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感想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新课标培训研修心得(汇编三篇)正文

新课标培训研修心得(汇编三篇)

时间:2024-05-27 17:20:31

新课标培训研修心得(精选3篇)

新课标培训研修心得 篇1

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聚焦在“教会”“勤练”和“常赛”,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推动改革深入,带给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种一体化的初心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一脉相承都指向人的发展,即超越知识与技能,聚焦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明确关系整体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一体化,应先明确“学、练、赛、评”四者关系,是认识、理解和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条件。描述四者关系,从学习角度说,学是基础,练是提高,赛是运用,评是对“学、练、赛”的反馈。课堂中,一旦将“学、练、赛”有机和结构地关联起来,并做到激活和解放学生,那么就会从中获取学生各种客观的表现性评价信息,继而形成准确的评价结论。反之,学生表现不充分,既影响评价信息获取,又影响评价客观性。而一旦评价做得适当且合理,则对于学生“学、练、赛”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由此可见,“学、练、赛”和“评”是一种互动关系。从结构角度说,“学、练、赛、评”是一个整体,彼此关联,相互作用,表现的既是一种整体关系,其中“学、练、赛”三者又是一种递进关系。总之,在结构化教学视角下实施一体化,其目的是通过四者结构化的相互作用,在知识与技能结构的相互关联下,共同构建起学生知识结构并提高认知结构力量。

完善结构打通双向传输

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不仅有输入,而且有输出。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结构化教学看来,输入是基础和前提,是知识与技能结构的输入,输出是将输入的知识与技能结构编码输出,去演练或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的意义表达,只有通过结构才能实现,学生才会在结构的作用下,窥到知识与技能的全貌。所以,实施一体化要高度重视知识与技能结构的完善,摒弃“碎片化”教学。

整体教学深化课堂学习

挖掘四者之间结构的关联点,并通过整体教学贯通起来,让赛因学和练而精彩,让学和练因赛而不可或缺,并在评价的策动下,“学、练、赛”循环起来,这样体育课堂将充满活力、生命力、凝集力和挑战力,进而通过整体学习和整体的知识与技能去涵养整体的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一体化,在结构化教学策略下,还原整体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沿着一体化的学习路径,重组结构化的学习素材,强大学生认知结构,激活知识与技能结构,循序递进,一定会逐步实现整体教育培养整体人的目标。

新课标培训研修心得 篇2

20xx年5月12、13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小学数学新课标精讲解读高效课堂教学引领研讨活动》培训学习。会堂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座无虚席,与会者热情高涨。

会上五位专家做了深入浅出的精彩讲座,并开展现场交流互动。他们的发言既开拓了我的视野,又加深了我对数学教学的深层次理解,感触颇多,感受颇深。特别是他们的工作态度、研究精神、专业知识和能力,使我们肃然起敬;他们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及人格魅力无不让我们赞叹不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特别对于“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予以强调,指出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强调了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及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十大核心概念。“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传统的教师熟悉的“双基”概念发展为“四基”,由原来的“两能”演变为新课标中的“四能”。这一改动,就是对课程改革实验理念的进一步诠释,也是10年来对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反思与总结的结果。而这些课标中内容和核心概念的调整和变化让我深刻反思: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到底要培养怎样的孩子?而这些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深入解读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基础上,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最终实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数学素养的人才。

本次新课标第二个重大调整无疑应该是“减负”。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删除部分内容;第二是降低要求。第三是通过进一步明确基本概念的内涵,限制知识难度。第四是通过设置“选学”内容,增加课程的弹性。减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面、所有老师共同努力,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出适合当地学生实际情况的具体课改实施方案。

在本次新课标中把“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视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公平、民主、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这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的教育,而是人人收益、人人成长的教育。我感受到了新课标对于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要求教育工作者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

北京市特级教师田立莉老师应用新课标研究“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的案例也给我们一线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新课标20__版把“空间与图形”改成了“图形与几何”更突出体现了几何学的本质:以图形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以空间形式作为分析和探讨的核心。让我们明确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概念: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帮我们分析了新的课程标准在图形的认识方面有哪些变化和新的要求。田老师结合课例从“图形与几何的四个组成部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具体解析新课标,从个人专业研究的角度,结合学员们提出的问题与需求,全面、充分地进行了阐述。

这些内容丰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使我们对新课标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领会了新课标对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尤其在以下几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刻:

1、新课标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更加全面和科学。

首先“双基”变为“四基”,在原实验课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这样不但全面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体把握,还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同时要求教学时以学生为本,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在感悟、体验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数学知识领域的表述更加系统和规范。

把原实验课标中的“空间与图形”表述改为“图形与几何”,这样表述与“数与代数”不但形式上更加一致,内容上也更加科学、规范。因为“数与代数”中的“数”是数学学习、研究的对象,“代数”是研究的方法,同样的“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是研究的对象,“几何”是研究的方法,与实验课标中的“空间与图形”的'“空间”、“图形”都是要研究的对象,同时两都又是并列的关系,显然新课标的表述更加科学。

3、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标从实验课标中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增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创新型人才迫切需要而当前教育中学生急需提高的素质,因为发现和提出问题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体现。

4、新课标中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各数学知识要点要求学生学习的程度,特别是对学生要求的目标行为动词做了具体的描述。如对课标要求的“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验”、“探索”等的基本含义作了规定,并说明了与之同等程度的同类词,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新课标的要求,更好地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贯彻和实施。

5、调整了一些学习内容。

对各学段的数学学习内容作适当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适当降低有些学习内容的难度,如统计与概率在小学阶段删去了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内容。

6、实例选择更具代表性。

新课标中精选了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意义的实例,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

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就要更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奇妙有趣的事情,进而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可持续发展。评价一节课的好坏要从多维度来考评,将我们观课的重心更多地下移到学生身上,观察孩子的上课表现,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关注孩子们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等等。毕竟在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时侯经历过程与收获结果相比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总之,十年的课改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天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具有独立的人格,善于思考,并拥有自主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的人。我们期待我们的教学应关注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讲降到最低限,而去自觉地多倾听、多鼓励、多宽容,超越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我们要重视自主学习与价值引导相结合,以德为先,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要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新课标培训研修心得 篇3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学习,聆听了几位老师对新课标学习材料的精彩解读,受益很大。下面就谈谈我培训学习体会

一、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

而且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二、注重学习、转变观念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以后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