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走出去学习发展考察报告(汇总三篇)正文

走出去学习发展考察报告(汇总三篇)

时间:2023-06-13 15:17:11

走出去学习发展考察报告(精选3篇)

走出去学习发展考察报告 篇1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的趋势,已凸显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为此,我乡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于X年XX月中旬结合“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的开展,就全乡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及其治理情况,深入全乡6个村进行了认真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我乡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如曙光初露。乡村治污仍刻不容缓、任重道远。现将具体情况与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乡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的工作已经启动且初见成效近几年来,全乡各级围绕“加强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加强对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领导。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乡长任组长,主管副乡长任副组长,乡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部分村率先而起,带领村民整治生活垃圾。近两年,随着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以社区为单位的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综合整治的村相继出现。XX村中心社区20__年投资近2万元统一购臵20个垃圾桶,一部垃圾车,新建垃圾堆放点,聘请了一名垃圾清洁工,在XX区按照门面和住户由社区卫生监督站每月收取垃圾清理费,至今卫生保洁保持正常,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姚河村是乡政府所在地,20__年建立中心社区以来,姚河集镇卫生一直由社区卫生监督站来管理,投资近5万元购臵了40个垃圾桶和一部垃圾车,每月同样由社区向集镇住户和商业门面以及单位收取环卫费,采取每天清扫,定时搬运,卫生保洁正常,受到群众拥护;梯岭村社区20__年新建40座沼气,卫生环境得到很大改善,20__年投资34万元对社区住户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整治,新建了公厕,拆除简易厕所28个,同时新建了绿化带,环境卫生进一步得到改善,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乡在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方面虽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垃圾处臵不当,乱丢乱倒的现象依然严重。据调查了解,农村垃圾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可回收垃圾,如金属、塑料、玻璃、废纸;二是有机质垃圾,如剩菜、菜根菜叶、杂草等;三是有毒害垃圾,如废旧电池、灯管等;四是其他垃圾,如砖瓦搪瓷、建筑垃圾等。我乡在调查时发现,大部分村和群众根本就没将垃圾分类,而是胡乱地堆放在一起。更有甚者,有的农户不将垃圾倒入垃圾圈里,竟将其乱倒在圈外。

2、“四无”村较多,村级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还处于缺失状态。据调查,全乡还有3个村处于“四无”现状:无专职(或兼职)的环卫人员、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或填埋或沤泡)的专用场地。有些村即使有垃圾池(圈),但缺乏清运垃圾的工具,所以垃圾清运不及时,致使很可观的垃圾池或垃圾圈形同虚设。

3、柴草与杂物堆放无序,焚烧现象严重。据调查,不少农户堆放柴草、杂物呈杂乱无序的状态。大部分农户柴草、杂物随意堆放在沟渠旁,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另外,农民焚烧垃圾、秸杆现象也比较普遍。农户在办完红白喜事后均将烟花鞭炮的残留物化为灰烬,大部分农户对破旧衣物、鞋及部分橡胶、塑料制品均选择焚烧,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每年XX月底至XX月初收获茭白后,农户秸杆均要焚烧,不仅严重污染当地的空气,且严重影响到周围地区,并对森林防火造成威胁。

4、大部分农户尚未改厕,粪污较为突出。随着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少数农户已用上卫生厕所,实现了“即冲即净”,但污水大多随下水道流入沟渠,导致水污染。尤其是大部分未改厕的农户,其粪便污染更加突出。据调查,全乡多农户还有50%以上仍在使用过去的简易厕所,成为了蚊虫的繁殖与聚集地,加速了疾病的传播,有害于农民的身体健康。

5、畜禽粪便治污仍未到位,污染比较严重。据调查,我乡仍有一部分养猪户没进行粪污整治,对周边的水源、土壤、空气和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成为牲畜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对当地农民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威胁。同时,大部分农户家禽均是散养,禽粪房前屋后到处都是,严重影响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目前,我乡大部分农民烧沼气的积极性也不高,故全乡建设、使用沼气池的农户不多。据统计,全乡多户农户,已建成的沼气池只座,仅占2%。沼气池的冷落,从而对畜禽粪便及废弃物的无害处理率极为低下。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

一是农民认识不足,部分村引导不力。调查时发现,一些村干部认为,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家庭琐事,村管不过来。还有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哼着一句顺口溜:“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其中既有无奈,也有无所谓。所以大多数地方呈现出“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状况。调查中还了解到,许多村民还没有定点投放垃圾的观念,也没有垃圾池(圈)的习惯,更没有为垃圾分拣的意识。这为乡村整治生活垃圾污染造成了很大难度。

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环卫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及地方财政。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农村经济还相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垃圾处理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环卫设施建设也随之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主要瓶颈。

三是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趋势,增加了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在数量上呈现了批量化、在构成上呈现了毒害化的趋势,越来越接近城市生活垃圾的形态。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容易腐烂的菜叶瓜皮,现在的农村垃圾却成了塑料袋、废电池、农膜、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的混合体,特别是由于大量使用塑料,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比例迅速增加。据专业人士介绍,其中塑料制品就占1/3。随着无法降解的垃圾越积越多,农村垃圾正呈现出毒害化发展的趋势,大大地增加了农村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同时,由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批量产生的禽畜粪便以及宰杀后的废弃物无法消化,也成了有害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更加增添了乡村治理垃圾污染的难度。

四是管理机制建设滞后,农村整治垃圾缺乏刚性。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对农村垃圾的处理几乎没有一部法律法规硬性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缺乏管理办法和机制。

三、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机统一体。农村垃圾处理作为村容整洁的一个方面,关系到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程度,解决好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应以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推进新农村清洁工程,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1、要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群众是农村垃圾等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成效。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等农村环境情况的宣传教育,利用农村人口学校及广播、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保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农村环保工作,要实行村民门前三包、村干部分片包干制度,由村委会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好的表扬奖励,对违反环保规定有损村容村貌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纠正和改进。

2、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小垃圾、大文章。处理农村垃圾决不是一件小事情,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这是治理农村脏乱问题最简单易行又立竿见影的方法。要尽快形成“户集、村收、乡运和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和以县为主、乡村为辅的污水处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运网络体系,按照“村收集、乡镇运输和处理”的要求,在各村设立垃圾箱及垃圾收集点(中转站),配备清洁工,各乡镇建设垃圾焚烧炉或垃圾填埋场,负责收集垃圾到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填埋。

3、要加大投入,落实农村环保和村容村貌建设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虽然近年来,随着旧村改造、村庄绿化、户户通等的不断深入,县委县政府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资金项目比较分散,效果不明显。为此,建议政府将各项资金捆绑使用,把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类资金统筹列出一部分,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划拨到乡镇,专门用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户户通、改水改厕等工程,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到“每村有专(兼)职的环卫人员、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有垃圾清运工具、有处理垃圾专用场地”,以确保整治生活垃圾污染的工作长期、有序进行。

4、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整治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建议采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全民参与、就地消化”的措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垃圾分拣后,对金属、纸、塑料等进行回收;对厨余垃圾、落叶杂草、瓜果等有机物垃圾,通过打热水凼进行生物降解形成肥效;对渣土、砖瓦、沙石等建筑垃圾,由村或乡(镇)就地集中填埋;对废旧电池、农药瓶等有害垃圾及不可回收、分解的垃圾,由乡镇运送到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各村与农户要将柴草、杂物统一、有序地堆放,努力做到村容整洁;同时,不要随意焚烧秸杆,以免造成空气污染;另外,各养猪大户与各农户要圈养好畜禽,并及时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污染当地的水源与土壤。乡(镇)村要建立和完善指导、监督、奖惩的长效机制,引导和督促农户整治好房前屋后及责任区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确保乡(镇)村整洁、卫生。

5、要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要加快农村环保地方立法进程,制定完善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农村生活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章。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加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走出去学习发展考察报告 篇2

为了搞好我县农贸市场的建设、规划和发展,切实加强农贸市场的管理,进一步改善广大市民的生活条件,学习借鉴攸县建设和管理市场的先进经验,3月6日至8日,由县政府党组成员黄和平带队,组织商务、工商、市场服务中心、行政执法、卢峰镇等单位负责人对攸县的市场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

一、攸县基本情况

攸县位于湖南东部,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西南端,东邻江西萍乡市、莲花县,西连株洲县、衡东县;南达茶陵县、安仁县,北接醴陵市。辖20个乡镇、533个村社区,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总人口76.9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省排名第8位。20__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8.5亿元。

攸县市场的建设、开发、招商招租及其日常管理由市场服务中心承担,近年来,该县以开发建设为总揽,以市场创建为抓手,着力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化、建设投入多元化、经营主体社会化、市场管理精细化,促进了市场的全面发展。通过出售、整合等办法做大、做强市场,20__年该市场服务中心管辖的市场17家,共有经营面积10万平方米、商户6000多家,全年交易总额达30多亿元,经营收入达3200多万元,上交税收1000多万元。其中农贸市场收入1200万元。

二、学习考察情况

3月6日,我县考察团先后参观了湘东大市场、攸州农贸市场、网岭农贸市场,认真查看了市场业态分布、亮照经营、上下水设施、活禽三分离等情况,并与市场经营户进行了现场交流。攸县市场摊位的合理分区,商品的有序摆放,通道的干净顺畅,市场周边的街道宽敞整洁及车辆停放有序,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攸县市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上的成效,并为我县如何进行市场提质改造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做法和经验的借鉴。

3月7日,我们认真听取了攸县相关部门对攸县近年来在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及经验介绍。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对精细化管理中的管理制度、考核评比奖罚、清扫保洁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三、农贸市场建设的经验做法

(一)农贸市场超市化。20__年,该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城镇市场提质改造计划,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城镇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两年来,他们严格对照“超市”标准,着力在市场硬件设施和环境秩序上下功夫,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完成了5个城镇农贸市场“农改超”任务,单一的农贸市场升级转型为“农加超”等多种业态的现代化新型农贸市场。购物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市场发展,增加了经营收入。改造后的网岭大市场成为全省一流的农村室内市场,改造后的攸州农贸市场年经营收入由30万元增加到200多万元,去年投入1600万元建成全中央空调、封闭式的黄丰桥大市场,每年可实现收入400万元。市场服务中心的经营收入由20__年的1200万元增加到20__年的3200万元。今年有望达到6000万元。

(二)建设投入多元化。市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新思路。近年来,他们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增加财政投入。该县明确,市场服务中心的经营收入原则上不上缴财政,并安排资金用于支持市场的建设和改造,目前正在建设的汽贸商城县政府除提供土地外,投入3000万元用于市场建设。二是融资举债投入。积极包装重大市场建设项目,利用项目招商引资和争取银行融资,并成立了宝悦市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搭建了融资平台,成功引进苏宁电器、义乌小商品城等市场主体进入攸县,引入资金3000余万元。目前,他们正包装汽贸和家居城项目,计划引进资金4000万元,争取银行融资5000万元。三是激活社会投资。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通过营销运作,以短期借款的方式借用经营户的租金筹集建设资金,实现“以租保建”。

(三)经营主体社会化。他们在政府统筹市场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物业租赁管理模式,基本形成了“政府建市、民营兴市、部门监管、群众受益”的经营机制。一是突出政府引导。市场建设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公益性,必须将市场建设列为城镇主要的公益设施进行投资。近年来,该县新建市场原则上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由市场服务中心作为实施主体,建成后产权国有。二是突出物业租赁。改变对市场门面、场地、摊位一年一租的单一招租模式,制定了《物业租赁管理办法》,大胆采用公开招标、优先选摊的招租办法,将市场所有门面、场地、摊位全部进行社会化租赁承包,由业主自行经营,既激活了经营主体,又确保了收入增效。三是突出市场经营。市场建成后,市场服务中心把重心转移到服务和经营上,实现了由“管理市场”到“经营市场”的转变。

(四)市场管理精细化。把市场作为产业发展来经营,做好规划,搞好市场调研,明确市场经营方向,做到建一个市场、兴一个产业、实一方群众。一是将市场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严禁场外、马路边摆摊设点。二是管理制度化。该中心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市场精细化管理考核细则》、《零摊零担管理办法》、《物业租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市场管理制度,使市场管理有章可依、有规可循,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三是目标责任化。将市场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划分成一个个具体的指标,由单位到个人,逐级落实,把每一项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严格落实工作预安销号及绩酬挂钩制度。四是工作常态化。逐步推行市场环卫保洁、物业服务市场化运作,对市场实行24小时动态保洁和动态管理,使管理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五是队伍专业化。该中心强化员工培训和人才引进,采用走出去挂职学习、请进来集中培训、内部轮岗交流等方式,让员工多方面、多岗位锻炼,打造专业化市场管理人才和管理团队。

走出去学习发展考察报告 篇3

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3月1日-3日,区委副书记曹殿军同志带领区直有关部门及各镇(街道)、开发区、高新园主要负责同志,赴江苏省昆山市就城市建设、镇域经济发展、园区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昆山市民文化广场、周市镇商贸城、昆山市科博中心、千灯镇炎武社区、淀山湖航空产业园等项目,听取了相关状况介绍,并就城市管理、工业发展、飞地经济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这次考察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资料丰富,受益匪浅,既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差距,又受到了启迪、增强了信心,现报告如下:

一、昆山市的经验做法

(一)城市建设气魄之大令人赞叹。昆山之行,我们深深地为其城市建设的大手笔、宽视野、科学性、前瞻性所吸引,为其建筑包罗万象、风格迥异、彰显特色、相互匹配所折服,为其坚持规划优先、高点定位、多措并举推进城市建设所震撼,与其说昆山是一座现代化都市,不如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比如,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昆山市敢于跳出昆山做规划,置身于长三角、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来定位,围绕“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的总体要求,透过聘请国内知名设计公司甚至美国易道等国际大公司,对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各片区详细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统盘思考,一次成型,严格实施,确保了规划的先进性、指导性与严肃性。同时,按照“年年出精品、处处有亮点”的要求,每年都实施一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体育场馆、文化广场、艺术中心等功能性项目,逐步建成了集健身、休、文化、展览、商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市民文化广场,占地1.2万平米、全国县级市最先进的公共图书馆之一的昆山图书馆,占地1.6万平米、集中展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昆山科博馆,总面积50平方公里、现已位居中国10大服务外包园区之一的花桥国际商务城特色建筑群等诸多城市亮点,目前全市城市化率已到达74%。在城市管理经营方面,昆山市坚持以“民生城 管”的昆山城 管品牌为抓手,把所有镇作为一级执行部门纳入数字城

管范围,实行定点、定路段、定职责的分片包干职责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一级指挥全覆盖。昆山市城 管局每周都会确定一个重点整治的城市环境问题,集中力量予以解决,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环境面貌整洁美化。同时,坚持把能推向市场的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全部推向市场,透过出售道路、桥梁、路灯等设施的冠名权、广告位、使用权等方式,到达以城养城、以设施养设施的目的。比如,正在推行的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即由企业投资管理运营,政府花钱买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短途出行;即将建设的投资120亿元的市内高架桥项目,政府采用BT模式,由企业投资建设,政府根据回购协议分期支付建设资金,到期后投资人将高架桥移交政府。

(二)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高令人钦佩。近年来,昆山市结合各镇发展实际,透过统筹规划镇域产业布局,大力实施富民优先的发展战略,构成了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20__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3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20000元。在产业发展规划上,昆山市坚持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突出全域规划的理念,把931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确定各镇的产业定位,规划建设了10个服务业聚集区、10个特色产业基地、10条主导产业链,构成了清晰合理、互为补充的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比如,在周市镇规划建设了6.5平方公里的昆山商贸城,将商贸城定位于打造联动太仓,辐射常熟,集居住娱乐、家居装饰、商业金融、汽车商贸、现代物流于一体,区域交流型的商贸服务实体。在拓展镇域发展空间上,坚持高起点规划,大规模集中。比如,规划建设的千灯镇炎武社区,将22个村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建设居民楼228栋5576套,安置居民1.6万人。在此基础上,高标准规划建设了7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配套设施、服务管理全部一次性到位,不仅仅有力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也为经济发展腾挪了空间。在强农富民政策上,实施了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投资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帮扶经济薄弱村带动富民“八项举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75:1。同时,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举措,全市土地流转率到达了90.8%。目前,除周庄外,全市所有镇(街道)一般预算收入全部过5亿元,50%的镇(街道)在10亿元以上,行政村年可支配收入全部过100万元。

(三)园区承载潜力之强令人瞩目。近年来,昆山市的GDP、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翻番,经济社会能够得到快速跨越式发展,都得益于开发区的强力支撑。自1985年自费创办开发区以来,昆山已拥有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综合保税区、1个高新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目前全市60%以上的财政收入、8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90%以上的注册外资和工业产值、98%以上的进出口总额都来自于开发区。昆山的园区目标定位准确,“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这是历届领导班子持之以恒的战略。个性是在应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昆山都能敏锐地捕捉机遇,及时调整战略思维和目标定位,成功实现了“低转高”、“大转强”的转变。比如,中国昆山航空产业园,是一个以航空产业为主题的高科技开发区。园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大飞机项目、中国航空工业战略性调整和全球航空产业布局调整的契机,由昆山淀山湖航空工业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联手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中航直升机有限公司、香港飞机技术支援集团有限公司、美国艾尔克森空中起重机联合公司,引进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云计算”中心和ERICSONS-64飞机的零部件制造、总装、售后运营服务,开展航空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航材物流、航空教育培训及工业旅游等业务,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园区的产业特色鲜明,坚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透过功能突破、资源整合和政策共享,打造的载体,抢的“牌”。比如,昆山开发区是以TFT-LCD等核心项目为主导的光电产业园,花桥国际商务城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开发区,昆山高新区是以小核酸、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开发区。目前,这些园区已全部构成规模,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园区的建设方式独特,比如在模式选取上,采取“依托老城、开发新城”;在开发方针上,坚持“富规划、穷开发”;在开发步骤上,做到“滚动发展、逐步到位”;在开发目标上,以经济开发带动技术开发。不同层次配套、产品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了昆山的城市化进程和产业化升级,促进了特色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园区的招商路子灵活,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开发区坚持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在各个时期采取“撒网招商”、“以商招商”、“主题招商”、“招才引商”、“包装引资”等不同形式招揽客商,实现了从“以内引外”到“以外引外”,从“来者不拒”到“择优落户”,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的战略转变。个性是近年来,昆山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把一部手提电脑“化整为零”,对应着每一个零部件进行专题招商,引进了门类齐全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构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__年,昆山的笔记本电脑组装数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到达50%以上,奠定了昆山在全球光电产业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四)自主创新步伐之快令人深省。昆山市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关键环节,坚持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之路,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支撑和可持续发展“四大平台”,更大范围地集聚创新核心要素,努力打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型创业城市。在国家科技部、社科院组织的城市创新潜力综合测评中,昆山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目前,全市拥有省级外资研发机构56家,高新技术企业298家,三年来共承担国家“863”、“973”计划项目19个。在创新服务平台方面,加快了阳澄湖科技园建设,并整合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科技园、科教园区、软件园等创新载体,设立平面显示、机器人、小核酸等研究所,构建起了以“1院3区10基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成功与美国杜克大学合作办学,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引导每个区镇至少与国内1所院校成功合作。目前,共设立各类产学研联合体494家,研发机构570家,博士后工作站15个和21个分站。在人才引进方面,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和“三新”人才计划,引进和培育建设新城市的现代人、引领新产业的核心人、服务新人才的专业人,每年按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36%的标准,设立人才和科技专项资金,实施百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百万科技项目启动扶持、百万人才安置资助、百万技术标准和发明专利奖励、百万重点实验室建设资助、百万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等“六个百万”工程。

二、赴昆山学习考察的几点收获

(一)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根本前提。昆山的成功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提升、思路的大转变,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昆山发展的历程,是超常规发展的历程,更是解放思想的发展历程。昆山标杆定得高,瞄准的是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思考的是在全国占多大比重,争夺的是全国第一、第二,见贤思齐、见快思超、见强思争。从上世纪80年代末“学、赶、超”口号的提出,到时期“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升级学韩国、自主创新学中国台湾”目标定位,再到目前“提振精气神、决胜现代化”战略的实施,昆山经验告诉我们务必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敢学、敢想、敢干、会干”作为解放思想的突破点,向解放思想要出路、要办法、要干劲、要发展。只有大思路才会有大作为、大气魄才会有大开放,大开放才会有大发展。

(二)始终坚持把真抓实干作为重要举措。昆山的发展,固然有其地域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但更重要的却是昆山人吃苦耐劳、头脑灵活、善于学习的人为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广大干部群众敢于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善于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在发展中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的有力证明。二十多年来,昆山人历届党政领导按照“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十二字方针,践行“5+2”、“白+黑”的工作方法,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扎实工作,分秒必争地去“抢”,有胆有识地去“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去“干”,最后实现了“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的历史性跨越。昆山人敢于担当,对每项工作、每项任务,都落实到单位、到个人,明确职责抓落实,不推诿扯皮,不争名夺利,踏踏实实,努力推进工作大干、快干、干好。

(三)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关键环节。昆山在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条条框框,能快则快、能超则超、能突破的就突破,敢为天下先。从兴办出口加工区,到实行网上报关;从“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到提升自主创新潜力;从取消农民动迁宅基地置换,到集约用地、集中开发;从创办农村富民合作组织,到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并轨,等等,许多举措都是昆山的原创,也是全国的首创。全国第一个自费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出口加工区、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第一例有偿出让土地等诸多“第一”均出自昆山。昆山的创新已不限于某一方面,而是涉及观念、政策、体制、科技等全方位的创新,其中每一种创新都蕴涵着昆山人的勇气和胆识。正是凭着这种“敢于争第一、永于创”的开拓精神,他们不断冲破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始终走在了发展的前列。

(四)始终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重要保障。“昆山环境”名不虚传!从提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形象大使”到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品牌,昆山各方面的环境优势已经凸显:昆山在全市干部中牢固树立了“权力就是职责、工作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理念,对外商投资从来不说“不”,不说不能办,只说怎样办,大力打造零障碍发展环境。同时,注重转变服务方式,努力做到“三勤”,即勤学习、勤用脑、勤动腿,“三全”,即全人员、全方法、全覆盖,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服务于企业发展。个性是昆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整合35个部门442项审批一站式办公,自20__年运行至今已对审批服务8次大规模提速,实现了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正是由于这种优良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创办了约5000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亿美元,昆山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投入的高密度地区、外商投资产出的高回报区和经济发展的高增长区。

三、下一步的对策推荐

“他山之石,能够攻玉”,透过考察学习,考察团成员深受触动、很受启发,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全区正处在赶超跨越的关键时期,务必把昆山精神转化为内在动力,紧密结合钢城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努力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在解放思想上狠下功夫。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与昆山相比,我们没有其区位特点、经济基础、产业优势,自然条件、文化底蕴,但更为重要的却是在思想认识、发展境界、工作方法、目标行动上与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务必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首位。个性是当前全市上下正处在“大招商、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解放思想务必着力在观念上破旧立新,破除盲目乐观、不思进取的思想,工作漂浮、敷衍了事的陋习,消极畏难、怕苦厌战的情绪,视野狭隘、目光短浅的思想,努力跳出钢城看钢城,站在全市甚至全省的角度来定目标、出思路、谋发展。解放思想务必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敢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困难束缚,在业务工作上求创新,围绕中心工作求突破,努力改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勇于迎接困难和挑战。解放思想务必不断强化学习意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让广大干部广泛走出去学先进经验和开放的思维方式,邀请发达地区的干部来谈工作经验和管理措施,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出思路、搞创新、抓发展,真正把全区上下的思想观念统一到“聚精会神抓项目、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

(二)在精品城市建设上狠下功夫。城市建设水平体现着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因此,务必按照“突出精品、打造亮点”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在提高规划档次、建设标准、经营管理理念上下功夫。一是加快编制完善各项规划,力求规划设计经典化。坚持因地制宜,统盘思考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合理确定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总体框架,尽快编制完成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确保规划一次性到位、分步骤实施,20年不落后。在建筑设计上坚持彰显地方特色,注重与城市整体的协调,注重道路、公园、广场等城市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和城市景观小品建设。规划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努力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力求城市建设精品化。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加快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分期分批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精品工程,彰显绿色钢城特色。全面铺开城中村、厂中村改造,做好新城镇、新社区的统筹规划建设工作,打造一批亮点工程、民生工程。着力抓好城乡道路、供电、绿化、亮化、净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在南湖公园水面扩建改造的基础上,加快艾山公园、双山公园、生态绿地、住宅小区绿化等园林项目的改造步伐,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宜居生态的魅力钢城。三是加大城市管理经营力度,力求城市管理经营精细化、市场化。进一步理顺机制体制,强化相关职责单位的主观能动性,把城市管理由城 管部门一家“独唱”变成“一家领唱、大家合唱”,实现真正好处上的“大城 管”管理格局。充分发挥数字化城 管系统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监督覆盖面,逐步实现城乡重点区域全覆盖,确保城市管理精细化。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对所有镇、村的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处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环境保洁水平。坚持创新城市经营思路,利用好冠名权、广告位出让等市场化运作手段,大力推广BOT、BT等政府融资搞建设的模式,缓解政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压力。

(三)在镇域经济发展上狠下功夫。镇域经济是推动钢城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事关全区发展大局。一是坚持特色产业“立”镇。围绕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宜确定镇域、园区的主导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必须规模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板块,构成各具特色的镇域经济发展路子,推动镇域之间相互“补位”、“错位”发展。依城靠钢城的镇(街道),主动理解莱钢和城区的辐射带动,实施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走工业立镇、三产强镇的发展路子。靠近开发区的镇,用心服务、融入开发区,走好区镇融合的路子;农业资源丰富的镇,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突出发展林果、畜牧养殖以及特色旅游业,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二是坚持专业园区“强”镇。园区是特色产业发展的载体。因此,在确定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加快相关项目的引进,不断延长拉伸产业链条,个性是注重发挥镇级园区的平台作用,用心引导各类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提高园区发展水平。对不适宜本镇发展的项目,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有”,大力发展“飞地经济”,透过探索实施财税分成来享受项目建设成果,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实力。同时,鼓励在既有园区的基础上建设“园中园”,进一步优化资源培植,加速产业融合。三是坚持资源集约“活”镇。土地和农民是镇域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要素资源。因此,务必充分借助上级大力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优势,鼓励各村立足实际,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宅基地所有权入股,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限度的提高土地收益。同时,引导各镇充分利用好增减挂钩政策,加快土地复垦,着力解决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为项目发展腾出空间。在此基础上,把农民从土地中彻底摆脱出来,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和劳动力转移工程,使农民逐步成长为产业工人,真正做到“一举两得”。四是坚持“两新”工程“亮”镇。良好的环境是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务必高标准抓好城镇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建设步伐,配套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建设形象。坚持走市场化的路子,多措并举抓好路、水、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绿化亮化水平。

(四)在开发区建设上狠下功夫。钢城经济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是承接招商引资项目、配套服务莱钢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一是毫不放松地提升园区的承载潜力。当前,开发区个性是钢铁深加工产业园的发展已经相对滞后,务必集中一切要素资源,实施重点突破,以的力度、最快的速度、高质量推进设施建设,实现园区承载潜力的新提升。个性是立足现有基础,加快水、电、路、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和园区的绿化、美化、亮化,推进供电、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使园区尽快具备承载潜力。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学习昆山“经营园区”的理念,将园区拥有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资本化,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经营园区资产,吸引有实力、有潜力的开发投资公司承接开发建设,用市场的钱来建设一流园区。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项目引建。坚持把莱芜钢铁深加工产业园作为的承载基地,充分发挥好莱钢的招商载体作用,依托莱钢的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点,立足长三角、珠三角、港台等资金技术集聚区域,与莱钢联合组织专题招商活动,确保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签约落地,不断壮大提升钢铁深加工产业优势。同时,按照“谋划项目抓落地,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要求,盯住意向项目,盯紧签约项目,盯牢在建项目,一事一议,合力推进,透过狠抓项目推进,使落户项目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工作推动力和辐射带动力。三是倾情尽力地优化发展环境。项目是候鸟,哪里的环境好就向哪里迁移。当前,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经济工作拼得不再是政策,而是环境。因此,结合全市开展的“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突出大项目、大品牌,把目光、精力、资源聚集到大项目、大企业上来,对一批年内有望立项、到帐、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用心引导各级各部门立足职能,强化服务,一切围绕着企业转,认真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服务支持企业发展。

(五)在推动产业链招商上狠下功夫。产业链招商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招商方式,也是昆山之行的收获。昆山抓住笔记本电脑这一产业链,将笔记本电脑的世界占有量提高到全球50%以上。在令人赞叹的同时,更发人深思。钢城作为以钢铁为主导的.工业区,每年钢产量到达1200多万吨,而深加工潜力却不足30%。下一步,100吨电炉投产后,仅优特钢年产量就到达280万吨,能够满足所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因此,务必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以粉末冶金制件、轴承钢制件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以风力发电机主轴、磁悬浮轨排为主的大型设备制造产业,以带钢、H型钢为主的焊管加工产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个性是加强与莱钢规划发展部、机动处、原料处、供应处等重点处室的联系沟通,大力实施“双50”工程,深入莱钢产品的主要销售区域、主要加工企业,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吸引大型钢铁配套企业到钢城投资办厂,实现就地加工。

(六)在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上狠下功夫。“十二五”期间,莱钢的产能将压缩到600万吨,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做优做强、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因此,作为钢城区,不能再单纯的以“产量”换“效益”,务必以企业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实施“人才兴区”战略,着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潜力,尽快构成以科技创新为前进动力和发展潜力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一是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潜力。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组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靠大联强,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构建产学研合作关系。探索实施派员到高校挂职和工业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抓好企业上市工作。二是加快科研开发平台建设。把平台作为自主创新的支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在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基础上,组织企业用心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鼓励镇(街道)、开发区、高新园与省内外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高校企业的成果转化带给平台。三是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以实施“汶源英才”工程为总抓手,认真落实一系列促进人才工作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等各方面的措施,个性是注重专家型、复合型人才的引进,真正做到“引进一名人才、扶持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加快人才安居工程建设,鼓励各镇(街道)、开发区、高新园建设专家公寓,进一步改善人才生活条件。同时,着力解决好子女入托上学、工资待遇等方面的问题,努力实现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大幅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带给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