的工作之间做出抉择?如果必须选择,你们会选哪个?有没有可能两者兼得呢?

你们问我和问自己的是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关于价值、关于试图调和有潜在冲突的东西、关于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认识。你们正处在一个转变的时刻,需要做出抉择。只能选一个选项——工作、职业、读研——都意味着要放弃其他选项。每一个决定都意味着有得有失——一扇门打开了,另一扇却关上了。你们问我的问题差不多就是这样——关于舍弃的人生道路。

金融业、华尔街和“招聘”已经变成了这个两难困境的标志,代表着一系列问题,其意义要远比选择一条职业道路宽广和深刻。某种意义上,这些是你们所有人早晚都会遇到的问题——当你从医学院毕业并选择专业方向——是选全科家庭医生还是选皮肤科医生;当你获得法学学位之后,要选择是去一家公司工作,还是做公共辩护律师;当你在“为美国而教”进修两年以后,要决定是否继续从事教育。你们担心,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你们清楚,你们所受的教育是让你们不仅为自己,为自己的舒适和满足,更要为你们身边的世界创造价值。而现在,你们必须想出一个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

我认为,你们之所以担心,还有另一个原因——和第一个原因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那就是,你们想过得幸福。你们趋之若鹜地选修“积极心理学”——心理学1504——和“幸福的科学”,想找到秘诀。但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幸福呢?我可以给出一个鼓舞人心的答案:长大。调查表明,年长的人——比如我这个岁数的人——幸福感比年轻人更强。不过,你们可能不愿意等待。

我听过你们谈论面临的种.种选择,所以我知道你们对成功和幸福的关系感到烦恼——或者更准确地说,如何定义成功,才能使之产生并包含真正的幸福,而不只是金钱和名望。你们担心经济回报最多的选择,可能不是最有意义或最令人满意的。但你们想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样生存,不论是作为艺术家、演员、公务员还是高中老师?你们要怎样找到一条通向新闻业的道路?在不知道多少年之后,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和论文,你们会找到英语教授的工作吗?

答案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但是,不论是绘画、生物还是金融,如果你不去尝试做你喜欢的事;如果你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你会后悔的。人生之路很长,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

我将其称为择业停车位理论,几十年来一直在与同学们分享。不要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xx个街区远的地方。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再绕回来。

你们可能喜欢投行、金融或咨询,它可能就是你的选择。也许你们和我在柯克兰楼吃午饭时遇到的那个大四学生一样,她刚从西海岸一家知名咨询公司面试回来。她问:“我为什么要做这行?我讨厌坐飞机,我不喜欢住酒店,我不会喜欢这个工作的。”

那就找个你喜欢的工作。要是你在醒着的时间里超过一半都在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你是很难感到幸福的。

但是,最最重要的是,你们问问题,既是在问我,更是在问你们自己。你们在选择道路,同时又质疑自己的选择。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是不知确定自己所选的路对不对。这是的消息。这也是,我希望,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错。

关注你的生活,对其进行反思,思考怎样才能好好地生活,想想怎样对社会有用:这些也许就是人文教育传授给你们的最宝贵的东西。

人文教育要求你们自觉地生活,赋予你寻找和定义所做之事的内在意义的能力。它使你学会自我分析和评判,让你从容把握自己的生活,并掌控其发展路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文”才是名副其实的——自由。

它们赋予你开展行动、发现事物意义和作出选择的能力。通向有意义、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是让自己为之努力奋斗。不要停歇。随时准备着改变方向。记住我们对你们寄予的厚望,就算你们觉得它们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们至关重要,是你们人生的北极星,会指引你们到达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你们生活的意义要由你们自己创造。

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你们会变成什么样子。一定要经常回来,告诉我们过得如何。

关于大学生时间演讲稿 篇3

同学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的高歌,伟人的教诲,哲人的感慨……时间,曾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它赞美,为它歌颂!

记得一位老师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小闲小累,大闲大累。”当时觉得这位老师太抠门儿,可是,当临到返校而没完成作业时,兴许会感叹光阴似箭。的确,时间是面具的天敌,但不要说希望渺茫,不要说理想虚无,因为我们拥有青春。

真实,希望和理想都是在时间中挤出来的,珍惜一秒时间,就有一分希望,珍惜一分时间就与理想靠近一寸,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而我们面临的机遇是平等的,那就是年轻。年轻是热情的朝阳,是理想的雨露,是青春的代名词。因为年轻我们激情、冲动、活跃、闪光……

我们心比天高,命如纸薄,以致于从不相信什么是失败。因为我们崇尚自由,为自由活着的人就是为自己活着。我们不需要任何理由,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应是一道无拘无束的风景,是一段轻松惬意的旅程;因为我们守望梦想,我们总用一些委婉的话来迷惑自己,无论在风沙漠漠的时候,还是在秋凉如霜的季节,我们偎着梦想,和理想一起守望阳光,守望春天,请相信,也许是今天,也许是明天,奇迹就会出现。是呀!也许立刻马上,你的面前就会出现王子或公主,这可能吗?可我们依旧“守望”以致于出现了许多年轻空想家。有时我真佩服我们的想象力,有时我也担心我们是否会被虚幻虏走。为什么是“守望”而不是“追求”呢?我曾企盼时间可以走得慢些,可它偏不,我感觉抓住了它,它却从指缝间往下淌。

三毛曾说:当我们30岁的时候怀念20岁生日,50岁的时候,30岁的生日,当我们99岁的时候,想起此生如此平安度过,会不由得像一个没被捉到的贼一样嘿嘿偷笑。不过三毛没想到,等我们笑完了,总也会被逮住,于是她就乖乖自首了。我可没这般傻,你捉我逃,匆匆亦是匆匆,等我喘口气,再偷笑几声,我们继续玩儿,时间追,匆匆追,人生追,我伏哉游哉地在它们之间闲逛。朋友们,请绷紧肌肉与时间赛跑吧!让我们超越时间、战胜时间,要知道实现理想要靠点点滴滴的积累。就像名言中说的那样!“千年成就瞬间,瞬间定格千年”希望大家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有人把时间比作金钱,为了言及它的珍贵,却无法突出它的价值!或许有人反驳:人一生劳碌,无非就是为了金钱,从而得以生存,是在以时间换取金钱为代价的。可是人生

在世,难道就只为了生存吗?还在于活得幸福,活得鲜明!金钱失去,可以由时间换回,然而,却从来没有人能用金钱买到时间。 有人把时间比作智慧,为了说明它是用金钱买不来的,还需经过努力,拼搏、思索、创造……但,即便费了这番心思,仍旧无能由魔掌中夺回时间!“花开堪折则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只有善于用时者,才能取得胜利!

在时间的注视下,有人在努力,有人在消磨;有人迎向进取,有人自甘堕落;有人将年华虚度,有人勤恳奋发……有人满腔热血,毕生充实;也有人白发早生,无为而终。时间喜欢有志气,敢和它竞争的人;痛恨任人摆布,随波逐流,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不思进取的懦夫!

年轻的一代,有愁畅,懂得缅怀,但不等于是悲观妥协,一蹶不起!朋友们,列宁曾说:“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让我们都长一双透视眼,在无形中捕捉时间,同它斗争!我们把握每个时刻,将它紧紧抓牢,共创辉煌!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