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工作总结 > 医院工作总结 > 部队官兵学习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心得体会通用五篇正文

部队官兵学习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心得体会通用五篇

时间:2023-03-16 18:19:58

部队官兵学习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心得体会(精选5篇)

部队官兵学习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心得体会 篇1

中新网12月27日电 12月27日下午,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针对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表示,入列10年,和平方舟先后到访43个国家,为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超过20万人次。可以说,它满载着中国军队对和平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是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当地时间10月12日,执行“和谐使命-20__”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抵达罗索港(Roseau),开始对多米尼克进行为期8天的友好访问,这是中国海军舰艇首访多米尼克。多米尼克也是和平方舟20__年入列以来,到访的第39个国家。中新社发江山 摄

有记者问:我们知道圆满完成“和谐使命-20__”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正在返航途中。能否介绍一下此次“和谐使命-20__”任务的完成情况?

吴谦称,先讲1个芭蕾舞的故事。6岁的斐济小女孩戴安娜,从小想跳芭蕾舞,但是不幸得了手足畸形,在当地医院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8月,当和平方舟医院船访问斐济时,中国医生在船上为戴安娜成功地做了矫正手术。小姑娘高兴地告诉记者,长大了我想到中国,到中国跳一支表达感谢的芭蕾舞。这只是和平方舟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任务的一个缩影。6个月来,和平方舟医院船航程31500海里,诊疗50884人次,辅助检查26231人次,实施手术288例,圆满完成了医疗服务和友好访问任务。

吴谦表示,入列10年,和平方舟先后到访43个国家,为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超过20万人次。可以说,它满载着中国军队对和平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是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部队官兵学习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心得体会 篇2

20__年10月,北京。在“向海图强——万里海疆画展”上,一幅名为《恩师》的国画,引起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

画中描绘的是,和平方舟的一位女军医与当年教过的一位外国留学生,联手为到访国民众诊疗的场面。

这名女军医的原型,是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专家李伟红。作为医学交流的一部分,海军军医大学每年都会接收一批外国留学生,他们毕业后像一颗颗友谊的种子,回到自己的祖国,撒向世界各地。

随和平方舟出访,李伟红多次在世界各地遇到自己的学生,师生同堂会诊,治病救人。“看到他们用在中国学到的本领服务社会,我非常开心。”李伟红说。

和平方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超越了国家、种族和文化的差异,让世界为之温暖。特别是在危难之时,这艘满载友谊的“大白船”的航迹,就如同向世界伸出的友谊之手。

位于西非的塞拉利昂,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20__年8月中旬,一场罕见的泥石流摧毁了首都弗里敦的大片房屋。

疟疾、伤寒、霍乱等流行,和平方舟勇敢“逆行”,来到这里。中国医生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泥石流灾民安置点巡诊,并派出分队对灾民临时住所、卫生区域和公共设施进行消毒,将9名重症患者送到医院船上做进一步治疗。

“白天出去接诊、巡诊,下午5点左右开始手术,手术台边上用餐、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都是常态。”和平方舟第3任船长郭保丰说。从靠泊到离开,所有的人都在紧张工作。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一名塞拉利昂政府高级官员在参观和平方舟后,对中国军人说:“中国永远是塞拉利昂最可靠的兄弟。”

医者仁心,患者至上。在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开展医疗服务期间,一位患者的验血报告,让和平方舟护理部主任江有琴倒吸了一口凉气:HIV呈阳性。也就是说,这是一名艾滋病患者。

怀着“救死扶伤”的医者本能,江有琴为患者抽血、打针、化验、治疗,平静一如往常。诊疗结束后,她才发现自己由于神经高度紧绷,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了。

事后,当这名患者再次赶到码头表达感谢时,医院船已前往坦桑尼亚。于是,他不远千里从肯尼亚乘飞机追到坦桑尼亚:“我的家人平时都对我十分避讳,但中国医生竟如此关爱和体贴!”

部队官兵学习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心得体会 篇3

和平方舟04甲板上有一处标着大红十字的方形区域,叫撤离平台,最初的设计功能是疏散人员。走出国门后,这里便成了文化联谊场所,用来举办甲板招待会。

20__年10月25日晚,在和平方舟到访的第40个国家安提瓜和巴布达的圣约翰港,04甲板一派欢乐景象:投影仪播放着《中国风》宣传片,从万里长城、兵马俑、故宫,到现代化大都市、飞驰的高铁、美丽的乡村,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甲板上,为救治病人忙碌了一天的官兵们,此刻变身歌手、乐器手、茶艺师、书法家、功夫小子、民族舞者,一场场引人入胜的表演,将古老而现代的中国,将威武而文明的中国军人,呈现给在场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信仰的朋友。

“太棒了!原来中国这么美,这么伟大!”人群中不断有人发出赞叹。这一刻,人们徜徉在中国军人营造的和平友好的氛围里,忘却了人间还有战争、疾病、贫困,相互结伴起舞,举杯共庆。

每每想到这一幕,医院船病房护士长冯苹的脸上,都会露出释然的笑容。

在冯苹心里,曾经有过一段不算美好甚至可以说是有点难过的记忆。在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国,在非洲大陆的一些贫困国家,每到一处进行医疗救助,她都会问当地人,“你知道中国吗?”令她诧异的是,有几个国家的人从没听说过中国。还有的虽然表示知道中国,但大都停留在贫穷落后的层面。也难怪,这些国家,有的是与中国刚刚建交,有的偏远落后信息不畅,有的过去是西方殖民地,无法了解一个真实的现代的中国。

“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我们要给自己的职责再多一个定位,那就是做一个自觉的文化使者。”这是护士长冯苹的想法,也是和平方舟官兵们一直以来的共识,文化传播也因此由甲板向村落、社区、学校延伸,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中国魅力。

9年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文珍随和平方舟首次走出国门,率领以她名字命名的健康服务小分队,走进肯尼亚一所孤儿院开展文化联谊。起初,孩子们看到黄皮肤的叔叔阿姨们十分紧张,一个稍微大胆点的孩子围着队员们转了好几圈之后,渐渐被和善的笑容打动,带着些许腼腆靠过来。王文珍拉着他跳起了当地舞蹈,其他孩子见此也都纷纷聚拢过来。队员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教他们唱中文歌曲,介绍有关中国知识。在向孩子们分发蛋糕前,还特别教给他们一套“洗手操”,告诉他们从小养成健康生活的理念……临别,孩子们已经变得恋恋不舍。“你们的到来,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仁爱文化。谢谢中国!”孤儿院院长比特丽丝激动地说。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原船长郭保丰告诉记者,“和谐使命”任务不仅为43个国家和地区送去了健康,还以此为平台展示了中国形象,开展文化联谊活动数百场次,让到访国民众近距离了解了一个传统又现代的中国。

20__年8月,“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第二次访问汤加王国。在努库阿洛法港举办的甲板招待会上,船上军乐队为汤加人民送上一份特殊礼物——现场演奏该国名曲《鸟的天堂》。

随着悠扬乐曲的响起,汤加王国皇室公主皮洛莱乌·图伊塔感到十分意外,带头鼓起掌来。她激动地对任务指挥员说,这首曲子是她祖母的得意之作,但演奏起来难度很大,“真没想到中国海军这么有心,演奏得这么流畅”。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医院船官兵以良好的文化素养及对当地文化的充分尊重,显示了中国包容并蓄、海纳百川的东方文明大国形象,赢得了到访国民众的普遍欢迎。这样的一幕幕,在“和谐使命”任务的航迹上屡屡上演。

在安哥拉,海军中尉尼尔森登上和平方舟时,特意佩戴了在中国军事院校留学时的校徽。作为安海军外事部门联络官,他是安中两国两军深厚友谊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世界上各种文明之间存在着差异是不争的事实,但中国提出了与‘文明冲突论’完全相反的现代文明观,强调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体现的是文化自信,实现的是文明和谐,令人钦佩。”尼尔森表示,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面貌之所以焕然一新,在于其文化博采众长、与时俱进。

在挺进深蓝的航程上,和平方舟正扬起仁爱之帆,荡起文化之桨,在大洲大洋上架起一道彩虹桥,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部队官兵学习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心得体会 篇4

“医生,医生,快来救救这个孩子!”听到呼救,医院船护士长蔡伟萍迅即赶来。

孩子名叫马利萨,刚2岁,已经因高烧而昏厥抽搐,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化验时连血都抽不出来。

蔡伟萍寸步不离地照顾马利萨,不时拿自己的军用水壶给小家伙喂水,每隔一段时间,就用酒精棉球给打着吊瓶的马利萨擦拭额头、腋下,为小家伙降温。

“家没有了还能重建,唯一的儿子若是没了,今后怎么办?”孩子的母亲罗文娜手足无措,她的丈夫已经在强台风中遇难。

20__年11月,菲律宾遭受“海燕”强台风袭击,人员伤亡惨重。刚刚结束任务的和平方舟,此时正在进行检修保养。灾情发生,医院船紧急驰援菲律宾。

为争取更多时间营救生命,和平方舟直接穿过大风浪区,提前1天抵达灾区。

由于伤病员太多,任务指挥员沈浩也加入了转运病号的行列,把一位菲律宾老人背上船。

不幸的马利萨,幸运地被和平方舟搜救人员发现,并送到陆上前置医院,挽回了生命。

几天后,和平方舟开设的前置医院撤收,马利萨和妈妈赶来送行,孩子抱着一束茉莉花蹒跚着跑过来,一头钻进蔡伟萍的怀里。

茉莉花是菲律宾的国花,用以表达对远方客人最高的敬意。

在茫茫大海之上,只要这艘“大白船”出现,就意味着生命可以延续。在这条生命之舟上,中国医生一共接生了6名婴儿,大多数孕妇患有多种疾病,无法顺产而被送到医院船上。

“多亏了和平方舟派出的小艇,否则我的左眼就失明了。”中国籍散货船“腾达”号船员张春燕说。张春燕是“腾达”号的轮机长,随船航经亚丁湾时,角磨机打磨的铁屑飞入他的左眼,眼睛开始化脓,视力急剧下降。

张春燕幸运地遇到了和平方舟号医院船。20__年8月17日,医院船与执行第26批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黄冈舰,在亚丁湾中部海域会合,联合为“腾达”号实施伴随护航。

得知情况后,和平方舟任务指挥组立即派小艇在亚丁湾上架起生命通道,将张春燕接到医院船。眼科专家吴晋晖看完他的病情后,倒吸一口凉气:“时间再耽搁两天,这只眼睛就保不住了。”

麻醉、消毒、清创,3毫米铁屑在风浪中被刮除,手术非常成功,张春燕回到了“腾达”号。

护航解除那一天,“腾达”号在甲板上打出巨大的标语“感谢海军,祖国万岁”。

部队官兵学习时代楷模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心得体会 篇5

对于外来者,蒙巴萨人的记忆中有恨,源于曾长期被殖民;也有甜,郑和船队带来了瓷器、丝绸和种子,还有来自中国的农耕技术。

600多年后,一条乳白色的东方大船在晨雾中缓缓驶入蒙巴萨港。当地人奔走相告:当年的郑和船队,回来了!

不光是蒙巴萨港,在吉布提港、达累斯萨拉姆港、塞舌尔维多利亚港、吉大港……在这些殖民地时代曾被坚船利炮攻陷的港口,这条喷涂着红色“十”字标识的白色大船,都受到了超规格的礼遇和欢迎。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一艘专门为海上医疗救护而量身定做的专业大型医院船。没有导弹,没有舰炮,没有鱼雷,和平方舟满载着技术精湛的中国军医,肩负着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为和平、友谊与健康而来。

入列11年,和平方舟号医院船9次走出国门,累计航行24万余海里,到访43个国家和地区,为23万多人次提供医疗服务,实施手术1400余例,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舟、和平之舟、友谊之舟、文化之舟。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