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感想 > 心得体会 > 教育心得体会 >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7篇)正文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7篇)

时间:2022-11-22 16:48:30

玫瑰教育读书心得(通用17篇)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

最近有幸拜读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撰写的《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

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也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夫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成人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国伟大的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的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我们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走上社会,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感受和谐社会中的人和事。在观察体会中学会欣赏,能用优美生动的词句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抒发对祖国国泰民安的赞美之情。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会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道:“你真棒!好样的!向你们学习!”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2

在这本书中,第一篇就讲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写得非常精彩: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关系来看,教师教学观念的不同,在施教过程中,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就拿传统的讲授法来说,传统教学观念就强调“讲清”、“讲透”,学生听完课,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了;而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应用讲授法时,就会注重在讲授过程中,在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处,适当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向学生介绍大量材料、提供重点信息,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

读了这段话,我深有感触。其实这段话告诉我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新课程标准到现在为止已实施五年,五年来,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学生地位的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与权威,因而,教师总是板着脸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在课堂上,未经过教师的允许,学生不得发问,不得说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就是一个劲讲,“讲清、讲透”,在教师讲清楚的情况下,学生当然就没有问题了,因为都被老师讲完了。而在新课标中,再三强调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教学相长,教师要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提问,不怕学生问住自己,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倾听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阅读教学中,课文的意义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代替,只有靠自身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把学生的认识导向正确的思路,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提高学习效率。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思考。任何智慧的产物都是思考的结晶。记得在走出师范校门之前,导师反复给我们强调: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不要只停留于每月能拿到薪水糊口!确实,离开了师范校门,没有了导师的扶持,没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励,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惧、无奈各种情绪都蜂拥而至,很容易就会被卷进盲从的大流之中,从而迷失了自己!因此,对自己的教学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结构、手段、方法、模式、对象、效果等等,每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长进!另外,在新课标的大浪潮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要求教师具备对各种知识、方法、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而思考便可以使它们融会贯通了。

二、学会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懂得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正如威尔逊所说:“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激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热忱。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生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丰富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引来时代的源头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学会教学。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我想即便是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对于我们没教几年的老师来说,就更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了,记得师范里一位导师曾说过:“教书不一定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讲天分,还有后天的教法”。这个说法我是同意的,因为在大学里就有些教授知识很渊博,但上课时课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

四、学会创新。教学说透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式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正如课堂上也没有“几大步骤”,说到这里,我特别佩服的一个人是魏书生,首先,他不是正统师范院校,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和约束,把生活中最本质、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带进了课堂,他的课堂上犹如一股活水,不断涌现出新的智慧。有老师曾抱怨,魏书生的课很难模仿,而我觉得魏书生的课正是因为没有了那种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完全是随课堂的真实情况而随机迸发的教学智慧,才使得他的课那么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可以轻易学来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于走创新之路,才是教学成功的出路!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语文教学及当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3

平时由于忙于教学,一直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看看书,有时间也是做一些绘画之类的练习,自打静下心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我才觉得光有实践也不行,还需理论指导,理论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确实践的方向标,因为它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文化瑰宝。下面就这本书,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收获,因我的水平有限,观点比较肤浅,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1.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美术的教学一直都是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进行学习的,而兴趣是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学生没有美术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美术,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再谈方法。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各种不同学习美术的方法无论是自学还是教学都离不开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两条基本途径,为我们改革美术教学选择教学途径提供可靠的依据。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不经过美术学习和培养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现代社会媒体因素追星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奇装异服,怪异发型甚至都觉得是美。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将会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发展。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美术教学既要遵循教学教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美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喜好来设计教学的程序和步骤。首先应加强美术作品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介绍外,不要急于从归纳思想内容到概括艺术特征的程式化教法,学生会感到很枯燥而不想听,更不想再去审美了,也审不出美了。可以从作品本身,从分析意象,情节,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入手,编成故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点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面特征,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美的方法。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常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观察的欣赏,让他们沉浸到欣赏对象中去,运用已知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进入到对作品未知的个性特征的探寻。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

3.在感受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发表个人的欣赏见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交流欣赏体会中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4.美术教学借助的教学工具

多媒体的出现,使美术教学如鱼得水,从图片,音乐,视频等各方面入手全面丰富学生的视觉听觉,提升学生的情感升华。运用电脑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和绘画创作,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求意识和创造能力、操作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寓学于乐是审美教育的一大特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学生又学到了知识,他们在玩中学,也在玩中获得了美的享受与乐趣,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如在八年级上学期上漫画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收集了很多名人的漫画和流行的经典动画,先通过欣赏分析,入手到如何绘制漫画。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在欣赏课里,则利用媒体技术,点画成景,有某一幅画扩展到同一系列的,还可以点人出文字介绍,在学生讨论后,老师在总结时,点一下相关的画家或某名画的图片时,其相关的介绍就出来了。比老师单一总结要更形象。还可以利用电脑虚拟出你想象的场景,例如把某画色调变一下,或把画中某物或人去掉后的效果等等,这种富有艺术情趣的客观环境,能全面丰富学生的视觉,更好的去熏陶感染学生。

5.审美视野要拓宽

中学美术教学是一种使受教育者通过美术的学习逐渐提高对美作品的审美能力,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能对艺术及艺术以外的一切美的因素进行感知的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学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要唤醒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艺术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在艺术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固有的书本知识上。要大胆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通过观察、思考把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到美处处存在。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发,使学生用真实的心灵去感受、描绘。

6. 美术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现代教学论提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那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只是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创造教学的新境界,使美术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4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5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6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7

《爱心与教育》深入浅出、亲切感人的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以爱,这种爱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们当朋友的朋友之爱。当看到李老师与“后进生”万同的故事时,我是如此感动。作为一个老师,能够对一个学生费如此大的心思,那么什么样的学生不会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学习李老师善于锻造"优秀学生"的卓越人格;实施民主科学与个性化教学,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生"。像李老师那样,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后进生"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师书上提到的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铭记于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伟大,对祖国、对社会、对学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让学生有这种感觉,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伟大,找到生存的意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生命的舞台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不偏爱分析能力强的优等生,不歧视具有实践创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老师们,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师能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体现,成功智力的学生也会大大增加,“个性+特长”的学生也会不断涌现,社会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会层出不穷。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8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

刚看几页,才发现自己的浅薄。玫瑰与爱情其实没有一点关系。玫瑰只是窦桂梅教师的网名而已。这本书中,“玫瑰”,怎么会和在别人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的呢?好奇的拿起书读下去,被它深深地打动了。

书中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有些时候,你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是的,我们有些时候对学生往往缺乏真正的尊重和关心,许多班级的墙上小红花,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可是对于方框后面没有这些小红花小红旗的学生来说,则恰恰是他们难堪的记录。给他们的心灵埋下痛苦。适得其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教育事业,对待自己的学生,不仅仅要有爱,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做着,自己该做的一切,我们会因感恩而更加美丽。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总而言之,有个人特色的方式是有价值的教学,是生机勃勃的教学,也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作业一名英语老师,我在形成自己特独的教学风格的过程中,一定要好好读书,结合实践,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内心”放进教学中去。如果说自己以前还是“机器人”,那么,现在的我,正在努力创造自己的风格。

我相信凭着我对教育、对学生和对自己生命的热爱,竭尽全力,我会让自己的课堂,拥有风格、放出光彩。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9

《跳出数学教数学》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即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开展教研与科研的能力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包括教学中涉及的如何处理教材等问题,教学时如何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课堂上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个人成长及读书学习等。

关于了解学生

《礼记 学记》中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是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其大意是:学生有四种过失,当教师的一定要知道。学生学习时,有的错在贪多,有的错在求少,有的错在不专注,有的错在不思进取。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和心理状态都不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学时可以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学生的过失。

(一)或失则多

或失则多意即学生为了学习更多知识而不顾自身的接受能力,往往贪多务得,具体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学生学习知识时,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区分辨别。同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并不进行实践,没能发挥知识的作用。

此外,“失则多”也有教师的原因,有时教师为了赶进度,会将大量的数学内容放在一起讲,结果造成学生消化不良。教师惯用成人的思维对待学生,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不会变通,认为数学难。

因此,教学不能只考虑量的积累,更应该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二)或失则寡

有的学生所学过少,孤陋寡闻,对此,笔者给出以下教学建议。

1.从实践中学习。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匮乏,不易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学时,应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其经历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从生活问题过渡到数学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更多的知识。

2.教学内容要更具有选择性。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不讲,即使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内容也不讲。

3.突出重点。教学中,对于那些重点、难点、易混淆遗漏点要重点讲。

4.坚持“三不留”。不留偏题、难题、怪题。

5.坚持“三留”:可以分层次给不同学生留不同的问题,具体分为基础性的问题、变通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三)或失则易

有很多学生学习时不够专注,此时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感染作用。陶行知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儿童的语言进行提问,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多元问题单一化。比如,笔者在讲“体积与容积”一课时,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循环小数”时,用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作为新课导入。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听课、听懂课。知识讲解要由浅入深,让学生积极去思考,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当学生精神不集中时,教师要用巧妙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以及设疑问难等方式,把学生拉回到课堂上。讲授时,教师应该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推理严密、环环相套、由浅入深。

(四)或失则止

面对学习困难,学生往往知难而退。而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即不让每个孩子掉队。

1.课堂上应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

2.多给学生板演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症结,自己解决问题。

3.课堂提问时,多关注后进生,给后进生一定的空间自己解决问题。

4.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正确的辅导方法。

5.营造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鼓励学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6.课堂上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7.疑难问题尽量在课堂上解决。

8.尽量少布置家庭作业,只要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即可,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多读书。

9.对于家庭作业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处理,不积累问题。期末可以进行总结,设计一份易错题集,针对每个错题让学生板演,加深印象。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0

文化素养篇以教师文化素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为目的,在篇中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语言学习的文化背景知识及中西方价值观、文化习俗的差异比较,从而加深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在语言教学中更加重视文化教学。

资源运用篇以演示操作的方式介绍英语教学中常用多媒体课件(pptandflash)制作的资源及方法。通过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仅具备专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小学英语教育的重点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机会,打下较好的英语基础,这包括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掌握儿童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要研究和掌握英语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原则,熟悉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能以教学原则和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英语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了兴趣就有了一个自主学习英语的动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一旦被激发,就会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对英语进行学习和探索,兴趣也就越浓.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会更有意志力。

教师不仅要有综合的教学技能,还要有语言的示范能力。

教学技能是评价教师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师如何教的技能,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师对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实践,课堂教学组织和在课内外充分展示英语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目前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是以趣味性最强的“情景会话”为主。为了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实践,克服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忧,教师就必须具备,能唱、会画、会制作、善表演、能组织课外活动,能操作,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等技能。

教学生唱他们喜欢的英语歌曲,会画形象的简笔画,会制作美丽多样的幻灯片,会以丰富的表情,协调的动作表达意义或有感情,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有了兴趣才会积极,只有积极了才会动口,才能摆脱“哑巴英语”的外号。、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又是英语教学手段。要对学生进行这几方面的基本训练,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1)教师的语音语调要标准,纯正,流利;(2)有一定的口语能力,能用简练、准确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3)书设计合理,字迹工整规范。

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对待教学实践中所遇到问题应经常反思,并保持探索的习惯。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要越过传统和现实以及自我的障碍。教师如果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反思。上完一节课后,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从容地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捕捉课堂教学的某个细节,及时记下课堂中精彩的插曲或悠忽而至的灵感。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1

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情感态度的培养,学习了著名数学教育专家李光树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小学数学的教学思想》,我颇有感悟,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培养,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该说,情感态度的培养比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态度,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从这几句浅显的话语中悟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年代,社会对孩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孩子,而且要培养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态的孩子。

因为实践证明,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现代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许多严峻的课题。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上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培养,主要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三个方面应该是互相联系、辨证统一的。有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自信心就慢慢培养了起来,有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情感态度。 首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以传统填鸭式的方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总结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样慢慢的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其次,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长中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数学学习中也难免如此。

这时,老师不要一味地批评,因为过度地批评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会让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气,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只学会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谈不上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以鼓励为主,多给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学生是最棒的。 最后,我认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积极的心态培养孩子外,还应该给孩子们创设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在一个喜欢数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熏染,培养孩子的兴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阶梯,作为一个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为这一步阶梯奠基,要让学校成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摇篮,不要让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杀在了摇篮里。我要努力让自己的每节课既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2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最近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门。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里面还有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一、教师与儿童

这个世纪的孩子都是在“6+1”的环境中长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部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从小生活在被关心的气氛中。所以当一个孩子要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总是有很多的问题会出现,比如情绪不稳定哭闹的、注意力不集中、挑食、身体较弱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强烈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随机应变”,最好能拥有像孙悟空般的72变。既然没有悟空那种能耐,那就只有看书吸收本领了。

碰到孩子如果哭闹,要是以前我便会跟孩子进行移情情绪,但是如果移情还是不管用时便只是用放任的态度处理,让他一个人冷静会。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绪,正确引导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重要。老师首先要对这个情绪进行识别,深入的了解观察这个情绪产生的原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首先鼓励幼儿将事情表达出来,一般我们常见的有移情情绪的方法,其实让幼儿宣泄情绪也很重要,让幼儿用活动来发泄不愉快的情绪,如让他去踢球、跑步、跳跃、大声吼叫等,在剧烈运动中将积累的情绪能量发散到其他地方。而且也要避免经常问幼儿不愉快的事情。

到了4-7岁的幼儿在活动时,已经具有与伙伴友好合作的愿望了。但是往往在真正合作的时候却出现了抢或是没有计划没有组织的合作,以前我一直也很头痛,觉得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好像影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如果不进入活动,再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矛盾。而书中呢也是极个小朋友在建构区搭建房子,由于分工不明确而发生了矛盾。案例中的老师没有急于介入,而是抓住机会引导他们独立解决交往中的问题。老师首先是说:“你们搭建的的东西都很好,地方不够怎么办?”于是孩子们开始搭建游乐场。老师继续引导说:“游乐场真好玩,想想看,游乐场里还有什么呢?”于是孩子们又开始搭建木马、滑梯、小桥、游船等。孩子们自己开始分工忙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发生。因此,当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时,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

班上的孩子都是小年龄的中班,动手能力比较弱,开学初我就已经给他们订好计划,打算一周上2节手工2节美术课。一开始可能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在纸上兔兔画画,但是,时间一长,只要我说上美术课,他们就是叹气的声音,连最基本的涂色也是草草的了事,应付我,我又气又急。看了这本书给了我启发,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肯定和接纳他们表现的方式和感受。以前我一般都让孩子临摹我的范画,如果孩子画的跟我差别很大我就让他重画或是直接说他画的不对,否定了幼儿对画的理解。从而有些幼儿开始不喜欢画画,一说美术课就叹气,胆子小的幼儿便不敢再纸上下笔。反思过后,我便开始引导,我不在是每次都临摹,由幼儿自主选择主题的方式,在命题画时也要适宜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要给幼儿创造机会,引导幼儿欣赏各种艺术品,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因为我知道画画光光练的是技巧是没有用的,只有让幼儿有丰富的体验,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和学习的欲望才行。

二、教师与家长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这个学期我们组织了好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成立家长助教自愿者队伍,请家长来体验做老师。

三、教师与社区

作为教师还要利用好周边社区的资源。教师不仅要发挥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而且需要有与有关部门、各方人士联系和协调的能力,要有动员社会力量,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对幼儿教育持有不同认识和态度的社会群体交流、合作的能力。

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门需要开, 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3

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大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来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

就教育的理解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像个空瓶子,其中一无所有,开着瓶口等待着把东西装进去,另一派认为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工作。

就教育的方法说,一派注重记诵,使受教育者无条件地吞下若干东西,另一派注重创新发展,不但使受教育者消化那些东西,化为自身的新血液、新骨肉。

就受教育者的方面说,受前一派的教育是“为人”,有人需要一批工具,你是应命准备去做工具,不是“为(别)人”是什么?受后一派的教育是“为己”,“古之学者为己”的“为己”,发展知能,一辈子真实受用,这种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教育”。也是《叶圣陶教育文集》贯穿始终所提倡的教育。

书中所提到的前一派教育的弊端,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在今天的教育界仍值得引发我们的思考,尤其是在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时,有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态度都由分数来决定,把学生当作一架考试机器,希望在他们的大脑中尽可能多的“填”入知识。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学生也是有感情、有知觉的生命体,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感受。

通过本书的学习,使我再一次领略了教育的真谛——是为了受教育者和谐、健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心灵的健全比接受知识的多少要重要的多。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的高兴,发挥自己的天份、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仅仅一时感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工作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向教育先哲学习,把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教育,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的给予关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的心灵、人格都健康发展。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4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指出教师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现在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来源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总之,教师的继续学习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加强教师专业化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5

《幸福教育论》是刘次林先生的博士毕业论文,很有理论高度,对于我来说是生涩难懂的。我是硬着头皮读的。虽然书中有许多地方我弄不明白,但是我仍感到受益匪浅。在书中,刘次林博士用全面的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提出了幸福与教育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作者用丰富的实践材料揭露并批判了当代教育忘记、违背、伤害学生幸福生活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

我觉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是很有必要读一读《幸福教育论》。因为这本书对于我们干好教育事业是很有裨益的。

一、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人人都追求幸福,热爱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呢?由于价值观和人生的体验不同,每个人的看法也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不是有首歌唱道“有钱的当老大”嘛;有的人认为拥有自由就是幸福,这个在高墙内的人深有感触;有的人认为享受亲情最幸福,不信,你看那街头徘徊的一个个孤独的身影,他们忧郁的眼睛充满了恐惧;有的人则留恋官场里纸醉金迷的威风,为此低头哈腰也乐此不疲;再有那五星红旗下手捧鲜花的体育健儿,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品味成功的喜悦。刘博士认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他指出幸福是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伦理幸福三者的辩证统一;是人性诸要素的平衡和优势的统一;是人性诸要素质和量的统一。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从事的职业也有别于其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去争权夺利、纸醉金迷,注定要平淡一生,但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幸福相伴。当学生肃立向你敬礼,真诚的说:“老师好!”时,你不感到幸福吗?当对着毕业照,一个一个的回忆学生曾经的点点滴滴时,你不感到幸福吗?当教过的学生在假期里来看望你时,你不感到幸福吗?

二、有助于教师懂得珍惜幸福,创造幸福

幸福在于体会,品味,每个人的幸福满足不同,每个人看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自然,若要满足每个人的幸福似乎太困难。有话说:知足常乐,我想对于幸福我们也该如此。首先教师要自己懂得幸福,珍惜幸福,工作虽然有点累,但同时也快乐着,幸福着,只有我们教师持有一颗幸福的心,我们才能把幸福传递给学生,才能交给他们幸福的感觉,才能教会学生抓住幸福。在珍惜现有的幸福的同时,我想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创造幸福,如开展情感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幸福,只有我们不断创造幸福,才能够永远享受幸福!

《幸福教育论》是一本层次很高,很深奥的教育理论书籍。要真正读懂读透,确实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经常不断的翻阅,并且在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去融会贯通,去不断探索,相信总有一天能真正领悟其精髓,我们的教育也会展开一个新天地,到达一个新的高峰,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也才能真正与幸福同行。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6

《玫瑰与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比较喜欢的是第一辑。作者从日常的教育细节和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与探究,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所在,让人反思与警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红花的背后》这篇文章,看完之后,感触颇深,本文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肯定会感触颇深,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以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小红花固然可以是对优秀者的奖励,同时也该是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用快乐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对比这篇文章,是否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来一个深深的反思呢?

还有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她能从“发现”的角度审视日本的教育。她客观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也让我从心底里,感觉中国的教育期待教育的地区均衡发展,中国的教育的确缺少实践、缺少个性、缺少关照。

书中写道“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应成为我们为师者的座右铭。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她与书为友,“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所以,她像一只书虫如饥似渴地徜徉在书海中,文学书、专业书她都看,音乐、舞蹈、唱歌、打扮,她都热衷,她活得丰富、活泼,阳光,女人味十足。这正是我所缺的。生活、教学,她懂得幸福就是不停地思考,且行且思,且行且歌。她一路走来,一路书写,一路成长。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里精彩的文章太多太多,就如作者自己的网名为“玫瑰”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本书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要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最后我想引用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读书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7

暑假放假之际,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针对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写成的作品《给教师的建议》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喜爱。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有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读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称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要通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差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差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差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费佳是他教过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对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迟钝。在同一班级里,类似于费佳的学生还有不少。苏霍姆林斯基特地为这些学生编了有200道应用题的习题集。其中不少题是从民间搜集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差生”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脑筋。他们从这本妙趣横生的习题中找到了兴趣和自尊。“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为费佳他们搜集大约100本书和小册子,他说:“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习成绩终于赶上一般学生。在六年级,老师终于发现了费佳的“闪光点”--对物理的极大兴趣。费佳很快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优秀的成员。让差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发现自己“智慧闪光点”的基础,也是教师转变差生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启发“差生”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规律。

为什么许多教师终其一生,只是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能成为着名的教育家?仅从下面几个从该书中列出来的目录来看,就很能给人以启示: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学生、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原来,苏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简单地重复“教书匠”的工作,而是在创造性地工作,他对工作有满腔的热情,求真务实,有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自觉地将教研科研一体化等等,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们很多做教师的,往往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可以了,至于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门专家的事,与己无关,以至于越干思想越落后,越干越没有工作热情,越干职业倦怠感越强烈……一个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怎么会是一个好教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也知道碰到相应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