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 > 导游词 > 北京导游词 >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推荐29篇正文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推荐29篇

时间:2023-03-15 10:47:11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精选29篇)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1

大家好!天坛导游词欢迎来到天马旅行社,我叫张子潇,大家可以叫我小张。天坛导游词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距今已有600余年明清两朝祭天的地方,“天坛”。

走进了公园的大门,一股淡雅清幽的花香扑鼻而来,大道两旁的古松是否给您一种庄严的感觉呢?天坛导游词现在我们来到了明清两朝祭天的祈年殿的台基,大家看,经过三层汉白玉铺成的台阶后,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直径246米,高38。2米的圆形大殿,这便是祈年殿。看!殿内由16根红色的柱子支撑着。那其中雕有黄金龙的4根木柱便是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其余12根没雕有黄金龙的柱子则是代表12个月和12个时辰。中间的圣位是皇帝用来祭天的。大殿是否给您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蓝蓝的琉璃瓦屋顶与蓝天融为一体天坛导游词天坛导游词请在这里拍照留念,我在九龙柏等各位。天坛导游词

穿过了那条汉白玉铺成的大道,我们便看见一棵粗壮。茂盛的大树,这就是著名的九龙柏,它已经活了500余年,被一代一代的皇帝寄托了“至尊”的含义。天坛导游词

接下来,我们去大家熟知的回音壁,大家看,这白色的碧玉十分光滑,就是靠壁来传递声音的。原来此壁传递声音功效很强。但现在已被破坏,声音功效较底。 天坛导游词

游客们,今天的行程已经结束了,很高兴与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天坛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还请您细细游赏。欢迎下次光临,再见!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2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天坛游玩。今天由我为大家介绍天坛的历史,我叫尤思媛,大家叫我尤导就可以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天坛的正前方。天坛,是古代皇帝祭祀求佛的地方。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xx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公顷。天坛(Temtple of Heaven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请大家不要掉队,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图丘。圆丘,在天云南半部,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着红色的宫墙,上面装饰着绿色的琉璃瓦,俗都子墙。子墙四周各有一扇大门。北门叫成贞门,也称北天门;东门叫泰元门,西门叫广利门;南面正门叫昭亨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璧门。将各门名称的第一个字顺序排为元、亨、利、贞、元,代表始生万物。

谢谢大家,今天我的天坛一小时讲解结束,感谢大家的支持和信任,请大家不要破坏文物,大声喧哗,希望给找打五星好评哟!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3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4

Today, well go to visit the Temple of Heaven. First, I'll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t.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situ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Beijing. It was first built in 1420 in the Ming Dynasty. It covers an area of 273 hectares.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not only the largest group of temple building in China, but also the largest heaven-worshipping architecture in the world.

Originally the Temple of Heaven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Temple of Heaven and Earth in Nanjing, so both heaven and earth were worshiped here, then it was called Temple of Heaven and Earth at that time. In 1530, another structure, Temple of Earth was built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Beijing and the Heaven and Earth were worshipped separately. Since only Heaven was worshipped in here, it was renamed the Temple of Heave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Temple of Heaven was the place where the emperors came to worship the God of Heaven and pray for good harvest. The emperors came here twice a year. The first time was on the 15 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The emperor would come to the Hall of the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and held a big ceremony to pray for a bumper harvest. The second time was on Winter Solstice, and a sacrificial ceremony would be held at the Circular Mount Altar to offer a sacrifice to the Heaven.

Being a sacred place for worshipping heaven, the Temple of Heaven had been twice seriously damaged by the Anglo-French Allied Forces in 1860 and the invading troops of the eight powers in 1900.

Architecturally speaking, the Temple of Heaven has two themes: the heave and the earth. The surrounding walls of the Temple of Heaven are 6 meters high with a semicircular wall to the north and square shaped wall to the south. This represents an ancient belief that the heaven was round and the earth was square. There are three main buildings in the Temple of Heaven, they are: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 the Imperial Heavenly Vault and the Circular Mound Altar.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5

大家好!我是邱林,我很荣幸担任北京天坛的导游,有不懂的可以随时来找我帮忙,现在我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6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东南侧,也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明永乐十八年完工。占地面积273公顷。相当于故宫的三倍还多。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每年“三孟”举行祭祝,即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初建时这里也是祭祀地神的地方,称天地坛。直到明嘉靖九年在北部另建地坛。那时天地开始分别祭祀,同时还另建两坛。才形成了现今的南天坛、北地坛、东日坛、西月坛这“京郊四坛”。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建筑布局呈“回”字形,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故又称天地墙。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斋宫、外坛神乐署和牺牲所。除了斋宫在西部以外,其他主要三组均在一条中轴线上。在北京古代建筑中是唯一一个中轴不对称的建筑。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我们先介绍一下斋宫。斋宫位于天坛西门内,里面有著名的无梁殿。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小紫禁城之称,是皇帝祭祀前斋戒的地方。皇帝在祭天前要在此斋戒三天。三天里“不吃荤、不饮酒、不娱乐、多沐浴、不理刑名、不近女色。”所谓至斋。在斋宫殿前的露台上左右还各有一个石亭。右面的为时辰亭,左面的为斋戒铜人亭。铜人高0.5米身着文官服饰,相传是唐代的魏征。手持斋戒铜牌,上刻“斋戒”二字,用来警示皇上。

下面我们来看圜丘坛。圜丘坛通高5.7米,分三层。每层的四个方向各有九级艾叶青石铺就的台阶。四面围有汉白玉护栏。坛外面有两道围墙,围墙从东向面依次有泰元、昭亨、广利、成贞四座棂星门。现在我们开始登坛,请大家注意一下坛面。坛面上所用的石料的数字都与九相关,上层直径9丈,中层直径15丈,下层直径21丈。三层共45丈,既是9 的倍数又含有“__之尊”的意思。最上一层坛面中间的那块圆形的大理石叫做天心石。又叫“亿兆影从石”。人站在上面说话会感到强烈的共鸣。围绕天心石这一层共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第一圈9块,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第二层,第层也一样。直至最外第27圈。同样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中层的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都是根据阴阳五行来做的。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强调天的崇高,神圣。祭天时的步骤可分为:燔柴迎帝神、苍壁礼天、进俎、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

大家再看圜丘坛的西南方。有三座高大的石台,叫做望灯台。台上的长杆是望灯杆。杆高九丈,通体红色。祭天时,望灯杆上各悬挂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灯笼。灯笼内点蟠龙通宵宝蜡,可持续燃烧六个时辰。不灭、不流油、不用剪蜡花。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前面的建筑就是天库——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嘉靖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这里是专门存放神牌的地方。既有皇天上帝的神牌,也有风雷雨电的神牌。这组建筑不仅造型精美,而且还有和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的回音壁、三音石。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是很好的传声体,只要正确的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叫三音石。后来取天地人三才之意又叫“三才石”。

大家应该早就注意到了吧!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那棵九龙柏。因为它的树干表面布满了旋转扭曲的沟纹,犹如九龙飞腾,所以叫它九龙柏。

回音壁北侧,有一条宽广的大道,也就是叫做海墁大道的丹陛桥。因路面下边建有涵洞成立体交叉,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穿过丹陛桥后,我们看到的就是祈谷坛建筑群了。祈谷坛是三层汉白玉圆坛,占地面积近六千平方米。祈年殿就建上面。

祈年殿是天坛的象征。也曾经是中国的象征性建筑物,原名大祀殿。有祈祷丰收之年的意思。在建筑上,它是圆形重檐攒尖顶,顶部覆盖蓝色竹节瓦。逐层收缩,高达九丈,由28根红柱子支撑。是我国唯一留下来的仿明堂式建筑。过去,琉璃瓦分三种颜色,也三种不同的意思。即:上青,代表上天、中黄,代表皇帝、下绿,代表黎民百姓。后为了表示对上天的尊敬,全部改换成蓝色琉璃瓦。

而殿顶和支撑殿顶的28根柱子,也有不同的代表意义。殿顶周长30丈,代表一月30天。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有四个季节。中层12根象征一年有12个月。外层12根象征一日有12时辰。中层与外层24根象征24节气。三层共28根象征天上的28星宿。如果再加上殿顶顶部的8根童柱共计36根。则象征天上的36天罡。在宝顶上还有一根叫雷公柱的镏金短铜柱,象征皇帝一统天下。 除此之外,殿顶内部还有一“龙凤藻井”,地面有一块“龙凤呈祥石”。二者相映成趣。

和祭天一样,每年这里都要举行用来祈谷的礼仪。每次祭祀前都要将大殿修饰一新。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共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连接神厨神库,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这是风水镇石。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有二。一说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东南方空旷,于国家不利。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二说,七星石代表东岳七峰。至于东北的小青石,是因为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入主中原寻找理论依据,而派人考察泰山的发脉地络,认定泰山发脉于东北的长白山后增加的。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7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座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要有五组建筑群,分别是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20xx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20xx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20xx年元旦那天,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天坛为北京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日的天坛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坛内的祈年殿已经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

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外围有两道坛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两道坛墙的四个正位设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天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这是因为古代以左为尊;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这四门的名称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这四个字本用来赞美天的本质,也称为天之“四德”。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

来到圜丘坛上,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块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和燎炉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皇帝站在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人间偶语,天闻若雷,说的就是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皇天上帝就能清楚的听到,所以皇帝会站在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

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殿宇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东南西三个方向各一出陛,在南向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殿顶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故称之为九龙柏。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

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大家看,这里明明就有八块石头,但是为什么会命名为七星石呢?现在我告诉大家。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现在的我们已经走过了中轴线,接下来我们往西走,去看神乐署建筑群和斋宫建筑群。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斋宫。斋宫占地四公顷,建成于永乐十八年,现在我们看到的斋宫是清乾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皇帝祭天之前,要到天坛斋宫斋戒三天,三天以内不能做任何事。应为斋宫是皇帝的住所,所以建筑等级较高,建筑物精美,素有“小故宫”之称。

再向前走就是神乐署了。神乐署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原名“神乐观”,清乾隆八年改为“神乐所”,乾隆二十年又改为“神乐署”。神乐署是专门演习神乐舞的场所,最重要的曲子是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

我们已经看完了五大建筑群中的四组,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最后一组——牺牲所。牺牲所是用来饲养祭祀牺牲的场所。牺牲所坐北朝南,有北方十一间,中间三间供奉牺牲之神。

中国封建统治延续了两千多年,天坛的规划、设计思想,体现了它的合理性。祭天已成为历史的过去,但凝结了古代匠师智慧和血汗的神坛将作为世界遗产永久保护传世。它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永远发挥着史料、借鉴和教育三大作用。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这么多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的去公园里看看,请大家注意安全,半个小时后我们在东门集合。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8

大家好,我是这次天坛旅游的导游,我叫王约,大家可以叫我王导。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天坛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场所,主要包括祭天、祈谷,以及祈雨。天坛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20xx年,原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就是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才改名为天坛。

1920xx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免于难。侵略者盗走无数件珍宝,犯下了滔天罪行。最后一个在这里祭祀的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世凯也只过了88天皇帝瘾就一命呜呼了。198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名录。好,下面大家自由参观,四十分钟后门口集合。

大家看,现在在我身后的是圜坛。圜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台,为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十四年扩建。

古人认为九是自然数中最大的数,表示至高无上。皇帝是天子,也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圜坛建筑的每一个地方都藏有九或九的倍数。看,顶层圆形石板的外层是扇面形石块,共有九层,最内一层有九块石块,而每往外一层就递增九块,中下层全都是这样。三层汉白玉栏板的数量分别是上层栏七十二块,中层一百零八块,下层一百八十块,合三百六十周天度数。三层坛面直径总和为四十五丈,五九四十五,瞧,不仅有“九”还有“五”,表现皇帝的“之尊”。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参观拍照。

朋友们,天坛旅游到此结束!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9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叫牛牛,这天由我来做你们的导游!

这天我们旅游的景点是天坛,此刻,让我们一齐上车,请注意系好安全带。此刻,我们已经到达天坛,请各位游客下车。

游客们,当一进正门,我们将会看到许多个形状像坛子似的建筑,据说这个景点在一八六零年曾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一九零零年还遭受到八国联军的蹂躏。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那里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此刻我们就以皇帝登坛的路线进行游览。

首先我们观赏第一个坛,它叫圆丘坛,它有两个防护墙,还有一些阶梯和古人的雕像。此刻我们要登坛了,游客们,请你们最好数一下脚下的阶梯,到了二楼,你们会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雕像,他们都是古代的名人。游客们,此刻你们能够自由观赏,但请注意,不要乱涂乱画,带小孩的游客请管理好自己的小孩,一小时后,我们将会前往天库。

此刻我们已经到达天库了,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上面有三个石头,它们被称为三音石。只要你们在第一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一下,在第二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两下,在第三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三下,所以,它们才被称之为三音石。

此刻,是游客们自由活动时间,三小时后,我们在天坛正门集合,谢谢大家!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10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李。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20xx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天坛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1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谢谢你们来北京天坛,欢迎下次再来啦!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12

各位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天坛公园。我姓崔,是大家来参观天坛公园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崔导。现在我带大家一起来参观美丽的天坛公园。 

 北京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天坛公园土也广大,古柏参天,建筑精美。苍松翠柏,绿草如茵,树干上还挂着木牌子,记着古树的年龄。   

天坛公园里面有祈年殿,祈年殿是古代著名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外围墙北圆南方,象征着“天圆地方”。祈年殿高38米,坐北朝南,气势宏伟。整个大殿全部都是木质结构,造型奇特,结构精巧,全都具有十分高的艺术价值。殿内金碧辉煌,殿顶上画着飞龙凤舞,形态逼真,仰头望去,金龙舞凤,似乎好像真的腾空跃起,中间的4根红色的柱子两个人都合抱不过来,外面的一圈还有12根盘花篮柱,它们共同支着弯形的殿。4根红色的柱子象征着一年四季。   

12根蓝柱子像这种12个月和12个时辰。殿内地面上正中间有一块圆形的龙凤石,蕴藏着天然形成的龙凤图案。 

 好了!今天的旅程就结束了,希望这一次的天坛公园之旅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游玩,谢谢大家!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13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着大家游玩天坛公园,我叫马思宇,大家也可以叫我马导,现在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坛公园。

天坛的美丽景色打动了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游客,那里的建筑十分壮观、美丽,是不容置疑的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怀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

天坛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建筑呢!

1。祈年殿:祈年殿大家一定不耳生,它可是天坛的代表作呢!原来它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里面刻着精美的图画,最顶上按着一块石头叫龙凤石,可以隐隐约约的看见一条龙和一只凤,到了祈年殿大家可以看一看。祈年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的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结实的木柱子和36根枋支撑,是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2。回音壁:朋友们,我小的时候来这里,我们就去了这里,我在东,爸爸在西,我小声的说了个:“老爸”过来一会儿,我俩会合了,爸爸问我:“你是不是说了个老爸?”我惊奇的答道:“是,你是怎么知道的?”爸爸说:“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圆径61。5米,周长193。32米。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的。”怎么样?有趣吧!不信的话到那里试一试吧!

3。圜丘坛: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站在它的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虽小声说话,却显得十分洪亮。还有台面上墁嵌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宗天。“

怎么样?大家一定迫不及待了吧!听了我的介绍大家一定对天坛有了一定的了解吧!不过我的口下可说不完天坛的美丽和炫丽,还需要大家去细细游赏!祝大家玩的开心!我们一会儿见!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14

大家好,我就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夏”或“夏导”。今天能成为你们的向导,我感到莫大的荣幸。希望大家玩的开心。今天我们去天坛游赏。天坛是古代皇帝的祭台。在每年的春天,皇帝会在这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冬天,皇帝会在这里举行祭祖仪式;如果遇上旱季,皇帝还会来这里求雨。天坛的主要建筑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个雄伟的建筑,高38.2米,直径24.2米。游客们,让我们走进祈年殿细细观赏吧!祈年殿分为三层,越向上越窄。每一层都有着碧蓝碧蓝的琉璃瓦,三层密密麻麻的琉璃瓦闪着耀眼的蓝光,从而体现出了天的至高无上。三层琉璃瓦下面是分布在四面八方的一扇扇深红色做工精细的门和一根根笔直笔直的红柱子。祈年殿的地基是用建筑中最好的玉---汉白玉一刀一刀地雕刻出来的。汉白玉上,还有一个个精美绝伦、活灵活现的龙头。远远望去,整座底基就好像一朵洁白无瑕的白云,美丽极了。

游客们,请往这边看。现在我们的周围是不是有一圈强?知道它是什么吗?它就是有趣的回音壁。回音壁墙体光滑,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而且圆周率精确,所以声波可沿着墙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如果对着回音壁喊一声,然后将耳朵紧贴着墙壁,就可以听见一声一声的回音。游客们,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回音壁的乐趣吧!

今天的天坛风光游览我们就要说再见了。如果还要去别的地方游览,可一定要找我呀!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15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座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要有五组建筑群,分别是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元旦那天,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天坛为北京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日的天坛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坛内的祈年殿已经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

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外围有两道坛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两道坛墙的四个正位设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天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这是因为古代以左为尊;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这四门的名称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这四个字本用来赞美天的本质,也称为天之“四德”。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

来到圜丘坛上,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块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和燎炉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皇帝站在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人间偶语,天闻若雷,说的就是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皇天上帝就能清楚的听到,所以皇帝会站在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

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殿宇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东南西三个方向各一出陛,在南向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殿顶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故称之为九龙柏。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

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大家看,这里明明就有八块石头,但是为什么会命名为七星石呢?现在我告诉大家。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现在的我们已经走过了中轴线,接下来我们往西走,去看神乐署建筑群和斋宫建筑群。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斋宫。斋宫占地四公顷,建成于永乐十八年,现在我们看到的斋宫是清乾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皇帝祭天之前,要到天坛斋宫斋戒三天,三天以内不能做任何事。应为斋宫是皇帝的住所,所以建筑等级较高,建筑物精美,素有“小故宫”之称。

再向前走就是神乐署了。神乐署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原名“神乐观”,清乾隆八年改为“神乐所”,乾隆二十年又改为“神乐署”。神乐署是专门演习神乐舞的场所,最重要的曲子是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

我们已经看完了五大建筑群中的四组,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最后一组——牺牲所。牺牲所是用来饲养祭祀牺牲的场所。牺牲所坐北朝南,有北方十一间,中间三间供奉牺牲之神。

中国封建统治延续了两千多年,天坛的规划、设计思想,体现了它的合理性。祭天已成为历史的过去,但凝结了古代匠师智慧和血汗的神坛将作为世界遗产永久保护传世。它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永远发挥着史料、借鉴和教育三大作用。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这么多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的去公园里看看,请大家注意安全,半个小时后我们在东门集合。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16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林芷晴,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能叫我小林。今天,我们要来参观一下在我们中国北京东南的“北京天坛”。下面请容许我为你们讲解一下吧

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殿内九龙藻井极其精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

天坛共占地270万平方米,规模宏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它以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相信大家听到这里,一定是又好奇又兴奋吧,看,前面就是目的地了,在此我特别提醒:

1、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不能大声喧哗;2、不要乱扔垃圾;3、要是迷路的话,请拨打电话给我。最后祝大家旅行愉快。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17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而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即将走进祈谷坛了,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

圆形尖屋顶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焚烧,送上天宫。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参考资料:地图团祝您一帆风顺。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18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20xx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可以注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所有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而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即将走进祈谷坛了,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

圆形尖屋顶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焚烧,送上天宫。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参考资料:地图团祝您一帆风顺。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19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座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要有五组建筑群,分别是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元旦那天,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天坛为北京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日的天坛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坛内的祈年殿已经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

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外围有两道坛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两道坛墙的四个正位设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天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这是因为古代以左为尊;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这四门的名称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这四个字本用来赞美天的本质,也称为天之“四德”。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20

天坛公园在北京城的南部,是古代皇帝用来祭祀天神的地方。周末,我和妈妈坐着地铁来到了天坛公园。公园里面有可以租用的电子导游,妈妈给我租了一个戴在身上,所以下面我讲的知识好多是听电子导游讲的!

我们首先到的是“圜丘”。圜丘坛上面是圆形的,下面的院子是正方形的,这表示“天圆地方”。圜丘坛一共有三层,每一层都相隔九个台阶,最上面一层铺着光滑的大理石地砖,地砖有九圈套在一起,每一圈铺的地砖都是九的倍数,我和妈妈沿着最外圈的地砖走着数了一遍,正好是八十一块地砖。

然后我们就来到了神奇的“回音壁”。回音壁整个是一个圆形的院子,中间有个宫殿,它神奇的地方在于你从院子的一边发出声音,就会听到三声回声,还可以从院子的另一边发出相应的声音,这都可以当作古代的电话用了,呵呵!

最后我们来到了宏伟壮丽的“祈年殿”。祈年殿就是古代皇帝祭祀天神的地方,每年春天皇帝都会在这儿祈求老天给老百姓一个风调雨顺的天气,然老百姓能够吃饱穿暖。祈年殿里面有两只飞翔的蝙蝠,妈妈说蝙蝠在古代代表着“福气”,所以它们在这儿可以快乐的成长,因为它们是“神兽”啊!

逛完天坛公园,我心里想:“我以后长大了也要建一个像天坛一样壮观的地方!”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21

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

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20xx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20xx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

在1920xx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块。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22

来到圜丘坛上,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块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和燎炉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皇帝站在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人间偶语,天闻若雷,说的就是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皇天上帝就能清楚的听到,所以皇帝会站在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

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殿宇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东南西三个方向各一出陛,在南向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殿顶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23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而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即将走进祈谷坛了,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

圆形尖屋顶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焚烧,送上天宫。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参考资料:地图团祝您一帆风顺。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24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座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要有五组建筑群,分别是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元旦那天,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天坛为北京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日的天坛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坛内的祈年殿已经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

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外围有两道坛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两道坛墙的四个正位设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天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这是因为古代以左为尊;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这四门的名称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这四个字本用来赞美天的本质,也称为天之“四德”。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

来到圜丘坛上,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块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和燎炉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皇帝站在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人间偶语,天闻若雷,说的就是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皇天上帝就能清楚的听到,所以皇帝会站在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

中国封建统治延续了两千多年,天坛的规划、设计思想,体现了它的合理性。祭天已成为历史的过去,但凝结了古代匠师智慧和血汗的神坛将作为世界遗产永久保护传世。它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永远发挥着史料、借鉴和教育三大作用。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这么多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的去公园里看看,请大家注意安全,半个小时后我们在东门集合。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25

大家好!天坛导游词欢迎来到天马旅行社,我叫张子潇,大家可以叫我小张。天坛导游词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距今已有600余年明清两朝祭天的地方,“天坛”。

走进了公园的大门,一股淡雅清幽的花香扑鼻而来,大道两旁的古松是否给您一种庄严的感觉呢?天坛导游词现在我们来到了明清两朝祭天的祈年殿的台基,大家看,经过三层汉白玉铺成的台阶后,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直径246米,高38。2米的圆形大殿,这便是祈年殿。看!殿内由16根红色的柱子支撑着。那其中雕有黄金龙的4根木柱便是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其余12根没雕有黄金龙的柱子则是代表12个月和12个时辰。中间的圣位是皇帝用来祭天的。大殿是否给您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蓝蓝的琉璃瓦屋顶与蓝天融为一体天坛导游词天坛导游词请在这里拍照留念,我在九龙柏等各位。天坛导游词

穿过了那条汉白玉铺成的大道,我们便看见一棵粗壮。茂盛的大树,这就是著名的九龙柏,它已经活了500余年,被一代一代的皇帝寄托了“至尊”的含义。天坛导游词

接下来,我们去大家熟知的回音壁,大家看,这白色的碧玉十分光滑,就是靠壁来传递声音的。原来此壁传递声音功效很强。但现在已被破坏,声音功效较底。 天坛导游词

游客们,今天的行程已经结束了,很高兴与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天坛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还请您细细游赏。欢迎下次光临,再见!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26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可以注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所有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27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_。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此刻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那里能够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礼貌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此刻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18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28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门艾琳,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导游,希望你们旅游愉快。

大家请看天坛。

天坛的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国最精美的古建筑群之一。这里原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祈祷丰年的地方。初建于1420年,天坛的面积为273公顷,分为内坛和外坛。北边的围墙为半圆形,南端是方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因为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那时,每年祭天两次。第1次是新春夏历正月上旬,这时要百谷求雨,祈祷丰收。第2次是在冬至日,表示感谢黄天上帝。天坛有三座建筑,一座比一座高,表示逐步登天。

现在你们可以自由观赏天坛了,祝你们游玩得开心、愉快。

北京天坛导游词介绍 篇29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黄山风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靳瀚鸿。接下来,就让我为你们介绍黄山吧!

黄山是中国着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登黄山可从前山或后山上。慈光阁是前山票房,今天我们就从前山上。大家跟着我横穿公路走台阶道。前面就是半山寺。半山寺因为在玉屏楼和慈光阁中间而得名,半山寺为刘伯承手书,寺前可看金鸡叫天门等景点。

现在我们进入玉屏景区。看,这座就是天都峰。它位于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离玉屏峰约1公里。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天都古时无路,难登峰顶。天都峰另有仙桃石、天梯、鱼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极”等石刻。

这是莲花峰,海拔1864。7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一高峰。这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百步云梯:200级台阶,下面的观景台可以看:猪八戒写情书(老僧入定),鳌鱼吃螺蛳,老鼠偷油。鳌鱼峰:黄山36小峰之首。有鳌鱼驮金龟景,去莲花峰方向有左右两条路,左走一线天,右走鳌鱼洞。徐霞客在游记中说: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

你们看啊,玉屏峰介于天都、莲花峰间,为36小峰之一,海拔1716米。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玉屏峰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狮石、迎客松;右有白象石、送客松、立雪台。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在这里拍照吧!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