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解封重启的个人感受(汇总5篇)
时间:2022-10-06 22:37:25
关于疫情解封重启的个人感受 篇1
新型冠状病毒疯狂地席卷全国各地,病毒感染者不断增加,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下了,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告急!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在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与万恶的病毒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而波澜壮阔的殊死搏斗,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各路病毒专家来了。在全国人民沉浸在喜迎新春佳节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的突如其来,给浓浓的节日气氛蒙上了迷慢的阴影。面对这种人类尚未认知的新型病毒的急剧传播感染,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来了,感染病学家李兰娟来了,全国各路专家来了…
84岁的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仍然奔赴一线,告诉我们”一切有他”这位中国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南来北往,北京受命,武汉探险,访疫问病,再次毅然奋斗在抗击新冠病毒战斗的第一线。
著名感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这位年已七十三的古稀老人,作为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她巾帼不让须眉,不畏艰险,再战疫情,为防控新冠病毒疫情出谋献策,为救治疫病感染者竭尽全力。
陈薇少将等军内生化防御专家来了,她在刚进驻武汉不久,就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为快速确诊和救治疫病患者作出了积极贡献。
还有许多像钟南山、李兰娟和陈薇一样的呼吸及感染学科的专家也来到了武汉,积极参加新冠病毒的流行调查和防治,他们的身影活跃在防控疫情的前线。
解放军医疗队来了。这支人民的子弟兵,每当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在新冠病毒威胁人民的紧急关头,疫情就是命令,疫区就是,战区医院全力以赴,空军医疗队来了,海军医疗队也来了,解放军的各路医疗队第一时间冲进武汉来了,这些人民子弟兵再次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
各地医护人员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国制度特色的根本体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侵扰,为打赢这场旷世之战,全国人民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共赴国难,各地的广大医护工作者,踊跃报名,积极参战,逆袭而上,一份份请战决心书,一个个鲜红的手印,诠释了他们的战胜疫情的决心、信心和对人民深沉而博大的爱。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支医疗队、六千一百多名医护人员极速地奔赴疫情发源地—武汉,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紧张而危险的疫病抢救中去。
顽强不屈的勇士来了。在新冠病毒疫情最严重的武汉,还有一大批日夜顽强奋战在救治感染病人的医护工作者,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险,竭尽全力拯救患者,谱写一曲又一曲抗击疫情的赞歌。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自已身患“渐冻症”导致下肢肌肉严重萎缩,看着他一颤一拐艰难奋斗在抗疫前线的身影,看到他来不及照料感染新冠肺炎的老伴,真是令人心生同情与敬意。还有这个医院的护士郭琴,因救治疫病患者而被感染,治愈出院后积极请求继续参加战斗,这是何等的勇敢与无畏!还有一位92岁的敖忠芬奶奶,她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却义无反顾地到一线看病,她说”死也要死在上”这又是何等的慷慨激昂!……
在武汉抗击疫情的主以及全国各地抗击疫情的上,我们的专家、军人、医护人员、媒体人、党员,大家知名的和默默无闻的各路英雄尽呈英豪,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真是数不胜数,浩然之气,可以贯天!
可以欣慰的是,在为核心的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从城市到乡村,从街道社区到居民小区,构筑了一个防控疫情的天罗地网,新冠病毒疫情陷入在人民战争的__大海之中。疫情吓不到中国人民,让疫病在中国人民面前发抖吧,中国人民必胜!
关于疫情解封重启的个人感受 篇2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1958年,在江西余江消灭了流行20__余年的血吸虫病后,毛泽东欣然创作了《送瘟神》,并在后记中总结治虫经验:“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在中国的战“疫”行动中,“全国一盘棋”再次验证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史无前例的全国医疗动员,实现了最大规模的医疗力量集结,4.2万余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针对武汉重症多的特点,全国投入了10%的重症医务人员资源。“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这些中国顶级医院的医疗精英们,浩浩荡荡,会师武汉。网友形象地说,各地卸下“身上最硬的鳞”,交给武汉,组成了坚不可摧的铠甲。
汶川地震后,“一省帮一重灾县”的中国特色援助模式再次激活,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16地市。这种人力、财力、物力的强力统筹,“只有中国能做到,中国做到了!”
各地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调往湖北,专机、专列、专车一次次从全国各地抵达武汉。武汉天河机场3400米的滑行道上,同时停有11架空军飞机,空军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现役大中型运输机,执行紧急空运任务。
应急医院启动建设。小汤山医院设计师黄锡璆率领的设计团队奋战60小时即拿出施工图;除夕夜,数百台挖掘机、推土机,上千名工人在机器轰鸣声中迎来庚子年的第一个清晨——10天时间,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正式落成。
随后,新冠肺炎专科医院的建设与方舱医院的启用,实现了疫情防控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的关键转折。
“上帝在7天之内创造了世界。我认为上帝就是中国人。”外国网友赞叹不已,“两山神话”风靡全球。“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种动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访问北京后说,“也许你正在关注的是中国将在10天之内建成的一家大医院,但这不是他们正在采取的措施的唯一目标,我相信这些措施将扭转(疫情)趋势。”
中国独特经济制度下自主完备的工业化体系、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一经充分动员,便能迸发强盛的弹性和韧劲。2月初,我国口罩日产量1000万余只,3月初日产量破亿。口罩日产量从千万到过亿,只用了1个月时间。
学者们认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世界近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产物,是生产社会化的一般要求与后起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严酷两种客观因素共同促成的”。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只要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还在追赶发达国家,就有必要保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著名记者伊恩·约翰逊说:“西方国家的人民对中国政治体制充满成见,让他们低估了中国的做法给他们国家带来的可能价值和意义。”
在全球疫情危急时刻,世界看东方,中国力量和中国制度令世人刮目相看。
关于疫情解封重启的个人感受 篇3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文化传统简论》中,曾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武汉人民庚子抗疫,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
九省通衢的武汉位于中国地理的“丹田”地带,积蓄着民族精神的深沉力量。岳飞的四次北伐,自武昌始,“八千里路云和月”,铸就一段辉煌。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最大转折。在1938年,武汉被称为“东方的马德里”,“武汉会战”粉碎了侵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98抗洪”“03非典”“08雪灾”,武汉军民一次次勠力同心,守住长江边上不溃的“堤坝”。
在疫情的至暗时刻,武汉这座“不信邪”的城市,依然“怼天怼地”不服输。学者易中天说,武汉人把生活变成了艺术,把他们九死一生的艰难人生和不太顺心的烦恼人生,变成了有板有眼、有腔有调、值得“铆起唱”的生命劲歌。
雁过无痕,叶落无声,那些没有在功劳簿上留下姓名的平民百姓同样值得铭记。他们识大体、顾大局,坚信命运由人不由天,他们的集体主义、公民意识让人感佩。疫情之下,社区里大家互通有无不讲价钱,形成“物物交换”;下沉干部和志愿者当起“快递员”“代购员”,爱心居民坚持为独居老人每天送饭,邻居间相互馈赠,还“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们一起扛起了武汉。
费孝通先生在其名著《乡土中国》中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很多人认为,熟人社会过于注重亲情关系和地缘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会逐步瓦解。然而,疫情期间用邻里互助、信任关系编织的“缓冲网”,“熟人”起到了微妙的润滑作用。
而在“熟人”之外,还有大量熟悉的陌生人——志愿者。大批志愿者在灾情中涌现,奔波在武汉的街道社区,构成了引人注目的“武汉现象”。他们不计回报,不辞辛劳,填补了政府工作中的许多空白,被武汉人亲切地称作“摆渡人”。
武汉伢不认怂,搭把手,就过了!
鲁迅先生曾写道:“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英勇奋斗、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文化密码,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于疫情解封重启的个人感受 篇4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题记
20__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寻常的春节。以往人们会走亲访友,出门旅游,吃团圆饭等,街道上也总是热闹非凡;而今年人们只能待在家里,而这,则源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疫情·防控
疫情爆发以后,钟南山爷爷站了出来,他提出尽量不出门,出门要佩戴好口罩,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去武汉;然而,84岁的他却亲自连夜赶往武汉查找病源,奔波在抗疫一线,而这时疫情已经爆发……
疫情无情,人有情。你可看见,医护人员顾不得团圆,竟在短短几天内就组成了50多支医疗队;你可看见,1万多名医务工作者放弃休息,纷纷驰援湖北;你可看见,一封封请战书,一张张坚毅的脸庞……那,是一颗颗救死扶伤的心!白衣天使逆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感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他们勇敢又坚定地走向了抗击疫情、挽救生命的战场;他们是时代的“逆行者”,他们是时代的英雄!
这个春节,爸爸为了防疫工作早出晚归,舍小家护大家,没有休息过半天,在这全国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作为一名奋战在抗疫一线医护工作者的儿子,每天看着爸爸为保卫人民安全默默付出,既为他担心,也为他骄傲!想起那些千千万万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为爱守护的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志愿者等等,他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用自已的方式共同织就了抗击疫情、守住后方的安全之网,展示着一名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
抗疫·爱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严峻,物资短缺,在灾难面前,各国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捐赠口罩,防护服等。美国有几位年轻华人买了一批医疗物资捐赠给武汉,他们刚毕业,没太多积蓄,几个人凑钱才买到。他们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并没有留名,然而一名义工告诉他们必须要留名,于是他们留下四个字“中华儿女”!在日本捐赠给中国的防护服有着这么一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一位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人,他在连续工作十天后,拿到了7500元的工资,但钱还没有在手里攥热乎,他就拿去超市买了145提牛奶捐赠给附近的医院和工作人员;因为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小区周边药店口罩很紧俏,一社区工作人员向过往居民免费发放口罩……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疫情·禁行
由于新冠肺炎患者还在增加,全市采取了禁行措施。从窗口向外看,原本繁华的街道空无一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短短时间内便响应政府号召,尽量减少外出可能会带来的麻烦,不给国家添乱。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人!千万人的心汇聚在一起就是坚不可摧的力量!而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家努力学习,积极宣传防疫知识,收看新闻,关注疫情信息,心系祖国!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与病毒的顽强搏击,是一场爱心的接力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场战役一定能胜利!我们祝愿病人早日康复,医护人员平安归来;我们期待在抗疫结束,鲜花盛开之时,平安相见!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关于疫情解封重启的个人感受 篇5
与遁入历史尘烟的其他文明不同,中华文明历来具有巨大的稳定、吸纳和整合力量。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书写了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伟大文明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
战“疫”中,从各省市医疗队对口支援湖北,到各地百姓自发赠送粮油蛋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针对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供血需求上升的局面,多个省份迅速启动联动机制,最远的送血车甚至来自云南的边陲地区。千里送血,成就了真正的“血脉相连”。
一位志愿支援武汉的四川医护人员,在视频中说了这样一番感人肺腑的话:“汶川地震时,全国各地的救援队来支援我们四川,义无反顾,这次的疫情也是一样,所有成都医院都愿意派出自己的救援队……也算一种报恩吧。”
不仅仅在国内,海外华人也心系同胞。他们像“蚂蚁搬家”一样,为缓解初期的防疫资源紧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海关部门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1月24日至2月11日,全国海关共验放进口疫情防控物资8.7亿件,其中有7.3亿只口罩。
一位住在香港的武汉人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中国只有在武汉痊愈后,才能渡过难关。无论你喜不喜欢,这就是我们‘四海一家’的现实。”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发表了这样的观点,“中国最崇尚三种政治价值观:第一统一,第二秩序,第三稳定。不仅政府这样认为,普通中国人也这样认为”。
还有学者认为,欧洲各国是从文明古国分化成的“民族型国家”,而中国相反,包容了地域、传统、文化等巨大的内部差异,形成了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型国家”,是长期历史进程中“百国之和”的产物。
正是因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着深厚的“大一统”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了文化根基,中央政府才能顺利“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这次与疫情的艰苦斗争中,我们才能走出生死危机,赢得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