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实用30篇)
时间:2023-12-17 15:07:58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0篇)
内容导航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3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4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5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6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7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8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9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0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1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2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3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4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5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6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7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8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9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0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1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2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3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4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5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6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7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8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9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30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呼吁一种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然而,《生本教育》给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带来了光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生本教育引领敦坊学校课堂教学大变样。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得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如今,我校领导及全体教师努力践行生本教育。走进我们的课堂,看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相质疑、展示成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近来,听了我们学校几位老师的生本课,我很震撼:原来,书可以这么教!原来,课堂可以如此精彩!这仅仅是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完《小时候的周恩来》一课时,一个孩子大胆地提问:“如果你是周恩来的母亲,你会如何夸奖他?”看到了吧!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前途无量!他们思维活跃、语言畅达、大胆自信、友爱合群。于是,我顿悟,这不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二、生本教育更让我感受到了教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了学的乐趣。
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设计的分析课文的思路很好,总想通过我的引导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还常常为学生没能答出我想要的答案而叹息!而现在,学生兴致盎然地围绕话题侃侃而谈中,我经常听得入神。
在学习 《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我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有的谈了对课文的理解,有的谈了该怎样读好课文,听!我们班温鑫玥同学的回答:“我们组认为母亲的话应读得轻,因为母亲当时病得很重。”学生通过自学不仅能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当时我就情不自禁地称赞道:“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还有的同学能够及时给其他组补充或纠正,有的还能很好地评价别人的回答。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交流,要合作,要展示。
生本教育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学了谜语之后,孩子们自己创编谜语。请听我们班同学创作的谜语:“一根柱子三只眼,每次只睁一只眼。”——这不就是交通信号灯吗?多么形象!“稀奇,稀奇,真稀奇!拿上鼻子当马骑。”——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谜底。在自学、探究中,孩子们闪动着智慧的灵光,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再创作。有的学生为课文画插图,有的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书法作品,有的为文章配乐......学生学习 生活诗情画意,其乐融融。
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的“研”,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的“学”!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教学思想及方法,让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此时此刻,我真诚地呼唤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努力构建积极、欢乐、自主的课堂。同时,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精彩!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
郭教授说:“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而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而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这个“生本教育”理论,紧扣了课改的理论,现代的教育课改观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都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热情高、积极阅读、预习,搜集资料,为课堂展示乐此不疲。我们的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呢?他们整天为一大堆的作业包围着,给他点自由时间他还恨不得快点多抽出点时间出去玩,怎么可能想去学习?也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问题,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不要去灌输给人生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在课堂中,用新颖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允许留有疑问,激发学生课下探索的兴趣。成长在前、成绩在后。他们令人羡慕的成绩,有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必然结果。
生本教育课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要如何进行“生本”呢?我们是不是要全盘拿来呢?当我们试图要升起“生本教育”这面旗帜的时候,我想我们要认真考虑。我们的学校自己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快乐成长”等理念与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我们不必摒弃目前已经在实施的课题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断地改进,无论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学理论,都可以成为优化我们教学方式的一剂“催化剂”。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同行老师的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那碗水还没有倒干净,别人的那碗水就倒不进来。”其实我们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没有必要倒干净。我们需要做的是倒掉我们的陈旧的、落后的、与学生的发展无益的观念、行为的腐水,倒进先进的、与学生长远发展有益的活水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那么,我们的教学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论,也许我们的教育教学亦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话自勉。愿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激情浇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树木,享受盎然的绿意,聆听花开的声音。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3
近期研读了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感受颇深,从心里到精神上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以“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笨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开展教学活动!郭思乐教授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引领着学生,既能让学生够得着,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的设计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又要把握整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激励者。郭教授指出,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走出师本,走向生本。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先学要注意:低入(简单、根本、开放),多做,深思,高出。就语文教学来说,方向是阅读,整体感知,然后品读,并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开始是自由作文,先写后评,先评后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
粗浅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4
今年10月14日—18日有幸参加了在举办的生本教育研讨班,对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如何让“生本”的理念深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经过这次学习,在这里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决心要尝试上“生本课”,我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总感觉一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少说,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学生、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看了几节生本教育观摩课,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会令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回来后在一股冲劲的驱使下上了几节生本课(不彻底的生本课),效果一般。
一些意料之中的问题表现的淋漓尽致: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
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学生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学习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的学习效率和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5
通过“生本课堂理论”的培训学习,令我豁然开朗。从培训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打造了一堂堂鲜活成功的课堂范例。
生本高效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以往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这次理论研讨会中的课堂教学,教师们都是精心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 “ 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 ” 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读、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了学生时间和权利,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使学生兴奋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个体能得到了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本次研讨活动中,教师所执教的语文课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我们的语文课教学都是分为四环节进行的,一二环节中教师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教师直接出示生字词教学检查预习环节,有的教师则采用学生自学记录本听写课前预习的生字词语,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纠正学生的读音和字形,也有的教师采用词语搭配的形式来巩固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合作交流、讲故事理解文意等等,总之在遵循语文总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许多灵活度变的教学路子。
三、自主学习记录本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了读书小主人。
我们平常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解决课文中出现的问题,挖掘出文章的主旨内涵,教师板书在黑板上即可,最多课堂收获时,让学生说一说。有了错误只是当堂纠正草草完事。而在这次的课堂教学学习中,我看到了几乎所有的教师都采用了自主学习记录本进行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记录本的内容包括生字读音、词语书写的积累和纠错、对课文重点句子摘抄以及预习中发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课文主要事件的概括、文章给你的启发或你的收获等,相当于学生的读书笔记。教师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记录本始终贯穿于其中,师生共同探讨出来的东西,学生由错到对的过程、自己的体会都写在记录本上,达到了真正的当堂巩
固,非常适合我们的阅读教学。
四、重视语言积累,深刻把握文本。
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学生一定要有语言实践,也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在这些名课中,教师让学生该记住的东西让他记住,要认的字、要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不要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去。要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教师有自己的丰富的语文体验,利用能否和学生得到自己的认可或唤起自己的共鸣,或者看看是否有不懂的地方,自己的问题有时也就是学生疑惑的地方以此为解读文本的切入点,而且对文本的开掘深。能对文本做到了然于胸,不让学生硬着头皮上。问题设计有利于激活课堂,启发学生思维,在处理教材
时,做到了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生本高效课堂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它的发展之中,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生本高效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最大提高。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6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学习心得 )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从初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从生本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断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生本教育就是让成为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那么,如何让生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的英语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飞孩子的天性。通过看观摩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的想法和观点。每一个看过录像的老师,都对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印象深刻。我也不例外,我多么希望上面这些口齿清晰,知识渊博,侃侃而谈的是我的学生啊!
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在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时候,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是谁?他就是他自己!让他自己做主!让他自己取得!不难看出,这个他就是指的学生。诚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在教学中,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会调动生命自然的伟大力量,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变得快乐,学习自然会高效!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也在我的课堂上尝试了添加适量的生本理念。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结果证明试验是非常成功的,上台来的学生,不但读的很成功,而且没有一点胆怯。就像我平时在讲台上上课那样,下面学生的反应比平时都好。
原来的时候,我总怕学生学得不准确,让他们上台来教单词会把学生教错,可事实证明我错了。生本教育对儿童的看法中提到,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可以从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种种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儿童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而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
尽管有过生本教育带来的成功,但是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拿我几次失败的教学活动来说,教学中会有意无意地拔高要求,甚至在活动中接连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超乎他们固有水平的要求或用一些无谓、重复的环节为一个简单的问题纠缠;而孩子在课堂上的任务,也仿佛只是一味为了达成我的要求而已。这不是主动地学习,不是在为孩子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也就没有起到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而是在为难他们,生拉硬拽地牵着他们前进。学习的难度和的态度致使课堂气氛不再轻松,在有压力的学习环境下,孩子就容易闷掉,产生畏惧心理。反过来,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教师,使教师越发紧张急躁。一旦师生的沟通、合作出现障碍,双方的感觉都会被破坏,无怪乎教师放不开,孩子活跃不起来了。因此,一定要让每一次生本教育的教学活动真正成为生命的活动。
总之,生本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使生本教育走出困境,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7
7月11日来到承德实验小学聆听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节生本研究课。柳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体现老师广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投入,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智慧的启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节课柳老师分三步设计的:首先出示前置性作业,学生互查。在学生互查时师巡视。其次,指一组向全班交流。最后,拓展中又让孩子从生活中体会父母对你的爱。从这节课我体会到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用文字展现生活实际,既能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又能触动学生内在情感世界。此时,他们的所想所说都是情真意切,感受至深。在这里再现了人文魅力,深化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
第二节和下午分别听了余秀行和贺秀宇两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以前对于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了解的比较少,今天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让我了解到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关于生本我认识到了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以前的传统课堂中,基本上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而在生本高效课堂中,更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第二,学生角色的转变。
和传统教学相比,生本高效课堂的模式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同时,同学们在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建立了自信,提高了能力。在通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这些为以后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对“生本教育”的具体实施我还有很多困惑,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教学,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到快乐,而不是种负担?对于“生本教育”的理念我是非常欣赏的,但在自己的课堂上如何把握和体现?是值得我好好琢磨,好好去实践的。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尽可能为学生考虑,不管是备课上课,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实情考虑设计,随着学生的发展,然后改进、变动,留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时间,我想学生是会快乐的。
总之,通过本次的学习,专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范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时时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掘引导学生的独特体验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学习,我将尽力吸取他们的精萃,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8
美国著名家庭教育家斯宾塞对于孩子的教育这样说道。教育应该尽量鼓励个人的发展。应该引导孩子自己探讨,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看是质朴的道理却一语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推荐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及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生本教育,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实施至今,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新课程革新至今,课堂教学仍受着传统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在教学形式上仍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缺乏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严重压抑学生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有很多学校的生本教育现还在处在摸索阶段,教师对“生本”理念还模棱两可,无法在教学中正常运用。
在新课程“三五三”学研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学校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采取集体备课、课例评析、案例分析、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式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生本课堂中,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经常外出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本教育中,教师是引导学的领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教师在生本课堂上,必须做到不见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者,让教学成为帮学。
(一)、成立小组。制订小组竞争方案和合理奖惩机制激励学生,特别是对互帮互助的鼓励。小组合作除了对课堂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前置性作业的完成也很重要。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存在着差异,对于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有的学生会觉得很容易,但同时有的学生会觉得很吃力,如何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容易地学习呢?如果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小组的力量了。小组里面肯定会有些学生的成绩较好,有的较差,成绩较好的同学为了帮小组争分、争荣誉会竭尽所能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而成绩差的同学也会为了不让小组丢分也努力学习。学生课前已经通过前置性作业预习了知识,遇到不懂时也在小组里交流解决了,那么上课时剩下的就只有把预习的知识汇报出来了,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就能教得快乐了。
(二)、前置作业的设置。生本教育强调的是先学后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预习作业(前置作业)必须做好,课堂上才能有话可说。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要注意:低入,让学生更容易的的去学习,更快的的接受自我学习。在问题的设计要使得学生好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悦感。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不宜讲得太多,应保证有15—25分钟让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释疑、讨论。
(四)、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这样才能找到最佳答案。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
(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表现形式应该是语言的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说。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上是我们在实施“生本”课堂教学的一点想法,因为我实施“生本”的时间还很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看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9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一般,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一般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时光飞逝,实行生本教育已有半学期之久了,在这半学期里,虽然我还是对“生本教育”这一词有点不太理解,但从课堂听课、教师讨论等各方面的学习交流中,多多少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前段时间,为了对生本教育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和吃透,我又将《马安生本教育专辑》读了一遍,里面有很多十分有意义的文章,都是谈论当地在实行生本教育时获得的经验。
通过学习马安生本教育,我对生本教育一词又有了新的认识。所谓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所谓教学,应该是教师支持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生本教育注重学生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呵护着学生的生命本位特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这样的教育,是由资深的郭思乐教授提出的。这样的教育才是老师和学生所向往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由。
可是,这样的教育,在值得我们探究和探索的道路上设下了很高的门槛。究竟怎样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究竟要做哪些工作,学生又该如何完成呢?在这一点上,很多老师都会犯难。我认为,“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无非就是增添了不少活跃的课外活动,也常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但究其实际,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仍值得怀疑。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蠢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
我一开始尝试着用生本来贯彻课堂,可一堂课下来漏洞百出。比如,一课前预习不充分,初中地理是小科,虽然是一门新知识,但学生学起来还是没有主课那么带劲,课前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预习;二小组合作交流杂论无章,小组合作这种课堂模式,学生一开始接触,都觉得新鲜,虽也称得上是交流,但大部分都是聊天说话凑热闹一类;三自主学习学不出东西,课堂让学生先预习课本,然后根据课本现有知识完成相关的知识练习,学生们一个个都说,老师,不会,看不懂。这样的一节课是很失败的一节课,所以,之后我没有再唐突贸贸然去用生本来教学生。于是我先是认认真真的听了几节有经验的教师上课,然后好好学习了有关生本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再次走上讲台时,我发现原来学生其实是很聪明的,多次试验后,学生开始慢慢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课堂也面满变得有秩序起来,虽然现在我的课堂还是有点不太成熟,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上出我自己的阿升本课堂来。
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举步维艰,但绝不是梦想。
就像郭教授一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一样: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4、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5、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会,教少学少;以学定教,不教而教。
相信中国的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走出传统的阴影,迈向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这些天,我一直都和其他教师一样,在认真的学习郭思乐教授所写的生本教育这篇文章,刚开始读时我有些茫然,什么是“生本教育”?怎样才能施行“生本教育”?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静下心来,非常认真地读了“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这篇长长的文章。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
让学生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课堂效率低。
两年前我校在杜郎口中学的影响下也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由一名同学展示完成后,其余有不同观点的同学会抢着到黑板上讲解,无需教师点名指派,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同学争论问题的情景。做事情应该从小做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从小养成,由于改革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高年级了,要想让他们改变上课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得到的,所以教改革上困难重重。
在我的思品课堂上,也曾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课前我精心准备了大量教辅用具(比如图片,实物模型等),课上还亲自带领学生动手做实验,可我发现,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的注意力不是放在新授知识上,而是被各种教辅用具吸引了,他们忽略了学习知识。
热闹的一节课上完后,真正掌握新授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郭思乐教授的“新错误观”——“评研”的理论基础。他说:“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
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他提到“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他提到一个例子,让我感触很深。
他说:牙牙学语的孩子有时候会犯一些令人发笑的错误。比如:他学着别人的口气,认真地把自己的爸爸称为“你爸爸”。这时,他会惊异地发现,周围的大人们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或许还有一个温柔的手掌,拍一拍他的脑袋。没有谁会生气、发火。
我们都知道:这点错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过不了多久,这个走起路来还跌跌撞撞的小不点儿,就能学会全套的、精准的、完美的母语,他自然会排除自己的错误而趋向正确。哪怕他说话比别人晚上一年半载,父母也不会着急。因为父母相信,他迟早能够学会,不过是略晚一点而已。
我现在是一名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孩子在学前时我很有耐心,然而,孩子上学了,我反而变得烦躁,失去了原有的耐心,开始否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只要别的孩子能做到的事情,我的孩子也必须做到,只强调自己的虚荣心,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切身的感受,使她变得着急起来,一旦学习出了差错,就大声的斥责让孩子心惊胆颤!这可能十多年教学的职业病吧,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对待,何况是其他孩子呢!其实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和他们小时候学习母语是相似的。
从模仿跟学,到尝试自己做,反复实验后才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并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的确有点扭曲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我们似乎很在意学生犯错误,希望他们能在同时间内掌握相同的知识。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不能允许错误的出现呢?“评研”,正是体现了对儿童学习人格的尊重,为他们提供了“出错”和“改错”的机会。
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在生本教育这篇文章中郭思乐教授列举了强有力又吸引人的事例,让我们一再地感受到那里的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有趣,意义十足,也为那里的学生感到欣慰,他们能有那样的学习方式真的很幸福,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强烈,不光有很好的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他们乐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我们也从中看到,他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今后的生活中、教学中,我觉得我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作风,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允许他们犯错误,而且是可以多次犯错。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3
今天我们全校老师认真倾听了副校长洪德选关于学本课堂教学的有关讲座,他讲座的主题是《学本课堂,文本解读》,听了他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我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学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学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学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学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洪校长指出: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学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学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近段时间学本课堂的实验,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学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学本教育理念,将学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从初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从学习生本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断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那么,如何让“生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的英语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飞孩子的天性。通过看观摩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每一个看过录像的老师,都对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印象深刻。我也不例外,我多么希望上面这些口齿清晰,知识渊博,侃侃而谈的是我的学生啊!
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在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时候,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是谁?他就是他自己!让他自己做主!让他自己取得!”不难看出,这个“他”就是指的“学生”。诚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在教学中,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会调动生命自然的伟大力量,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变得快乐,学习自然会高效!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也在我的课堂上尝试了添加适量的生本理念。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结果证明试验是非常成功的,上台来的学生,不但读的很成功,而且没有一点胆怯。就像我平时在讲台上上课那样,下面学生的反应比平时都好。
原来的时候,我总怕学生学得不准确,让他们上台来教单词会把学生教错,可事实证明我错了。生本教育对儿童的看法中提到,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可以从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种种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儿童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而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
尽管有过生本教育带来的成功,但是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拿我几次失败的教学活动来说,教学中会有意无意地拔高要求,甚至在活动中接连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超乎他们固有水平的要求或用一些无谓、重复的环节为一个简单的问题纠缠;而孩子在课堂上的任务,也仿佛只是一味为了达成我的要求而已。这不是主动地学习,不是在为孩子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教师也就没有起到“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而是在为难他们,生拉硬拽地牵着他们前进。学习的难度和教师的态度致使课堂气氛不再轻松,在有压力的学习环境下,孩子就容易“闷掉”,产生畏惧心理。反过来,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教师,使教师越发紧张急躁。一旦师生的沟通、合作出现障碍,双方的感觉都会被破坏,无怪乎教师放不开,孩子活跃不起来了。因此,一定要让每一次生本教育的教学活动真正成为“生命的活动”。
总之,生本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使生本教育走出困境,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5
今年10月14日——18日有幸参加了在举办的生本教育研讨班,对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如何让“生本”的理念深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经过这次学习,在这里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很长一段时间的决心要尝试上“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总感觉一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少说,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学生、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看了几节生本教育观摩课,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会令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回来后在一股冲劲的驱使下上了几节生本课(不彻底的生本课),效果一般。
一些意料之中的问题表现的淋漓尽致: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
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学生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学习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学习心得 )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6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x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x句,我x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x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x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x个度,这x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努力打造高效的生本教育课堂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x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x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x名年轻教师来说,从教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作做x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7
上学期以来,学校多次组织我们学习升本教育理念,目的是把升本教育推向课堂。透过学习,我觉得自我虽然是个老教师,但对生本教育而言,还是一名有待发展的教师。生本教育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首先,我觉得要想搞好生本教育,我们教师就要从学会做人开始。也许你会觉得教师怎样还不会做人呢?是啊!这也是我的新感受。如果我们教师老像以前那样给学生约法三章,过于严肃的应对学生,那又怎能充分的实现生本教育呢?所以,我们就应持续良好的`心态,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欣赏他们的优点,理解、宽容、并循循善诱地弥补他们的不足。仅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自在在地当教师,快欢乐乐地当教师,学生也才能轻简单松地学习,快欢乐乐地成长。生本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其次,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终身学习。仅有多读书,勤思考,常交流,才能不断地给自我充电,才能适应工作中的各种竞争压力,才能真正地落实生本教育。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更新自我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透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我的只是储存。逐步具备开发课程的潜力,真正做到: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切实搞好课程整合。
再次,教师要成为真正的伯乐,善待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人才。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他的立足之地,都有他的所长。所以,我们教师务必从善待学生做起,更好地促进他们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实质所在。所以,我们务必慧眼识英才,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使他们人人有所长,个个是人才。
所以,我们教师应以自身发展为己任,以学生成长为重任。让生本教育之花开遍学校的每个角落,让生本教育之果在每节课里飘香。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8
通过研读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我才对这个陌生的词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谓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所谓教学,应该是教师支持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我们现在的教学用个词来描述就是师本教育,而更让我感慨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在几年之前就已经落伍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意识到了,在我们学校也开始迈出了课改的步伐。
在这篇报道中给我们列举了几个实例,看完后我想,究竟怎样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又是如何完成的呢?我相信,刚接触生本教育的老师肯定都有这样的困惑,尤其要说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在我还没接触生本教育之前,我对素质教育这个词可不陌生,可是如果让我说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我还真说不准确,但是读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之后,我认为,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无非就是增添了不少活跃的课外活动,也常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但究其实际,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仍值得怀疑。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蠢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
今天我在上一节展示课的时候,着实也发了一顿火,把这个班的学生狠狠的批了一下,只因为他们预习的不充分,展示的效果很差,一节课就在我的火气下中断了,课后我反思了一下,究竟问题出在哪里?谁对谁错?这个班的学生可是很聪明的,那问题应该出在我的教学方式上,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不可能完全去驾驭他们,而我们做的是如何去引导他们,抛出有意义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想方设法地尊重学生的个性,迎合他们的需要,而且要体谅学生的感受,考虑他们的想法,才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在上一周的示范课中,讨论的是关于血液的知识,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把后面一节的输血和血型补充了上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果然表现的很积极,在学生讨论什么年龄段的人能献血时,很多同学都说出了18岁----55岁,这时有位同学说:不对,我的脑子里马上出现了一个问号,书上明明写着的,只听这位同学说:体重要在50千克以上。另外一位同学说不对,女的在50千克以上,男的要在60千克以上才能献血。我欣慰的笑了,我只能说我们的学生是好样的,我们的课堂也能让你听一天课也不觉得累。
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举步维艰,但绝不是梦想。郭教授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的课题,以下是该课题的主要理念,让我们共勉:
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伦理观:高度民主尊重学生;
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会,教少学少;以学定教,不教而教。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9
20xx年7月2日~6日,我有幸赴广州参加了由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教授举办的全国第二十七期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
这次培训资料分三部分:一是观摩课展示、教学点评;二是由郭教授做的关于生本教育的讲座;三是与执教教师交流,并进行课堂教学讲座和问题解答。透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更真切地感受到,那里的教学不仅仅无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学中播种人文情怀,唤起生命的激扬。
课前研究:充分的先学是构建生本课堂的法宝。先学就是将新知识、新任务提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地研究,把个体的想法带入课堂,从中选出化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变成一种享受,老师则要抓住文本的关键点去布置前置性课前小研究。这次印象特深的就是一节五年级的数学课:《圆的周长》,课前老师给学生安排了四个前置性小研究: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找一个圆形物品,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再找几个不同的圆形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完成表格;说说自己的感想。
课前自学让学生对新知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课内又在充分交流、相互质疑中提升认识。学生不仅仅理解了概念,而且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学会了如何求圆的周长,而且还理解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相互依存的关系。正因为教师把一切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学生的表现才会如此精彩,这不正是生本教育的魅力体现吗?
课前见闻:不管什么样的课堂,课前都有几分钟的讲述见闻时间,语文课前学生或带来一则文学笑话,或讲述阅读故事,或背一段优美的文章、诗句等等,数学课前学生或出一道脑筋急转弯,或课外攻克的趣味数学题等与大家分享,英语课前学生将课外学来的某一个新单词、句子等教给大家,这种模式化的课前见闻讲述训练,有专门的学生主持,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潜力,同时,每个学生都在收集、整理、积累知识中成长。
课堂教学:小立课程,大做功夫,实现教少学多。小立课程指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超多地进行活动,以此实现教少学多,提倡教师的无为便是有为。数学课,只要引导明确思路即可,解题方法学生能解几种就解几种,不必强加。一旦测试,学生出题互考互改,学生的潜力的确很强,但基础知识可能较弱,怎样办老师就经常组织一些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比方说“基础概念的研究”,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概念错误的种类,成因等等,以此来解决基础资料但是关的问题。
课堂组织:自从自己实验生本课堂以来,我的课就乱了。小组交流时,有的学生默默不语,有的学生滔滔不绝,可一句话也说不到点子上;还有的学生趁机捣乱,整个课堂怎一个乱字了得。课堂组织方式通常都是口令化的,如“一、二、三,要坐端”,“小眼睛,看黑板”等等,为此我困惑,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样会学到东西呢广东省不仅仅在教学上生本化,连课堂组织模式也发生彻底的改变,所有的机械口令全由名言警句,诗句或教师自创对子代替,如:一年级孩子在认完一课的简单字后准备攻克最难的几个字时,教师喊:“奇思妙想”,生接“记难字”,师再说“四人小组”,生接“应对面”,学生边说边坐好,并且手不停地做好了下一步学习的准备,把会认字卡放一边,不会认的摆桌面,小组讨论字的记忆方法,然后交流。而中、高段更多的采用名言警句等方式组织课堂,如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而生接“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开卷有益”,生“博览群书”等,课堂组织充满了文学的色彩,学生在复习背诵经典名言的同时,教师简单完成了组织课堂的任务。
课堂气氛:生本的课堂学生绝对是分小组学习的,在我的课堂中,当孩子汇报时,语言拘谨,不连贯。台下的同学,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是看热闹,还有的趁机捣乱,只有一小部分在认真倾听,课堂中同学之间不能构成互动,之间的交流语言要一句一句地交给孩子们说。
为此我也困惑,这样不是限制孩子了吗而且人云亦云,自己也觉得很别扭。但是透过听课我发现,生本课堂小组的组织很有序,组长负责,组员人人有责,有记录员,有监督员等,课堂上小组的加分也是策略多多,如群众的获奖,个人的获奖,回答问题的次数,资料收集的多少等都与小组成绩挂钩,因此各小组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回答问题总是以小组为单位,而不是学生个体。小组发表意见时又是按第一发言人、第二、第三、第四发言人的顺序轮流发言,而不是个别学生一言堂。由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气氛热烈的课堂,人人参与,不是口号,而是事实。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团结奋发的团队,伶牙俐齿、充满自信、仪态大方。课堂上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状态给了我追求的感受,因此,刚开始的学话很必要,透过学话,孩子们才能学会汇报的流程,同学之间交流的语言,慢慢的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在以后的课堂中,学生们才能有的放矢,活而不乱,更有序。
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看到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评价准确,语言婉转,被评价者虚心理解,用心回应。其实,训练学生相互评价要做到“静待花开”,要有一个过程,一年级的孩子总是在老师提醒下用稚嫩的声音问:“我的想法说完了,谁来与我交流或“我读的怎样样请给我提提意见”;中高段的学生评价交流就显得成熟流畅了,课堂上总是话筒抢但是来,“我来补充一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你的观点错在,我认为就应是”等等,教师只是在享受着学生的争论和评价,并适时点拨。课堂上回荡的是学生的声、影,激扬的是学生的生命,课堂上的主体回归,诠释了生本教育的全部内涵。
知识解决:我们的课堂知识解决经常是教师越庖代俎,教师的思维毕竟有限,生本的课堂老师变得聪明而简单,有困难找学生,学生丰富的思维使知识的解决更加多元化。
这次学习中,我深深感受新理念对心灵的撞击。身临课堂的感受,又听郭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的专题讲座,以及实验学校的校长和特级教师的经验介绍,给我以巨大的震撼。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本教育所揭示的教育本质就是提升生命质量。我们实施的教育就是要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生本教育是激扬生命的教育,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教育。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0
近期研读了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感受颇深,从心里到精神上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以“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笨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开展教学活动!郭思乐教授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引领着学生,既能让学生够得着,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的设计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又要把握整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激励者。郭教授指出,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走出师本,走向生本。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先学要注意:低入(简单、根本、开放),多做,深思,高出。就语文教学来说,方向是阅读,整体感知,然后品读,并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开始是自由作文,先写后评,先评后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
粗浅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1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质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听生本观摩课、看生本课堂视频、关注生本教育微信公众号、上网查询生本教育的资料,我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
总之,在生本的课堂上,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平等心态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给学生指引方向,剩下的时间多交由学生探究学习,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亦大大扩充学生的知识量。
我感觉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1、设置好前置性研究,放手让学生研究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多学少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研究,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研究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研究”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优质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研究”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团队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实无法解决可以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这样做真正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得到了解放。
3、布置前置性小研究、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生本课堂看似简单:可实际上,要想上好生本课,并不那么轻易。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也就是“放”;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激扬生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
其实,这一点一拨,并不是太好把握。这需要教师有较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这都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师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思考。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2
郭恩乐教授说:“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而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而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这个“生本教育”理论,紧扣了课改的理论,现代的教育课改观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都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热情高、积极阅读、预习,搜集资料,为课堂展示乐此不疲。我们的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呢?他们整天为一大堆的作业包围着,给他点自由时间他还恨不得快点多抽出点时间出去玩,怎么可能想去学习?也是摆在老师面前最大的问题,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不要去灌输给人生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在课堂中,用新颖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允许留有疑问,激发学生课下探索的兴趣。成长在前、成绩在后。他们令人羡慕的成绩,有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必然结果。
生本教育课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要如何进行“生本”呢?我们是不是要全盘拿来呢?当我们试图要升起“生本教育”这面旗帜的时候,我想我们要认真考虑。我们的学校自己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快乐成长”等理念与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我们不必摒弃目前已经在实施的课题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断地改进,无论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学理论,都可以成为优化我们教学方式的一剂“催化剂”。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同行老师的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那碗水还没有倒干净,别人的那碗水就倒不进来。”其实我们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没有必要倒干净。我们需要做的是倒掉我们的陈旧的、落后的、与学生的发展无益的观念、行为的腐水,倒进先进的、与学生长远发展有益的活水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那么,我们的教学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论,也许我们的教育教学亦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话自勉。愿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激情浇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树木,享受盎然的绿意,聆听花开的声音。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3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的作用。其实检测学生一首诗歌学得好不好,只要看学生朗读得好不好便可知晓。
古人充分认识到朗读的作用,特别重视课文的朗读。因而在古代学堂私塾里,书生朗朗,不绝于耳。正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不仅是学堂里,就连平常百姓家也是常见“黄口小儿”,摇头晃脑吟诵着《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袁枚在《祭妹文》中深情回忆小时候和妹妹一起读书的情景:私塾教师“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从以上情景可知,在古代,朗读是学生日日必备的功课。明代李时勉为官时,鼓励学生朗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人才盛于昔时。”可见读书能引导人才辈出。鲁迅先生曾经也回忆过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的情景,师生同堂读书,何其投入!他说自己的文学功底则来自于当年的苦读与苦背。从前人的实例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历代教师与学生皆非常重视诗文的朗读,他们还认识到:朗读是提高文学修养乃至成才的诀窍。
而今天,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忽视了朗读这一环节,即使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也极少听到学生的朗朗书声了,就算有,也只是蜻蜓点水,教师把朗读仅当作学生认识诗歌生字生词的一个必要步骤。大多教师在教读诗歌时,仅让学生读一遍即可。他们认为只要学生读准了字音就万事大吉了。对于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则不屑一顾。这种教学思想今天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在语文高考复习时,已经绝少听到学生的读书声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
究其原因大概和现在的语文考试有关吧。中考与高考试题中,没有明确考查学生朗读能力的试题设置,语文的考试也不同于英语考试,英语考试尚且设置了口语考试这一关,而语文考试不直接检测学生的朗读能力,所以很多老师就看准了这一点,急功近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朗读这一环节退位于语文课堂。他们认为:花大量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白费心机,又不能替学生在考试中挣分。不光是教师如此认同,恐怕今天的莘莘学子们也“英雄所见略同”吧,这种教学理念的弊端可想而知。培养一批批会想会写的才子,可惜这些才子皆不能出口成章。无法通过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长此以往,学生要想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情,恐怕也会笨嘴拙舌。想要听一次痛快淋漓的辩论和演讲的梦想也怕难于实现了。
我们必须重提朗读这一议题,重新审视朗读的重要意义。尤其要把它贯彻到诗歌教学中去。让朗读回归语文课堂!
从小学的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纲中对朗读能力都有明确的.规定:要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力。有感情的朗读是朗读教学的最高标准。它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起着其他训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既然如此,我认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诗词的教学中。
我们古典诗词文学凝聚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常有“诗言志”或“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等说法。作者的思想境界、人生态度、情感倾向和审美趣味都直接反映在诗文中。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入千万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去领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横空出世,也去感受“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慨叹。单纯的字词翻译讲解只能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而要与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作家同泣同笑,同悲同喜,则要借助于朗读,读出作者内心告白,或悲或喜,或怒或哀。“千古一愁”也好,“百年之叹”也罢。全在于朗读与再朗读中感悟,要检验学生对于所教诗词的理解程度,只要听他朗读一遍即可。
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样一首绝好的“悲秋赋”,字面意思明白易懂,但要深深体味出女词人那种近乎绝望的悲哀。我认为就应该通过反复朗读来品味,也许学生初读时,只能感知其感情基调。再读时便又加深了印象,念在口里的这些个音节,不正是学生们身边常见的秋景吗?学生在一音一节的朗读中引发联想和想像,词人的家国之恨,孀居之苦,颠沛流离之艰,种种辛酸与不幸,不也就一齐涌上心头了吗?尤其为后人赞不绝口的前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代学者称它们为“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这一字一泪,如泣如诉满纸呜咽,不通过朗读,是如何也感受不到的。由此观之,通过朗读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更能激起读者产生共鸣,激发创作冲动。对于那些急功近利的师生来说,不也立竿见影吗?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绝招,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善于朗读课文,善于利用朗读这一技巧,那么他的课堂定能引人入胜,而他的教学也能事半功倍。如果学生能激情演绎诗歌,创作或仿写诗歌,那不一举多得吗?
那么该如何运用朗读这一绝招呢?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学生掌握并运用好:
首先,把握好所学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的正确途径是从理解到表达。而不是某些教师实施的:仅把朗读作为学生初学诗歌认字认词的途径。学生要把握全诗词的感情表达,必须先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这对于理解作品主题极有帮助。朗读要求再现原文面貌和作者内心,所以学生的朗读不能停留在自我朗读的表现上。也就是说即使你有高超的朗读水平,不理解所读作品的思想感情,你也是读不出作者的心声的,更不能通过你的朗读准确地向听者传达作品的思想、作品的感情、作者的观点和道理等等。
例如高一教材中的《再别康桥》,从题材上它属于一首告别诗,但如果你把它理解成“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的告别诗来朗读的话,那就离题万里了。该诗虽有离愁别绪,但它的哀愁不似柳永笔下的《雨霖铃》那般浓重:“寒蝉凄切”“暮霭沉沉”“执手相看泪眼”。你看徐志摩笔下的意象是“河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一切,作者分明在极力的展现康河之美,在展示自我陶醉。就算离别也是如彩云般轻轻告别,不惊动康河的美与宁静。我们只有理解了该诗的主旨和感情基调时,你才能读出那种淡淡的哀愁。因此学生朗读必须抓住诗歌意象和艺术形象,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感受作品,形成情感,才能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意图。朗读这一绝招才能收到实效。
其次,要具体到语句的朗读上,整个句子讲究语调,讲究抑扬顿挫,这种调子能表达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而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句调和速度四个因素。
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语速的快慢由作品的内容和文体形式所决定。朗读诗歌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白局易《琵琶行》关于音乐描写部分:前四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要急读,有轻快情调;而接下来的两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由前面急切的乐声转为婉转流畅,那么朗读者速度就宜放慢,读得流畅亲切。“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四句写乐声达到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一波三折,留下的是读者无限的思量。达到作者所写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由此可知,同一首诗歌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也随之变化。一个句子快慢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要教会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的变化选择语速。
语速和停顿有着密切的关系,停顿少,语速快,停顿多,语速慢。学生要掌握好句中的停顿,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其时间都不是绝对的,必须根据语境的需要恰当把握。更要明白,停顿只是声音的中断,而不是情感的中断,朗读时要做到音停意不断,音断情相连。
在把握语速与停顿之后,还要确定句子中某些词的重读及音长音短。为了表示特殊的意思和感情时,将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突出强调读出来,这就是重音。根据作者情感的表达与变化,重音词位置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句中表示并列的、对比的、呼应性的词,表示夸张、比喻、特指的词、表示爱憎、兴奋、悲哀等感情的词,往往是重音。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开头两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应轻轻读出,唯“飞”字应重读,要表达出李白高蹈出世的气概。而诗结尾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诗为全诗诗眼,卒章显志。它表达出作者一身傲骨,蔑视权贵,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愤激思想。这两句节奏长短不齐,前五拍,后四拍。朗读时“安能”二字须重读,并适当延长,再读以下十四字,才有高屋建瓴之势,才能读出李白的那种粪土权贵的傲骨铮铮。
《沧浪诗话》中曾说:“读>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咦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如戛金撞瓮耳”。可见有感情有体味的朗读带来的是莫可意会的效果。
综上所述,朗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朗读在诗歌教学中举足轻重。朗读诗歌也具有极强的表演性,它需要师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从而愈行愈远,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作冲动,进行再创作。而今天很多语文教师恰恰忽视了这一法宝,尤其在诗歌教学中,弃之于九霄云外。何其失策?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4
生本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生本教育的理念特别好,能充分发挥人的天性和本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这让我想起了《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一般情况人们会认为,把梳子卖给和尚是不可能的。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三位销售员。
销售员甲,来到一座寺庙,对主持说:“主持,我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求求你,发发慈悲,买一把梳子吧”于是甲买掉了一把梳子。
销售员乙,来到同一座寺庙,对主持说:“每天如此多的善男信女风尘仆仆,长途跋涉而来,只为拜佛求愿。但他们大多满脸污垢,披头散发,如此拜佛,实为对佛之大不敬,而您身为寺院主持,却对此视而不见,难道没有失礼吗?”主持一听,顿时惭愧万分,“阿弥陀佛,请问施主有何高见?
销售员乙:“主持勿急,此乃小事一桩,待香客们赶至贵院,只需您安排盥洗间一处,备上几把梳子,令香客们梳洗完毕,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拜佛即可!”于是乙买掉了10把梳子。
销售员丙,来到寺庙找到主持后,深施一礼,“主持,您是否想过振兴佛门,让我们的寺院名声远播、香火更盛呢?”“阿弥陀佛,当然愿意,不知施主有何高见”“主持,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的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作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阿弥陀佛,本寺又有何物可赠呢?”
“在下为贵院量身定做了1000把精致工艺梳,每把梳子上均有贵院字号,并刻有“积善梳”“功德梳”,香客得到高僧赠的梳子会特别高兴,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可让贵院名声远播,更会有人慕名求梳,朝圣着会更多,香火会旺”。主持大喜,于是丙买掉了1000把梳子。
甲运用了和尚的慈悲心,同情心,是求来的。乙是引发“善男信女在佛主前,需要先梳理头发仪容”的这个需求。丙刺激出“提供前来上香的一种纪念”为由,引发出持续性的需求。
那么生本教育,我认为教师要成为丙,找出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变“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实践生本这么长时间,总体感觉很好,学生现在变得自信,大方,敢于展示自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并积极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增强,组织能力也变强。学生高参与,高热情,高效率。小组合作有效,学生能把我布置的问题研究出来。小组长的能力较强,能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并能很好的调动本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有困难找学生,学生总能想办法解决。
记得我在讲《线段直线射线》时,学生学习兴趣特别高,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学5分钟后,让每个小组汇报一块内容,孩子们概括的特别好,有的小组讲得特别精彩。整节课学生们各抒己见,整节课掌声不断,尤其是王炯杰同学把射线,直线,线段的区别概况的特别完整,当心然同学举例说生活中的那些可以看作射线,她举得汽车灯射出来的光线可以看作射线,说明学生很善于观察。这节课让我体会到学生真的很有潜力,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给学生一个平台,学生会展示出优秀的一面。但是有个别孩子不能参与其中,我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鼓励他们。
生本之路,我要静下心来专心研究,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生有这样的和谐关系:信任、尊重、欣赏、依靠学生。课堂中争取把控好课堂,多培养出优秀学生。因为我相信优秀学生是成批出现的,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反思,有问题,找原因,想措施然后解决掉,争取把该让学生学会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生会的我不讲,学生不会的自己研究或小组合作学会。我只是点拨,启发,引导,评价。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5
3月20号,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岗前,在这次培训中,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初步的认识到“生本教育”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给我的感受是这样的,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今天丰宁市的五位名师分别给我们做了指导,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老师;他给我们谈到,目前的教育趋势是生本教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教育。他还谈到18年的高考,即将只是考数学与英语两科,其他科目的考核都在平时,所以,他大力倡导我们这些实习生大胆尝试,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
听完五位名师的解说,我感触颇深;虽然说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生本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但是要推行生本生本教育,这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我所实习的学校是丰宁实验中学,目前正在教高一数学;这里的学生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的基础很薄弱,就连初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都不会解,甚至分数的加减乘除都要理解好一会儿,要是推行生本教育的教学,能实行得了吗?生本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那对于基础这么薄弱的同学,我有点担心我的课堂实行不了。培训完之后,晚上回到学校,我跟我的指导老师交谈了培训完的感受;他说,目前在我们学校要实行生本教育,还非常困难,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基础的太差,第二是学校实施的力度还不够;所以,我们得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不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自己的课堂,合适、适时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回报的形式来构建我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的讨论、学习中,真实感受生本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6
很荣幸我们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我们学校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学校给每位老师都买了郭思乐教授的书《教育走向生本》,学习他的教育理念,让我初步感受了生本课。随后组织同组教师一起备课研究讨论生本课的教学方法。俩周听了很多位优秀教师的生本课教学。我们组的2节生本数学示范课。都让我体会到了生本教育能真正解放孩子。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其中,我们班的乔宇航、杨佳福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及课堂实践,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比如:在任琴老师课中,有一个孩子居然会下一节的内容,用我试试的口吻清晰的解出了正确答案。并不是因为他预习过,而是,以前我们老师提早就框死了定格了孩子的思维,而这节生本课给了学生无限的空间,就是那句话:“给他一个舞台,他会还你一个奇迹!”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班的班训: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同时,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7
通过研读xx教授的生本教育,我才对这个陌生的词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谓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所谓教学,应该是教师支持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我们现在的教学用个词来描述就是“师本教育”,而更让我感慨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在几年之前就已经落伍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意识到了,在我们学校也开始迈出了课改的步伐。
在我还没接触“生本教育”之前,我对“素质教育”这个词可不陌生,可是如果让我说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我还真说不准确,但是读了xx教授的“生本教育”之后,我认为,“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无非就是增添了不少活跃的课外活动,也常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但究其实际,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仍值得怀疑。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蠢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
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举步维艰,但绝不是梦想。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8
生本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而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而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是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
以下是我对生本教育的一些认识。
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 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我还认识到把以往教学中的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努力做到“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基于自己的思考,相互启发,互相质疑当中进行的,而我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就没有做到这点,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思想观念陈旧,怕课堂纪律乱了后难易掌握。以前我总认为把知识讲的尽可能详细,清除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其实这样是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住了,也违背了教学的规律,是不利于学生成长,这也是学生厌学,受压抑,无心学习,被动学习的根源。“生本教育”要一改往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会到发生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如果学生有了这样的体会和收获,他们的学习兴趣机会提高,就会由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
总之,我们教师在课改大环境中,在“生本教育”的劲吹下,应大胆的走出尝试生本教育的第一步,让我们的师本逐步转型,转向生本,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29
很荣幸我们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我们一起听了一场专家报告和一节生本数学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后来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其中,我们班的韩子健、韩世纪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
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新编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30
通过研读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我才对这个陌生的词语有了一定的感性熟悉,所谓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所谓教学,应当是教师支持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我们现在的教学用个词来描写就是师本教育,而更让我感慨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在几年之前就已落伍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意想到了,在我们学校也开始迈出了课改的步伐。
在这篇报导中给我们罗列了几个实例,看完后我想,究竟怎样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又是如何完成的呢?我相信,刚接触生本教育的老师肯定都有这样的困惑,特别要说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在我还没接触生本教育之前,我对素质教育这个词可不陌生,可是假如让我说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我还真说不正确,但是读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以后,我以为,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不过就是增加了很多活跃的课外活动,也经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但究实在际,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仍值得怀疑。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形: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设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一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末具体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真是蠢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外一番情形: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剧烈讨论,小组之间剧烈争辩,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无妨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
今天我在上一节展现课的时候,着实也发了一顿火,把这个班的学生狠狠的批了一下,只由于他们预习的不充分,展现的效果很差,一节课就在我的火气下中断了,课后我反思了一下,究竟题目出在哪里?谁对谁错?这个班的学生可是很聪明的,那题目应当出在我的教学方式上,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不可能完全去驾驭他们,而我们做的是如何去引导他们,抛出故意义的题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想方想法地尊重学生的个性,逢迎他们的需要,而且要体谅学生的感受,考虑他们的想法,才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在上一周的示范课中,讨论的是关于血液的知识,我在设计题目的时候,把后面一节的输血和血型补充了上来,目的是激起学生的爱好,学水果然表现的很积极,在学生讨论甚么年龄段的人能献血时,很多同学都说出了18岁——55岁,这时候有位同学说:不对,我的头脑里马上出现了一个问号,书上明明写着的,只听这位同学说:体重要在50公斤以上。另外一位同学说不对,女的在50公斤以上,男的要在60公斤以上才能献血。我欣慰的笑了,我只能说我们的学生是好样的,我们的课堂也能让你听一天课也不觉得累。
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谢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奇异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固然行动维艰,但绝不是梦想。郭教授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的课题,以下是该课题的主要理念,让我们共勉:
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伦理观:高度民主尊重学生;
行为观:全面依托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工夫;
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会,教少学少;以学定教,不教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