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热门30篇)正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热门30篇)

时间:2024-06-21 15:13:43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精选30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1

小珍,女,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镇水塘村十二社村民。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丈夫的奶奶)和患白内障的公公的.好媳妇。她十年如一日地孝敬瘫痪在床的奶奶和患有白内障的公公,用她那颗善良而包容的心撑起了整个家。1987年,22岁的小珍嫁到曾家。丈夫12岁时患脑震荡,喜怒无常,无法理事。作为儿媳妇和孙媳妇的她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替奶奶喂饭、换衣、搓身等,直到1996年,96岁的奶奶去世。现年80岁的公公曾凯见人总说:“我能活这么大年纪,多亏儿媳小珍多年来对我从不嫌弃,我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一生中最感慰藉的事”。曾荣获四川省“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2

,男,汉族,19xx年3月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凭,现任xx镇xx村村委会主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多年来,他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建立和谐社会为己任。在抓xx村工作的同时,把尊老爱幼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增强尊老爱幼意识,着力为老年人安享晚年,小孩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他从20xx年担任xx村村干部来,十年如一日,始终把xx村当成自我的“家”,把每一位村民当成自我的“亲人”,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守自我的岗位,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全村人服务,受到全村人和社会的广泛赞扬。他将自我奉献给306个村民,个性把爱用于温暖17位留守老人,和留守及特殊儿童。这份与老年人和孤儿特殊的亲情,特殊的友情,金钱买不来,全凭他一滴滴汗水苦出来,用自我的真心真意交换来。

把老人当作自我的亲人,对每位老人都那样热情周到,那样悉心照料。全村有五保户5人,年世都已较高几乎都丧失了劳动力,自我没有儿女只能靠日常的政府救济,但是远水解不了近火,随着时光的变迁,在他们眼里只有孤独,等待他们的并不是安享晚年而是风烛残年,作为xx村的主任他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用自我的行动去播撒爱的种子,时光停留在xx年的冬天,那年冬天很冷,通村道路被大雪覆盖几乎车辆无法通行,一天晚上家的门被推开,来人正是五保户邻居,面色焦虑、喘着粗气说他看见家房子着火了,他立马疾跑到家冲了进去把救了出来,可惜的是大火把面部烧伤,过了一会村民赶到把大火扑灭,但是由于火势太猛把房屋烧毁,救人要紧,早已把背上跑向镇上,因为是冬天车辆无法通行,送到医院时身上已经被汗水侵透,医生快点救救。由于送的的及时面部只是轻微的烫伤没有什么后遗症,不幸的是经过这次大火人被吓傻了,四处打听,看能否医治好,但是最后的结论是年龄较大无法治愈,在日后的日子里组织村民对家进行房屋搭建,安顿好一切,每一天有时光就去看看送去温暖,送去吃的东西,村民们谈论说,虽然没有儿女但是他享受了比儿女还温馨的照顾,比亲儿女还亲。

把回忆推向xx年的一天,不要吵了,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哭什么,有我在我就要阻止你的这种想法。这是和家的对话,家里比较贫穷,儿子王和平上初中没几天家里就不让上了,总之是没钱的缘故,我们实在没办法供他上学了家里只有两亩薄地,妻子还有病没有其他收入,苦了孩子了,流着眼泪说。再苦再累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业,我们苦了一辈子不能让下一代走我们的路啊,说着就离开了,过了一或儿他又回来了他没走他回家和他哥家去了,借了500元,给拿着吧我只有这么多孩子这学期没什么问题,双眼含泪说我不能要你的钱你也不容易,家里孩子也在上学,还有个老母亲身体还不好,说什么也不要,说我虽不富裕但是在困难也不能耽误孩子,你先拿上吧开玩笑着说等你孩子以后有出息了加倍还我,两眼泪花、双手颤抖接住500元,说我错了,我的思想落后,我会好好把这个家支撑起来,必须让孩子念完书,太感谢你了,你真是我们孩子的再生父母。

是个热心人,他不仅仅照顾自我的母亲婆婆,他还关心村里的老人,尤其是五保户,一向以来担负照顾村里老人的重任,他多年来一向帮村里老人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晴天给老人洗衣晒被,雨天为老人遮风挡雨,夏天为老人开窗透风,冬天为老人生炉取暖。老人们发生口角也都找他给解决。老人们都十分喜欢他,也都感受到了他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我村五保户,现年60多岁,生活不能自理已经多年,生活十分困难。没有子女的照顾,对他们十分关心敬重,像对待自我的父母一样照顾他们。平时给他们送去衣服、面粉等生活必需品。每年春节给他们包饺子吃。

每年冬天,他和妻子都会早起床帮他劈柴生火,待屋里暖和后,服侍他起床,帮他穿好衣服,帮他梳理,一切打点妥当后再去做早饭,早饭做好后,先把饭盛给他吃,看他吃饱了之后,自我再回家为家人做饭、洗衣服。晚上,他一向到服侍他入睡后才回家休息,每一天如此。这位五保老人感动地流过多次眼泪:“这孩子是个好孩子,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我们感动啊!”

他不仅仅是尊老的模范,还是爱幼的楷模。每年暑寒假期间,也是他最忙的季节,因为他在这期间有了一十分重要的任务。此段时光孩子们都已放假,由于父母亲都外出打工,无法正常照顾孩子。把这些孩子领到自我家,为他们免费照顾孩子,还教这些孩子一些科学知识,组织孩子们开展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这样他们的父母就能放心的干活,孩子们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免于荒废学业。

行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他是传承中华民族孝老爱幼传统美德的楷模。从他的行为上,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从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的脸上,我们真正读懂了什么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最近几年年轻人都出去务工,家里都留下老人和孩子,统计xx村全村有留守老人17位,留守儿童15人,他们不是孤独的在亲人不在时,有着自我的人生规划,我既然是村上的一名干部我就要负起这个职责,就算不是干部作为人之常情也就应献出爱心,他每周都要抽出时光走访这些留守户,给他们送去关怀,送去需要,记得又一次,一位老人给他说我没有吃的了,农村人都是把小麦运到镇上加工成面粉在拿回家吃,他说不要紧我有车我给你磨去,学生上学都要经过一道河,对于留守上学儿童是个问题,经常下雨就过不了河,但是总会看见身影,是他接送留守儿童的上学,村民说;好像都是他的儿女一样,他说爱是超越一切的,都是我的子女。

如果人世间有真爱的话,那就是奉献。不在于奉献的`多少,也不在于价值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用心真正的感受它。

注重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我们就应把别人的老人也当成自我的父母一样孝敬。”身处农村,切身体察农村老年人的现状,由于相当多的青壮年农民远离故乡务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仅仅要种庄稼、养畜禽,还要抚育照顾孙辈儿童,一年四季辛苦劳累,尤其是每到传统的中秋节重阳节,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种亲情的关爱,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心灵上不免产生一些孤独和寂寞感。欲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十分理解老年人的情绪,关注老年人的疾苦,为了能使广大老年人能在重阳节过得高兴快乐,近年来一向坚持把本村的老年人请到他家作客,并请镇党委、政府领导到场指导,与老年人共同欢度节日。说:“我把他们请来团聚,能使他们笑一笑,送上我对他们的祝福,我要从多方面努力感召社会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每年春节,为了表达对附近贫困老党员和贫困老年人的关爱,不仅仅要请他们吃团年饭,还要为他们购买猪肉、酒、茶之类的年货,使广大农村贫困老人深深感受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今社会,不仅仅有党和政府的关心照顾,而且还有社会上有仁善之心的人带来的温暖和关爱。,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和社会

老人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为xx镇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3

我叫史,今年37岁,团结中心校教师,1970年7月参加工作,现在铜川工业技术学院离退休管理办公室工作,我认为:孝亲敬老,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工作。

我认为,作为子女,最重要的是让父母的心情好,身体好,想着父母亲一辈子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享受天伦之乐,我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我曾说过,孝不是空话,关键是要行动,平时要为父母多做些事,对我们来说这可能是举手之劳,而对于他们来看就是你孝心的表现。我一有空就帮着父母干这干那,二老年龄大了,应该让他们享享清福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3年初,父亲不幸患了肺癌,在省肿瘤医院住院,我每天都细心照料住院卧床的父亲,给他洗脸、洗脚、修剪指甲,在父亲化疗期间气色一天不如一天,不想吃饭,我就想办法给他改善饮食,把青菜剁碎和大米熬成粥,给父亲慢慢喂。人常说,老还小,真是这样,他高兴时就张开嘴吃,不高兴就闭嘴,不理我,我就耐心地给父亲说话,哄他高兴。父亲病中期间,看着父亲鬓角渐白,心酸与愧疚爬满心间,挥之不去,对于父亲,我们做儿女的受之太多,却无以回报,我不分白天黑夜的护理在父亲身边,每次去肿瘤医院复查治疗,九病区的大夫和护士均善意地对我父亲说:“老爷子,你真好福气,你这儿子这么孝顺”,老人听后,总是乐滋滋地,很满意地点点头。1995年秋天,病魔还是夺去父亲的生命。

父亲病逝后,母亲最害怕的是孤独,我不管多忙都要抽空和妻子一道与老人唠唠家常,经常在家陪老人,帮老人多干些家务活。本来老人就有高血压、心脏病和慢性肾炎等病,再由于性格内向加上心情郁闷,突然患上了胸膜炎传染病。母亲既不能吃又不能喝,生命垂危。我立即将老人送往医院及时治疗,在四十多天住院的时间里,共花去5000多元;在我的精心服侍下,老人逐渐康复,老人出院后,先后数次在北关药市为母亲买药;在我的细心照料下,母亲又吃了一年半的药,终于痊愈。记得有一次,80多岁的老母亲因酷暑突然晕倒在地,我和邻居们急忙叫来120将她送往医院急救,由于抢救及时,保住了老人的性命。至今,老人身体还算可以,时常还到邻居家打打麻将。

我的岳母74岁,因患脑梗至今瘫痪已经五年,她不会翻身、大小便也不能自理、不会说话、时常哭闹,非常难伺候。在岳母未出院时我就提前买来了残疾人座的轮椅和坐便用的靠背椅,我和妻子常给老人接屎倒尿、翻身、喂饭、洗脸剪指甲,还经常买老人喜欢吃的食品和饮料;经常为老人活动四肢,每天多次将老人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又从轮椅上将老人抱回到床上。由于每天如此用力,时间长了,我患上了右臂网球肘病,疼的时候,连一杯水都端不起来。虽在医院封闭治疗了几次,但由于不能静养,至今肘部仍未康复。我和妻子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洗尿垫子还要伺候老人的辛苦,一下班就会多帮妻子干些活;无论酷暑严冬几乎每天早上到街上为家人买回早点,说实在的真不容易呀,我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该有多重。

今年四月底,78岁的岳父突患心梗病逝,是我忙前忙后处理后事,在邻里有很好的口碑;由于家庭和睦、婆媳关系处理得好,经济民主,邻里团结,孝敬父母被传为佳话;我两口子在百忙中还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儿子不仅孝敬老人而且学习优秀,本科毕业后,去年又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今年上研二。近几年来,我和妻子多次被各自单位评为五好家庭、敬老模范户暨教子有方的先进个人。

在为老服务岗位上自己勤勤恳恳、善于奉献。1998年至今11年来,我在学院离退休办副主任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奉献着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使学院连续8年获局级离退休系统先进单位,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自己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尊老爱老事迹多。我在煤技校院里生活了近55年,对70至90岁的老人特别熟悉和了解,甚至知道有些老人的生日及电话号码和居住地址,每年和同事们一道家访50多次,深入了解老同志家中的情况和困难并热心服务。老同志家中有困难愿意和我说,有什么想法愿意和我谈,在老同志的`眼里和心里我是一位工作能力强、对老同志热心、诚信、还耐心的好领导。我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一心扎根于群众,对老同志特别有感情。80多岁的翟有哲的老伴,在临终的日子里,因医药费用较大,家中困难,就让孩子们从医院将其抬回家中打吊针维持生命,因她呼吸困难急需解决吸氧问题,我到家探望时了解到情况后,表示让翟老放心,立即带上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冒着雨雪到医院买来氧气和减压阀等,拉到了翟老的家中,由于老人病重,经过几天的治疗还是去世了,他老伴的后事我主动帮助料理,全家人从心里表示感谢。80岁的退休人员陈存义同志,是一名在抗美援朝多次战斗中不幸双耳震聋的炮兵战士,因无儿无女,经济由他侄子掌握,因其觉得工资有不明白之处,在没和侄子打招呼的情况下,20xx年夏天,独自一人从陕西陇县老家傍晚时分来到学校想问明情况。陈老是个文盲再加上耳聋,和大家交流很困难,眼看天色已黑他显得很心急也很无奈。我就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并向单位领导汇报情况,单位亲自来了解陈存义老人的情况,我协助单位领导为老人解决困难,先将陈老安排住在离退休办公室,打来热水让其洗脸、洗脚等,为他沏上热茶,点上烟,用哑语手势和他简单地做交流,给他指出厕所的位置,将灯绳绑在他的床边后才离开。因担心他侄子找他,第二天又安排办公室老杨同志领着老人先吃饭、后理发,然后和陈存义老人的侄子打电话取得联系,亲自把陈老送回陇县家里,他侄子十分感谢,直夸共产党好,夸煤技校的人好。

我这个人比较正直,主持正义,敢于替老同志说话,维护老同志合法权益,愿做老同志的知心人。曾经到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家中,成功地调解了一起父子俩因矛盾升级儿子声称要和父亲同归于尽的家庭纠纷。现在这些年,这个家庭逐渐和睦,这位老教师和老伴很感激我和离退休办,他发挥余热,每年都积极为学院招生工作做贡献。

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使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我任离退休办副主任的11年里,也不知到医院、太平间、殡仪馆去过多少次。从一个不懂丧事如何处理的门外汉到处理此事的行家里手,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经验,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善于动脑,边干边学,琢磨总结出一套《丧事俭办程序》,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11年里一直沿用。先后为病逝的离退休人员、在职职工、家属(甚至还有一位基督教徒)等60多人次上门服务,费心费力的当“大总管”,每次都利用机会大力提倡“厚养薄葬”的科学性和宣传丧事俭办的好处和道理,由于自己多年从事老龄工作,乐于助人,大家一致的感觉是,再复杂的场面让我这么一指挥就会顺利得多!最关键的是我自编的这套《丧事俭办程序》特别实用,既省钱又办事,自己的热心服务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我是学院的老年协会会长,分管文体活动。尤其是在这些年里,逐渐把老年健身队、老年门球队、老年象棋队办得有声有色;在学院党政的大力支持下,每年基本是由我牵头办两次中小型娱乐活动并已形成了制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5月20日由校党政牵头,由我主要策划的《铜川煤技校首届离退休人员趣味运动会》十个项目全部铺开,场面宏大,人员众多,有局领导、市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宣传媒体现场采访,报道了此运动会的盛况,意义深远。

爱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我曾多次被铜川矿务局党政授予创建学习型老龄单位先进个人,“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今年,学院家委会又推荐了自己为孝亲敬老的先进个人代表,我认为,孝亲敬老还需要自己长期继续努力,把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永远发扬下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4

她叫王,今年48周岁,是一名从事二十八年的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共有两个子女,女儿患先天性精神发育不全,今年二十一岁,生活不能自理。结婚二十四年来,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间相处非常好,她的家庭曾先后3次被评为本村“文明示范样板户”。她在照顾好自己先天残疾的女儿同时,她还把赡养老人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动力,竭尽全力用真情去帮助老人,用仁爱去伺候老人,用爱心去善待老人,大爱无疆,真爱无言,二十四年来,她用博大的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换来了人间至纯至爱、至善至孝。

婆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还有多年的寒腿病,生活不便,也给家人带来痛苦。二十四年来,她一边工作一边不厌其烦的陪着婆婆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王老师深知:赡养老人,孝敬老人的责任重大,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付出没有回报。那是20xx年4月26日,婆婆又因腮腺炎手术住南梁镇医院。困难来了怎么办?王老师白天上课托付医生看液,放学再去医院照顾。跑前跑后半个月,出院后第三天,婆婆又因昏迷送进县医院,检查结果是贫血和小脑大面积堵塞,医生说很严重需要转院。她将婆婆送到庆阳市医院。甭提王老师多难受了,婆婆需要照顾,学生需要上课。急得她不知所措,既舍不了学生,又放心不下婆婆。没办法只有周六周日看望她老人家了。半个月过去了,病情稍有好转,由于脑堵塞老人记忆力严重衰退,已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俗话说:七分病三分养。她每天像呵护小孩一样照顾她,从不嫌麻烦,每到吃饭时,先把围裙给婆婆围上,吃过后再摘下来,晚上睡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长,20xx年春季婆婆又患上偏瘫,右身子和右手不灵了,需要输液。这又是个难题,王老师白天不能耽误课呀,只能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一边做饭一边看护。一天、两天、二十天过去了,婆婆的手脚还是不灵活,生活不能自理。怎么办?她先让老人练习抓核桃,再抓玉米粒。为了不让老人寂寞,她抽时间坐在炕上哄,给老人唱歌,和老人一起打扑克,逗老人笑。亲戚朋友说:“你真是太孝敬老人了,你比亲闺女还亲呀!”。可她想:能让老人快乐才是自己真正的快乐。

去年放暑假,王老师原本想好好休息一下,不料婆母突然病情加剧,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连吃饭都吃不下去,更不用说大小便自理了。王老师心如刀绞一般,她与婆婆的真情已到了无法割舍的地步,她不甘心婆婆的病情,又把婆婆送到县医院做检查。这次她真的失望了,医生说治不了,连药都没开,就让送回家。面对婆婆严重的病情,她祈祷着,暗暗下着决心,一定要让婆婆在有生之年快快乐乐生活。暑假的50多天里她尽量让婆婆吃好。每天五餐,食品搭配讲求营养,定时定量。每天搀扶婆婆在地上转,没等坐稳就又得起来。为了让老人减少痛苦,她每天这样反反复复,那付出的汗水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她还要洗衣服、搞卫生。王老师知道,照顾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吃喝拉撒睡你都要考虑周全。如果十天八天、一个月两个月还好,可时间长了,一年、两年……,伺候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给老人洗脸、换衣服、喂饭、洗衣服、吃药要付出多少。日夜的劳累和操劳她见瘦了很多,但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担起照顾婆婆的重担,自己只有选择坚强,坚强就是家中的希望。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自己的决定就是婆婆的生命,这是一种孝心,更是一种责任。这也是一个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5

唐金凤

唐金凤,女,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人。一名出生在遂宁农家的普通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绝症、可能生命短暂之时,毅然拒绝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动求婚,携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红地毯,甘愿厮守一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20xx年,船山区新桥镇的唐金凤与李应辉相识相恋。20xx年12月初,李应辉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个月后,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婚礼在他们老家举行,诉说着她的爱情誓言:她要与身患肝癌的爱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爱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择,给了李应辉重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的勇气。目前,李应辉的.病情已基本稳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并计划明年要一个孩子。唐金凤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未来的路怎样,我都愿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荣获“大爱遂宁”感恩奉献人物荣誉称号。

马俊平

马俊平,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与命运的挑战中高高地昂起头,用爱心与孝心感动了众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马俊平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处。17年来,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体重的瘦弱身躯,挑起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与瘫痪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担。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医院陪公公做化疗,陪他说话聊天。为了照顾好瘫痪的大姑子,鼓励并支持她学习蜀绣,马俊平每天坚持送她上课,推着轮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她起早摸黑照顾她,主动学习按摩技术,每天给老人抚胸捶背,暖手按脚。因为马俊平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曾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感动航天职工家属”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6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数千年生活在彝乡苗岭间纯朴善良的人们,对孝的含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撒营盘镇撒冲村委会九组的张德芝,一个平凡朴实的农村妇女,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侍奉年逾90岁的父亲和双目失明的哥哥,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用爱心温暖亲人,以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谱写了一曲曲敬老爱亲的赞歌。

,现年57岁,丈夫为帮助其照顾家庭,于1986年从北京建伟安装公司回到禄劝,在县黄磷厂工作,20xx年3月因病去世。从此,一家人的担子压在了她的肩上,她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爱全给了亲人,把汗水和劳累留给了自己。

父亲,生于1919年9月,已经92岁高龄,数年因病卧床不起;哥哥,大自己5岁,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儿子患精神分裂症,xx年妻子与之离婚后远走他乡,留下孙子,现年刚刚11岁,在撒营盘中心校读三年级。面对这样的家庭境况,没有退缩,她竭尽全力的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帮助父亲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悉心照顾哥哥和自己的小孙子,还要照管好患精神分裂症的儿子,同时还要家里家外的忙着活计,每天都不厌其烦的重复着这些繁琐的步骤。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却用行动改写了这句话,她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侍奉父亲在床前,从不让亲人因自己受委屈和伤害,毫不嫌弃,毫不厌烦的照顾每一个亲人。她是父亲的好女儿,哥哥的好妹妹,儿子的好母亲,孙子的好奶奶。

无数次面对父亲满床的屎和尿,看到哥哥行走时的跌跌撞撞,猛听到儿子不知所踪而满山遍野的寻找,以及担心孙子往返于上学的路上。好几次,她都在院子里徘徊,在床上辗转反侧,害怕家人会有什么闪失,想到今后的日子,有些时候她失望了,她感到很累,她怀疑她也许根本撑不住这个家。她的泪水在黑夜中流淌,但良心、责任在推着她,对老人的孝,对亲人的爱又使她一次次的坚定信心,挺直腰杆,黎明来临之时,又满面微笑的迎接着新的一天。

没有闲的时候,总是急匆匆的,她除了照顾好家庭,还要忙差地里的活计,毕竟一家人都还指望着她。但她对村里的大事小物很热心,谁家有红白事都要挪出时间去帮忙,她敬村里的老人、长辈,爱周围的兄弟子侄,尽管日子过得不算宽裕,繁重和家庭重担有时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但她始终微笑开朗,没有怒气,没的怨言,脸上写满天了满足,她不但是村乡四邻眼中的“孝星”,也是团结乡邻,睦邻和谐的典范,她用无言的爱和满心的孝来充实使自己的生活,去诠释人生的价值。

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是张德芝为人处世的标杆,她用爱心和孝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从孝父亲,爱兄弟叔伯,亲戚子侄到乡村四邻;从一个家开始,侍奉好父亲,照顾好哥哥,看管好儿子,扶养好孙子,努力建设温暖、和谐、幸福的家,再到村邻四舍的和谐共融,每一处,每一刻都体现着她无尚的爱和崇高的孝。她坚信,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就能使家庭和谐美满,使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了坚实保障。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7

小凤,女,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人。一名出生在遂宁农家的普通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绝症、可能生命短暂之时,毅然拒绝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动求婚,携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红地毯,甘愿厮守一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20xx年,船山区新桥镇的.唐金凤与李应辉相识相恋。20xx年12月初,李应辉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个月后,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婚礼在他们老家举行,诉说着她的爱情誓言:她要与身患肝癌的爱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爱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择,给了李应辉重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的勇气。目前,李应辉的病情已基本稳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并计划明年要一个孩子。唐金凤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未来的路怎样,我都愿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荣获“大爱遂宁”感恩奉献人物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8

现年35岁,1996年技校毕业分配到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简称xx集团),现为xx集团本部资产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厂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与xx公司员工自由恋爱结婚。作为普通工人,他俩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间十三平米的小屋。20xx年7月儿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欢乐中。虽经济不算宽裕,他们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将公婆从农村接来,一家人在一起过着简单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3月22日丈夫在重庆万州不幸因意外摔死,当时儿子还不到两岁,27岁的尝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测与无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本养育了一双儿女,期盼着能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女儿20xx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命运对两位老人是却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儿子也离他们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再一次给年岁已高的公婆沉重打击,公婆相继病倒。

家里失去了男人这个顶梁柱,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微薄的工资要养活4口人,困难可想而知!她感觉天都要塌了,无法想象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她想到了死!想到黄泉路上去追寻那相亲相爱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头的公婆无依无靠,再看看蹒跚学步的儿子天真无邪,几年来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为血肉相连的亲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弃他们吗?不,不能啊!意识到:自己决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她要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要扛起两个老人老有所养的担当,命运既然这样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对,坚强地挺下去。

擦干了眼泪的,面对公婆无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对老人许下承诺:“爸、妈,佰均和姐都走了,从今以后你们就把我当亲生女儿来看待,我也会把你们当成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看到可爱年幼的孙子,再看看神情坚定的媳妇,两位老人放下心来。一家人住在一起后,儿媳尽心照顾老人的生活,饭桌上的肉、好吃的菜,尽量给老人和孩子留着。八年来,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但和睦谦让的他们,让孩子享受到了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风烛残年的公公经常生病,送医院的路上夏天日晒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风凛冽最苦的人还是。20xx年初春的一个夜里,老人发烧病得不轻,急忙收拾好到医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来到楼下,漆黑的周围没有出租车的影子,更没有一个可以帮忙的人。没有因为难而放弃,背起老人就往医院赶,静静的夜里只有她呼呼的喘气声,伴着她深一脚、浅一脚赶往医院。等医生给老人检查完并打上吊针后,又困又累的松了一口气,趴在老人的床头柜上睡着了,等护士给老人输完液叫醒她时,东方已泛出鱼肚白……

为了让儿子从小树立孝敬老人的意识,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天天让儿子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药端饭,让孩子和她一起照顾两位老人,尽可能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阴,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华,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个男人帮帮她,每次介绍的男友,得知她还要供养前夫多病父母的实际情况后都离开了。现实的残酷没能动摇决心,她回忆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儿女双亡的无依无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老人,她毅然选择了前夫的父母,放弃了重新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爱人尽到赡养双亲的责任,让爱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长大,需要各种学杂费,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简单的药物维持,生活上再怎么节约开销每月仍捉襟见肘,经济压力让喘不过气来。善良的婆婆为了替她减轻一些生活负担,偷偷去捡破烂换钱以贴补家用,面对生活的艰难,面对“倔强”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认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门了,到傍晚仍没回来。下班得知后,不顾天已经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围的几个小区找寻,当她在一个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弯曲着脊背、被雨水湿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边的一筐破烂时,她不禁流泪满面,深深的自责,死死咬住嘴唇,颤抖着叫了一声:“妈,让我来背。”婆婆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她:“不关事,妈和老汉拖累你了,娃儿,你也辛苦啊”。当背起沉沉的破烂,一手撑起伞,一手扶起年迈的婆婆,冒着大雨往家里走的时候,天已经黑尽了。

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却没有因为家庭原因影响过工作,十五年来,她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通过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包装操工成长为一名DCS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骨干,多次被分厂评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公司、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期望。

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没有多少丰功伟绩,但是她那种在重重困难和打击下不自弃的坚强与独立和对公婆不抛弃的坚守,深深地激励和感动了周围的人。她把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真实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点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挚爱感染人,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成为一盏不灭的长明灯,照亮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9

九龙园小区有这样一家人,一家四代七口人同住在一套80平方多点的房子里,虽拥挤但幸福美满,大家都和睦相处,遵纪守法,遵守公德,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家庭是因为有一位叫沈光存的居民为此在默默付出。沈光存是一个勤劳俭朴、热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数年来悉心照料她的婆婆。

沈光存的丈夫张海德没有正式的工作,平时靠打零工,做保洁,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料理家务,再加上年龄比较大,于是沈光存就承担了一切家务。

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是啊,做人难,做好人难,做好媳妇更难。可是在这个家里沈光存很巧妙的处理了婆媳关系。以前沈光存的婆婆王本芝老人身体很健康一些事情能自理,但脾气不好总是动不动就对家里发火。沈光存从不抱怨,总是默默听着承受着。

去年8月份,已90多岁高龄的婆婆生病瘫痪在床,子女要忙于工作,沈光存在照顾孙子的同时还要到医院照顾婆婆,家里医院两头跑的她瘦了一大圈。经过细心照料,婆婆的病情大有好转。后来接到家里调养。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由沈光存照顾,从没一句抱怨。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人病时间长了,就不招儿孙待见了,但是她却觉得照顾婆婆越久,心里越是牵挂她,越是放不下。当别人问她累不累的时候,沈光存总是笑着说,自家的老人累啥,以后我们也会老的,再说了把孩子们养这么大不容易呀……

沈光存,作为一名儿媳,一直尽着儿媳的孝道,作为妻子,默默为丈夫守着家,作为婆婆,带着儿子减轻子女的负担。也正是她用自己的行为赡养着老人教育着子女,让大家明白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尊重才能让家庭变得更加和睦、和谐。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10

人物简介:唐强,男,中国共产党党员,1990年1月出生,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家住宿州市埇桥区金海街道。

事迹简介:唐强,他孝敬父母,关爱家人,是父母眼中孝顺的孩子;他尊重领导,照顾同事,在单位深得大家的喜爱。

正文:

爱在人间,身边的好人数不胜数,唐强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当提起唐强,无论是单位还是左邻右舍总是交口称赞,夸他是一个尊老爱幼、善良开朗的好小伙。

孩子的好爸爸 妻子的好丈夫

作为一名父亲,他用无私的父爱悉心呵护着孩子,他对孩子从不粗暴教育,而是耐心细致的正面教导,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孩子。唐强还是文明创建城市的一份子,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他几乎放弃休息时间,他每天工作从早忙到晚,一心扑在创建工作中,无论社区环境整治、安全生产,不文明行为劝导,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的"卫生死角"清扫,还是与群众商户沟通,铲除“牛皮癣”小广告......每天他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都咬牙坚持着。尽管这样,只要是回到家他仍坚持着帮着妻子做做家务、跟孩子互动一下;他用爱为妻子和孩子营造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也处理得井井有条。

父母的好儿子

他不仅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体贴的丈夫,也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子。作为人子、人夫、人父的他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妻子、孩子和父母。

每逢周末,唐强总会和妻子回到萧县老家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他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每个家庭都会多多少少地遇到一些烦心事,而他面对这些却总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区面对。母亲常年高血压,在前年的7月份突发脑出血,在住院治疗期间,唐强除了在医院照顾母亲,还要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好在母亲的命总算是保了下来,但也因脑出血后遗症坐上了轮椅。母亲出院后坐在轮椅上需要家人照顾,心中总觉得拖累了家人,父亲也因此疲惫不堪,经常是愁容满面。唐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和妻子商量,抽空就带孩子回家,帮助父亲照顾母亲,做做家务,陪陪他们聊聊天,说些宽心的话安慰他们,帮助父母从愁苦中走出来。周末时间很短,唐强没有把时间留给自己的小家,而是分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的父母,经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去陪伴两家老人,消除他们心中的`孤寂感。

他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挂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在困境中扶助着老人。他用善良、无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他孝老爱亲的行为也受到了乡邻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在他的心中,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妻子的父母,位置都是一样的。只要家人能快乐幸福,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他是邻居口中的孝顺孩子,是父母心里的好儿子,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孩子心中的好父亲。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他是一位普通的人,却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孝顺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11

,男,现年41岁,是一名普通机关干部。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劲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作为一名儿女,劲对妻子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他这样说,更这样做。

逢年过节,他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妻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都说女婿难做,可劲的岳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这样的好女婿,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家中老人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父母身体感到不适,劲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父母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他总是任劳任怨。因为患病,老人胃口不好,劲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

20xx年底,爷爷病重,医院建议放弃治疗。望着卧床病危的爷爷,劲不愿放弃一丝希望,强忍着泪水坚持陪护在爷爷身边,陪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后一段时光。办完爷爷的丧事,怀着悲痛的心情,劲立即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

20xx年,劲和爱人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十多年来,他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妻子的工作异常繁忙,为最大限度的支持好妻子的工作,他义无反顾地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做饭洗衣,照顾老人、料理孩子,他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作为一位父亲,他深知做人和知识的重要性,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女儿的教育,在他的影响下,女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学校是好学生,在社区是好孩子,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广大邻里的一致好评。妻子常说,我所取得的荣誉有一半是我老公的。

已进入不惑之年的劲,诚信热情,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不仅对家人这样,对亲戚邻居也是如此。这位普通机关干部,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爱事业,他多年如一日,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和妻子。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的优秀传统美德。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他却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他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12

九龙园小区有这样一家人,一家四代七口人同住在一套80平方多点的房子里,虽拥挤但幸福美满,大家都和睦相处,遵纪守法,遵守公德,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家庭是因为有一位叫居民为此在默默付出。是一个勤劳俭朴、热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数年来悉心照料她的婆婆。

丈夫张没有正式的工作,平时靠打零工,做保洁,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料理家务,再加上年龄比较大,于是就承担了一切家务。

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是啊,做人难,做好人难,做好媳妇更难。可是在这个家里很巧妙的处理了婆媳关系。以前婆婆王本芝老人身体很健康一些事情能自理,但脾气不好总是动不动就对家里发火。从不抱怨,总是默默听着承受着。

去年8月份,已90多岁高龄的婆婆生病瘫痪在床,子女要忙于工作,在照顾孙子的.同时还要到医院照顾婆婆,家里医院两头跑的她瘦了一大圈。经过细心照料,婆婆的病情大有好转。后来接到家里调养。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由照顾,从没一句抱怨。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人病时间长了,就不招儿孙待见了,但是她却觉得照顾婆婆越久,心里越是牵挂她,越是放不下。当别人问她累不累的时候,总是笑着说,自家的老人累啥,以后我们也会老的,再说了把孩子们养这么大不容易呀……

,作为一名儿媳,一直尽着儿媳的孝道,作为妻子,默默为丈夫守着家,作为婆婆,带着儿子减轻子女的负担。也正是她用自己的行为赡养着老人教育着子女,让大家明白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尊重才能让家庭变得更加和睦、和谐。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13

小阳,男,西华师范大学学生。来自射洪县太乙镇的一个小山村,是西华师范大学大二的一名学生。1998年,母亲由于不慎跌倒,导致尾脊骨断裂,年仅九岁的'小阳开始独立照顾母亲近13年。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上学,同时还兼顾家里的农活。20xx年,对小阳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辛苦学习的小阳终于拿到了高考成绩单,被西华师范大学录取,在学校领导与爱心记者的关心下,他和母亲一起踏上了求学之路,他一如既往地照顾着母亲,对母亲不离不弃。为了补助家里的生活,给母亲买必须的药品,小阳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兼职,挣取所需生活费。虽然生活的担子很重,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习,努力把自己的学习搞到最好,并且在班上担任青志协委员,为班集体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曾荣获西华师范大学“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14

姚明良,男,出生于1978年6月,回族,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是北浦小学的一名科学老师。在工作中,我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在生活中,十几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年过70岁的患重病的父母亲身上。我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在我的心里: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妈妈患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和左肾萎缩,爸爸患小脑萎缩,父母亲均年老体弱,每一年都有几个月的时间要住院,可是哥哥姐姐们都在农村,妻子也是在乡镇上工作,只要老人住院几乎都是我一个人承担了照顾老人的重担,最严重的时候是二个老人一齐生病,一下班我就从学校赶到医院,上班了有急急忙忙赶回学校给学生们上课,又一次妈妈病情严重被送进了ICU重症监护室,而我工作和照顾老人二不误,在监护室学着给妈妈梳头、扎头发。后来妈妈因腰椎间盘突出严重都走路几乎弯腰90度了,在这个时候我每天饭后都会背着妈妈下楼到小区院子里透透气、陪老人聊聊天,然后再背着妈妈上楼回家,就像小时候妈妈背我一样。为了给妈妈治病,自学中医知识,买来艾条、针灸治疗仪等仪器和药品,每天晚上一边辅导娃娃做作业就一边给妈妈治疗、按摩。这样坚持了大约9个月以后,妈妈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得到改善,妈妈从只能弯腰走路到行动自如,丢掉了拐杖。这么多年来,一个人除了扎扎实实搞好工作以外又要要照顾小孩还要经常到医院照顾住院的父母,从没有嫌弃老人,从没有一句怨言,相反还经常安慰老人。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对孩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负担再重,我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我时常教育孩子学习要刻苦、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在工作中,我感恩于领导和每一位老师的帮助,经常与同行交流沟通,虚心请教。哪位老师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我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在领导的关心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在本职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被学校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师。

我认为,作为一名有为青年,就应该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行动去体现孝道,在孝老爱亲方面, 我也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

在单位做好本职工作,在家孝敬父母。除此之外,我还经常自愿捐款。20xx年开始我规定自己每个月必须捐款50元,一年要捐款600元用于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到了20xx年开始随着收入的增加我又给自己新的规定,每月必须捐款100元,一年捐款不得少于1200元。出了每月100元的捐款之外,在20xx年里我单笔捐款最多的一次是1000元。我的捐款不图名不图利,简简单单就只是让陌生人也能感受到别人的帮助、感受到别人的爱。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在今后我还会提高每月的捐款数目。这样到退休我也可以捐款好几万了。虽然我额捐款与更多的爱心人士相比少之又少,只是沙漠中的一粒沙,但我只希望让爱得于传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

当然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向更多的人学习,在今后从点滴小事做起,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15

一块石头,捂久了也会变热,更何况是人心。一个人用35年的任劳任怨,终于在婆婆临走前,捂热了老人孤独的心,她就是xx区永安街街道周家社区居民。

家,朴素而整洁,除了一台看起来还很新的冰箱,家里没有什么其他像样的家用电器和家具。“婆婆生前没什么喜好,就喜欢吃点零食。

所以,为了婆婆买了这个大冰箱。”边说便用抹布擦拭着已经很干净的冰箱,餐桌上、冰箱里还摆着各式各样婆婆爱吃的东西。从与交谈中得知,婆婆张志兰已经于今年9月12日安祥地离开了人世。打开婆婆住的卧室,展现在眼前的是还未叠起的被褥和床头摆着的卫生纸、药瓶,仿佛依旧有人住在这里。“老人走了,东西没急着收拾,仿佛她还在我身边一样。”说。

她曾经是一名民办教师,与前夫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在传统的农村生活是非常艰难,也是很让人瞧不起的,为了证明自己是有能力带好孩子的,也为了不给娘家增加经济负担,一个人干起了3、4个人才能干的农活,每天教书、种地、带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生活的很艰辛,但还是咬咬牙坚持住了,然而,越来越多的流言蜚语却让她难以承受。1987年,在亲朋的介绍下,她嫁给了家在。从此,她带着孩子和这个家和这个婆婆有了不解之缘。

因为工作需要,长时间待在杭州,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回来一次也就待个10天8天的,而每次回来留下的钱也不够补贴家用,照顾孩子和婆婆张志兰的重担就落在了肩上,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问题压得她喘不过气来,除了照顾孩子和老人,她也四处寻找挣钱的商机,那个时候,身边好多的人都下海经商,挣了大钱,她也看着眼红,试着做起了买卖,自己没有本钱,就从别人那里代销商品,由于自己不善于经营,加上别人给的货物又贵,每天的收入总是寥寥无几,最终自己的经商梦还是破灭了。之后,她从事过很多工作,在每个工作岗位上,她总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后来,她就在社区干起了保洁工,每天上班的时间也就是3、4个小时,这样离家近了,照顾家人就方便多了。

20__年,丈夫从杭州回来了,本以为丈夫回来了,自己的担子就可以减轻了,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噩运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丈夫因为常年在外操劳,积劳成疾,换上了癌症,为了让丈夫在最后的时刻尽量减少痛苦,她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支付了高昂的医药费用,最终,丈夫还是无情的走了,留下高额的债务和一句话:“谢谢你,我知道你是好人,照顾好她奶奶吧,委屈你了!”,一直到现在,她仍然没有还清债务,尽管好多的亲朋好友都不用她还了,可倔强的她却一直省吃俭用的存钱、还钱,她用一个笔记本清楚的记载着家里所欠的所有债务,她说:“无论我的生活多么艰苦,只要我活着,我就要努力去偿还这些债务。”说到做到,当自己的零钱超过5元的时候,她就把它换成一张整的存起来,不舍的花掉,多年来,节衣缩食,自己却从未买过一件衣服和鞋子,衣服大多都是亲戚朋友接济来的,直到现在她已经偿还了大部分债务。

自从丈夫去世后,始终记得丈夫的嘱托,对婆婆更加关心照顾。一天傍晚雷雨交加,婆婆嚷嚷着自己难受,望着窗外瓢泼的大雨,二话没说,骑上三轮车拉着婆婆就往医院赶。当时水已经没过了膝盖,婆婆撑着伞坐在车上,自己头上只带了个塑料袋,全身上下淋了个透,等医生为婆婆看完病,表示无大碍后,才放心,这时脸上、身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还一直在往下滴着。那个时候,她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想:要是母亲在我的身边,她一定不会舍得自己的孩子在雨中奔走,她一定会撑起伞,保护她的孩子。

“妈,咱今天吃什么?”35年来,这句话被重复了38000多遍。即使是张志兰去邻居家串门,也会到邻居家问好后回来再做饭。起初,并不清楚婆婆的脾气,做好饭后,婆婆要么不吃,要么吃的很少,脸上也没有笑容,后来她才弄明白原来是没请示婆婆做什么,她没说做的菜你要是做了,她会大发雷霆,就是倒掉也不会让你吃。婆婆本身不是特别喜欢吃菜,自己和孩子在农村的时候有自己的菜园子,种了好多菜,想吃什么菜就吃什么菜,可是在这里没有婆婆的允许是不行的,自己只能腌一点咸菜在没有菜的时候和孩子吃,从那以后,每天问婆婆吃什么成了习惯。直到老人离世,不用再问这句话,可每到饭点她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张志兰并不是丈夫亲妈,他的母亲在生下他后没多久就过世了。张志兰嫁给爸爸后没有生育,所以张志兰不太会疼晚辈,再加上1984年爸爸去世,老人就更孤单了,所以脾气也变得很古怪,动不动就向发火,邻居们都说有她这样的好儿媳,是张志兰的福气”邻居巨桂香说。但不这么认为:“我能照顾老人是理所当然的,老人能收留我们娘俩,我们就得对她好。她硬气,我就心软,事事顺着她,这样就能和睦相处了。”婆婆张志兰脾气是出了名的古怪,社区里的邻里们都领教过她的“本领”,面对这样的婆婆,她完全可以放弃,放弃一个与她没有任何血缘的人,带着女儿重新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可是她始终没有。

说起“退堂鼓”,这些年不是没有想过,当年自己带着孩子为了摆脱困境,却不想又进入另一个困境,这让真的

是欲哭无泪,可是自己没有退路,她只能在前进路上继续摸爬滚打,渐渐的,她居然也发现了婆婆的些许优点,比如:婆婆很节俭、爱干净、有爱心等等。20__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从新闻中得知此事后,便立即告诉婆婆说:“妈,你看汶川地震死了那么多的人,好可伶啊,全国人民都在捐款,我们也捐点钱吧?”没想到两人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出20元,婆婆出30元,拿着凑好的50元钱高兴的投到了捐款箱里,50元钱,对于她的家庭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但是她们的心里暖烘烘的。

20__年五一,88岁的婆婆查出食道孔裂疝,因其年事已高,无法进行手术,只能回家静养,可婆婆却因病脾气变得更加焦躁,身边没有人的时候就摔板凳、摔脸盆,她能摔动的东西都“在劫难逃”。 为了能全天候的伺候婆婆,主动辞掉了社区保洁员的工作,一刻也不敢离开她的视线。婆婆因为身体不能活动,大小便只能拉尿在床上,稍有一点耽误,就会招来一顿痛骂,有时还会将屎尿摸得到处都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忍了,“因为她是个老人,更因为她还是个病人”,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角的泪光闪闪。为了缓解她婆婆的压力和情绪,竟然还在婆婆面前跳起了从电视里学来的舞蹈,用来分散婆婆的注意力。僵硬的四肢,笨拙的动作,拿女儿杨静的话说:“活像个精神不健全的人。”正是这特殊的舞蹈逗得老人乐了。

长年的操劳让患上了心脏病。每次病发,医生让她留院观察,她都不顾劝告,执意打完针就回家,一是怕花钱,二是怕她不在家,婆婆的饮食没了着落。有一次病情特别厉害,必须住院治疗,但她却执意要出院,可是医生就是不在她的出院通知书上签字,她就托在医院上班的朋友去找主治医生做工作,医生知道了她的情况,给她开了出院通知并要求她一定配合治疗,不然病情会更加严重,她这才答应下来。

女儿杨静从小就特别的乖巧,随妈妈改嫁过来的她,不但没有给妈妈添一点的麻烦,反而为这家也付出不少辛劳,为了帮助妈妈,她放弃学业,年少的她只想着快点长大帮妈妈赚钱养家糊口,13岁的杨静曾去帮别人推煤炭,从那落下了腿疼的毛病,看着女儿,心中有种说不出的辛酸,别人的孩子正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却跟着妈妈受苦受罪,说到这是,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

作为奶奶,张志兰没有给杨静应有的爱护,儿时的杨静还问过,为什么自己的奶奶和别人家的奶奶不一样。说:“奶奶再不一样,也是你的奶奶,你一定要孝顺她。”母亲对奶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杨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受妈妈的感染,杨静对奶奶非常的孝顺,奶奶健康时,杨静知道奶奶爱吃零食,每天都会变着花样给她买水果和好吃的,可奶奶似乎不太领情,有一次奶奶想吃的水果没有及时买到,就和发起了脾气,接到电话的杨静立马从单位请假给奶奶买好送来,这才哄好了奶奶。奶奶病发时,杨静和丈夫在医院跑前跑后,陪奶奶做一次次的检查,从没说过一个“不”字。奶奶病重时,她会在床边喂饭喂药,并告诉她:“我就你一个奶奶,你得快点好起来啊”;本来就挣钱不多的杨静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全给奶奶买了她爱吃的虾和排骨。

母女的行为终于感动了倔强的老人,弥留之际,张志兰对孙女说了句悄悄话:“‘没有你妈,我早就臭死在床上了’。”杨静把这句话告诉给后,眼泪掉了下来,这一刻她的心感到非常欣慰。

老人在她们母女的照料下安详的走了,她的后事也是由一手操办的,给婆婆准备的物件十分周全,一再的嘱托要买最好的,赶来的娘家人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她们母女的行为感动着我们社区及周边的每一个人,只要认识人无人不为之感动和落泪,在今年10月20日,周家社区举办的第一届“孝老爱亲”颁奖晚会上,荣获“孝老奖”,她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用自己的方式感谢所有帮助过她的人。她让我们懂得,人人都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同时,孝敬父母行动胜过语言,她将在女儿的陪伴下度过美好的晚年。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16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1988年7月,李春杰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李春杰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春杰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杰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997年10月,李春杰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这时,李春杰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李春杰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

李春杰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李春杰的父亲——李扬隆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李春杰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春杰,他这条命,是李春杰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李春杰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平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近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李春杰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李春杰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李春杰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李春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李春杰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17

董昌友,男,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鄂城区泽林镇余山下村村民。其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把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当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父亲去世后董昌友夫妇接过爱心和孝心的接力棒。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们将自己的母亲送到三弟家赡养。

家里条件拮据,他们宁愿自己饿着肚子干活也要让老人吃上米饭;家里无钱买药治疗老人肾炎,董昌友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到白雉山采摘草药,一采就是20xx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肾炎奇迹般的痊愈了。老人怕拖累董昌友一家曾几次想绝食自杀,董昌友夫妻那几天轮流日夜守在她身边,耐心开导老人。为了让老人解开心结,董昌友夫妇专门用人力车拖着老人到城里、西山公园等处游玩。他们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奶奶,50多年来,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岁。

董家两代人孝行善举感动众生,董昌友被评为鄂州市第二届“孝老爱亲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18

通过小敏同志的模范事迹,我很感动也获益良多。在分场我们大家都亲切的称她为“覃姐”,作为她身边一起工作的同事,她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在影响着我,让我时常反思自己。她的一言一行,也为我们林场孝老爱亲的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是我学习的榜样。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4年?14年间帮丈夫翻身、擦身、按摩、护理大小便。她毫无怨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刚才她说有次因排气不畅丈夫肚子胀得太严重,医生说唯有神仙才能治好丈夫的时候,她却依然坚信丈夫会好起来的,让他继续接受康复治疗,最后在她的坚持下丈夫从死神里逃脱出来了。我没有办法想象覃姐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但如果换做我,我真不清楚自己能否向她一样做到?而她却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她的永不言弃创造了丈夫一个又一个奇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夫妻真爱”,什么叫“人间大美”。

不仅如此,婆婆去世后,覃姐还把公公照顾得很好,煮他爱吃的早餐、每天换洗衣服、定期帮理发剪指甲换床单,把公公的个人卫生做得干干净净。不管是公公因丈夫高烧不退而精神崩溃还是家婆过世,在公公状态不好时候,她都能不嫌烦的悉心照顾公公,在关心陪伴下公公也逐渐好转。而公公对她们也是很关心,等着一起吃饭,给孙女交学费和零花钱。我感受到了晚辈对老一辈的孝敬,老一辈对晚辈的疼爱。她们在用行动演绎着“孝老爱亲”的深刻内涵。

在困难时期,覃姐对女儿的教育也毫不松懈,乖巧懂事的女儿和她一样乐观坚强。在爷爷状态不好的时候,女儿周末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陪爷爷。都说一个人以身作则践行孝悌,树立好榜样,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人和后代,我相信覃姐的女儿便是传承了她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

不管是作为妻子、儿媳还是母亲,覃姐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同样是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的.我,我很惭愧,我远远不及覃姐。不管是在孝老爱亲还是工作上,我觉得我都有很多要向她学习的地方,学习她对家庭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包容,还有她对工作任劳任怨,她的工作烦琐事情多,却能做到细致入微,我觉得这是因为她做事都能端正态度。

但我们也知道,其实她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女性,却用行动为我们谱写了当代女性孝老爱亲的典范。不管曾经我们做得如何,希望今天通过小敏的分享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把我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缔造一个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学习道德模范从自身做起。在此我对自己提几点要求:

1、要孝敬父母,要尊重父母以外的老辈子,尊重亲朋好友,关爱晚辈。如:做到常回家看看,关注父母思想、关心父母身体,问寒问暖。

2、夫妻间要和睦。做到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和睦相处,相互忠诚,互相谦让。

3、要爱护子女。如:做到教育好子女,关心子女,保护好子女等。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19

村里,他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大家公认的好干部;在家中,他是一位好丈夫、好女婿、好父亲。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岳父岳母和患病堂哥,与兄弟姊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几十多年来如一日,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他就是邹城市看庄镇赵家村的村会计,今年五十四岁的赵树留。

赵树留的岳母今年八十二岁,下身瘫痪已经三年了,八十六岁高龄的岳父也因身体原因无法照顾自己的老伴。岳父母的两个儿子都在陕西煤矿上班,离家远不能经常回家,而赵树留的妻子要照看小孙子,所以,照顾二老的重任就落到了赵树留的身上。赵树留侍奉岳父母,从来不怕脏、不怕累,买菜、做饭、洗衣服、收拾家务,他什么都做。尽管赵树留的工作也很忙,在日常生活中老人想吃什么、需要什么他都尽量满足老人的需求。在与两位老人朝夕相处中,他没有和老人红过一次脸,更没有让老人受过一次委屈,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两位老人日子过得非常舒心。在两位老人的眼里,赵树留不是“半个儿”,而是“和亲生儿子一样亲”的人。

他不仅照顾自己的岳父岳母,还一直照顾着堂哥赵树田。赵树田今年七十三岁,是个五保户,20xx年被确诊为胃癌,经过治疗,病情稳定了一段时间,今年4月又检查出了直肠癌。赵树田因病倍受打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赵树留一直在身边鼓励他,带他去医院治疗,回到村里对他照顾的也非常仔细,每天都伺候他吃饭洗衣。

村里的人都知道,一到做饭的'时间去赵树留家里的厨房,准能找到他,做完饭之后,赵树留顾不上吃一口就要趁热给岳父母和堂哥送过去。说起这些,赵树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都是我该做的,无论谁面对这些事都会和我做出一样的事情。”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作为一名有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赵树留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他却在平凡中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他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积极乐观的高尚品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20

董昌友,男,19xx年出生,中共党员,鄂城区泽林镇余山下村村民。其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把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当自我的母亲一样照顾,父亲去世后董昌友夫妇接过爱心和孝心的接力棒。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们将自我的母亲送到三弟家赡养。

家里条件拮据,他们宁愿自我饿着肚子干活也要让老人吃上米饭;家里无钱买药治疗老人肾炎,董昌友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到白雉山采摘草药,一采就是10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肾炎奇迹般的痊愈了。老人怕拖累董昌友一家曾几次想绝食自杀,董昌友夫妻那几天轮流日夜守在她身边,耐心开导老人。为了让老人解开心结,董昌友夫妇专门用人力车拖着老人到城里、西山公园等处游玩。他们把老人当成自我的亲奶奶,50多年来,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岁。

董家两代人孝行善举感动众生,董昌友被评为鄂州市第二届“孝老爱亲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21

我是邴各庄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这些年我始终坚持:在校完成好教学工作,在家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妻子、好儿媳。

84年民办教师整顿,我如愿登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和孩子们在一起,向他们传授知识,我觉得是种享受,我热爱自己的事业。

85年我和丈夫结婚,我走进了一个新的家庭。出嫁前妈妈叮嘱我 “对待婆家的长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当时我没有想太多,我一直觉得心地善良的我是会处理好一切家庭关系的。可事情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不知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还是丈夫排行老二的原因,无论我怎样做,老公公也不买我的帐,对我百般刁难。还记得那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暑期培训,需骑车去进修学校学习,可老公公却把家里仅有的一辆自行车上锁,并让我去部队找我丈夫想办法。没有办法,我只好含泪步行到培训班学习。86年女儿的出生给我带来了做母亲的幸福,但烦恼随之而来,产假后第三天公公强制奶奶不准看孩子,我只好把不到两个月的女孩锁在屋里,孩子的哭声撕碎了我的心,那时我真的好难好难,遇上知心的人总是流着委屈的泪水。这些年无理取闹的事很多:掀桌子、砸锅、砸碗……当时我也很气愤、无奈,左右邻居都愤愤不平,但我始终坚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我要用我的善良、阳光心态改变他们。

2019年6月公公出车祸躺在病床上,因伤势很重,老人非常痛苦,看着他痛苦的表情,泪水在我的眼里打转,恨不得能替他分担。难忍的痛苦使他几次把导尿管拔掉,病床经常是潮湿一片,看着他躺在潮湿的病床上,我利用晚上时间做了几个小垫,给他换着用。每到双休日,我都守在他的病床前,精心照顾他,同病房的病友都很羡慕的说:“老李有这样的闺女,真是幸福啊!”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有一天病房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用热毛巾给他敷伤口,突然他叫着我的名字吞吐的说:“以前爸爸一些过激的做法,让你吃了不少苦,你现在……”“别说了,过去就让它过去吧,你好好养病。”他眼含泪花把脸侧了过去,20多年的付出和等待,今天得到了认可,当时我真是百感交集。老人住院一个多月,我人也瘦了一圈,出院后我尽其所能,给他补养身体。由于精心照料,老人很快得到了康复,对我也像变了个人。2019年10月老爸爸突发脑溢血病逝,当时我们站在老人的床前,老人含泪的看着我,似有所言,我知道老人一定想说“这多年难为你了”。可以无愧的说,作为他的儿媳,我尽到了责任。

奶奶今年102岁,我就像照顾小孩一样伺候着她,毕竟年龄大了,去年腊月28凌晨四点,我闻到一股难闻气味,发现她在被褥里来回的擦,我马上意识到,赶忙把贴身褥子拿走,为了不让她感到难堪,我一面给她洗,一面安抚她。回顾这些年照顾老太太的点点滴滴,我也怨过累过,但对她的照顾却从没走过样。我们同桌吃饭,我从没有嫌她脏过。天一渐冷,我把她的炕烧的热热的,天大冷我们就同住一屋。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尿盆端走, 打好洗脸水给她洗脸、梳头,生病了、不舒服了,就陪着她看医生。

我丈夫打工在外,一年在家的时间很少,照顾老人的担子几乎落在我一个人身上,两个孩子小的时候家里很困难,但再苦也没有苦过老人,有时改善伙食,我宁可不吃也给她留个下顿,她总和两个孩子说:“从没看到过你妈吃过鸡蛋,吃过一口肉。”老人爱吃猪肝,我就经常给她买,单独做给她吃,苹果下来了,老人吃不动,我就把苹果蒸熟给她吃。老太太逢人就说:“我有好命啊,遇上了好孙媳妇,要是没有她的照顾,我能活到这么大年纪。”这就是对我们付出的肯定吧。

今年我也是50出头的人了,虽然人到中年,但只要老太太在,我就要好好的照顾她,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以上是我照顾老人的点点滴滴,没有催人泪下的事迹,只是平凡的生活,今后,我还将一如既往的照顾她安享晚年。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22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多忙,对女儿的爱和教育的关注不能减少!

我对女儿的教育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教育孩子全面发展。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我经常给女儿鼓励,对她的能力给予肯定。和女儿学校的老师交流后,我会及时地把老师对女儿的表扬扩大化后告诉女儿,并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待,女儿就表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学好文化课是孩子教育的一项中心内容,而大多数家长却又往往无能为力,在这方面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始终认为学习好的关键在于培养读书的习惯,激发钻研的兴趣,一旦有了习惯,想不学都不行,一旦有了兴趣,要挡也挡不住。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做家长的不但要讲明道理,还要放好样子。为此,我自己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特别是在孩子上学以后,始终坚持读书不辍。现在,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有什么功利色彩。其实,我们的读书学习,不仅是给孩子们做榜样,那也是赢得孩子们的尊重啊!

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塑造与培养,我们既要尊重其个性,又不能放纵其任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具体个人,但个性的存在又应当以不侵害他人的权益为界限。我的工作比较忙,星期天加班是经常的事。但每周日(或周六)下午,孩子完成了家庭作业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总是挤出时间陪他出去散步。

现在,每周日下午的散步,对于我和孩子都已成为一种美好的期待。我们期待着通过这散步来愉悦心情,放松精神,交流思想,增强信任。我的孩子才上初中一年级,我对于家庭教育的做法和看法是否正确还很难说。

孩子还有一段长长的人生路要走,在他这一段关键的人生路途上,我会努力做好他的朋友,与他一起分担挫折的沮丧,也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我会努力做好他的榜样,并愿他的表现比我这个“榜样”更出色。对此,我有足够的爱心、信心、耐心和平常心。为了锻炼孩子的毅力,我常常陪他做徒步旅行或爬山。其实,家庭的教育就是要我们陪着孩子一同走过,做他们的朋友;就是要我们树立良好的长者形象,做他们的榜样。

我想,在教育的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从现在起,尽可能多地把时间留给孩子,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做他们真正的朋友;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与时俱进,科学教子,争做合格家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23

小琳,男,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广旺公司安监员。“我愿意做上门女婿,与你终身相伴,共同侍奉你的父母。”1991年,小琳对妻子熊永红许下了誓言。瘫痪的.岳父行动极不方便,为了让岳父过上舒适的生活,小琳每周都要背着老人走几里路,带着老人到澡堂洗澡,老人看见小琳累得满头大汗,总是心疼地说“不去澡堂,就在家里擦一擦”,但小琳仍要坚持背老人去,替老人搓背、剪指甲、穿衣服。岳父母牙不好,他就经常买肉回来炖汤等,想着法子让老人吃得好些。老人患有支气管炎,久治不愈,他又买蜂蜜给老人调养……20年来,小琳待两位老人如同亲生父母,从未因家务负担重,经济上拮据而抱怨。有空他就会陪着老人聊天、看电视、听音乐。老人逢人便夸:“女婿对我们真好,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曾荣获四川省“十佳孝星”等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24

朱同志,男,现年48岁,大专文化,是甘州区新乐小学的校长。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儿、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一、常怀一颗孝顺之心

朱校长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在他的心里:父母亲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孝敬老人,赡养父母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良知不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特别是自从朱校长的母亲因病去世后,父亲年龄越来越高,多种老年病等导致身体十分虚弱,需要人照顾,而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老人,他就把父亲接到了城里自己的家中。平时在家里,如果老人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时,他就及时请医生、买药、煎药等忙个不亦乐乎。为了排遣父亲的孤独感,一有时间,他就坐在父亲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精心关照父亲的饮食起居。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在3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朱校长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他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20xx年春天,正是风寒料峭的时候。一天下午,他发现老人的状态不正常,就赶紧联系车辆,把老人及时送到了医院。经过三天的抢救,才恢复了清醒的状态,又经过十多天的治疗,才出院回家休养。

在父亲住院期间,他与家人,寸步不离地守护在老人的床边,打针换药,擦洗身体,搀扶大小便,从没有嫌弃老人,从没有一句怨言,相反还经常安慰老人。多年来,老人多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每次他都这样守护在老人的身边。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对妻子、孩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下班后的他,回到家就帮老人收拾房间,休息日陪着老人聊聊天,散散步。他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近90高龄的父亲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二、常怀一颗体贴之心

在忙于工作的同时,朱校长也不忘对家庭的照顾,利用休息时间陪伴妻子及家人出去逛街、买菜等,经常与家人沟通,让家人理解支持自己的工作。尊重、信任家人,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力求做到办每件事双方都心情舒畅、满意。

朱校长的妻子是某印刷厂的一名临时工,工资比较低,只有几百元,一套旧楼房一住就是十几年。他的妻子身体一直不是太好,经常性打针吃药。特别是在20xx年秋天,他的爱人病重住院期间,他一方面要照顾生病住院的妻子,另一方面还尽量不耽误学校的工作。医院里大家看到他在为做手术签字时那颤抖的手,都知道他承受的压力很大。

朱校长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学校来看一看,或者打电话询问学校工作情况。朱校长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品质让他在学校领导班子及教职员工中间产生了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由于经常性生病,妻子自己都烦了,经常流露出不快的 情绪,但他总是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都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手术后高兴,心情舒畅,早日恢复健康,他每天给妻子端水送饭,为妻子梳头洗脚,多少个日日夜夜,怎一个累字了得!朱校长的爱妻事迹曾被学校的老师们传为佳话,说他是真正的模范丈夫。

三、常怀一颗慈爱之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负担再重,他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他时常教育孩子学习要刻苦、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有好吃好喝的他总是先拿给长辈吃,坐公交车小小年纪遇到老人总是让出自己的座位,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

20xx年,儿子由于高考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情绪十分低落。朱校长就耐心地开导他、鼓励他,他对儿子说: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只要你用心去追求,不断地学习、分析,不断地总结,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他的一席话,使儿子从低落的谷底走了出来,并积极地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学习当中,20xx年顺利考入了中国矿业大学,如今已成长为一名有教养、有礼貌、讲文明、素质高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得到广大邻里的一致好评。

朱校长他们兄弟三个,虽然现在都已成家,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他们始终坚持分家不分心,每当谁家有事或有困难的时候,总是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不论谁家遇到了困难,朱校长都积极主动的帮助解决。特别是在朱校长的大哥重病住院期间,朱校长多方联系医院检查、做手术,还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给予了大哥无微不至的关怀。

四、常怀一颗关爱之心

朱同志一直把陶行知先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自己教育生涯的航标。工作中,他恪守师德,为人师表,认真备课授课,用 真诚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他把每个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每年朱校长都要带领全体师生为贫困失学儿童捐款捐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更是关心备至,从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到身体。哪个学生成绩下降了,哪个学生思想有波动了,他就立刻找来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0xx年,我校一年级的张亚婷同学在家中被大火烧伤后,需尽快进行二次手术,否则将危及生命。张亚婷同学的家长为筹集手术费用,掏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仍无法凑齐高昂的医疗费用。正当家长为巨额手术费发愁时,朱校长带领全校师生为张亚婷同学捐款7000多元送到了学生家长的手中,缓解了家长的燃眉之急。

朱校长心怀每一位老师,对教职员工的思想、工作、家庭问题,朱校长一一记挂在心,经常与教师交流沟通,或是茶余饭后不经意的一两句问候,或是特约教师谈心,领导与教师心相通,无隔陔。朱校长以他个人的人格的魅力和管理艺术,赢得了教师的尊重。老师们工作毫无怨言,感到心情舒畅,辛苦也值得。

朱校长身为一校之长,不但不摆架子,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而且关心教师,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情系师生,乐于助人,是对朱校长的真实写照。对教师的困难疾苦,更是热情帮助,关怀备至。有一次,一位教师身患重病住院,朱校长不顾工作劳累亲自前往医院探望,问寒问暖,并多次安排学校行政人员、教师探望生病的老师,令生病的老师及其家人深受感动。不仅是本校教师病了,就是教师家属生病住院,朱校长也会安排学校行政人员去探望慰问。

朱校长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责任去体现孝道,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传统美德,为老人送温暖,为家庭谋和谐。在朱校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25

说起蔡云德,道东社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吴德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东社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东社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习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习,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平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平常家务不平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平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习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统一教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26

马俊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积极弘扬家庭美德,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每天清晨或黄昏,在马城村的乡间小路上,常常会看到一年轻女子搀扶着一个步履有些蹒跚的青年在散步。她就是马俊喜,每天都会搀扶着自己的丈夫——马城村小伙儿刘亮散步。

提起这个姑娘,知情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发出由衷赞叹。马俊喜和丈夫刘亮有着极其不平凡的恋爱经历。20xx年,刘亮从部队复员后,到天津塘沽区康师傅集团打工,与同在该厂打工的马俊喜相识相爱,两人情投意合很快谈婚论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11月2日,刘亮遭遇严重的车祸,由于伤势过重,医生告诉马俊喜,刘亮可能成为植物人。这晴天霹雳给热恋中的俊喜以极大的打击。这是个倔强而坚强的姑娘,她经过深思熟虑,擦干眼泪,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辞去了月工资20xx多元的工作,到医院照顾刘亮。从那以后,马俊喜肩负起了照顾刘亮的责任。从出事后,刘亮就人事不省,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马俊喜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恋人身旁,每天早上5点,她便准时起床,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刘亮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她每天都跟刘亮说话,呼唤着恋人意识深处的觉醒。两个月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功夫不负有心人,奇迹出现了!两个月后,刘亮苏醒了!俊喜和家人欣喜若狂,此后又住院两个多月,刘亮的父母为给他治伤,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产,还负债近30万元。俊喜也花去了自己3万多元的积蓄。

四个多月后,俊喜陪刘亮回到了家乡马城村。在俊喜的精心照顾下,他慢慢地能下床走路了。俊喜每天搀着刘亮进行锻炼,由慢到快,由近及远,持之以恒。纯洁高尚的爱给了刘亮强大的精神力量,渐渐地他能自己单独行走了。如今,刘亮已基本康复,仍然天天坚持锻炼,俊喜用瘦弱的双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变着花样给刘亮做好吃的增加营养。20xx年春节前,善良的俊喜与刘亮在马城村举行了婚礼。乡亲们都赶到婚礼现场祝福这对有情人。

婚后夫妻二人一直与家里老人在一起生活。马俊喜对老两口非常孝顺。从过门到现在三年了,她从没有跟老人顶过嘴、吵过架、耍过脾气、红过脸,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刘亮行动不便,她就无怨无悔地扛起了照顾公婆的任务。20xx年他们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养育儿子、操持家务的重担也落在了俊喜的肩上,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起来,马俊喜总是先想到丈夫、儿子、公婆,帮丈夫穿衣、洗脸,把公婆服侍好了,又去做早饭,让家人吃好、喝好,一日三餐做饭洗碗、洗衣拖地而无怨言!全家人的衣裤被褥,她总是拆洗得干干净净。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她起早贪黑,既要照顾家里,又要下地干活,左邻右舍都说马俊喜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媳妇!

坐在屋外晒太阳的婆婆说起自己的好儿媳,话匣子就打开了:“要是没有这个好儿媳,我这把老骨头可就没有这么舒服了!以前日子穷,为了这个家,我和老伴小病小痛都没钱吃药。现在

小病都拖成了大病,老俩口天天与药打交道。多亏了我们家儿媳妇,要不是她在饮食上变换着口味,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散架了!”

别人问她累不累时,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怎么能不累呀,可人都有老的时候,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俗话说:生儿才知育儿苦,养儿才知报母恩。自己的言传身教都是孩子的榜样,我们也有老时,我们也有儿女。所以说孝敬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不管富贵,或者贫贱,这辈子她都会全心全意为了这个家忙碌。

哎,说起她的好,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27

朱天瑜同志,男,现年48岁,大专文化,是甘州区新乐小学的校长。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儿、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一、常怀一颗孝顺之心

朱校长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在他的心里:父母亲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孝敬老人,赡养父母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良知不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特别是自从朱校长的母亲因病去世后,父亲年龄越来越高,多种老年病等导致身体十分虚弱,需要人照顾,而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老人,他就把父亲接到了城里自己的家中。平时在家里,如果老人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时,他就及时请医生、买药、煎药等忙个不亦乐乎。为了排遣父亲的孤独感,一有时间,他就坐在父亲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精心关照父亲的饮食起居。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在3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朱校长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他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20xx年春天,正是风寒料峭的时候。一天下午,他发现老人的状态不正常,就赶紧联系车辆,把老人及时送到了医院。经过三天的抢救,才恢复了清醒的状态,又经过十多天的治疗,才出院回家休养。

在父亲住院期间,他与家人,寸步不离地守护在老人的床边,打针换药,擦洗身体,搀扶大小便,从没有嫌弃老人,从没有一句怨言,相反还经常安慰老人。多年来,老人多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每次他都这样守护在老人的身边。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对妻子、孩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下班后的他,回到家就帮老人收拾房间,休息日陪着老人聊聊天,散散步。他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近90高龄的父亲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二、常怀一颗体贴之心

在忙于工作的同时,朱校长也不忘对家庭的照顾,利用休息时间陪伴妻子及家人出去逛街、买菜等,经常与家人沟通,让家人理解支持自己的工作。尊重、信任家人,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力求做到办每件事双方都心情舒畅、满意。

朱校长的妻子是某印刷厂的一名临时工,工资比较低,只有几百元,一套旧楼房一住就是十几年。他的妻子身体一直不是太好,经常性打针吃药。特别是在20xx年秋天,他的爱人病重住院期间,他一方面要照顾生病住院的妻子,另一方面还尽量不耽误学校的工作。医院里大家看到他在为做手术签字时那颤抖的手,都知道他承受的压力很大。

朱校长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学校来看一看,或者打电话询问学校工作情况。朱校长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品质让他在学校领导班子及教职员工中间产生了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由于经常性生病,妻子自己都烦了,经常流露出不快的 情绪,但他总是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都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手术后高兴.心情舒畅,早日恢复健康,他每天给妻子端水送饭,为妻子梳头洗脚,多少个日日夜夜,怎一个累字了得!朱校长的爱妻事迹曾被学校的老师们传为佳话,说他是真正的模范丈夫。

三、常怀一颗慈爱之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负担再重,他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他时常教育孩子学习要刻苦、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有好吃好喝的他总是先拿给长辈吃,坐公交车小小年纪遇到老人总是让出自己的座位,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

20xx年,儿子由于高考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情绪十分低落。朱校长就耐心地开导他、鼓励他,他对儿子说: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只要你用心去追求,不断地学习、分析,不断地总结,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他的一席话,使儿子从低落的谷底走了出来,并积极地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学习当中,20xx年顺利考入了中国矿业大学,如今已成长为一名有教养、有礼貌、讲文明、素质高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得到广大邻里的一致好评。

朱校长他们兄弟三个,虽然现在都已成家,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他们始终坚持分家不分心,每当谁家有事或有困难的时候,总是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不论谁家遇到了困难,朱校长都积极主动的帮助解决。特别是在朱校长的大哥重病住院期间,朱校长多方联系医院检查、做手术,还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给予了大哥无微不至的关怀。

四、常怀一颗关爱之心

朱天瑜同志一直把陶行知先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自己教育生涯的航标。工作中,他恪守师德,为人师表,认真备课授课,用 真诚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他把每个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每年朱校长都要带领全体师生为贫困失学儿童捐款捐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更是关心备至,从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到身体。哪个学生成绩下降了,哪个学生思想有波动了,他就立刻找来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0xx年,我校一年级的张亚婷同学在家中被大火烧伤后,需尽快进行二次手术,否则将危及生命。张亚婷同学的家长为筹集手术费用,掏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仍无法凑齐高昂的医疗费用。正当家长为巨额手术费发愁时,朱校长带领全校师生为张亚婷同学捐款7000多元送到了学生家长的手中,缓解了家长的燃眉之急。

朱校长心怀每一位老师,对教职员工的思想、工作、家庭问题,朱校长一一记挂在心,经常与教师交流沟通,或是茶余饭后不经意的一两句问候,或是特约教师谈心,领导与教师心相通,无隔陔。朱校长以他个人的人格的魅力和管理艺术,赢得了教师的尊重。老师们工作毫无怨言,感到心情舒畅,辛苦也值得。

朱校长身为一校之长,不但不摆架子,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而且关心教师,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情系师生,乐于助人,是对朱校长的真实写照。对教师的困难疾苦,更是热情帮助,关怀备至。有一次,一位教师身患重病住院,朱校长不顾工作劳累亲自前往医院探望,问寒问暖,并多次安排学校行政人员、教师探望生病的老师,令生病的老师及其家人深受感动。不仅是本校教师病了,就是教师家属生病住院,朱校长也会安排学校行政人员去探望慰问。

朱校长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责任去体现孝道,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传统美德,为老人送温暖,为家庭谋和谐。在朱校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28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两会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平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政府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成人。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29

小聪,男,绵阳市安县高川乡甘沟村村民委员会文书。地震夺走了小聪相濡以沫22年的妻子,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岳父、岳母。地震也夺走了村民李荣香老实忠厚的丈夫,留下了李荣香的父母和婆婆,还有一个15岁的.孩子。他们在震后相遇,无须做媒,也没有嫁妆,就这样两家合成一家,组成了安县灾后首个重组家庭。从此,他们各自带着亡妻和亡夫的父母和子女一起生活。结婚后,他们一同约定彼此可以将逝去爱人的照片放在身边,5位老人,3个孩子,均不分你我,视如己出。对照顾老人、供养孩子,小聪有他的秘诀:尊重老人、客气点,多走动、多沟通、多拿点零用钱。小聪的诚恳善良让李荣香的孩子和他特别亲,她的儿子现在有什么事都不告诉李荣香,而是直接跟他这个新爸爸商量。而李荣香的妈妈提到他,总是赞不绝口:“小聪可好了,像亲儿子一样对我。”曾荣获绵阳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集锦 篇30

在我的老家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在人们心中孝道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品德是人类文明素养的最好表现。我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们心中的好男人卢家村的卢万章同志。

1986年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中出现了状况。父亲得了急性肝病需要进行手术。面对这种状况,身为儿子的卢万章同志放弃了在外经商的机会,回到家中为父亲治病。家中尚有妻子和尚未满一岁的女儿,面对这样的经济状况,他只能选择忍受。夜晚在医院照顾父亲,白天则只能去捡树枝、干杂活儿,在医院吃干馍、喝凉水。生活的不如意,让这个刚刚三十岁的小伙子。一月白头,鬓角的白发悄悄爬满了头。但在他的细心照顾和精心陪护下,父亲的病在经过几个月的住院后有了好转,当大家都以为他感动了天地的时候,父亲的病情却又加重了。这时需要紧急输血,作为大儿子的他,当即一捋袖子,给父亲输了自己的鲜血。本来就消瘦的他,此时只有眼晕头痛的忍受。乡亲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从家里给他炖了一只鸡,让他补补身体。可是,吃了一口后一转眼她就把剩下的分给了妻子和父母吃,自己又去啃那早已经发干的馒头。经过了几个月的折腾,父母都已康复,上天还是让这个家庭渡过了这个难关,而好儿子、好父亲、好男人的形象,也一在大家的心中扎根。

顺风顺水的生活并不是一直都在20xx年。父母的年龄都已渐渐让她们不能独立生活,必须有人照顾生活起居,加之父亲在这个时候儿换上了半身不遂,只能躺在床上由人照顾。所以这个男人在这个时候义无反顾地接起了这个重担。这一躺就是八年,在这八年中,他每天都会坚持给父亲进行康复按摩,期间每逢周边有名医来农村坐诊,他都会骑着三轮车,带着父亲和母亲去看病。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一直在坚持,因为他始终相信父亲的病会好的。直到后来父亲终因身体疾病去世,他还在自责,没有将父亲和母亲照顾的更好,正是那句话“莫让子欲养时,亲不待。”经过了这件事后。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同样是九十岁的高龄,他的母亲,却看起来比别的老太太显得精神状态很好。因为妻子长期在外照顾孙女。所以赡养老人的义务就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他每天都会给母亲做好饭。并照顾母亲完成每天的起床就行,村里只要有人凑进了老太太,她都会笑着对大家说,自己有一个好儿子。近几年母亲的脑子越来越记不住东西,就连最基础的吃喝拉撒,有时都不记得。但是,特却唯独记得自己有一个把自己照顾的很好的儿子,同时他也赢得了全村人的一直夸奖、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多么的伟大,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各人凭良心。”也正是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思想,这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应该做的事。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体现,只就比树木有根才能枝繁叶茂,如果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品质,无论拥有多少才华和学识,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长辈在我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总是给我们创造做好的条件,但不是宠溺,妈妈言传身教。在人生的路上赋予了我们正能量和美好感情,那么唯有对长辈的孝心方能不妄执个社会对我们的爱。卢万章同志,生于1959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在兄弟姐妹中起了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丰衣足食多晚年。身体力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了敬老精神,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用心贡献。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