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感想 > 读后感 > 《陆犯焉识》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正文

《陆犯焉识》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时间:2023-10-12 17:38:51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陆犯焉识》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

陆犯焉识》与《归来》在我这儿有一段小小的纠结:先出现的是《陆犯焉识》,因为当时在读《巨流河》,我就将这本先放着;然后看到电影《归来》,发现前者竟是原著,虽则电影有陈道明和巩俐的演绎很动人,但是却消磨了我读《陆犯焉识》的欲望--实在的,电影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勾起我与他或她相处一段时间的渴望。

直到秋天的某个下午,我坐在飘窗上喝着茶,看着窗外齐楼的树顶变换斑斓的色彩,我从床头翻出这本书,开始慢慢地看,严歌苓的语言是我喜欢的,干净、温厚又带着苍凉。历史风云可以在她的笔下凝聚成生活琐碎的场面,磅礴自然可以转变成纤细的盆景,内心的波涛可以化为某个电光般的眼神--能写出这样文字的她应该是消瘦、沉思,还该有一头细碎的白发。偶然看到她在《锵锵三人行》里做嘉宾,却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一头乌黑的卷发,白皙的皮肤,柔美的声音--我没想到她原来是那么美丽、温婉。

故事徐徐展开,被唤作“老几”的政治犯陆焉识被流放到大荒草漠上,装结巴,沉默,警惕……一切为了“活着”。死亡成了家常便饭,活着成为最艰难的事,但还有比活着更艰难却又不可放弃的事--那就是内心对爱的体验。

那么多的寂寞,在寂寞包裹中陆焉识开始回望冯婉喻这个他一直忽视和拒绝的女人。她的惊艳的眼波,她的隐忍,她的感激,她的等待——他一直在拒绝着这个“硬塞给他的”女人,而现在这个女人的一切给了他死寂的生活里最好的精神营养,成为了让他活下去的动力所在。

为了去看一眼冯婉喻,告诉她他想对她说的话,“老几”成了逃犯,冒死前行,看起来诡计多端,实则是被心中的渴望所逼生出的计策。等到他费劲千辛万苦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看她买菜挤车跟丹珏、学锋她们一起吃饭,他觉得也该为她们做点什么了,于是选择了自首。

又是更漫长的等待,等待中冯婉喻的爱足够陆焉识慢慢品味了,他像一头牛,不自觉地吞咽下金黄的温暖的稻草,然后在寂寞的冬夜慢慢反刍,将每一根稻草里泥土的味道流水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都咀嚼一遍,甚至不放过每一个褶皱每一粒虫斑。

际遇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获得。陆焉识在这样的对爱的反刍中慢慢惊觉到了冯婉喻的美丽——容颜、书法、性情和她的带着崇拜的爱。

际遇也总是给人缺憾。陆焉识平反归来,可是冯婉喻却失忆了--这不是命运的玩笑吗?可是,这应该是命运最善意的玩笑吧?失忆的老年的冯婉喻只为了一件事活着,那就是等待她的陆焉识。纯粹的等待,纯粹的爱和一个纯粹的人。

我一直是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但是对待书中结尾的遗憾,我却深深喜欢,真的,没有比这样的缺憾更美丽的结局了。

合上书,再回想一下《归来》,发现两者完全是两码事,不过是名字上的“巧合”而已,害我差点错过了这本好书呢。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2

也许对严歌苓的记忆还停留在《第九个寡妇》那本书上,平铺开来的故事总是在情节上比其他作者略胜一筹,这也是我对于她写的书都有种想拥有的冲动是为何。

陆犯焉识,一出来,似乎就成了有别于她以往小说的一部,虽然名字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但还是兴致勃勃买来看完。

这是两个月以来完整的一本小说阅读,睡前看书睡醒翻两页的习惯又找回来了。今晚饿着肚子看完最后一页后,整个人并没有松了一口气,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个好的结局,只能说是一个无奈但其实对于所有人都有利好的结局。

陆焉识,曾经的风流少爷,因为当初被人追捧的才华,在中年成为了xx的无期犯人这就是他书名的缘由。书中以插叙的方式,讲述着,作者的祖父,这位老人从大草原劳改犯到年轻时留学的风流人生阶段,也检视了残酷岁月里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生命就是在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经历过许许。

跌宕起伏,不能说明这些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内心烙印,但其实我能体会到,在那些熬不过去的日子,是什么支撑了这样一位老人,回到自己的老宅。

可更多的,是他的无奈,与社会命运给人们开的玩笑。

他无奈源自于自己生来想要不能要的自由;来自于为了见一眼妻子,向她忏悔自己两桩风流史,在途中当了逃兵吃尽苦头;他的无奈,还在于最终获得政府释放可依然顶着抹不去的污点度过晚年,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彼此为对方付出,盼望着再次见面的老两口已经不能像刚结婚时那样,相知相爱,等待已让一个人比另一个更早的活在了回忆的等待里,老年痴呆症,比任何绝症,都让人绝望。时好时坏,愈演愈烈的病情,根本不会可怜,你在她心中的地方。我也害怕自己的晚年会这样,宁可先老去,先走,也不想一个人黯然。

回到故事中,有很多是我接受不了,或者不能够理解当时的老几(陆焉识在监狱里的代号)。

在年少的时候,没有察觉到自己对于婉喻的爱,认为那是恩娘对于自己的一种束缚,在国外、在重庆,他都自由的恋爱,顾不上自己以为人夫,可为何到头来他在困境时,才发现了自己如此深爱着婉喻,是因为婉喻送来的蟹黄罐头?还是因为转移监狱时婉喻在监狱外的那一眼?

还是后来得知的婉喻在外的种种艰辛?

我最痛恨的就是不能够在当时领悟到这些,而往往要在失去后,以另外一种方式去回味,可人生总是这样玩弄着人们看似高级的智商,让人性与环境掩盖了一切内在的东西。

还有,老几,为什么要在自己逃离大草原成为通缉犯的时候不名正言顺的见上婉喻一面?一路上的苦头不就是要及那面吗?

为什么要出现在婉喻的生活中,却不能够直接的告诉她,还好事后得知,其实婉喻都知道,她爱她爱得连他的那种气味,都记得一清二楚,也知道他的用心,也许有时候,只要两个人彼此都知道,自己是爱着的,深爱的,就够了吧。

可对于读者的我来说,多么可惜这不是一个美好的见面啊,哪怕只是正视对方一眼。

作者在结尾还要往这完全不能够看下去的小说上,撒盐,婉喻也曾经为了给陆求情,成为了戴的六小时情人,这个在她老年痴呆后最不想想起的事情,还是在她死前清晰的记起了。

命运怎么能够逼迫人们做出那么多迫不得已、舍己求全的事情呢?

其实为什么写这么多,还是因为,结尾。陆焉识在婉喻走了之后,在见到了邓指的第三个儿子之后,发现大草原也许才是他最该去的地方。

多么无奈啊,被释放之后,却依然还是回到了当初受尽惧熬的地方。

也许人生有时候会发现,苦尽甘来之后,那个所谓的“甘”,已经不是个滋味了。

那可能才是另外一个苦的开始。可是经历过的,永远都会在那里,不管物是人非,还是洗尽铅华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3

我本来根本不会看这样一部小说的,陆犯焉识,嘛意思?陆是大陆还是姓陆?犯是侵犯还是罪犯?还有焉,我去文言体?那个识是认识吗?就连《霸道总裁爱上我》,《穿越千年来爱你》这样言简意赅,醒目露骨的标题尚且不能吸引我(咳咳同类看太多),更何况一个四字标题每个字都不能确定明白的长篇小说,且不说我已经被长腿偶吧以及美剧大片长期浸淫,此刻看这本书仿佛装满大葱的菜篮子里躺进一支玫瑰一样触目惊心不伦不类,就算我有意识的想提高一下自我修养,周杰伦有个曲子怎么说《给我一首歌的时间》我觉得已经足矣。但刚巧前两天回家,刚巧前两天的前两天下载了这部书,刚巧在车上百无聊赖翻到。刚巧啊刚巧,不,是万幸!

两次长途汽车的距离加两天在家的空闲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想要写些什么必定要像书中陆焉识给婉喻写信一样腹稿盲稿来回打来回润色才不算亵渎,可是我等不及了,我曾认为等待爱情如杨过小龙女一般16年即是人类巅峰,我曾认为越狱如《基督山伯爵》一般九死一生之后便是快意恩仇,我曾认为苦难如《活着》富贵一家父死母死儿死女死妻死孙死已达变态极限,我曾认为父母子女之间如龙应台《目送》所说你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样纯粹。可给这所有情感加个大环境——中国,加个大背景——文革,一切就都不明朗了。从十七八岁嫁入陆家就开始间或等待的婉喻,她与陆焉识一心相伴而不得的跨度不是杨过小龙女的16年而是将近六十年。比西天取经还难千万倍的越狱成功之后没有能像伯爵一样策马奔腾快意江湖,而是尾随了心上人几次之后便毅然决然的自首。再见面,妻女儿子都在,孙子孙女也有了,有人说物是人非是世上最残酷的形容,那么,物非人是呢?或者物非人非?

陆犯焉识,讲一个老囚犯陆焉识的。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留洋博士 ,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大少爷,写一手好字,会打马球、板球、弹子,在外有意大利女郎爱得死去活来归国有红粉知己倾尽一切相救。是啊这样的人谁不爱,1米83,风流倜傥,还会盲写。你知道盲写吗,就是草稿初稿润色稿校正稿什么都在脑子里,写好一册当然也在脑子里装订,随时阅随时从脑子里调出。跟腹稿不一样哪怕是20年后想阅读也可以轻易从脑子里调出,这是盲写,也是这篇小说出来的途径,陆焉识朗诵着,他的孙女誊写着。不是陆焉识20多年的牢狱之灾无所事事才练就了这项本领,而是他天生过目不忘,天生而来的还有他的傲气,清高,见不得窘迫和可怜,这种气度给他带来了无数是非恩怨,20载牢狱,九死一生的磨难,但他仍然要感激这份气度,因为这气度为他赢得了冯婉喻的心。

冯婉喻,这是一位怎样的上海女人啊!和以前所有影视作品或读物不同,我没有奔着男主去,也许我 一开始是奔着男主去的,但是后来我却被冯婉喻深深地,深深地吸引了。简单来说就一个字,静。往深来说分层次来说我就黔驴技穷了,最后看到她的篇幅是在来学校的车上,我的泪掉得跟恩娘一样——“她直直地坐在那儿,眼眶里像是有两把断了线的透明珠子,掉下来不是一颗颗的,是成串地掉,又急又快,一眨眼把面前的八仙桌面就落满了。”旁边的乘客一点眼力见也没有以3秒一次频率转头看我,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防晒霜被冲掉了泪滴成了石钟乳吗!掉泪因为太委屈了,我觉得自己又在找虐,在视听极其方便的时代,我想看什么画面就有什么画面,想看几遍就能看几遍,唯美的感人的大团圆,快意的潇洒的报仇雪恨,我能让简。爱不经历磨难就找到罗切斯特先生从此幸福一生,我也能让镜头掠过傲慢和偏见直跳到他们敞开心扉互诉衷肠的那个大雨滂沱的早晨,我甚至能让金燕西和冷清秋在铺满百合的房间一遍又一遍结婚,但这些没有一点经历的大团圆看过之后让人疲惫且转瞬即逝,万幸啊 ,我抑制住了一直想快进的躁动不安的手,从头到尾旁观了陆焉识和冯婉喻的人生,所以他们小小的见面那么弥足珍贵,那么让人喜出望外,那么忐忑不安受宠若惊。婉喻爱陆焉识从来不能痛痛快快的,先是焉识5年的海外留学太平洋隔着,归国后婆婆处处要占上风压制婉喻,接下来是漫长的遥远的牢狱之墙隔着,最后,陆焉识回来了,记忆却阻隔了他们。儿女子孙全不认得的婉喻却记得她在等一个人,名字都忘了,只临终前颤巍巍问:他回来了吗?陆:回来了婉喻:来得及吗?陆:来得及,就在路上;婉喻:恩,路好远的。她一生都只用行动为陆焉识辩护,最后她有点急了,但还是要护着自己的心上人,即便他赶不回来也不是他的错,是路途太遥远了。婉喻小心翼翼的说:我不去好了,婉喻一口一个说:蛮好蛮好,婉喻紧跟着焉识应声虫似的说:对的呀,婉喻试探着说:侬不要睬伊了。我脑子里都是婉喻,美丽的善良的痴诚的婉喻。婉喻一生不认为受到了什么冤屈,也不觉得有人害苦了他们,她一直把家整理的井井有条,大开门户,等着她的爱人归来。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4

其实我上大学以来,空闲时间很多,却是甚少看书的,研究生期间尤甚。亏得有个朋友,时常问我看了什么书。一次两次我还可以推说最近忙没时间看,次数多了饶是我脸皮厚的了得,也得惶惶的去看一些。

好似最近和严歌苓有些缘分。也可能因为金陵十三钗的关系她是近来的热门,所以刊登她的作品也多一些。年前年后这两本杂志上竟然都是她的小说。年前那本上是金陵十三钗,年后这本上是陆犯焉识。个人觉得金陵十三钗实在是单薄,觉得只是一个场景一个片段,拿来拍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实在是不够分量。陆犯焉识不一样,写就写成了一部电影。

我像惯常一样,试图像个研读的人的样子,慢着性子压低看书的速度,假装能从字里行间看出并且学习到一些什么。在这本书的前十几页,计划的实施确实是很成功的。首先题材对我来说就不很新奇。叙事的开端在三年自然灾害的监狱,一个很熟悉的伤痕文学的氛围。作者很显然也谙熟这一派的套路,几个主要的角色都刻画的很成功。除了主角。根据作者对主角前半生的介绍,与此间的刻画简直大相径庭,无怪乎有之后的结局。就这个角度说,还算合理。毕竟我们无法看到他在故事外十几年颠沛流离和牢狱生活对他的摧残,脱节感还是非常清晰。作者似乎不啻把最丑陋的人性开膛破肚,然后再冷静的分析,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惯常的此类文章总是留一些生路给我们这些看客的。坏人就是坏人,人性再闪光,还是坏人。

故事被絮絮叨叨的讲出来,老陆的前半生和现在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中间还夹杂点他的情事,就着监狱敌我斗争吞咽下去,就快要淹没在一大片的伤痕文学作品里了。

老阴生少阳。我发现我无法再慢条斯理的看下去,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加速。风暴开始出现在平静而压抑的海面上。惊心动魄的越狱,九死一生的归途。作者口口声声说这是父爱,老陆对他女儿的眷恋和思念。老陆还需要这一张遮羞布吗,他分明是想从他们的结晶中看见他所爱的影子,他狗一样的活这20年不是为了这孩子。这孩子不过是他和她的见证。

风暴就这样无声息的又平静了。平息的让人觉得失落,犹受虐癖一般,这么声势浩大的风暴,怎么就这样随随便便停了,一点破坏力都没有。确实停了。无论恼恨你破坏的太多还是破坏的不够,旁的人都会报复。于是又回到了监狱,一个六十岁的老人被当成十六七的小王八蛋欺凌。

他连狗都做得不如,还要活着。他不能见她一面,都不想再活了。他见了她一面,却一定要再活着。他的爱,迟到了四十年,还会迟到更久。彼时平淡的闷极的生活,他用了四十年终于品出香醇,品成了天下独一份的滋味。那香味,从心底里骚动他,青藏高原上的苦寒生活都不能使他再平静,他从娘胎里就带来的文人恬静也帮不了他,他就这样在心底里发狂,发狂似的积攒对一个女人的爱意和甜蜜。他的忍耐无疑是值得的。一个女人从第一面就开始守着他,呵护他。几十年不离不弃,狂风暴雨都吓不走她。

美好的爱情总会有美好的结局。他终于受够了所有的苦,她也熬尽了枯守,两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激动的像两个少年人。

他站在她面前的时候,她说,你是谁啊。

他多么心痛,愿意用余生唤醒她。她接受了这个陌生人的到来,愿意有他的陪伴,如他愿的嫁给了他。

她死的时候,问他,焉识回来了吗。

他叫陆焉识。她等的绝不是他。

好像严歌苓写的东西就是这样,很多地方觉得她完全可以写得再透一点,再丰满一点。她确实是只勾勒一个线条,一副画面给你。画一个婉约妇人家倚在园门口,让你自己去想她背后家室生活蜚短流长。这篇小说里涉及到的点很多,但都是点到即止,匆匆而过。或者作者只是为了铺陈一个叙述的背景,是我看的时候太过敏感。个人感觉相当多的点上,再展开写一些也不会影响文章主线的发挥,因为毕竟是用九分功夫弹弦,用一分功夫敲锣。这都是些次要的话了。光是那两三幕就已经成就了这篇文章,催泪效果极佳。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5

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两月有余,起初当成一般的小说,并无太多感想,记起来了就看一段,忘却便放下了。等到闲暇时,细细读来的恰好是那段心灵上最受折磨的描写。

最开始的故事,像大多数文人们在那个时段遇到的情形有些相似,肆意风流的前半生,纵情声乐;猛地跌落谷底,开始了艰难的适应生活。期间,无数同类人受不了折磨选择离去;无数看似相同实则迥异的人开启了另一段人生;但大部分人还在绝望中等待着希望,或许是被迫的,在某种程度上。

突然想到最近发生的事情,含冤入狱27年的张玉环,被前妻宋小女要求要一个拥抱,这些年难言的苦与痛彷佛都融入这一诉求当中。被冤枉的生活是一个人的,但苦难却伴随着一整个家庭,从年迈的父母,束手无策的妻子,到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却是更为艰辛不易……

我们曾听说过太多的故事,似乎每一个都活生生的在看不见的周围,有太多的不容易在阻止个体直面现实,无论是好或坏,直至消散了生活的热情,恐惧不易的亲密关系。

何错都没有的人,我们至始至终还是要宽容些。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6

终于读完了《陆犯焉识》,昨夜看到一点三十分,伴随着不安,悲愤和难过逼自己睡去,梦中自己却像进入了陆焉识所在的荒漠,四处张望像是寻找什么。

这本书太过真实,赤裸裸的将时代,人性和现实扒开血淋淋的呈现在你面前,不让你有一丝幻想。

从留美博士,精通四国语言,坚持自我,有强烈自尊心的陆焉识到为自己据理力争的阶下囚,再到任人宰割,苟活于世的无期囚犯老几,这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不懂得圆滑处事还偏偏有硬笔杆的知识分子的悲哀。

这是一个连基本的生命权都无法被保证的年代,这是一个不容许文化人存活于世的年代,与其说这是人类社会,不如说它是动物世界之间毫无人性的撕杀,如果可以保全性命,可以背叛亲人,可以供出同类,人性中的温度荡然无存。

如果说老几在大荒漠里所受的苦痛都是时代的悲剧,还有他自作自受的产物,那他被释放后,亲人的利用,贬低,疏远便是我最不可容忍的地方,老几在大荒漠被打,被算计,被侮辱我都未曾觉得老几卑微,但是当他被释放后,亲人让他洗衣,干家务,称呼他老头子,责备侮辱他,这是最令我心痛的地方,一个人倘若在家中都可以被看不起那他可真的是很可怜,不是吗?

假如不是她,我就不回来了。陆焉识说

我会找的到的,随便你到哪里。婉瑜说

为见婉瑜,老几做了逃犯,也为了婉瑜,老几自首,为了婉瑜,老几要活下去,为了婉瑜,老几也邮出离婚协议书

婉瑜等了一辈子陆焉识,却在陆焉识来到身边时不再认识陆焉识,婉瑜为了陆焉识付出了所有,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这个安静的女子却在有关陆焉识所有事情上都无比坚定不容置疑。

真正的爱情真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吗?这种曲折百转荡气回肠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婚姻中的出轨真的是不可逆转又不可饶恕吗?如果真的有男人如陆焉识会在婚姻懵懂时牵起别的女人手,却又在之后发现自己真正所爱并为她倾尽一切呢?如果真的有婉瑜为了陆焉识出卖肉体只为陆焉识可以活命,却一生真的只爱陆焉识一人呢?当我年少时,只知道出轨是错的,是一种背叛,是对婚姻的亵渎,更是一种耻辱永远不配输得原谅。却在渐渐成熟后理解了很多人事并不是非黑即白。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7

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总是充满了悲欢离合,曾经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偏偏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但随着时间流逝和命运的起伏,他总算认识到真正爱的人,真正想陪伴在身边的人是那个一直在身后默默付出的人。不怪陆焉识,人总是不能清楚的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无法预知自己的人生。遇到冯婉瑜这样的女人是他的幸运,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会像冯婉瑜这样等一个人。试想,如果没有冯婉瑜的爱,在历次运动中也许老陆早就扛不住了,人崩溃总是由内而外的,唯有在外有牵挂的人才会不管多难也要活下去。珍惜身边人,珍惜枕边人,日子很短也很长,无论在外面是多么的风光,只有回到家面对冷锅冷灶的时候才知道家庭幸福的可贵。

作者直叙穿插倒叙的风格,别出心裁,但对于我这种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人来讲,有时候真的有点阅读困难。只能每次坚持读完一章再停下来,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总体而言,这是一部非常棒的书,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突出。作者没有怀着恶习去写谁,即便是冯子烨,读后我也没法对他恨起来,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历史背景下,任何人物的命运都是不由自己主掌的,冯子烨有自己的伤心事,即便是他不原谅老头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8

《陆犯焉识》讲了一个“犯人”陆焉识的一生。

陆焉识有他的变与不变。

在成为犯人之前,他是上海大户人家少爷,不情愿的娶了自己无嗣继母的侄女冯婉喻。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海外,过了一段花花公子的自由生活,会四国语言,留学回来后在大学当教授。归国后和婉喻的生活在他看来很是寡味,再加上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做什么事情都是在夹缝中,没有什么特别的趣味,也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一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的生活都还算波澜不惊,一直过着学术生涯。好的日子就快要到头了,陆焉识因为不愿意加入各种阵营,一味的只是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在政治上栽了跟头。在历次运动中,他的刑期多次更改,从十年到无期到死刑。他却带着自己的坚持不曾妥协,认为总有说理的地方,居然敢在当时毫无章法的环境下要求给他判刑的法官在案卷上写不再改判,于是这次判决从无期改成了死刑。

婉喻深爱焉识,她不停的运用各种能力甚至牺牲自己想要救出焉识,却最终只是换来个无期。陆焉识被判刑后前往青海,他的编号随着犯人的接连死去从2868变成278,成了严寒、饥荒、劳累里最难以杀害的人之一。他为了隐藏自己,假装是结巴,脑子里却仍然在分门别类的撰写各类文章,也总是回忆起和婉喻一起的生活。他和婉喻互通书信,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一点点长大,也看到她们的生活,几十年过去了,婉喻在他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入狱前和婉喻寡味的生活,在漫长的刑期与脑海的文章中已然变成了惊心动魄的信念。他想回去见见婉喻,他要从这里跑出去,这几十年来,没有一个人成功跑出去过。但是,陆焉识成功了,他跑到了西宁,给婉喻打了第一通电话。在随后的再次联络中,焉识的女儿接了电话,劝说他自首,否则对家人很是不利,街坊都说她们一家是“敌属”。焉识想,不管怎么样,他就算是死也要再见一眼婉喻。于是,他偷偷回了上海,只是在上海的街道远远的跟了婉喻几天,抱着必死的决心回去自首了。陆焉识在漫长的时间里终于熬出了头被平反放出,他可以回家了。可是,家哪还是家,已然失忆忘却了一切的婉喻,因为父亲是政治犯错失爱人成为平庸市井小市民的儿子,大龄未婚的小女儿,这场长达几十年的风波让这个家庭支离破碎。最终,在婉喻去世后,焉识带着婉喻的骨灰不告而别。

陆焉识的变,是他在漫长的刑期中,终于看到了自己对妻子的爱。陆焉识的不变,是他年老回家后教附近孩童外语时仍然坚持学术,说新华字典上的“革命”一词解释不正确,在政治上毫无长进。对了,在焉识逃跑回上海的时候,婉喻其实早就认出了焉识,焉识的爱她一直就藏在心里。

故事就此结束,陆焉识的故事也是时代的故事。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9

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有的人因为言论不当锒铛入狱,有的人因为饥饿犯下滔天大罪,有的人因为倒戈相向自食恶果。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微微地透着丝光亮,正是这束光让人看见了希望。

岁月如梭,蓦然回首醒悟为时已晚。一个才华横溢,会多国语言的富家公子陆焉识迫于继母的威压之下娶了她的侄女婉瑜。婚后的他抛下了新婚妻子,毅然踏上了漫漫海外求学之路。对于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他并没有认真对待,出门在外丝毫不受婚姻的约束,像似了一个断了线的风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年后的一天,他回到了这个不愿面对的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懂审时度势的他大放厥词被认定为“反革命”分子,捉了进去。从一开始的无期到后面的有期,他的妻子为此尽了此生最大的努力。

在脏乱差的大牢中,有一位留美博士穿着带有号码的囚衣,寸字头,满怀希翼的等着妻子的探视或来信。每一次的探视,给了他活着的渴望。每一次来信,给了他爱的温暖。后来他被流放到西北荒漠大草原,再也见不到婉瑜,信件是他与她唯一的联系方式。有一次,他意外得知自己的女儿来这里表演。不知怎么,他迫切地想看看多年未见的女儿,远远地看一眼。好不容易他的领导批了他的假,路上的大雪阻碍了他前进的路,耐着沁人心骨的寒气一步两步的向场部礼堂走去。在人潮拥挤的舞台面前,他看见了自己的女儿,想起了婉瑜。回忆过往,越发觉得对不住自己的婉瑜。于是他精心筹划了一场越狱,逃了出来,远远的看了婉瑜一眼。面对女儿的质问与斥责,焉识选择了自首。在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牢狱之灾后,焉识重获了自由。他期待着婉瑜的来信,期待和婉瑜的再次相见。不曾想婉瑜不记得他了,女儿儿子也不待见他。没关系,焉识这样想着,婉瑜照顾了他这么多年也该换自己好好照顾她。这是一个多么乐观坚定的人啊!无论他处于何种艰苦环境,凭着一丝光亮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爱是每个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爱给人力量,穿越时光,创造奇迹。相信爱,它就存在。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