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工作总结 > 转正工作总结 > 钳工转正总结【汇编3篇】正文

钳工转正总结【汇编3篇】

时间:2023-07-10 10:50:55

钳工转正总结(通用3篇)

钳工转正总结 篇1

经过这一个月的不太忙碌的工作,却又有很多所感所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一定要把自己浅薄的一些体会用朴实的文字罗嗦下来。对于工作这个词,是潜移默化的接受的,刚来到公司参加工作。虽然开始的对工作环境很茫然茫然,到后来慢慢把工作这个概念强加到自己的观念中,我会慢慢的树立起全局的系统观念,然后在一步步成长起来。

没有太多宏伟的高瞻远瞩,也没有过于细腻的深切体会,只是在这一个月中的一些琐碎的想法和话语。

由于自身对电机知识的欠缺,初期就表现出了对工作的盲目以及被动排斥,给自己的岗位学习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经过领导和老大的及时引导,加上自我深入到生产现场对产品进行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在经过几次的思想调整过后,正在逐渐的适应生产管理的工作节奏和工作环境。

由于以前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对机械加工有一些理论上的了解,所以对于各分厂的主要设备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慢慢的,通过每天到生产现场进行学习和观察,我慢慢对机械生产的.整体的认识,这样,我对产品也就有初步的了解了。

来了公司一个月的感受就是纸上的得来的终觉浅,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学的知识和实际运用的知识是匮乏的,接触到了时间的知识才知道自己知道是那么的少,才真正的领悟到了学无止境的含义了。所以自己以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学习他们好的工作习惯经验和他们的知识,那也是我们必须的充实自己的要求。我为我能从事这份工作而感到自豪!

大概就这样,如果你从没事过相关工作,或者没学过相关专业,就稍微修改一下某些句子!

钳工转正总结 篇2

20xx年7月,我来到了联维公司,并进行了安全教育,这次教育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知道了钳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危险以及预防方法,并学会了安全带、灭火器、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方法,遇到危险事故如何逃生等,这不仅预防了事故的发生,还保证了人身安全,可以使我们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

20xx年8月份,我被分到了中沙乙烯保运班,在班长、各位师傅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集体,在各位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和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我学会了钳工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錾子、手工锯、锉刀、游标卡尺、深度尺、外径千分尺等的使用方法,并对泵、压缩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来到班组,我最先干的工作是点检,在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就可以通过设备的位号来找出设备的所在位置,并能通过振动、温度、声音等对离心泵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判断。

对于离心泵的维修,我第一次接触时很紧张,师傅和同事们在进行离心泵的导空、拆卸、修理、清洗等工作时,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但在师傅的讲解下,我知道了离心泵的拆卸、安装过程,并学会了用百分表对泵轴弯曲度进行测量,用百分表检查轴承游隙,用拉卸顶拔器对轴承进行拆卸,用锤击法或热装法对轴承进行安装,叶轮键槽与键配合松动应更换新键,机封的安装方法,通过百分表对泵和电机进行对中找正。每一次离心泵维修成功,我的心中都充满了愉悦感,这不仅仅是学到了知识,也是对我工作的肯定。

第一次离心式压缩机(GB201)的检修是更换轴瓦,这次检修中,我对径向轴瓦和止推轴瓦的拆卸和安装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可以通过百分表来测量轴窜量,通过抬轴法来测量轴的径向间隙。在试车时,用百分表来测量压缩机上盖的水平、垂直,轴向窜动量,每隔十分钟测一次,看它是否符合标准,试车的成功,使我很兴奋,虽然在维修中我做的不是很多,但是我参与了,这也是对我班组的肯定。

在联维公司工作的半年中,使我学到了很多钳工知识,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坚持、毅力、恒心。虽然在工作中我对很多设备还不是很了解,工作经验也不足,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并与实际相结合,遇到困难及时向各位师傅请教,来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

钳工转正总结 篇3

20xx年11月7日,在模具车间钳工岗位正式实习完毕,1个月时间虽然短暂,但依旧可以意识到理论知识一点点转化为实践操作,电脑上的cad转化为手中的图纸,尽管生涩,但在慢慢的成熟之中,让我的实习生活慢慢充满未知、惊喜、动力、快乐,当然也少不了困难与挫折。

来到钳工实习的第一天,谢海文班长带我来到了钳工六组,听谢工简单的介绍了组长蔡西接师傅,据说这是我们华涛钳工组里最厉害的师傅,我心中暗暗窃喜。这下我能学到一些真正直观,可以触摸的东西了吧。

钳工组的主要从事切削加工,模具装配和修理。不论机加工有多么精确,还是要留有一定余量来进行譬如电火花加工的后续加工,产生的余量只有通过钳工的细心的加工来达到产品合格。

刚来到六组的时候还不是很熟悉,观察了下其他师傅的工作,就跃跃欲试的想亲自动手操作一下。蔡师傅交给我的第一个任务是攻丝,这是钳工里比较基本的工作,无论是大小模具上需要螺丝的孔都需要用丝锥和丝攻来完成。攻丝的要点就是要将丝攻正,对于第一次攻丝的我来说,想要攻正还是需要非常谨慎的。攻丝的时候主要还是将丝锥放正,然后用力使丝锥进入孔中,旋转3到4圈,在这过程中要不断校正丝锥的方向,防止偏斜,然后只需要转动丝锥,将丝锥攻入需要的深度就成功了。一般模具上孔多为6mm,8mm,10mm和12mm的,我攻过的最大的丝锥是24mm的,那时候我和段哥一起用压力杆在两边才攻完,现在想起来还真是费力。在攻丝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譬如我就活生生的将3个6mm的丝锥攻断在孔里,其实在断了一个丝锥以后我每次攻丝的时候都非常小心,但是还是没避免错误的发生,可能是我没将丝锥放正造成的。

在我来到钳工组这一个月中正好在加工两套新模具M11125和M11128,所以我也有幸亲临这两套模具从下料到试模的全过程。

模具的制造我总结来有这么几个主要工序:产品开发,模具设计,下料,机加工,装配,研配,抛光,试模,修模,出厂。其中装配,抛光,研模,试模,修模这五道工序就是由钳工完成的,我也参加了这2套模具的钳工加工。

M11125这套模具是制造汽车储物箱的模具。主要是我和段建涛大哥完成了这套模具,装配这套模具没有花费很长的时间,前模板,热流道,前模本体,前模镶块,后模板,顶针板,顶针,后模本体,后模镶块以此安装完毕,然后就用行车拉到了合模机那准备飞模。飞模是决定一个模具好坏的关键工序,因为飞模是将模具的前后模和滑块通过打磨机研配到配合的程度来消除塑料成型样品的毛边,顶白等缺陷。首先是要研配分液面,在前模上打上红丹,通过合模机的重复合模观察后模上的红丹情况,发现模具分液面的余量进行打磨研配,说起来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在课堂上老师讲解模具研配的时候只有淡淡的说模具的飞模一般需要3-5天不等,完全没有让我感受到飞模是一件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打磨的时候不能太小也不能过切,我想这应该是经验之谈吧。

飞模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的工作,气动打磨机每磨一下大约是3个丝,就如M11125这套模具吧,后模几个地方留了12个丝的余量,这仅仅是余量。从刚开始后模只有几点红丹到每一次合模每一次研配都能看到后模上的红丹的增加,这是漫长的。记得那是周五下午赶着在研磨M11125,因为由于机加工工序的问题,这套模具已经按原计划延期3天了,周日就要试模了而且M11128周一也要试模,这无疑是对我们六组不论是时间上还是工作能力都是一个考验。在谢海文班长要求下,段建涛大哥要上夜班来完成125的研模工作,并抢先进行128的研配。我向来都是跟着段哥一起干的,所以我也主动要求和他一起上夜班,反正又不是没上过。就这样,周五晚上我们加紧了研配的工作,本来预计是8点左右将125的4个滑块研配完毕就下模换128,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两个大滑块的耐压板的余量实在太大,我去磨床磨了几次还是没和模具配合好,耽误了不少的时间,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快要10点时候我们终于完成了125模具的研配工作,大功告成了一半了,还剩个128。

M11128这套模具的研配主要在产品中间网状结构的余量过大,本来可以在前模进行研配,但是由于前模的凸起结构在角落不易研配,只好在后模研配了,又是一个夜晚,经过了不懈的奋战第二天早上6点终于将128研配完毕,这么算下来1天半的时间,我们就将128这套模具研配完成了。事后在每周的钳工组总结会上,我和段建涛大哥还受到了表扬,同时我还得到了50块钱的奖励,哈哈,小高兴了一下。

周日和周一分别进行了125和128两套模具的试模,结果还算不错,但是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M11125这套模具的热流道浇口有两个,分别是针阀式和开放式的,但是其中一个开放式的热流道浇口出现了问题,经过分析是由于热流道系统的浇口较模具上的浇口尺寸小,导致料把不能顺利拿出,断裂在热流道浇口口部,由于口部的温度不足以熔胶,浇口堵塞,导致塑料样品进胶受阻,产品打不满,出现了熔接痕等缺陷。虽然是个小问题但是还是引起了领导们的注意,这也是为了以后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吧。M11128这套模具的主要问题是顶出机构侧滑导致顶白严重,虽然我们在试模的'过程中在侧滑的几个顶针和方顶上加上了防滑槽来解决问题,但是效果不明显,不满足客户要求,而且样件网状结构中有毛边,这还需要后续的修模得以解决,要对其中的筋部位进行重新的电火花加工和抛光从而完成产品质量的需要。说起抛光不能不说125模具抛光的问题,由于外厂的疏忽导致前模分液面的直角变成了圆角,磨砂面也打成了光面,从而导致125模具的延期,而且加重了钳工的工作量,需要重新整体降面。

在实习这一个月中,不得不说的还有一次难忘的“出差”经历,虽然是去了不是很远的崂山区的一个模具厂,但这里我姑且叫它出差吧,毕竟是第一次嘛。前一天就知道第二天要去其他厂去飞模,要研磨的模具是M11066,大约有8-9吨的样子,由于自己厂里的合模机合模压力不达要求,所以去了其他厂进行加工,但是戏剧性的是模具都运送到了以后,我和段建涛大哥把模具装配到合模机上以后发现他们厂的合模机也达不到要求,试了几次之后发现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在和领导沟通了之后我们决定停止作业,打道回府。我的第一次的出差之旅也就这么草草结束了。

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收获还是颇丰的。作为一个刚毕业的机械专业的学生,我很珍惜这次钳工实习的机会,首先谢谢领导提供给我这次实践的机会。

在学校里我们所学的大多都是专业的理论知识,然而理论终究要应用到实践当中去,这次实习,我对所学的模具知识有了更加真切的了解。在蔡师傅的细心讲解和解决问题下,我一边实习,一边进行理论教学,双方面加深了我们的模具方面的知识,我觉得钳工实习是最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同时,钳工实习也真正的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并不断的解决问题,由原来的不知道到越来越熟悉。纵然我们都已经是踏入社会,事实上当我们走出大学的那一刻,我们已经在无无论经验还是技术上都落后了很多,我们在大学里学的东西真正到社会上、工作中用到的们或许是我们走出校门后一年半载就能掌握的,但社会上有更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或许这就是我们有那么多问题的原因,有些问题看起来很幼稚,但是还是问了出来,更多的解释应该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太少了,举个例子来说吧,ug设计出来的产品在电脑上可以实现,但是在实际加工中能否实现,能否容易实现,这都是实际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摆脱大学里那种所谓的学习方式。

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无论是从理论知识还是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一点是增强了我做事的信心和耐心,但是还是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我也会引以为戒。

公司对我们的关注不会白费,我也会尽心尽力的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学习、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人才。

最后,我很感谢这一个月来对我帮助最大的蔡西接师傅和段建涛师傅,是你们的帮助和指导让我在车间里学习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我不知道的问题。同时也要感谢张厂长那一天早上与我的谈话,让我有了一定的存在感,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希望公司领导可以看到我进步的一面,给我一个接受更多新事物的机会,让我迎接更高的挑战,我有信心承担更多我应该承担的,而且我也坚信我有能力完成领导下发给我的任务,为公司作出我应有的贡献。现在我所用国有的可能不是公司所需要的,蛋我会通过我的不懈努力让公司需要我。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