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感想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旅游经济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三篇)正文

旅游经济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时间:2022-11-28 11:42:58

旅游经济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

旅游经济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昨天,市委书记徐立毅主持召开市委会议,传达学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次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研究部署我市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实质,把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全力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耕,市委副书记钱三雄以及其他市委参加会议。市领导葛益平、余梅生等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联系理论和实践、纵观历史和现实,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对我们深化对新常态下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新发展理念深入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会议强调,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理解经济发展面临的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深刻认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努力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会议强调,要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要在思想上确立新发展理念,切实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老旧做法,真正来一次思想大转变。要在谋划上坚持高标准,对照先进地区,提升工作标杆,改变安于现状的心态,打造一批发展亮点,真正来一次理念大提升。要在推进上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短板”问题入手,找到结合点、切入点、突破口,完善一系列政策和机制,真正来一次工作大突破。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实现产品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企业从小而多转向精而强、平台从低小散转向高大聚、方式从单纯制造转向制造服务化、动力从侧重管理控制转向依靠创新驱动。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加强制度供给,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人居环境供给质量。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做到全面把握、正确理解。要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加大新发展理念学习教育培训力度,更加注重实践、勇于实践,切实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旅游经济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中国旅游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旅游景区作为重要的一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此次,我作为一名普通学员有幸参加了为期五天的茅山旅游风景区培训班,培训班有多名资深专家和高校教授授课,授课内容全面,新颖,实用。使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一、加深了对旅游景区星级的认识旅游景区星级的标志是等级,形象、价格、服务质量的象征,能够非常直观的反应旅游景区的硬件实施,软件服务水平,对旅游景区的星级评定宗旨在于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提高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景区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二、强化了自身的旅游景区管理知识结构

目前自身所掌握的旅游景区管理知

识大多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实际经验还是比较少,知识结构也不够合理,通过这次培训班交流学习体会,向专家教授学习管理方面知识与经验,自己的知识储备又得到了一次加强。

三、了解了旅游景区服务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投诉处理、应急处置、紧急救援、旅游保险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为导向,推进旅游咨询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规范道路、景区等设施的标识系统和景区解说系统,增强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四、了解了旅游环境的重要性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建设安全有序的旅游目的地;增强城乡居民的旅游参与意识,自觉维护旅游环境,发扬热情、好客的民族传统,建设友好型旅游目的地;丰富适应旅游者的服务语言,优化语言服务环境;进一步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和诚信旅游网建设,引导旅游企业规范经营,打造良好的诚信经营环境。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和绿色旅游,制定并推广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推动环境保护型开发、资源节约型经营、环境友好型消费;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创建绿色饭店和生态景区,建立完善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减少污染物排放,稳步提升旅游环境质量。

通过五天的培训和考察,我受益良多,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就要有深入研究的劲头。我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还不丰富,需要学习和请教的地方还有很多,学海无涯苦做舟,百尺竿头从头越。要努力夯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积极积累实际经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旅游行业管理人员。

旅游经济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一、新常态下的中高速有利于向更高发展水平跃升

中国6.9%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领跑世界主要经济体。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在发达国家中,英美复苏相对强劲,但经济增长基础并不牢固;欧元区和日本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表现均不尽如人意。在新兴经济体中,巴西和俄罗斯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经济严重下滑,呈现滞胀特征;印度开始享受人口红利,增长率逐渐高企。可见,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长周期影响下,世界经济整体表现出一种“新平庸”,但不同国家面临的制约因素各异,呈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不同于世界经济“新平庸”,不仅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的特征,而且经济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在世界上仍是较高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xx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为3.1%,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5%,欧元区为1.5%,日本为0.6%。显而易见,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向更高发展水平跃升的必经阶段。从长期看,一个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助推经济较快增长的“低垂的果子”会逐渐减少,经济发展在更高阶段上只能取得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从世界上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增速对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规律。按照20xx年美元价格,20xx年世界银行所界定的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1035美元)GDP平均增长率达到6.3%,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035—4086美元之间)为5.7%,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在4086—12616美元之间)为4.6%,而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高于120xx美元)仅为1.7%。这组数据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出现变化,说明中国已进入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通道;二是20xx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3%,明显高出与我国同等发展阶段国家4.6%的平均增速,即使与低收入国家平均6.3%的增速相比依然较高。所以,我们自己不必在速度问题上过分焦虑,国际社会也没有指责中国增速不够高的理由。

新常态下的中高速有利于推动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实现各项既定目标。中高增长速度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提,也为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举措奠定了基础。粗放型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环境制约已难以为继,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经济增速太高,就难以遏制各方面大干快上的冲动,经济体系和生态系统都将付出沉重代价;如果增速太低,则会影响就业,妨碍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所以,应用积极心态看待新常态下的速度变化,采取积极行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中国经济始终沿着增速合理、动力强劲、结构优化的轨道前行。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临大势贵在顺而有为。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遵循大逻辑,顺应大趋势,不断增强和发挥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了千明,一迷万惑”。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面对比较严重的结构性产能过剩这个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抓住时机进行战略性调整就能顺利过关。面对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能有效化解。只有彻底抛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想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挥我国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引领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重心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的“十个更加注重”,可以说是引领新常态的方法论、实践论。比如,过去主要看增速有多快,现在就要看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多好;过去有的城镇化“见物不见人”,现在就要注重以人为核心、回到让更多人口融入城镇这个本源上来。这样的转变中,蕴含的是思维和方法的转换。再比如,供给侧矛盾突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这样的转变,是工作要求和侧重点的变化。总之,顺应新常态这个大势,做到“十个更加注重”,就能有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会不会遵循大逻辑,能不能有新作为,是对各级干部的重大考验。进入新常态,不少同志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已经开始。但也有一些同志不知道怎么干为好,正所谓“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确,对新常态有一个深化认识和逐步适应的过程,但适应一定要雷厉风行、殚思极虑,适应得越快越好,不能坐着等、站着看。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深入回答了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下怎么干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深刻领会、认真贯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就能在引领新常态中有所作为、大有作为,使我国经济增长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