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合集22篇)正文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合集22篇)

时间:2024-04-07 15:45:30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精选22篇)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1

通过调查发现,家长的教养态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家长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强;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般;而家长教养态度是保护型,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

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园教育不一致,要求不统一。

在幼儿园,老师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但家长的教养态度不正确,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巩固。有的孩子一回到家就把幼儿园学的本领都还给了老师,在家里从不自己做事情,如孩子们在幼儿园自己叠被、整理书包,在家里却由家长代劳。造成幼儿的两面性。

2、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不重视。

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认为这些琐事,大人随手就可以做的,何必让孩子劳神;还有的认为孩子还太小,长大了自然就会做了,一切代劳也是理所当然;这样使孩子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上心,而对自理能力、劳动等就不太重视,存在这种心态的家长比例不在少数,这也算是一种社会风气造成的。

3、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需要指导。

生活自理也是经过训练才学会的,需要老师和家长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去训练他们,但一部分家长缺少教育的方法策略,不知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没有教给孩子劳动技能。需要专业指导。

4、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度包办代替。

由于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一切事情都给想到了,准备好了,照顾到了。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都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不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

5、孩子做事家长不放手,剥夺了孩子锻炼机会。分以下三种情况:

(1)不放心。一部分家长不放心孩子自己动手,吃饭慢了怕饿着,穿衣慢了怕冻着,自己洗脸怕洗不干净,孩子做家务担心伤到或弄坏东西。所以一切事情都不肯放手,使孩子很少有机会锻炼。

(2)怕麻烦。一部分家长怕麻烦,开始时孩子的劳动效果也许会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嫌麻烦,干脆自己做,剥夺了孩子锻炼机会。

(3)赶时间。有些家长工作忙,时间紧,他们没有时间等孩子自己慢慢自理,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孩子所有生活上的事项都在他们匆忙中被包办了。这种做法剥夺幼儿早日获得自理能力的机会。

经过调查有25%的幼儿本来已经学会做的事,但由于家长这个不准动,那个不让摸,家长过多的限制和包办,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6、长辈溺爱,家庭成员未形成统一战线。

传统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水平较差。原因一是在传统家庭中,祖辈因为"隔代亲"的影响重养轻教,什么都包办代替,有的父母想让孩子自己动手,但长辈舍不得,就出来打圆场,进行阻拦,两代人教育观念、方法不一致使孩子养成任性、娇气、依赖心理,从而影响自理能力的发展。原因二是在传统家庭中,有较多的成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孩子的事情都可以由家长"代劳",长久下来,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不会做,等待家长帮忙成为他们的习惯。

7、不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另外一种现象是,家庭环境相对较差的孩子比家庭环境较优越的孩子爱劳动,自理能力强,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句古话。

8、孩子过分依赖。

有的孩子任性倔强,有些自己能做的事或已学会的事在父母面前就是不肯做。

采取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有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指导和实践:

1、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如果光靠幼儿园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将是纸上谈兵,因为孩子的成长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协调,才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发展的教育合力。因此教师要了解幼儿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导家长的教育。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将一些教育方法介绍给家长, 以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形成“同步式”家园共育。通过填写“家园同步小能手交流册”的形式进行。如在交流册中分别设计有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以及孩子本人填写的内容,及时交流幼儿自理劳动方面的情况,使教师了解每个幼儿最近的生活自理和家务劳动情况。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的自理活动情况和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自理情况等,以便及时帮助孩子适应集体活动的需求。

2、加强家园联系,转变家长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念。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47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因此我们将定期组织家园活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家访,在家园通平台开辟专栏,进行家教经验交流,帮助家长提高重视劳动教育的意识,掌握教幼儿动手的技巧和方法,使家长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帮助并付诸实施,使孩子在园和在家表现一致,配合幼儿园共同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指导家长掌握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内容与方法。

指导家长有意识地、有目的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给孩子一个机会去尝试。当孩子对做某件事有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抓住学习的敏感期,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自理能力。

(2)给孩子一段时间去学习。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习过程,即使孩子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也要容忍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3)教孩子一个方法去锻炼。家长要用合适的方式教给孩子自我服务的技巧,使孩子能够胜任劳动。如用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引导孩子整理图书,用图谱的方式教孩子洗脸。这些方式直观有趣,孩子很喜欢。

(4)给孩子一个要求去贯彻。提出的要求要能让孩子胜任,在要求和任务提出后,家庭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5)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主动学习。为孩子创设适合他们的空间,如腾出家具的低矮部分放置孩子的物品。家庭空间中的一部分要以孩子为本,为孩子所需,为孩子所用。让孩子在合适的空间中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6)给孩子良好的心理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快乐的,运用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孩子,帮助孩子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

4、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家长,请他们总结自己的有效经验方法,并借助此类家长积极的力量影响班内其他家长,带动其他家庭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对教养态度是放任型及保护型的家长,经常与其沟通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多讲一些成功地家教案例,并通过吸引其参加班级的家教论坛、亲子活动等影响家长,慢慢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5、做好祖辈家长工作,取得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1)通过孩子的父母来影响祖辈的教育。

比如放一些育儿杂志在书架上,与老人一块儿读读,或开诚布公的和老人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使祖辈家长逐步意识到: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的面对一切,所以从小要让孩子独立去思考解决一些事,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起一个辅助作用,可以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都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

(2)通过家园联谊活动,使家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

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来,让家长在活动中亲自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教育自己的孩子。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2

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

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

1、基本情况。截至20xx年3月,我市只有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数为628345人,其中小孩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数为437619人;现已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18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扶助对象1436人(因为我市目前还没有做过失独家庭情况的统计工作,所以这个数字仅指女方年满49周岁领取独生子女死亡特殊补贴的家庭成员数)。以走访调研的**县为例,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家庭达74286户,占家庭总户数的15.5%,其中独生子女意外死亡**1人(女方年满49周岁),占独生子女家庭户数的1.76‰。目前出现的这群失独者大多出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恰逢我国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

2、经济状况。丧子之痛让他们生活无望,也失去了创造生活的积极性。他们中大部分生活贫苦,有极个别甚至居无定所,借住在村里的公房(如仓库)或亲戚闲置的旧房。农村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117-**5元/月的农村低保、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家庭普遍较为微薄的劳动所得。城镇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270-350元/月的城镇低保金、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个人劳动所得。

3、精神状况。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

4、帮扶状况。我市从20xx年起按照省里的政策给予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每人每月50元。20xx年起我市执行国家出台的一项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100元。20xx年起我市执行标准随国家标准提高,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5元。随着物价上涨,我市从20xx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金在国家标准上增至每人每月235元。部分县市区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了扶助标准。如**区从20xx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15元。**区从20xx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00元。**区**乡在20xx年6月设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7户失独家庭每年领取3000元到5000元的帮扶基金。南岳区从20xx年起在失独家庭父母生日、春节时分别送上生育关怀慰问金600元,对再生育家庭给予一次性生育关怀金500元。**区参照市级标准执行。**市从20xx年起将农村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代缴范围,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60元的标准从计划生育关怀资金中予以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⑴经济收入偏低。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

⑵精神创伤极大。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一些人把失独者视为不祥之人,他们所给的东西也被视为不祥之物,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

⑶养老就医极难。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高、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这是我们走访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下,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不好的失独家庭,尤其是这一类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就医更是个大难题。

2、产生的原因

⑴政策关怀不够。

一是对失独家庭的政策保障落实不到位。如20xx年底颁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这里的“必要的帮助”只是原则性规定,对帮助的形式、金额、负责部门及年龄等均未作明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又如20xx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独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这里的“必要”是哪种类型,“补贴”标准是什么,由哪个部门负责同样缺乏明确的规定。

二是对失独家庭的救济帮扶政策存在漏洞。如现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限定“年满49周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才能获得特别扶助,但这样不少49周岁以下的失独父母距离获得特别扶助就有一段较长的“真空期”,在他们最感孤立无助时却享受不到政策的关怀。同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大多数女性还不到45岁就已经无法实现再生育了。因此以年满49周岁为限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三是各级财政投入不够。

(1)社会关怀不够。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门养老服务机构,也没有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和民间组织。

(2)自我激励不够。主要体现在失独家庭无法走出丧子之痛的心灵创伤,丧失生活信心,无望开创新生活。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据调查,70—80%的失独父母存在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近半数患有抑郁症。

丧子之后,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恐惧一切节日和聚会,极力躲避世俗人伦,常常处于压抑和自闭之中,无法积极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城镇失独家庭。

三、关于解决我市失独家庭主要问题的建议

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践行者,对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规。建议考虑放宽“单独生两胎”的政策,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失独家庭的发生机率。在生育政策法规的出台上,给予所有失独家庭相应的扶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失独家庭帮扶对象的年龄划分。建议政府出台关爱失独家庭的相关政策,明确享受对象、享受标准、负责部门、审批程序、资金筹集与发放管理等基本内容。

二是建立健全对失独家庭的养老机制。根据大多数失独家庭养老的实际,建议政府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根据我市财政收入状况和上一年度的物价上涨指数,提高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政府为失独家庭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形式为失独家庭养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建立相关社会资源向失独家庭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人社和卫生部门参照五保、低保、残疾人标准,给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失独家庭成员免费享受医保和养老保险待遇。民政部门参照“三无”和“五保”老人待遇,将年满55周岁的失独女性和年满60周岁的失独男性优先纳入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尤其是对患有疾病、无生活来源的失独对象,更要适当放宽年龄限制,通过采取分散与集中供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卫生部门出台看病就医的特别扶助政策,定期为失独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亲情护理服务。

三是定期发布失独家庭的权威数据。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包括所有失独者在内的失独家庭数据库,定期面向社会公布权威统计数据,并及时更新,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同时建立失独家庭健康档案。

明确记录每个失独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与卫生医疗机构协调,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

2、建立健全失独家庭社会公益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失独家庭社会关爱救助”机制。建立网络心灵驿站,通过开辟失独家庭网站专栏、建立失独者QQ群等形式,面向社会定期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和心灵交流等活动,为失独家庭搭建一个及时、便捷的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失独家庭,营造人人尊重、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同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失独家庭做义工,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二是建立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资金共同参与机制。建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事业,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成立社会养老爱心机构,鼓励社会兴办养老院和专门的失独家庭老年公寓,形成政府补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集资的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

三是建立多部门帮扶的联动机制。帮扶失独家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个领域,绝非一个部门的事。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帮扶优势,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帮助失独家庭走出精神低谷、重拾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尤其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特色优势,针对失独母亲这个新弱势群体中特殊人群的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关怀失独母亲公益活动。

3、积极引导失独家庭重拾生活信心。

一是开展精神慰藉。建议设立心理咨询公益岗位,充分发挥(村)社区的基层工作者和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培训,指导他们定期与失独家庭成员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一对一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和痛苦。

二是鼓励并帮助失独家庭重新构建完整家庭。对于尚处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失独家庭,开展“再生育”服务。除帮助他们办理相关生育证件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还可以为其免费提供生理检查、优生监测等相关生育信息免费咨询和检查服务。遇到本级医疗部门解决不了的难题,应积极联系上级医疗部门,免费提供实验室检查、试管婴儿培育等系列生育信息咨询服务。对于失去生育能力,愿意收养子女的失独家庭,开展“重组家庭”服务。民政局、公安局和人口计生委积极协调,主动提供有关收养信息,优先安排收养福利机构儿童,对失独家庭在办理合法收养手续、婴儿入户手续时实行特事特办,繁事简办。

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失独家庭参加社会活动。引导失独家庭、有特长的空巢老人组建各种文体队伍,开展文体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娱乐身心,融入社会,用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来冲淡他们的记忆伤痛。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3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者年龄大都在50开外,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如何破解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在多界别提案中,政协委员向政府提出多项建议,农工___建议政府统计失独家庭,并定期发布数据。民进中央和农工均建议成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针对失独群体问题的存在以及其严重性,建议在国家、政府层面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正视失独问题的存在,全中国要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字,并定期发布,便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更多关于失独家庭的调查报告内容,请看下文。

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

1、基本情况。截至20xx年3月,我市只有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数为628345人,其中小孩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数为437619人;现已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18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扶助对象1436人(因为我市目前还没有做过失独家庭情况的统计工作,所以这个数字仅指女方年满49周岁领取独生子女死亡特殊补贴的家庭成员数)。以走访调研的xx县为例,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家庭达74286户,占家庭总户数的,其中独生子女意外死亡xx1人(女方年满49周岁),占独生子女家庭户数的。目前出现的这群失独者大多出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恰逢我国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失独家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经济状况。丧子之痛让他们生活无望,也失去了创造生活的积极性。他们中大部分生活贫苦,有极个别甚至居无定所,借住在村里的公房(如仓库)或亲戚闲置的旧房。农村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117-xx5元/月的农村低保、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家庭普遍较为微薄的劳动所得。城镇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270-350元/月的城镇低保金、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个人劳动所得。相对而言,农村失独家庭的经济更拮据,面临的生存挑战更严峻,对经济帮扶的需求更大。

3、精神状况。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相对而言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更大,对精神帮扶的需求更迫切。

4、帮扶状况。我市从20xx年起按照省里的政策给予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每人每月50元。20xx年起我市执行国家出台的一项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100元。20xx年起我市执行标准随国家标准提高,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xx5元。随着物价上涨,我市从20xx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金在国家标准上增至每人每月235元。部分县市区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了扶助标准。如xx区从20xx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15元。xx区从20xx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00元。xx区xx乡在20xx年6月设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7户失独家庭每年领取3000元到5000元的帮扶基金。南岳区从20xx年起在失独家庭父母生日、春节时分别送上生育关怀慰问金600元,对再生育家庭给予一次性生育关怀金500元。xx区参照市级标准执行。xx市从20xx年起将农村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代缴范围,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60元的标准从计划生育关怀资金中予以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我市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依然不能解决因为失去唯一的孩子而造成的经济和生活上的困难。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⑴经济收入偏低。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独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医药费后陷入经济困难,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

⑵精神创伤极大。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一些人把失独者视为不祥之人,他们所给的东西也被视为不祥之物,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因此,相对于物质帮扶而言,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为迫在眉睫。

⑶养老就医极难。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高、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这是我们走访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下,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不好的失独家庭,尤其是这一类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就医更是个大难题。医疗开支让他们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还常常面临无人办理正常医疗住院手续和术后无人照料等问题。

2、产生的原因

⑴政策关怀不够。一是对失独家庭的政策保障落实不到位。如20xx年底颁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这里的必要的帮助只是原则性规定,对帮助的形式、金额、负责部门及年龄等均未作明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又如20xx年4月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独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这里的必要是哪种类型,补贴标准是什么,由哪个部门负责同样缺乏明确的规定。二是对失独家庭的救济帮扶政策存在漏洞。如现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限定年满49周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才能获得特别扶助,但这样不少49周岁以下的失独父母距离获得特别扶助就有一段较长的真空期,在他们最感孤立无助时却享受不到政策的关怀。同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大多数女性还不到45岁就已经无法实现再生育了。因此以年满49周岁为限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三是各级财政投入不够。虽然自20xx年1月起,我市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35元,可相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水平和失独家庭面临的实际困境而言,我市各级财政投入依然偏少,扶助标准依然偏低。

⑵社会关怀不够。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门养老服务机构,也没有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和民间组织。随着失独家庭在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公益服务事业和社会养老工作明显滞后。

⑶自我激励不够。主要体现在失独家庭无法走出丧子之痛的心灵创伤,丧失生活信心,无望开创新生活。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据调查,7080%的失独父母存在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近半数患有抑郁症。丧子之后,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恐惧一切节日和聚会,极力躲避世俗人伦,常常处于压抑和自闭之中,无法积极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城镇失独家庭。

三、关于解决我市失独家庭主要问题的建议

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践行者,对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化解心理障碍,既需要有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政府的帮助,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为此,我们建议: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规。建议考虑放宽单独生两胎的政策,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失独家庭的发生机率。在生育政策法规的出台上,给予所有失独家庭相应的扶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失独家庭帮扶对象的年龄划分。建议政府出台关爱失独家庭的相关政策,明确享受对象、享受标准、负责部门、审批程序、资金筹集与发放管理等基本内容。二是建立健全对失独家庭的养老机制。根据大多数失独家庭养老的实际,建议政府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根据我市财政收入状况和上一年度的物价上涨指数,提高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政府为失独家庭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形式为失独家庭养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建立相关社会资源向失独家庭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人社和门参照五保、低保、残疾人标准,给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失独家庭成员免费享受医保和养老保险待遇。民政部门参照三无和五保老人待遇,将年满55周岁的失独女性和年满60周岁的失独男性优先纳入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尤其是对患有疾病、无生活来源的失独对象,更要适当放宽年龄限制,通过采取分散与集中供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门出台看病就医的特别扶助政策,定期为失独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亲情护理服务。三是定期发布失独家庭的权威数据。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包括所有失独者在内的失独家庭数据库,定期面向社会公布权威统计数据,并及时更新,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同时建立失独家庭健康档案。明确记录每个失独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与卫生医疗机构协调,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家庭的功能结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追求民主、平等、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已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共识。另一方面,家庭矛盾增多、离婚率上升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为了深入分析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的特点和问题,探寻在新形势下化解家庭矛盾、构建幸福婚姻的对策和途径,推动文明家庭建设向纵深发展,张家港市妇联于20xx年底及20xx年初对全市21个镇1000个家庭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走访,本文是对调查情况的综合分析和理性思考。文中调查数据、事例均是以张家港市为例。

一、近年来张家港市婚姻家庭呈现的新特点

1、家庭结构日趋单纯,生活追求各取所需。

在接受调查的1000个家庭中,由父母、子女组成的三口之家占了。绝大部分年轻夫妻结婚之后,不再与父母或岳父母一起居住,纷纷另起炉灶,建起了温馨的小家。不少小家庭只是在孩子出生之后一个阶段或节假日回去与父母团聚一下。这样一种模式不仅能满足年轻夫妻追求自由空间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人清静、闲适的晚年生活追求,为他们腾出更多时间参加健身、旅游,发挥晚年余热、实现二次创业创造了条件,有效地减少了两代之间因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不同引起的家庭矛盾。

2、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物质精神并驾齐驱。

调查发现,的家庭生活质量近年来有大幅度提高。具体体现在:一是家用电器现代化。的家庭用上了全自动洗衣机、电脑型电饭煲及微波炉等高档电器。电视机已全面普及,家均拥有达台。的家庭有电脑、cd机、音响、家庭影院等文化娱乐设施,不少农村家庭由当初的彩电、冰箱、洗衣机三大件,发展到摩托车、空调、家庭影院等全方位的现代化。二是家政服务社区化。现代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家务劳动已日渐成为家庭的一大负担。但随着近年来社区服务业的蓬勃兴起,社区幼托服务、托老保健、家庭保洁、学生小餐桌等家政服务项目,为家庭减轻了负担。不少家庭,特别是中高收入的城市家庭,已成为社区家政服务的受益者。在接受调查的1000户家庭中,接受家政服务的户数20xx年为239户,20xx年上升到356户。三是文化生活健康化。近年来,家庭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费呈直线上升趋势,读书、订报、看电影电视、看演唱会已成为家庭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在接受调查的1000户家庭中,100%的家庭都有读书看报学习的习惯,藏书数量最少的为50多册,最多的达1000多册。的家庭有早锻炼、上健身房的习惯。特别是张家港市开展的“四个一”读书活动(即一顶书橱、一份报刊、一盆花卉、一件健身器材),极大地促进了家庭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

3、家庭稳定仍为主流,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调查发现,的夫妻都表示对自己的婚姻满意或基本满意,100%的家庭都知道“男女平等”概念,99%的家庭都向往平等、稳定、和谐、民主的婚姻生活。这表明,我市家庭仍以稳定为主流,提高婚姻质量、追求幸福生活已成为全市广大家庭的共识。这些共同点体现在:(1)在事业上,夫妻各有追求,女性的经济地位相对独立。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的家庭夫妇俩都各有自己的职业,其中不少夫妻在事业上都各有建树,形成了比翼双飞的格局。的家庭丈夫在企事业单位上班,妻子在家种责任田或搞手工业、副业,既能照顾家庭,又有相当的经济收入。有的家庭夫妻都在自办的私营企业工作,丈夫、妻子各有分工,共同支撑企业的成长发展。(2)在家庭中,夫妻权利义务相对明确,女性的家庭地位进一步提高。调查中,的丈夫认为家务劳动是夫妻双方共同的义务,丈夫应该在工作之余分担家务劳动。48%的家庭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协商处理家庭重大事务,妻子享有对家庭重大事务决策的权利;的家庭妻子享有对日常生活开支的支配权。还有不少丈夫认为“男人是赚钱的笆,女人是聚钱的斗”,赚钱交给妻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互谅互让、协商解决已成为大部分家庭处理家庭事务的共同准则。(3)在婚姻情感上,夫妻追求趋向一致,女性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在婚姻和感情方面,夫妻对感情生活的追求越来越注重质量和内涵,过去的温饱型婚姻已向质量内涵型转变。调查中,有99%以上的丈夫或妻子都希望配偶能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关心照顾的同时,在精神能给予慰籍,尤其在经受挫折和打击时多给予一点理解关心。的夫妻都认为沟通、交流是增强夫妻情感的必要手段,56%的家庭认为亲情在各人心目中的份量,决定了家庭的稳定程度。调查还发现,有不少职业女性在扮好单位及家庭两个角色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追求个人的生活空间,健身、美容、社交、旅游等休闲生活方式,极大丰富了女性的业余生活,过去那种一下班就围着锅台转,围着丈夫子女转,自己没有一点生活空间的女性已越来越少。

二、张家港市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调查反映出我市婚姻与家庭质量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离婚率稳重有升,选择文明离婚方式的人增多。

从19xx年-20xx年协议离婚的数量由442对上升到568对,增。起诉离婚数由838对上升到926对,增。离婚数量稳中有升,而其中协议离婚数上升明显,这说明男女双方选择文明离婚方式、共同协商离婚

事宜、和平解决财产分割、平静接受离婚现实的人数在逐年增多。离婚原因依次为:婚外恋(占45%),性格、感情不和(占41%),家庭暴力(占10%),经济原因(占2%),其他(占2%)。

2、因婚外恋导致的家庭纠纷日益增多。

近三年来,在市镇两级妇女组织接到的来信来访中,婚外恋导致的家庭纠纷在逐年上升,所占比例由31%上升到45%,仅20xx年市妇联接到的129件信访案件中,由第三者插足引起的家庭纠纷就有61件,占同期信访总数的47%。这些统计数据仅仅是从来信来访中发现的,许多未向妇联反映的家庭纠纷案件尚无法统计。

3、因家庭矛盾激化导致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因家庭纠纷引起的社会问题,如自杀、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家庭纠纷上升为刑事案件、家庭成员患精神性疾病等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张家港市市区某新村许某,因丈夫常年在外寻花问柳,在某天深夜与丈夫激烈争吵后,对生活失去信心,上吊自杀。南丰镇某村18岁女青年孙某,因担心父母离婚后自己的生活学习费用无从着落,于20xx年3月在南京卧轨自杀。20xx年4月张家港市发生的4起恶性案件中,3件是家庭纠纷激化引起的,其中2起主角为女性。东莱镇唐某,女,42岁,因怀疑在自家油漆店内打工的安徽人宋某与其丈夫有暧昧关系,曾多次要求宋某离开,屡遭拒绝后怀恨在心,萌生了报复念头,于20xx年7月18日下午4时,以上街买东西吃为名,从宋某租住处将其两个儿女(男孩,9岁;女孩,5岁)骗至一河塘边,将两人推入河中,致其溺水身亡。20xx年市公安局接到因家庭纠纷引发的报警案件160多起,超过上年总数。

4、离婚妇女、离异家庭子女的合法权益时有侵害。

一是离婚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受到侵害。农村妇女离婚前,土地承包合同都是以男方名义签订;离婚后,妇女的土地承包权无法落实到应有的份额,回到娘家又无法恢复出嫁前原有的土地,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二是部分离婚妇女的住房权益得不到保障。婚前所(购)建住房,法院判给了男方;婚后共(购)建住房,女方即使暂时拥有其中一部分的居住权,但因夫家骚扰,也不得不放弃,名不符实。三是因男方隐匿、转移财产,使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四是子女随母亲生活的其抚养费往往难以落实,这类情况尤以农村居多。五是在农村非法同居的情况仍时有发生,不少妇女在法院解除非法同居关系后只能空身走人。

三、造成张家港市婚姻家庭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中暴露的婚姻家庭问题可以看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市场经济对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建立,使市场主体在竞争机制中发挥了较大的能动作用。不少家庭成员面临着分流、下岗以及快节奏、高效能、高风险职业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加之现代社会人们的主体意识日益复苏,致使两性关系的矛盾越来越难调适。不少夫妻本来怀着美好的向往进入婚姻,但由于不善于化解社会压力和家庭矛盾,致使本该有希望挽救的婚姻一步一步走向死胡同。例如物资系统女工徐某,由于单位经济效益不好,下岗在家。丈夫见妻子下岗,不但不安慰,反而冷嘲热讽,致使妻子在打击下患上了糖尿病、白内障,最后渐渐双目失明。丈夫见妻子失明,干脆在外与一洗头女长期姘居,经组织多次做工作仍不能回心转意,最后夫妇俩不得不对簿公堂。市场经济对当代婚姻家庭关系的冲击还表现在利益驱动迫使现代人的婚恋观、价值观受到影响。以能否赚到大钱作为择偶标准、以赚钱多少决定夫妻在家中的地位、为了金钱不惜作为第三者破坏他人家庭、有了钱就寻找刺激等现象屡见不鲜。此外,社会转型时期人的自主性、流动性的增加,意味着人在更大程度上的自由解放,这必然会提高感情的风险和婚姻的难度。

2、道德观念的变化带来家庭美德的淡化。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5

专业:姓名:学号:

电,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能源,看似很清洁,但在电力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并排放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所以需要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尽量节约用电。 调查目的:了解家庭用电的实际情况,提高节约用电的意识,做到安全用电、绿色用电,节约用电。

调查内容:

家庭用电主要是电视机、空调、电脑、冰箱、照明、还有厨房电器等,这些用电器的节能程度不同。在购买这些电器是尽量买能耗标示等级为1级的,可能会比其他的贵一些,但是寿命会长,节电能力强。另外在使用这些电器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冰箱:放置地要选择在室内温度低,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开门取物的.次数要少;存放食品,要待食品凉到室温后再存入冰箱内;及时化霜,冷凝器、冷冻室要保持清洁,以利散热。

电视:控制亮度,一般彩色电视机最亮与最暗时的功耗能相差30瓦至50瓦;控制音量,音量大,功耗高,每增加1瓦的音频功率要增加3瓦至4瓦的功耗。晚上看完电视后应该将电源线拔掉。

照明:据电工介绍,节能灯比白炽灯可节约用电60%,如果每户都将一个40瓦的灯换成同样亮度的8瓦节能灯,就能减少很多用电负荷。

空调:夏季空调的使用会增多,同样要注意节约用电,要把空调的温度尽量调高(26度左右),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长期在空调屋内会影响身体健康。温度过低对身体也会有伤害,不能图一时凉爽。

其他家电:电器的插头插座要接触良好,否则会增加耗电量,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电器。电水壶的电热管积了水垢后要及时清除,这样才能提高热效率,节省电能。

总结建议:

1、夏天用空调的时候可以在你原来的基础上调高两度。

2、把家里的灯泡都换成节能灯,购买费用会高一些,但是会更省电,寿命长。

3、无论在什么地方记得随手关灯。

4、电脑、饮水机、电视机等电器在不用时尽量把电源关掉,减少待机。

5、夏季多发雷雨天气,记得把家里的电源插头、电话线及时拔掉,尽量减少使用手机。

通过这次暑期家庭用电调查,我懂得了一些节约用电的常识,也知道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做的还很多很多,这里只不过给了大家几点建议,希望大家努力去做到。也许每一个小细节并不能节约很多电,但积少成多就能取得很大成果的。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一些有益于节电的事情,那节约的电力将会是一个庞大和惊人的数字。如果我们继续浪费电,那就会越来越多地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电就像我们每天呼吸一样重要,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但是如果过度浪费和不知有效节能,它也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所以,同学们,让我们齐心协力,节约用电,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6

一、总体情况

(一)高离婚率下产生的庞大单亲家庭群体。通过对全县16个乡镇、学校及0-18岁单亲家庭子女及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我县有单亲家庭子女2840名,占我县未成年人总数的3.12%。其中,62.4%单亲家庭子女是由于父母离异而造成的,29.2%是由于丧偶,其它情况仅占 8.4 %。调查显示:我县有5个乡镇因父母离异形成单亲家庭的高达90%。在0-18岁未成年人单亲家庭中,子女仅7-14岁年龄阶段的居多,占59.8%。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特点,心理情绪。由于家庭的缺损,造成了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他们通常表现出孤僻、内向、任性等性格弱点。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在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在调查的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处在离异家庭的单亲家庭子女,大都行为习惯差,甚至染有不少不良习气,诸如抽烟、赌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寻衅闹事等等。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数单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多数单亲家庭的生存状况是十分艰难的,生活条件差,生活质量跟不上需求。在调查中发现,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有53.9%随父,46%随母,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扶养的占0.1%;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家庭,父或母为了寻求生计,外出务工,也只能将子女交给长辈或他人看管。

(四)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文化结构。调查的单亲家庭中家长是农民的居多,占整个的89.76%,是工人的占4.2%,是干部及其他的占 6.04%;同时,他们的文化层次也参差不齐,其中,小学文化占单亲家庭的60.59%,中学的占34.01%,大专以上文化层次较高的只占其中的 5.4%。

(五)单亲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在学校的教育中,86.7%单亲家庭的子女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13.3%单亲家庭的子女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子女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其中,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亲子女属于个别现象,只占0.6%,成绩较差的占78.3%。由于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不具备给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因此,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未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六)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需求和健康状况。在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多数孩子的健康状况一般,有一部分孩子的健康得不到保证。在91%的孩子内心深处中最渴望有一个完美、和睦的家庭,能够同时得到父亲和母亲的爱,45.6%的渴望不再受到别人的歧视,48.2%的希望得到社会的救助。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质量差。单亲家庭的父母一人既要承担沉重的家务,为了生活又要努力的生产、工作,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方面常显得力不从心,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单亲家庭中,多数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孩子托付给家中的长辈,监护人本身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质不高,严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式方法,不具备对孩子进行家教的能力,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质量差。

(二)单亲家庭子女思想及行为习惯出现空缺。在调查的单亲家庭中,子女7-14岁年龄阶段的居多,占其中的 59.8%,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由于父母离异或死亡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同时,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有45.6%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别人的歧视,48.2%的孩子生活条件较差。在这种缺少教育和关爱的环境中生活导致了他们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等孤僻古怪的性格以及比较极端的对人处事态度。常常表现得内向、不愿多接触人,也不愿与人交流,自控能力较差,感情冲动好斗,甚至做出危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7

调查显示:江苏1/4家庭生活透支 教育是第一因素

日前江苏省城调局对全省5000户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费调查后发现,今年前10个月,江苏省城镇居民中约有27%的家庭生活超支。教育负担沉重是导致家庭透支的最重要因素,医疗、馈赠等因素的影响则分列二、三位。

调查显示,这5000户城镇居民家庭中在校生有1316人,其中本年度内有16%%的中学生缴纳了择校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民办大学生其家庭花钱较多。1300多户超支家庭中因教育开销大而造成透支的最多,占32%,其中花费万元以上家庭达169户,最高一户支出高达9万元。

其次,因大病医疗而造成家庭超支的也占21%,其中花费万元以上家庭达53户,最高户支出高达7.5万元。

“人情消费”也成为导致家庭超支的第三大因素,调查发现,因红、白喜事和亲朋馈赠等而出现超支的家庭竟然占到了16.9%%,其中最高一户支出高达9.1万元。

上海家庭总收入四分之一用于子女教育消费

上海市妇联、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上海市家庭教育发展状况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拥有18岁以下子女的家庭中,孩子教育消费占全家总收入四分之一左右。

上海市未成年子女家庭平均把全家总收入的23.6%投入到子女教育中,该比例远远高于美、加等国10%左右的居民教育支出比率;如果加上大学教育和海外留学费用,这一比例还会大幅上升。

课题组调查了上海市986户家庭,是近年来该地相关调研中规模最大、抽样覆盖面最广、涵盖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调查。课题组总结认为家庭教育成功的三大标准出现了变化,大多数家长认为下一代的道德(65.9%)、心理(60.5%)和身体健康(48.0%)是衡量家庭教育质量的三大标准。其中,道德发展首当其冲,心理健康取代了学习成绩(35.3%)跻身为最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课题组认为,这种全新的家庭教育评估视角对于传统的“德智体”标准来说具有革新意义。

调查数据显示,在公众家庭教育观中,道德意识和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有所提升。52.8%的家长都认为下一代的道德发展最为重要,18.3%的家长认为习惯培养非常重要,只有15.1%的家长坚持学习成绩是家教第一要素。

知行不一仍然是当前家庭教育最主要的问题,虽然大部分家长宣称子女的道德和心理发展是自己最重视的,但对学历的高期望却反映出家长实际上还是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数据表明,上海市41.8%的家长都希望子女至少拥有大学文凭,23.6%的家长希望子女拥有硕士文凭,16.3%的家长希望子女拥有博士学位。

调查表明,拥有0~6岁子女的家庭和12~18岁子女的家庭都认为他们目前最重要的家庭教育任务依次为道德、学习和心理发展;而拥有7~11岁子女的家庭认为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其次才是道德和身体健康;对于拥有18~25岁成年子女的家庭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道德和心理,其次才是学习。

此外,家庭教育内容也出现了新动向,理财教育、网络教育、生理卫生教育和艾滋病知识教育等与当代社会环境相呼应的新兴领域,开始成为上海市家长关注的内容。其中46.1%的家长表示自己经常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30.0%的家长表示自己常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17.8%的家长表示自己给孩子常讲起艾滋病知识,9%的家长表示自己常对孩子进行生理卫生教育。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8

调查目的:

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家庭出身差异、成长环境差异、教育经历差异是造成学生个性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我们从家长职业类型、文化水平、家庭结构、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以及家长的教育期望、教育态度及教育方式等主观性的家庭因素诸多方面探求对学生学习成绩与个性发展等方面影响的差异性,它有助于学生家长认识到家庭背景对孩子的影响并发挥其积极影响,将有助于做教师的我们认识其内在关系,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在本校各年级中各抽取部分学生作为直接调查样本。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调查结束时,回收有效问卷59份,有效回收率为。

调查内容:

分为家庭自然情况和家庭教育情况两大指标,其中家庭自然情况主要反映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就业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等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情况主要调查家长的教育观念、亲子关系、沟通交流方式、日常教育方法、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家长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家庭教育需求等,整个调查问卷共11道题。

调查方式:

(一)制“调查问卷”。

(二)以班会课及课间下发指导学生问卷。

(三)以课间聊天形式进行与学生聊天式的访谈。

(四)统计、归类、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及分析:

㈠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结构来看:

的学生生活在父母为原配婚姻的家庭,的孩子经常与父母住在一起,核心家庭占主导地位;只有孩子平时主要与父母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三代同堂家庭已大大减少;平时直接由父母承担孩子教育工作的占,且直接由母亲承担孩子教育工作的比例高于父亲;由隔代亲人教育孩子的也占一定比例

2.从家庭人口情况来看:

独生子女家庭的约占总数的82%;非独生子女的占18%。

3.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父母亲是高中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24%。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23%。

父母亲的职业也是督促孩子完成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有固定工作的是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88.88%;无固定工作的是其父母亲总数的5.55%;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㈡、家长辅导学生学习情况。

1、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

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约占总数的30.54%;基本能完成作业的学生约占总数的39.55;不完成作业的学生约占总数的29.55%。

2、从父母督促情况来看:

父母经常检查孩子作业的约占总数的%;有时检查孩子作业的约占总数的%;从来没有检查孩子作业的约占总数的%。在检查孩子作业当中妈妈检查的有%。

3、从家长指导孩子完成作业的方式来看:

一直辅导孩子做完作业的占%,孩子独立完成的占%,孩子有问题才辅导的占%。

4、从家长是否额外布臵作业来看:

家长除家庭作业外额外布臵的占%。

5、从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情况来看:

每天读xx1小时以上的占.%,半小时的占%,根本不读的有%

㈢、家庭教育观念

1.从家长关注学生各方面发展来看:

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但对学生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关注度不够,这两项仅占。

2、家长对子女学业期待来看: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3、从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来看:

虽有90%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报刊等娱乐等活动上,占62%,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调查结论:

学生家庭背景、家长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与学生学习成绩、个性形成、习惯养成有较大的关系。由此可见,家庭环境为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学生生活在不同家庭背景的小环境中,这些环境提供的条件并不相同,对学生的发展的意义也不相同,因而不同家庭背景中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区别。但学生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学生,其发展水

平也不会完全相同的。学生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所以教育者(教师、父母)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学生)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家庭背景的意识和能力。

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之分。在同一环境中,各种环境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同的。对于教师来说,要分析、综合利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和困难的工作。教师需要研究如何既保持家庭背景的有利条件,又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9

在我们的居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节省70%左右的自来水。

你可知,水龙头“滴水”一个小时约3.6公斤,一个月约2.6吨。水龙头“细流水”一个小时约17公斤,一个月约12吨。据统计,我国每年跑冒滴漏自来水100亿吨。

家庭节水,最重要的是要选用节水器具。另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节水。用口杯刷牙,用毛巾洗脸,要比就着龙头刷牙洗脸一人一天节约5升水。

专家建议,在卫生前提下,自来水尽量重复利用;淋浴一般比盆浴节水,洗澡尽量淋浴,并根据需要及时调节或关闭水龙头。

我觉得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节约这几元钱,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人的节水意识,特别是小孩在潜移默化中,从小就认识到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了良好的道德素养。

用水大户节水措施多

餐馆、酒店、车站、医院等都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同时也是用水的大户。发现这些单位都各有节约用水的措施。

酒店一楼大厅有一个小喷泉,服务员介绍说用来浇灌花草。露亭宾馆将空调水积起来用于拖地,用洗菜剩下的水浇花。定海肯德基店的工作人员说,如果看见顾客有浪费水的行为,他们会及时提醒。如果有人忘记关上水龙头,他们会去及时关掉。

市民节水意识稍欠缺

同样在这些地方,一些市民在节水的细节上却有不少的.疏忽。一位女士当和她谈起节约用水时,她表示自己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而且也了解一些节约用水的小窍门。但在事后却发现她做得不怎么样。在整理仪容时,她并没有关上流淌的水龙头。在医院,浪费水的现象也不少。清洁工阿姨说,因为医院的婴儿病人比较多,孩子需要喝奶,家长通常把热的奶瓶拿到自来水龙头下冲冷,让水哗哗地流。一些人洗水果也用自来水一个劲地冲洗。在定海肯德基店,看到有些顾客在洗脸时用水量不小,一些顾客在拧毛巾或者使用洗手液的时候都不关水龙头。而耐人寻味的是,一个看上去只有五六岁的小男孩在用洗手液的时候却自觉地把水龙头关上了。“妈妈告诉我要这么做的。”孩子的话语充满了稚气。

在公共场所洗手间的水龙头、洗脸盆前经常可以看到“请节约用水”的提示牌,但有时候它们形同虚设。觉得要把节水落到实处,市民们自觉节水意识的培养很重要。

电热水器节电

1.淋浴器温度设定要合理,一般在60℃到80℃之间,开停时间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使用电热水器应尽量避开用电高峰时间,夏天可以将温控器调低,改用淋浴代替盆浴可降低三分之二的费用。

3.如果您家每天都要使用热水,而且热水器的保温效果比较好,那么您可以让热水器始终通电,并设置在保温状态,因为保温一天所用的电,比把一箱冷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所用的电要少。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10

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家庭暴力问题逐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对妇女的暴力,是侵犯妇女人权、摧毁妇女的自信心和尊严、阻碍其发展进步的最重要障碍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往往因种种原因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受暴经历,有的认为对自己面子不好看,有的害怕丈夫知道了报复,还有的受害人对婚姻抱有期望,怕引起夫妻关系纠纷。通过对__乡进行了调查,全乡有3900户,有3786对夫妻,在调查120对夫妻中,有50%关系不大和谐,偶尔吵架;有10%的家庭有暴力行为,如:下小言村,有一位50来岁的妇女陈菊妹在近两个月来遭受丈夫打骂,每次丈夫喝了些酒就发火打人,有时甚至还把家里的东西摔了,要赶她出家门。有一次她的额头打出血,打到乡妇联。经过调查,原因是她老公每天喝药酒过量,酒醒后又认错了。还有些情况,有些妇女考虑到以后过日子,认为家庭暴力是阴暗面,是自己的“隐私”,并不希望外人了解,这样的认识也使我们的调解工作受到一些局限。家庭暴力就是这样在人们的不经意间被层层包裹着。

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妇女原本都是善良、勤劳的,她们大多是长期遭受暴力,在受暴的过程中,她们中有些人曾经多方求助,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面对丈夫的暴力,她们无能为力,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也不肯走到离婚这一步。应该说这些妇女都具有“受虐妇女综合征”的特征。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妇女“以暴抗暴”在所有家庭暴力事件中仅占相当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受暴妇女并没有因保护自己的权益而逾越法律。

(一)家庭暴力的类型

我们知道,家庭暴力通常分为3种类型:身体的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种暴力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暴力的手段都是多种多样的。身体暴力中拳打脚踢只是基础形式,针扎、火烧、刀砍、油烫这些极端的事例也不鲜见;在__乡如此恶劣的情况没有。精神暴力中常见的有恶骂、训斥、羞侮、冷漠、过度役使,同时还有各种手法的心理虐待和情感虐待。性暴力是一个更加隐秘的话题,即使在私访中也不便于直接问及,从中可以看出,性暴力可能更加普遍,它像是一条潜藏的河,被其他形式的暴力所掩盖。

对家庭暴力进行分类是理论上认识家庭暴力的需要,但在暴力发生时,很难截然地将几种类型的暴力分开。施暴者常常是几种暴力同时并施,殴打时伴有辱骂、恐吓,强迫性生活时又有殴打和谩骂,同时还有经济控制、人身自由控制等等,都是多种暴力手段交织在一起。

(二)家庭暴力发生发展的过程

家庭暴力具有如下几个规律性特点:

其一,婚后丈夫施暴,与婚姻基础没有明显关系,自由恋爱结婚的丈夫仍然可能施暴。这个发现打破了暴力是发生在婚姻基础不好或关系不和的夫妻之间的习惯认识,不恰当的爱有可能演化为更激烈的暴力。希望这个发现能够提醒未来的青年女性及早识别对方的暴力倾向。

其二,家庭暴力几乎和婚姻关系的建立同时发生。大部分第一次暴力行为在婚后半年之内发生,还有些妇女婚后三四天开始挨打,甚至有婚前就开始受暴的。由此可见,配偶间的权力关系在婚姻初始即已建立。从男性施暴的动机看,施暴者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女性,而不是让她离开自己。所以,一旦妇女表示要离婚,施暴者就会认为是对其权威的挑战,从而施以更严厉的暴力,包括威胁恐吓。但在男方有了婚外恋,以离婚为目的的情况下,暴力发生发展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这时的暴力是以离婚为目的,实质仍是控制受暴人,依照施暴者的意志行事。

其三,家庭暴力很难自行结束。原因有二:第一,如果妇女没有打算离婚,她对自己受暴的事实更加避讳,或是怕丈夫报复,或是顾及面子,她们接受访谈的可能性很小;第二,在调查中我们逐步了解到,妇女在脱离暴力的控制之后,会对家庭暴力有新的觉悟,她们更有勇气控诉暴力。在这类家庭暴力中,男女权力关系暂时达到了某种平衡,暴力还没有激发出尖锐的冲突,但暴力并没有消失或结束,它只是被掩盖着。我们可以这样的认识:家庭暴力必须干预,妇女一味地忍耐,不可能制止家庭暴力,只会纵容施暴者更加有恃无恐。

(三)家庭暴力对妇女的'伤害

家庭暴力不仅让妇女身心备受摧残,还彻底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第一,暴力对她们躯体的伤害是看得见的,而对她们精神和心灵的伤害更加深刻和久远。

家庭暴力伤害的不仅仅是受暴妇女,它对儿童的伤害、对家庭的破坏性非常严重。孩子是家庭暴力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施暴者在对妻子施暴时,往往也对孩子施暴。孩子和母亲一样直接受暴,所有在家庭暴力中成长的孩子在精神上和心灵上都有严重的创伤,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还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由于家庭破裂,子女往往陷入无人抚养、照料的艰难困境。

反对家庭暴力,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促进男女平等国策的实现,为共同呵护我们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11

长期以来以文化、科技、卫生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备受学院重视。20xx年7月,我院积极响应院团委的号召,成立一支三下乡xx活动志愿者服务队,赴广东清远阳山县开展以践行纲要迎亚运社会实践促扶贫为主题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通过深入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关注农村,关心山区儿童的未来在支教、支农、扶贫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大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南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地点在清远市阳山县七孔元江小学,在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走访特困户、与留守儿童交流等方式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1、家庭的经济来源

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类

(1)父亲或母亲及夫妇都外出打工。只有逢年时节的时候才回家,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有1500元,能维持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2)在家养猪,种植水稻、玉米、沙田桔等。农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大部分。由于地不够所以种植的农作物只能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去卖。如收成不好,就要拿钱去买粮食。

2、重视程度

(1)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重视小孩的教育,鼓励小孩读书,认为读书能改变小孩的前途,自己读不好书也希望下一代可以出人头地,就算卖田卖地也要供小孩读书,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2)一部分的父母对教育不太重视,由于思想观念差,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没有想到长远的,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外出打工,具调查了解,一条村只有一个大学生,高中生比较少,没读完初中的占十分之三。

(二)留守儿童的特点

(1)留守儿童比例偏高,隔代抚养隐忧重重

双亲均在外工作的儿童直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直接对其生活学习,心理健康,能力性格等产生影响;仅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也会导致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对其性格形成及和人交往能力有一定影响。普遍存在的隔代抚养容易使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差,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2)心理情况良好

经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相处,发现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很乐观、活泼也很主动的与人交流,只有个别的人显得比较内向和不够主动,但经过我们志愿服务队成员的耐心引导和关系,他们也很快融入我们这个团队中,脸上也有了笑容,以目前的调查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比较良好,但仍需我们的帮助,继续去关注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去适应这个社会。

(3)对亲情的渴望

留守儿童十分渴望亲情,儿童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对感情也分敏感,对亲情的渴望真实反映他们的正常心理,但不容忽略的是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对父母之情的冷淡,对亲情的冷漠,从而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热情,对其以后的人际交往甚至人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4)独立性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个人独立性都比较强,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管他们的家庭是否富裕,精神生活上一点点的缺失,也能激励他们早日自立、自强,也许正因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不在身边,他们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应该考虑它存在时是否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等有关呢?

三、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

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生活、生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2.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做贡献。第一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二,建立家访制度,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从而使父母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3.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4.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

通过此次三下乡的活动可以看出关注留守儿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在支教的过程中领悟最深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本身就应该有一桶水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能在国家政策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圆满的解决,使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享有一个欢乐、读书的童年。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12

在当今社会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悲剧依旧上演,这对教育产生了众多的负面影响,有良知有责任心的教育者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学校育人的困惑,“现在的娃儿不好教”,是我们的方法少还是能力差?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2、家长缺乏责任心。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

3、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同时有部分单亲、贫困、残障、表现差等特殊家庭由于亲情的缺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4、新“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供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工作,微薄的工资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很困难,因此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取得一致性

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不少家长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大多数家长即使与老师交流,也仅仅是局限于学业上。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在双休日或节假日这段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里,“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学生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有时学校5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常常被2天的家庭教育化为乌有,形成了现今特色的“5+2=0”现象。

6、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1)期望值过高,家教过于严厉。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严加管教,甚至剥夺孩子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

(2)盲目溺爱或疏于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滋长了这部分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孩子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骄”、“娇”二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二、对策及建议

1、家长要正确引导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共性。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开发智力,学到知识,得到提高?家长要善于引导和教育。这种引导和教育不仅口头上说说,还要落实在行动上。目前,孩子们课余或节假日时间,有的去游戏厅打游戏,有的骑自行车在马路上逛来逛去,有的打蛋子、画片,跳皮筋,跨步,捉迷藏,有时玩得入了迷忘记了做作业和吃饭。这时做家长的要善于引导,找孩子谈心,启发孩子把每天在校的所见所闻说给你听,然后再引导孩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孩子在写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写不下去时,你可提醒孩子好好地回忆,认真探索,让孩子多想想。写好以后让孩子读给你听。当你发现读的不流畅时,建议孩子认真修改,直到孩子写得语句通畅,意思表达的清楚为止,这样就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开展有趣有益的活动,如教孩子读书、下棋、集邮、种花、美术、音乐、写字等。家长不但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培养孩子善于思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心灵,以丰富的知识提高素质,以创造我们民族新的伟大时代。

2、重视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

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已渐渐淡漠,但家访仍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随着岁数的长大,知识的丰富,家长要不厌其烦地对孩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孩子今天没有完成的作业,经过批评教育改正了,过几天又可能重犯。作为家长千万不要火冒三丈,厉声训斥或打骂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对抗心理。家长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孩子出现种种现象的原因,要有针对性更细致、耐心地引导教育孩子,家长切不可把自己的孩子武断地视为“屡教不改”或“不可救药”。我们有些家长闲时对孩子的学习就过问一下,对孩子的过分行为也能管一管,教育一下,忙时就把孩子抛在一边。有的家长心情好时就会和孩子谈谈心、鼓励他们学习,心情不好时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还有一些家长忙时闲时心情好时、坏时对孩子都不管,任其发展。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是正确教育,引导,而是分散孩子的精力,引导孩子学不该学的东西,带着孩子去打麻将,甚至赌钱。家长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家长教育孩子应知此知彼,平等相处

自己的孩子喜爱什么,不喜欢什么,性格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都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又存在哪些缺失,他的理想又是什么?做家长的应该清楚。譬如,孩子喜欢慈祥的爱,家长应该给予多关心爱护,以鼓励性为主,但不可宠爱;孩子需要严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该严肃认真,时刻谨慎小心,切不可轻率。一般的孩子是既需要慈仁的母爱教育,也需要严厉的父爱教育。既要表扬,又要批评,但要以表扬为主。对孩子既要爱,也要严。没有严就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严,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只有在这样的情形鞭策下,才能努力地向前发展,不断进步。

5、重视开展家庭活动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家长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该以言传身教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在孩子的学习之余,家长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13

一、调查源起

芷江县农民收入多年来一直存在两个指标。一个是国家统计局芷江调查队通过120户抽样调查的指标,截止20xx年上半年,芷江农民现金收入20xx元;一个是由调查队提供,县统计局上报市统计局的农民收入指标,截止20xx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1929元。两个指标长期并存,虽然差距只有几十元,但对外形成了很大的误导。芷江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剩余劳动力转移较多,农民家庭收入情况到底怎样?根据县人民政府刘拥军副县长的指示,该局组织人员对农民家庭现金收入开展了调查。调查工作为期一周,于20xx年7月26日至8月2日进行。

二、调查经过

这次总共调查乡镇17个,它们是罗卜田、晓坪、禾梨坳、罗旧、岩桥、大洪山、杨公庙、土桥、洞下场、碧涌、大垅、板山、罗岩、麻缨塘、竹坪铺、木叶溪、五郎溪,包括21个村、84家农户、302口人。调查按照上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人员根据预先设计的表格所设计的问题提问。

根据统计口径,农民收入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构成(具体内容附表)。根据这四项包含的具体内容,逐一向被调查农户提问,把农户的回答记入表格相应的栏目中,通过电脑录入汇总数据,得出调查结果。

三、调查显示的农民收入的特点

据调查统计汇总显示,今年1-7月份,被调查302户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总收入人均达5306元,比今年同期预计的全县农民现金收入2241元多3065元,增长了136.8%;比今年同期的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828元多848元,增长了17.6%;是今年同期预计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396元的36.9%。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为4193元,占现金总收入79%;家庭经营性收入人均为950元,占现金总收入17.9%;转移性收入人均为163元,占现金总收入3.1%。农民现金收入呈现的特点:

1、工资性收入中,打工收入为主,而打工收入又主要以外出打工(本乡以外)收入为主。乡内打零工人均收入614元,占工资性收入的14.6%;乡以外从业收入人均3548元,占工资性收入84.6%。

2、家庭经营收入中,主要以粮食蔬菜瓜果销售为主。粮食蔬菜瓜果销售收入人均660元,占家庭经营收入69.5%;畜牧家禽销售收入人均209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22%;渔业收入人均5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5.6%;林业收入人均28元,占家庭经营收入2.9%。

3、转移性收入中,主要以各种政策性补贴为主。粮食补贴人均100元,占转移性收入的61.4%;报销医疗费补贴人均47元,占转移性收入28.8%;亲友赠送(人情往来)人均8元,占转移性收入4.9%;养老金收人均4元,占转移性收入2.5%。

从上述情况看,被调查农户的现金收入主要是工资性收入,这块收入占到了农民现金总收入的78.4%。家庭经营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12.5%,其他占9%左右。这表明,当前农民收入主要以打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

四、调查数据的可信性及对全县农民现金收入推算结果

这次调查采取进村入户面对面提问的方式进行,数据来源是真实可靠的。所调查的17个乡镇中,一类乡镇4个,二类乡镇7个,三类乡镇6个,农民外出务工数和收入数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根据302人占全县32万农村人口的比重,除去城镇人口和贫困人口数进行推算,芷江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大致在4477元左右。

五、建议

1、加速推进城市化,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扩大农民本县打工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一方面为农民开辟更广泛的就业门路,另一方面方便农民工照料家庭。

2、切实做好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集约经济。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灵活有效的流转机制,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优化,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切实做好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集约经济,培育粮食蔬菜瓜果、畜牧家禽、林业、渔业大户。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研发短平快项目,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短期完成农村原始资本积累。

4、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程。

5、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

一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速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真正使农村弱势群体衣食无忧。二要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排查力度,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做到应保尽保;二是要保证县级配套资金的落实,确保低保对象足额领取保障金;三是加强监督,严格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确保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公平、公正。

总之,要理性的分析农民现金收入构成,从表面的现象揭示其内在的真正原因,正确把握农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认识外出打工的困难:

一是今年打工的月收入已经明显下降;

二是打工的门槛提高,对年龄、性别、学历有了新要求,相对限制了农村“40-50”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三是房地产行业进入低谷,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的门路变窄;

四是资金缺乏,返乡农民工创业起步更加困难。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14

我家居住在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这里是天府煤矿的所在地。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34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成为了一所大型国有企业。天府镇的居民有很多家庭都是天府矿务局的职工。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天府煤矿的效益很好,职工也有着很不错的工资和福利。但是随着国家很多政策出台,加上企业在管理上的很多问题,导致了这个大型企业不得不进行了破产重组。很多职工也迫不得已丢掉了很稳定的工作。失业的人群不得不重新找工作。离开了国企,也享受不到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诸多优待。但是在近几年,国家在医改上的新政策,又让当地的居民享受到了很多好处。天府镇上的居民在很多方面有很多共同的经历。所以这次我专门调查了我的朋友兰君,来完成这次报告。

一. 调查方式

由于天府镇上家庭有很相似之处,再加上不方便作问卷调查,所以选择了通过采访的形式进行调查。

二. 调查内容

家庭成员的就业和收入状况,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居条件。

三. 调查对象

我的朋友兰君的家庭。兰君,现在也正在上大学。兰君的父母曾经也是天府矿务局的职工。企业破产重组后,重新找了其他工作。

四. 调查时间

20xx年8月20日

五. 正文

1.就业情况和收入状况

兰君的父母曾经都是天府煤矿的职工。在天府煤矿大概工作了10多年。那时候具体的收入也记不得是好多了。反正还算不错吧。各种福利也还是很好。但是随着天府煤矿破产重组,以前的国有企业也变成了天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量的员工不得不拿到一两万的下岗补贴后,成为了下岗工人。兰君的父母也在其中。下岗后,兰君的父母为了生计,必须另谋生路。兰君的父亲先后在与天府镇相邻的水土镇,静观镇上过班。兰君的母亲便在当地的多个私人企业打过工。可能待遇比不上以前,工作也不会太稳定。但是靠着勤劳,生活还是能维持的。现在兰君的父母又一起来到了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的一个煤矿工作。由于他们工作经验比较丰富,所以他们现在的工作还算稳定。收入不算多,还是算得上满意吧。总的来说,兰君的父母从天府煤矿下岗之后,就不得不为了生存四处奔波。在私人的企业里面工作始终不如在国有企业里面工作稳定。这样的经历是很多当地人共同所用的,只是很多天府煤矿的员工下岗之后的选择不一样。想兰君父母这样四处打工是多数吧,还有一些人选择了做生意,比如开一个小超市,开一个文具店,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跟随天府煤矿重组,入一部分股,继续留在了天府煤矿工作。

小镇居民的工作不像城里面的人从事的那些处于社会高端的职业。也不像农村的很多选择到了外地打工。镇上的居民丢掉了在国企工作的铁饭碗之后,多数还是选择留在当地工作。出了在其他小煤矿工作,还是可以在水泥厂,采石场,玻璃厂等地方工作。都是一些很蓝领的工作。从收入上来讲,估计还比不了那些外出打工的人。所以在生活方面必须得精打细算。

而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似乎都不愿意在留在这里从事他们爷爷,爸爸都在干的工作。年轻的一代更加热衷于到大城市里面去打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想天府镇大多数的资源型的产业是不能长久的。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2 养老保险

提到养老保险,兰君的父母也是经历了一些变化。还在天府煤矿工作的时候,他们不需要自己缴纳养老金。职工退休后,企业就要发给退休职工退休金。由于这个原因,企业有了一大批退休职工。这一大批退休金也成为了企业的负担。后来,企业破产,达到一定条件的职工可以提前退休。退休金按照工龄的多少计算。当然提前退休的退休金不会有很多。兰君的父母提前退休的'条件都达不到,只能是被迫下岗。

下岗后,兰君的父母在一些私人企业工作,就必须自己在社保所办理养老保险。当然此时的养老保险算上了曾经在天府煤矿工作时的工龄了的。每个月都要去缴纳养老金。从那时到现在,差不多十年了。所需缴纳的养老金也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上涨,最开始,一年差不多只要一千块,而现在一年差不多要交五千块的养老金。

在后来,国家规定了私人企业也必须给职工缴纳养老金。兰君的父母的也养老金转到了工作的地方。他们也觉得这样的制度更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2xx年,国家又颁布了养老保险的新政策。使养老保险覆盖的人群更广。的确,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个人在达到一定年龄,失去劳动力后的生存问题。国家有责任更好的去完善它,让更多的老百姓获益。

3.医疗保险

在煤矿工作,其实就是很有危险性的。不仅容易患职业病,而且在井下工作,一旦遭遇事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兰君的父亲曾经就是在井下采煤的。所以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好医疗保险制度。事实上也做得不错。吃药住院很多费用都可以在企业报账的。患有职业病,如矽肺,的退休职工每个月都可以得到一些补贴。

不过在采访的过程中,也得知其实兰君的父母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听淡薄。离开天府煤矿后,似乎就没有再自己买个医疗保险了。因为他们觉得生重病住院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又能预测自己能不能生病了。在医改前,很多人不愿意自己很多钱去买医保,而一旦生重病,就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去治病。看不起病成为了社会中的普遍现象。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15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广州居民每月到底花了多少钱?这些钱主要花在了哪些地方?市民是都对广州未来经济发展充满信心?昨日,广州市消委会发布《XX年度广州市居民消费信心与消费环境调查报告》。XX年广州消费者信心指数为61.62,比上年提高了5.5249分,处于中间值略偏上。广州家庭平均支出额为5398.4元,教育仍是去年最大一笔支出项。值得注意的是,18.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适合老百姓购买商品房,为近五年来比例最高的一年。

作为佐证居民消费信心的项目,认为目前适合老百姓购买商品房的受访者占18.2%,为近五年来比例最高的一年,比上年的比例10.2%高了8个百分点,说明XX年在政府实施一系列房价稳定政策初见成效。

如果有闲钱,你会优先用来做什么?选择投资的比例明显高于上年,选择储蓄的也接近三成。而选择消费的明显较少。说明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或者宁可选择适合的投资(或许是为了抵御通胀),或者选择储蓄以备不时之需,选择用在消费上的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相比,储蓄和消费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且储蓄的比例下降比较大。相反,在投资的比例则增加不少,这说明过去一年,整个市场环境还是比较有利于消费者进行投资的。

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的改革对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意愿产生了影响。在XX年居民的最大消费支出项目中,子女教育费用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支出的首位(18.8%);家庭为预防生病而储蓄的占67.7%,比上年的63.9%高了3.8个百分点,这对其他领域的消费挤出效应明显。

XX年的广州经济稳步发展、同时亟待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一特点也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预期及行为。广州市居民的消费信心呈现出中间值偏上的特点,不悲观,但仍然不是非常乐观。

消费环境会对居民的消费信心、消费意愿和消费选择产生影响,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就是日用品(包括食品)。调查显示,76.6%的受访者都认为这一年(XX年)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日用品价格总的来说都上升了,显示老百姓仍然感受到通胀的压力。

家庭消费支出是一个敏感话题,但广州家庭对这一问题并不回避。据广州市消委会调查统计显示,XX年下半年广州家庭月平均支出额(不包括住房按揭)为5398.4元,比XX年的4638.93元高出759.47元,5年来持续上升。市消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说明这一年来通货膨胀还在持续,物价在升高,但与XX年相比,XX年的变化不算大。

对于XX年家庭计划最大的消费支出方面,具体项目中占最大比例的还是教育支出,占21.3%,但比上年的24.9%低3.6个百分点,显示子女教育上的消费仍然占据许多广州家庭消费预算中的大头,但有下降的趋势。紧随其后的是旅游、家具和住房的消费支出。其中旅游的比重比上年增加了6.5个百分点。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16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一半中国人来说,城市,理应能让生活更美好。迁入城市,仍然是一个值得几代人为之努力奋斗的“中国梦”。我国城镇化率目前已经超过50%,但不容忽视的是,这其中包括长期处于“半城市化”状态的农民工群体,而这一群体向市民化迈进的过程,仍处于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的状态。 仅半数农民工家庭希望落户城镇

在对农民工落户城镇意愿进行调查中发现,42.9%的被访者对“落户城镇意愿”问题表示“说不准”“不清楚”,而明确表达了希望落户城镇的农民工家庭所占比例仅为50.5%,另有6.6%的农村家庭明确表示“不会到任何城镇落户”。

农民工“农转非”的进度远低于群众意愿,并存在部分违背农民意愿的“被转非”现象。调查显示,85%的在外务工人员仍没转为城镇户口。而在已经转为城镇户口的15%的受访者中,存在一定的强制现象。

承担调查的民情观察员在海南省某村调查时了解到,由于所在农场规划和管理的要求,这一村庄中大部分人的户口都转成了城镇户口,但在访谈中,几乎每户人家都表示不愿意转成城镇户口。

一旦决定举家迁出农村,在本县的县城生活成为不少农民工家庭的发展愿景。反映在本次调查中,农民

工家庭对落户城镇类型的意愿最高的是县城(42.9%),其次是50万以上人口设区市(较大城市)(41.7%)、50万以下人口设区市(较小城市)(31.6%)和乡镇(28.3%)。

“转非”三大焦虑:怕吃亏、高成本、难融入

农民工群体对落户城镇有哪些担忧?本次调查显示,对“置换”城镇户口的政策,现实操作方式与农民工群体的愿望存在较大落差。

调查显示,对“愿意以何种方式落户”这一问题上,选择“无条件落户,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均保持不变”的占了受访者的四成以上;选择“以土地换社保”占了受访者的两成以上;选择“补齐三年社会保障的”的比例只占到了受访者的10%左右。这说明,对于用农村户口换得城镇户口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还是希望保持承包地等权利。

事实上,农民对城镇化必然带来的“农转非”,一直有隐忧。20xx年11月,

在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我心中的城镇化”全国问卷调查中,有关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利益的变动现状,受访的民众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猜测和不确定性。

50.2%的被访者认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成为市民只是有了身份,可是目前社会保障过低,缺乏就业培训,新市民能不能在城市过得好很难说”。更有31.6%的被访者表示,“农民吃亏了,他们被迫放弃土地保障进了城,可又没有在城市发展的能力,可能成为城市贫民”。

城镇生活的高成本、难以融入的现实,阻滞了农村家庭向城镇迁徙的'步伐。在本次调查走访的农民工当中,有超过五成的人是在城镇租房居住,三成农民工居无定所,只有不到两成的农民工是自购住房。

在社保方面,有超过四成(45.19%)的农民工在务工城镇未参加任何社保。在教育方面,农民工随迁子女中有两成不能进入务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 “接不住”的落户政策

事实上,为给农民工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一些旨在放宽落户限制的政策已经出台。然而,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的民情调查员在云南省调查完后总结道:“在目前政策已经放宽的情况下,选择转户口的农民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工很难在城市立足。就业问题是首要问题,没有就业什么都是空谈;其次,住房也是很大阻碍,城市房价高、房租贵,不是一般的农户可以接受的;再次,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也造成了城市生活的诸多不便。”

对于农民家庭对“农转非”的谨慎、犹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徐小青在接受本调查中心专访时表示,在目前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下,出现这一现象完全可以理解。

虽然农民工申请落户的政策在许多地方已经放开,但由于打工族达到“有稳定职业且工作满三年”要求并不容易,而在不断高涨的房价、房租面前,“有合法稳定住所”无疑也是一道门槛,因此一些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可操作性并不强。更有少数地方推行的落户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农民的真实意愿,农民进城的愿望自然不高。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17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区组成了由区、乡两级农经人员参加的26人的调查组。调查组从3月15日开始,历时近1个月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各种协会、专业社、服务站(中心)、研究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成中介服务组织和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但符合 民办、民管、民受益 原则已成雏形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特别是近年来,围绕我区四大基地建设,民办的以协会、研究会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主要分布于温室大棚、红枣、水果、养牛、养鸡、酿醋、种植等产业当中,以民办联办、自发半自发组建的 民办、民管、民受益 组织已达22个,目前已有会员1767名,可带动农户33192户,这些组织的发展,大力促进了我区四大基地的发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形成背景和发展现状

从我们这次调查情况看,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为官办、民办、官民联办、企民联办四种形式。官办的主要以在科协管理登记为主,这些组织主要是按农业服务体系,以农技、农经、畜牧、水产、林果、农机、水利、乡镇企业、科技服务等组织建立的行业协会组织,这些组织主要是依托区、乡两级服务部门,结合村级干部与技术能手,行业带头人建立的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这些组织在推动农村各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耕作技术、管理技术、品种改良、生产环节,到灌溉、施肥、防病治病、新技术推广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官民联办是第二种形式。象我区的'枣业协会、奶业协会、养牛协会等都属于官民联办,这些组织是适应我区近年来绿色农业中心建设,建立蔬菜、红枣、养殖、加工四大基地应运而生的。因为随着四大基地的建立,大量的产品要进入市场,这些产品能不能占领市场,这就需要生产者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当中,推广优良品种,按无公害标准化规程组织生产。想按这样生产销售,就必须把生产者组织起来,但是按计划经济的老一套去组织生产,生产者接受不了,所以这样就形成了官民联办,政府主要进行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生产者自己按自愿原则以产品组建协会,在生产技术、园区管理、产品包装销售等环节进行合作。

企民联办是第三种形式。象我区的博瑞乳业奶牛合作社和怀仁醋业协会都属于这种形式。这种形式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因为单家独户的农户小生产很难适应市场的要求,从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加工包装、产品标识、宣传广告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农户自发的组织起来,与企业联手组建协会,进行合作生产、销售。

二、类型与特征

生产合作型。象我区以乡(镇)组建的温室协会,就是以生产合作为主,辅以销售合作技术服务合作的民办组织。如东赵乡温室协会目前有分会9个,会员454名,他们的主要合作内容有流转互换土地,协调担保贷款,建棚物资购买,互助整修墙体,供水供电收费管理,疫病防治,新品种推广示范,园区管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协调合作销售等。他们通过几年来的合作生产、销售,有力地推进了全乡温室大棚的发展,三年的时间由过去2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20xx多亩。

销售合作型。象我区的奶牛协会,从94年以来,主要以销售合作为主,如我区的博瑞乳业从9x年以来发展销售合作型会员进行牛奶生产,至20xx年,全区已有会员100多个,多年合作销售牛奶300多万斤。从20xx年开始博瑞乳业组建了奶牛生产合作社,计划建成千头奶牛养殖园区,与养殖户进行生产、销售、技术合作目前,这个合作社正在建设张庆乡北胡乔奶牛园区和修文镇陈侃村奶牛园区,入园奶牛已达500余头,预计两个月后,这两个园区就可投入生产。

科技服务型。象我区的红枣协会就是以产业规划、培训枣农、传授信息、出谋划策、咨询服务为主的服务组织。目前已有会员100多名,这个协会的建立大力推进我区红枣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红枣加工的大发展。目前已有50多户红枣加工户,如协会副会长创办的丰元枣业已形成600万斤的生产加工能力。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18

为掌握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生存状况,连云港市新浦区妇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入户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单亲贫困母亲生存状况进行了调研走访,主要是针对30—59岁年龄段的单亲贫困母亲(这个年龄段的人数在该市单亲母亲总人数中比重较大。由于无丈夫,子女又基本处于未成年人阶段,家庭负担重,生活相对而言更加困难,因而更具典型性)。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经济收入低。在被调查的单亲贫困母亲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到90%,甚至有的单亲家庭人均月收入还不足300元。她们都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固定收入,主要靠种地、亲戚朋友资助、打点儿零工和低保来维持生活,非常贫困,生活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当地平均消费水平

2、文化程度低。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16.5%,高中文化程度的占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4%,90%左右的单亲贫困母亲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素质和能力水平非常低。

3、健康水平低。由于被调查的是单亲贫困母亲中的中年女性,长期的艰苦劳作和生活压力,使她们均患有各类不同的疾病。较为集中的是心脏病、腰腿风湿疼痛、妇科病、贫血和高血压等病症。患重症和身体残疾不能劳动的占83%,有其他慢性疾病的占17%。由于不能定期体检,甚至有的人怕检查出毛病从未检查过身体,因此很多时候一般都是疾病发作了才检查出毛病来。有病不医,乱抓药乱吃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4、社会关注低。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有18.5%的单亲家庭曾经得到过民政部门、街道、妇联和乡镇政府的救助,但这种救助方式只是单一的一般救助,没有作为单亲贫困母亲的特殊身份得到额外的救助,民政部门也没有专门对这一弱势群体进行专门的扶持。90%以上的单亲贫困母亲希望社会上对她们进行关爱和援助。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特殊弱势群体没有引起社会上的高度重视。

二、主要原因

1、收入来源匮乏。单亲母亲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渠道。家庭拖累,外出务工难。在我市农村,年龄偏大丧偶的女性大部分都选择在婆家生活,存在照顾孩子和老人,同时还要顾及家务和农活等问题,子女一般都没有稳定的具体工作,由于家庭的拖累,许多单亲母亲无法外出打工,缺少创收的渠道。文化水平低,缺少技能,就业难。在市区,单亲贫困母亲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多数没有一技之长,又由于有些年龄偏大,造成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招用她们。因此多数人难以找到固定的工作。除此之外,由于缺少资金,没有创业致富渠道,大多数想从事生产发展和开发创业的单亲母亲,也由于自身条件受约束,得不到资金和技术的扶持和帮助,无法起步,望"业"兴叹。

2、缺乏生活保障。

一是怕生病,有病不敢医。虽然大部分单亲贫困母亲参加了医保,但报销比例较低。如果生病住院既担心家务活没人干,又担心孩子无人照看,不到万不得已,很多人都忍耐不去看病。

二是怕出现意外,有事钱难借。在调研中,有45%的单亲家庭孩子还在上学,学费支出比例很大。虽然九年制义务教育免除了学杂费,但书本费、校服费、补课费和食宿费等必须的费用支出占家庭支出的一半以上,让许多单亲家庭犯难。在走访中,有70%的单亲贫困家庭常年负债累累,生活、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使单亲母亲变得脾气暴躁和自卑。

3、缺少感情交流,文化娱乐活动单调。由于单亲贫困家庭支出有限,基本没有文化娱乐活动空间,在城市,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生活的比例不足10%。另外的因素,单亲母亲心理孤独,性格独特,再婚非常难。她们离婚或丧偶后都希望再婚,可是由于婚姻破裂的打击或者害怕孩子以后受到委屈、家庭负担重及找不到合适的愿意共同养家的人等原因,许多人难以再婚。另外单亲母亲有时担心周围的人对自己有异样的看法,生活上、感情上很多难题找不到信赖的人倾诉和帮助,没有交流和排解的途径,导致她们彷徨和困惑。

4、缺少家庭教育。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很大。在调查中,有的孩子因为缺乏父爱,形成孤僻、懦弱的性格。另外,对孩子学习成绩影响较大。由于单亲母亲普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给孩子造成一定的负荷压力。调查发现,80%左右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单亲母亲对孩子感情沟通少,或是用溺爱来代替父爱,在孩子的成长空间里,大多数形成了孤僻、冷漠、自私、怯懦或独立的性格,因为性格上的偏执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这一特殊弱势群体没有引起社会上的高度重视。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强就业扶持,增加经济收入,从根本改善单亲困难母亲生活状况。增强造血功能,增加经济收入是帮助单亲特困母亲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因此,建议针对单亲特困母亲的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单亲特困家庭"量身打造"的专项帮扶活动:

一是开办专场指导培训。对单亲特困母亲开展就业技能、就业理念、就业规划的专场指导培训,帮助单亲特困母亲改变就业观,提高就业技能。

二是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地组织保险、家政、网店等门槛底、就业方式灵活的行业帮助单亲特困母亲实现就业。

三是开办专场职技班。联系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为对单亲特困家庭的子女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单亲特困家庭尽快"自食其力"。

四是进行专项政策性就业扶持。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要向单亲特困母亲进行倾斜;社区的便民服务项目和灵活就业岗位,也应照顾安排单亲特困母亲。

2、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救助体系,解决单亲特困母亲后顾之忧。目前,我们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不能有效覆盖全体社会成员,一些弱势群体还缺乏制度性的社会支持。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更要加大对单亲特困母亲的关心和扶持。

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补尽补"。同时应不断完善补助机制,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另外,针对单亲特困母亲普遍存在的住房困难、生活困难等问题,在廉租房的申请承租、低保和新农保的发放、元旦春节慰问等应给予政策性倾斜,可适当建立专项慰问经费或在慰问经费中予以明确适当份额。

二是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建议在完善"全民医保"的基础上,为单亲特困母亲建立医疗救助体系。首先是由政府出资,指定妇幼保健机构对单亲特困母亲进行每两年一次的体检;其次是整合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的资源和力量,为单亲特困家庭提供大病救助。

三是建立单亲特困母亲子女就学帮扶体系。首先要巩固并不断建立健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就学的补贴政策,对单亲贫困求学的孩子给予有关费用的减免,并努力扩大受益面;其次对考取高中、大学的单亲特困家庭子女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3、弘扬社会新风,营造帮扶氛围,为单亲特困母亲排忧解难。各级妇联组织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深入持久地开展为单亲特困母亲送温暖活动。

一是调查了解单亲特困母亲家庭面临的困境,通过宣传媒介让社会了解她们的生存状况、主要需求,使社会热心人士和相关部门有的放矢开展援助。

二是宣传单亲特困母亲自强不息的典型事迹,鼓励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提高生活信心和能力。

三是在城乡社区服务中增加对单亲家庭的服务。

关爱单亲贫困母亲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社会发展的民心工作,单靠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扶持,只有发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让每一个单亲贫困母亲从根本上改变生存状况,实现共享共建。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19

摘要:

中国有句古话,“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简明扼要地说明了生活要懂得理财的道理。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理财活动往往缺少系统的规划性,随意性较大,而就在这个过程中,财富积累已经受到了损失。因此,更多地了解一些理财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本文通过阐述家庭理财的含义,家庭理财的五种主要方式来分析家庭理财。

关键词:

家庭;理财方式;投资渠道

一、 家庭理财的含义

家庭理财规划的整体来看,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设定家庭理财目标;其次是掌握现时收支及资产债务状况;最后是如何利用投资渠道来增加家庭财富。从概念上讲,家庭理财就是利用企业理财和金融得方法对家庭经济(主要指家庭收入和支出)进行计划和管理,增强家庭经济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大家庭效用。从广义的角度来 讲,合理的家庭理财也会节省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从技术的角度讲,家庭理财就是利用开源节流的原则,增加收入,节省支出,用最合理的方式来达到一个家庭所希望达到的经济目标。这样的目标小到增添家电设备,外出旅游,大到买车、购屋、储备子女的教育经费,直至安排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等等。

二、 家庭理财的方式

家庭理财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两大类:保障型和投资型。常见的主要有储蓄、债券、股票、基金、房地产、外汇、古董、字画、保险、彩票、钱币、邮票、黄金、珠宝14种。其中,古董和字画具有丰厚的增值内涵,但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鉴赏能力,非一般人能操作;邮票在家庭收藏中较为普遍,但作为一种投资,见效并不十分明显,更适合个人的爱好收藏;外汇,其运作受国际金融形势影响,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风险性较大;彩票,近乎赌博,只能作为生活的`一种调味剂。因此,最为常见的家庭理财方式还是集中在银行储蓄、债券、房地产、保险、股票基金这五种工具的运用上。

(一) 银行储蓄

储蓄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从理财的角度讲,储蓄宜以短期为主,重在存取方便,而又享受利息;长期储蓄,依现有银行利息,考虑通货膨胀和利息税等因素,钱存得越久,贬值的风险就越大。怎样合理储蓄呢?银行中有一种称为短期滚存的方法,即每个月固定存一张一年期的存单,12个月就有12张存单;一年后每个月都有一张存单到期,既保证固定利率,又可满足家庭灵活开支,如果存单到期不用可继续滚存,这样不但享受比活期高的利率,还可拥有及时调整投资方向的余地。

(二) 债券

目前债券主要分为国债券、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国债券分为凭证式国债债券和记账式国债债券。前者不可上市流通,可提前兑取,但需要支付一定手续费,特别是一年内提前支取,还不计息,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后者可以上市流通转让。国债利息比银行利息略高,风险性小,也不交利息税,因此较受百姓欢迎,但不易买到。企业债券是由企业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收益率可能比同期国债高,但风险性也较大,有到期不能偿还的风险,购买宜选择信誉等级AA级以上的大企业。金融债券是由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一般不针对个人。

(三) 股票基金

基金会——高风险也可能高回报。投资占家庭总收入比重10%左右为宜。炒股炒基金之前最好积累一些股票和财经方面的经验,建议选择业绩优秀的股票,基金,并且多股组合,基金投资可以选择定期定投基金,从而来分散风险。按照巴菲特理论,5年-10年的投资应该赚大于赔,因此要做好长期投资的打算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 贷款买房

用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已渐成时尚,贷款买房尤为突出。买房或者为了自己居住,或者想通过房价升温转手获得差益,不论哪种,都属于家庭中较大的一项财务开支。投资住房应考虑地段、质量,售价及付款方式、环境、物业管理和户型朝向等因素。同时还要关注房产交易的税赋政策。

(五) 保险

保险可分为保障型保险和投资型保险两种。前者重在保障,后者除此之外,还拥有投资功能。投资保险与银行储蓄、债券、股票基金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依靠机构、专家进行投资而后者依靠个人单独的力量。机构理财比个人理财不仅在于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理财专家队伍,在投资渠道上更广泛。如国债券,机构拥有发行一级国债的权利,而个人只能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投资;银行机构可通过大额协议存款获得比个人储蓄更高的利率;投资机构集众人之钱而成巨额资金规模,投资风险更低;信息机构获得信息的渠道比个人要丰富和及时。因此,投资保险不仅保值,还可能获得丰厚的红利回报,获得增值。

比较以上几种理财方式,打个简单的比方:银行储蓄是家庭理财的后卫,可用于应急支出;债券可以称得上是中场,可进可守;股票,基金和房产就是先锋,会带来财富的迅速增加。而保险则是强有力的守门员,这个守门员在风险管理和家庭理财规划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 投资理财应考虑的因素

一般来说,我们选择投资理财方式的时候,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国家宏观经济形式;另一方面要考虑自身微观经济状况等因素,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理财规划。具体可参考以下几个原则。

动静结合原则:即要使理财产品的灵活性和家庭开支计划相匹配,流动性与稳定性完美相结合。

长短兼顾原则:即选择投资理财产品,在产品期限上要有长有短,长期性与短期性同时兼顾。

高低搭配原则:即分散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高风险与低风险有机搭配。

适合为上原则:即理财无定式,并非所有投资方式适用于所有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 结语

金钱不是万能的,而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家庭生活需要金钱,提升生活品质需要金钱,因此,每个家庭须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意识,要确保家庭经济收支平衡,努力增加收入,还须善用钱财。

参考文献

[1]李向宾 《浅谈新环境下的家庭理财》,《北方经济》 20xx-11-11

[2]彭萌 《家庭理财策划五步曲》,《消费导刊》 20xx-01-23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20

阅读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家庭作为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个体成长、素质养成及人格形成的重要环境。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家庭阅读环境的角度进行调查,以此对目前的家庭阅读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我抽取了30个家庭作为调查样本,采取走访与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着重了解每个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家庭学习条件,以及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家庭教育的方向、目标等。同时,我通过各种渠道检索已有的文献资料,分析影响家庭阅读环境的各种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我发现:

一、 家长的学历,职业及收入与阅读环境有很大关系。

家长学历相对比较高,职业是教师、公务员等的家庭,书香味比较浓。家长自身比较爱阅读,家中的藏书和订阅的杂志也比较多。而孩子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量较大,阅读面较广,语言积累丰富,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而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家庭,因为其本身阅读时间不是太多,家中的藏书或订阅的杂志有限,所以孩子从小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自然没有深厚的阅读兴趣。

同时,收入的高低也是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了图书、杂志和报刊等购买力。

二、 家长的'引导对培养良好的阅读氛围有极大帮助。

家长的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喜爱阅读,经常带孩子逛书店,与孩子进行共同阅读,交流彼此心得或是提出相关问题,这种榜样力量无疑会对孩子的阅读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有的家长表示,他们从孩子学会拼音或开始认识字起就和孩子一起阅读,在家长的引导下,有的孩子已经读了上百本书。有些家长却只是扮演着陪同孩子买书的角色,而不陪同孩子看书,那么孩子很难自觉地爱上读书,孩子的阅读情况也相应受到了影响。

三、 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对阅读环境的利弊影响。

社会快速发展变化,大众媒体广泛传播,人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丰富,其阅读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电视、电脑、vcd等多媒体的发展,在为家庭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影响着家庭中阅读环境的创设。有些家长在正确了解和认识多媒体的同时能合理运用,让孩子在阅读图书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等媒体扩充相关知识,开阔视野。但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孩子沉迷其中,看动画、聊qq、玩游戏等,反而不喜欢阅读了,造成近视、贪玩、网瘾等不利影响。

总的来说,多数家庭都能认识到家庭阅读环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阅读环境的创造方面仍有许多不足。针对此次调查及分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增添阅读的书籍量,增加家庭的书香味。阅读是学习的延伸,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起到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家长们希望孩子读书,家中必须有书可读。家长可以经常陪孩子逛书店看书、买书,或者通过和其他家庭交换读物的方式,选择多样化的、适合孩子特点的阅读材料,不要一味地逼着孩子读他不喜欢的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订阅一些适当的杂志、报纸,使孩子在闲暇时随手就有书读。相反,如果家中除了香烟盒就是化妆品,孩子就是想读书也无从下手。

二、营造共同阅读的家庭氛围。现在的家长对教育的投资比较多,愿意为孩子购置各种各样的书籍,但却很少花时间陪孩子读书。研究表明,父母能否给孩子读写方面的支持会对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产生很大的差异,能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因此,作为家长也应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把学习、读书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只要读书,就要全神贯注地读。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渐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家庭成员共同阅读能够创造一个宁静、温馨、舒适的读书环境。每人手捧一本书或一份报纸,通过共读、讨论书中内容的过程,让彼此情感更加亲密。

三、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营造宁静和谐的读书环境。电视电脑等多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开阔人们的阅读视野,但是利用不当会在无形中破坏家庭的阅读环境,使人头脑简化,想象力迟钝,缺乏思考和创造力。尤其是孩子,自制力比较弱,容易沉溺其中,失去阅读的兴趣。作为家长,更要以身作则,加强引导,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使孩子能在一个宽松,宁静和自由的环境里阅读。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21

尊敬的校领导:

我叫,是*班的一名学生。家住在,家乡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没有其他的经济作物。由于家中有病重的爷爷,所以父母都不能出外打工,家庭条件不太好。所以本学年我希望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以减轻家庭经济一时之负担。

家乡是平原地区,既没有什么天然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也没有什么名牌产品商家在那落户。大部分地区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产作物,有些县乡以种植苹果、桃子等果树为主要经济作为。我们村所在的只是种植玉米和小麦,由于它们比较好管理,大多数的村民都出外打工,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不愿出外打工的,也都在城里找到了工作,村里所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小孩。由于我们家所在村镇很偏僻,交通十分不便。要进城必须走二三里地的土路才能到达油路,让后搭车。一遇到下大雨的时候,因为我们村地势很低,村四周向外通的道路都会被水淹没,出入很不方便。因此即使想种植一些时令的经济作物,往外运卖都是个问题,更不要说是种植果树了。

我们家因为爷爷常年重病在身,不能参加任何的劳动,否则支气管炎就会发作,而且平常也不能断药,必须经常到医院检查治疗,因此父母能不能出远门打工。前些年家里种植了些番茄、茄子等夏季蔬菜,再加上卖一些粮食的钱,就可以维持爷爷医药费和我的初、高中的`学费以及家庭的其他轻微的消费了。由于父亲左眼有角膜炎,看东西很模糊,天气一热就完全看不见了,而且还会有些疼痛。前年父亲

因为太过于劳累,右腿脚后跟突然疼痛的厉害,近半年都不能干重活,所以母亲就到城里的一个学校餐厅帮人做饭,每月工资只有x元,家里只剩下父亲和爷爷了。由于父亲的身体不允许,从那以后家里就不再种植蔬菜了。就单单靠种植小麦、玉米地收入来算:一亩地小麦平均按1000斤,八亩地是斤,一斤小麦按平均偏高的价钱0.80元来算,一年所收的小麦全部卖掉收入是x元。算上种地的投资,化肥、农药、种子、庄稼播种和收割的农机使用费,满打满算不过剩余x元。这是卖掉所有收获的小麦的价钱,在加上留下一部分自己吃的呢?能卖的最多是斤,也就是x元,也就是说,仅仅是种植小麦的所获得额外经济收入是x元左右。至于玉米地收入和小麦差不多,一年种地的收入大概是4000元。而我们在学校一年的消费(包括学费、生活费)是10000元左右。换句话说,仅仅靠种地的收入,才刚刚够一个大学生在学校一年消费的二分之一不到,那剩余的二分之一呢?另外家庭必须的生活消费金额呢?如此来算,为之奈何?

去年我考上大学后,家里把喂了很多年的老牛连同还没有完全长大的牛仔卖了,再加上卖粮食的钱,母亲一年微薄工资和以往每年的积蓄,算是把我大一一年的学费支付了起来。说实在话,交完学费后,家里真的什么都没剩下了。临走时的x元的生活费我拿着真有点烫手…当时觉得我真的像一个可恶的资本家一样,把家里仅有的那一点积蓄都榨干了。

由于家里农活太多,再加上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去年暑假开学的时候,母亲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在家里做饭、干农活。父亲跟着村子里的人干一些短期的比较轻的活,毕竟这个家还需要一定的生活开支。

我有两个姐姐,都已经出嫁。听起来这样的家庭或许并不困难,甚至会说我很幸福,这样的家庭生活一定相当的富有。对于一般的家庭可能会是这样的情况。可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家庭成员只是这本经书的封皮而已,看似诱人的书册封面,或许里面记载着很多充满了生活酸甜苦辣的故事和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艰辛甚至无奈的背景。

两个姐姐上学时都是中途退学,出外打工。她们俩都是典型的“月光族”,工资不论高低绝不保留,个人消费理念堪称先进,几年打工生活,有时还要家里寄钱过去。现在她们的家庭也并不富有,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工作所得勉强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有时她们也会给我寄学校去一些生活费,但杯水车薪。

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我也想申请国家贫困生补助,我的贫困生申请表也盖章了,可是由于忘记开三级证明了,觉得交上申请表也没有用,所以就没有交。我想在学校的时候,找一个兼职,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这样会给家里减轻一些经济负担。刚开始的时候我找了一个,但父亲怕影响我学习,坚持不让我干。另外在大一后半期我担任了班级班长的职务,学习、生活、工作、休息,我不得不放弃继续找兼职的打算,所以在学校里的所有开支就只能靠家里了。大二我竞选里团总支副书记,可能我还不会有时间找兼职,来补贴生活费。所以我想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来缓解家里一时的经济负担。

关于家庭的调查报告 篇2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完整的家庭不仅是个人美好生活的起点,也是优良人格形成的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就越好。然而在今天,由于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待婚姻家庭的观念也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悄然变化着,婚姻家庭关系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固若金汤,离婚的人群越越多,于是接踵而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越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情况,准确地向社会各界反映当前我县单亲家庭子女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如何开展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工作,有力的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XX县妇联在今年9月-10月期间采取问卷摸底、个别访谈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对全县单亲家庭0-18岁子女成长情况的专题调研。

一、总体情况

(一)高离婚率下产生的庞大单亲家庭群体。通过对全县16个乡镇、学校及0-18岁单亲家庭子女及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我县有单亲家庭子女2840名,占我县未成年人总数的12%。其中,624%单亲家庭子女是由于父母离异而造成的,292%是由于丧偶,其它情况仅占84%。调查显示:我县有个乡镇因父母离异形成单亲家庭的高达90%。在0-18岁未成年人单亲家庭中,子女仅7-14岁年龄阶段的居多,占98%。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特点,心理情绪。由于家庭的缺损,造成了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他们通常表现出孤僻、内向、任性等性格弱点。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在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在调查的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处在离异家庭的单亲家庭子女,大都行为习惯差,甚至染有不少不良习气,诸如抽烟、打架斗殴、谈情说爱、寻衅闹事等等。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数单亲家庭经济条较好,多数单亲家庭的生存状况是十分艰难的,生活条差,生活质量跟不上需求。在调查中发现,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有9%随父,46%随母,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扶养的占01%;在生活条较差的家庭,父或母为了寻求生计,外出务工,也只能将子女交给长辈或他人看管。

(四)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化结构。调查的单亲家庭中家长是农民的`居多,占整个的8976%,是工人的占42%,是干部及其他的占604%;同时,他们的化层次也参差不齐,其中,小学化占单亲家庭的609%,中学的占401%,大专以上化层次较高的只占其中的4%。

(五)单亲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在学校的教育中,867%单亲家庭的子女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1%单亲家庭的子女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子女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其中,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亲子女属于个别现象,只占06%,成绩较差的占78%。由于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人化水平普遍低,不具备给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因此,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未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六)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需求和健康状况。在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多数孩子的健康状况一般,有一部分孩子的健康得不到保证。在91%的孩子内心深处中最渴望有一个完美、和睦的家庭,能够同时得到父亲和母亲的爱,46%的渴望不再受到别人的歧视,482%的希望得到社会的救助。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质量差。单亲家庭的父母一人既要承担沉重的家务,为了生活又要努力的生产、工作,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方面常显得力不从心,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单亲家庭中,多数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孩子托付给家中的长辈,监护人本身化水平低,思想素质不高,严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式方法,不具备对孩子进行家教的能力,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质量差。

(二)单亲家庭子女思想及行为习惯出现空缺。在调查的单亲家庭中,子女7-14岁年龄阶段的居多,占其中的98%,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由于父母离异或死亡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同时,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有46%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别人的歧视,482%的孩子生活条较差。在这种缺少教育和关爱的环境中生活导致了他们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等孤僻古怪的性格以及比较极端的对人处事态度。常常表现得内向、不愿多接触人,也不愿与人交流,自控能力较差,感情冲动好斗,甚至做出危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三)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向极端发展。在对单亲家庭子女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情况是父母离异或丧偶后,把孩子作为整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和依靠,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出类拔萃,但是他们性格孤僻,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且很自卑,缺乏爱心。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双方互相推卸责任,视子女为累赘,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自暴自弃,有厌学情绪,在学校表现恶劣,不思进取,任意逃学,而这种情况在单亲家庭中占绝大部分。

(四)单亲家庭经济出现危机。由于大部分单亲家庭都是一个人承担抚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除了少数家庭生活富足以外,绝大多数家庭经济都十分困难,难以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很多学生只能勉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少数学生早早辍学,连九年义务教育都不能完成。同时,健康也不能得到保证。

三、几点建议

(一)社会责任

1、加强领导,进一步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各级党政部门应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中发8号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一是加快经济发展,积极给单亲家庭的家长创造就业机会,使其就近务工,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二是完善有关法律政策,保障孩子合法权益。三是社会各界要力所能及开展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帮扶活动。

2、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单亲家庭子女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责任意识普遍淡薄,要切实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必须强化单亲家庭子女法定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单亲家庭孩子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问题,了解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和方法,明确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

(二)学校责任:

1、学校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用爱心抚慰创伤。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实效。学校应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专门档案,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老师应与外出打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经常保持联系,并建立家长记录卡,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2、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别人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学校要积极创造活动的环境,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同时,在活动和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的友谊,用友情弥补亲情。

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学校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让他们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理想,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积极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

(三)家庭责任:

1、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单亲家庭子女的父母要重视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如果必须外出务工,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责任心强、有保护能力和精力的临时监护人管理孩子,并应履行相应的委托手续。

2、家长调整思想认识和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变化的正确认识。夫妻离异大多是有无法化解矛盾才发生的,离异后出现的新问题--孩子教育成长的问题。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努力去解决。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增添一层苦恼,要正确引导孩子理解父母的离异,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不是怨恨父母,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3、重视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使其用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父母在关注孩子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交流,并采取妥善的解决措施。要让孩子与不在身边的父或母,经常团聚交流,让孩子感受完整的爱。单亲家庭的父母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家教能力和水平。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