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感想 > 读后感 > 《中国古代寓言》读后感12篇正文

《中国古代寓言》读后感12篇

时间:2024-05-05 17:17:35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中国古代寓言》读后感12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心得 篇1

这本书可好看了,里面有四个故事,生动有趣。每一页里都有精美的插图和一些简要的文字。这几个寓言故事不仅让我领会了它们背后的含义,还让我享受到了像一幕幕精彩的动画般的彩图。

书里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讲了诗仙李白小时候光想着玩,不爱读书。有一次,他逃学出去玩,见一个老奶奶在磨铁杵,李白问她这是干什么呀?老奶奶说要把铁杵磨成锈花针。李白很惊讶,说:"杵很粗,何时才能磨成绣花针呀?"老奶奶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李白明白了读书也是这样呀,只要好好读书,有什么不能学会的呢?从此以后,他用心读书,终于成了一个大诗人。

《纪昌学箭》讲了纪昌跟飞卫学箭,纪昌先练让眼睛一眨不眨的本领,又苦练了把小物体看大的本事,几年之后终于成了一个百发百中的神箭手。

《铁杵磨成针》和《纪昌学箭》让我明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练习,一定会有收获的。自从我学习乐高机器人以来,每周我都要把学过的课程用日记记下来,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写了三十多篇乐高日记了,通过日记不仅把学过的知识巩固了,更锻炼了写作,多有成就感呀!我还喜欢做科学小实验,每周一个科学实验是我的最爱,现在我已做了四十多个小实验了,还有幸发表了好几个呢!真开心,呵呵!看看,努力是不是就有收获呀!以后我还要继续坚持下去,争取取得更大进步。

《愚人买鞋》讲了一个人去买鞋,他不是用脚去试鞋,而是用一根稻草去测自己脚的尺寸。看到这里,我都笑出声来了,怎么有这么傻的人呢!这不就是多此一举吗?这么简单的事儿不是小题大作吗?

《疑人偷斧》讲了一个人丢了斧子,他怀疑斧子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他怎么看邻居的儿子都像是偷斧子的,走路像偷斧子的,神态像偷斧子的,说话也像偷斧子。后来他找到了斧子,他觉得邻居的儿子一点儿也不像偷斧子的样子了。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可不能这样瞎猜疑呀!瞎猜疑不仅会影响朋友之间的关系,还有可能会得妄想症呢!

这本寓言故事,故事小,意义大,很值得一读哦!

《中国古代寓言》读后感 篇2

假期,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让我有了许多感想。里面的寓言故事虽然篇幅短小,却有着深刻的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寓言是《滥竽充数》。

这个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宣王喜欢听吹竽,而且喜欢听很多人一起合奏。于是他组织了一个乐队,每天都让乐队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但又想领到薪水,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到齐宣王那里吹嘘说自己吹得很好。于是,齐宣王让他加入了乐队。每当吹竽的时候,南郭先生总是装模作样地鼓着腮帮子,装腔作势。后来,宣王死了,湣王继位。他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只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慌忙逃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虽然能蒙混一时半会儿,但迟早要露出马脚。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脚踏实地地学知识、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强大。在我们身边,也有“南郭先生”那样的'人。有一次上音乐课,老师让我们背谱子。过了一会儿,老师问:“大家会背了吗?”我们说:“会背了。”“大家一起背一遍,好吗?”老师说。大家听了老师的话,都大声唱了起来,有一位同学甚至摇头晃脑起来。老师见了,十分满意,高兴地说:“今天可以考试了,就考这个曲子。”随后,她指着刚刚还在摇头晃脑的同学说:“你先来!”这下,那个同学傻眼了。所以,滥竽充数,最终害的还是自己。

《中国古代寓言》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亡羊补牢”、“叶公好龙”、“囫囵吞枣”……都是小故事寓意大智慧,在生活和学习上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同学们,我们都去读一读吧!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300字 篇3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里面包括人们喜欢用的成语,如:“揠苗助长”、“黔驴技穷”、“叶公好龙”、“一叶障目”、“螳螂捕蝉”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它讲的是齐宣王特别喜欢听别人吹竽,所以他着急了很多吹竽的高手来给他演奏。齐国首都临淄城外有一位复姓南郭的先生。他的生活非常拮据,经过朋友介绍进得宫中为齐宣王吹竽以养家糊口。尽管他不会吹竽,不过装模做样的也未被别人察觉。后来齐宣王去世了,新国王喜欢听独奏,便下令乐队每天一人值班为国王演奏,其余队员放假休息。他们都很高兴,只有南郭先生愁眉苦脸的,同伴们问他怎么了,他不好意思的说出了原因。原来啊,南郭先生他不会吹竽。

这篇成语故事告诉我,不要耍小聪明,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中间凑数是不行的,只会闹出笑话来。我以后一定会脚踏实地,好好学习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篇4

读《杞人忧天》有感

三(5)班 涂宇哲

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寓言——《中国古代寓言》中有一篇非常引人注目的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想必大家都看过吧,今天就由我再来讲一讲,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他最早出自《列子》,主要讲述了一个人总是在家里边胡思乱想,在想天会不会塌下来?地会不会陷进去?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吗?掉下来会伤到人吗?他一直为这些问题而苦恼,终于在一个月高风黑的晚上,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为他解开了困惑很久的问题,那个人从此以后变得豁然开朗,积极向上。为啥他前后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寓言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的道理却很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我认为正是这个人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他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能够积极改正,勇敢迎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不能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我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比如:开始前一直担心自己会考不好,忘做题甚至很多题不会做……想想就可怕想要放弃。忽然我的耳旁响起了语文老师的声音:别怕,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只有心态正确任何疑难杂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就像自信是最有力的法宝能够战胜一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篇5

我读完这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时,里面有一篇叫“阿豺论折箭”的寓言令我难忘,里面讲了“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让他的二十个儿子每人拿一支箭来,这时,阿豺的同胞弟弟慕利延走了过来。阿豺让慕利延拿一支箭折断,慕利延很容易就把一支箭折断了,阿豺又让慕利延把余下的十九支箭拿来一起折断,慕利延用尽了力气也不能把十九支箭同时折断。阿豺说:“一支箭很容易折断,但很多箭就不容易折断,只要你们齐心协力,我们的国家一定会‘牢不可破’”。

他讲到了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齐心协力”,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不能一起齐心协力的去完成一个事,譬如说:有时要一个小组一起去完成一张小报,这个小组的人总是你争我抢,所以到最后时间来不及了,都不能把小报给编好。就如这则寓言中,阿豺的二十个儿子,他们都想当“吐谷浑”国的下一代(国王)传人,阿豺却说:“只要你们齐心协力,我们的国家一定会‘牢不可破’”。

这个寓言说明了‘单者易折,众者难摧’的道理。

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和同学们一起齐心协力的去完成一件事情的。

《中国古代寓言》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篇寓言故事《南辕北辙》,对,这篇寓言在我们的课本上有写到,我先将寓言介绍一遍,再说寓言的道理吧!

从前有一个人,乘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啊?”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高,盘缠带的越多,走的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听了这则匪夷所思的寓言故事,我现在要说说这篇寓言的道理了。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目的和行动要一致,不然就会像寓言里说的那个人一样,永远到不了“楚国”。别说那个人了,连我自己也会出“南辕北辙”的错。比如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下飞行棋。游戏开始后不久,我就有一个棋子可以把爸爸的棋子打回家,不过我却把我自己家里的棋子走了出来,最后我还是把爸爸的棋子放跑了,这就是我的目的和行动不一致,也就是“南辕北辙”。

最后我说一句,寓言就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帮你辨别好坏,我们在说别人的同时要先做好自己,不然的话……对了,我还是让你们去找答案吧!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篇7

我看的是一本名叫《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书,里面的故事篇幅都不是很长,但每一个故事都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囫囵吞枣这个故事,它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在大街上一边吃枣一边吃梨的故事,年轻人听了一个老人的话,吃枣对牙齿不好,吃梨又对胃不好,年轻人听了,把枣直接吞了下去,而梨只咀嚼了几下,便吐了出来,老人看了,摇了摇头,便转身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任何事都能做得两全其美的,就好比囫囵吞枣一样。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总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智慧。就好比守株待兔就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像这样靠运气,还不如自力更生呢!

看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里面的道理让我一生受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篇8

我看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发现里面有好多精彩万分的寓言故事,例如《拔苗助长》、《愚公移山》《塞翁失马》、《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曾子杀猪”。

曾子杀猪是讲古代有一名伟大的思想家叫做曾子,一天,曾子的妻子去买菜,她的孩子一定要跟他去,但她家离集市远,带上她的孩子不方便,于是便说回来之后就杀猪给他吃,但是回来后妻子并没有杀猪给孩子吃。曾子从外面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立即拿起刀准备杀猪,他的妻子拦住他说,只是开玩笑哄孩子的,曾子却说开玩笑也就是教育孩子们欺骗别人,因为他们还小,不懂得什么是道理,小孩子的品德要从小培养,你这样只会毁了他们一生!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虽然保住了,却会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曾子的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的品质,是值得学习的。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述一个做人的道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会一些道理,我觉得这本书值得一看,是一本好书。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 篇9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国寓言故事,里面有很多寓言小故事,让我学了很多的道理,其中大王嫁祸和孔雀爱尾这两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大王嫁祸讲的是一个人去砍柴,遇到一个小沟涨水了,过不去。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庙,庙里有个神像,他就把神像搬到了河中央把他推到,走了过去。又一个人走了过来,发现神像被人脚踩过了,于是他把神像擦的干干净净放回原地。住在庙里的小鬼让小鬼惩罚他们,神像不敢惩罚第一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你越不怕他,他越拿你没办法,你越怕他,他就有办法对付你,让我联想到,遇到困难不要怕,你越怕他越解决不了,要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

孔雀爱尾讲的是孔雀非常爱自己的尾巴,休息的时候都要把尾巴放好,有一天下雨了,孔雀也把尾巴收起来怕被雨淋湿,一个猎人来抓他们,其他孔雀张开翅膀飞走了,有一个孔雀怕翅膀淋到雨没有飞,结果被猎人给抓住了。这个故事告诉我的`是,孔雀太喜欢自己的尾巴了,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这本书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很短,但每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我们学习、成长很有帮助,所以我要多读书。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篇10

这个星期我看了《中国古代寓言》这本寓言书,寓言书有很多寓言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道理,其中有一个寓言故事叫《井底之蛙》。讲的是在一个废弃的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井栏边来了一只东海的大鸟,大鸟对井里的青蛙说了很多外面世界的美好。告诉它外面天空有多么之大,地面有多么的宽广,青蛙听了惊奇的呆住了,觉得自己太渺小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像青蛙一样见识短浅、孤陋寡闻、安于现状盲目自大,所以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好好的学习,增强自己的知识面和见识面,永远不做井底之蛙。

寓言《画蛇添足》,讲的是几个人在一起喝酒,喝到最后剩下酒不多了,他们决定画蛇比赛,谁画的最快,这壶酒就给画最快的人喝。其中有一个人画的非常快,一下子就画好了,他看看几个朋友都还没怎么画,他心中好自得意,他决定把画好的蛇加上四只脚。这时候刚好朋友也画好了,别人看了他的画,“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把脚画上去就画错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做一些不该做的事。甚至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中国古代寓言》读后感 篇1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有很多寓言故事构成的,书中的每一个寓言故事看似很通俗,但却都躲藏着一个深刻的事理,这个事理就是我们要进修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惹人深思的好书。

书中,我最喜好的一个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颈而死。因耜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成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则寓言幸辣的嘲讽了那一些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像如许的寓言还有掩耳盗铃,拔苗滋长等。掩耳盗铃比方掩耳盗铃,拔苗滋长比方欲速则不达,这些寓言虽然都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却又让人感觉非常实在,从中的事理十分耐人寻味。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核心思惟其实就是儒家教思惟,忠义仁孝小弟为核心,教育我们有个好的质量,读完了这一本书后,更今我感应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湛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地点。

寓言,就是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寄意写成一个个故事,让人么去读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收集了很多寓言,让大师只需读一本书,就能够大白很多事理。

整本书中,讲的最多的就是要连合友好,互帮合作。如《守规律的海鸟》这篇文章,里面讲了一种海鸟,这种海鸟很傻,还很笨拙,但他们注重一群一群勾当,很守规律,一路飞,一路睡,就连吃工具也一路吃,从不抢先,所以,没人敢危险它们,可见,连合友好何等主要啊。

此外,这本书还用《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不要把事干过甚。用《亡羊补牢》让我们大白,做错了事,与其悔怨,不如加以更正,做得更好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故事,很多寓言,这都是前人聪慧结晶,让我们去好好读一读吧!

《中国古代寓言》读后感 篇12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里藏着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八哥学舌》这个故事,故事主要讲了有一种鸟叫八哥,有人把它捉来教它说人话,八哥就学会了几句简单的话。一天,知了在树上鸣叫,八哥就问:“知了,你会说人话吗?”知了回答:“不会。”八哥又说。“你难道不感到惭愧吗?”知了再次回答:“你已失去你的声音,而我发出的是自己的声音”。

读完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一个人总是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八哥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遭到别人的讽刺与嘲笑。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