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习俗七大习俗——观潮(实用3篇)
时间:2022-11-23 10:17:37
中秋习俗七大习俗——观潮 篇1
发展至明朝,月饼成为中秋节节令食品,这一习俗也在民间彻底流传开来。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做成图案印在月饼上,更加惹人喜爱。
到了清朝,月饼的制作技巧越来越高。《随园食单》记载“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读来令人垂涎欲滴。
而且,如江南一些地方还有“卜状元”的习俗。简单说来,就是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放,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按照点数大小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取相应的月饼吃掉,其乐融融。
除了吃月饼以外,中秋节的习俗还有祭月、拜月、赏月、燃灯等。民俗专家萧放解释,拜月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宋代以后开始流行,至于具体的仪式,一般是到了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人们在家里或者户外摆上“月神”牌位,然后放好瓜果梨桃、月饼等供品,然后进行叩拜,祈求福佑。
“那个时候,男女拜月的愿望不一样。男子一般希望科举考试能取得好功名,女子则希望能够拥有美丽容颜。”萧放说,随着习俗演变,明清以后才有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由于地域原因,以拜月赏月为中心,各地中秋风俗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过去在北京,“兔爷”可算是过中秋的标配。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这么描写过:“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不止孩子们喜欢,大人也会拜拜兔爷求个吉利。
古代,在浙江一带,观潮算得上是中秋时的一件盛事,据说,“中秋观潮”早在枚乘的《七发》中已有所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创作的《八月十五看潮》诗中也写道:“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可知此风俗由来以久。
“中秋节南北地区习俗差异不大,北方偏重亲人团聚,南方户外活动比较多。”萧放说,除了拜月、赏月之外,较为典型的民俗活动还有烧宝塔灯、放孔明灯,偷月亮菜等,一家人会在中秋当天团圆饮酒、吃新米饭,“此时,未来女婿上门送礼提亲”。
中秋习俗七大习俗——观潮 篇2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南宋年间的观潮在钱塘江上六和塔一带居多之胜景,其潮水的由来,“起始之时,微见远处如白带一条迤逦而来,顷刻波涛汹涌,水势高有数丈,满江沸腾,真乃大观也”。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除了在太阳、月亮、地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引力涨潮原因外,还有其独特的原因——杭州湾和钱塘江的地形影响。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潮起的时候海水从宽达一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当溯江上到达六和塔地带的两岸逐渐收窄,其涌潮时江潮却以每秒十几米的流速向前推进。由于两岸逐渐收窄,湾内江水迅速提高出现涌潮。而此时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挡难于外泄,反而提高了湾内的水位,加强了潮势。加上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这也助长了潮水的声势。潮头便形如立墙,势若冲天,举世闻名的观潮胜景便由此形成。在历的观潮胜景,当今、自从一幅恢弘巨作中呈现,陈鸣楼先生绘制《南宋皇城图》此图历时十年与力求客观,而为其严谨的还原南宋皇城文明历史,其彰显中华历史文明与中华文化的风采!
中秋习俗七大习俗——观潮 篇3
钱塘江似乎第一次听说是在白娘子传奇电视剧里面听到的,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听说的并了解的这个地方,而钱塘江最知名的东西就是钱塘江观潮,每年这里都会聚集全国各地的人举着摄像机和手机拍摄潮水震撼的画面。
钱塘江的用涌潮的产生,据专家介绍是因为当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产生的,从汉魏的时候起,钱塘江观潮就已经成了当地的一个民俗。
钱塘江大潮潮水是农历的八月十八,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到初六,十五到二十都可以看到潮,所以说,每年你都可以在132天里观潮。而中秋节前后的潮水则是最震撼的,也是最壮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