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支教后的个人总结(3篇)正文

支教后的个人总结(3篇)

时间:2024-01-20 17:21:29

支教后的个人总结(精选3篇)

支教后的个人总结 篇1

风拂过晚霞,梦揉碎泪光,夕阳划过脸庞。生命中,很多事,现在不做,以后便没有机会再做。其实一直以来,真的想对保国强由衷的说声谢谢。第一次见到保国强,觉得他是那种很靠得住的人,然后邀请他加入我的支教团队,先是看到他的什么都不怎么成熟,然后到现在基本上什么都还是能做得很好,觉得真的感到有点欣慰。从一开始,募捐书籍、衣物、玩具这些,我都是动了动嘴,提出一些想法,具体所有的实施都是他在弄,他大部分是带着蒋先欢、苏凝刚在弄,还有孙松、李贺、梓涵、韩磊、福平、侯迪、刘泷等等也帮了很多的忙,付出了很多很多。有时还把他的两个室友叫来帮忙,然后自己掏钱为他们买水、买饭,我看着真的觉得这个人非常的实在,也非常的感动。说句实话,在6月25号考完试后,我让他去收集这些东西的时候,我真的没想到他会做得这么的好,而且做事这么的踏实。可以说这次支教活动保国强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成立协会,到做协会的工作,他也做了很多很多。有时我开玩笑称:孟义军怎么就没发现你这个奇葩呢!看到他写的日记,是的,文采不华丽,但是我看得出,用心在写。勤奋和踏实永远是赢得人生的法宝,强哥,谢了,谢谢你为协会,为兄弟们付出的这么多。

用心灌溉每一个梦想

我来自青海,作为一个从农村里出来的人,本身就有那种对大自然倾赖、对大山的热爱、对大河的追求。大自然妙生万物,家乡的大山、家乡的大河、还有家乡那些粗犷豪放的他们,无一不让我思恋。在南京上大学后便离开了我可爱的家,离开了那养育我的山山水水,离开了曾今陪伴我的那些人儿。

高中三年我一直受到别人的资助,这很大程度上帮助我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上大学后我觉得每日不能只是简单地学习、吃饭、睡觉,要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大一下学期看到学校的至善黔程支教协会要招募暑期支教的志愿者,便去听了他们的宣讲会。听完宣讲会了解到他们去的地方也是大山里,也是那种偏远的农村,看到他们播放支教期间拍摄的视频,那些孩子天真的笑容,仿佛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我于是决定要好好写报名表,一定要去这次支教活动。但是,在一面的时候我就被刷了,可能他们问问题时我回答的不太好。我比较失望,我回归大山的热情就这样停留了下来。后来一位好友给我说他要组织去云南的支教,我就赶紧加入了。这位好友就是龙哥,他是东南大学缘梦彩云协会(原东南大学爱心社)的会长,就这样我们开始组织策划暑期支教。

经过大家的一起努力,支教活动确定了下来,去的地方是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此次支教我们学校总共有12个队员,活动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去彝良一中宣讲,第二是到簸迤小学支教。所有的工作确定后,我们便开始前期准备。6月24日考完高数后,我们就开始募集物资,包括书籍,衣服,雨伞,文具等等。从6月24日到7月2日的十天时间里我们大概募集了衣服693件,书籍2827本,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后来我叫其他几个朋友,我们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整理和洗衣服。最后我们将挑选出来的550件衣服和其他一些东西寄往了云南。

7月8日我们我们很激动的踏上了去往云南的火车,一路上河流、平原、山川一 一掠过。在路上颠簸了两天时间我们才到云南省昭通市,又坐车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到了县城。彝良县城是四面环山的,中间有条河流,县城随着河蜿蜒形状游走下去。大街上忙忙碌碌的景象,满是喜悦的气氛。

接下来我们就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进行了为期6天的宣讲。宣讲总共讲了三场,都是给那些高二升高三的孩子讲,一场场宣讲,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次爱的鼓励,是让他们奋勇向前的动力。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必要去惧怕前路的艰难险阻。我曾今很喜欢一句话: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在彝良一中宣讲时,我也用这句话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因为对于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人,基础教育不好,眼界也很狭窄,世界那么大,只有付出比别人十倍或更大的努力,才有机会从那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走出来。只有自己的付出达到了一定的量,才会发生质的变化。天道酬勤,没有徒手而得的收获,坚持下去才会有收获。做每一件小事,只要做到极致,你就是天才。宣讲结束后彝良一中的学弟学妹还联系我们说:“看着身边的人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进步,我感到喜悦,大概是被你们的慷慨陈词,绘声绘色的演讲,那份为梦想拼搏的执着以及强大的毅力所感染吧,是你们再度上我们燃起心中考上好大学的强大信念。”宣讲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也没有想到我们的几场宣讲能带给他们那么多的正能量,看到他们的这些话时,我觉得我们做的很值,真的为他们鼓起了勇气与信心。

记得上高中时,听过一场“唐成”感恩励志演讲,是由著名演讲家张旭坤的弟子唐成演讲的。那时候是高二下学期期末,宣讲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带给我们的那首《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不管以前自己做得怎样,自己从现在努力了一切都还来得及,毕竟还有一年的时间,只要自己付出了十倍或是百倍的努力,一定就会有收获的。每个人都应该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给彝良一中几个提问的学生说完这些,我觉得自己这次宣讲中也真正做到了自己应该做的,至少给他们一些自己从农村走出来的经历,不管怎样都对他们有或多或少的激励作用。彝良一中宣讲过后,我们便奔赴下一段路程--簸迤小学支教。

17号早上6点钟,我们向簸迤出发了。本来在彝良县城调整了几天的我们又有点激动了,毕竟县城还算是相对比较发达的地方,还没有到真正的山区。弯曲的山路,颠簸的车厢,一种熟悉的感觉已经渐渐的浸入到我的心里--大山,我热切期待的大山,虽然这与生我养我的地方相隔几千公里,但是大山的那种气息足以亲近到我的身边,大山的粗犷与豪放仿佛激起我热情澎湃的心,我终于又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因为路上堵车,到达簸迤小学已是下午两点钟,恰遇学校老师们正在改卷,然后学校校长就叫我们去帮他们改卷,忙活了大概一个多小时,试卷改完了,学校老师给我们做了点饭。接下来就是招生和住宿了。那天晚上因为各方面原因,我们没有拿到铺盖,晚上我们就找了几张桌子拼起来,睡在桌子上,没有任何盖的东西,就只穿了一个短袖,虽然以前在家乡跟父亲去卖土豆从五年级到高一的每年暑假都睡过大街。但是簸迤是地处大山,而且在山顶上,天气都比较凉,第二天早上我还是被冻醒了。学校的陈校长也很支持我们的工作的,起来之后学校陈校长将厨房的钥匙拿给我,也是帮我们解决了做饭工具的问题。到后面就是招生了。

要让学生来学校上课,主要在于家长,于是我们亲自去找簸迤村张自才支书,在簸迤村张自才支书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天上午大概有20个左右的家长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到下午已陆陆续续有50个左右的学生家长来参加家长会了。第二天,又有好多学生家长来,第二天下午,我们大概接收了50多名学生,我们就开始对他们分班教学了。到20日早上,大概有100多个学生来上课了,支教队的每一个人都很欣慰。因为学校是去年彝良县9.7地震的受灾地,教学楼等所有建筑都倒塌了,除了我们住宿的教室,和学校的一间办公室,我们的可用教室就只有4间了,而且教室都是活动板房,用泡沫、铁皮做墙壁的那种,教室空间有点小,隔音效果也很差。所以我们分班的时候,只能将一二年级分到一个班,三四年级一个班,五六年级一个班。后来又有好多学生来上课,最后确定了的学生大概有200个。不过让人头疼的是,每个班50多个,一间小小的教室已经很挤了,后来又有20个左右的学前班同学来上课,还有20多个初中生。我们也根据教室资源将初中生分了一个班,学前班的学生就很无奈的被送回了家,因为实在是没有教室坐得下他们了。后来,学生也稳定了,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慢慢地开展了。我们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除一二年级)、自然、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书法、口语交际、卫生、文明礼仪等课程,我主要是负责全校的思想品德,后来又兼上卫生、口语、文明礼貌等课程。上课期间感觉他们在知识方面真的很欠缺,但是我们也教不了他们多少。毕竟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支教前几天,还没开始家访,每天最后一节课是活动课,那是他们一天最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每天都能做不同的游戏,像“看看谁最棒“、”夹珠子“,”笑容可掬“等等游戏,每个孩子都沉浸在那一份无忧的欢乐之中。

我们支教期间是早上8点半上课,11点15下课,下午2点上课,4点半下课。支教活动大概进行了6天后,我发现每天早上都有很多人6点多到学校,后来在家访途中有几个带路的孩子告诉我说:“老师,你们上课讲的确实比较有用,我们想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再加一节课,或者缩短课间时间啊”。那时候我才认识到孩子对我们的期待,对知识的渴望。后来我们依他们的想法再加了一节早读课,给他们教点古诗、教点英语。上课时他们大多数人都听的比较认真,每次上课前的“老师好”和下课后的“老师再见”让我们更加有责任去带给他们更多,让我们更觉得自己要充当好这个角色。下课后很多小孩子都围在我们周围拉着我们和他们做游戏,那时候就是完全放开了的,没有师生的那种隔阂。

接下来就是家访了,家访是23号开始的,家访过程中,经过每家的走访才发现,这里的家庭条件都是非常差的,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有电视、有电话(只是少数),条件差一点的家庭除了点灯外,没其他任何用电设备了。很多家真的是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而且有约40%的家庭是单亲或父母双亡。家访是每天上完课才去的,我和李旭春主要是去五六年级的家中走访,大概持续了一星期左右,家访过程中有好几天晚上家访结束之后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访的地点离学校也大概有一个半左右的路程,有一次,当我们走完最后一家时,学生刘春兰和刘春莲的父母都要留我们在他们家休息,但这是不行的,最后他爸爸决定用摩托送我们回去,但被我们拒绝了。我和队友李旭春就沿小路往大路那边走,刚走到大路就有摩托追过来,我一看是刘春兰的父亲,后来我们就坐着摩托,回了学校。家访过程中,有的家里有兄妹好几个人都考上过高中,但是因为家中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放弃读书,为了生计小小年纪就去打工。我的学生中有一个是得了白血病的,她是一个很开朗,平时非常活泼,根本看不出她得了这种病。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人生展现出应有的光彩,但是对于那个学生呢?家里没钱看病,只能一直拖延下去,幼小的生命本应开出灿烂的花朵,而对于她,一切都显得那么短暂。我很心痛,我也很可惜,就现在连自己都养不活的我,根本不可能帮到她,我们个人的力量毕竟非常有限,况且大山里还有很多跟她命运相似的孩子,我们能做的只是传授给他们有限的知识,只是带给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与幻想,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其实,大山里的孩子很天真,大山里的人民真的很淳朴,大山里没有城市那种尔虞我诈,没有那种勾心斗角,他们懂得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的大爱会温暖大山里的他们。

随着时间的消逝,我们的支教工作基本接近尾声。8月2日上午,我们开始了文艺表演。因为学校没有大一点的空场地,我们就选了一个离学校20分钟路程的开阔地进行文艺表演。唯美的大山孕育了能歌善舞的她们,学生们有的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舞蹈、有的表演具有青春活力的健美操,有的唱歌,有的演小品。每个节目都让人心弦紧绷。大家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表演完毕后,我们就回学校,回学校的路上有好几个学生说他们要和我们通宵玩一晚上。回到学校我和支教队队长孙安龙将我们在学校回收挑选的550件衣服进行了发放。孩子们每个人拿着发放的高兴地回家了。8月2号晚上是当地村支书请我们去他家吃饭,我们吃完饭回来之后已是晚上八点多。走进学校发现几十个孩子在教室里等我们,他们说要和我们通宵玩一晚上,但这时学校陈校长为了安全起见,命令所有的孩子回家,有部分学生回家了,但是还有约30孩子不肯离去,就在学校门口那条道路上走过来走过去,最后在我们的劝说下,家离学校近一点的孩子都回去了,还有10多个孩子还是没有离去。那时候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我们这次支教给他们的和我们得到的都已经融为一种深厚的情谊。

第二天,也就是8月3号早上6点钟就又有好多孩子来送我们,最后一天了,每个人都有一份不舍,每个人都有一份思恋,当拍完最后的一张合照,孩子们好多都已经哭了,我们每个人心情也非常的沉重,但是在孩子们面前,支教队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落泪,当我们坐进小面包车里,每个人都落泪了,短短的支教,短短的18天,正如队长所说:支教的日子就要结束了,与其说是我们给那些孩子带去了很多知识,还不如说是那些孩子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感动。走的那天,当几十个孩子哭着送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大山深处的真情是如此动人。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关爱,每个孩子都应该被期待,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真心的希望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再见了,我的孩子们,再见了彝良。

支教后的个人总结 篇2

20xx年15名分别来至贵州大学、温州大学、南昌理工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南民族大学的银鸽志愿者秉承着“我与家乡共发展”的理念踏上了长顺县长寨镇同笋小学支教的路程,一起生活的日子,志愿者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很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孩子们也都很懂事,很关照志愿者的生活,相处的日子,都给每个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同笋小学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长寨镇同笋村,是上港集团捐资建立起来的一所学校,目前学校共有7个年级,300多名学生,19名教师,教师素质水平比较低,而且偏老龄化,很缺乏英语、美术、音乐、体育方面的老师,学校近几年虽有所发展,但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特别需要年轻教师的干劲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上课情况

在这19天里,志愿者门给孩子们上课,每天8点半开始上课到下午3点放学,一天5节课,主要是以第二课堂为主,弥补孩子们平常学习中无法教授的科目,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和视野,开设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日语、健美操、美术、音乐、排球、旅游、历史、地理、礼仪、省情等,并开展相关的画画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同时还开展了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小学生运动会,以此增强孩子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和增加班级凝聚力,另外,每天下午放学志愿者跟着学生去家访,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深入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情况。

对于志愿者的到来,在当地起了不少的反响,一大早就有一些父母带着小孩来报名,从父母的口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每多来一个学生,志愿者的信心也会多增加,通过报名的形式,志愿者可以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他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利于开展日后的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当地人们的生活情况,对支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概括!

支教的第一天,主要是给学生报名,另外是为了迎接上港集团的领导帮学校办黑板报,两个志愿者为一组负责一个班,志愿者通过自身的想象力、手机上网搜索、同学帮忙等方式,以感恩、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等为主题,承办了一批内容积极向上的黑板板!

同笋小学一直以来缺乏英语老师,这次支教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开设了英语课,在低年级从简单的英语字母开始,让他们对英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兵学习简单的单词,在高年级,给他们讲授基本的常用短语、单词,并对他们的英语书写进行纠正,同时增强他们原有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强调和巩固,加深他们对基本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记录。

此次课程在五、六年级还开设了健美操课,丰富了学生们的体育课堂,对于比较新鲜的课程,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并且认真的学习。同时体育课还开设有排球课和篮球课,教授了他们正规的发球方式、基本的打法、球赛规则。在低年级还从基础的站立开始,纠正他们原先的不足。

在三年级开设了华尔兹课,引入了比较现代的因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同时更能丰富他们的学习范围,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

由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缘梦书架”通过各方面的募捐给“银鸽”志愿者服务团捐赠了1000余册书,此次支教爱之家志愿者服务队公带去了430册图书,并在支教期间利用一间教室建立了“缘梦书架”,书架建立后反响很大,每天中午都挤满了到书架来看书的学生,有的学生还认真的做笔记。对于缺乏图书的他们来说,这次“缘梦书架”无疑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丰富的课外知识,非常感谢“缘梦书架”的捐赠,希望这样的爱心可以传承,也祝愿“缘梦书架”越办越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得更美好!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普通话,建立了校园广播站,每天中午12点15分到12点30分为广播时间,由一两个志愿者带着学生一起播报,主要内容有童话故事、体育知识、近期政治事件、生活小常识等,并且广播的同时配上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给整个校园增添的活跃和欢快的气氛。通过广播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可增加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常识。

在20xx年7月28日,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在志愿者的组织下举办了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的“银鸽”志愿者服务团爱之家同笋小学学生运动会。运动会比赛的羡慕主要有50米赛跑、跳远、跳绳、乒乓球、羽毛球、拔河。在此次运动会中,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并表现出高昂向上的精神,秉承“锻炼自我,强健体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同学们勇热烈的激情参加到各项的比赛,不断奋进,不断拼搏,勇往直前,向我们展示了祖国花朵的精彩,此次运动会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此次支教还举行了演讲比赛,每个班都有2至4名的参赛学生,这次演讲比赛采取了正规的赛式,严谨制定了比赛的细则,并由6名志愿者担任评委。虽然有点学生演讲不好,有点比较紧张,但通过这样的演讲比赛,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他们展现自我的性格。比赛最后由二年级的赵小欢同学以李白的《将进酒》胜出!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每天下午放学,志愿者组织学生按各个村列队一起回家,每一个队又选出两名小队长带队,负责把该村的所有学生安全送到家。列队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不是很习惯,只能在纸上写好地点,让学生自己归位,到后来学生基本可以有秩序的排队,并保持整齐的队伍回家。每天安排有一两名志愿者在门口护送他们回家,每次跟他们说“路上小心,明天再见!”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孩子们也都会满脸微笑的说“老师再见!”

二、志愿者的生活

志愿者睡觉的地方是原先老师的宿舍,但床板勇的是课桌拼凑而成的,四五个人一张大床,因为行李多,志愿者所带的棉被都不厚,基本上是一张单薄的床单就直接铺在桌子上,对于这样的硬床板,每天起来,都会多多少少有些腰酸、背痛,但因为每天都工作很累,所以即便很硬也是一躺就睡着。

土豆和白菜基本上每天的主菜,因为再学校附近的村民家都买不到菜,所以每次进城,大家都会来一次“大收刮”,土豆是最能放久,又经济实惠还好吃的东西,于是一开始就买了几十斤,一直吃到最后的离开,也因此大家建立了“一起扛枪,一起下乡,一起吃土豆”的友谊,大家说“没有土豆的支教是不完整的”!

支教后的个人总结 篇3

时间过得飞快,四个月的支教生活现在已经圆满结束。回想在布亚乡恰里米亚小学这半学期中的点点滴滴,给我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宝贵财富。最好的总结就是:我们用爱心去耕耘,收获的是感恩的心。教书育人长才干,支教生活见真情。在思想上、业务上我受益匪浅,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老师的关怀,得到学校的肯定,对于我真是莫大的安慰。

一、思想方面

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我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服从学校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无请假现象,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教师,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

二、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除了担任二年级和三年级两个班的汉语课外,还担任了六年级的体育,一周的课时达到了26节.所以在这四个月以来的工作我受到了各方面得锻炼,不仅能教好汉语,而且能像模像样地组织学生上体育课了。身心也得到了锻炼。其次,搞好二年级的双语教学工作任务的艰巨。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我深深地知道,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生,还要利用业余学习时间和学生多交流汉语,使学生在汉语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汉语。

在日常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努力营造民主、快乐、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尽情释放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我在所教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前,我认真备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我再现教师的风采,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积极地鼓励,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处理好学生作业,并对潜能生进行重点辅导。通过我的努力,四个月以来,我所任教的三年级两个班以及二年级学生汉语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此外,我通过备课以及与其他教师一起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对学生的的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生活方面

首先,学校的领导对我们支教老师非常重视,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在生活中工作上他们都尽可能的为我们提供方便,为我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更好的投身于工作之中。我们倍感温暖。我积极与同事搞好关系以便沟通。由于离住宿比较远,学校让我们实习老师在幼儿食堂就餐,常利用茶余饭后与老师们聊聊天,叙叙家常,谈论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其次,和田也没有大雪分飞,入冬后飘过几天的雪,零星的在地面上洒过,在没有一点痕迹,学生们到是激动的不知所措。在这里,冬天是萧瑟的,可我并没有冷的很憔悴,反而每天都有时间做修十字绣,看电影,聊天。在这里的生活是最难忘的,有过欢声笑语,有过泣不成声,有时候,因为自己说话不经大脑思考,搞得别人不好下台,自己心里也尴尬好久,也有因别人一句无心得话,心里来回捣咕好几便,也有因自己的好心冷不丁换来满满一盆凉水,顿时抽畜的感觉。但是不管怎样,发生什么,所有一切都在慢慢过去,现在仔细回味,还是留下的笑容比较多的多。

最后,在生活上我学会了独立,而且来这里,才真正懂的柴米油盐菜的贵,发现打羽毛球,下跳棋,打扑克,看电影的乐趣是多么的不可丢,更重要的是每周每天有规律的课堂生活,即使我们在怎样无奈,怎样气愤,还是在每天坚持的面对他们,认真的批改他们的作业,写好自己的教案,练习一遍又一遍的粉笔字。这四个月的生活,像一艘船,上面载满了无数星星与月亮,明明暗暗,但是,我想在我离开时,我记得应该是那最亮最明的星与月,以及那条船上洒下过童玲般的笑声和愉快的往事!

四个月的支教工作是短暂的,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重温自己的支教生活,尽管看起来显得有些平淡,但是它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与老师们的真心接触,我收获了真挚的友谊,收获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人生的道理,并且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路,锤炼了能力,更为布亚乡恰里米亚小学教师身上那种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安于清贫的实干精神而深深感动。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