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青岛考察报告3篇正文

青岛考察报告3篇

时间:2017-08-08 15:44:50

不久前,我带领草堰口镇部分村党总支书记参加了县委组织部组织的赴青岛考察学习活动。大家一致认为,时间虽短,但印象极深,感触很多,收获颇丰。所见所闻所学,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提升了思维,振奋了精神,激励了斗志。

一、青岛的所见所闻

见闻之一:青岛是一座非常美丽而发达的城市。她地理位置独特优越,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和度假胜地,是镶嵌在胶东半岛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青岛强劲的发展态势。据给我们授课的青岛行政学院周教授介绍,青岛连续五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经济指标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全市40层以上的建筑高达1o多座,超过我省苏南任何一个市。青岛市新区的楼盘开价,已飙升至每平方8000多元。在青岛开发区,到处都是花园式的工厂,到处都是川流不息的物流车辆,到处都是高高耸立的塔吊。青岛北郊的即墨等3个县级市,名列全国百强县前列。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街上到处是名车,消费市场异常火爆。

青岛是一座创造品牌的城市。青岛在国内外不断叫响的原因,不只是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旅游城市,更因她的企业品牌。青岛的工业很注重打造品牌,他们力求把品牌做响,把企业做大做强,顺应国际化潮流,倾力打造企业航母。青岛人神话般地创造了海尔、青岛啤酒两个世界知名品牌,澳柯玛、海信、双星3个国内知名品牌,这5个品牌撑起了青岛工业的半壁江山,使青岛的美名扬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青岛的现代文明。青岛的建筑设计风格一流。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商住写楼,还是隐约于绿树丛中的别墅小区,都格调高雅,形象时尚,看了叫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区域划分非常明显,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摆布合理,打造了最佳的人居环境,成为全国首批文明卫生城市。青岛做大旅游产业,今年一季度实现旅游总收入39.3亿元。40公里长的海堤长廊,蕴育道家文化的圣地崂山,全国最大规模的海底世界,见证海军历史的博物馆,无不令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市民的素质很高,整个城市洁净明亮,看不到一个本地人随地吐痰,乱扔烟蒂。青岛人热情大方,待人接物彬彬有礼,青岛的男士绅士风度,青岛的女士气质高雅。

见闻之二:青岛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典范。在青岛我们先后参观了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科技示范园和石老人观光生态园。这三家单位充分彰显了现代农业的三大特征:

科技含量高。科技为后盾,技术作支撑是青岛农业的一大特色。青岛市农科院是一个百年历史的科研机构,专门从事农畜新品的研究开发,侧重于蔬菜、水果的开发。下设15个分项研究所,有科研人员400多人,每年承担着国家和省市多个科研项目,每年的研究成果在50项以上。蔬菜科技示范园始建于1996年,总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800余亩,主要是将国外农畜新品引过来集中种植饲养,通过科技人员的精心培育配种,再推广到市场中去。该公司许多项目还和美国、日本等国科研机构及客商合作合资,开发农副新品。该单位多元发展,兼育种、种养、深加工、旅游为一体,被评为全国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示范园区。

市场化运作程度高。该市农业紧紧围绕市场这个圆心。农科院加快职能转变,较好地实现了单纯的科研开发向市场运作成功过渡,他们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专门成立了科研新品市场开发中心,和农民之间架起一道桥梁,通过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每年创收500-600万元,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新路。青岛农业不断伸长市场链,产品品种创新,加工流程创新,销售手段创新,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基地和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创牌、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等方面的意识较强,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度和产品附加值,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收益。

关于青岛胶州、崂山、城阳三市(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考察报告

关于青岛胶州、崂山、城阳三市(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经验,特别是在引进大项目、高科技项目上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推动我市的对外开放工作,最近市委办公室一行四人,先后赴青岛胶州市、崂山区和城阳区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中发现三地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无论是引进项目的数量,还是引进项目的规模,都名列全省各县(市、区)前茅,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市下步如何开展好招商引资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基本情况

胶州市人口约78万,总面积近1210平方公里,03年实现GDP18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亿元,在全国百强县中居54位。城阳区人口约44万人,面积达553平方公里,03年实现GDP204.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38亿元。崂山区人口约19万,面积达389平方公里,03年实现GDP1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97亿元,在青岛市列第一位。从三地实践看,综合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招商引资的强势拉动。总的来看,他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引资总量大。三地均聚集了大批外资项目,无论是引进项目的数量,还是投资总量都相当可观。截止到底,胶州市累计批准外资企业1500多家,合同利用外资4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其中03年批准外资企业500多家,合同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6.1亿元;今年一季度批准外资企业近100家,合同利用外资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4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9.7亿元。城阳区累计引进外资企业2300家,合同利用外资4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其中03年批准外资企业449家,合同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26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7亿元;今年一季度批准外资企业124家,合同利用外资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近4亿元。崂山区共引进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5家,03年合同利用外资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5.2亿元。

二是项目档次高。考察中让我们感受强烈的是,三地已经走过了不论项目大小、不论档次高低,一概引进的阶段,招商引资在注重外延扩张的同时,更注重内涵的提高,把引资的目光更多的投向那些大项目、好项目。胶州市累计引进投资额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93个,过亿元内资项目约40个,世界500强企业9家。其中,一批大项目已呈现出良好运行态势,韩国世原制鞋公司年出口创汇达8200万美元,全国最大的钢构企业杭萧钢构03年产值已达1亿元。城阳区累计引进投资额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76个,过亿元内资项目36个,世界500强企业13个。其中,03年引进投资额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27个,过亿元的内资项目19个,世界500强企业3个。崂山区共引进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26家,扶持发展科研机构和高校40多家,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3家,国家级院校设立分支机构3家。其中,泰科达微电子、爱德基因、零点科技和中天软件等大项目,已经发挥出“龙头”拉动效应,带动起一批高新技术配套企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是园区建设好。近年来,胶南市、城阳市的招商引资园区呈现出几何级、跨越式扩张趋势。99年规划近1平方公里胶州湾工业园,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填满”,次年又开发二期工程,面积达7平方公里,目前已初步形成3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实现了税收过亿元、出口过亿美元的“双过亿”,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全市经济的龙头。其中海尔工业园区仅用三、四年时间项目全部摆满,今年可实现产值18亿元。城阳区从94年白手起家,利用短短10年时间,规划建设了国际空港工业区、丹山、金岭、新城等八大工业园区,其中发展较快的民营科技工业园,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现在建成面积已达8平方公里。崂山区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人文和政策优势,积极创新园区发展模式,把工作重点转向“楼宇经济”,用一座楼创造了传统园区1平方公里实现的价值。目前已建成青岛软件高新园、生命科学研究院、海归创业园、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科技创业中心等各类孵化器5家,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吸引入驻企业130多家,成功孵化企业83家。

四是思路调整快。今年以来,根据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全面调整的形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注重引进外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内资。以胶州市为例,该市经济外向度高达90%以上,出口创汇连续多年居全省各县(市)之首。03年全市出口创汇约20亿美元,地方支付出口退税高达2亿元,地方财政面临巨大的退税压力。去年以来,他们明确提出减少引进纯出口型外资项目,六大招商局把招商重点转移到国内大企业,特别是牢牢抓住青岛市作为奥运会分赛场,大批企业外迁的历史性机遇,采取“就近引资”的策略,加强与青岛大企业、经济主管部门联系,掌握产业转移信息。城阳区在引进内资大项目上,采取“一事一议”等非常规措施,努力提高项目引进效率,加速了内资项目的有效集聚。崂山区依靠优良的人居环境、宽松的创业环境和雄厚的人力资源等优势,逐渐把引资重点转向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吸引国内知名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和大企业进驻园区,引进学术带头人和科技能手来崂山区创业。

二、主要经验

从总体上看,此次考察的青岛市三地之所以能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外工作和引进内资领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它们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即背靠青岛这样一个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国际知名度高的“大树”,作为“近水楼台”可以较好地接受青岛在交通、人气、信息、人才、名气、产业甚至开放观念等各方面的辐射带动。但除了这种客观上的“先天优势”之外,三地的跨越发展还缘于他们所采取的一系列得力措施。

(一)  立足优势,选准招商引资方向。区域经济竞争中的本质,是比较优势的竞争。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立足本地比较优势,选择正确的主攻方向,同样尤为关键。在这一问题上,此次考察的三地可谓不谋而合。他们一方面充分利用距离青岛较近的地缘优势,积极融入“大青岛”的经济圈,主动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另一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新思路,制定独具特色的引资策略。崂山区利用本区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风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青岛高校密集区的有利条件,确立了打造青岛高新技术、旅游度假、商贸、节庆会展和高等教育等“五大中心”的城市定位,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跨国大商业集团、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项目,形成了具有崂山特色的强势产业和经济增长源,使区域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胶州市则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出“工业立市、商贸活市,建设加工制造业基础和仓储物流基地”的发展思路,招商引资重点围绕机械制造、家电电子、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精细化工五大主导产业进行,引进了以中集、杭萧钢构、海尔、世原鞋业等一大批大型项目,并初步建立建材、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三大物流基地。城阳区借助紧邻青岛机场、港口,路网密集,以及作为青岛外贸出口加工基地和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等优势,提出了实现“经济国际化、城市园林化、社会现代化”的城市定位,不断扩大电子信息、海洋科研、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服务业等领域的招商规模,引进了世界五百强企业13家。

(二)抢抓信息,赢得招商主动权。信息就是机遇,信息就是项目,抢到信息就是赢得主动。这是我们此次考察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从三地实践来看,相当数量大项目的成功引进,都得益于对信息的高度重视。胶州市今年4月刚引进的一个注册资金5000万、投资2个亿、一期投资7000万的大项目,就是其经济发展局下设招商局的迟局长,在去青岛外经局办理其它事宜时,偶然听到这个项目要重新选址的信息,当即靠上做工作,利用一下午一晚上的时间达成投资意向。这个项目的引进固然有运气的成分,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对于招商信息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强的把握能力。据迟局长介绍说,她自己一周就要到青岛外经局跑两次以上,而象她这样的专业招商人员在胶州有近千人,这样“大面积撒网”,无怪乎机遇总是垂青于他们了。城阳在争取莱阳大学入驻的工作中,和崂山区的竞争异常激烈,他们在并不处于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却笑到最后,其获胜的关键也是因为及时地获取到了相关信息并成功加以利用,赢得了投资方的信任,一举击败竞争对手。

(三)优化环境,增强对项目吸引力。胶州、崂山、城阳三地的招商引资工作在青岛市甚至全省均位居前列,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许多质量高、规模大的内、外资项目仍源源不断的入驻,可以说跟当地长期以来对投资环境的高度重视,并由此形成的“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无关系。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三地都是“先筑巢,后引凤”,这是他们与其他地方“先招商,再配套”的做法迥然不同之处,也是他们招商引资工作步伐快于其他地方的关键所在。他们抓住外商投资务实、理性的特点,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政府举债并举,超前配套大环境建设。胶州区以政府举债的方式,在园区内高标准建设“七通一平”,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对纺织类项目的吸引力,统一建设污水处理场,集中解决纺织类企业排污问题,消除了外商的后顾之忧。崂山区以建设一流投资环境,营造最适宜人工作、居住环境为目标,成片开发“孵化器”,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一流创业平台。城阳区民营科技园,自95年建园到98年,集中精力搞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引进了热电厂、污水处理场,三年时间实现基础设施配套,推动了园区的扩容升级。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三地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对进驻企业实行严格的保护。他们对所有园区内企业均采取了封闭式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区检查收费或者参观,必须经监察部门审批后,方可进入企业。这次考察中三地都多次婉拒了我们想参观企业的要求,这一做法让我们虽不无遗憾,但同时又为他们对企业象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护深感钦佩。二是积极为常驻外商提供人性化的生活服务。胶南市常驻韩商有3000多人,在该市投资外商中占较大比重,为让他们有“在胶如在家”的感觉,他们专门建设了“韩国风情一条街”,政府投资兴建了“高丽社区”,受到韩商普遍欢迎。此外他们还在各大医院设立了外商门诊,全方位为外商提供良好的服务。城阳将每年的4月定为外商服务月,期间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各类符合外商特点的文体活动,增进与外商的感情,扩大该市的对外影响,在全社会营造起浓厚的“尊商、爱商”的良好氛围,为实施“以商招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质量。纵观三地招商引资工作发展的过程,都曾经历过早期“行行有任务、人人搞招商”的全民招商的阶段。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反省后,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土地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他们由以往对项目的不加选择改变为更加注重项目的内涵,而招商方式也逐渐趋于理性化,由“全民招商”改为以“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为主。三地都设有规模可观的专业招商队伍。 胶州市设立了城建、经发、工商联、台办、财办、外经六个招商局,每个局由所属部门分管副局长任局长、主管业务科长任副局长,配备专门人员;各乡镇也都配有专门的招商机构。人员总共可达1000多人。城阳专门成立了投资促进委员会,在招商局、台办等13个市直部门设立了专门招商机构,各办、区也都有招商队伍,形成了400多人的区、街、村三级招商网络。专业招商队伍的建立,既整合了招商资源,又提高了招商队伍的专业性,有利于引进投资多、规模大的高质量大项目。以商招商,是三地普遍应用的一种以逸待劳而又成效显著的招商方式。胶州市外经局庄局长说:“我们费尽气力搞一些大型的推介会和招商活动,可能效果还不如外商的一句好话。因此对落地外商的服务至关重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三地十分重视以商招商工作,许多大项目也都是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引进的。如晶藤藤编公司引进的宏达纺织,日德木业引进的杭萧钢构,润泽皮革公司引进的博威玩具公司等等。崂山、城阳两区,也都有许多原来已经进驻的客商,因为受益于当地的招商环境,因此拉亲招友,穿针引线,帮助引进了许多大项目。

三、几点建议

对比青岛三地招商引资工作的具体实践和成功经验,审视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现状,可以看出,三地有些优势是我们所不具备的,比如区位优势;有些优势是我们需要花一定时间奋力追赶的,比如入驻项目的总量和质量。但反之,我们也具备一些相对优势,比如资源、土地,比如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们的影响相对较少等等。因此,我市对外开放工作要在短时间取得突破,一方面应该立足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应该把它们作为我们审视自我的一面镜子,从这些招商引资工作起步较早、进展较快、成绩较好的地方既看到我们的现在,又看到我们的将来,借鉴其成功经验,总结其教训,避免走弯路。

一是拓宽引资思路,努力实现由引外资为主向内外资并重转变。去年以来,由于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加之引内资较外资而言,具有成本低、容易沟通等优势,三地已开始把引资重点由国外向国内、外并重转移。参照他们的经验,下步我市在坚持引外资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台办、工商联、侨办联系广泛的优势,更加注重引进内资,特别是抓住珠三角、长三角及周边大中城市产业转移、土地和电力供应紧张等历史性机遇,继续加大经济部门的招商压力,壮大专业招商队伍,常年派驻发达地区,跟踪、把握产业转移的动向。另外,在考察中我们注意到,近年来三地由于受土地、电力和政策等条件制约,或考虑本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都抬高了项目进区“门槛”,在引资中“筛”掉了相当数量未达到入驻标准或规划产业之外的项目。但对我们而言,这些项目中有相当数量完全可以“为我所用”,这也为我们招商引资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机遇。因此,我们在引内资工作中,应及时把青岛三地以及类似地区纳入视野,予以重点关注。

二是进一步完善引进项目标准,促进招商工作向“内涵式”转变。由“重数量”到“重质量”,是青岛三地目前在招商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转折。他们把招商目标更多地瞄向世界五百强,同时制定出台完善的项目投资标准。胶州市规定,进区项目的投资强度要达到每亩15万美元,城阳区规定要达到10万美元。与此同时,三地又根据行业类别,对轻工业、科技产业等可以发展高层建筑的行业,增加了“建筑容积率”的标准,即总建筑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对不易发展高层建筑的重工业等行业,则采用了“建筑密度”的标准,即底层建筑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如胶州市规定,轻工业、科技产业的建筑容积率要达到60%,重工业的建筑密度要达到30%。这样既使投资标准更为科学合理,同时又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市从去年已经开始关注土地的投入产出比问题,并初步制定了引进项目的投资强度标准,但由于项目性质不尽相同,单纯采用投资强度一个指标,还不够全面和科学。因此应该借鉴三地经验,引入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标准,同时兼顾项目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使土地使用更加合理有效。

三是打造科技转化平台,推进科技企业由“单体引进式”向“群体孵化式”转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已成为区域经济竞争致胜的关键之一。三市缈区)在引进发展高科技项目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崂山区坚持以科技“三项”经费带动“产学研”结合。去年,全区的科技“三项经费”达2300万元,今年增加到3300万元。在“三项经费”的引导下,全市165户高新技术企业,每户企业已至少与一家大学建立起“产学研”联系。去年以来,崂山区更是闯出了一条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新思路,他们打破传统的引进单体高新技术企业惯常做法,大批引进科技创新队伍,通过有针对性实施种子资金、免税、服务和提供创业环境等措施,加快科技研发,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培育“孵化器”的模式,代表未来的一种发展主流。尽管我市受区位、小城市等条件限制,发展各类孵化器存在先天不足,但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全市规划发展的八大产业,对京津唐、长三角地区甚至海外的科技创新项目,特别是对有成形创新技术的团队予以重点关注,通过加大资金扶持、服务等配套政策,鼓励其扎根招远,形成“靠孵化器吸引人才、以人才创造科技产品”的新局面,推动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中共招远市委办公室

4月22日

威海、青岛旅游考察报告

威海、青岛旅游考察报告

杭州市胜利小学五(2)班 郑雯妤

一、难得的旅游机会

上学期爸爸曾经答应我,如果这学期我考试成绩优秀,他会在暑假里带我出去玩。所以一放假,我就等待这一天能够早一些来到(尽管我考试不是太理想!但是爸爸还是承诺了他的)。可是今年的暑假,爸爸实在太忙,7月份已经过去,眼看希望快变成渺茫,惊喜出现了,因为爸爸在8月初要到海尔公司去讲课。

曾听别人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如青岛的灯火辉煌”,那里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四季如春;在海边,空气新鲜,人口密度小。对于没有乘过飞机的我那就更向往了!我想,在飞机上滑翔的感觉一定很好,因为在天上飞着看云海我还是第一次呢!说起青岛,那里还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杭州与那儿的温度相差高达13℃至14℃度,现在杭州的夏老虎正在发威,可青岛的夏老虎正在呼呼大睡呢!

二、紧凑的旅游过程

8月4日下午1点半,飞机起飞了,经过短暂的90分钟,3点抵达了美丽的青岛。下午我们被安排在市内参观。8月5日爸爸在酒店会议室参加讲课,我和妈妈在市内闲逛。8月6日早晨仍在酒店培训,下午参观了海尔工业园。8月7日上午赴崂山,游览太清宫、八水河、龙潭瀑等,下午市内游览栈桥、信号山、海水浴场。8月8日上午我们马不停蹄来到威海,下午游览刘公岛,参观海战馆和提督署。8月9日上午游览韩国服装城,下午统一去海滨浴场(游泳)。8月10日上午10点前自由活动,下午返回青岛,3点40分坐飞机返杭,晚上11点30分抵达萧山机场,结束了至今最难以忘怀的美好旅程。

三、旅行中的三起“险事”

“险事”之一:第一次坐飞机。我是第一次坐飞机了,感觉特别兴奋!希望早一点飞上蓝天。盼着,盼着,飞机起飞了,在隆隆的噪声中,飞机上升了,我整个人好像往下坠一样,耳朵难过极了,不过一会儿,飞机便稳定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降落了,噪音又在耳边想起了,但是我们还是很顺利的到达了青岛。第一次坐飞机给我的感觉是:新鲜中略微有点恐惧!

“险事”之二:第二次飞机。开始的感觉和第一次一样。可是,坐着,坐着,突然机舱内响起了播音员的声音,她说:“因杭州正在下暴雨,所以无法降落,现改降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机降落后,空姐说下面有饭吃,由于我们都没吃东西,所以肚子很饿,可那时上海浦东却下起了阵雨,我们冒雨被赶了下去,可谁知一下去他们却不给我们吃饭,爸爸他们便去闹,还想打报社的电话呢!最后终算吃上了饭,飞机也起飞了,可是到达杭州,那时已晚上11点半,整整飞了8个小时!第二次坐飞机给我的感觉是:恐惧中有些烦恼!

“险事”之三:海滨浴场游泳。那是一个的好晴天,我们——家人来到威海海滨浴场游泳,我们换好游泳衣后,妈妈便在沙滩上晒太阳,我和爸爸便下水游泳,威海的水可真凉啊!下水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凉。我游着,游着,就感觉不太冷了,还有点热,我在水了玩了很长时间,上岸后,我把爸爸埋在沙坑里,作为肌肤保养吧!在美好的游泳中,美中不足的是和我们一起的那位叔叔的脚被海底的不知什么的东西划了很深的二道口子,血流了好多!游泳给我的感觉是:美好中有些遗憾!

这就是我在旅行中的最重要的三件事!

这一次旅行,我觉得真得很开心,也更加了解青岛和威海的历史了!也希望下次大家也有机会够欣赏青岛、威海的美丽风光!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