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语口号 > 节日庆典 > 重阳节 > 重阳节习俗作文(推荐15篇)正文

重阳节习俗作文(推荐15篇)

时间:2022-10-22 16:53:21

重阳节习俗作文(精选15篇)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1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重阳节是一个岁时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7个重复月日数字,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习俗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将在九月九日开始,早上,儿媳妇与儿子回家,老人们一天在床上也不能下来,老人们仰天狂笑,那笑声传遍了整个小村庄。

赶来的客人必须盛上刚发过的小绵羊,刚打猎过的兔子。因为我们这儿的老人特别多,连外乡的人也来了,那人看见我们这种场面,表现出满怀激情。

人们要在晌午,摆一个木头路,让人一定要记住,不能让老人落地,否则那老人一定要在地上站一宿,不能上床,并让老人们看到那精彩无比的节目,地点哟啊树木茂盛,广阔无边,不然天空会下雨。

每人一定要在家中穿上那大红色的衣服,穿别的颜色会得到天空的报应,会天打五雷轰。因此我们这儿没人穿别的衣服。而且必须带有一种喜从天降和惊喜万分的表情来到这儿。

下午,人们要在山上种下那么二十棵树,希望人们十全十美,另外十棵是为老人的,希望老人五福临门。下午七点,人们开始把人送来的牛、兔吃了,这样吃要很规矩,把老人的手捉住,让老人用嘴只吃,吃的脏了的、被土弄脏了的,再让家里的小狗小猫吃了,不能放下。

狗与猫药穿好绿色的毛衣,还有外衣之类的,我们要让老人看到小狗,让老人开心,一定要笑口常开。

晚上,我们要让儿子儿媳一个一个的为老人磕头,让老人看起来很像享受天伦之乐。

家乡的国际老人节,家乡在精彩的回放着,精彩无限快乐,国际老人节太好了!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3

从县城坐个多小时的车,再走十七、八里的山路,就到了杨家湾——这就是我的家乡。

杨家湾有二、三十家人,我家住在寨子的中央。由于爸爸、妈妈待人和蔼,所以来我家拉家常的人特别多,我家也自然成了聚会点。

对于大自然我没有多大的欣赏能力,但我只知道杨家湾草青、水绿、山可爱。近年来,经常看到许多外地人来我们这里什么写生、照相、吃农家饭等等,还不时听到他们在议论什么“原始风貌”、“世外桃源”等好多我们听不懂的语言。

家乡的节气很多,小朋友们最爱过节气,但我最喜欢的是重阳节。

每年的九月,粮食收获,糯谷进仓,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那几天大人们碰到就爱说这句话。听说“老虎要咬妈”,我们小孩非常害怕,但看到他们嬉笑的脸色,我就知道是逗我们玩的。

初八的晚上开始泡起糯米,第二天大清早就上zhènɡ,我们只知道拼命的往灶里加柴。糍粑是非常耗柴的,蒸了快两个小时,糯米饭的清香已经由厨房溢进堂屋再散到院坝。我们认为已经蒸好了,但老爸老妈此时才开始捣炒香的黄豆。待它全部变成细面面了,又加上一大包白糖。豆面制好了,他们就起zhènɡ,把雪白的糯米饭倒进duì窝。duì窝是大力士的乐园,你有多大的力都可以尽情往里使。大概有半个多小时,糯米饭完全变成了糍粑,此时男女老少就开始动起手来。

农家人从不吝啬,糍粑好了,总是对着周围的人家高喊大叫“我家糍粑好了,我家糍粑好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分享这种无尽的喜悦。

夕阳照在山坡上,金黄的石蒜花光彩夺目。“走啊走啊走啊走,走到九月九……”杨家湾的大大小小都爱唱这首歌,而那“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的古老歌谣将随风而散,为此,我真的有些感到惋惜。

而今,九月九又要来到了,朋友,来杨家湾尝尝我们的糍粑吧!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4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传统节日,同时它也不像春节、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节日,而为汉族所独有。

重阳节是一个岁时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7个重复月日数字,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习俗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20xx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5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赏析

此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6

今天,我依旧像以前一样,坐上公交车去上学。

在路上,我发觉今天好像特别热闹,有一队队老人排着队,击着大鼓,拿着凳子,在“砰!砰!”的大鼓下快乐地走着,公交车内很喧闹。有的在亲切地交谈;有的看着写在公交车前“祝老人们身体健康”这几个字出神,还流露出笑容。我不禁有礼貌地向一位老太太问:“老奶奶,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九九重阳节。”老奶奶慢慢吞吞地回答,还带着一种自豪感。

这时,我不知不觉就想起了爷爷,想起爷爷那慈祥的笑容,温暧的怀抱,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那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快乐。每次爷爷出去,我一定也要和爷爷出去玩,像是一条“小尾巴”形影不离。记得,我们俩不到广场,爷爷趁我不注意时,躲到树后面去,我发现爷爷不见了,就大哭一场,这时爷爷又出现了,不嘻皮笑脸的,逗得我哭笑不得。每当傍晚,我们来到人民路的香樟树旁听着老人们拉二胡,有的干脆在音乐伴奏下起舞,爷爷也边学边哼,边唱边笑,我也在一旁蹦蹦跳跳,开心极了。

爷爷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爷爷走了,临终前,他给了我一句话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这句话的感染下,我奋力学习,让九泉下的爷爷安息。

现在想起,我身边的老人只有外婆一人,我们要对她更好,满足她的愿望,让她有个安祥的晚年,九九重阳,谢谢你!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7

出自中唐诗人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赏析

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此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三、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8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

“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缺少了我最赞赏的地方,恒景拜师学艺,杀死瘟魔才让九月九登高的风俗传下来。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9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有其他活动。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10

我的家乡坐落在古城开封的南面,具体地址是尉氏县门楼任乡。我们这里的重阳节与别的地方有些不同,那就是非常热闹,因为我们家乡有一个重阳节大庙会,四邻八乡的人都会来赶庙会的。

每年的庙会我都参加,并且从头一天开始坚持到最后一天,天天都去,从搭戏台到拆戏台,从小商贩摆摊到收摊,我都历历在目,甚至有些商贩老板都能叫出我的名字。为什么呢?因为我好热闹,而且我家就在附近。

庙会最热闹的一天就是农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的人最多,因为这一天是正会啊!街道两旁的商贩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有小食品、玩具、水果、干果、糕点、特色小吃等等,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我呢会拉着爸妈或者是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去买,挨个尝,挨个吃,那种感觉非常过瘾。吃饱了喝足了,就去玩儿。好玩的东西就更多了:有蹦床、飞机、摩天轮、小火车、小木马,还有套圈(手拿着用铁丝或是竹子做的小圆圈,去套商贩们摆的小商品,套到什么就要什么,非常有意思。)

可是大人们的心不在这里,而在戏台上,他们把戏台围的水泄不通,除了戏台后面,其它三面都是人。坐在最前面是老人,他们是忠实的戏迷,坐得那么端正,听得那样认真;他们每天早早地带着凳子就来了,像小学生听课一样,从头到尾非常认真。中间的是中年人或挤不到前面的老年人,他们有的站着有的坐着向戏台上看,看不见了就伸长了脖子或是踮起脚尖,那姿势多累啊,可他们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最后面的是车队了,有脚蹬三轮车、电动三轮车、摩托三轮、两轮等等,他们也是看戏的,车上坐司机,车厢里坐老人和孩子,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白天玩累了,晚上我会坐在三轮车里跟爷爷奶奶看戏。与其说是看戏还不如说是凑热闹,舞台上彩灯闪耀,演员们鲜艳的服饰晃来晃去,豫剧的唱腔优美动听,有时听不懂,好在旁边有字幕,看懂一点。可我常常是嘴里吃着东西,眼睛已经闭上了,躺在有被褥的温暖的车厢里,做起了美梦。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11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杜甫登高远眺,面对苍穹吟出千古绝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回到宿舍,发现手机里已经有多条短信了。当秋风吹来时,我的祝福不惜化作秋雨来滋润你;当菊花盛开时,我的祝福不惜化作花瓣飞向你;当重阳节到来时,我不惜巨款发条短信祝福你重阳快乐,工作别太累了。是一贯的搞笑风格。有人牵挂的路程不漂泊;有人思念的日子不寂寞;有人关心的岁月不失落;别让幸福擦肩而过,别让美梦变成泡沫。愿你的快乐比所有人都多。Z总是很贴心。虽然这些短信大多并不是出自他们本人之手,但我知道祝福的心是真的,情是浓的。握着手机的手渐渐暖热起来,然后传遍全身,我恍如被一份份千里,万里之外的关爱所包围,而这种关爱将充溢在体内的凄冷驱散了。

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阳光纯净的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12

九月初九两阳相会,俗称“重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这个节日,都会让我想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我最喜欢在家乡过重阳节了。重阳节前一天,孩子们都会闹着父母亲或奶奶做桐叶粑吃。从山上摘来新鲜的梧桐树叶,洗净备用,把花生米、腊肉、香肠等各种配料炒得香喷喷的,捣碎后和上一点野菜、红糖,裹上面粉,捏成糍粑形状,放入桐叶中包好,捆实,或蒸或煮,即可使用,滋味甜糯绵软,香气扑鼻,叫人难忘。

过去我的家乡很穷,桐叶粑要在过节过年时才能吃上一回两回。而且多用野菜做成,很少有包肉的。如果哪个小孩运气好吃到了包肉的桐叶粑,别的小孩准得羡慕死。记得有一次过重阳节,奶奶用野菜活着一点面粉做了些桐叶粑,特意把其中唯一一个裹有鸡蛋的桐叶粑留给了我。我捧在手中,尽管心里馋得要命,却舍不得一口吃完,生怕这次吃完了,下次就没有了,想留着慢慢品尝。谁知就在这时,家里的狗窜出来一口就把桐叶粑叼了去。我又气又急,追着狗打,奶奶看见了,也一边骂狗一边想把桐叶粑抢回来。可人哪有狗快,一会儿狗就叼着桐叶粑无影无踪了。我伤心地大哭起来。奶奶安慰我说再给我包一个有鸡蛋的桐叶粑,可翻遍了家里的角角落落,也没能再找出一个鸡蛋来。那一年的重阳节,我眼泪汪汪地坐在桌边,和大人们一起吃着粗糙而难以下咽的野菜粑,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可现如今不同了。短短十几年,家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电了,山村的黑夜亮如白昼;修路了,家乡不再贫穷闭塞。为通电通路这事,乡亲们可乐坏了!专门在宽敞的柏油马路上敲锣打鼓地庆贺了一天。现在过重阳节,桌上不但有鸡鸭鱼肉,连“百事可乐”等时髦的饮料也上了桌。桐叶粑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现在的桐叶粑不再只有难嚼的野菜,而是各种里馅,各种样子应有尽有,味道好的不得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为了读书求学,我已离开家乡来到了吉首。可每当我吟到王维写的这首诗,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家乡的重阳节,想到重阳节那令人回味的桐叶粑。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13

从县城坐个多小时的车,再走十七、八里的山路,就到了杨家湾——这就是我的家乡。

杨家湾有二、三十家人,我家住在寨子的中央。由于爸爸、妈妈待人和蔼,所以来我家拉家常的人特别多,我家也自然成了聚会点。

对于大自然我没有多大的欣赏能力,但我只知道杨家湾草青、水绿、山可爱。近年来,经常看到许多外地人来我们这里什么写生、照相、吃农家饭等等,还不时听到他们在议论什么“原始风貌”、“世外桃源”等好多我们听不懂的语言。

家乡的节气很多,小朋友们最爱过节气,但我最喜欢的是重阳节。

每年的九月,粮食收获,糯谷进仓,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那几天大人们碰到就爱说这句话。听说“老虎要咬妈”,我们小孩非常害怕,但看到他们嬉笑的脸色,我就知道是逗我们玩的。

初八的晚上开始泡起糯米,第二天大清早就上zhènɡ,我们只知道拼命的往灶里加柴。糍粑是非常耗柴的,蒸了快两个小时,糯米饭的清香已经由厨房溢进堂屋再散到院坝。我们认为已经蒸好了,但老爸老妈此时才开始捣炒香的黄豆。待它全部变成细面面了,又加上一大包白糖。豆面制好了,他们就起zhènɡ,把雪白的糯米饭倒进duì窝。duì窝是大力士的乐园,你有多大的力都可以尽情往里使。大概有半个多小时,糯米饭完全变成了糍粑,此时男女老少就开始动起手来。

农家人从不吝啬,糍粑好了,总是对着周围的人家高喊大叫“我家糍粑好了,我家糍粑好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分享这种无尽的喜悦。

夕阳照在山坡上,金黄的石蒜花光彩夺目。“走啊走啊走啊走,走到九月九……”杨家湾的大大小小都爱唱这首歌,而那“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的古老歌谣将随风而散,为此,我真的有些感到惋惜。

而今,九月九又要来到了,朋友,来杨家湾尝尝我们的糍粑吧!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14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赏菊花、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重阳日这一天,大家会从四面八方来欣赏五颜六色的菊花,因为菊花在古代象征着长寿,也就是代表祝福老人们长命百岁。在赏菊花的同时,人们还会登上高山,眺望远方,这样可以达到心旷神怡、健身驱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是吃重阳糕的风俗,因为“高”和“糕”是同音字。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粮食丰收,品尝新粮的意思,后来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的习俗。代表了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在古代,茱萸是一种草药,可以驱虫避邪,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古人认为九月九日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因此,人们喜欢在重阳节佩戴茱萸来避邪。

重阳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和“久久”是同音,包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到了八十年代,我国把“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倡导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

重阳节习俗作文 篇15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九九重阳是个登高的好日子,在我们的家乡,每到重阳节,家人们都要一起带上香气浓郁的菊花酒,相约登山远眺、观赏菊花。

去年我们一家就选在了在这一天攀登崂山,这样既能联络家人的情感,又能锻炼身体。那一天我们经过了一番准备后出发了。崂山之上真热闹啊,到处都是游玩的人群,我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参观了道观,看了小瀑布还看到了一些小猴子,我还买了一些花生喂他们呢!

看到他们吃的开心我也很快乐。

经过三四个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攀上了山顶,妈妈拿出了香甜的桂花糕给我吃,正在我吃的开心的时候,爸爸感慨的说现在家乡的变化真大啊,以前荒峻的高山如今已经变成了仙境般的存在,我一本正经的告诉爸爸,老师说国家在发展,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学习,等到将来建设家乡,让家乡更加美丽。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白鸽,我拿着一些买来的食物喂他们,几只可爱的信鸽低下头来,啄食着我手上的玉米粒,逗得我咯咯直笑。突然间一个孩子跑过,鸽群“唰”的一下飞了起来,洁白的翅膀连缀成了一片雪白的屏障,他们就像我们的家乡一样飞向了更美好的未来……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