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工匠事迹材料(33篇)
时间:2024-11-12 21:12:58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通用33篇)
内容导航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3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4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5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6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7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8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9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0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1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2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3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4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5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6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7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8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9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0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1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2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3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4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5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6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7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8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9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30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31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32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33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其中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长公路沉管隧道。工程采用世界最高标准,设计、施工难度和挑战均为世界之最,被誉为“超级工程”。
在这个超级工程中,有位普通的钳工大显身手,成为明星工人。他就是管延安,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Ⅴ工区航修队首席钳工。经他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8次海底隧道对接任务,无一次出现问题。接缝处间隙误差做到了“零误差”标准。因为操作技艺精湛,管延安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零误差来自近乎苛刻的.认真。管延安有两个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是给每台修过的机器、每个修过的零件做笔记,将每个细节详细记录在个人的“修理日志”上,遇到什么情况、怎么样处理都“记录在案”。从入行到现在,他已记了厚厚四大本,闲暇时他都会拿出来温故知新。二是维修后的机器在送走前,他都会检查至少三遍。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态度,不厌其烦地重复检查、练习,练就了管延安精湛的操作技艺。
“我平时最喜欢听的就是锤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管延安说,20多年钳工生涯,有艰苦,但他也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
1969年,19岁的艾爱国扛着行李来到湘江边的湘潭钢铁厂成为一名焊工,此后50多年时间,他孜孜不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1982年,32岁的他以8项全优的成绩成为当时湘潭市唯一有两证的焊工。1983年,原冶金工业部组织全国多家钢铁企业联合研制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攻关,艾爱国主动要求承接其中最棘手的焊接任务,他翻阅了一些国内外有关焊铜的.资料,结合自己多年焊铜的经验,大胆提出了当时在国内还没有普及的“手工氩弧焊接法”的设想。1984年3月23日,艾爱国采用“手工氩弧焊接”方法成功地焊好了“高炉贯流式”新型风口的紫铜容器。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40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
产业工人是产业支撑的主体力量,是财富创造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的骨干力量,是制造高地的有生力量。湖南发展蓝图要实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要靠产业工人队伍。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坚持高位推动、以上率下,形成了全省上下齐抓共推的大格局。
20__年7月,湖南省第一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各单位以点带面,发挥了改革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湖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成员中,工会作为牵头单位,在构建部门协同,打造改革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中可圈可点。省总工会在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培育湖湘工匠等方面深入合作,形成以赛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3
陈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20xx年,陈兆海参建福建石湖港项目,海域情况非常复杂,在没有测深仪的情况下,水深测量施工只能采用“打水跎”(采用水准仪配合水准尺作业)。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准尺好比是顶着2—3节流速练百步穿杨,测深读数时间必须在配重触及海底的2秒内完成,最佳读数时间不足1秒。为抓住这1秒钟,只要没有施工,他就反复练习眼力和反应速度,最后将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条件反射,练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内精准读取水准尺的绝活,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迹。
20xx年,在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连港矿石码头项目施工中,陈兆海成功将船用测深技术和GPS定位系统引入测量,该项技术革新成为后来普遍推广的GPS—RTK技术,在北方水工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星海湾跨海大桥项目中,他带领团队采用双GPS定位桩位圆心工艺,为桩位放样提供更加精确便捷的依据,有效提升了项目施工的效率和精度。随着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全面启动,他向着更高精度目标发起攻坚,提出了立体成像测量方法,成功引进多波束测量设备和系统并进行优化,实现海底沉管“毫米”级精度对接。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4
我叫,现任xx公司成都6号线11标项目副经理。从十年前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到现在的“企业工匠”,我一路参与见证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回想起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从所学专业到为我所用的转变,顿感心潮澎湃、豪情满怀。我先后参建了深圳地铁1号延长线6标、成都地铁2号线9标、东莞R2线2303A标、成都地铁10号线3标、成都地铁5号线5标、成都地铁6号线11标等多个项目,为集团公司、公司扎根国内特别是成都地铁市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创新实践 让“小道”变“通途”
成都地层有着不同别处的特殊性,存在着砂卵石“骨架”效应,掘进扰动易引起地面坍塌。20xx年日本专家在成都实验后,曾提出此地层不适合采用盾构法施工,成都地层也被称为是盾构机司机的坟墓。参与成都地铁施工以来,我没有被“坟墓”的说法吓倒,从最初一名普通的盾构司机,一路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后来带领整个盾构团队团结一致、精益求精,在“遇见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反复学习实践循环中逐步成长起来。
在成都地铁2号线9标建设中,作为一名盾构司机,我根据盾构掘进特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大胆创新。在盾构掘进30环后首次开仓时,我发现盾构掘进扭矩大,出土多,出现难以掘进的难题。这时,我提出在中心位置采用中心加水冲刷和泡沫以及膨润土改良渣土的方案,通过实践,该方法提高了掘进速度,防止超挖,在避免地面坍塌的同时,将施工深圳地铁1号线时的盾构掘进刀具消耗成本3500-5000元/米,降到了1800元/米,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并成功穿越了“努力餐厅”等多个重大风险源,连续穿越了320米的建筑群,创造了第一个始发第一个接收的优异成绩。
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最终我成功掌握了成都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技术,成为了成都市场上的盾构掘进专家,打破了日本专家的结论。在20xx年8月集团公司举办的技能比武大赛中,我个人获得了盾构机司机比武大赛一等奖,并荣获“贡献奖”称号,我所在的项目也获得“铁建杯”称号。 降本增效
推进新思路
在推进施工进度的同时,我也秉承着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工作态度,致力于形成“低成本、高质量”的良好局面。在成都地铁10号线3标项目的盾构施工中,我主导了盾构机S-526/527的刀盘耐磨改造设计,带领架子队完成了米盾构掘进不换刀的记录,将刀具成本又从成都地铁2号线的1800元/米降低至875元/米,并顺利穿越了众合纸箱厂、物流园等风险源点,助力项目取得全线首家“安全文明工地”称号,创造了全线首家盾构始发标段、首家双线贯通标段,在31个土建标中信用评价第三名、中铁建系统内施工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了20xx年中铁建股份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称号,项目形成了以干促揽的良性发展局面,为集团公司顺利中标成都地铁5号线5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攻坚克难 砥砺前行
在参建成都地铁5号线5标项目期间,我带领盾构施工团队在复杂地层中顺利穿越沙河、运营铁路线5处9股道、3环线桥等重特大风险源,实现了7天贯穿一个盾构区间的记录,改写了成都盾构施工进度的历史,创造了成都市双线贯通新纪录。项目在全系统内综合排名始终名列前茅,为公司拿回票子、扛回牌子、挣回面子,赢得了业主的刮目相看,为公司顺利中标成都6号线11标奠定了基础。
在目前的成都地铁6号线项目的施工生产中,我和我的团队运用这些年积累的专业知识,通过强化管理、严控技术,将复合地层(砂卵石+泥岩)沉降始终控制在10mm以内,谱写了地铁建设的新篇章。
十年磨一剑,
一朝是锋芒。我将把过去的成绩化作前行的动力,站在新起点上,以更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为集团公司、公司的发展再立新功。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5
焊接技术千变万化,为火箭发动机焊接,就更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了,高就是一个为火箭焊接“心脏”的人。
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国营二一一厂特种熔融焊接工、发动机零部件焊接车间班组长,特级技师。
30多年来,高先后参与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出色完成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的'焊接攻关、修复苏制图154飞机发动机,还被丁肇中教授亲点,成功解决反物质探测器项目难题。高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多个奖项。
绝活不是凭空得,功夫还得练出来。
高吃饭时拿筷子练送丝,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为了保障一次大型科学实验,他的双手至今还留有被严重烫伤的疤痕;为了攻克国家某重点攻关项目,近半年的时间,他天天趴在冰冷的产品上,关节麻木了、青紫了,他甚至被戏称为“和产品结婚的人”。20xx年,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高以卓尔不群的技艺和劳模特有的人格魅力、优良品质,成为新时代高技能工人的时代坐标。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6
今天,央视新闻推出一档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而这个星期四晚自习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大国工匠》,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这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借这8双手向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致敬!
早期的大国,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真可谓是勇敢的探险者、拓荒者。他们勇于向未知挺进。当其他欧洲国家的活动范围还仅限于欧洲本身时,葡萄牙、西班牙已开始了对欧洲外的土地的探索与争夺。于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发现等都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杰作”,这两个国家也从外部掠夺来了大量财富。而最终,他们衰落了,因为他们的贪心、享乐之心等等。荷兰、俄罗斯两国人民的坚强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荷兰在独立前的抗争着实令我叹服;俄国人在强敌临近之际的英勇无畏令我对其深表敬佩。但是,荷兰成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活例子,苏联最终也未脱出僵化的模式。英国、法国、德国都曾拥有强大的军队,同时也有强大的综合实力。若是和平地、与时俱进地发展,他们不仅不会成为明日黄花,而且还会使世界人民少受些磨难。但他们的野心决定了他们失败的命运。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将所学来的东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国家,可他们唯独没有学会与人为善,并最终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远见上。美国从独立到现在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间运用了各种手段,极力地使自己获得的利益最大化。虽说美国崛起的手段没什么值得赞扬之处,但是其维护主权的坚定、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从这9个大国的兴衰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全部奉行扩张政策,而这扩张政策也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的衰败埋下了祸根。不论是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决不能重蹈列强们的扩张政策的覆辙。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崛起要不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时要为构建和谐世界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在我们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那9个大国在扩张中体现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也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些大国曾有过的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许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则是我们要严防出现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只有在努力维护和平的前提下的锐意进取、团结、独立、自主并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喜人的成绩。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进步,因为国家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爱好和平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要求,它们同样也是个人应做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颗爱国、进取、和平、创新之心。只有我们每个人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我们祖国的实力才能逐渐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才会不断提高。当然,我所谓之人人进取等并非是说每个人都要按同一种方式去做事,而是希望我们人人都怀着强大祖国的理想去为祖国的发展而拼搏,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己的个性。我认为,发扬每个人的个性十分重要,因为人的个性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扬,是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
这部纪录片是品读历史的见证,更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它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7
李礼,男,汉族,1985年出生,本科学历。这些年来,同志以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广大居民群众的交口称赞。由于他出色的工作成绩,同志多次被评为出席本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并被市政府授予“市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他充分发挥风险部在控制风险、清收、保全、压降等工作中的管理、组织、协调和指挥作用,以优化资产结构、防范控制风险、清收压降为主要工作目标,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思想上积极进步,始终以公司利益为重。
在思想工作中,他始终拥护公司的政策方针,结合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内容,始终以公司的利益为重,坚决服从公司领导的.指示和安排,勇于奉献个人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中,通过对安全,综合管理,成本管理等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思想改造。同时,积极主动投入到生产现场,给班组长、员工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团结工友们安全生产,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素质、重修养,公道正派。
他作为一名车间主任时刻注意自我约束,加强团结,热心助人,维护与领导、同事们之间的团结,树立本车间的整体形象,诚恳待人。但对原则性问题,却严格把关。经过不断学习、积累,具备很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其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领导和广大员工的高度认可和赞扬,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员工的好领导。
三、勤奋工作,扎实肯干,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遇到困难的工作总是主动承担,从不推诿、从不拒绝,从不退缩;他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学习相关方针、政策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
他凭着踏实钻研业务的作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在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充分发挥了一名车间主任的模范作用。他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做人,认真履行着一名车间主任的职责。真心诚意地对人,全心全意地工作,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自己最大的职责和最高的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树立了良好形象。他始终认为“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虽然普通而平凡,但每一件事都是公司整体运行的一部分,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做好”。
在工作中,他注意方法技巧,善于协调,顾全大局,善于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在生活中,他与人为善,坦诚相待,经常和同志们交流思想、畅谈感受。他幽默乐观的性格,总能在所到之处给同事们带去欢笑,努力营造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和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工作中主动适应生产一线节奏快、任务重的特定工作环境,自我加压、奋力争先。在生产任务重、工期紧的时候,坚守生产一线,敢于吃苦,加班加点,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甘于奉献,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他把“学习力是企业永恒的竞争力”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信条,靠学习不断地指导思想解放,靠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靠学习来解决工作难题,矢志不渝地做一名学习型干部。
他始终认为:学习是21世纪首选的生存策略,任何人都没有什么“老本”可吃,必须常“补钙”、常“健脑”、常“充电”。他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注意吸收各种知识,与时俱进,把理论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创造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能。
作为一名车间主任劳模事迹,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讲的每一句话既平凡又普通,他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态度去影响和感染每一个人。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8
“艾劳模很忙,但只要请教焊接方面的难题,他有求必应。”刘春说。重大项目,身影频现在国内外不少重大项目建设中,也能找到小艾工作的身影。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护面罩,小艾趴在钢板上查看焊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否做了预热?预热温度是多少?电流、电压情况……观察记录完整后,他和现场工程师坐下来一一分析,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优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艺。现场工程师隐隐意识到,来的这个老头,也许是一位“技术大神”,试探着说了句:“我们焊别的材料时,焊材消耗大……”“走,去现场看看!”小艾立马起身,几步蹬上铁架,“顺手”解决了这个重大工程的另一个焊接难题。最终,湘钢的钢材和焊接工艺,通过了各方试验,独家拿下了流花项目2.6万吨高强钢订单。然而,想找到小艾参与重大项目的.凭证,并不容易。曾有人找小艾要当年报道过他的报纸、照片存档,小艾洒脱地说:“我哪里还有那些东西,全部丢掉了!”徒弟们拿他也没办法,他们深知,在师傅心中,成绩只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才是下一个目标。
“艾劳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善学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内而发,感染着身边一群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个“艾劳模”势必要带出一批“爱劳模”。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9
我叫,是一公司一名普通的测量人员,20xx年6月我从郑州测绘学校毕业,从那时起,我真正与测量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工作的19年来,我先后参与了运三高速公路、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西安地铁等十多个项目的建设,担任近十个项目的测量队长。
20xx年5月,公司中标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27标,该项目山高林密,地形复杂,马水河特大桥集大跨高墩于一身,百米以上高墩6个,200米跨径6跨,该项目是当时公司最大的公路项目,我被公司任命为该项目的测量负责人。当时,公司还没有GPS,测量工作全部依靠全站仪和水准仪完成,我带领测量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从前期的选点埋点、导线复测加密、水准复测加密到后期的桩基、承台、墩身、梁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我们的测量工作一直走在前列,积累了高墩施工平面及线性控制的丰富经验,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高效率高质量测量工作为工程的顺利施工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们测量团队也受到了业主、监理及项目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20xx年11月,包西铁路上场,接到调令的第一时间我便风尘仆仆的赶往陕北。通过我和我的团队共同努力,各项测量工作超前完成,成为了兄弟单位的榜样,特别是在路基原地面复测中,增加土方量八万余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田庄车站的改造中,图纸中只给出了各股道的线间距及线路要求,我没有手足无措,而是抓紧通过认真审图、查阅站改及道岔的相关书籍、在CAD图上模拟等方法,最终确定了车站改造中新线与既有线如何驳接、道岔如何放样、站台及站房位置等数据,这对于第一次接触铁路施工特别是既有铁路改造的我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给我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转战到沪昆客运专线,项目地处江西上饶,山高林密、植被茂盛,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对于北方人的我来说,最难熬的还是南方的酷热天气,我们在工地上衣服是湿了干,干了湿,我常常笑称我们每个人既是洒水车,又是烘干机。我们克服气候上的不适,无论是前期的控制测量、桥梁桩基承台墩身的坐标标高计算,沉降观测还是后期的底座板支撑层坐标标高计算、轨道板精调,我们都保证了内业数据及现场测量的准确无误。在湖沿特大桥2-64米转体梁施工中,无论是数据计算还是现场放样,我和我的团队一直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通过反复测量、反复计算,最终确保其实现了完美转身。在后期的轨道板精调过程中,我带领近百人的精调队伍,分成8个组,利用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精密测量系统,24小时分班作业,精心测量,创造出一个班组24小时铺设65块轨道板的记录。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奋战,全部17.5公里线路的精调任务圆满完成,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团队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期间,我参与施工的沪蓉西高速公路马水河特大桥获得中国铁道建设协会火车头优质工程奖及股份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沪昆客运专线、西安地铁等项目的QC成果也获得了国家级、省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 20xx年4月,我调入公司测量队,参与全公司工程的控制测量工作,更高的平台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20xx年6月,公司中标京新高速公路BMTJ-1标,该标段主线68.7公里、连接线14.95公里,设计院移交的控制点及埋设的加密点共195个。该项目位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境内,在地广人稀植被少的茫茫戈壁滩,记住195个导线点、水准点的平面位置就显得极其重要,我和我的测量团队在智能手机上装上奥维互动地图软件、利用网络和手机定位原理,顺利找到每一个点位。面对高温、强紫外线、线路长等重重困难,我们又一次在参建施工单位中率先完成了导线和水准的复测及加密工作。我们创新工作方式,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全站仪控制结构物,GPS RTK控制路基施工,不仅满足了施工要求,还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只有技能变成本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精熟于心。” 19年来,我的人生就与一个词难解难分——测量。从业之初,我就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铁路建设者,在工作中有所建树,只有通过学习来改变自我。我利用闲暇时间自学了大专、本科,不断地充实和提升自己。工作中的我是年轻技术人员的“贴心人”,有困难,我总是想法设法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我将操作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测量员,帮助他们少走弯路,也帮助企业积累更多的测量人才。 背着沉重的仪器,手持对讲机,不停修正观测位置,一项项的记录,一遍遍的核实,这是我每天不断重复的工作。19年间,我重复着同这一件事,大江南北的高铁、地铁、高速、桥梁、隧道都闪烁着我的身影。我最骄傲的是,我和我的团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测量工作保持了“高精度”“零失误”。
十九载风雨兼程,十九载砥砺前行,把职业当事业,把事业当信仰。初心不改,匠心筑梦,我将继续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实干在工程测量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0
小张是个80后,但手里的活儿却让老师傅们竖起大拇指。他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天然气)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明星工人,所获奖励无数:20xx年度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铜奖、20xx年第二十届中国焊接博览会优秀焊工表演赛一等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为LNG船核心的围护系统,焊接是重中之重。围护系统使用的殷瓦大部分为0。7mm厚,殷瓦焊接犹如在钢板上“绣花”,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耐心和责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对肩上的重担,小张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专注度,潜心研究焊接工艺。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与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埋头图纸堆中,潜心钻研技术突破。最终,他主持的实验取得成功,得到专利方的认可,并用于LNG船实船生产,收到良好成效。
小张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总结,国内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他就不断摸索完善各类焊接工艺,先后参与编写了多部作业指导书,为提高LNG船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小张,是中国广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执着于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奉献之歌。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1
刘丽:过硬功夫源自“铁人”
刘丽始终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3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41项。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寿命延长6倍,在60000多口油井应用,年节约维修工时10万小时、节电2.4亿多度。她研发的“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累计多产油60000多吨。
作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协会主任,刘丽带领专家团队行程17万公里,走遍石油、炼化、石化生产现场,攻克中国石油生产难题100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704项,技术技能成果获奖2081项,为油气勘探领域技术技能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她扎根采油井场近30年,用勤奋与韧劲解决了一个个生产难题。她带领“刘丽工作室”全体成员,先后实现技术革新1048项,用团结与创新培养了一批批石油领域人才,在实干与奋斗中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石油精神。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2
他47岁,黑黑的皮肤,见人时常一张笑脸,可干起工作来脚踏实地、雷厉风行,他就是中国x集团物资有限公司金属结构厂的焊工班班长。
一直以来,扎根厂区,以厂为家,把普通的岗位工作当作人生修行,从拿起焊枪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和焊工——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岗位连在了一起。 勤学善思肯吃苦
1991年,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追求,成为一名电焊工人。为尽快掌握焊接技术,他用心揣摩焊接工艺技术,将关键环节认真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册子上,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向他人请教。就这样边干边学、以干促学,他很快掌握了多方面的焊接技能,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电焊能手。 在参建广深港益田路立交桥项目的时候,由于现场工期紧任务重,项目上专门组建了焊工“尖刀班”,由担任班长。公司对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很高,焊缝质量必须严格达标,他就常常白天带着大家干活,晚上盯控焊接,稍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立即要求改正,确保焊接质量过硬。当时的作业现场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桥面经过太阳暴晒温度快速升高,又没有降暑降温设备,人站在上面就像被投到火炉里炙烤一样难受,一条焊缝焊下来,整个人浑身上下湿透,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遇到正午时,钢板的温度能达到五、六十度,桥内的温度就更不用说。面对这样的恶劣条件,带领全班人员咬牙坚持,最终提前圆满完成任务。
勇挑重任显本色
20xx年,杭黄铁路项目开工,现场需要大量二衬台车、模板,工期要求相当紧张。加之当时厂房车间空间狭小,受场地限制,任务更显艰巨。但却说:“再难也要保证工期。”综合考虑工人特点和现场设备情况后,他把人员分为三个班,每个班的加工任务定时定量。在峰高岭隧道衬砌台车的现场制安装过程中,他带队组织安装,这是交付该项目的第一架台车,现场监理、技术人员、验收领导小组等人员一应旁站,待安装结束后,验收小组人员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对结构尺寸、模板厚度和平整度、拼缝规格、行走机构等所有指标进行详细查验。虽然要求苛刻,但验收小组最终给出了“该台车结构、材料、整体安装质量和细节处理精准到位,达到了设计要求”的验收结果,一举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信誉。
20xx年,金属结构厂负责加工郑州新大方公司90T龙门吊,担任焊工班班组长。在加工之前,他同技术人员仔细研究图纸、研究铆焊工艺,确立焊接方式,防止焊接变形。在主梁起拱过程中,因设备达不到加工要求,他便自主设计了工桩,采用火焰加热和千斤顶辅助加压的方式解决了设备难题,最终产品成型达标率高达100%。精益的产品质量获得了业主单位的认可和赞赏,随后,新大方公司又将DSZ40/900/1200上承自行式移动模架加工任务交给金属结构厂,有了前面的加工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套最佳焊接参数,在焊接钩挂的时候采用双侧焊接,减小残余应力,不仅有效控制焊接变形,而且成型美观。这样一来,企业形象在行业内口口相传,影响力迅速提升,迎来了口碑和市场的双丰收。
敢于创新不止步
今年,公司承接了洛阳市南昌路滨河北路立交工程钢箱梁任务。设计图纸中要求28mm的钢板与16mm的钢板对接需要过渡坡口,长度要求为120mm,但是钢板的设计长宽都与机床加工的尺寸不相匹配,一时之间,加工进度陷入了停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搞得清工程进度的重要性,知道时间不等人,他苦思冥想,利用边角废料使用半自动切割机一次一次进行实验,不断调整切割角度,反复测量不同角度下坡口大小。起初调整到15°,开出的坡口长65mm,不符合要求;调整到10°,坡口长度为80mm左右还是不行;最后又减了5°,出来的大坡口长度为120mm左右,终于达到了技术要求。割出来的坡口既省时又美观,确保了任务的按期完成,也减少了公司不必要的设备采购,节省了成本。 参加工作的`这些年来,在焊工的这个平凡岗位上不断地学习、消化和吸收先进的经验,不断打破常规,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推动了技术上的革新,保质保量地拿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
20xx至20xx年的两年间,带领的班组共完成钢结构生产3400余吨,特别是在洛阳地铁格构柱、洗车槽、台车等零星钢构加工中,更是创造出了日产38吨的记录,为公司钢结构加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团队也因此荣获集团公司“工人先锋号”。
这些年,本人也是拿奖拿到了手软,他先后被授予集团公司“企业工匠”、广深港项目“先进生产者”、公司“安康杯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十分感动,说到:“感谢企业的栽培,以及对我本人和团队的认可,荣誉代表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毫无保留的把我所学到的技能传授给更多想学习电焊的同志们,向工匠精神看齐,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
阅尽征程好风光,更有胜景在前头。只要拼搏,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给大家做出了最好的示范,他在焊接岗位上一步步成长,就像那飞舞的焊花,照亮了艰辛的焊接之路,也照亮了自己的绚丽人生。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3
郑,今年45岁,年纪并不老,但因为技能水平高,是集车、钳、刨、铣等技能于一身的全能型工匠,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郑老师傅”。
1997年,郑志明从职高毕业,进入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钳工学徒。
学徒时期,他每天早出晚归,在生产一线磨炼技能,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让他的钳工技能炉火纯青——手工锉削平面可将零件尺寸误差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手工画线钻孔的位置误差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
勤奋的郑志明还挤出时间自学了ug三维建模技术,工余时间,他总会找到企业的工程师请教电机转数、扭矩、机械动力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郑志明调侃说,觉得自己“有点笨”,“今天学会了,过几天又忘了,又要去请教,只能反复学。”
理论知识和复合技能的储备,让郑志明对于工艺改进有了全新的`认知。
在一次设备工艺改造中,他发现,公司花大价钱购入的进口设备看似“高大上”,但实用性却不强。
于是,他瞄准前沿新技术,从机器人编程、控制技术学起,后来又开始探索机器人设计制造,硬是“啃”下了《机器人编程》等十几本专业书籍,成了自动化技术领域小有名气的“土专家”。郑志明带领创新团队展开攻关,最终,他们研发出的专业设备投入使用后,性能实用性比进口设备更好。
“一个班下来再不会像从前那样腰酸背痛了,我们自己研发的设备好使。”工人们纷纷夸赞。看着工人们操控自己参与研发的设备,生产效率提升,劳动强度降低,优质零部件有序下线。郑志明在车间凝视许久,这是属于“智慧”工匠独享的成就时刻。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4
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小展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小展坚守生产一线24年,他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它是向全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携带的唯一车模,可以说是中国高铁的一张国际名片。打造这张名片的,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铁首席研磨师——小展。
486.1公里,这是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小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
初中毕业后,小展考上了铁路技校。没有想到的是,20xx年,他会被万里挑一,成为第一位学习380A型列车转向架研磨技术的中国人,小展对技术的掌控和精准把握,让日本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小展说,工匠就是凭实力干活,实事求是,想办法把手里的.活干好,这是本分。他说,要把这份手艺继续干下去,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
一心一意搞技术,不当班长不当官,小展似乎与当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小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5
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组装工人。
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
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这8位“国宝”级的“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都工作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他们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一线工人中的一员,他们所做的工作,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工人每天都在做的工作。
但是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
他们虽没有过硬的学历,也没有超人的天赋,但他们用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和完美。
即使再小的细节,他们都会全心专注,全力以赴,即便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
他们善于从细微处入手,用“螺钉”精神,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寻发展、求突破。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技双馨”,让人敬畏和感动。
这种执著、坚守、奉献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正是当今时代的“工匠精神”。
而他们身上所拥有的那种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专注、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以及甘心奉献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现实展示,是当今时代工匠精神的完美代言人。
坚守、执着、热爱、奉献.....这世界一切美好的形容词用在他们身上都不违和,正是有着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6
1986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4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100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他牵头完成152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200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次批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20xx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他主动与公司签订“高师带高徒”的协议,把更多心血花在带徒弟和团队建设上,总结提炼出《理论提高6000字读本》和三顶焊法、短段逆向操作法等20余项焊接操作技法,培养出24名高级技师。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7
洪家光:言传身教匠心筑梦
洪家光始终秉持“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20__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__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他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39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先后完成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8
刘参加工作40多年,在精密加工事业部数控组当了22年的组长,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着国家防务装备惯导系统关键件、重要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加工的惯性导航产品参加了40余次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长征系列火箭导航产品关键零件、卫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重要部件生产任务。
他率领团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打通该型号研制的关键瓶颈。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航空、船舶等重要部件的`硬脆材料精密加工,为我国新型防务装备、卫星研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他还通过持续创新改进工艺方法,开展了大量试验,成功将陶瓷类产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以上,加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
刘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完成“半球动压马达柔性制造系统改造”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18项;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涉及生产管理、工艺技术、减本降耗、安全生产等多方面内容,并依据此合理化建议优化工艺50余项;22项攻关成果和研究课题解决了公司最关键最迫切的技能难题,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百余万元。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19
李华同志是我们常温一车间罐头工段的检质员。一年来,她在其工作中,认真落实本工段的质量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在工段中树立了牢固的食品安全生产意识,辅助工段长使现场各项管理工作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为本车间的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是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模范遵守现场质量各项工作要求。作为工段的质检员,对现场的质量把控行为规范及日常车间要求的执行均起到表率作用,在其工作岗位上,带头和带领本工段人员认真完成质量专业线相关工作、严格监控现场产品质量,认真完成工段内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及相关要求并能很好的辅助工段长工作。
二是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工程管理的重要位置,强化安全责任,狠抓安全落实。作为工段的质检员,对食品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工段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该同志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工艺标准和相应的管理规定,并督促本工段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在生产过程只能怪严格执行。要求本工段检品员认真检查,发现现场产品质量出现偏差立即指出问题,并进行现场整改。要求本工段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相关内容达到熟练水平。每天对工段现场的食品安全都进行检查,确保了本工段食品安全的稳定。本管理范围内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在德、能、勤三个方面表现突出。
三是积极配合并认真完成车间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为提升车间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而奋斗。不仅带领该工段人员积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还要求和督促工段人员配合车间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生产月”、等丰富多彩的食品安全生产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食品安全活动中,不断的在为提升车间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而积极努力。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0
王者成同志一直在生产一线工作,在150挤出机台担任机长,为挤出机生产任务的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多次荣获九星控股集团“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称号。
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20__年,王者成同志来到沈阳电缆公司生产设备车间工作。“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他就暗暗下决心,不懂技术仅会操作没出息。于是,他为自己制定了工作思路不仅要了解设备的性能,还要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虚心学习,了解各种挤出机的生产原理和操作过程,不论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车间每一处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每一个操作关键部位都有他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者成靠熟练的技术水平,成为交联车间挤出机的主操作手。在车间生产过程中,任何挤出机台都会出现他的身影,无论哪个岗位缺少人手,他就主动到哪个岗位上工作,从来没有计较过个人的利益得失。150挤出机台是生产电缆的'最后一道工序,电缆表面质量的好坏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机台是担任机长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工作中,王者成认真地研究生产工艺,不仅要把电缆的护套做好,还要为企业节省原材料。生产电缆用的护套料每吨七千多,他在生产过程中,每个月都能节省出不少的原材料,为电缆产品成本的降低做出了贡献。
在实践中他渐渐明白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深刻内涵。当别人在家庭、爱情中忙碌时,他在枯燥的宿舍、车间“两点一线”生活中坚持把学习挤出机生产知识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学理论、钻技术、结合车间实际反复推敲,在知识的海洋里进一步充实和提高自己,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和实践,他的生产一线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也正是这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深刻体会,使他在艰辛的工作学习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和自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成长为九星控股集团的劳动模范。
十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创造性的实践和丰富的智慧谱写着新时期劳动者之歌。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王者成同志一如既往地沿着“岗位成才”之路,扎根一线,不断地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张超同志,1997年参加工作,历任车间成缆班长。十几年来,工作中,他严以律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积极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由于成绩突出,他多次被集团评为“先进个人称号”。
在工作生产中,张超同志凭着一贯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自身素质,被上级领导任命为车间机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对重重困难,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把压力变动力,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积极与职工谈心交流思想,积极配合领导工作,充分发挥自身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领职工思想积极向上,勤奋作业。身为机长,他清醒地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规章制度他带头遵守,难活累活他身先士卒。他积极协助上级领导从强化管理入手,在内强素质、狠下工夫,顶着巨大压力,不畏强险,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依的推行各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工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产品质量化。工作中他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奖罚分明。同时他还积极鼓励职工认真学好专业知识、苦练业务技能。张超同志在实践工作中,深刻意识到:机长是各班组工作的组织者和当家人,有责任对业务相关的疑难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他在工作中不怕得罪人,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一次工作中,他发现一名本班职工责任心差,完成质量不好,他当即对其提出批评,并晓之以厉害关系,要求其重新返工。他缜密和严厉的工作态度影响着每一名职工。在他的严格管理下,1.6米成缆的质量和效率日益提高,较好地展现了身为一名机长自身的重大责任。 用真诚的态度创造新的业绩,用满腔的热情奉献火红的青春。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创举,平凡的张超同志用他不平凡的事迹在机长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凯歌。
在公司的车间生产中,战斗着许多勇于奉献、甘于吃苦、不计名利的员工,他们在企业的生产制造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沈阳电缆公司生产车间维修钳工孟宪礼同志就是其中一位。作为维修班班长,孟宪礼同志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以严格的标准率先垂范,团结班子,第一时间完成设备维修工作。
由于修理工是公司最脏、最累、且没人愿意干的一个岗位,因为工作岗位的需要,公司几次招聘修理工,但都是到车间干干就跳槽,可孟宪礼同志在这个岗位上从无半点怨言。刚来时,车间一点设备加工能力都没有,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新机床、新设备的安装、调试,都是在他的带领下,一步步建立完善起来的。设备安装好后,新工人进来了,他们对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不熟悉。孟宪礼同志就着手开展了对新工人的教育和培训,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知识,对车间的年青员工进行“传、帮、带”,发挥了一个先进模范作用。使维修中心在很短时间内就具备了对电缆各种生产设备维修的能力。为维修中心车间的工作走向正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困难面前,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以单位为家,每天早来晚走,特别是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他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每天早早来到生产车间,无论白天晚上,在车间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为了提高自我,他以身作则树榜样,将自己锻炼成为德才兼备的管理者,树立自己在职工中的良好威信,孟宪礼同志还把学习视为自己的“第二工作,他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好职工的带头人。
他在修理工作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不计报酬,一干就是十年,他三伏顶烈日、三九冒严寒,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加班加点,默默无闻的为公司的发展贡献着,岗位虽然是平凡的,真诚确是火热的,孟宪礼同志凭着一颗质朴、善良的心,一股火一样的热情,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以兢兢业业、勇于创新的作风,谱写着他如歌的人生。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1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可以说,测量是工程建设的“灯塔”。
他叫,现任xx集团城建公司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土建4标项目测量班长,是“灯塔”的守护人。20xx年入职至今他已从事测量工作十余年,每天穿着雨鞋往返于工地和项目部之间,在他的脸上,你或许能看到一份坚定、一份成熟。 埋头干、不服输
从技校工程测量专业毕业,xx职业生涯中的前三年几乎是在扶棱镜杆中度过的,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过他的决心——在工程测量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黑”。谈起第一次独立放线时的情形,他总觉得又好笑又惭愧:“一个多小时,没有放对一个点,除了同伴的抱怨,连施工队的工人都在笑话我”,说到这里,他无奈的笑着摇了摇头。“不过,我是个不服输的人,越是如此,越是激发了我一定要干好工作的决心。经历那次失败的放线之后,我静心反思,通过问师傅、问同事,打破砂锅问到了底,查百度、看书籍,不断学习测量知识,逼着自己把测量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弄明白。很快我就认识到,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梦想生长,只要肯学、肯钻研、肯尝试、不逃避,就没什么可怕的。”
来到地铁2号线项目后,面对全新的南方CASS(计算土方量)、科傻平差等工程软件,他同样没有认怂,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守着电脑研究,终于熟练掌握,成为了软件操作上的高手。他当起了导师,有了自己的`一群徒弟,他会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倾囊相授。他说:“我不会管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让更多的人加入我们测量精英团队,是企业的财富,更是我们所有测量人的荣光。”
的确,测量工作又苦又累,并且在职业发展上看起来似乎没有其他岗位那么畅通,比较容易触碰“天花板”,对此,很坚定:“既然选择了,就一定不后悔。我一直都有个愿望,希望我干测量干到退休,毕竟,什么工作都要有人去做。” 腿虽软、行却坚
因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总是冲在攻坚克难的第一线,同事们习惯称为“拼命三郎”,可“拼命三郎”也有腿软的时候。为使隧道地面与地下建立统一的坐标体系和高程基准,需要进行联系测量,这项工作要将测量仪器悬空架设在深25m的竖井口。站在悬空25米高仅容站下一个人的钢拱架上,谁站久了都会头晕目眩、双腿发软,更何况还要架设棱镜。平时,在平地上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几分钟,而这一次,他花了半个小时。不停的调平对中、不停旋转90度检验对中情况,熟悉测量的人们明白,这项工作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能有任何轻微乃至一丝一毫的震动,“说不怕那是假的,从小到大,真没有因为啥事腿软过,但是那一次,从钢拱架上下来之后,我的腿一下子就软了。”在他的意识里,自己作为测量队中的“老大哥”,环境越差的地方、危险越大的地方,越需要他以身作则,带头冲在前面。 新领域、善作为
施工中,对于测量精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地铁隧道测量,对于之前从未涉猎过地铁测量的来说,他并不为难。为了让地铁2号线项目隧道按照设计线路掘进,每隔两三个月他就会带领自己的测量团队,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白天测地面的控制网,晚上测量洞内的控制网,数据步步验算、严密评差,为隧道建立了精度极高双导线网,用“灯塔”照亮了隧道深处,确保了隧道施工进度。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地铁2号线在20xx年1月顺利贯通,最大贯通误差为△X=2cm;△Y=1cm;△H=1.5cm。这些数据化作亮眼的业绩,为在地铁隧道测量工作中交上了一份令自己、令项目、令业主、令企业满意的答卷。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2
我叫,来自中铁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测量自动化负责人。我于20xx年毕业进入工作,步入工作岗位后,一直以严谨、细心、认真的态度在施工生产一线从事施工测量工作。先后参与了孙口黄河公路大桥、武广客运专线、广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段、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和成贵铁路等大型施工项目。
学习、创新开拓自动化监测业务
20xx年我被调入检测公司工作,负责测量自动化业务,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很清楚,传统的监测手段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受现场施工条件影响,监测数据严重失真、不连续、追溯性不强,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让监测数据真实有效、正确指导现场施工,为安全保驾护航,进入公司后,我加强学习自动化业务知识,并成功的将自动化监测手段运用到施工监测上,监测过程中大大减少了测量人员和测量设备,且监测数据真实、连续,能有效的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目前我带领的团队已完成了长沙地铁4号线下穿2号线自动化监测、徐盐铁路深基坑自动化监测和地方道路下穿成贵铁路自动化监测项目,为公司自动化监测业务开拓了市场,目前正进行玉磨铁路曼勒一号隧道下穿小磨高速公路勐远特大桥自动化监测项目。
长沙地铁4号线溁湾镇至湖南师范大学区间始发后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4号线区间隧道与既有2号线区间隧道轮廓最小竖向净距为2.96m。由于2号线属运营线,需要点作业,传统监测极为不便,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带领技术人员运用2台测量机器人和180个L型监测棱镜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对既有2号线进行自动化监测,保证了4号线施工期间2号线的运营安全。
地方道路下穿成贵铁路自动化监测项目主要包括3条道路下穿成贵铁路的施工监测工作。我带领技术人员进行了前期策划,积极与业主沟通,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开展本项目监测工作。在地方道路施工过程中,成贵铁路线上无砟轨道已施作完成,准备长钢轨铺设,我们采用自动化监测,在现场埋设监测传感器,安装数据采集仪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监测数据通过GPRS实时上传云平台,项目管理人员可远程实时进行监测数据的查阅和分析,及时、准确掌握变形体形变情况,指导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可远程进行监测数据的下载和监测报表的编制工作,实时对成贵铁路进行全方位监测,确保了地方道路施工过程中成贵铁路结构安全。 努力拼搏,做精无砟轨道精调
20xx年6月初,我接公司领导安排,开始负责杭黄铁路无砟轨道精调项目,杭黄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时处于项目赶工期间,无砟轨道精调施工任务量大、工期紧,现场开13个作业面。我带领技术人员和7台轨检小车立即赶赴工地,作业前对轨检小车进行全面检校,对技术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和安全培训。
由于精调线路长、作业面多,放样数据量大,为了避免测量过程中出现差错,我常常加班至深夜进行轨排粗调线的.计算、复核和轨检小车线参的计算、输入,并建立了测量数据复核制度,所有数据必须经过复核、互检方可上道精调,保证了精调作业数据的高度准确性。
为了更好的服务现场,我带领的精调团队在无砟轨道施工期间24小时待命,与工人吃住一起,随叫随到,使每个作业面精调环节占用时间最短。面临轨检小车少而现场作业面多的问题,为不影响现场无砟轨道施工,我每天泡在施工现场,合理掌控各作业面精调时间,对轨检小车进行合理调配,使轨检小车利用率达到最高,仅用时3个月就顺利完成了20.8公里轨排粗调放线和37.4公里的无砟轨道精调任务。精调后的轨道扣件调整量均最小,使铺轨车从管段顺利通过,铁路建设质量现场会在我公司精调施工的三阳站顺利召开,为集团公司在杭黄铁路下好了关键一步棋,为项目在长轨精调扣件更换节省了费用。
边学边干,做专地铁施工监测
根据公司“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品牌专业化既定目标,20xx年9月我公司中标了洛阳地铁1号线施工监测项目,此项目是我公司一项新兴的业务,也是公司打入洛阳地铁市场和外部市场的开端。20xx年11月,我受公司领导委派负责此项目,由于公司以前没做过这方面的业务,也没施工监测方面的人才,项目进场后,我带领团队人员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干,加班加点学习规范、方案等技术性文件,并自己摸索创新了监测点保护标志,现场埋设的监测点一次通过验收。我们从20xx年3月6日开始进行第一个车站的施工监测工作,为后续工作创造了条件。
在监测开始前,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元器件的焊接和地表监测点打孔,由于现场施工瞬息万变,元器件焊接时间不固定,找外部人员焊接和钻孔价格昂贵且时间不能及时把握,可能会影响现场进度。为了节约成本且能及时满足现场需要,我带领项目技术人员自给自足,低价购买了电焊机和水钻,自己来整元器件焊接和地表点钻孔。我们通过合理利用时间,共焊接元器件110余个,地表点钻孔20xx余个。 今年春节,施工单位已经停工放假了,但盾构机刚好处于十字路口处,且地面车流量较大。为了确保地表道路安全,防止地面发生沉陷、坍塌,春节期间,我坚守岗位,每天对各作业工点进行巡视,对地表进行全方位监测,认真分析监测数据,确保了春节停工期间地面道路安全。目前,此盾构区间已顺利、安全贯通。
洛阳地铁施工监测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带领团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监测工作,保证现场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能及时准确向施工单位发布预警,指导现场施工,为现场施工安全保驾护航。监测期间及时发布预警16次,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处理和消警,现场工作得到了监理和业主的一致认可与肯定。目前,此项目正进行监测的工点均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工作以来,我始终信守人生格言:“没有不会做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造就自身的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带领团队锲而不舍的创新、钻研,为“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专业化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3
百米高空检修百万伏特带电线路
内蒙锡林郭勒盟至山东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在20xx年的竣工验收和运转表明中国拥有了目前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电压最高的在用特高压电网工程,王进是山东电力集团带电作业组的组长,也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出工作的次要担任人。
在60层楼的高度与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共舞
特高压输电线路山东段验出工作收尾时正值盛夏,室外气温接近40度,恶劣天气条件是高空作业的天敌,事故概率会明显地添加,王进把组员留在地面上,独自攀高作业。从地面到塔顶接近60层楼的高度,王进要借助于886根攀爬脚钉徒手攀爬上去,普通人仅仅站在地面上观看这个过程都会心惊胆战。而王进的身体却能如蜘蛛普通悬在高压线上,更令人惊心的是,那可是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
王进是国家电网最优秀的检修工人之一,这位有16年工作经历的电工曾经爬过20xx多个高压铁塔了,但面对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路,各种严峻的新应战也让他悚然心惊。
这不是高空走秀,而是工作
王在138米的高空脚板踩着的导线直径不足5厘米,并在一刻不停地晃动,王进在高空中行走的`同时还要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等成绩。通常,作业工要坐在晃动的导线上,一只手抓住导线,另一只手工作,王进却能双手脱离导线工作,实属顶尖高手。此时他身上的全部配备是一根保险索,加上极限化的胆量、意志、体能、耐性,责任心和本行业的技术操作本领,这不是“达瓦孜”(“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一种陈旧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指高空走大绳表演)一类的走秀,而是王进的工作。
少有人掌握的绝活
王进的绝活还不止于此。线路带电运转中,导线会发出电晕的声响,而王进仅仅凭耳朵听,就能判断出不超过两毫米细的巨大铝线哪里有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这个绝活在整个国家电网零碎中,也没有几个人能有。
电弧能让人瞬间化为灰烬
在验收的同时王进还有一件大事要兼顾,制定安全进入特高压电场进行带电作业的预案,如果没有这样的科学预案便没有人敢在特高压环境下带电作业。
1000千伏特高压放电实验数据表明,几米之外的人会在瞬间被特高压感应构成的电弧化为灰烬。这样的应战非王进莫属,由于中国660千伏超高压电网,带电检修是王进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在有数次的摸索和实验之后,王进选择了“秋千法”,“秋千法”带电检修可行性最高,但是对带电检修的工人应战也最大,一旦防护不到位就可能被强电流击中,后果不堪想象。
以铁塔为支点,身着屏蔽服的王进坐在兜篮里,像荡秋千一样,被绳缆吊着划过90度的圆弧之后,逐渐带电,从没电荡的过程中,经过电位转移棒,瞬间让操作人员身上,带上了660千伏的电荡到带电的导线上,在几百千伏的超高压电线下行走,让几百千伏的电压从屏蔽服流过。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4
管延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席钳工。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他说,参与国家工程,是自己抛家舍业的初衷,也是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撑,更是他铭记终身的荣誉。
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澳门和香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工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茫茫大海中央修建一条5.6公里的海底隧道,长度、规模、施工工艺都是我国首次尝试,因此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技师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钳工管延安就是其中的一个。
管延安所安装的设备中有一种叫截止阀,沉管对接时,它的作用是控制入水量,调节下沉速度,从而让两节隧道在深海中精准对接。同样是安装阀门,拧螺丝,如果是普通设备,只需要牢固稳定就行了,但在深海中操作,要做到设备不渗水不漏水,安装接缝处的间隙必须小于一毫米。这样的间隙无法用肉眼判断,管延安只能凭借手感来操作。
凭着手上的感觉,就能判断一毫米的间隙,从20xx年港珠澳大桥完成第一次海底隧道对接到现在,经管延安的手安装的设备已经成功对接16节海底隧道,操作零失误。管延安的'技术不仅超越了当时挑中他的师傅,连两名大学生都成了他的徒弟。
现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对接工程已经完成近半,全部工期结束还需要两到三年时间,五年深海钳工的职业生涯,也让管延安成为我国从事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说,参与国家工程,是自己抛家舍业的初衷,也是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撑,更是他铭记终身的荣誉。
管延安只有初中文化,却成为安装海底隧道对接设备的第一人,甚至专业院校的大学生都成为了他的徒弟。
能成就这一切,是管延安对技工这个职业的尊重,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
每个大工程背后,离不开这些技工人才,他们是颗闪光的螺丝钉,是中国制造不可或缺的人才。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5
,1970年出生,擅长施工现场高压配电、低压施工用电配电、设备机具的安全维修保养,在用电配电及设备安装维护方面有很高的技术和经验。
1990年,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来到了工地,做起了电工的活儿。每天背着工具包在工地“转悠”,检测仪、开刀、老虎钳、扳手、万用表都是他的“武器”,哪有故障,哪儿就有他的身影。他就像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在他的身上没有骄人的业绩,但却有着更加感染人的默默奉献和任劳任怨。
在看来,他在整个施工生产中起的.是辅助保障作用,安全高效的施工生产是重中之重,他的任务就是保证生产需求,确保供水、供电、供气稳定。昌加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时间需要24小时不停歇作业,绝不容许出现长时间断电的情况。一旦跳电、断电,必须第一时间找到原因,解决问题。西藏气候条件恶劣,项目施工环境更是不言而喻,但是不管是半夜三更停电,还是下雪天停电,只要有需要他总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处理问题。
今年元旦,项目上刚开始吃饭,他接到电话,听说工地有个地方停电了,他便放下碗筷往工地跑,在他看来这些情况都很平常,他也从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不容易。
西藏昌加项目刚开始时,他在办公桌上贴着各工区、生活区、办公区的水、电、气线路图。如今,这些图纸和线路他早已烂熟于心,哪儿有阀门?怎么切换?哪儿停电到哪儿维修?他都清清楚楚!成为项目生产生活的坚强后盾。
进藏五个年头了,林拉公路一期、林拉公路二期、国道昌加项目,作为雪域高原上的“光明使者”,一直坚守在最偏远、最艰苦的项目,用超强的责任心和超高的技能默默保障着高原项目生产生活需求。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6
徐立平:为铸“利剑”不畏艰险
徐立平是航天科技特级技师,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30余年一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该工序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被喻为是“雕刻火药”。多年来,他承担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武器装备生产,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准操作,工艺要求0.5毫米的整形误差,他却始终控制在0.2毫米内。在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他经常被指定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险、高精度、进度紧等严苛的生产条件下,经他整形的产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从无超差。
多年来,他先后数十次参与发动机缺陷修补型号攻关,并创新实现了真空灌浆、加压注射等修补工艺。在某重点战略导弹发动机脱粘原因分析中,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气,钻入发动机腔、精准定位并对缺陷部位完成挖药、修补,修补后的发动机最终成功试车,保障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研制计划顺利进行,为国家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为解决手工面对面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徐立平带领班组开展机械整形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内的20余种发动机远距离数控整形,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从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从事着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的微整形工作,相当于在炸药堆里雕刻火药。他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自学数控知识并亲手设计出多个改良设备,大大提升了药面雕刻精准度。他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精雕细刻”,以匠人之心,用双手助力着大国航天梦。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7
周建民:周式精度如琢如磨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40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破解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他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39年来,完成创新成果1000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他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8
姜园涛,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玻璃制板及玻璃成型工高级技师。工作20多年来,他专注于对洛阳浮法玻璃技术的研发,形成了一套创新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工艺,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浮法玻璃领域的领军人才。
打破垄断,创造世界记录
20__年,姜园涛受集团委派,作为技术专员到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公司槽窑部工程师、部长助理、副部长,现任生产制造部部长、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主管玻璃生产和技术工艺总结工作。
在公司玻璃生产设备调试和试生产攻关期间,姜园涛参与了多个攻关项目,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作为公司技术中心的主要成员,他在设计研发0.33mm以下超薄乃至极薄玻璃生产参数时带领技术团队连续攻破了0.33mm、0.2mm、0.15mm、0.12mm规格的超薄浮法电子玻璃技术难关。这一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打破了国外垄断,在全球市场上,超薄浮法电子玻璃贴上了“中国”标签。
20__年4月,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第一条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成功生产出0.12毫米超薄玻璃,打破了国外技术和产品的垄断,创造了浮法技术拉引的世界最薄记录。此次0.12毫米超薄电子玻璃的成功拉引使得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具备批量生产0.12毫米至1.1毫米全系列品种超薄浮法电子玻璃的企业,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也标志着中国玻璃行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创先争优,示范带头做表率
在工作中,姜园涛积极参与项目科研、专利技术申报、新员工技能培训等工作。在他及团队的努力下,公司共申报专利44项,其中创新型专利13项,个人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姜园涛深知公司作为集团、行业标杆的重任,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处处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他的优异表现和良好作风得到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多次荣获集团各级表彰。由他领军带头成立的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蚌埠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培养了17名助理工程师、3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高级工152人次。他也激励和鼓舞着一批年轻的骨干力量快速的成长,为企业的壮大发展贡献力量。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29
艾爱国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20xx年被授予“七一勋章”。
他在上世纪80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3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10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6项,获发明专利1项。他用5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如今,72岁的艾爱国仍然留在湘钢,工作在生产科研第一线。这些年,他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40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600多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成为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30
在成都新航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楼车间钳工组忙碌的生产现场,丁跃兵给人的第一印象:瘦瘦的个子着蓝色工服显得十分精神,一双大大的眼睛专注着他手上的产品,似乎在与产品交流什么。
丁跃兵从重庆嘉陵技校毕业一晃就是25年,他也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技能大师。回首从前,他说自己从小爱钻研;展望以后,他说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钳工就是以锉、钻、铰、配等手工工具为主,进行机器装备和零部件修整的工作。学习钳工专业的丁跃兵,在学习期间就表现得非常优秀。“其他同学要一个星期做出来的,我只要2至3天”。丁跃兵说,并不是自己比同学聪明,而是自己愿意去钻研,因此,丁跃兵也打下了“干钳工就是要锉一辈子”的念头。
参加工作以来,丁跃兵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提升自身各项技能水平,为公司在生产某零件及部件过程中多次解决疑难问题,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幅提高产品的良品率。他多次获得先进生产者和质量先进个人,并在工作中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及采纳。
在生产某35炮瞄具时,陀螺仪中最关键的部件——平衡支架,公司钳加工一直合格率在40%以下,但当时订单要求各项精度均保证在0.01mm以内,并且从年产15具一下上升到110具。任务重、严要求,面对摆在面前的困难,丁跃兵没有低头认输,而是硬着头皮上,他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短短一个月内把一套完整的加工方法总结出来,实现合格率95%,为当年完成该项任务贡献重要的力量和智慧。
干得好还要干得巧。在生产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这是丁跃兵成为技能大师的.关键。在航空产品的钳加工过程中,有一个试制产品,需要清除两油路孔夹角交汇处的毛刺(孔径为4mm),普通刀具及工具无法施展,班组同事开始采取针筒挤压研磨剂方式,很难达到图纸技术要求,这样既没有效率也保证不了质量。
丁跃兵在仔细研究产品图纸和技术要求后,决定量身设计一个负压喷砂装置,经过一天的努力和实践,成功制作了一套简易装置,加工出来的产品完美达到图纸各项要求,并且每件用时不到5分钟,这样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为后续生产相关类似产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这25年里,丁跃兵除了干好自己的事外,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方案都及时与大家分享,让大家一起共同进步。他还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及技术研讨会,与本公司其他技术骨干组建了“曹宗源工作室”,为公司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
丁跃兵说,“在这个岗位干了这么多年,真是有感情,从小爱钻研的我,能来这干这样一份工作,是我最大的幸运,我愿意锉一辈”。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31
小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小徐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小徐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小徐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小徐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小徐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小徐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小徐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小徐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32
我国现代化发展迅猛,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般,向世界展现出了一个复兴大国的傲然雄姿。这自然是个人之骄傲、社会之幸事、国家之富强。
如果说屠呦呦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是勉励我们笃学创新的最强音;如果说余光中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是扣住我们怀念乡愁的最亮星。那么,我们内心最底处最不会被升华飘走的血脉,就是黄大发的“大国工匠”之路。他,是新时代造就的勇恒者。
大国工匠,是勇敢恒定的弄潮儿不渝的宏志。因为精益求精,“中国天眼”在探寻着人类遨游太空的更长航道。未来得及FAST盈出成功之喜泪,勇敢恒定的大国工匠南仁东的恪尽职守的精忠报国汗便已流干。“中国天眼之父”虽已长眠于祖国气势非凡的崔巍群山的怀抱之中,但FAST却以它经鬼斧神工智造出的强悍身躯顶起中国太空进步事业的一片天。
大国工匠的目光是国人展望未来复兴的希望之眸。
艰苦奋斗,是不忘初心的受苦者紧抓成功衣袂的强手,最终奏响的凯歌将歌颂他们苦尽甘来的历史。若不是锲而不舍的赵以炯对浩如烟海的“圣贤书”孜孜不倦地探究,那么“西南第一状元郎”的'耀祖光宗成才报国史,怎会时时刻刻鼓舞着坚持不懈的寒门学子报国为民的英才志气!不忘历史,并勇敢接受命运满注厚望的锻打,苦练绝技,成功的光辉必将能够照耀奋斗的逐梦者像星星那样闪烁!
大国工匠,就在这股不怕困难、不认输的勇敢无畏向前冲的劲头儿上,造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才。
大国工匠,是一种的惊天动地的强大带动性力量,能在最关键时刻助风流人物绝处逢生,造就伟业。这其中的智慧就在于刘邦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中,而这种至关重要的智慧的成功性实践,就在于这种带动性力量的辅助。一位大国工匠之所以能出类拔萃,是因为摒弃了闭门造车的陋习。只有当我们打破固步自封的为积习所造成的桎梏后,才有望于成为共和国高技术创新人才团队中的一员。而这其中的原动力,正是来源于大国工匠智慧的创新与实践。
我们要做能创造历史并能为历史做贡献的祖国创新型人才——大国工匠!
优秀工匠事迹材料 篇33
大国工匠,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称呼。他们用卓越的技艺,支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我想介绍一位大国工匠的事迹。他叫李x,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工人。他从普通车工岗位开始,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经过多年的磨练和不断学习,逐渐成为了一名顶尖的技术能手。
李x对工作的热爱,源于他对机械的深厚兴趣。他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激情,不断探索和追求技术的极致。在生产实践中,他注重细节,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力求做到最好。
李x的执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在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多次荣获公司技能比赛的奖项,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的工作成果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为公司的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效益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在技能方面的卓越表现,李x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他始终坚持以团队为中心,积极参与各种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与同事们共同进步。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x的事迹告诉我们,大国工匠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神秘人物,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用自己的技艺和智慧,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作品。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以执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卓越,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