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 > 导游词 > 北京导游词 > 北京市明十三陵导游词(汇编3篇)正文

北京市明十三陵导游词(汇编3篇)

时间:2023-06-13 20:53:52

北京市明十三陵导游词(通用3篇)

北京市明十三陵导游词 篇1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明十三陵自永乐年间建长陵至今已有近620xx年的历史,它用一条总神道、一座石牌坊、一组石像生,把整个陵区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帝王陵墓群。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尚书和一名江西术士前往北京一代卜选陵址。大概两年后,选中了今昌平区康家庄楼子营一带。这一带青山环抱,绿水长流。北面的“龙脉”奔腾而来,气势磅礴。至此三峰并峙,山前一马平川,蟒山绕其左,虎峪踞其右。外围重峦叠嶂,如“万骑簇拥,千官侍从”。正是风水理论中的“山川大聚”之势,真正只有帝王才配享用的宝地。朱棣亲临阅视后十分满意,封其山为“万寿山”,选择吉日,动工兴建。永乐十一年玄宫建成后,从南京迎皇后徐氏的棺椁北上,择吉入藏,并将陵寝命名为“长陵”。此后长陵的附属建筑仍在逐步营建,直至宣德二年,长陵工程在大体完工,历时20xx年,加之陆续建成的神道等设施,到长陵终建成,共历时130余年。

朱棣在北京建造皇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政治原因。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朱允炆在宫内大火中不知所终。朱棣登基后一直心有不安,除了派人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外,又制造的“壬午殉难”,大杀朱允炆朝臣,但人心终究不服。北京是朱棣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所以自他登基之初便计划迁都北京。皇陵随之建在北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其次是战略原因。明朝初年,元朝的残余势力逃到漠北,成为明朝北方的长期威胁。而南京鞭长莫及,难以控制北方的局势。所以朱棣迁都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卜选陵址是极具战略意义的,而这一举措也确实对明朝疆域的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正统年间,发生了“土木之变”,英宗被俘。这是就有人建议迁都南京,反对者就说“怎么能弃祖坟于不顾,丢给敌人呢?”这一道理保住了大明江山。

清朝时对明陵进行了管理、修葺,并找到了明皇室的直系后裔朱之琏,封他及其后代为一等延恩侯,世代负责明陵的祭祀及管理。

从代朱之琏开始,朱氏侯爵的身份延续了11代。民国年间后一代延恩侯朱煜勋被民国政府委以明陵保管员之职,但他不但白拿钱不干活,还有监守自盗的嫌疑。民国政府下令撤销其职位,将明十三陵交由昌平县管理。从此明陵香火断绝,延恩侯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的明十三陵面积约80平方千米,陵内葬有13位皇帝,23位皇后,1位皇贵妃及殉葬宫人数十人。另外还有7座妃坟园寝和一座太监墓(王承恩)。现在明十三陵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并于20xx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陵神道总长约7.3米,走向随地形变化而回转起伏。在这条神道上,自南向北依次建有石牌坊、大红门、长陵神功圣德碑、石像生、棂星门。

石牌坊位于神道南端,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我国现存建筑等级的大型仿木结构石牌坊。此牌坊用青白石料组装雕琢而成,其结构为“五间、六柱、十一楼”。石牌坊是十三陵的标志性建筑,其位置的选择十分重要。南北方向上,牌坊中门正对着天寿山主峰,东西方向上与龙山、虎山相应。陵区南侧,龙、虎山相距稍远,欲连未连,石牌坊建在这里,正可弥补空间上的不足,使其地势贯通。

大红门是陵区的正门,位于龙、虎山之间,距石牌坊1.25千米。其规制为单檐庑殿顶,红墙黄瓦,开券门3洞。明朝时门两侧建有红墙,红墙上设有左右随墙门以便日常出入。门前左右立下马碑两方,正反面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8字。大红门正门为帝后棺椁及神御物品的通道,左门为皇帝谒陵时行走,右门为大臣们谒陵时行走。

穿过大红门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长陵神功圣德碑碑亭。碑亭为重檐歇山顶,四面辟门,正方形,碑亭四角各立有一座汉白玉华表。碑亭内便是神功圣德碑。

长陵神功圣德碑上为盘龙碑首,下为龟趺驮碑,碑首上刻“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9字。“神功圣德”指的是对帝王历史地位的评价。石碑的正面是明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撰写的3000余字的碑文,其余三面原来没有文字,清乾隆时期在碑的背面刻了御制诗《哀明陵三十韵》,后又在碑的左侧刻御制诗一首。清嘉庆时期在碑的右侧刻了御制文一片,讲的是明朝亡国的教训得失。

穿过碑亭,走在神道上,可看到两侧的石像生。陵墓前设置石像生始于秦汉,是用来象征死者生前的仪仗用的。明十三陵的石像生沿用了明孝陵的规制,但增加了4尊功臣像。长陵石像生以一对望柱开始,望柱呈六边形,底为须弥座,柱雕云纹,顶为云龙纹柱帽。石望柱之后800米的神道上排列着石兽12对、石人6对,石兽每种两对,两立两卧。这些石像生分别是:

狮子:象征威武 獬豸:象征公平正义 骆驼:象征运输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大象:象征力量和祥瑞 麒麟:象征太平和祥瑞 马:象征皇帝的御用仪仗 将军: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将军 品官: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各级官员 功臣: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功臣。

走过神道,迎面可见的是棂星门。此处棂星门为三开间,门上中间各饰火焰宝珠,故又称火焰牌坊,也叫龙凤门。棂星门象征着天宫之门,宫殿、坛庙、陵寝中的棂星门均有尊天子宫寝之门为天门的意思。

北京市明十三陵导游词 篇2

各位,现在我们在定陵地宫的左配殿内,这座地宫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孝端和孝靖的寝宫,它位于宝顶下27米,完工于1590年,至今已有410多年的历史了,地宫总面积为1195平方米,分为前、中、后、左、右五个大殿,这是地宫的左配殿,理论上是放置皇后棺椁的殿堂,但当打开地下宫殿时,发掘者们发现皇后的棺椁并不在这里,而且左配殿内是空的,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这是根据明朝的祖制,即虽然地宫设左右配殿,但不用,而是把帝后的棺樽都放在后殿。各位请看,这个大石台叫做棺床,棺床的正中有个长方形的孔穴,那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个小洞穴名叫"金井",是为皇帝的"金井玉葬"之制而设。所谓"金井玉葬"就是要在棺床上设"金井"并放置玉石,这是古代最高级别的葬制,只有帝后才能享用,普通人家即使是高级官员也不能享有这种级别的葬制。"金井"中放的是金子吗?"玉葬"的玉是真的吗?其实,金井中的"金子"只不过是一把黄土,在地宫建成后再把这把土放在预留的"井"内,即成"金井",取善始善终之意,美化帝后们都是善始善终之人。另外"金井"中的"金"为土,而"井"象征水,即有水有土,而有水就有了生命,有土就有了生命之根基,有了水土就有了江山社稷,故"金井"象征皇帝在死后仍为人主,虽死犹生。再说皇帝是龙,龙能上天,也能入地,能屈能伸,设"金井"是为了接地气,而井中必有水,若有水,真龙就能复生,重上九天,正是"金鳞岂为池中物,一遇风动便化龙"。所以设"金井"又象征皇帝能够复活,再统天下。那么玉石是真的吗?怎么说呢,那些玉石都是些璞,即未剖开之玉或含玉的石头,剖开后可能极其普通,也可能价值连城,之所以在棺椁旁放此玉石,既有美好的象征,又有实际的作用,既象征高贵,又能起到防潮的效果,避免棺椁及尸体腐烂。那么,皇帝和皇后的棺椁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我现在就带大家去参观。

(在地宫后殿)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地下宫殿最精华的部分,这里是地宫的后殿,在打开地宫时,人们发现帝后的棺椁都放在这里,中间最大的棺椁是万历皇帝的,两旁的是孝端和孝靖皇后的。两侧还陈放着26个红漆木箱,里面放的是陪葬品,当年经过整理,共出土3000多件出土文物,大概包括以下几种物品,一是帝后生前用过的物品,如衣服、玉带、冠冕及日用品等;二是帝后们生前喜爱的物品,如宝剑、装饰物;三是奢侈品,如珍珠、玉石、金锭、银锭等;四是冥器,如银酒具、木桶、木马等。打开地宫时,由于地宫渗水,帝后的棺椁及装随葬品的木箱子已经腐烂,帝后的骨架还在,各位,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复制品。您也许要问,后来人们把原来的棺椁及帝后的骨架放在什么地方啦?在博物馆吗?不幸的是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些文物了,因为地宫刚刚被发掘就爆发了史无前例的革命,这地宫内的文物当然与文化有关,既然有关,某些东西就会成为"革命的对象",于是倒霉的万历皇帝和皇后们被当成地主阶级的代表,革命小将们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竞把帝后的棺椁抬出并扔掉,将帝后的尸骨付之一炬,多么惨烈、滑稽又令人回味的一幕呀!倘若时间能够倒流,我真希望小将们会说:"......曾经有万历皇帝的尸骨在我们面前,但我们没有把它当成文物保护起来,让它再也无法挽回,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会说:不能烧!一定要保护起来。如果要让我们把这些文物保存的时间加个年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真的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了。好!下面请各位随我到地宫的中殿参观。

(在地宫的中殿,皇后的宝座旁,因为万历皇帝的宝座旁地方窄,不利于讲解)

各位!这是地宫的中殿,当年被打开时,里面有三座汉白玉的宝座,呈"品"字形陈列,现在为了参观方便,摆成了"三"字形,万历皇帝的宝座雕有云龙图案,两位皇后的宝座刻有翔凤图案,此外在每个宝座之前都有五个琉璃摆件,即一个香炉,一对烛台及一对花瓶,称为"五供",是专门供奉那些_的人而设。此外还有一个云龙大瓷缸,它是做什么用的呢?养金鱼的?不可能,也太浪漫了吧!防火的?要是放在木结构大殿内倒是可能,可这座地宫是地地道道的石制宫殿,不可能着火,那么这些瓷缸是些聋子的耳朵——摆设?当然不是,它们就是人们所说的万年灯,也叫长明灯,当年里面装满香油,在关闭地宫大门前点燃整座地宫,灯火通明,亮如白昼,象征大明江山,象征长明之灯万年不灭、万世相传,不过没有氧气怎能长明?所以打开地宫之时,万年灯已灭,缸内的油层表面也已经凝固。现在摆在这里的是复制品,下面我们到前殿去参观一下。

(在地宫的前殿门口,石门旁)

各位朋友,现在是揭开"如何打开地宫之门"谜底的时候了,刚才我们说过地宫的两扇大石门被一个小伙子在五分钟之内巧妙地打开,还记得吗?

首先请各位看一看我们眼前的大门,这就是当年那两扇石门,怎么样,够重吧?

门后的这块长条石就是当时从门后顶住大石门的顶门石,又称"自来石"。整座地宫中有七扇大门,每扇大门后都顶有一块自来石,为什么叫它自来石呢?是因为地面上有凹槽,在关门前自来石的下部放在地面凹槽内,斜靠在石门上,石门的背后也有预先根据自来石的高度及倾斜度而做好的凸槽,当关闭大门时,自来石就"自己""来"到了该到的位置,即大石门后的凸槽下,故称其为"自来石"。可想而知这自来石不仅从后面顶住石门,而且上有凸槽,下有凹槽,相当稳定。

那么怎么可能用5分钟将厚重的石门打开呢?俗话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个合适的工具是最重要的,在打开地宫大门时使用的是什么"神密武器"呢?这武器专业术语叫"拐钉钥匙",怎么样?听起来够专业吧?其实那"拐钉钥匙"就是一根绑着铁丝的硬木条儿。不过话得这么说:"不管木条钥匙,还是铁钥匙,打开大门就是好钥匙",对吧?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打开大石门的经过。原来"没有不透风儿的墙,也没有不留缝儿的门"打开地宫的关键就在于两扇大门之间有个缝隙,而且可以插入一根木条儿,工作的程序是这样的:第一步,将硬木条插入门缝中,轻轻用力将石门后的自来石从门后的槽内顶起,并保持原位置;第二步,轻推两扇石门,直到能将手伸入为止;第三步,将绑在木条上的铁丝做成一个长方形的套,从自来石的上部将其套住,这样既保证推门时自来石不会从后面翻倒,损坏文物,又不影响进一步推开地宫大门;第四步,一边进一步推开大门,一边用力将被套住的自来石往侧面拽动,目的是让自来石的下端出凹槽,失去支点,以便打开其中一扇大门;第五步,当大门打开的程度可以钻进一个人时,下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现在大家知道了打开地宫大门的方法了,也就知道了关闭地宫大门的方法,只要反其道而行之便是。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还会有个疑问,你说的轻巧,那么重的大门怎么可能会被轻易地推开?其实,地宫的大门在设计上是很科学的,也就是说皇帝虽然不懂科学道理,但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请看这两扇石门,从门轴到门沿逐渐变薄,这就使得每一扇石门的重心都偏向门轴,各位还记得一个物理公式吗?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重心越是偏向门轴,动力臂就越长,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所以人们用不大的力便可以将很重的门推开,怎么样?对设计者们的才智心服口服吧?

听到这儿,有些朋友在兴奋之余多少会有些失望,为什么呢?因为在打开地宫时既没有惊险电影里所描写的重重机关,防不胜防的暗器,也没有传说中的为了防止营建皇陵者泄露皇陵的秘密而把施工者活埋或封闭在地宫墓穴中的事情,似乎失去了惊险刺激的味道,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万历皇帝认为大明江山气数远远未尽,借他们十个胆子也没有人敢挖皇陵,甚至想都没人敢想,既是这样,又何必设机关、暗器,杀死筑陵者,而让天下人耻笑,所以难免让您有点失望。

好!地宫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合作,现在请各位出——宫——。

北京市明十三陵导游词 篇3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总称,位于北京西北郊,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皇陵建筑群之一。陵区群山环抱,陵前有河水蜿蜒,山清水秀风景殊胜。来此可以参观建筑、风景,也能了解古代皇帝的丧葬规格。

明十三陵是个统一的整体,而各陵又自成一体,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陵与陵之间距离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各陵均呈扇形分列于长陵左右。十三陵中目前仅开放有“长陵”、“定陵”、“昭陵”和“神路”。

神路

神路位于十三陵南端,是通往十三陵区的通道,总长约7公里,也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亭,石像生,龙凤门组成。神路的最南端是石牌坊,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早的石枋建筑。石像生位于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整齐地排列着,造型生动,雕刻精细,为我国古代陵园中罕见的精美石雕,也是神路最大的看点。

长陵

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点之一。

定陵

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同时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其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昭陵

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方城、明楼、宝顶等。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修葺复原的陵园。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