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 高中化学科评估自评情况报告正文

高中化学科评估自评情况报告

时间:2020-03-18 15:19:31

一、科组概况

化学科组是我校一支年轻而又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学队伍,经过科组教师的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了一个富有务实奉献、开拓进取精神的和谐团结的集体。科组教师与时俱进,努力地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和实践能力。以教科研促教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化学尖子生。全体全体教师勇于创新,争创一流。在教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20xx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化学科组”。

新课程的实施,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给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样也是对我们化学科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新的挑战和机遇。化学科组全体老师乘课程改革的东风,满怀豪情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勇当弄潮儿,勇创教学水平的新高,三年来在教科研和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组教师承担了“十五”市、区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并已顺利结题,获得了三等奖;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获奖或发表的有115篇次。先后有42人次获得校、区、市、省级单位的表彰。

1、教师基本情况

科组现有教学人员共19人,全部本科学历;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占化学教师的57.9%。

2.实验室配置与设备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XX年学校在区电教站的大力支持下对理、化、生实验室进行了彻底改造,现共有化学实验室6间,分上下两层。其中一间是化学探究室,主要供辅导学生参加化学竞赛及化学课外活动用,所配仪器设备先进。五间配备了抽风装置,可进行一些有毒气体产生较多的实验;全部实验室都安装了先进的、带电脑的多媒体平台。配备了两名专职实验教师,各种仪器、设备、药品、模型齐全,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开出率均达到了100%。

3.教师教学硬件与软件情况

全科组老师人人通过学校电脑水平测试,每人都配备了台式电脑,可在宽带网上纵横驰骋,大部分老师可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实现了信息技术手段与本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信息化教学在我校的迅速发展,本学科组教师在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方面,在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方面,在以实验为引导、探索启发式教学、做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讨性分组实验等方面,全面启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网上的化学实验资源,把研究性学习贯彻到每一个课堂教学中。利用一系列成功的实验教学为学生学好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自古以来历代教师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我们仿效之.!

計利应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我们敬仰之!

30年前我们忽视了智育,30年后我们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应试教育,忽视了德育和体育,如何拨乱反正,实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我们探究之!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实践之!我们以为教书育人的科学发展观的四大基本元素是: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

协调---知识、方法、价值观三维教育可持续发展---自学方法、终身学习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它以促使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科学探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构建新的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我校化学组的各位教师,自广东省开展新课程标准以来,积极参加省、市、校各级的培训,各位教师还努力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论,本组主要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和《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等四本书。按照新课程实验全员培训,不培训不上岗的规定,我们连续三年组织化学教师参加市的新课程培训,还参加了市教研室化学科在教研活动中的理论学习和观摩课学习。每位化学老师都取得了新课程培训证书。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布鲁纳认为:认识结构是指在感知、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心理结构,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内部因素和基础。学习不是被动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识、主动获取教学内容,主动吸收人类精神财富,他们才能认识世界,从而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2.创新教育

旧教材中,化学课程内容偏重于学科知识专业化、系统化,讲究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存在着“繁难偏旧”的弊病,这是以知识为中心教学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有鉴于此,新课程立足于21世纪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着眼于课程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内在联系,提出新的学习主题和相应的内容标准。由此出发,新课程标准对作为课程内容具体体现的化学教材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首先,教材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展示化学对推进社会文明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才能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其次,教材内容的安排也体现科学探究的特点,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材内容的信息传递也用文字陈述,图形、表格和各种醒目的栏目等多种途径,从而增添化学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喜欢化学和主动学习化学。最后,教材在知识安排和版面设计上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给老师和学生留有个性化创造的空间。总之,化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个性活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本意识。

3.研究探索

新课程开设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高一化学有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情况及燃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高二化学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和价格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调查废旧电池如何处理以及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从生活、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或化学学科内一些适合于通过探究来学习掌握的基本问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要遵循科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步骤和过程,要敢于面对困难和障碍,科学探究更注重学生在探究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空间不局限于教育和实验室,他们还要到工厂、社区、科研所、图书馆等地进行调查、访问和查资料。经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建立一种主动宏观,独立思考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4.学以致用

新课程更好地体现了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贴近生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认知事物的有效途径,结合日常所闻,并由此得出科学的认识和解释,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便捷,更有感性认识的基础。因此,新课程中编写了一些课外小实验或家庭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课余利用日常生活用具或物质就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他们是十分高兴的,并有一些成功感,由此,可以进一步激发起对知识的渴望,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很有好处。

5.环境保护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高度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但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各种公害。在众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中,以大量化学物质进入环境、破坏生态、影响人体健康最为严重。为了预防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新教材高一化学《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开辟了专门的章节,来让学生们学习环境保护。首先教材告诉我们如何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的方法;其次教材介绍了常见的污染及其防治;再次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环境污染和造成的危害,从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我们得到了感性认识。在高三化学教材的《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章节中,进一步要求学生在设计或进行实验操作时,均应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对于废气、废水、废渣及有害物质不能任意排放到空气中。另外,在侯氏联合制碱法,燃料的缓慢燃烧、甲烷、煤、石油等章节内容中,也充分渗透环境教育思想。总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新教材在内容上的编排,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要求。科组长卢克老师的《关于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与探讨》的论文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上发表。

6.爱国爱民

爱国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之根本。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举世闻名,如黑火药、造纸术、湿法炼铜的发明,煤、石油、天然气的发现,钢、铁的冶炼等。在当代,我国的煤、钢铁、氮肥、化纤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