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感想 > 读后感 >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精选14篇)正文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精选14篇)

时间:2024-08-16 07:43:53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下是可爱的小编有缘人帮助大家整理的14篇我的苦难我的大学的相关文章。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1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当我读完《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舒了口气,泪水再次溢满眼眶,悄然滑落,这已不知是第几次因赵美萍的遭遇触动内心那根小小心弦。我不知该如何讲述赵美萍传奇的人生经历,也许脑海中突然浮现出的那首冰心的小诗,最适合不过了吧。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这是一本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励志之书,是一本挑战苦难人生的纪实佳作,讲述了作者对命运的顽强抗争,最后梦想成真的故事。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人生要尽力的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轻言放弃。作者赵美萍做到了,她不仅没放弃,而且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出身卑微、家境贫穷、年幼丧父,这些没能阻碍他的茁壮成长。砸石头、服务员、服装流水线女工,这些没能压垮她的顽强意志。她一步步的前进,怀着“一定要出人头地的”坚定信念,终于在大上海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处在那样困难的环境,我们很难想象作者赵美萍是以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执着,怎样的坚强面对所处的困境。作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们,遇到一丁点困难,又是抱怨,又是哭诉,当我们真的面对这种困境时,又会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是放弃?是逃避?是颓废?还是匆匆了结自己的生命。因此,这就是赵美萍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顽强不屈。

“经历是一笔财富,苦难是一座金矿!”,我敬佩她的顽强拼搏的意志,永不服输的性格,最敬佩的是她那好学求知的精神。在艰苦的打工生涯中,她没有放弃求知的欲望,没有放弃她的挚爱―读书。打工生涯艰辛忙碌,但她仍挤出时间读书考证,生活环境艰难困苦,但她仍执笔耕耘理想种子。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有传道授业的老师陪伴,有书香四溢的宝库――图书馆,有优美舒心的校园,有激动人心的各种竞赛,这么多的良好条件,本应看到的是积极向上的面孔,不断进取的学生,如饥似渴的阅读。然而,现在到处都是低头族,电子书已经代替了纸质书。手机通信已经代替了面对面交流,人们开始浮躁,不再静下心来认真做事。其实,当你迷失自己时,想想正在辛苦劳作的父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想想身边所提供得良好环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使人善辩。”既然阅读有那么多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图书馆是个宝藏,其中珍品等待我们去发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好好把握现在,利用种种有利条件,去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明天!

苦难是生活的大学 篇2

读《我的苦难我的大学》有感

"生命中的痛苦是盐,缺少了它,生命就会变的苍白无味"。这是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痛苦的事情,只是程度不同。可能是涉世不深,可能是一直在家人,朋友,老师的呵护,陪伴下,对于"痛苦"这两个字我没有太深的感触。然而,在读完这本书后,真的让我对这两个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所经历的痛,所经历的的苦,真的让人为之心痛。好多次,都让我眼眶湿润。灾难的降临真的是不期而至,猝不及防,彻底的毁灭了萦绕在那个六岁小女孩身旁的平静与温馨。

年轻英俊且才华横溢的父亲突然得了麻风病,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接着三岁的妹妹掉进火盆,烧伤极其严重,整整哭了三个月。父亲刚刚去世后,母亲以前离异的。那人又从监狱中出来,开始向这孤儿寡母报复,为了逃避这恶魔的残害,母女几人被迫离家,由于经济负担,六岁的孩子被卖做童养媳,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然而,这一切的苦难并没有压垮这个女孩,更是造就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她知道流泪是软弱的表现,更换不来别人的同情与帮助。在她十四岁那年,她决定外出打工,作为一个外来的打工妹,在服装厂做职员,受人的歧视与嘲讽,但她凭着敬业的精神,抓住一切的机会不断锻炼自己,一个没有学历,背景的她却成了厂里的高级技术人员。虽然苦难一直围绕着她,但她从未放弃自己的爱好,不论再苦再累,她都坚持写作,后来竟成了《知音》的编辑。这真的让我感到梦想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只要坚持,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

人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命运,但能选择生存的命运,不能选择降临在我们身上的苦难,却可以凭借苦难一步步的前进,攀向人生的顶峰。苦难,是财富,是金矿,是一所重要的人生大学,我们不必为之恐惧,而要勇敢的接受,跨过一条条苦难之河。

看完这本书,首先我的心态变好了,面对一些痛苦的事情,不会让自己无厘头的乱想,生活应该是锻炼,创造自我的,而不是纠结毫无意义的事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的生活还没有经历真正的苦难,生命还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我要不断磨砺自己去开创生活篇章,不断创造新的历程,积极面对生活给予我的一切,包括苦难,挫折,痛苦。生活应积极拼搏,用青春洒下热血,播种理想的种子。

2014级政治学与行政学黄屺鑫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3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根本都不了解这个叫赵美萍的女作家,我更不清楚她的事迹。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是以一个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的来体会的。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大学生活的著作,我当时是想从中学习一些东西,或许会对我大学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可是读了很久却没有关于大学的任何事情,但是随着读文章的深入,我才明白这篇文章的意图和题目的真正意义。这本书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作为写作内容,告诉我们经历是一笔财富,苦难是一座金矿!可以说这本书教给我的或许是我大学之中学不到的,但却是我在大学真正需要的,更是我以后工作生活需要的。从作者那里,可以说我学到了很多。

一直以来我不能理解苦难的含义,到大学后我也有过失落怅惘。我不懂,当我难过时我就以为这是苦难。当我遇到小挫折我以为这就是苦难。可是当我看到作者的人生经历时我才发现在我身边这些小挫折算什么那?只有当我深刻的感受作者的情感时,我才发现我的想法有多么单纯。

在书中,作者详细的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一本书是我在晚上看的,在黑漆漆的夜晚,我开始感受作者赵美萍的人生。我没想到自己会忍不住的哭泣,我一直在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灾难是不期而至的,猝不及防的灾难的来临,过早而又彻底地摧毁了萦绕于她懵懂幼年的平静与温馨。6岁时父亲便一病不起,并且在她8岁那年永远的离开了她。

我知道父亲的去世在这世界上算是再悲痛的事情了,然而这样的悲痛却要一个年仅8岁的小孩来承受。然而命运并没有从此时开始扭转,伤痛总是永远清晰而深刻,妹妹三岁的时候遭遇了烈火的灼烧,父亲去世后她和母亲又遭到母亲前夫杨东启的虐待。11岁,当别的孩子都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快乐的成长时,美萍却在寒风的夜晚逃出杨东启的魔爪。逃到表姐家后又遭到母亲的抛弃,只好在养父家做了一年多的苦力,每天都是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骂。而当母亲回来看她时,又舍不得女儿受苦,就恳求丈夫把她带到了安徽。然而成长是痛苦的,而生活并未停止成长,逃出了一个痛苦的深渊,到达的并不是幸福的天堂,继父家是一贫如洗,从那之后陪伴美萍的是就是砸石生涯,稚嫩的双手就靠砸石头支撑了半个家,那时候她也才15岁,没经历过的很难体会其中的苦和累。然而多年的苦难练就的是坚韧不屈,即使再痛苦她也没有放弃。

她说过:“我就像那只辛苦的精卫,一块一块地衔着石头,所不同的`,它是填恨海,而我是填生活。”在寒冷孤寂的时候她最爱的是看书,在孤独的日月里这是她精神的支柱,一个人物质生活没有很好的条件那么她的精神生活肯定会有很好的补充。我很佩服她,条件在艰苦也没忘记读书写作,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哪。美萍说过:经历是一笔财富,苦难是一座金矿!而我的苦难经历,不仅是我的财富,我的金矿,更是一所大学,我的人生大学。”而对于我们这些真正的大学生来说,有几个能像美萍那样有那么坚强的毅力那,人生处处是大学,不管有没有遭遇苦难,都应该学习美萍坚韧的精神。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4

前几天,读完了《我的困难我的。大学》这本书。其中很多感触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述的,真的,面对作者这般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那种坚韧,我自己是彻底的抬不起头来。作者的童年经历那段,我有很认真地去阅� 本以为,那么悲惨的童年会把她折磨的不能承受,最终也是伦为生活的奴役。可是不管这艰难,困苦,不幸,怎样去折磨她,最后她以自己超越常人的能耐完成自我的蜕变,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童年时期,本来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可是一切就在父亲的离去后都变换了,毫不夸张地说在父亲还没生病的时候,作者的生活是在天堂般的生活,在父亲离开人世后如坠入地狱。面对亲人的无情,陌生人的好心,作者内心的痛楚是无法想象的。犹如我的童年时期父母离异时候承受的痛苦,面对破碎的家庭,面对妈妈的痛苦,面对一些亲人的冷漠和欺凌,我的童年是在不安,痛苦中度过的,然而和作者的经验却让我回想童年却是那么幸福,虽然爸妈离婚,可是他们还健在,虽然生活过的不好,可是姐弟在身边,虽然有个后妈,可是亲妈不离不弃,虽然受人欺凌,可是日子还是可以过的下去。最难能的是作者在经历很多困难后依然保持着那份对学习的热爱,即使是省吃俭用,即使是无书可读的时候仍然可以保留那份对理想的追求。这是很多身处幸福却不懂珍惜的人的鲜明对比,我自己也是,童年根本就没有学习,求知很强的欲望,对学业的追求也是在认知慢慢积累后开始的。而且我在求学的欲望中绝对没有作者的万分之一。

人很多时候都必须坚强,自己去面对很多事情,即使是在最害怕的东西面前还是要想办法去解决,绝对不能依偎别人。书中作者在一场暴风雨后回到出租的小屋看到满屋的水,水面上还有一条巨大的蟒蛇时,内心得恐惧和不安,恐怕是语言无法描述的,那种悲哀那种无助我恐怕是无法想象的。然而作者在害怕,恐惧,不安绝望的时候,作者却选择勇敢用扫把轻轻的把这个让她内心恐惧的生物指引出那水滴不停的陋屋。蛇是我最害怕最害怕的动物,当看完这个章节时,我自己也试着把自己置身于相同的环境中,来想象自己会是怎样处理,怎样面对,怎样解脱。可是这样的场面也是我无论怎么样都无法想象自己的反应,或者这是我的对这种处境不能承受的表现吧。

当作者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时候,她所承受的辛酸也是常人无法理解的,这种看似痛苦的煎熬其实是她不断蜕变的过程,过程是万般痛苦的,可是生活的不幸,无奈,逼迫,让这个农村的女孩学会了忍耐。在打工的生涯中用汗水换取生活的物质,用笔去书写耕耘理想的种子。由一名小学学历的外来打工妹变成知音杂志社的主编,其中的磨练,其中的曲折,其中的历程,我都万般佩服。

看完本书,首先我的心态变得很好了,面对一些会让自己痛苦的事,不会让自己无厘头的乱想,自己发呆,自己痛苦,我也会看的很开了,生活应该是锻炼,创造自我的,不是在纠结在毫无意义的事,因为这本书让我意识我的生活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苦难,生命还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我要用不断磨砺自己去开创自己生活的篇章,不断创造新的历程,积极面对生活给予我的一切,包括苦难,挫折,痛苦。其次,生活应该积极拼搏,用青春撒下热血,播种理想的种子。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5

1月14号看完了赵美萍的《我的大学我的苦难》。看的过程中,掉了好几次泪,为作者坎坷的命运。边读我边在脑海里勾勒着一个小女孩苦苦挣扎着的画面——6岁丧父的她是如何眼睁睁地看着从此与至爱的父亲阴阳相隔,迫于生计被卖作童养媳的她是如何在别人家里挨饿受冻饱受欺凌,13岁的她是如何扛起笨重的铁锤砸碎一块块巨石,她又是如何面对缝纫师傅的嘲笑和打击,后来奔波到上海的她又是如何的干起洗碗端盘子的活计,而后来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那家缝纫工厂里出人头地,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她是如何默默地经营着自己的梦想,看书、爬格子、发文章,是怎样的一种信念支撑着她苦心经营着。

从江苏到安徽,从安徽到上海,从上海到武汉,小学毕业的她从无助的采石女到缝纫工到洗碗工到技术工到《知音》杂志社知名编辑,她一直在命运的风口浪尖上奋力搏击。而今,终于攀上高山采摘到仙草,终于潜入水底觅得骊珠。

不禁想起《红日》里面的歌词——”命运总是颠沛流离,命运总是曲折离奇”。但是命运从来不会捉弄一个自强不息永不放弃自己的人。

和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相比,我自己的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从5岁上学到今年25岁一直都过着几乎无忧无虑的生活,虽然期间经历过几次比较大的波折,但是跟作者的比起来,真的不足挂齿。我时常抱怨自己没有出身在书香门第,时常抱怨自己没有温柔体贴的父母,时常抱怨父母不能给我带来荣耀,时常抱怨我不能很好的发展是因为家庭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时常抱怨我不能做成某件事是因为我精力有限。其实呢,往往是我自己在给自己设限。

毕竟过了20年衣食无忧的日子了。虽然谈不上高端洋气上档次。但父母也尽力了。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我的抱怨太多而感恩不足。我也常常感觉自卑,为一些和我某些朋友格格不入的小事,为我迟迟没有融入这个城市,为我的血液里将永远流淌着农村人的质朴。或许,我应该像作者一样去闯一闯去拼一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臣服于命运,但内心决不妥协,在我能争取的范围内奋力前进!

励志小说推荐《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篇6

这是一本读来使人唏嘘动容、催人奋进的励志之书。作者以非同一般的奋斗经历,详细描述了她对不公正命运的不屈抗争,最后梦想成真的不平凡人生。

内容简介

作者出身卑微,家境贫穷,自幼丧父,小小年纪便退学上山砸石头,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负,用血汗挣来微薄收入养活全家,供妹妹读书。就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她依然对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冀,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与艰难的生活作着顽强不屈的抗争。19岁那年,作者身负因母亲生病借下巨债,到上海打工,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服装厂流水线女工,时装公司技术员,广告公司业务员……吃尽千辛万苦,但作者怀着一股“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 顽强拼搏,终于再海纳百川的大上海树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

在艰难的打工生涯中,作者一直没有泯灭对文学的喜爱,打工之余坚持写作,笔耕不缀,终于以飘逸的文笔,超然的灵气敲开了文学大门,最终,被《知音》杂志社领导慧眼识珠,破例录用为记者,编辑,圆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自传,而是一本作者挑战苦难人生的纪实佳作,它贵在真实、感人。作者用平实的自叙方式,以时间顺序,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徐徐展开,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一个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

作者简介

赵美萍,女,出生于七十年代。她的人生经历近乎传奇——她从小丧父,因家境贫寒只读到小学毕业。她砸过石头,在餐馆端过盘子,在服装流水线上做过缝纫工、技术员,在广告公司做过业务员……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负,用挣来的微薄收入养活全家,供妹妹读书。最后,她以小学文凭和发表的数百万字作品,大胆应聘著名期刊《知音》杂志社的编辑、记者,并被破例录用。她传奇般的人生奋斗经历被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知音》、 《新民晚报》、《女友》、《当代青年》等三十多家媒体先后报道,成了当今广大“打工一族”的奋斗楷模。被评为“武汉市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1月获得全国首届“鲲鹏杯”文学大赛散文二等奖,《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获“QQ·作家杯”征文大赛纪实文学特别大奖。至今已发表各类题材的文章300余万字。

书评

关于“QQ·作家杯”征文大赛“QQ·作家杯”征文大赛是腾讯公司和作家出版社发挥各自在行业里的优势和实力,强强联手举办的·次征文大赛,旨在推介高品质网络文学作品,发现与造就文坛新人,为喜欢文学和网络的朋友提供‘个阅读、交流、展示自己潜力的平台。本次大赛特邀请出版界传奇人物张胜友先生以及著名作家王蒙、王安忆、阿来、张平、黄国荣、学者曹文轩、评论家雷达、李敬泽、网络作家慕容雪村、报人陈寅、朱德付等担任终审评委,充分体现了这次大赛的高规格、严肃性和权威性。大赛从5月正式启动到204月落下帷幕,共收到11.7万件参赛稿件。在腾讯公司和作家出版社的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下,经过严格的初审、复审、终审,最终有长篇小说7部、中篇小说6篇、短篇小说25篇、散文24篇、诗歌37首脱颖而出,跻身各类奖项,从而形成了这套“QQ·作家杯”征文大赛获奖作品丛书。

王蒙、王安忆、曹文轩、张胜友等评委推荐,纪实文学特别大奖。

每当看到这些文字,就想起那一个个不眠之夜的苦熬,想起那些从心底里流淌出的泪水与欢笑,想起那些被我从粗砺的泥土中刨出的文字宝贝,它曾带着我的体香与希望,像是从我血管中剥离的一颗颗珍珠,一点点垒起了我文学梦想的殿堂。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7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的作者是赵美萍,在这本书里,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了讲述那象牙塔里的带着不羁,迷茫与痛苦的青� 她和妹妹还有妈妈三人相依为命,即使这样,命运的天平也不会向他们倾斜一点� ”这是本书开始的第一句话。而奠定这痛苦基调、过早而又彻底地摧毁了萦绕于作者懵懂幼年的平静与温馨的,是一场不期而至,猝不及防的灾难―父亲的病变。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的作者赵美萍从未踏进过大学,但有着很多大学生不可及的睿智。其实苦难才是最好的大学,他可以磨砺我们的意志,小女孩的成长史痛苦却又振奋人心,就像破茧的蝴蝶,那是大自然最好的安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赵美萍那种不屈不饶的精神,就像一颗被压在大石下的野草,不管遇到怎样的压力,都不要停止生长。用野草一样的生命力,直面我们的工作中任何挑战。

阅读,让她明白了:苦难是一笔财富。所以她在后来的生活中将她的自信,坚忍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样的坚忍,让她在进入那个广告公司后创下了用最短时间拉到业务的记录。而对于文学的坚持,则成就了她的编辑工作。

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她凭着对文学的热忱与坚持,四处投稿,因此与《知音》结下不解之缘。在参加《知音》笔友会时,她无意间听说《知音》要面向全国应征编辑,虽然三个应征要求中有两项与她无缘:一是大学本科学历;一是三年的编辑工作经验。但不服输的她决定冒险一试。她将发过的作品全部复制寄给杂志社,期望打动考官。最终她成功了,用她的苦难财富!

此书中,作者这样描述自己:“如果用植物来比喻那时的我,狗尾草应该是最恰当的――它在农村随处可见,任何动物都不喜欢它,但它总是倔强而卑微地生长着。任何雪雨风暴都不能使它彻底苦味和灭绝。”是啊,风雨无法摧残,野火无法烧尽,霜雪无法冻残,这就是生命和意志的了力量。

看完本书,我的心态变得很好了。面对一些会让自己难过的事,不会让自己无厘头的乱想,自己发呆,自己痛苦,我也看得很开了,生活应该是锻炼,创造自我,而不是纠结毫无意义的事。面对生活,抱怨不是应有的态度,逃避不是合适的方法,脆弱不是放弃的理由。只有泰然迎上去,走过崎岖和荆棘,才能达到更远的目标和更广的高度。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8

一位仅比我年长十岁的女作家赵美萍,将她三十五年的成长经历写成了一部自传体的纪实文学——《我的苦难,我的大学》。书中记录的不是她的求学史,而是她的苦难史。家境贫寒,自幼丧父,随母改嫁,14岁辍学上山砸石头,一个柔弱的采石女靠着一锤一锤的砸石子养活着一家人,甚至还供妹妹上学;为了偿还因母亲生病欠下的巨债,19岁独自闯荡上海,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服装厂流水线女工、服装厂技术员、广告公司业务员。凭借从未放弃过的对文学写作的热爱与执著,打工之余仍笔耕不辍,痛苦的成长换来了精神的升华,最�

读完这本书,感慨良多。

苦难的经历就是一笔财富。作者和我同为七零后,但是她的成长过程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小小年纪就要去面对家庭的支离破碎,去感受生活的不易,去承受她这个年纪根本无法理解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苦难,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绊脚石,对于她,却是一笔财富。正如赵美萍在书中对人生的一句感悟:“成长是痛苦的,但生活并未停止。”苦难的成长历程激发了她奋斗的精神与毅力,教会了她勇敢与坚持,并最�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与苦难二字相去甚远,拥有幸福的家庭、稳定的生活环境,四平八稳的上着学,小学、中学到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有了事业,有了家庭,一路走来都是一帆风顺的,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即便如此,对于任何人来说,再顺利的成长历程也会有痛苦和挑战。上学时升学考研的压力、找工作的压力,工作中竞争的压力、评职称的压力,每个人都要面对,只是我们对这些痛苦和挑战的理解和感悟不同罢了。那些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的事情,经历过后,都会在心里留下一道或深或浅的痕迹,会让我们在多年后和别人提起时说到:“当年,我是怎么样熬过来的。”而这些,丰富了我们对人生经验的积累,也构成了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赵美萍在如皋市体验生活

苦难不是放弃奋斗的借口。苦难的折磨让她的生活变成了灰色,艰难的境遇一度使她产生轻生的念头,这是怎样的痛苦,才会让 在我看来,任何人处于她的境地,都有充足理由让自己放弃努力,可是她没有,反而一次次的去抗争,去试图改变命运。奋斗的过程虽然艰难,但是成功的回报更加丰厚。她的奋斗是为了生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挣扎,是身处逆境却仍然追求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乐观与坚持,充满苦难与伤痛的成长经历更加衬托出她的这份坚韧与执著的可贵,这也是我每读此书都会在唏嘘动容的同时获得更多精神动力的原因。

我们都不希望生活在苦难中,苦难也绝不是我们逐渐成长成熟的必备因素。但是当苦难来临时,当面对挫折时,我们能够以何种心态去看待,以何种精神去应对,以何种毅力去度过,这才是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和感悟的。

生命中的痛苦是盐,缺少了它,生命就会苍白无味!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9

20xx年1月14号看完了赵美萍的《我的大学我的苦难》。看的过程中,掉了好几次泪,为作者坎坷的命运。边读我边在脑海里勾勒着一个小女孩苦苦挣扎着的画面――6岁丧父的她是如何眼睁睁地看着从此与至爱的父亲阴阳相隔,迫于生计被卖作童养媳的她是如何在别人家里挨饿受冻饱受欺凌,13岁的她是如何扛起笨重的铁锤砸碎一块块巨石,她又是如何面对缝纫师傅的嘲笑和打击,后来奔波到上海的她又是如何的干起洗碗端盘子的活计,而后来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那家缝纫工厂里出人头地,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她是如何默默地经营着自己的梦想,看书、爬格子、发文章,是怎样的一种信念支撑着她苦心经营着。

从江苏到安徽,从安徽到上海,从上海到武汉,小学毕业的她从无助的采石女到缝纫工到洗碗工到技术工到《知音》杂志社知名编辑,她一直在命运的风口浪尖上奋力搏击。而今,终于攀上高山采摘到仙草,终于潜入水底觅得骊珠。

不禁想起《红日》里面的歌词――”命运总是颠沛流离,命运总是曲折离奇”。但是命运从来不会捉弄一个自强不息永不放弃自己的人。

和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相比,我自己的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从5岁上学到今年25岁一直都过着几乎无忧无虑的生活,虽然期间经历过几次比较大的波折,但是跟作者的比起来,真的不足挂齿。我时常抱怨自己没有出身在书香门第,时常抱怨自己没有温柔体贴的父母,时常抱怨父母不能给我带来荣耀,时常抱怨我不能很好的发展是因为家庭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时常抱怨我不能做成某件事是因为我精力有限。其实呢,往往是我自己在给自己设限。

毕竟过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了。虽然谈不上高端洋气上档次。但父母也尽力了。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我的抱怨太多而感恩不足。我也常常感觉自卑,为一些和我某些朋友格格不入的小事,为我迟迟没有融入这个城市,为我的血液里将永远流淌着农村人的质朴。或许,我应该像作者一样去闯一闯去拼一拼。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臣服于命运,但内心决不妥协,在我能争取的范围内奋力前进!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赵美萍经典语录 篇10

人必须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精神的。如果现实世界令我们痛苦,那么我们就要从精神世界获取安慰,这种安慰来自我们的内心,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不要沉溺于苦难无法自拔,怨天尤人,要学会拯救自己,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别人的嫉妒只能证明他们的无能,并不能使我们失去什么。苦难其实是最好的大学,只要你不被它击倒,你就成就你自己。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有些话,是值得铭记一生的,有些人是值得敬重一生的。我永远铭记与敬重那些指点过我人生迷津的人,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指点别人的缺陷,修复别人的自信。唯有那些值得别人这样做的人,才能获得如此幸运。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人人都说石头没有生命,我不这样认为,它也会被夏季的太阳温暖,暖的发烫,烫到你无法接近,它个性鲜明,它的冰冷和热情都让人无法消受,它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它可以粉身碎骨也可以亘古不变,它可以卑微到做铺路石,也可以非凡到做高贵的工艺品,它没有变成石头之前是山,对人来说山是一座庄严的景观,但对于自己来说,山则是一种孤独,它有灵魂,否则它不会屹立。石头把我的手磨起老茧,也把我的性格磨练到一定的硬度。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人之所以活得沉重是因为自己把心压在心上了,之所以自卑是因为总在光明中注视过去的阴影。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生活不相信眼泪,即使你把眼泪留成珍珠,灰暗的生活也不会发光。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山有时不是山,是心障。翻过一座山,你就会看到另一种风景。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无论如何我要尝试,我要争取!如果连尝试都不去做,何谈成功的希望?有时机遇只给你一些门缝,关键你是否有勇气推开它。机遇,有时就是一辆失不再来的末班车,如不及时搭乘将会感到非常遗憾。尝试很简单,只需要勇气。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有些友谊,像陈年老酒,越存越香。当然,这样香醇的友谊,也只存在在具有香醇品质的人之间。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与别人面对面说话时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无论是对方讲话还是你在讲话,你都要勇敢的直视对方的眼睛,眼神游移不定的人往往给人留下心术不正和不自信的印象,在说话时语速平缓,声音柔和不要急躁或吞吞吐吐,适可而止,不要没话可说;与人握手要用力,让人感受到你的热情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经历是一笔财富,苦难是一座金矿!而我的苦难经历,不仅是我的财富,我的金矿,更是一所大学,我的人生大学!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我们不行往往不是我们真的不行,而是因为别人说了我们不行,如果我们坚信自己行就一定能行。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当你被狗咬了一口,难道一定要去咬狗一口吗?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有梦不觉人生寒!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无论做什么事业,首先要敬业,唯有敬业才会被人赏识和敬佩,才会更能显示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也能树立一个人的人格尊严。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如果我不是善于捕捉机遇的人,那么,机遇一定不会在拐角处等我,即使等了我也未被发现,即使发现了,也未必及时抓住。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没有什么比实际能力的展示更有说服力了,一个陷入绝境的人,当他几乎不可能获得援助时,就会把他的全部和最后希望寄托在精神力量的优势上,因为精神力量的优势可以使每个勇敢的人奋不顾身,相信自己就是成功的关键。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我抹干眼泪,爬起来,捡起铁锤,把仇恨统统发泄到石头上了,石头在我的锤下啪啪碎裂,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所以压在自己身上的石头,也只有自己去颠覆,去粉碎,除此之外没人能帮你。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如果人不能选择出生的命运还可以选择生存的命运,总有一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天如果不努力工作,明天可能就要努力找工作了。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如遇困境,正如蠢猪挡道,是智者,别跟猪打架,逐之即可,能食其肉者更佳。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机遇只为准备着的人准备,它时刻在人生的拐角处张望着,等等一双发现他的眼睛。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人,有时候需要无情的鞭挞,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所以说蒙受着羞辱或受到打击,有时反而是好事,如果你把它做为鞭挞自己的动力的话。快马也需要加鞭呢,何况人呢!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她永远不会抱怨人生的不美好,永远不会指责他人的不对,永远不会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她只知道感恩,只知道学习,只知道善待她人。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漂流或动荡不要紧,要有能力扎下根来。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无论怎么说先做了再说。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做,就连可能成功的希望也没了。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有时,执迷与胆魄无关,是自己向自己宣战。

——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11

她从小多灾多难,饱受生活的压迫,却找到了兴趣,找到了精神的寄托点。而我们,时代的新生儿,从小就走上了父母、社会给我们铺上的坦途:糊里糊涂的进了学校,学着那些有的没的。再好的东西只因非自愿而索然失去了兴趣,以至于现在的我在想:我有目标吗?有理想吗?清华不能说是理想,考上了不还是按照既定的轨迹往前走,奔的或许只是以后的好工作好日子,而我们真正的追求是什么?

赵美萍可以为了追逐自己的文学梦放弃一 每每想到她我便联想到了我自己。我整天在偌大的校园里面忙碌着,做着作业看着书,想着要成为一个有知识的有内涵的……的什么呢?形容词再多也没用,因为缺了中心词。工程师吗?说实话,不知道。在走进学校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我毕业以后将会是一个工程师。爱它吗?说不好。要我为他而全心全意的奋斗,那更是办不到!那么,所有的努力便只归结到日后舒适的生活。

原来,在很久以前,我就已经开始为物质忙碌了。当物质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我的精神该寄托在哪呢?赵美萍的苦难,是她的大学,是比我们所念的好千百倍的大学。因为她的大学是她精神的寄托点,而我们的,现在看来只不过是教我们为物质生活而不懈努力,而已。现在看来我们的大学倒成了我们的苦难了!因为我们的精神还是游离的,即使我们每天都可以过得很充实,可是,我们所做的是我们真正想做的吗?我们经常说追逐物质很肤浅,那我们每天勤奋努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突然,之前关于苦难所有的感动都变得渺小了,受过苦的人很多,可是像她一样的却很少。只因她对文字的执着。这执着,打动了我。

正如作者在书中说到过的一样,她的苦难是她的财富。我觉得她的苦难的另一个好处便是:因为受了好多苦,便不会对生活挑三拣四,对现实各种不满,容易满足的人终究是幸福的。再想想大学生的我们,打着养活自己的口号挑剔着各种“廉价”的兼职,望着长远的未来却不曾想过从现在开始。这么多的不满足不禁让我自问:你有什么闪光的地方让社会、让他人主动来满足你自己却站在一边挑剔!再这么下去,恐怕将不是我们选择自己的命运,而是命运淘汰了我们。真想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学生们说一句:眼高手低的年轻人,你有什么资格?

边读小说边思考着,如果我是赵美萍,我会走到哪一步。对于我这种还没有尝过生活的滋味的挂牌大学生,甚至于不知道逆境究竟是什么。稍稍自信一点,或许生活所迫,我会去砸石头,努力的去砸石头,但是,摆脱现状逃出那个地方?不见得了!恐怕首先进入脑海的便是,一个女子,去向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该怎么过活?甚至于,会不会有“别人都没去我也不去”这种荒谬的念头?说实话,我没有这个自信。假设我走出了那个地方,在我成为一个技术人员的时候,我会不会不满足自己的生活而坚持追逐自己的梦想,会不会为了迎接生活挑战生活而果敢跳槽?我更没有自信了。假设……不能再假设了!差别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我仰望着她――她嘴巴里面的小学生。也许这就是赵老师能够成功而我只能默默无闻的原因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很大,我也认真思考了几天。像赵美萍那样的目标,我还是没有。我有执着,不过,也许那是一种习惯,是从小就被灌输的。在学习上要优秀,要有毅力,要坚持。但是,坚持什么呢?坚持使自己变得优秀,最终的目的还是一个美好的未来!甚至于这个未来是不是我想要的都没有考虑过!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努力,为未来努力,如果不想做行尸走肉的话!又或许,慢慢的,我会爱上我在学的东西而改变追逐的方向!一个是为了未来的物质,一个是为了未来的自己!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12

因为有些准备,所以知道了最后的最后,作者并不没有进入大学。开始时对于题目会感觉困惑,但随着内容的深入,我知道了原来作者将自己人生中的苦难比喻成了大学。立意很新颖

作者全篇写了自己各个年龄段的生活,文章语言朴素,却表现出了作者对那一段苦难的记忆犹新。通过描写许多的心灵波动,生动的展现了一个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的前后变化。很难想象一个仅有十几岁的孩子会将人情冷暖看得如此透彻。年幼的作者因为爸爸的患病成了“过节的老鼠”没有了玩伴,找人谩骂。或许重那时就已经注定了“萍”字的漂泊生活。命运的玩笑并没有就此停止。半夜叩窗到家庭暴力,再到逃亡。期间展现的并不仅仅是法律的疏漏。还有赵家人的冷漠,文章对人走茶凉有了更好的诠释。“美英”和“红英”是这篇文章中众多的对比之一。“美英”、父母领养的孩子。平时互不往来,只因为嫁人的时候没有得到麦箱而长生怨恨,最后更是帮杨东启抢走麦箱。对于养父的灵牌被扔熟视无睹。又在养父办丧事时痛哭。这前后的反差就成了嘲讽中的嘲讽。而“红英”并没有因为长时间的不往来使亲情淡漠掉。虽然并没有因此收留“美萍”却还是再后来给了她很多照顾。还有“陌生人”和“亲人”的对比,小小的孩子眼中噙满着的泪水又有多少人能读懂?

上天的恶趣味,还是没有停留。时间一直在改变着所有。母亲从温柔贤淑到泼辣彪悍。“我”从柔弱学生女变成蛮横的采石女。世态炎凉,有多少是可以预知的?过早的对外面世界产生向往。试问:一个青年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去背负“私奔、离家”这个污名?

我很喜欢全文的第三大章,他以一个外来妹的眼光去剖析上海。包括了上海白领的鄙夷,饭店老板的非礼,同机床打工妹的德惨死等等。都激发了他的好胜心,自强心。.。.。.

“萍”即使是已经落脚在了上海还同样是辗转于各处的房屋寻找住所。

在一切的事情都告一段落之后。天使终于眷顾了这位女子。多年来的热爱文学。使它拥有了高于常人的文学功底。又因为身世的原因更使他拥有多于常人的经历。文学、成了他事业的跳板。或许有人会觉得结果太过顺利,与之前的种种坎坷并不相符。可是经历了风雨后又怎么能不是彩虹?没有重重的偶然,又怎么会有必然的结果?所以一切在我看来都很合理。

只是在第四大章中,我看到了太多感谢的话。或许是我太敏感了吧。我总是能体味出一种奉承的味道。感谢很多在进入“知音”之后给予她帮助的人或许并没有错,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呢?在本人结合当时作者发表该书的背景。此时仍在做编辑一职,并没有达到那种晚年写回忆录的必要。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表达这一意思吧|————奉承上级

总体看此书应该算是一篇励志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世界上有很多大学生出身的编辑、记者、作家。但是,世界上又有几个只读到小学毕业、砸过石头、端过盘子、做过流水缝纫工的编辑、记者、以及作家呢?我要做那一个,做绝无仅有的那一个!文凭是别人的财富,而苦难就是我的财富,是我的大学。”我非常喜欢这段话,很有感染力。听完后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所以我谨以此段话作为该读后感的结束语吧。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13

这本书的作者出身卑微,家境贫寒,自幼丧父,小小年纪便辍学上山砸石头,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用血汗挣来的微博收入养活全家,供妹妹读书。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她依然对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与艰辛的生活做不屈的斗争。19岁那年,作者因母亲生病欠下巨债到上海打工,先后做过餐厅服务员、服装厂流水线女工,时装公司技术员,吃尽千辛万苦,作者怀着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顽强拼搏,终于在海纳百川的大上海树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为打工者中的佼佼者。

赵美萍的童年时十分悲惨的,父亲的去世,亲人的冷眼,母亲的苦难等都刺痛着她幼小的心灵。生活的压迫使她不得不从事辛苦低下的工作,然而她从未退缩过,从未低下过头。在学习上,她是全公社第一,全村第一个考上芜湖第二十五中的女孩,大家对她考上大学抱有很大的希望,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家庭负担不起这一切。我能感受到她对生活的悲凉和无奈,但她所承受的苦难却不是我和现在的一般人能体会的。在漫漫的成长过程中他是这样排解自己的---人必须有两个精神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精神世界的。如果现实世界令我们痛苦,那么我们就要从精神世界寻找安慰。这种安慰来源于我们的心,我们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不要沉浸于苦难无法自拔,怨天尤人,要学会自己拯救自己,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又何尝不是呢?作者在如此苦难的生活中还能如此坦然,何况我们呢?看看现在的我们,在父母的关怀下,成天讲究吃好穿好,承受不了一点苦难和挫折,对生活还充满了抱怨。有些同学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却不知珍惜,不好好学习。相比赵美萍的生活,真是令人惭愧。

正如作者在书中说到过的一样,她的苦难是她的财富。我觉得她的苦难的另一个好处便是:因为受了好多苦,便不会对生活挑三拣四,对现实各种不满,容易满足的人终究是幸福的。再想想大学生的我们,打着养活自己的口号挑剔着各种“廉价”的兼职,望着长远的未来却不曾想过从现在开始。这么多的不满足不禁让我自问:你有什么闪光的`地方让社会、让他人主动来满足你自己却站在一边挑剔!再这么下去,恐怕将不是我们选择自己的命运,而是命运淘汰了我们。真想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学生们说一句:眼高手低的年轻人,你有什么资格?

边读小说边思考着,如果我是赵美萍,我会走到哪一步。对于我这种还没有尝过生活的滋味的挂牌大学生,甚至于不知道逆境究竟是什么。稍稍自信一点,或许生活所迫,我会去砸石头,努力的去砸石头,但是,摆脱现状逃出那个地方?不见得了!恐怕首先进入脑海的便是,一个女子,去向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该怎么过活?甚至于,会不会有“别人都没去我也不去”这种荒谬的念头?说实话,我没有这个自信。假设我走出了那个地方,在我成为一个技术人员的时候,我会不会不满足自己的生活而坚持追逐自己的梦想,会不会为了迎接生活挑战生活而果敢跳槽?我更没有自信了。假设……不能再假设了!差别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我仰望着她——她嘴巴里面的小学生。也许这就是赵老师能够成功而我只能默默无闻的原因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很大,我也认真思考了几天。像赵美萍那样的目标,我还是没有。我有执着,不过,也许那是一种习惯,是从小就被灌输的。在学习上要优秀,要有毅力,要坚持。但是,坚持什么呢?坚持使自己变得优秀,最终的目的还是一个美好的未来!甚至于这个未来是不是我想要的都没有考虑过!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努力,为未来努力,如果不想做行尸走肉的话!又或许,慢慢的,我会爱上我在学的东西而改变追逐的方向!一个是为了未来的物质,一个是为了未来的自己!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书笔记 篇14

我在塔读文学书城里随意浏览,被《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我没上过大学,想着大学里的文化氛围,书香校园,人文环境都很好,对大学一直都充满着憧憬,怎么上过大学的人会说它是苦难,带着疑问,带着好奇,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它不是一本简单的自传,而是作家赵美萍挑战苦难人生的真实故事。她出身卑微,家境贫穷,自幼丧父,当过童养媳,遭受过村霸恶魔的欺负,亲人的冷落,迫不得已跟着母亲逃到安徽,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十四岁便退学上山砸石头,用柔弱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供妹妹读书,供年老体迈的生病母亲和继父。继父家里一贫如洗,就这也要遭受他家人的横眉冷对,怕她争夺继父的家产。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她依然对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翼,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与艰难的生活做着顽强不屈的抗争。十九岁,在上海打工,做过服务员,服装厂流水线女工,服装厂技术员……吃尽千辛万苦,但她仍然怀着坚强地信念,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在打工之余,坚持写作,笔耕不辍,最后成了一位知音杂志社的编辑,终于破茧成蝶。真的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当我看完这本书,泪流满面。自己也出生在农村,年龄跟赵老师相仿,她所吃的那种苦,我能想象到、体会到。我被赵老师这种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动。回想自己生活的那种苦,跟赵老师比起来那就不叫苦。我们比赵老师幸运,所以更要懂得珍惜,找到自己的追求,更要努力地奋斗。

面对生活的挫折,抱怨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逃避是懦弱的表现,脆弱更不是放弃的`理由。我们要有自己的追求,人生很短,我们更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对于苦难,它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是灾难和挫折,也可以是挑战和机遇,不同的态度造就不同的人生。在前进人生的道路上,无论经历了多少苦难,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像赵老师一样,活出自己灵魂的重量,这样才能完善我们的人格,接受社会的洗礼,找到丰富的内心,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通过这本书,我也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教育方式要发生改变,因为有些溺爱孩子,生怕她吃一丁点儿苦,现在意识到错了,我不让她现在苦,以后世界会让她更苦。亡羊补牢为之不晚,让孩子在这本书中感悟苦难的力量,明白苦难也是一种财富,如果生活没有苦难,就像一览无余的平地,既没有挑战,又没有好奇!战胜苦难,苦难是财富,被苦难战胜,苦难是灾难。愿我的女儿幸福地生活,如果不能,让她在苦难中学会勇敢和坚强!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